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第3讲免疫调节学案苏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81261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第3讲免疫调节学案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第3讲免疫调节学案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第3讲免疫调节学案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第3讲免疫调节学案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第3讲免疫调节学案苏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第3讲免疫调节学案苏教版.docx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第3讲免疫调节学案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第3讲免疫调节学案苏教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第3讲免疫调节学案苏教版.docx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第3讲免疫调节学案苏教版

第3讲 免疫调节

考纲要求

全国卷五年考情

1.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

2017·卷ⅠT4,2016·卷ⅠT31,2015·卷ⅠT40,2015·卷ⅡT5

2014·卷ⅡT30,2013·卷ⅠT4,2013·卷ⅡT4

2.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2017·卷ⅡT2,2015·卷ⅠT40,2013·卷ⅠT4

考点一|免疫调节对人体稳态的维持

(对应学生用书第165页)

[识记—基础梳理]

1.免疫系统的组成

2.免疫系统的功能

3.体液免疫

(1)概念:

通过产生抗体实现免疫效应的免疫方式。

(2)参与的细胞:

吞噬细胞、T淋巴细胞、记忆(B)细胞、浆细胞。

(3)结果:

在多数情况下,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4.细胞免疫

(1)概念:

通过T淋巴细胞发挥免疫效应的免疫方式。

(2)参与的细胞:

T淋巴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

(3)结果:

效应T细胞可以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释放出抗原,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

1.判断正误

(1)各种免疫器官都能产生免疫细胞。

(×)

【提示】 免疫细胞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大多数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

(2)T细胞和B细胞都来自于骨髓造血干细胞,但分化场所不同,T细胞在骨髓中分化成熟,B细胞在胸腺中分化成熟。

(×)

【提示】 T细胞在胸腺中分化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分化成熟。

(3)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

(4)浆细胞能增殖分化为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

(×)

【提示】 浆细胞为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再继续分裂分化。

(5)T淋巴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抗体。

(×)

【提示】 T淋巴细胞不产生抗体,浆细胞产生抗体。

(6)在抗原的刺激下T细胞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

(×)

【提示】 抗体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

(7)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

(8)浆细胞的产生,需要T细胞和抗原的共同刺激。

(×)

【提示】 浆细胞的产生,需要抗原的刺激和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的促进作用。

(9)当同一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产生的浆细胞均来自记忆细胞。

(×)

【提示】 当同一抗原再次刺激时,产生的浆细胞可来自B细胞,也可以来自记忆细胞。

(10)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

(√)

(11)人体感染链球菌等细菌后可致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体内存在抗原—抗体复合物,并出现蛋白尿。

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

(12)所有的抗原均来自体外。

(×)

【提示】 抗原可以来自体外,也可能来自自身衰老、损伤和癌变的细胞。

(13)在特异性免疫中,只有T细胞产生记忆细胞。

(×)

【提示】 B细胞也可以产生记忆细胞。

(14)机体可以通过非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

(×)

【提示】 记忆细胞只来自于特异性免疫。

(15)T细胞可接受吞噬细胞呈递的抗原。

(√)

(16)效应T淋巴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

(√)

2.据图思考

(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的细胞是T细胞、效应T细胞、B细胞和浆细胞。

(2)图中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是④(用数表示)。

(3)图中②来源于T细胞或记忆细胞,④来源于B细胞或记忆细胞。

[理解—深化探究]

1.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1)免疫细胞的起源分化

(2)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

细胞名称

来源

功能

吞噬细胞

造血干细胞

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吞噬抗体—抗原结合体

B细胞

造血干细胞

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浆细胞、记忆细胞

T细胞

造血干细胞

识别抗原,分化成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产生淋巴因子

浆细胞

B细胞或记忆细胞

分泌抗体

效应T

细胞

T细胞或记忆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记忆细胞

B细胞或T细胞

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

(3)免疫活性物质的来源与功能

来源

功能

溶菌酶

唾液与泪液中(腺体细胞)

第一道防线,杀菌

体液中(组织细胞)

第二道防线,杀菌

抗体

浆细胞

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

淋巴因子

T细胞

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1)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图解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比较

免疫类型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源头

B细胞

T细胞

分泌物质

特异性抗体

淋巴因子

作用对象

侵入内环境中的抗原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

免疫时间

过程较迅速,所需时间短

过程较缓慢,所需时间长

作用方式

浆细胞产生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

关系

①对于外毒素,体液免疫发挥作用

②对于细胞内寄生的病原体,体液免疫发挥作用,阻止寄生病原体的传播感染,当它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

③若细胞免疫不存在,体液免疫将大幅度降低

3.记忆细胞与二次免疫反应

(1)记忆细胞的特点:

分化为相应细胞、寿命长、对相应抗原十分敏感。

(2)二次免疫反应:

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3)二次免疫特点:

反应快、反应强烈,能在抗原入侵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其消灭。

(4)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反应过程中抗体浓度变化和病原体数量曲线图:

[运用—考向对练]

◎考向1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2018·山西实验中学月考)下列关于浆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

B.一种浆细胞可以产生多种相应的抗体

C.体液免疫中,浆细胞与被感染的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D.浆细胞的寿命比记忆细胞长而所含的内质网相对发达

A [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蛋白质,进行体液免疫,故A正确;一种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故B错误;浆细胞即效应B细胞,由B细胞或者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的,能特异性的分泌抗体,抗体再与抗原结合,达到消灭抗原的目的,故C错误;浆细胞的寿命比记忆细胞短,但能分泌抗体,抗体的化学本质是分泌蛋白,故相应的内质网较多,故D错误。

]

2.(2018·河北唐山滦南一中第一次月考)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

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

【导学号:

41780130】

A.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B.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C.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D.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B [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化发育成B细胞,在胸腺中分化发育成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主要用于体液免疫,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说明胸腺被破坏。

输入造血干细胞后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说明骨髓被破坏;输入造血干细胞后丙组仍然丧失特异性免疫功能,说明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

[规律总结]免疫细胞与免疫器官

1.切除胸腺后并非免疫功能全部丧失:

T细胞、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将不能产生,细胞免疫全部丧失,体液免疫绝大部分丧失。

2.骨髓破坏的结果:

造血干细胞不能产生,免疫细胞都将不能产生,一切特异性免疫全部丧失。

3.免疫细胞的三个“唯一”

3.(2015·北京高考)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抗原。

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

该抗体(  )

A.由T淋巴细胞产生

B.可与多种抗原结合

C.可裂解乙肝病毒

D.可被蛋白酶水解

D [A项,接种乙肝疫苗后,由效应B细胞(浆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

B项,抗体具有特异性,乙肝疫苗刺激人体产生的抗体只能与乙肝病毒发生特异性结合。

C项,抗体与乙肝病毒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抑制乙肝病毒对人体细胞的黏附,而不是裂解乙肝病毒。

D项,抗体的化学本质为免疫球蛋白,可以被蛋白酶水解。

]

[规律总结]抗体

1.化学本质:

免疫球蛋白。

2.分布:

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如乳汁)。

3.实例:

抗毒素、凝集素等。

作用:

只对内环境中的抗原起作用,对进入组织细胞中的抗原不起作用。

抗原、抗体结合后可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4.产生:

每个浆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

抗体是分泌蛋白,与其合成、加工、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2018·湖南十三校第一次联考)如图表示人体内各类血细胞及淋巴细胞生成的途径,a~f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各类细胞来源相同但功能不同,根本原因是不同细胞表达的基因不同

B.d既参与体液免疫过程,又参与细胞免疫过程

C.吞噬细胞和b都属于淋巴细胞

D.当再次受相同抗原刺激后,机体具有更强烈的免疫反应,主要与e和f有关

C [根据图中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来源可知e、f为记忆细胞,c、d分别为B细胞和T细胞,b为淋巴细胞。

人体内各种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正确;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B正确;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C错误;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e、f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使机体产生更强烈的免疫反应,D正确。

]

◎考向2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4.(2018·广西来宾二模)下列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异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体液免疫中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B.浆细胞能发生“染色质→染色体→染色质”的变化

C.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各自有其独特的作用,又相互配合

D.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的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B [浆细胞为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备分裂能力,不会发生“染色质→染色体→染色质”的变化。

]

5.如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⑤⑥两种免疫依次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B.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b、c、d、f

C.抗原刺激后,细胞b和细胞c的细胞周期变长

D.物质④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特异性清除抗原

D [⑤为细胞免疫,⑥为体液免疫,A错误;细胞a为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细胞f为效应B细胞不能识别抗原,B错误;抗原刺激细胞b(T细胞)和细胞c(B细胞)后,两种细胞将迅速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细胞,故细胞周期变短,C错误;物质④为抗体,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可特异性清除抗原,D正确。

]

[技法总结]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分析推断

2.依据图像识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考向3 二次免疫

6.下图所示为在疫苗注射前后、不同时间采血所测得的抗体水平(向下的箭头指示为疫苗注射时间)。

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与d时间所注射的为不同种疫苗,甲、乙两种抗体由不同浆细胞产生

B.甲曲线表明每个抗体分子可以多次与同种抗原结合发挥作用

C.甲、乙两曲线表明,不同种类的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可有较大的差异

D.c时间段抗体水平突然上升,可能是受到了与a时间注射的疫苗类相似的抗原的刺激

B [一种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抗体,由图示可以直接看出,甲、乙两种抗体产生的时间、含量达到最大值所需要的时间、存留时间各不相同,应该是由不同疫苗刺激后形成的不同浆细胞产生的。

抗体与抗原结合后,被吞噬细胞吞噬分解,不能再与抗原结合。

图中c时间段甲抗体的产生比b时间段更快、更多,这是二次免疫反应的特征,即受到与a时间注射疫苗相类似抗原的刺激。

]

考点二|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对应学生用书第168页)

[识记—基础梳理]

1.免疫缺陷病

(1)概念:

免疫功能不足或缺陷引起的疾病

(2)类型

(3)艾滋病

艾滋病(AIDS)

具体解释

全称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病毒存在部位

血液、精液、唾液、泪液、尿液和乳汁中

作用机理

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T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各种传染病则乘虚而入

传播途径

主要有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

2.过敏反应

(1)概念:

已经免疫的机体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以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为表现的反应。

(2)病因:

防卫功能过强。

(3)病理:

免疫系统对外来物质(过敏原)过度敏感引起的。

(4)特点:

①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②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

③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3.自身免疫病

(1)概念:

由于人体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将自身物质当做抗原加以排斥或致其损伤引起的疾病。

(2)举例:

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

4.免疫学应用

(1)器官移植:

难题是免疫排斥反应。

(2)预防接种:

在预防传染病过程中,接种减毒或无毒的疫苗,可使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的方法。

[教材边角知识] 据教材必修3 P22图2-18“HIV在T淋巴细胞中的增殖过程”,归纳出HIV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

【提示】 

1.HIV主要攻击B细胞,使人体无法产生抗体。

(×)

【提示】 HIV主要攻击T细胞。

2.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他病原体感染。

(√)

3.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中可以检出HIV这种病毒。

(√)

4.感染HIV的人称为AIDS患者,应尽快治疗。

(×)

【提示】 感染HIV后称为艾滋病感染者。

5.目前还没有根治AIDS的特效药。

(√)

6.自身免疫病指的是抗原侵入机体后破坏机体的某种结构引起的疾病。

(×)

【提示】 自身免疫病是指人体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将自身的物质当作抗原加以排斥或致其损伤而引起的疾病。

7.过敏反应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异常生理现象。

(√)

8.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抗原与心脏瓣膜上某物质结构相似。

被该链球菌感染后,机体通过免疫系统抵御该菌时可能引发某种心脏病。

与这种心脏病致病机理最为相似的是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

(√)

9.某病原体第一次感染人体,不会产生相应的过敏反应。

(√)

10.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使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

(×)

【提示】 其目的是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

[理解—深化探究]

1.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的关系

(1)联系:

过敏反应是异常的体液免疫。

(2)区别:

①发生时间不同:

过敏反应在机体再次接触抗原时才会发生,而体液免疫则在机体第一次接触抗原时就发生。

②抗体分布不同:

体液免疫中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而过敏反应中抗体则分布在某些细胞表面。

③激发因素不同:

过敏反应为过敏原,而体液免疫为抗原。

2.抗原与过敏原

(1)抗原具有异物性、大分子性、特异性。

抗原一般是大分子物质,但过敏原不一定是大分子物质,如青霉素、尘土等。

(2)抗原不具有个体差异性。

过敏原对过敏体质的人来说是有害的,但对于无过敏体质的人来说是无害的,甚至是有益的,如牛奶。

3.免疫失调引起疾病的比较

过敏反应

自身免疫病

免疫缺陷病

概念

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异常反应或功能紊乱。

一般具有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破坏组织细胞、不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与个体差异

人体免疫系统将自身成分作为“非己”成分起作用,并造成自身组织和器官的损伤

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可分为两类: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原因

免疫功能过高

免疫功能过高

免疫功能过低

发病

机理

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其释放组织胺而引起

抗原结构与正常细胞物质的表面结构相似,抗体消灭抗原时,也消灭正常细胞

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先天不足(遗传缺陷)或遭病毒等攻击破坏而致

治疗

找出并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

服用免疫抑制药物

器官移植,避免接触某些病毒,服用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

举例

花粉、尘土、青霉素等引起的过敏反应

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艾滋病

[运用—考向对练]

◎考向1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2016·江苏高考)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

B.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

C.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D.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

D [HIV感染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使人体的免疫力下降,故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A选项正确;HIV的高度变异性,使原疫苗对变异后的HIV不能起到免疫预防的作用,B选项正确;HIV蛋白是抗原,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C选项正确;HIV主要攻击T细胞,机体仍保留部分体液免疫应答,故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D选项错误。

]

2.(2018·河南安阳一调)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种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细胞是浆细胞,a细胞及分泌的抗体均具有识别功能

B.红细胞膜上的抗原与抗红细胞抗体特异性结合

C.b细胞是效应T细胞,特异性地裂解抗原—抗体复合物

D.青霉素过敏反应与该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相同

B [a细胞是分泌抗体的浆细胞,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错误;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B正确;b细胞是吞噬细胞,C错误;青霉素过敏反应与该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不同,D错误。

]

[技法总结]快速确定三种免疫功能异常类型

◎考向2 免疫学应用

3.(2018·聊城月考)人被狗咬伤后,需要立即到医院处理伤口,注射狂犬疫苗并在伤口周围注射抗血清。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注射抗血清可使体内迅速产生抗原—抗体反应

B.注射疫苗的作用是刺激体内记忆细胞增殖分化

C.病毒的清除需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配合

D.免疫记忆的形成依赖抗原刺激和淋巴因子作用

B [注射的疫苗相当于抗原,其目的是诱发人体内产生记忆细胞,而不是刺激记忆细胞增殖分化,B错误;该过程属于被动免疫,A正确;在病毒的清除过程中,需要吞噬细胞、溶酶体等的非特异性免疫作用,同时需要体液免疫,若病原体侵入了组织细胞,还需要细胞免疫,C正确;抗原刺激机体可产生记忆细胞,在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的过程中还需要淋巴因子的作用,D正确。

]

[规律总结]免疫学应用的总结

1.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

疫苗保留了病原微生物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

在免疫反应中疫苗相当于抗原,其作用是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2.人工标记抗体——检测追踪抗原在机体中的位置。

3.免疫抑制药物——提高了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真题验收|感悟高考 淬炼考能

(对应学生用书第170页)

1.(2015·全国卷Ⅱ)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

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

C.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

D.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

D [A项,抗体主要分布在体液中,是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物质,不能进入细胞;寄生在细胞内的结核杆菌依靠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后将结核杆菌释放出来,与抗体结合后被消灭。

B项,抗体依靠与病毒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的形式消灭病毒,溶菌酶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二道防线,它的作用主要是把病原体溶解掉。

C项,Rous肉瘤病毒属于病毒致癌因子,能诱发细胞癌变。

D项,人感染HIV后不会立即表现出症状,因为HIV有一定的潜伏期。

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HIV浓度增加,T细胞数量减少,使人体逐渐丧失免疫能力,即人感染HIV后的症状和HIV的浓度以及T细胞的数量密切相关。

]

2.(2013·全国卷Ⅱ)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导学号:

41780131】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A [结合有关免疫的知识,逐项分析解答。

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其中,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以及它们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的相关细胞,故A项错误、C项正确。

淋巴液在左右锁骨下静脉处进入血液,淋巴液中的淋巴细胞也随淋巴液进入血液,故B项正确。

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属于分泌蛋白,为大分子物质,其出膜方式为胞吐,故D项正确。

]

3.(2013·全国卷Ⅰ)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的情况。

甲         乙

丙          丁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从图甲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

B.从图乙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

C.从图丙可以推测,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

D.从图丁可以看出,HIV对实验药物b敏感

D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分析坐标图中横纵坐标表示的变量及曲线走势,联系特异性免疫的有关知识,逐项进行解答。

据图甲可知,HIV增殖过程中有RNA在酶的作用下生成RNA—DNA杂交分子的现象,说明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A项正确。

据图乙可知,HIV侵入后机体中有抗体产生,说明有体液免疫发生,B项正确。

据图丙可知,注入实验药物a后,T细胞数量增多,可能是HIV对药物a敏感,药物a抑制了HIV的增殖,减少了对T细胞的破坏,使T细胞不断增殖,C项正确。

据图丁可知,加入实验药物b后,HIV浓度上升,说明HIV对该药物不敏感,D项错误。

]

4.(2016·全国卷Ⅰ)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患病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

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

回答下列问题:

(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________。

(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________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________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________,从而起到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

(3)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到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1)由题干可知,动物乙感染病毒甲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和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使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丧失,特异性免疫受到破坏,免疫功能下降,因此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

(2)接种的甲疫苗相当于抗原,可刺激机体的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再次接触这种抗原(病毒甲)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3)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运输方式的共同点是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