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五化学配套练习之糖类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77172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70.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选修五化学配套练习之糖类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教版选修五化学配套练习之糖类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教版选修五化学配套练习之糖类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教版选修五化学配套练习之糖类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教版选修五化学配套练习之糖类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选修五化学配套练习之糖类解析版.docx

《人教版选修五化学配套练习之糖类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选修五化学配套练习之糖类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选修五化学配套练习之糖类解析版.docx

人教版选修五化学配套练习之糖类解析版

人教版2020年选修五化学配套练习之糖类(解析版)

1.关于糖类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分子结构上看,糖类可定义为多羟基醛、多羟基酮和它们的脱水缩合物

B.葡萄糖是醛糖具有还原性,淀粉不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其分子中没有醛基

C.向20%蔗糖溶液中加入稀H2SO4水浴加热,再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未出现银镜,说明蔗糖一定未水解

D.纤维素是多糖,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一般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

【答案】C

【解析】

【详解】

A.从分子结构上看,糖类可定义为多羟基醛、多羟基酮和它们的脱水缩合物,符合糖的定义,故A正确;

B.常用银镜反应检验有机物中是否含有醛基,葡萄糖是醛糖具有还原性,淀粉不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其分子中没有醛基,故B正确;

C.向20%蔗糖溶液中加入稀H2SO4水浴加热,先加适量NaOH溶液至溶液呈碱性,再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未出现银镜,说明蔗糖一定未水解,故C错误;

D.纤维素是多糖,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纤维素分子之间存在氢键,一般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故D正确;

故选C。

2.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且有相关性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在乙酸乙酯粗产品中加入含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

液体分层,下层溶液变浅红色或无色

乙酸乙酯粗产品中一定含有乙酸

B

在苯中加溴化铁和溴水

剧烈反应且颜色变浅

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

C

往植物油中滴加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溶液颜色消失

植物油含有酯基

D

往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滴加葡萄糖溶液,振荡、静置

紫红色溶液逐渐变浅、最终褪色

葡萄糖具有还原性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A、乙酸乙酯能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

B、苯可萃取溴水中的溴,但不能与溴反应;

C、酯基不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

D、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其实质是高锰酸钾被还原。

【详解】

A项、乙酸乙酯在碱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使碱溶液浓度减小,溶液颜色变浅或呈无色,不符合题意,A选项错误;

B项、苯在溴化铁的催化作用下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与溴水不发生取代反应,不符合题意,B选项错误;

C项、植物油中含碳碳不饱和键,能够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使溶液颜色消失,不符合题意,C选项错误;

D项、葡萄糖中含有醇羟基、醛基,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颜色变浅或消失,体现的是葡萄糖的还原性,符合题意,D选项正确;

答案选D。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硅胶可以用作干燥剂、催化剂

B.为加快漂白粉的漂白速率,可加氢氧化钠

C.氯化铁水解可以制备胶体,所以常用于杀菌消毒

D.淀粉和水可以检验出食盐中含碘

【答案】A

【解析】

【详解】

A项、硅胶是硅酸凝胶经干燥脱水后得到的多孔固体,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可用于催化剂载体或干燥剂,故A正确;

B项、漂白粉的有效成分的是次氯酸钙,但实际起漂白作用的是次氯酸,加氢氧化钠会消耗次氯酸,漂白速率减慢,故B错误;

C项、氯化铁水解可以制备胶体,但是氢氧化铁胶体不能杀菌消毒,故C错误;

D项、淀粉遇到单质碘会变蓝色,食盐中的碘为碘酸钾,不是单质碘,所以淀粉和水不能检验出食盐中含碘,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注意漂白粉的有效成分的是次氯酸钙,但实际起漂白作用的是次氯酸是解答关键。

4.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苯中加入溴水,振荡并静置后上层液体为橙色

B.石蜡油蒸汽通过炽热的碎瓷片表面发生反应生成气体中有烷烃和烯烃

C.无水乙醇和钠反应时,钠浮在液面上四处游动,反应缓和并放出氢气

D.蔗糖加入稀硫酸水解后,调溶液pH为碱性,再加新制Cu(OH)2,加热出现红色沉淀

【答案】C

【解析】

【详解】

A.苯的密度比水小,与水不互溶,苯萃取溴后,溶液分层,苯层在在上,且为橙色,故A正确;

B.石蜡油蒸汽在碎瓷片表面受强热发生裂解反应,生成烷烃和烯烃,故B正确;

C.由于乙醇的密度比钠小,钠块沉在乙醇液面下,乙醇中含有羟基,与水比较,乙醇中羟基的O-H键更难以断裂,能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但比在水中反应安静,并不剧烈,钠粒逐渐变小,缓缓产生气泡,故C错误;

D.蔗糖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葡萄糖是还原性糖,在碱性条件下,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生成红色氧化亚铜沉淀,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皂化反应后的溶液中加饱和食盐水,析出的固体沉于底部

B.蚕丝、羊毛、棉花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C.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苯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D.化合物CH2Cl2的的结构只有一种,且可继续发生取代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皂化反应后加入饱和食盐水后析出的硬脂酸钠的密度小于水,浮于表面,故A错误;

B.棉花是纤维素,故B错误;

C.苯性质稳定,与高锰酸钾不反应,但可燃烧,属于氧化反应,故C错误;

D.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CH2Cl2没有同分异构体,分子中含有H原子,可继续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故D正确;

故选:

D。

6.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得出的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向25mL冷水与沸水中分别滴入5滴FeCl3饱和溶液

前者为黄色,后者为红褐色

温度升高,Fe3+的水解程度增大

B

淀粉在稀硫酸的作用下水解后,滴加NaOH溶液至碱性,再加入新制Cu(OH)2后加热

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淀粉已经完全水解

C

向硝酸银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

溶液澄清

Ag+与NH3⋅H2O能大量共存

D

向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入BaSO4固体,振荡、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盐酸

有气体生成

Ksp(BaCO3)>Ksp(BaSO4)

A.AB.BC.CD.D

【答案】A

【解析】

【详解】

A.铁离子水解生成胶体,则由操作和现象可知,温度升高,Fe3+的水解程度增大,根据平衡移动原理:

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水解反应为吸热反应,A正确;

B.淀粉在稀硫酸作催化剂条件下水解生成葡萄糖,检验葡萄糖应在碱性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至呈碱性后,再加入新制Cu(OH)2后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证明水解产生了葡萄糖,而淀粉遇碘单质溶液变蓝色,没有检验是否存在淀粉,因此不能确定淀粉水解程度,B错误;

C.向硝酸银溶液中滴加氨水,首先反应产生AgOH白色沉淀,然后继续滴加氨水,AgOH与过量的氨水反应生成银氨络离子,滴加过程中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溶解,现象不合理,且Ag+与NH3⋅H2O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

D.向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入BaSO4固体,由于Qc(BaCO3)>Ksp(BaCO3),因此生成碳酸钡沉淀,过滤,向滤渣中加盐酸,BaCO3与盐酸反应产生BaCl2、H2O、CO2气体,与Ksp(BaCO3)、Ksp(BaSO4)的相对大小无关,结论不合理,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7.葡萄糖C6H12O6与果糖C6H12O6是同分异构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与果糖都能发生银镜反应,不能用银镜反应鉴别二者,但可以用溴水或氢氧化钙鉴别二者

B.葡萄糖与果糖都能发生银镜反应,都能被新制的Cu(OH)2氧化,不能用银镜反应鉴别二者

C.葡萄糖是醛糖,能发生银镜反应,果糖是酮糖,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可以用银镜反应鉴别二者

D.葡萄糖是醛糖,果糖是酮糖,可以用新制的Cu(OH)2鉴别二者

【答案】A

【解析】

【详解】

A.葡萄糖含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果糖不含醛基,但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异构,也能发生银镜反应,不能用银镜反应鉴别二者;鉴别二者可以用溴水或氢氧化钙,A正确;

B.葡萄糖含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果糖不含醛基,但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异构,也能发生银镜反应,葡萄糖含醛基,被新制Cu(OH)2氧化,果糖不能,B错误;

C.葡萄糖含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果糖不含醛基,但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异构,也能发生银镜反应,不能用银镜反应鉴别二者;C错误;

D.葡萄糖含醛基,能被新制的Cu(OH)2氧化,果糖不能,不可以用新制的Cu(OH)2鉴别二者,D错误。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糖类、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

除去乙酸乙酯中残留的乙酸,可加过量饱和Na2CO3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

石油的分馏、裂化和煤的干馏都是化学变化

检验溴乙烷中溴原子的方法是将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一段时间,再向冷却后的混合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淀粉遇碘酒变蓝色,葡萄糖能与新制Cu(OH)2发生反应

塑料、橡胶和纤维素都是合成高分子材料

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Na2SO4溶液,出现盐析现象,加水溶解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

①糖类中单糖不能水解,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①错误;

②Na2CO3溶液与乙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盐,乙酸乙酯不溶于水,用分液的方法分离,②正确;

③石油的分馏是物理过程,石油的裂化、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③错误;

④溴乙烷在碱性环境下水解,所以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原子应先加入硝酸酸化,再加硝酸银溶液,④错误;

⑤淀粉遇碘酒变蓝色,葡萄糖含有醛基能与新制Cu(OH)2发生反应,⑤正确;

⑥橡胶和纤维素有天然的也有合成的,⑥错误;

⑦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Na2SO4溶液,可以降低蛋白质的溶解度,该过程是蛋白质的盐析,⑦正确;

故选A。

【点睛】

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Na2SO4可以降低蛋白质的溶解度,该过程是蛋白质的盐析。

9.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稀硝酸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

溶液变为血红色

具有氧化性,能将Fe氧化成

B

向盛有某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试纸颜色无明显变化

原溶液中无

C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加热,冷却后加入新制

,再加热

未见红色沉淀

淀粉未发生水解

D

向含有酚酞的

溶液中加入少量

固体

溶液红色变浅

证明

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详解】

向稀硝酸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滴入KSCN溶液后不会变红,选项A错误;

B.应滴加较浓NaOH且加热,否则无法判断原溶液中是否含有铵根离子,选项B错误;

C.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加热,冷却后先加入NaOH中和稀硫酸,然后再加入新制

、加热,否则稀硫酸与氢氧化铜反应,影响了检验结果,选项C错误;

D.加入少量

固体,生成碳酸钡沉淀,水解平衡逆向移动,溶液红色变浅,能够证明

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离子检验、氧化还原反应、盐类水解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

10.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实验

实验目的

分离甲烷和氯气发生反应后得到的液态混合物

检验蔗糖水解后产生葡萄糖

C

D

实验

实验目的

制备并检验乙炔的性质

除去苯中的苯酚

A.AB.BC.CD.D

【答案】A

【解析】

【详解】

A、Cl2和CH4反应后得到的气体物质有HCl、CH3Cl,液态物质有CH2Cl2、CHCl3、CCl4,这些液体可能还会溶解CH3Cl,它们的沸点不同,可以通过蒸馏分离,A正确;

B、蔗糖在稀硫酸的催化作用下水解产生葡萄糖,使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前,必须先将溶液碱化,B错误;

C、用电石制备乙炔时,往往还会产生H2S等还原性气体,这些气体也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要想检验乙炔,需要先将气体通过CuSO4溶液除去H2S,故C错误;

D、苯酚和浓溴水反应产生的三溴苯酚易溶于苯,故无法通过过滤除去,可以使用NaOH溶液后,分液除去,D错误;

故选A。

11.下列表格中左侧和右侧表述均是化学反应、表述正确且反应类型一致的是

A

葡萄糖与银氨溶液共热产生银镜

乙醇使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变绿

B

植物油硬化

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水解

C

苯能使溴水褪色

苯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

CH4与Cl2光照有机产物只有CH3Cl

乙酸与钠反应产生H2

 

A.AB.BC.CD.D

【答案】A

【解析】

【详解】

A、葡萄糖与银氨溶液共热产生银镜、乙醇使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变绿,都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选A;

B、植物油硬化属于加成反应,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水解属于取代反应,故不选B;

C、苯能使溴水褪色是萃取,不是化学变化,苯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氧化还原反应,故不选C

D、CH4与Cl2光照有机产物有CH3Cl、CH2Cl2等4种,属于取代反应,乙酸与钠反应产生H2属于置换反应,故不选D。

12.下列关于油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均可发生水解反应

B.煎炸食物的花生油和牛油都是可皂化的饱和酯类

C.由油脂得到甘油[CH2OHCH(OH)CH2OH]和由淀粉得到葡萄糖均发生了水解反应

D.油脂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均可发生水解反应且产物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单糖不能水解,A项错误;

B.油不饱和度高,呈液态,B项错误;

C.油脂、淀粉均可水解,该项说法正确,C项正确;

D.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产物为甘油和高级脂肪酸,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产物为甘油和高级脂肪酸钠,D项错误;

答案选C。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验室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杂质

B.乙烯和聚乙烯都可以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C.汽油、柴油和植物油的主要成分都是碳氢化合物

D.果糖和葡萄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

A、氢氧化钠与乙酸乙酯和乙酸均能发生反应,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故A错误;

B、聚乙烯属于饱和烃,不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故B错误;

C、植物油是由不饱和脂肪酸和甘油通过酯化反应形成的酯类,属于烃的衍生物,故C错误;

D、果糖和葡萄糖化学式相同,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故D正确;

故答案为:

D。

14.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用途、性质或变化对应正确的是(  )

A.利用粮食酿酒的化学过程包含:

淀粉→葡萄糖→乙醇

B.在月饼包装袋中放入生石灰:

防止食物氧化变质

C.焰火的绚丽:

说明只有金属单质能发生焰色反应

D.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氢氧化铝碱性强

【答案】A

【解析】

【详解】

A.淀粉属于多糖,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可以在酒化酶的作用下生成乙醇,故A正确;

B.生石灰不具有还原性,不能防止食物氧化变质,故B错误;

C.焰色反应属于元素的性质,不是单质的性质,故C错误;

D.氢氧化铝属于两性氢氧化物,具有弱碱性和弱酸性,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5.下列实验对应的实验现象和结论或解释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

A

KI淀粉溶液中通入少Cl2

溶液变蓝

Cl2能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

B

向稀溴水中加入苯,充分振荡、静置

水层几乎无色

苯与溴水发生了取代反应

C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几滴稀硫酸,水浴加热,然后加入银氨溶液,加热

无银镜出现

不能判断蔗糖是否水解

D

向FeCl3和AlCl3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NaOH溶液

出现红褐色沉淀

Ksp[Fe(OH)3]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详解】

A、I2能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Cl2不能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故A错误;

B、向稀溴水中加入苯,充分振荡、静置,苯萃取溴水中的溴,苯与溴水不反应,故B错误;

C、银镜反应需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向蔗糖溶液中加入几滴稀硫酸,水浴加热,先加入氢氧化钠中和硫酸,然后加入银氨溶液,加热,才能判断蔗糖是否水解,故C正确;

D、向FeCl3和AlCl3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NaOH溶液,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偏铝酸钠,不能证明Ksp[Fe(OH)3]

16.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将盛有等物质的量的氯气和甲烷的硬质大试管放在光亮处

试管内气体颜色变浅,试管壁出现油状液滴,试管中有少量白雾

甲烷和氯气发生了加成反应

B

向葡萄糖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小火加热

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葡萄糖中含有醛基

C

乙醇中慢慢加入

浓硫酸和

乙酸,用酒精灯缓慢加热

产生有香味的液体,沉在饱和碳酸钠溶液底部

有乙酸乙酯生成

D

将苯与液溴的混合物装入洁净试管中,振荡一段时间后,将混合物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

烧杯底部有油状液体

苯与液溴发生了取代反应,溴苯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大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甲烷和氯气发生了取代反应,A项错误;

B、葡萄糖中醛基与新制氢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有砖红色沉淀生成,B项正确;

D、乙酸乙酯密度比水小,应在溶液上层,C项错误;

D、苯与液溴在溴化铁催化下才发生取代反应,若没有催化剂,不能发生化学反应,D项错误;

故选B。

【点睛】

注意:

①苯与液溴反应需要铁离子作催化剂,该反应不需要加热,且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②溴水和浓溴水均不能代替液溴进行反应。

17.

(1)油脂属于_________类,其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又称_________反应,产物为_________(写名称);

(2)在蔗糖和麦芽糖中,_________能发生银镜反应,二者_________同分异构体(填“属于”或“不属于”);蔗糖的水解反应式为_________;

(3)甲醛能使_________变性凝固,所以可用其稀溶液浸制生物标本;甲醛还是非常重要的合成原料,纯净的甲醛在一定条件下加聚生成聚甲醛(是一种优良的工程塑料),聚甲醛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俄国化学家布特列洛夫在1861年首次发现在弱碱作用下,6个甲醛分子加合得到己糖,此己糖的分子式为________。

【答案】酯皂化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麦芽糖属于C12H22O11+H2O→C6H12O6(果糖)+C6H12O6(葡萄糖)蛋白质

C6H12O6

【解析】

【详解】

(1)油脂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反应生成的酯,属于酯类;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高级脂肪酸盐是肥皂的主要成分,所以该反应被成为皂化反应,故答案为:

酯,皂化,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

(2)蔗糖不含醛基,麦芽糖含有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二者结构不同,但是具有相同的分子式:

C12H22O11,所以属于同分异构体;蔗糖的水解生成一分子葡糖糖和一分子果糖,方程式为:

C12H22O11+H2O→C6H12O6(果糖)+C6H12O6(葡萄糖);故答案为:

麦芽糖,属于,C12H22O11+H2O→C6H12O6(果糖)+C6H12O6(葡萄糖);

(3)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甲醛含有双键可以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甲醛,结构简式为

;6个甲醛分子加合得到己糖,甲醛的分子式为:

CH2O,依据原子个数守恒可知此己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故答案为:

蛋白质,

,C6H12O6。

18.某学生设计用如下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水解的情况:

由水解液分别进行上述实验后的现象,可得出的实验结论应该是_________(填序号);

A.淀粉尚有部分未水解B.淀粉已完全水解C.淀粉没有水解

【答案】B

【解析】

【分析】

淀粉液在硫酸作用下发生水解,水解液不能使碘水变蓝,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淀粉,则淀粉已水解完全,水解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至碱性,所得中和液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产物砖红色沉淀,则中和液中含有醛基,则水解产生葡萄糖,故证明淀粉液完全水解。

【详解】

淀粉液在硫酸作用下发生水解,水解液不能使碘水变蓝,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淀粉,则淀粉已水解完全,水解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至碱性,所得中和液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产物砖红色沉淀,则中和液中含有醛基,则水解产生葡萄糖,故证明淀粉液完全水解。

答案选B。

19.天然纤维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答案】棉毛丝麻

【解析】

【详解】

天然纤维是自然界原有的或经人工培植的植物上、人工饲养的动物上直接取得的纺织纤维,是纺织工业的重要材料来源,天然纤维主要有棉、毛、丝、麻等。

20.(2020·全国高二单元测试)某餐馆有一款小吃——牛肉饼,其部分原料如下:

①牛肉  ②面粉 ③食盐  ④香油

(1)富含油脂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___。

(3)富含淀粉的是________。

(4)属于调味剂的是________。

【答案】④①②③

【解析】

【详解】

(1)植物油和动物脂肪富含油脂,香油属于植物油,富含油脂,故答案为:

④;

(2)动物类食品富含蛋白质,因此牛肉中富含蛋白质,故答案为:

①;

(3)谷物、薯类富含淀粉,因此面粉富含淀粉,故答案为:

②;

(4)食盐可以增加食物的咸味,是调味剂,故答案为:

③。

【点睛】

本题考查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组成、性质和作用,侧重于常识性内容的考查,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21.秸秆(含多糖物质)的综合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以秸秆为原料合成聚酯类高分子化合物的路线:

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糖类的说法正确的是___。

(填标号)

a.糖类都有甜味,具有CnH2mOm的通式

b.麦芽糖水解生成互为同分异构体的葡萄糖和果糖

c.用银镜反应不能判断淀粉水解是否完全

d.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多糖类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2)B生成C的反应类型为___。

(3)D中官能团名称为____,D生成E的反应类型为___。

(4)F的化学名称是___,由F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5)具有一种官能团的二取代芳香化合物W是E的同分异构体,0.5molW与足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44gCO2,W共有___种(不含立体结构),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三组峰的结构简式为____。

(6)参照上述合成路线,以(反,反)-2,4-己二烯和C2H4为原料(无机试剂任选),设计制备对苯二甲酸的合成路线___。

【答案】cd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酯基、碳碳双键氧化反应己二酸nHOOC(CH2)4COOH+nHOCH2CH2CH2OH

+(2n-1)H2O12

【解析】

【分析】

(1)根据糖类的通性结合麦芽糖和淀粉的水解反应分析判断;

(2)B与甲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C;

(3)由D的结构简式结合常见官能团的结构分析判断;D脱去2分子氢气形成苯环得到E,据此分析判断;

(4)己二酸与1,4-丁二醇发生缩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5)具有一种官能团的二取代芳香化合物W是E的同分异构体,0.5molW与足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44gCO2,生成二氧化碳为1mol,说明W含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