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考点复习文化景观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75080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69.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考点复习文化景观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考点复习文化景观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考点复习文化景观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考点复习文化景观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考点复习文化景观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考点复习文化景观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docx

《高考地理考点复习文化景观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考点复习文化景观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考点复习文化景观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docx

高考地理考点复习文化景观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

高考地理考点复习——文化景观、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

文化的扩散类型旅游活动与环境保护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以假日旅游为切入点.结合旅游地的气候、地形、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考查旅游景观的欣赏,融自然科学普及和历史知识于一体根据资料,分析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问题根据文化事物或文化现象分布图分析文化扩散特点

经典易错题会诊

命题角度1

文化的扩散类型

(典型例题文化扩散类型示意图(图10-1),回答1-2题。

1.下列现象的形成过程,能反映①~②所示文化扩散类型的是()

A.原产于中国的大豆,现在南、北美洲大量种植

B.春秋时期,四夷逐步接受了中原“礼”文化

C.话剧传入天津后,先在南开中学学生中兴起,再流传社会

D.天津津南、蓟县等区县相继建立绿色食品基地

[考场错解]B或D

[专家把脉]对文化扩散的类型认识不清。

①~②所示的文化扩散类型文化现象从文化源地、经过山脉和沙漠等大的地型单元,扩散到另外的文化区,

[对症下药]A

2.③~④所示类型的文化扩散都是()

A.以精神文化为内容

B.以人或传媒为载体

C.因综合国力增强而扩大范围

D.因互联网的普及而快捷广泛

[考场错解]A

[专家把脉]对于文化扩散的概念没有掌握好。

[对症下药]B

3.(典型例题调查,我国使用手机发短信是从年纪轻、文化程度高的人群逐渐向其他人群扩散的。

这种文化扩散属于()

A.等级扩散B.迁移扩散C.扩展扩散D.刺激扩散

[考场错解]D

[专家把脉]对文化扩散的分类没有准确把握。

[对症下药]AC

专家会诊

此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考生应该从所给示意图出发,链接相关知识点拓展认知空间、构建知识体系。

考场思维训练

1企业在另一地区设厂的同时,也将企业文化带到该地。

这种现象属于()

A.刺激扩散B.等级扩散C.传染扩散D.迁移扩散

1。

D解析:

这种扩散方式是一地到另一地的扩散,所以属于迁、移扩散。

2冰鞋冰刀改为滚轴,形成新的“旱冰鞋”,这一现象属于()

A.刺激扩散B.传染扩散C.等级扩散D.迁移扩散

2.A解析:

摒弃了形式而保留了实质的文化扩散为刺激扩散。

3某种文化事物或者现象的扩散可以有()

A.一种形式B.两种形式C.多种形式D.无数种形式

3.C解析:

某种文化事物的扩散可能是通过多种形式扩散的,而不是单一的,要从不同角度去分析。

命题角度2

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

1.(典型例题察图10-2中的四种自然景观。

回答:

要取得四处景观的最佳观赏效果,应遵循的原则自左向右依次为()

A.选择特定地点、雨过天晴时、乘船、仰观

B.远眺、仰观、低临水面、俯瞰

C.选择特定地点、远眺、雨过天晴时、仰观

D.仰观、远眺、乘船、选择特定地点

[考场错解]B、C或D

[专家把脉]对不同的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没有准确掌握。

考生在解题时首先要对四幅自然景观图进行细致辨认,第一幅图“女神司春”是一幅地貌的酷似造型景观图.要选择特定地点来观赏,才能达到最佳观赏目的;第二幅图“苍山云海”是一幅景观随季节和时间变化丰富的图。

强调山中的云雾,当然是雨过天晴时观赏;第三幅图“山水交映”是一幅山水有机组合的景观图,只有乘船沿水路看两岸风景,水流船动山移,方能体会“人在画中游”的佳境;第四幅图“珠帘挂川”是一幅瀑布景观,适宜在适当距离仰观,以兼收其行、色、声、动等美感。

[对症下药]A

专家会诊

旅游景观的欣赏角度有以下几种:

地貌的酷似造型,只能在特定的观赏点才能获得某种形象,否则便不相似,或者形象改变;山中云雾,景色丰富多变,宜把握观赏时机;山水交映的景观宜乘船观看,给人以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瀑布景观的欣赏宜选择适当角度仰视观看。

本题通过四幅景观图考查旅游景观和欣赏方法,从而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考场思维训练

1欣赏下列景观时,怎样才能达到最佳观赏效果?

(1)蓬莱阁“海市蜃楼”

(2)钱塘江大潮

(3)庐山瀑布

(4)人在画中游

1.蓬莱阁“海市蜃楼”、钱塘潮的观赏需要把握观赏时机;庐山瀑布和“人在画中游”的佳境需要选择观赏位置,瀑布宜在适当距离仰视,“人在画中游”的佳境必须乘船观赏才能体会到。

解析:

对于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要想达到最佳观赏效果,必须首先对景观的形成原因、出现时间、主要特征等做一番全面的分析了解,这样才能把握观赏时机、选择最佳位置、抓住景观特点,并以情观景,领悟自然和人文的和谐。

海市蜃楼的成因:

大气中由于光线的折射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

当空气各层的密度有较大的差异时,远处的光线通过不同的空气层就发生折射和全反射,这时可以看见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远处物体的影像。

这种现象多出现在夏天沿海一带或沙漠地方。

因此,要欣赏到这种奇异景观,必须把握最佳观赏时机。

钱塘江潮的形成:

潮汐是日、月对地球的引力引起的海水的定期涨落现象。

每年的中秋节是日、月对地球引潮力最大的时候,由于海水的摩擦,形成“八月十八观大潮”的现象。

在其他月份同样也能观看潮汐,但就不如中秋节的大潮那么壮观,因而需把握观赏时机。

庐山瀑布是因河床跌落而形成的大瀑布,要想获得“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观感,必须在适当距离仰视,以兼收其形、象、色、动等美感;“人在画中游”是指对山水有机组合景观的观赏。

要体会“人在画中游”的佳境,需乘船沿水路观两岸风景,水流船动山移,受到“山不转水绕、水不转人转”的观赏效果。

(典型例题旅游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它在满足人类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和扩大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据此回答第2题。

2下列自然景观与其观赏要领,正确的是()

A.黄果树瀑布一选择观赏位置

B.武陵源峰群一把握观赏时机

C.敦煌壁画一选择观赏角度

D.华山一充分享受人文景观的魅力

2.A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旅游景观欣赏要领,武陵源峰群应该远眺,敦煌壁画应该选择近观,华山应该享受其雄、奇、险、峻的特点。

3一场大雪,“成就”了武汉东湖梅园的万株梅花,使得东湖十景之一——“踏雪寻梅”景观再出。

这说明欣赏“踏雪寻梅”景观()

A.要选择最佳观赏位置B.要把握观赏时机C.要抓住景观特点D.要注意景观的层次

3.B解析:

“踏雪寻梅”的关键是在正常的3月赏梅期能有“雪”可踏,故而只有下雪时才能赏此景,是把握时机的问题。

命题角度3

旅游活动与环境保护

(典型例题据福州市旅游局的最新统计:

20典型例题间,福州市旅游总收入达到1.3103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12.95%,掀起了旅游活动的高潮。

据此回答第1题。

1.20典型例题福州永泰青云山的游客大多来自周边地区,这说明()

A.旅游地的环境承载量有限

B.旅游地具有有限的最优吸引半径

C.旅游景观的游览价值不高

D.地方接待能力不足

[考场错解]C

[专家把脉]由该地游客大多来自周边地区可知旅游地具有有限的最优吸引半径,距离越远则需要的时间和资金越多,人们到达的机会就越小。

[对症下药]B

2.“五一”“十一”假期已成为我国国内旅游的黄金周。

某些景区面对急剧增多的游客,做出了限制游客人数的规定。

其主要目的是()

A.保护景区环境B.限制到达当地的游客数量C.控制当地的交通流量D.保障旅游质量

[考场错解]B

[专家把脉]限制到达当地的游客数量不是主要目的,而是保护景区环境,保证旅游质量的一种手段。

[对症下药]AD

专家会诊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五一”“十一”假期的出现,人们休闲时间不断延长,旅游活动的内容和范围不断增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也日益突出。

20世纪80年代,旅游业不像工业生产那样产生污染物,造成环境污染,因此人们认为旅游业是“无烟工业”。

但不久,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各种行人、车辆大批进入旅游景点,人们发现,旅游活动不仅产生各种环境问题,而且反过来又会影响旅游者正常的旅游目的的实现。

特别是有些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不顾当地的旅游环境承载量的大小,旅游服务设施的不健全,也对旅游资源产生严重破坏,同时也使许多旅游者高兴而去、扫兴而归。

因此人们提出了一个新课题——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以及实现旅游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考场思维训练

1“红色旅游”是党和国家为了加速革命老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采取的重要举措。

根据图10—3,回答问题。

(1)读上图,简述井冈山旅游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说出构成旅游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以及井冈山地区在发展“红色旅游”中应避免的环境问题。

1.

(1)低山(山地)丘陵;亚热带季风气候;常绿阔叶林;中小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以红壤为主。

解析:

描述某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一般包括该地的地形、气候、植被、土壤、河流资源等。

井冈山位于我国的东南丘陵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河流长度不是很长,但其径流量较大,又位于丘陵地区,因此,河流蕴藏着较丰富的水能资源,水资源当然也很丰富。

因气候湿热,土壤的酸性较强,以红壤为主。

(2)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环境污染文物破坏。

2图10—4中,形成大连入境游客构成特点的最主要因素是()

A.经济实力B.风俗习惯C.经济距离D.历史渊源

2.C解析:

因为港澳离大连远,而日、韩离大连近,由此产生经济距离的差异。

探究开放题解答

综合问题l

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

(典型例题永定土楼是典型的客家民居,它用生土夯筑而成,依山偎翠,错落有致。

土楼遍布该县的每个乡村,它们布局合理,与大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构成了神奇、古朴、壮观、美丽的画卷。

据此回答第1题。

1.永定土楼反映出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是()

A.气候寒冷,多大风天气B.地形平坦,森林茂密C.河流稀少,水资源匮乏D.土质黏重,降水较多

[解题思路]永定土楼是福建的典型建筑,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势多丘陵山地,河网密度大,故A、B、C三个选项错误,能用生土夯筑成土楼,说明土质黏重。

[答案]D

2.阅读下面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各具特色。

建筑设计风格不仅融入了地方的传统文化特色,而且许多建筑的结构设计也体现了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

下面三种传统建筑都采用了用木桩或水泥柱将房屋高架起来的方式,但它们的设计目的是不同的。

请结合你所学的地理知识,简要说明这样设计的原因。

[解题思路]房屋结构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不同地区根据地形、气候等地理环境建造合适的房屋,使之打上了深深的地方烙印。

[答案]由于云南傣族居住的地区气候终年湿热,竹楼高架起来可以防潮、防野生动物袭击,并利于通风。

海边一些地区的房屋高架起来,主要减少风浪的破坏程度。

冻土地带房屋桩基打在永久冻土层上,比较稳固;房屋高架在地面上,利于通风,可防寒,减少积雪堆积。

规律总结

读图形选择题对策

对策一:

认真读图,从图中获取信息,作为解题的依据。

对策二:

找准突破口,用尝试法代入求解。

此类题主要考查文化景观的形成、特征与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关系,文化景观的形成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反映出当地环境的部分特征。

做题时应充分考虑文化景观所在地的自然环境从而分析文化景观的形成,也要能从文化景观的特征中分析

出当地自然环境特征。

综合问题2

以假日旅游为切A点.结合旅游地的气候、地形、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考查旅游景观的欣赏.融自然科学普及和历史知识于一体

1.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秦岭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从南麓的厚畛子镇(海拔约650米)开始攀登山峰,是旅游者参加太白山生态旅游、徒步登山的主要线路。

(1)旅游者自南坡向上攀登,将依次观察到的自然植被是:

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高山草甸。

当旅游者到达高山区域,从背包中取出在山下准备的密封包装食品时,发现密封包装袋鼓起来了。

这是因为大气压所造成的。

(2)在一般情况下,顶峰与厚畛子镇的气温相差约℃,因此,旅游者在上山前就应该考虑到温差,准备相应的行装。

当旅游者到达3400米以上,就进入了高山草甸。

这里地势比较平坦,上山的小径逐渐消失,这时旅游者应用、等方法来确定方位。

(3)在秦岭南坡上,生息繁衍着种类繁多的野生动植物,最著名的有“国宝”大熊猫,这些大熊猫构成了一个。

国家已在此设立了自然保护区,其目的是。

[解题思路]

(1)从秦岭的位置和海拔高度上判断秦岭南坡的垂直自然带。

(2)在对流层中,高度每上升100米温度降低0.6℃

(3)掌握判断方位的常识

[答案]

(1)落叶闹叶林针叶林下降

(2)18~19罗盘太阳位置与手表定向(上山路径的方向;旅游路线图、房屋朝向等)

(3)种群保护珍稀动物,提供丰富种源,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环境

规律总结

此类题主要以假日旅游为切入点,综合考查某一旅游点的自然地理特征与人文状况。

此类题虽然涉及的旅游点对我们来说可能很陌生,但它考查的内容却遵循一般原理,只要我们把握了有关基本原理和地理基础知识,此类题一定可迎刃而解。

综合问题3

根据资料.分新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问题

1.(典型例题我国两区域图(图10—7),回答问题。

(1)请分别说明图中长江、渭河流向不同的原因。

(2)图中所示长江、黄河河段的下游,已建成的大型水利枢纽对嘉陵江、渭河相同的影响有哪些?

(3)分别说明a、b两市城区规模进一步扩大的有利与不利自然条件及其影响。

(4)分别说明两城市辖区内,享誉中外的旅游资源主要属于什么类型?

(5)说明b城市旅游资源突出的特性和价值。

[解题思路]此题为一综合型题目,分别考察了我国局部地区地势特点、河流水文特征、城市区位因素及旅游资源的评价,考生应当充分考虑该地区自然人文状况综合作答。

[答案]

(1)长江:

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渭河:

地势西高东低。

(2)流速降低:

加快泥沙淤积(水位升高,河流水面变宽)。

(3)a城市:

地表起伏较大,土地利用难度大;邻近的河流水量大,水源充足。

b城市:

地形平坦开阔,空间拓展余地较大;邻近的河流水量有限,水源不足。

(4)a城市享誉中外的旅游资源主要为自然景观;b城市旅游资源为人文景观。

(5)a城市:

很多文化景观是中华文明的典型代表,非凡性更加突出;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性突出;b城市:

历史文化价值更高。

图lO一8为西安市国内游客构成省际变化图,图10—9为游客对西安市及周边旅游景点到访率统计图。

读图,回答2—3题。

2.关于西安市客源市场的分析正确的是()

A.山东省客源比重增长最快

B.周边省份旅游客源和本省客源所占比重均下降

C.在开发客源市场方面,应稳固周边地区的客源,重点争取经济发达地区的客源

D.客源吸引半径呈标准圆状递减

3.关于西安市区及周边景点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评价正确的是()

A.壶口瀑布的游客到访率省内高于省外,主要受景点知名度的影响

B.兵马俑的游客到访率省内外均较高,主要受交通通达度的影响

C.动物园的游客到访率省内高于省外,主要受市场距离的影响

D.省内游客的到访率与景点知名度存在正相关

[解题思路]认真仔细读图,第2小题从图10—8中可分析出,客源比重增长最快的是宁夏;客源比重有的省份上升:

客源吸引半径与旅游消费市场的经济距离有关,并不是都一样,所以吸引半径不会呈圆状。

由此可以排除A、B、D三项。

第3小题中到壶口瀑布的游客和到动物园的游客都是省内高于省外,主要是受市场距离的影响。

[答案]2.C3.C4.(典型例题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北部平原地区春季土壤旱情严重,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2)图中A是所在河流上迄今争议最少的水利枢纽工程,其名称是。

该水利枢纽工程以下河段径流量沿途变化的趋势是,试分析其原因。

(3)图中甲、乙两阴影区均是著名工业区。

乙工业区与甲1二业区相比,工业发展的条件有何差异?

(4)东南亚华侨对中华文化心仪已久,一个华侨旅游团参加了某旅行社组织的历史文化七日游。

入境后,首先乘飞机到达著名古都城市B游览,该城市位于文化副区。

然后前往旅游热线区丙浏览,该旅游区有“一山一城一圣人”的说法。

据此说法并结合图示分析丙区游览价值高的原因。

[解题思路]此题为一综合型题目,分别考察了我国北方春旱、水利枢纽建设、工业布局与旅游等知识。

答题时应充分考虑所涉及地区的自然人文特征,综合作答。

[答案]

(1)冬春季节降水少;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大风,蒸发强烈;农作物需水量大。

(2)小浪底逐渐减少地上河,流域面积小,支流汇入少;沙质土壤,沿途河水下渗严重;沿途工农业及生活取水量大。

(3)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水资源丰富;农业基础较好;河运发达。

(4)中原泰山(是断块山,为五岳之首)具有美学、科学和历史文化价值,泉城济南具有美学、科学和历史文化价值,曲阜“三孔”具有历史文化价值;3个旅游地分布集中(距离较近),连成一线,旅游资源集群状况好;自然与人文景观配合好,景观特征具有独特性。

规律总结

做好此类题考生必须平时多了解我国及世界其他国家的著名旅游资源,了解它们的位置、特征及所处地区的人文状况,这样才能科学作答。

综合问题4

根据文化事物或文化现象分布图分新文化扩散特点

(典型例题运会是跨越国界的全球盛事,是主办国向整个世界表现自身风貌的机会,读图10一ll,说明历届现代夏季奥运会举办城市的地区分布特点。

并简述奥运文化空间扩散的特点及意义。

[解题思路]从图上可以看出现代夏季奥运会举办城市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或欧洲和北美洲),范围扩大,将促进各文化区间的交流。

[答案]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或欧洲和北美洲)。

奥运文化空间扩散范围扩大,并与其他文化区发生重叠.促进文化的交流发展与繁荣。

规律总结

做好此类题应据图找出文化事物的源地,了解文化事物的分布,然后根据其扩散过程、范围总结扩散特点,并结合文化事物分布区的自然与人文状况解答其他问题。

考点高分解题综合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读我国某地地理景观图,回答1-3题。

1该地可供开发的旅游项目有()

①登山探险②地质考察③野营狩猎④园林观赏⑤民俗文化

A.①②③B.③④C.①②⑤D.④⑤

1.C解析:

图中有雪峰、石林、傣家竹楼,可以发展登山探险、民俗文化、地质考察。

2由于旅游业发展的需要,该地拟在甲、乙、丙、丁四地中选一处建造宾馆,最佳地点是()

A.甲B.C.丙D.丁

2.D解析:

建在丁地,少占农田、靠近公路、最主要的是离旅游项目不远。

3近年来,旅游者的追求已从“3s”(sun、sea、sand)转移到“3N”(nature、nostalgja、nirvana),下列旅游方式最能体现这一变化趋势的是()

A.宗教旅游B.虚拟旅游C.生态旅游D.商务旅游

3.C解析:

看懂单词就知道,nature,自然、生态的意思。

生态旅游已成为全球的潮流时尚,完成4-5题。

4下列旅游中不属于生态旅游范畴的是()

A.森林旅游B.渔村旅游C.动物观赏D.参观革命纪念地

4.D解析:

生态旅游主要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革命纪念地不属生态旅游范畴。

5态旅游的一大特色是“保护旅游对象”,下列旅游行为中与此不相符的是()

A.旅游交通以步行为主

B.在旅游区中建造一些亭、台、楼阁,以丰富旅游景区的景点

C.旅行的接待设施以小巧为主,并掩映在树丛中

D.旅行者在旅游中所有废弃物应丢人垃圾箱,以确保土壤和水不受污染

5.B解析:

在旅游区中建造亭、台、楼阁必然会大兴土木,与生态旅游的特色“保护旅游对象”不相符。

读我国山水风景区最宜欣赏时问与纬度关系图,回答6-7题。

6我国南、北方山水风景区欣赏时机主要在()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6.B解析:

根据欣赏时间分配特征图可看出,我国南、北方山水风景区欣赏时间主要集中在夏季,这主要是由于夏季雨水多,山中景色丰富且多富有变化,同时可兼收避暑之效。

7按规律推理,④处欣赏时间较短的原因可能是()

A.纬度低B.地势高C.雨季长D.气温高

7.B解析:

我国的山水景观一般是北方欣赏季节短,南方欣赏时间长,至华南地区四季皆宜。

从图中欣赏时间与纬度关系看,④处欣赏季节应较长,但图中欣赏季节较短,主要是地势高、气温低,限制了④处的欣赏时间。

佛教自东汉末年由印度传入中国,石窟造像艺术也由此而入。

中国的石窟,大体是随印度佛教的东渐路线,自西向东分布,总数近百处之多。

最著名的有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和龙门石窟。

据此回答8-11题。

8石窟的开凿要求有硬度较低的沉积岩,下列岩石符合要求的是()

A.花岗岩B.大理岩C.玄武岩D.砂岩

8.D解析:

花岗岩和玄武岩是岩浆岩,硬度大;大理岩是变质岩,硬度也比较大;只有砂岩是沉积岩、硬度较小。

9四大石窟中受酸雨危害最严重的是()

A.洛阳龙门石窟B.麦积山石窟C.大同云冈石窟D.甘肃敦煌石窟

9.A解析:

本题容易选错。

酸雨危害严重地区一般位于工业较发达地区,但同时还要考虑到降水的多少。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大同云冈石窟、甘肃敦煌降水少,因此酸雨危害并不严重。

而洛阳工业较发达,排放的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较多,同时降水也较多,因此受酸雨危害较严重。

10石窟作为旅游资源,最具有()

A.科研价值B.历史文化价值C.美学价值D.经济价值

10.B解析:

石窟作为旅游资源,同时具有科研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和经济价值,但最主要的是历史文化价值。

11佛教及石窟造像艺术由印度传人中国的过程,属于()

A.传染扩散B.等级扩散C.迁移扩散D.扩展扩散

11.C解析:

佛教及石窟造像艺术由印度传人中国,这是长距离的扩散现象,是迁移扩散。

下图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

米),其代表某种文化景观,读图,回答12-14题。

12该种文化景观是()

A.小溪B.梯田C.平原D.沙滩

12.B解析:

从等高线的数值上可看出,该地地形呈阶梯状,所以为梯田。

13该文化景观最有可能位于

A.黄土高原B.江南丘陵C.青藏高原D.四川盆地

13.B解析:

从等高线的海拔高度可知,该地应位于江南丘陵。

青藏高原位于第一级阶梯,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位于第二级阶梯上,海拔都超过200米。

14下列作物最有可能在该文化景观区种植的是()

A.水稻B.甜菜C.谷子D.青稞

14.A解析:

江南丘陵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合种植水稻。

读下表.据此回答15~16颢。

省份

河南

山东

安徽

四川

广东

代表剧种

豫剧

快书

凤阳花鼓

川剧

粤剧

15读“中国重点城市旅游实力比较图”,有关图中各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2001年重点旅游城市实力比较分析

A.上海、广州、深圳是发展中旅游城市

B.大连旅游人次比值大于西安

C.大连、西安的旅游资源类型相同

D.北京的旅游实力是最强大的

15.D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

从图中可以读出,上海和北京是旅游实力较强的城市,深圳、广州正在集约发展。

大连旅游人次比值小于西安。

西安的主要旅游资源是历史文化景观,如兵马俑、大雁塔等。

大连主要旅游资源是海滨自然风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