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72863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版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版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版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版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版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新版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版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新版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新版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1.燕子 教案

1、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正确理解课文中的长句子,初步掌握读懂长句子的基本方法,体会祖国的语言美;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通过对课文中优美词句的理解,感受燕子的可爱,春光的美丽,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悦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5、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竞争和团队精神。

  二、重点难点

    初步掌握正确理解长句子的基本方法,通过学习课文的语言,感受燕子的可爱、春光的明丽和祖国语言的魅力。

  三、课前准备(第一课时)

    五线谱、《春天奏鸣曲》第五乐章、歌曲《小燕子》、课件制作

  四、课前活动

    名称:

(课件1呈现)心有灵犀一点通

    要求:

请学生在纸片上写一个词,老师任意点几个学号的同学,如能组成一个句子,则说明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也就不愧是三年的同窗好友了。

    目的:

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组成句子的基本形式是1.是谁2.在干什么3.干得怎么样。

为课堂教学的“简缩课文”环节作些铺垫。

    注意:

若学生未能拼出“是”字句,教师视情况而定。

    原则:

趣味性、语文性、针对性

  五、教学过程

  1、读一读

预习了课文,听说同学们都挺喜欢的文中的小燕子。

我们班谁最喜欢读书?

谁最怕读书?

请两人合作把课文读给大家听,整体感知课文?

(注意读音如:

杆、偶尔)激励与合作

  2、数一数

  现在我们来做一道很简单的题目,请问:

《燕子》这篇课文有几段话?

请同学们快速数一数。

(课前活动时,我们已经了解了句子组成的三种基本形式是“谁是什么?

谁干什么?

谁怎么样?

”因此,我们可以用缩句的方法来理解这些句子。

  3、缩一缩

  先看第一句——可缩成“羽毛、翅膀、尾巴、小燕子。

  那第二段,第三段和第四段要怎么缩写呢?

  ……

  4、评一评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荧幕上简缩后的文章,然后请大家评一评,两篇文章各有什么优点?

  (原文生动具体,简缩后的课文简洁明了)

  5、辩一辩

  辩论分组。

  我提议,咱们来一个辩论赛,怎么样?

我们的辩论赛在自由的前提下,得有一定主体性的语言的组织和要求:

学习环境

  

(1)确定正方--原文支持者

  反方--简缩的文章

  

(2)确定正反方第一辩手、第二辩手和注意全体参与三辩手,其它同学为自由辩手,在自由辩论时注重语文能力陈述。

(听、说、读、写)

  (3)评委:

所有来听课的老师。

  (4)现在我为大家传授一点辩论赛的秘诀,同学们可得听好了:

  ——听(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是尊重他人的表现;而且,在辩论时,只有听懂了对方的观点,才能更好地驳斥对方)

  ——说(口齿清楚、普通话准、声音响亮是说话的基本要求,也只有如此,才可以让别人听明白你的观点)

  ——读(充分陈述自己的理由以后,选一两个为中心,以句子读一读,来打动评委)

  ——写(相同辩方的同学可用传纸条的方式给自己组的辩手,不过,字要写得又快又好哟)

  (5)至于主持人,我就毛遂自荐了。

  (6)学生辩论,教师点评引导。

  6、点一点

  辩论赛暂告一个段落。

本次辩论赛双方人数虽然悬殊,但在辩论过程中可谓势均力敌、旗鼓相当,难分胜负。

不过有一点是很棒的:

那就是同学们读书读得棒,说话说得妙,还敢于竞争,又很会与人合作,这些对我们的一生都是有用的。

  7、唱一唱

  我提议,在即将下课之际,我们用歌声来结束这堂课,如何体现赞一赞小燕子,并且把这首歌献给每一位热爱春天的朋友。

  六、板书设计

     燕子

    活泼可爱  乌黑光滑 俊俏 轻快 剪刀似的

    增添生趣  细雨、微风、柔柳、青草、绿叶

    鲜花(静中有动)赶来

    轻快飞行 斜掠、横掠(动态)

    悠然 停歇像曲谱(静态)

  七、教学流程

  八、课堂实录

  九、设计意图

  1、语文教学的本质任务是语言训练,通过语言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2、语文教学要有人本意识,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促进其主动发展。

  3、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思维品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特别是求异思维的能力。

  4、语文教学要努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方法和习惯。

2.古诗二首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中的五个生字,会读、会写、会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通过创设情境,理解“含”“泊”“怜”“鸣”等字以及“东吴”“幽草”等词语,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的意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古诗,领悟诗句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揭题,激发兴趣

谈话交流:

同学们,我们知道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的美称,是----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他是谁啊?

(学生齐声回答杜甫)。

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

(齐读课题)

2、自主读文,初读感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1、讲解课题、背景:

绝句是旧诗的一种体裁,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就称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就称七言绝句。

这一首诗是一首几言绝句?

(七言绝句)这首七言绝句是杜甫在公元763年,唐王朝的叛乱被平息之后,重返成都草堂时所作的《绝句四首》中的第三首。

朝叛乱被平息,忧国忧民的杜甫听到这一消息,心境由沉闷变得开朗,诗人重返旧居,看到百姓又过上太平日子,看到草堂门前浣花溪边生机勃勃的春景,心情十分愉悦,情不自禁地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因为没有事先拟好题目,就用绝句这种诗的体载名称作了诗题。

下面请同学们各自把诗句读一读,生字要读准。

2、学生自读。

3、全班齐读古诗。

4、课件出示需要注意读音和写法的词语:

黄鹂翠柳白鹭青天

5、指读:

读诗还要注意节奏,谁能像古人吟诗那样读呀?

(1)指名朗读

(2)课件出示: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自由练习朗读。

6、学生自学古诗,小组讨论,探究古诗的大意。

三、细读感悟,深入探究

1、听范读录音:

同学们读得挺顺利,但读诗要有感情。

老师准备了这首诗的配乐诵读,同学们想听听吗?

(想)同学们可以边听边想象,诗句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2.用语言创设情境:

同学们说的真好,听着这充满感情地诵读,我们仿佛走近了诗人,也来到了四川成都杜甫草堂,草堂周围的景色真是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出示图画)

有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前两句的意思?

学生自由举手发言。

(两只活泼可爱的黄鹂鸟儿在翠绿的柳枝间欢快的鸣叫着,一行排列整齐的白鹭正飞向蔚蓝的天空)

3、体会诗境

(1)诗人作诗用语凝炼明快,仅仅两句诗就已使我们浮想联翩,画面里的色彩,诗中都体现出来了,你找到了诗中描写色彩的字吗?

老师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用着重号点出来。

(黄、白、青、蓝)

(2)诗人用黄绿相映,青白对照,用色彩鲜明的字写出春天景物的独特鲜艳的色彩特征。

我们在读这两句诗时就觉得仿佛有这样一幅早春美景图展现于我们眼前。

同学们能不能看着画面,结合诗句,试着用自己美好语言描绘画面,同学们可以按这样的句式来说:

(出示句式)这早春的景色真美啊,天空______,柳树________,黄鹂_______,白鹭______。

诗人觉得眼前的一切就像__________。

(3)同学们描绘得真美啊,让我们把一、二两句诗联起来读一读,读出画面的美来。

4、学习第三句诗

(1)读着读着,我们大家都沉浸在一片美好的春色之中,到处莺歌燕舞,生机勃勃,到处绿柳垂丝,春意融融,诗人杜甫被眼前的美景拔动了诗弦,不禁在心中吟诵,斟酌诗句,这时他一抬头,却又被什么吸引住了?

(诗人被远处的西岭雪山给吸引住了)课件出示西岭图片。

师:

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说一说你对第三句诗的理解。

如果有不懂的词语,可以圈出来,待会我们一起来交流解答。

教师补充讲解“千秋”“含”的意思。

“千秋”体现时间长久,“含”字有衔着,镶嵌的意思,仿佛西岭雪山如画一般镶嵌于窗框之中。

讲解了关键字词之后,再请学生来说说诗句大意。

(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景色像衔在窗框里一样)

5、学习第四句诗

(1)诗人凭窗远眺岷山雪峰,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之中,赞叹不已,不知不觉,笔已经拿在手里很长时间了,诗人想起要写下诗句,一低头,却又看见门前的什么?

(门前停靠在岸边的船只)

(2)你会解释东吴万里船的意思吗?

(从遥远的东吴航行来的船只)那“万里”在这里是指什么?

(路途遥远)现在同学们能解释这句诗的大意吗?

(门前的岸边停靠着千里迢迢航行而来的船只),船只能沿岷江,穿三峡,一路畅行无阻的情形只有在和平环境里才会出现,诗人看到这种情景,心情会是怎样的?

(欢快、愉悦、舒畅)

(3)让我们一起用愉快的语气读第四句诗。

6、体会诗情。

(1)此时杜甫重返草堂故居,已是叛乱得以平定的第二年,诗人心情愉悦,才会有闲情逸致抬头远眺西岭雪景,俯首感受鸟语花香的明媚春色。

所以诗三/四句就写了诗人远望近观的情形,同学们能不能按这样的句式来说说:

(出示句式)诗人抬头向远处看,只见________,低头看近处,只见_____________,看到这番情景,诗人心中_____________。

(2)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把三、四两句联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四、再读诗歌,感悟诗情

同学们读懂了诗意,才能在脑中形成完整的画面。

这是一幅生趣盎然的画面。

谁能读出诗人这种欢快的心情?

谁再来读读看?

生交流,自读。

同桌互相品析。

指名读。

五、小结

这堂课我们一齐走近诗人,体会诗人作诗的情形,弄清了每句诗的意思,还想象画面,感受诗的意境。

全诗描写了草堂附近的明媚春光,表达了诗人愉悦,欢快的心情。

课后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背诵全诗并抄写一遍。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风景图:

茂密的绿树,鸣啭的黄鹂,岸边的幽草,奔流的涧水……配上黄鹂鸣叫的音乐背景。

师:

同学们,这幅美景被一位诗人看到,用十四个字收藏在诗句里,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去看看吧!

(板书诗名滁州西涧)

二、赏析古诗,品读古诗。

(1)知诗人,解诗题。

1、介绍诗人韦应物。

韦应物是中唐一位杰出的诗人。

他的诗歌较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在唐代诗人中,自称名家。

白居易说他的五言诗“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

”苏东坡有一首诗甚至说:

“乐天(白居易)长短三千首,却逊韦郎五字诗。

”因此,韦应物在文学史上具有相当的地位。

2、明白古诗的写作背景。

一般认为《滁州西涧》这首诗是公元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

他时常独步郊外,滁州西涧便是他常光顾的地方。

作者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2)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这首诗写了什么?

自己试试能不能解释诗句?

将没有把握或者不清楚的字词做上记号,一会交流的时候注意听与学。

3.交流修正,写出本诗大意。

4.再读古诗,理解朗读。

3、品读诗歌,体会主旨。

(1)重点词语的讲解

通过刚才的自读,诗中的一些重点词语,你们理解了它们的意思吗?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一学。

课件出示:

独怜、幽草、深树、自横。

(2)常识解读

在这里,老师还要提到一个自然现象,在春天桃花盛开的时节,往往会出现多雨的天

气,称之为“桃花汛”。

这时候山涧里河水暴涨,形成了“潮急”的景象。

(3)分析诗句

1.反复吟读了这首诗,“滁州西涧”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又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呢?

预设学生回答:

A.感受到“美”。

(1)从“幽草”感受到美。

想象一下“幽草”是怎样的?

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课件出示相应的图片。

)读出这“幽草”给我们带来的感受。

此句可不可以不要句中的“独”与“生”二字呢?

(“独怜”表现“特别喜欢”“唯独怜爱”,更表达出对幽草的爱怜。

“生”写出了草的动态,展现了草的生命力。

凝练的古诗啊,每一字都带给我们无穷的想象与特别的感受。

我们真该静下心来,细细的揣摩,领悟。

还从哪里感受到西涧的美?

(2)“黄鹂鸣叫”感受到西涧静谧的美。

上节课我们学习的《绝句》中也出现了黄鹂,大家还记得吗?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笔下的黄鹂活泼可爱,生机勃勃,表现了作者悠然自得的情怀。

那么韦应物笔下的黄鹂鸣叫也是这样的含义吗?

学生自由发言。

(黄鹂隐藏于茂密的树阴中,只闻其声,不见其形。

流露了诗人恬淡的胸怀。

(3)感受到“动态的美”。

(从“春潮带雨晚来急”感受到的。

比较:

换一个字“春潮伴雨晚来急”行不行?

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带”:

表现了春潮夹带着雨势,滚滚而来,一泻千里。

“伴”则显得缓、闲适得多。

不适合后面的“急”。

那么从“野渡无人舟自横”一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荒凉或自在)

我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也学习到了“船”,还记得是哪句诗吗?

(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节课的“舟”与上节课的“船”所表达的情感相同吗?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课件出示资料:

韦应物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他有一直有着怎样的想法,帮助学生理解“舟自横”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以及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

(补充资料:

韦应物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民苦的好官。

在仕途生涯中,他常处于进仕退隐的矛盾之中。

中唐时期政治腐败,人民生活贫苦,他有志改良而无能为力,有意退隐而又不能,进退两难,只好任其自然。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再读读这首短小的七言绝句,看看能否从中找出最能表现诗人情感的一个词来。

(生可能找到“独怜”“自”,各谈理由。

教师总结:

思欲归隐,故独怜幽草;无所作为,恰同水急舟横。

这一幅看似没有主人公的山水画,但诗人的灵魂却无处不在,全诗没有一处不寓有作者的寄托。

让我们再好好的诵读一番,做做诗人远隔时空的知音吧!

(感情诵读)

五、回到整体,感受语言美。

再读这首诗,能不能感悟到诗人语言的妙处?

(生自由发言。

如:

以声衬静,动静结合,用字精炼,字字关情等等)

教师总结:

这一首《滁州西涧》无论是涧边幽草、深树鹂鸣、还是春潮晚雨、荒郊野渡,虽字字作景语,实是字字为情语;虽字字不离眼前之物景,而又字字紧扣诗人之心境。

确实值得我们反复诵读玩味。

请大家起立,我们一起诵读此诗。

(师生同背诵)

6、当堂作业:

默写此诗。

教学板书: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黄鹤楼送别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的意思。

2.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3.品读诗文,体会诗文的意境和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做到诗文交融。

2.在品读中体会诗文意境,感受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过程

1、导入,轻轻走入离别之境。

1.离别是一首歌,是一首诗。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课,一起读题。

(黄鹤楼送别)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课文写的是谁送谁?

(板书:

李白孟浩然)谁记得他们的诗篇?

请学生各背一两首。

3.也许都是诗人,他们成为好朋友,他们一起游玩祖国的山水。

我们猜想他们在黄鹤楼会做些什么呢?

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4.此时此刻,李白与孟浩然即将分离,他们心情如何?

打开课文,快速浏览,哪个词语最能表达他们的心情?

(板书:

依依惜别)学习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5.“依依惜别”是什么意思呢?

还可换成哪些词?

  过渡:

此时,他们在黄鹤楼……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二、扣文眼,初步感受惜别之情。

1.出示第三自然段。

2.看屏幕,齐读“藏”。

藏的是什么?

对,藏的是深厚的友谊,离别的伤感。

一个藏字包含了多么深厚的情意啊,谁能读出这种情意?

  过渡:

离别之时,正值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

此景此情,李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吟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三、学习文中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出示古诗,读

2.自由读文,找出文中表示诗句的意思

3.检查、交流。

四、品语言,深层理解深厚情谊。

1.不忍别时终须别,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了什么?

(出示李白的话)

2.离别之言,情真意切。

自由读李白的话,你能读出哪些感情?

(很多同学都举起了手,不要着急。

再次默读,用心触摸每个字词,你会有更多的体会,可以用笔在你体会深的字词下加点)

3.读尽人物的语言,走进人物的心里。

从李白的话中,读出来哪些感情?

学生交流。

(1)交流:

从六个“您”字和“夫子”一词,体会出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仰慕、尊敬

  指导朗读:

加进人物的提示语读。

谁能读出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

(2)李白如此敬仰孟浩然,他敬仰孟浩然的什么呢?

(诗篇人品)

  杜甫是这样评价——清诗句句尽堪传。

孟浩然的诗句句优美,每句都值得代代相传。

所以李白说,您的诗篇——

  李白不仅敬仰孟浩然的诗篇,还敬仰他的人品。

李白这样赞美孟浩然——出示《赠孟浩然》(包括注释),指名读诗。

《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注释:

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乱。

  结合注释,能看懂李白敬仰孟浩然的什么人格吗?

齐读《赠孟浩然》

  这样的孟浩然怎能不令李白敬仰呢?

其实孟浩然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用王勃的话来说,他们是志同道合的——知己。

假如你就是李白,送别你的兄长老师知己,读出你的敬仰之情吧。

(3)读出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你还能读出什么?

(感情深,不忍离去)从哪儿知道的?

指名读最后一句。

我听到了一份离别的感伤,示范读,齐读。

 (4)指导朗读:

这杯中盛的仅仅是满满的酒吗?

一切的一切都在这酒中,再一次饱含深情地读读李白的话。

  同学们,你们就是李白,轻轻地站起来,举起你的酒杯。

一只手不够尊敬,这是捧,再高点,面对你的兄长老师,你会深情地说——(齐读)“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

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

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4.引读:

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到——“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孟浩然引用王勃的诗,言下之意是什么?

孟浩然何尝忍心与好友分别,但作为兄长,此时更多的是——安慰李白。

你来安慰一下李白,指名读。

好一个永世不绝!

除了安慰,你还读出了什么?

既是说长江之水,更是说友谊天长地久,你来读孟浩然的话。

5.分角色朗读。

现在,这边的同学是李白,这边的是孟浩然,再次走进诗人的心灵深处,再次感受这份浓浓的离情别意吧!

(配乐)

四、巧练笔,真切体验依依别情。

1.音乐继续,师范读第4节,

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伫立”吗“伫立”前面还有个词(依然),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李白是在欣赏江上美景吗?

是在仰望蓝天白云吗?

他站在江边干什么?

3.这离别之情就在久久的伫立中,李白似乎还有许多话要对好朋友倾诉呢?

闭上眼睛好好想一想。

在书上写上几句。

4.让我们一起听听诗人的心情。

岸边杨柳依依,目送孟浩然的船越去越远,心里默默地说——

五、吟诗句,再次回味离情别意。

1.老师不禁有个疑惑:

长江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尤其在古代,为何江面上只有一只孤帆呢?

(过尽千帆皆不见,心中只有孟浩然孤,“孤帆”包含了诗人对孟浩然的深情)再来读读这首诗。

2.配乐领读,谁想在音乐声中深情诵读?

你读出了李白的心声,谁还想来读。

真好,读出了李白对孟浩然的一片情意。

在这烟花三月,送别好友前往扬州,多想一同前往,面对滔滔江水,再次深情地吟诵到——

3.滚滚长江东逝水,千年已是人去楼空。

但黄鹤楼见证了一场千古绝唱。

登楼远眺,浮想联翩。

如果你登上黄鹤楼,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两个人——你一定会想起一首诗——你一定会深情地吟诵到——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自古多情伤离别,多少文人墨客因离情别绪而留下来千古名篇。

六、同学们交流收集的送别诗,感受依依惜别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