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领航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训练第八单元 第4讲 免疫调节.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8962328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领航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训练第八单元 第4讲 免疫调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领航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训练第八单元 第4讲 免疫调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领航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训练第八单元 第4讲 免疫调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领航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训练第八单元 第4讲 免疫调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领航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训练第八单元 第4讲 免疫调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领航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训练第八单元 第4讲 免疫调节.docx

《高考领航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训练第八单元 第4讲 免疫调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领航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训练第八单元 第4讲 免疫调节.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领航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训练第八单元 第4讲 免疫调节.docx

高考领航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训练第八单元第4讲免疫调节

第4讲 免疫调节

1.(2015·浙江宁波质检)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

B.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就有,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后天形成,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

C.青霉素能杀菌和唾液中的溶菌酶能杀菌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解析:

选C。

理解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和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非特异性免疫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皮肤、黏膜和屏障结构(如鼻毛、呼吸道的纤毛)的屏障作用,淋巴组织(淋巴结、脾等)的过滤作用,血清、体液和组织分泌物(如唾液、泪液、胃液等)的杀菌作用,单核——吞噬系统的吞噬作用,炎症反应的病毒防御作用。

而青霉素是抗生素的一种,是指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所以它不属于人体的免疫系统。

2.(2015·湖南岳阳质检)下图是免疫细胞识别抗原的过程。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吞噬细胞具有摄取、处理和暴露抗原的作用

B.吞噬细胞中的酶能将抗原分解成碎片

C.T细胞的抗原受体能识别抗原碎片,并与之结合

D.T细胞的抗原受体识别抗原碎片后,直接分泌抗体等淋巴因子

解析:

选D。

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联系和区别是解题的关键。

由图可知,吞噬细胞具有摄取、处理和暴露抗原的作用,吞噬细胞中的酶将抗原分解成碎片后,将其暴露在细胞膜的表面,并能够与T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结合。

抗体由浆细胞分泌,不属于淋巴因子。

3.在全球艾滋病迅速扩散和蔓延的形势下,各国政府已纷纷意识到仅仅依靠医学研究的力量,HIV是无法被彻底遏制的,艾滋病的传播、蔓延与防治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医学问题,而转化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从而使人失去免疫能力

B.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C.HIV进入细胞后能以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DNA,并整合于人的基因组中

D.疫苗的使用会使病毒发生变异,进而产生对抗病毒药物的耐药性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艾滋病的发病机理、传播途径、增殖特点等相关知识。

HIV在人体内主要攻击的是T细胞,当人体内T细胞被大量摧毁后,人体的免疫力几乎全部丧失;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多种,主要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HIV属RNA病毒,能在人体的T细胞内通过逆转录进行自我复制增殖;并非是疫苗的使用使病毒发生变异,病毒随时都可发生变异,且多种内外因素都可诱发其发生变异,由于变异的不定向性,在使用抗病毒药物过程中,对耐药性进行了选择而产生了耐药性病毒。

4.(2015·山东威海模拟)免疫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生理功能,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菌、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均能识别抗原

B.一种抗原常常刺激机体产生多种抗体

C.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的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D.自身免疫病和艾滋病都是由机体免疫功能不强或缺陷造成的

解析:

选C。

理解体液免疫的过程和作用机理是解题关键。

浆细胞可以产生抗体,但不能识别抗原;一种抗原刺激机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能对该抗原起作用;自身免疫病是由免疫功能过强造成的。

5.(2015·北京东城模拟)下图表示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体细胞中的一些变化以及相关反应。

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1和B细胞都属于保留分裂能力的细胞

B.细胞2的作用是使靶细胞裂解暴露病原体

C.合成a所需原料及合成场所都是由人体细胞提供的

D.注射的疫苗可直接刺激细胞3产生大量物质b

解析:

选D。

由图可知细胞1是T细胞,T细胞和B细胞都有分裂能力,故A正确。

细胞2是效应T细胞,可以使靶细胞裂解让病原体失去寄生的场所,故B正确。

合成a需要的原料和场所都是由人体细胞提供的,故C正确。

细胞3是分泌抗体的浆细胞,没有识别抗原能力,故D错误。

6.(2015·山东实验中学模拟)B淋巴细胞在免疫系统中会发生两次选择:

在骨髓中分化时经历第一次选择,凡是不能识别自身抗原的B淋巴细胞会凋亡,保留下来的B淋巴细胞一般不会对自身抗原产生免疫应答;在外周免疫系统中,B淋巴细胞识别特异性外来抗原后发生第二次选择,凡是能表达高亲和力抗原识别受体的保留下来,其余的几天后死亡。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B淋巴细胞分化前后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成分发生了变化

B.B淋巴细胞经过第二次选择后保留下来的是效应B淋巴细胞

C.自身组织如果因为某些理化因素导致其抗原性改变,则可能罹患自身免疫病

D.B淋巴细胞的凋亡是受环境影响由基因控制的编程性死亡

解析:

选B。

B淋巴细胞分化前后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成分发生了变化,A正确;B淋巴细胞经过第二次选择后保留下来的是B细胞,然后增殖分化得到浆细胞,B错误;自身免疫病是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发起攻击,C正确;细胞的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编程性死亡,受环境影响,D正确。

7.(2015·浙江稽阳联谊学校联考)如图为某一健康人注射疫苗前后、不同时间采血所测得的抗体水平(箭头表示疫苗注射时间)。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b段各淋巴细胞的DNA含量不完全相同

B.d时间是再次接种引发的免疫应答

C.产生甲、乙抗体的B细胞不同,其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D.甲、乙两曲线表明,不同种类的抗体在体内存留时间的长短可有较大的差异

解析:

选B。

b段发生了免疫应答,出现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现象,A正确;d时间注射的是与a时间不同的疫苗,是初次免疫应答,B错误;产生甲、乙抗体的效应B细胞不同,其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正确;据图可知,甲乙两种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有较大的差异,D正确。

8.(2015·山东日照模拟)如图为人体免疫细胞参与免疫的机制图解,其中①表示抗原,②、③表示物质,④~⑨代表细胞。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③是糖蛋白,能特异性识别①

B.人体内的细胞④能合成分泌淋巴因子

C.④是T细胞,⑧是效应T细胞

D.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时,⑦快速分泌②

解析:

选D。

图中左侧为体液免疫图解,右侧为细胞免疫图解。

体液免疫过程中,树突状细胞(吞噬细胞)将抗原处理后,④T细胞依靠细胞表面的糖蛋白③识别抗原,然后分泌淋巴因子促进⑤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产生⑥浆细胞和⑦记忆B淋巴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②;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时,⑦快速增殖分化,但不能直接产生抗体。

⑧是效应T细胞,可以清除被抗原感染的细胞。

9.(2015·广东揭阳模拟)有一种“生物活性绷带”的原理是先让细胞在特殊膜片上增殖5~7天后,将膜片敷到患者伤口上,膜片会将细胞逐渐“释放”到伤口处,并促进新生皮肤层生长,达到愈合伤口的目的。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人的皮肤烧伤后易引起感染,主要是由于非特异性免疫机能受损所致

B.种植在膜片上的细胞样本最好选择来自本人的干细胞

C.膜片“释放”的细胞能与患者自身皮肤愈合,与两者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D.若采用异体皮肤移植会导致排异反应,原因是抗体对移植皮肤细胞有杀伤作用

解析:

选D。

人的皮肤为第一道防线,A正确;种植在膜片上的细胞样本最好选择来自本人的干细胞,避免排异反应,B正确;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与细胞识别有关,C正确;器官移植产生排异反应是由于效应T细胞把异体器官当做“非己”成分发起攻击,D错误。

10.某科研所为了开发痢疾疫苗,利用鼷鼠做了一系列生理实验。

实验的主要过程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第一次接种(灭活的痢疾杆菌)

第二次接种(灭活的痢疾杆菌)

抗体合成程度

正常的鼷鼠

未接种

正常的鼷鼠

接种

+++++

幼年摘除胸

腺的鼷鼠

未接种

幼年摘除胸

腺的鼷鼠

接种

摘除胸腺后注入

T细胞的鼷鼠

接种

++++

根据上表中的结果,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与甲组相比,乙组鼷鼠体内抗体合成程度明显高于甲组的原因是:

鼷鼠第一次接种时产生了一定量的________,当第二次接种时,其就会在体液免疫的反应阶段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新的________,进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2)戊组与丁组对照,说明抗痢疾杆菌抗体的合成过程需要________细胞的帮助。

与乙组相比,丁组抗体合成程度较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题目的病原体痢疾杆菌换为病毒,接种病毒后正常鼷鼠往往先通过________免疫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散播,再通过________免疫来彻底消灭它。

(4)为检验T细胞起细胞免疫作用,请补全实验设计思路和结果:

切除鼷鼠的胸腺后,移植异体器官,移植器官易保留在小鼠体内;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以实验素材为背景,以图表形式呈现免疫生理实验的处理和结果,立足于免疫过程,要求分析体液免疫的过程中二次免疫反应更快、更强的原因。

设计实验验证T细胞起细胞免疫作用,需进行如第(4)题中的切除,但应该排除手术可能带来的影响,并进一步确认T细胞的功能。

实验设计要尽可能多地考虑对照组的设计,以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

答案:

(1)记忆细胞 浆细胞 

(2)T 摘除胸腺后,体内的T细胞大量减少,抗原呈递受阻 (3)体液 细胞 (4)对照组做切除手术操作,但不切除胸腺,移植器官被排斥;实验组再注入T细胞,移植器官又被排斥

11.(2015·江苏南京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杀伤靶细胞主要有两种途径:

细胞裂解性杀伤(图1)和诱导细胞凋亡(图2)。

前者指效应T细胞分泌诸如穿孔素一类的介质损伤靶细胞膜,后者指效应T细胞通过表面FasL与靶细胞表面的Fas结合,诱导靶细胞凋亡。

(1)人体内的效应T细胞来自____________的增殖、分化。

(2)图1中的穿孔素又称“成孔蛋白”,由效应T细胞产生并以__________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

穿孔素能在靶细胞膜上形成多聚穿孔素管状通道,使K+及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__________(流入/流出)靶细胞,最终导致靶细胞死亡。

(3)图2中的FasL又称死亡因子,Fas又称死亡因子受体,它们都是由细胞合成并定位于细胞表面的蛋白质。

Fas和FasL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____功能,控制合成Fas和FasL的基因__________(是/否)共存于一个细胞中。

研究发现,某些肿瘤细胞能够调节Fas和FasL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使自己逃脱免疫系统的清除。

此时,肿瘤细胞内Fas基因的表达变化情况是________(升高/不变/降低)。

(4)免疫排斥是器官移植的一个主要障碍。

目前,应对排斥的做法主要是使用一些免疫抑制剂。

请根据Fas和FasL的相互关系,提供一种降低免疫排斥的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受到抗原刺激后,T细胞或记忆细胞可增殖、分化产生效应T细胞。

(2)穿孔素是一种蛋白质,在效应T细胞内产生后,以胞吐方式释放到细胞外。

穿孔素在靶细胞膜上形成管状通道,使K+及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流出靶细胞,最终导致靶细胞死亡。

(3)死亡因子与死亡因子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各种体细胞都来自于受精卵的有丝分裂,细胞中基因相同,都会有控制合成Fas和FasL的基因。

肿瘤细胞能够调节Fas和FasL基因的表达水平,肿瘤细胞内Fas基因的表达降低,使其逃脱免疫系统的清除。

(4)可通过降低移植器官Fas基因的表达水平(或抑制受体内FasL基因的表达),降低免疫排斥。

答案:

(1)T细胞或记忆细胞 

(2)胞吐 流出 (3)信息交流 是 降低 (4)降低移植器官Fas基因的表达水平(或抑制受体内FasL基因的表达)

12.(2014·高考北京卷)人感染乳头瘤病毒(HPV)可诱发宫颈癌等恶性肿瘤。

研究机构为评估某种HPV疫苗的效果,在志愿者中进行接种。

一段时间后,统计宫颈出现癌前病变(癌变前病理变化,可发展为恶性肿瘤)的人数,结果见表。

组别

接种物

总人数

癌前病

变人数

A

(接种前未检出

HPVDNA)

A1

对照剂

7863

83

A2

疫苗

7848

4

B

(接种前检出

HPVDNA)

B1

对照剂

1125

126

B2

疫苗

1121

125

(1)为制备该疫苗,将HPV外壳蛋白L1基因与________连接,导入受体细胞。

受体细胞将目的基因转录,再以__________为原料翻译出L1蛋白。

这样就获得了疫苗的有效成分。

(2)人体接种该疫苗后,__________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

一旦HPV侵入机体,__________会迅速繁殖、分化,产生大量抗体。

这些抗体与游离HPV结合,阻止HPV________。

所以A2组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

(3)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显著高于________组,据此推测感染HPV是诱发癌前病变的因素之一。

(4)B2组与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没有明显差异,原因可能是该疫苗未能明显诱导________清除体内HPV。

(5)综上所述,该疫苗可用于宫颈癌的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关于设置对照实验的基本技能以及对于体液免疫过程的理解和掌握,属中等难度题型。

(1)在制备疫苗过程中,HPV外壳蛋白L1基因为目的基因,应与载体连接再导入受体细胞。

在基因表达过程中,以氨基酸为原料翻译出蛋白质,即获得HPV外壳蛋白。

(2)人体接种疫苗后,疫苗中L1蛋白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

对于已接种过疫苗的人体,一旦HPV侵入,体内会通过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从而最终产生抗体。

抗体在体液中与HPV结合,阻止其进一步侵染细胞、进行增殖。

所以注射疫苗组癌前病变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

(3)由于B1组为接种前检出HPVDNA,癌前病变比例显著高于接种前未检出HPVDNA的A1组,由此推测HPV是诱发癌前病变的因素之一。

(4)B2组与B1组癌前病变比例没有明显差异,说明疫苗并未在B2组起到明显效果。

即未能明显诱导免疫系统清除体内HPV。

应主要依靠细胞免疫清除病毒。

(5)综上所述,该疫苗可用于宫颈癌的预防。

答案:

(1)载体 氨基酸 

(2)L1蛋白 记忆(B)细胞 吸附宿(寄)主细胞 (3)A1 (4)细胞免疫 (5)预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