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声音的特性第1课时 音调超声波与次声波 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
《22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声音的特性第1课时 音调超声波与次声波 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声音的特性第1课时 音调超声波与次声波 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2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声音的特性第1课时音调超声波与次声波专题训练含答案
简单
1、如图所示,是一位学生在吹奏自制的哨子,他把用筷子制成的 杆上下拉动时,是在改变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
【分析】首先明确振动物体是哨子内的空气柱,然后根据质量大,体积大的物体难振动,振动频率小,音调低进行判断.
【解答】吹哨子时,是哨子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
把用筷子制成的杆上下拉动时,改变了哨子内的空气柱质量和体积,改变了空气柱的振动频率,改变了哨子的音调.
故选A.
2、如图所示,在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葡萄酒,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振幅
C.音色
D.响度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
【解答】当敲击酒杯时,装不同酒量的酒杯振动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
故选A.
3、不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440次,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次,不带花蜜的蜜蜂发生的嗡嗡声比带花蜜的蜜蜂发出的嗡嗡声( )
A.音调高
B.音调低
C.响度大
D.响度小
【分析】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解答】已知不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440次,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次,因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所以不带花蜜的蜜蜂发生的嗡嗡声比带花蜜的蜜蜂发出的嗡嗡声的音调高;
故选A.
4、蜜蜂载着花蜜飞行的时候,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动300次,不载花蜜时平均每秒振动440次,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辩别蜜蜂是飞出去采花,还是采了蜜飞回家,养蜂人主要是根据什么特征来辩别的( )
A.声音的音调不同
B.声音的响度不同
C.声音的音色不同
D.飞行高低不同
【分析】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解答】
蜜蜂载着花蜜飞行时,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动300次,即频率为300Hz;不载花蜜时,平均每秒振动450次,即频率为450Hz;故蜜蜂载花蜜飞行的音调低于不载花蜜飞行的音调,所以养蜂人可以根据音调进行分辨.
故选A.
5、小强在使用小提琴前、常常旋动琴弦轴调节琴弦的松紧,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解答】调节琴弦的松紧,就会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所以“定弦”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故选B.
6、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dou
(1)”“ruai
(2)”“mi(3)”“fa(4)”四个音阶,则与最高音阶“fa(4)”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__________,音阶“ruai
(2)”对应的序号是__________.
【分析】用嘴向瓶内吹气发声,靠的是瓶内空气柱的振动,根据频率和音调的关系,结合水位的不同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当用嘴向瓶内吹气时,瓶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随着瓶内水位的升高,瓶内的空气柱越来越短,振动的频率越来越高,因此音调也会越来越高;
由图知:
四个瓶子的水位,从低到高分别是:
丙、乙、甲、丁,因此对应的四个音阶是:
1、2、3、4.
故答案为:
丁;乙.
7、如图所示,用纸片分别接触转速相同、齿数不同的旋转齿轮时,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不相同的,这一实验表明,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_________有关.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
【解答】当纸片与齿轮接触时,齿轮越多的可以使纸片在相同时间内振动次数越多,即纸片的振动频率越大,此时发声的音调就会越高,所以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故答案为:
频率.
8、人能感受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大象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 )
A.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
B.次声波无法传入人耳
C.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
D.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解答】因为大象进行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其频率低于20Hz,不在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之内,所以人类听不到大象之间的交流“声音”;
故选D.
简单
1.中国成语中有“曲高和寡”一词,其中“高”的意思是( )
A.声音高昂
B.音调高
C.高雅难懂
D.都有可能
【分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根据成语的含义,结合音调的定义来解释本题.
【解答】题目中“曲高和寡”一词的字面意思是乐曲的音调越高,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用来比喻知音难觅.
故选B.
2.如图所示,用纸片分别接触转速相同、齿数不同的旋转齿轮时,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不相同的,这一实验表明,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______有关.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
【解答】当纸片与齿轮接触时,齿轮越多的可以使纸片在相同时间内振动次数越多,即纸片的振动频率越大,此时发声的音调就会越高,所以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故答案为:
频率.
3.有一发声体每秒振动6次,关于它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一发声体可能是钢琴
B.比频率为600次/秒的声音传播得慢些
C.人不能听到这种声音
D.这种声音不能反射
【分析】
(1)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跟频率有关;
(2)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解答】A、从声音的频率不能区分发声体,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声音传播的快慢和介质种类以及温度有关,与频率无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发声体每秒振动6次,因此这个声音的频率是6Hz,不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因此人听不到,该选项说法正确;
D、任何声音都能反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4.2012年12月26日,南亚、东南亚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引发了罕见的大海啸,夺走了很多人的生命,后来人们在清理现场时很少发现有猫、狗、老鼠等动物的尸体,对于这一现象,下列猜想中正确的是( )
A.地震前会发出次声波,猫、狗、老鼠能听到,而人听不到
B.地震前会发出电磁波,猫、狗、老鼠能接收到,而人接收不到
C.地震前会发出强光,猫、狗、老鼠能看到,而人看不到
D.地震前会发出无线电波,猫、狗、老鼠能听到,而人听不到
【分析】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但有些动物是能听到次声波的.
【解答】在发生一些海啸、地震等大型的自然灾害中,很少发现有猫、狗、老鼠等动物受到伤害,其原因是由于在上述灾害中伴有一些次声波,这些是人听不到的,故上述现象是由于在地震时产生了次声波的缘故.
故选A.
5.图中,小红用一张硬卡片在木梳的齿上划过,一次划得快,一次划得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划得快时振动频率低
B.划得慢时振动频率高
C.划得快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低
D.划得慢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低
【分析】
(1)频率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大;物体振动越慢,频率越小.
(2)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解答】因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所以当用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因两次木梳齿的振动快慢不同,所以两次所听到的声音的音调不同.划得快时振动频率大,发出声音的音调高,划得慢时振动频率小,发出声音的音调低.
故选D.
6.小明是一个音乐爱好者,平时喜欢吹口琴,学习了声音的知识后,他想弄清口琴的发声原理,便把自己的口琴拆开,发现口琴芯结构如图所示,在琴芯的气孔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这些铜片在气流的冲击下振动发声,小明发现:
在气流冲击下,较厚较长的铜片发出的声音比较薄较短的铜片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低,对照小明的发现及示意图,填空:
(1)较厚较长的铜片发声时要比较薄较短的铜片振动______( 填“快”或“慢”)
(2)图中的Ⅰ区是_______音区,Ⅱ区是_______音区,Ⅲ区是_______音区.(填“高”、“中”或“低”)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不同乐器发音原理不同.吹笛子时,通过空气柱的振动产生声音,弦类乐器是靠琴弦振动发声,口琴是靠簧片的振动而发声的.
【解答】口琴在发生时是铜片在振动,较厚较长的铜片振动慢,发出的音调低;由图知Ⅰ区的铜片较厚较长,Ⅱ区次之,Ⅲ区较的铜片薄较短,故Ⅰ区发出的音调最低,Ⅲ区发出的音调最高.
故答案为:
(1)慢.
(2)低;中;高.
7.要使小提琴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变高,应采取的办法是( )
A.放松琴弦
B.拉紧琴弦
C.增加部分弦线的长度
D.换些粗弦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解答】通过改变琴弦的松紧可以改变琴弦振动的快慢,所以要使小提琴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变高,可以拉紧琴弦,这样可以让琴弦振动加快,音调就会变高;
故选B.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
D.女生的音调都是一样的
【分析】解决此题需要掌握: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而真空不能传声.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
【解答】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是声音产生的条件,故A正确;
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故C错误;
D、人的音调不可能都是一样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故D错误;
故选A.
9.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宇航员能够进行交流,所以真空能够传声
C.蝙蝠是靠次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
D.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是指音调未变
【分析】A、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C、蝙蝠应用超声波进行定位与探测;
D、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解答】A、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A正确;
B、宇航员利用电磁波进行交流,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蝙蝠是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故C错误;
D、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是指音色未变,故D错误;
故选A.
难题
1.在向保温瓶中灌开水的过程中,人可以根据声音判断的水是否快满了,其根据是( )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声音越来越大
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声音越来越小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往水壶里面倒水时,水壶发出的声音是水壶内空气柱的振动形成的,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解答】当往水壶里面倒水时,水壶发出的声音是水壶内空气柱的振动形成的,空气柱的长短不同,其发出的声音即不同;
倒水时,水越来越满,空气柱越来越短,频率越来越高,音调逐渐升高;
所以我们便可以根据不同空气柱的发声不同来判断热水壶中的说水是否满了;
故选B.
2.某同学用5只粗细相同而高矮不同的瓶子做如下实验:
如图甲所示,用嘴分别对着5只瓶口吹气,发现瓶子越高,发出的音调越低.由此现象,你认为:
(1)嘴对5只瓶口吹气,5只小瓶均发出声音的原因是什么?
(2)5只小瓶产生不同音调的原因是什么?
(3)应用上述实验结论,说明吹笛子时,用手指堵住笛孔(如图乙所示)能产生不同音调声音的道理.
【分析】向瓶内吹气时,瓶内空气柱会振动而发声,由于每个瓶子的空气柱长短不一样,因而振动频率也不同,所以音调也会不同,笛子发声也是同样的道理.
【解答】答:
(1)用嘴对着五只瓶口吹气,五只瓶子均发出声音的原因是瓶内空气柱振动发声;
(2)每只瓶子产生的声音不一样,因空气柱长短不一样,故振动频率不一样,所以音调不一样;
(3)吹笛子时,用手指堵住不同的笛孔,使空气柱长短不一样,因而振动频率不一样,用手指堵住的笛孔数越多,空气柱越短,空气柱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这样就能产生不同音调的声音.
3.下表为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频率范围和听觉频率范围,参照表格回答:
发声频率范围(Hz)
听觉频率范围(Hz)
发声频率范围(Hz)
听觉频率范围(Hz)
人
85~1100
20~20000
蝙蝠
10000~120000
1000~120000
狗
452~1800
15~50000
海豚
7000~12000
150~150000
猫
760~1500
60~65000
从上表中你可以知道什么?
(写出两点,意思不可类似)
【分析】比较人与其它动物的发声频率范围的不同;比较人与其它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的不同.
人们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它们已超过人类听觉的上限,
而把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它们已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
【解答】答:
(1)不同动物发声的频率不同;
(2)不同动物的听觉频率不同.
(3)人的最高听觉频率比其他动物低;
(4)人和动物的发声频率都比听觉频率范围小;
(5)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大.(答案不唯一)
4.小明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小实验,A是一根一端固定的橡皮筋,另一端用细绳绕一个定滑轮连着一个小盘B,在小盘中逐渐增加小石子,就能利用橡皮筋弹出不同的声音,请你解释:
(1)这些声音的主要区别是_____不同;
(2)声音有这些区别的原因是_____;
(3)用这个装置还可以探究哪些有关声音特征的问题?
______.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解答】当小盘中逐渐增加小石子,橡皮筋的松紧程度不同,会导致橡皮筋振动的快慢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也不同;
当我们用不同力量拨动橡皮筋时,橡皮筋的振动幅度不同,所以响度也会不同,所以此装置也可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故答案为:
音调;橡皮筋的松紧程度发生了变化;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5.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
编号
长度/cm
直径/cm
频率/Hz
1
1.50
2131
2
31.00
2.00
1284
3
48.50
2.50
656
(1)用刻度尺测量1号管长度如图所示.读数是_______cm.
(2)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_______号.
(3)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的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
请说明你的理由._______.
答:
_______(能/不能);理由:
_______.
(4)小明发现悬挂的金属管发出声音时在做有规律的摆动,认为金属管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摆动所产生的.请设计一简单的实验来检验小明的想法,简要写出实验方案和判断方法.
实验方案:
_______;判断方法:
_______.
【分析】
(1)根据图示刻度尺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管子一端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另一端所对应刻度尺的示数是管子的长度.
(2)音调由声音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3)探究频率与管子长度、直径的关系应应用控制变量法.
(4)把管子的一端固定,敲击管子,让管子振动,看管子是否发声,然后得出结论.
【解答】
(1)由图示刻度尺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管子的长度是20.50cm.
(2)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3号管子的频率最小,3号管子的音调最低.
(3)探究管子发出的声音的频率与管子长度、直径的关系应采用控制变量法,
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实验中没有控制管子的长度相同而直径不同、管子的长度不同而直径相同,
即没有采用控制变量法,不能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4)实验方案:
封闭金属管口,轻推管子使其摆动,听管子是否发声;
判断方法:
如果发声,则是管子的摆动产生的,如果不发声,则说明声音是管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故答案为:
(1)20.50;
(2)3;(3)不能;没有采用控制变量法;(4)封闭金属管口,轻推管子使其摆动,听管子是否发声,如果发声,则是管子的摆动产生的,如果不发声,则说明声音是管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6.学校举办科普宣传周活动,专家授课时取了一根长发声的吸管,一边吹,一边用剪刀剪,如图所示.听到的声音变化主要特点是( )
A.声音的响度逐渐增大
B.声音的音调逐渐升高
C.声音的音调逐渐降低
D.声音的响度逐渐减小
【分析】声音的特征有三个:
即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取决于物体振动的频率;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取决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距离;音色是取决于发声体本身的一种特性,一般利用音色来辨别物体.
【解答】用同样的力吹细管时,同时不断的剪短细管,使得细管内的空气柱逐渐变短,振动变快,振动的频率变大,所以其所发出的音调会变高.
故选B.
难题
1、下面是一些物体的振动:
①手臂以每秒2次的频率上下挥动;②蝙蝠发出频率为100000Hz的振动;③用小锤敲击频率为256Hz的音叉.关于以上物体的振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都是声源,人耳都能听到
B.①②不是声源,人耳听不到,③是声源,人耳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C.①③都是声源,发出的声音都可以听到
D.①②③都是声源,人耳只能听到③发出的声音
【分析】解答此题需要知道什么是声源和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
发出声音的物体叫声源,一切声源都在振动.
人耳要听到声音,首先是发声体的振动,振动频率要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20---20000Hz);其次要有传声的介质;再次人要有完好的耳朵.
【解答】①手臂以每秒2次的频率上下挥动,发出了声音,是声源,但这个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过低,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所以人耳听不到;
②蝙蝠发出频率为100000Hz的振动,也发出了声音,是声源,但这个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过高,也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所以人耳听不到;
③用小锤敲击频率为256Hz的音叉,音叉发出声音,是声源,音叉的振动频率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所以我们可以听到音叉的声音.
故选D.
2、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用力拨动,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听它发出声音的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
A.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B.响度与物体振幅的关系
C.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
D.音色与发声体的哪些因素有关
【分析】明确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明确实验中,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实质改变的是物体的振动快慢,改变物体的振动频率.
【解答】A、我们听到钢尺发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不符合题意.
B、响度跟振幅有关,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相同,响度相同.不符合题意.
C、伸出的钢尺的长度不同,振动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不同,振动快慢不同,振动频率不同,音调不同.符合题意.
D、音色跟振动物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改变伸出桌面的钢尺长度不同,材料和结构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图中,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 )
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分析】管乐器都是靠空气柱的振动发出声音的,空气柱越短,声音的音调越高.
【解答】吹吸管时发出的声音是靠吸管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不断的剪短,空气柱越短,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是探究音调和吸管长短的关系.
故选C.
4、小雨在课外活动中制作了一种发声装置.他在纸筒的开口端打两个孔,并用一根绳子穿过这两个孔后系紧.如图1所示,他抓住绳子的一端,以平稳的速度在头的上方转动此装置,筒中空气柱由于___________发出声音.当转速增大时,他发现纸筒发出声音的音调变高了,这是由于 ___________(填“振幅”或“频率”)变大的缘故.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
【解答】因为桶中空气柱能够振动,所以会发出声音;
当转速增大时,空气柱振动的频率变大,所以纸筒发出声音的音调变高;
故答案为:
振动,频率.
5、小李拎起水壶向暖瓶中灌开水,小张在一旁提醒他:
“小李,快满了!
”小李说:
“你怎么知道的?
”小张说:
“听出来的.”小李迷惑不解,你能帮他解释吗?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瓶内响声是由于瓶里空气柱振动产生的,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解答】答:
瓶内响声是由于瓶里空气柱振动产生的,随着瓶内水的增多,瓶里空气柱越来越短,其振动频率也越来越大,音调越来越高,所以发出这种声音变化的原因是由于瓶子中空气柱的变化.
6、小兰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
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她在实验室控制的琴弦条件.
控制条件
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A
钢
20
0.3
B
尼龙丝
30
0.5
C
尼龙丝
30
0.3
D
铜
40
0.5
E
尼龙丝
40
0.5
(1)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____________的琴弦(只填写字母代号)
(2)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长度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____________的琴弦(只填写字母代号)
(3)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
①设计和进行实验;②分析归纳,得出结论;③提出问题;④猜想与假设等.你认为小兰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
____________(只填写数字代号);就小兰认为“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___.(只填写数字代号)
【分析】
(1)弦乐音调可能跟弦的松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