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场安全验收评价现场安全检查表最新范本模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73187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16 大小:5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电场安全验收评价现场安全检查表最新范本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风电场安全验收评价现场安全检查表最新范本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风电场安全验收评价现场安全检查表最新范本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风电场安全验收评价现场安全检查表最新范本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风电场安全验收评价现场安全检查表最新范本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风电场安全验收评价现场安全检查表最新范本模板.docx

《风电场安全验收评价现场安全检查表最新范本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电场安全验收评价现场安全检查表最新范本模板.docx(1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风电场安全验收评价现场安全检查表最新范本模板.docx

风电场安全验收评价现场安全检查表最新范本模板

1风电场安全验收评价现场安全检查表

1.1场址选址、总平面布置单元评价

表5-1场址选址、总平面布置安全检查表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依据

检查情况

结果

场址选址

1

风电场工程等别应根据装机容量和变电站电压等级按下表分为四等,当装机容量和变电站电压分属不同等别时,工程等别应按其中较高等别确定。

工程

等别

工程

规模

装机

容量

(MW)

变电站电压等级(kV)

(1)型

≥300

500,330

(2)型

<300

≥100

220

中型

<100

≥50

≤110>35

小型

<50

35

《风电场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试行)》FD002—2007

第5.0。

1条

2

厂址应具有满足建设工程需要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

第3.0.8条

3

厂址应位于不受洪水、潮水或内涝威胁的地带,并应下列规定:

1.当厂址不可避免不受洪水、潮水或内涝威胁的地带时,必须采取防洪、排涝措施;

2.凡受江、河、潮、海洪水、潮水或山洪威胁的工业企业,防洪标准应现行国家标准《防洪标准》GB50201的有关规定。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

第3.0。

12条

4

下列地段和地区不应选为厂址

1。

发震断层和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及高于9度的地震区。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

第3。

0。

14条

2.有泥石流、滑坡、流沙、溶洞等直接危害的地段。

3.采矿陷落(错动)区地表界限内.

4。

爆破危险界限内.

5。

坝或堤决溃后可能淹没的地区。

6。

生活居住区、文教区、水源保护区、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

9。

对飞机起落、电台通讯、电视转播、雷达导航和重要的天文、气象、地震观察以及军事设施等规定有影响的范围内.

5

风力发电场的设计应本着对场区环境保护的原则,减少对地面植被的破坏。

《风力发电场设计技术规范》DL/T5383-2007

第3。

0.4条

6

抗震设防区的所有建筑工程应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

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其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本标准的规定。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8

第1。

0。

3条

7

在风电场选址时,应尽量选择地震烈度小,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较好的场址.作为风电机组基础持力层的岩层或土层应厚度较大、变化较小、土质均匀、承载力能满足风电机组基础的要求。

《风电场场址选择技术规定》

第七条

8

风电场选址时应注意与附近居民、工厂、企事业单位(点)保持适当距离,尽量减小噪音污染;应避开自然保护区、珍稀动植物地区以及候鸟保护区和候鸟迁徙路径等。

《风电场场址选择技术规定》

第八条

总体布置及周边环境适应性

9

总平面布置,应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工业企业的性质、规模、生产流程、交通运输、环境保护,以及防火、安全、卫生、施工、检修厂区发展等要求,结合场地自然条件,经技术经济比较后择优确定.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GB50187—2012

第5.1。

1条

10

风力发电场总体布局依据:

可行性研究报告、接入系统方案、土地征占用批准文件、地质勘测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水土保持评价报告及国家、地方、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等技术资料.

《风力发电场设计技术规范》DL/T5383—2007

第4.0。

1条

11

风力发电机组在风力发电场内的布置,应根据场地的地形、地貌及场内已有设施的位置综合考虑,充分利用场地范围,选择布置方式。

《风力发电场设计技术规范》DL/T5383-2007

第5.1.1条

12

风力发电机组按照矩阵布置,行必须垂直风能主导方向,同行风力发电机组之间距离不小于3D,行与行之间距离不小于5D,各列风力发电机组之间交错布置。

《风力发电场设计技术规范》(DL/T5383-2007)

第5.1。

3条

13

风力发电机组布置要考虑防洪问题,布置点要躲开洪水流经场地。

《风力发电场设计技术规范》(DL/T5383-2007)

第5.1。

4条

14

风力发电机组距离架空线路应保证一定的安全距离。

主要满足以下方面:

1.风力发电机组塔架、叶片吊装时的安全距离.

2.风力发电机组维护时,工作人员从机舱放下的吊装绳索,在风力或其他外力作用荡起后的安全距离。

3。

风力发电机组正常运行时,不对线路的安全运行造成影响的距离.

《风力发电场设计技术规范》(DL/T5383-2007)

第5.1.5条

15

风力发电机组作为建筑物,其距场内穿越公路、铁路、煤气石油管线等设施的最小距离,要满足有关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风力发电场设计技术规范》(DL/T5383—2007)

第5。

1。

6条

16

风力发电机组距有人居住建筑物的最小距离,需满足国家有关噪声对居民影响的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风力发电场设计技术规范》DL/T5383—2007

第5。

1。

7条

17

风力发电机组布置点位置要满足机组吊装、运行维护的场地要求。

《风力发电场设计技术规范》(DL/T5383-2007)

第5.1.8条

18

箱式变压器组距离风力发电机组不小于10m.

《风力发电场设计技术规范》(DL/T5383—2007)

第6。

4.3条

19

风力发电场总体布局应兼顾以下因素

1.应避开基本农田、林地、民居、电力线路、天然气管路等限制用地的区域.

《风力发电场设计技术规范》DL/T5383—2007

第4.0。

3条

2.风力发电机组的布置应根据机组参数、场区地形与范围、风能分布方向确定,并与本场规划容量、接入系统方案相适应。

3.升压站、中央监控室及场区建筑物的选址应根据风力发电机组的布置、接入系统的方案、地形、地质、交通、生产、生活和安全要素确定,不宜布置在主导风能分布的下风向或不安全区域内.

4.场区集电线路的布置应根据风力发电机组的布置,升压站的位置及单回集电线路的输送距离、输送容量、安全距离确定。

5.风力发电机组变电单元布置依据场区集电线路的形式而不同:

采用架空线路时,该单元应靠近架空线路布置,采用直埋电缆时,该单元应靠近风力发电机组布置,并要保证其安全距离,必要时设置安全防护围栏。

6.中央监控通信网络布置应根据风力发电机组的布置,中央监控室的位置及通信介质的传送距离、传送容量确定.

7.场区道路应能满足设备运输、安装和运行维护的要求,并保留可进行大修与吊装的作业面.

8.场区内道路、场区集电线路、中央监控通信网络、其他防护功能设施之间的布置应满足其相关规程、规范的电磁兼容水平和安全防护的要求。

20

场地应有完整、有效的雨水排水系统。

场地雨水的排除方式,应结合工业企业所在地区的雨水排除方式、建筑密度、环境卫生要求、地质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合理选择暗管、明沟或地面自然排渗等方式。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GB50187-2012

第7.4。

1条

21

企业内道路的布置,应下列要求:

1.应满足生产、运输、安装、检修、消防和施工的要求。

2.应有利于功能分区和街区的划分。

3.应与竖向设计相协调,应有利于场地及道路的雨水排除。

4.与厂外道路应连接方便、短捷。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GB50187-2012

第6。

4。

1条

22

变电站站内道路宽度按下述原则确定

1。

变电站大门至主控通信楼、主变压器的主干道:

220kV变电站可加宽至4。

5m。

2.站内主要环形道路满足消防要求,路面宽度一般为4m.

3屋外配电装置内检修道路和500kV及以上变电站的相间道路宜为3.0m

4.站内巡视小道路面宽度宜为0.6m~1。

0m;接入建筑物的人行道宽度宜为1.5m~2。

0m。

《220kV~750kV变电站设计技术规程》(DL/T5218—2012)

第4。

5。

8条

23

地下管线和管沟不应布置在建筑物、构筑物的基础压力影响范围内,并应避免管线、管沟在施工和检修开挖时影响对建筑物、构筑物基础。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

第8。

2。

2条

24

屋外电缆沟侧壁宜高处地面0。

1m~0.15m.沟道排水应流畅,设置排水坡度,纵坡不宜小于0.5%,在困难地段不应小于0。

3%,并应有排水措施。

《220kV~750kV变电站设计技术规程》(DL/T5218—2012)

第4。

4。

6条

25

独立避雷针不应设在人经常通行的地方,避雷针及其接地装置与道路或出入口等的距离不宜小于3m,否则应采取均压措施,或铺设砾石或沥青地面,也可铺设混凝土地面。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盒绝缘配合》DL/T620-1997

1.2风力发电机组单元评价

表5-2风力发电机组安全检查表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依据

检查情况

结果

1.

下列地基基础应在施工期及运行期进行沉降观测:

1.1级、2级的地基基础。

2.3级的复合地基或软弱地基上的桩基础。

3.受地面洪水、海边潮水或地下水等水环境变化影响的基础。

《风电机组地基基础设计规定(试行)》FD003—2007

第11。

2。

1条

2.

塔架基础的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风电场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试行)》

FD002—2007

第8.0.2条

3.

确定基础埋深应考虑地基的冻胀性.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

第5.1。

7条

4.

山区、丘陵区和平原(湖滨)区塔架基础的洪水设计标准,应根据塔架地基基础的级别,按下表确定:

地基基础级别

1

2、3

洪水设计标准[重现期(年)]

50~30

30~10

《风电场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试行)》

FD002-2007

第7.0。

2条

5.

风力发电机组验收项目需合格,具体包括:

(1)风力发电机组液压系统、冷却系统、润滑系统、齿轮箱应无渗、漏油现象;

(2)机舱、塔内控制柜、电缆等电气连接应安全可靠,相序正确。

接地牢固可靠。

应有防振、防潮、防磨损等安全措施;

(3)控制信号传感器齐全完整、无损伤;

(4)风机塔架表面防腐涂层完好无锈色、无损伤;

(5)电缆外露部分应有安全防火措施;

(6)箱式变压器冷却装置运行正常,散热器风扇齐全,主要表计、显示部件完好准确,熔丝保护、防爆装置和信号装置部件应完好、动作可靠;

(7)箱式变压器本身及周围环境整洁、无渗油,照明良好,标志齐全。

《风力发电场项目建设工程验收规程》(DL/T5191-2004)

第6.2。

2条

6.

风力发电机组必须己通过下列试验。

(1)紧急停机试验.

(2)振动停机试验。

(3)超速保护试验。

(4)风力发电机组经调试后,安全无故障连续并网运行不得少于240h。

《风力发电场项目建设工程验收规程》(DL/T5191-2004)

第7.2.1条

7.

单台机组启动调试试运验收检查项目:

(1)风力发电机组安全保护试验记录。

(3)风力发电机组自动、手动启停操作控制是否正常。

(4)风力发电机组各部件温度有无超过产品技术条件的规定。

(5)风力发电机组的滑环及电刷工作情况是否正常。

(6)齿轮箱、发电机、油泵电动机、偏航电动机、风扇电机转向应正确、无异声。

(8)各种信息参数显示应正常。

《风力发电场项目建设工程验收规程》(DL/T5191—2004)

第7。

2.2条

8.

风电机组及其附属设备均应有制造厂的金属铭牌,应有风电场自己的名称和编号,标示在明显位置。

《风力发电场运行规程》(DL/T666-2012)

第6.1.1条

9.

筒式塔架应有防止小动物进入的措施,桁架式塔架底部独立安装的电气控制箱应满足防雨、防沙尘、防止小动物进入的要求.

《风力发电场运行规程》(DL/T666—2012)

第6。

1。

2条

10.

塔架内部附件的设计和安装应满足操作人员能安全第进行安装、维护和进入机舱的要求,塔架内应设有:

a)必要的防坠落装置等安全保护措施;b)导电轨及电缆固定设施;c)梯、栏;d)安全平台;e)照明及电气设备安装附件;f)门;g)必要时应设助爬器、提升机、电梯等。

《风力发电机组塔架》(GB/T19072—2010)第5。

4条

11.

风轮应具有承受沙尘暴、盐雾侵袭的能力,并有防雷措施。

《风力发电场运行规程》(DL/T666-2012)

第3。

1.3条

12.

风电机组至少应具有两种不同原理的能独立有效制动的制动系统.

《风力发电场运行规程》(DL/T666-2012)

第3.1。

4条

13.

调向系统应设有自动解缆和扭缆保护装置.在寒冷地区,测风装置必须有防冻措施.

《风力发电场运行规程》(DL/T666-2012)

第3.1.5条

14.

风电机组的控制系统应对温度、转速、功率等主要数据设有报警信号。

《风力发电场运行规程》(DL/T666—2012)

第3。

1。

6条

15.

发电机应装有定子线圈测温装置和转子测速装置.

《风力发电场运行规程》(DL/T666—2012)

第3。

1.7条

16.

齿轮箱应有油位指示器和油温传感器,寒冷地区应有加热油的装置。

《风力发电场运行规程》(DL/T666—2012)

第3。

1.8条

17.

凡经手动停机操作后,须再按“启动”按钮,方能使风电机组进人自启动状态。

《风力发电场运行规程》(DL/T666-2012)

第6。

2。

4条

18.

故障停机和紧急停机状态下的手动启动操作:

风电机组在故障停机和紧急停机后,如故障已排除且具备启动的条件,重新启动前必须按“重置”或“复位”就地控制按钮,才能按正常启动操作方式进行启动。

《风力发电场运行规程》(DL/T666—2012)

第6.2.5条

19.

风电机组为了防雷应有良好的导电通路,塔架需有可靠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应小于4Ω.

《风力发电机组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GB/T19960.1—2005)

第4.8。

2条

20.

机组应配备必要的消防设备、应急设备和安全标识。

《风力发电机组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GB/T19960.1—2005)

第4。

8.5条

21.

机组中所有的机械零部件应无损坏、松动现象;在运动或静止时应无异常响声和振动。

《风力发电机组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GB/T19960。

1—2005)

第5。

1。

2条

22.

液压系统应无漏油现象,自动补压次数应不大于2次/min,且运行过程中无异常响声。

《风力发电机组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GB/T19960。

1—2005)

第5.2.2、5.2。

4条

23.

风电场电气设备布置应满足:

(1)电气设备布置应适应风力发电场生产的要求,并做到:

设备布局和空间利用合理;箱式变压器组、线路等连接短捷、整齐;场区内部电气设备布置紧凑恰当;巡回检查的通道畅通,为风力发电场的全运行、检修维护创造良好的条件。

(2)风力发电场电气设备布置应为运行检修及施工安装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场区内的电气设备布置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符合防触电、防火、防爆、防潮、防腐、防冻等有关要求.电气设备布置还应为便利施工创造条件。

《风力发电场设计技术规范》(DL/T5383—2007)

第6.4.1条

24.

1。

风力发电场的变压器组及箱式变压器组存在雷电侵入波过电压以及操作过电压,应装设避雷器进行保护。

《风力发电场设计技术规范》(DL/T5383-2007)

第6.5。

1条

2。

35kV集电线路或电缆单相接地电容电流大于10A,均应在变电所装设消弧线圈。

3。

在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的变压器组及箱式变压器组,应防止变压器高、低压绕组间绝缘击穿引起的危险。

变压器低压侧的中性线或一个相线上应装设击穿保险器.

27.

1。

风力发电机组接地电阻应满足风机制造厂对设备接地要求。

《风力发电场设计技术规范》

(DL/T5383-2007)

第6。

5。

2条

2。

风力发电机组和变压器组及箱式变压器组使用一个总的接地体时,接地电阻符合其中最小值的要求.

3。

风力发电机组的变压器组及箱式变压器组应接地.

30.

控制装置应能防止外界固体和液体的侵入,控制柜的外壳一般应具有不低于IP54的防护等级。

《风力发电机组控制器技术条件》(GB/T19069-2003)

第4。

3。

1条

31.

应对电控系统采取较完善的屏蔽措施,防止受雷电感应过电压损害。

带面板的控制柜各侧一般宜用薄钢板做成,并连接到等电位连接带上。

《风力发电机组控制器技术条件》(GB/T19069-2003)

第4。

3。

6条

32.

保护导线应做出标记,使其容易识别。

《风力发电机组控制器技术条件》(GB/T19069-2003)

第4.3。

7条

33.

允许手动控制的任何装置应在必要出做出适当标记,以便于识别。

《风力发电机组控制器技术条件》(GB/T19069—2003)

第4。

3。

9条

34.

控制系统应具有故障处理功能,即在对风力发电机组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进行适时检测的基础上,根据故障类型分别进行正常关机、紧急关机或报警。

同时,针对可自恢复故障和不可自恢复故障实现风力发电机组重新自动启动或人工启动。

《风力发电机组控制器技术条件》(GB/T19069-2003)

第5。

2。

4条

35.

齿轮箱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不应有渗、漏油现象,并能避免水分、尘埃及其他杂质进入箱体内部.

《风力发电机组齿轮箱》(GB/T19073-2008)

第3。

2。

3条

36.

齿轮箱上应设有相应的观察窗口、内窥镜检查孔、油标和油位报警装置、油压表和油压报警装置、滤清器、透气塞、带磁性垫的放油螺塞(放油阀)以及起重用吊钩等。

《风力发电机组齿轮箱》(GB/T19073-2008)

第3.2.6条

37.

液压系统应有过压保护装置。

《风力发电机组一般液压系统》JB/T10427—2004

第3.5.2条

38.

液压操作装置、压力表等部件应标示作用功能标志,液压泵应标示泵轴旋转方向标志。

《风力发电机组一般液压系统》JB/T10427—2004

第3。

16.2.3、3。

16。

2.7条

39.

重要带电设备必须悬挂醒目警示牌。

箱式变电站必须有门锁,门锁应至少有两把钥匙,一把供值班人员使用,一把专供紧急使用.

《风力发电场安全规程》(DL796-2012)

第7.15条

1.3电气设备及系统单元评价

表5—3电气一次设备及系统安全检查表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依据

检查情况

结果

变压器

1

1.本体、冷却装置及所有附件应无缺陷,且不渗油.

《风力发电场项目建设工程验收规程》

DL/T5191-2004

第6。

3。

2.1条

2。

油漆应完整,相色标志正确。

3.变压器顶盖上无遗留杂物,环境清洁无杂物。

4。

事故排油设施应完好,消防设施安全。

5.接地引下线及其与主接地网的连接应满足设计要求,接地应可靠。

6.分接头的位置应符合运行要求。

有载调压切换装置远方操作应动作可靠,指示位置正确。

7。

变压器的相位及绕组的接线组别应符合并列运行的要求。

8.测温装置指示正确,整定值符合要求。

9.全部电气试验应合格,保护装置整定值符合规定,操作及联动试验正确。

10.冷却装置运行正常,散热装置齐全。

11

1.箱式变电站的电压等级、铭牌出力、回路电阻、油温应符合设计要求.

《风力发电场项目建设工程验收规程》

DL/T5191—2004

第6。

2.2.6条

2。

绕组、套管和绝缘油等试验应遵照GB50150的规定进行。

3。

部件和零件应完整齐全,压力释放阀、负荷开关、接地开关、低压配电装置、避雷装置等电气和机械性能应良好,无接触不良和卡涩现象。

冷却装置运行正常,散热器及风扇齐全。

主要表计、显示部件完好准确,熔丝保护、防爆装置和信号装置等部件应完好、动作可靠。

变压器本体及周围环境整洁、无渗油,照明良好,标志齐全。

16

电力变压器的试验项目,应包括下列内容:

1.绝缘油试验或SF6气体试验;

2.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电阻;

3.检查所有分接头的电压比;

4.检查变压器的三相接线组别和单相变压器引出线的极性;

5.测量与铁心绝缘的各紧固件(连接片可拆开者)及铁心(有外引接地线的)绝缘电阻;

6.非纯瓷套管的试验;

7.有载调压切换装置的检查和试验;

8.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绝缘电阻、吸收比或极化指数;

9.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介质损耗角正切值tanδ;

10.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泄漏电流;

11.变压器绕组变形试验;

12.绕组连同套管的交流耐压试验;

13.绕组连同套管的长时感应电压试验带局部放电试验;

14.额定电压下的冲击合闸试验;

15.检查相位。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2006

第7。

0。

1条

17

无人值班变电站内2000kVA及以上的变压器,应装设远方监视运行电流和顶层油温装置.

《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DL/T572—2010

第3.1。

6条

18

释压装置的安装应保证事故喷油畅通,并且不致喷入电缆沟、母线及其他设备上,必要时应予遮挡.事故放油阀应安装在变压器下部,且防油口朝下。

《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DL/T572-2010)

第3.2.1条

19

变压器铁芯接地点必须引至变压器底部,变压器中性点应有两个与主接地网不同地点连接的接地引下线,且每根接地线应符合热稳定要求.

《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DL/T572-2010)

第3。

2。

11条

20

在室外变压器围栏入口处,应安装“止步,高压危险”,在变压器爬梯处安装“禁止攀登”等安全标志牌.

《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DL/T572-2010

第3。

2。

12条

21

变压器本体应设置油面过高和过低信号,有载调压开关宜设置油面过高和过低信号.

《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

DL/T572-2010

第5.3.4条

22

66kV屋外油浸变压器之间最小的防火间距为6m。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2006)第6.6.2条

23

每台箱式变电站应提供一个耐久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