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初中老师继续教育之听课记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71039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初中老师继续教育之听课记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学校初中老师继续教育之听课记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学校初中老师继续教育之听课记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学校初中老师继续教育之听课记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学校初中老师继续教育之听课记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初中老师继续教育之听课记录.docx

《学校初中老师继续教育之听课记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初中老师继续教育之听课记录.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校初中老师继续教育之听课记录.docx

学校初中老师继续教育之听课记录

【关键字】学校

合江县大桥中学教师听课手册

教师姓名:

赵兴

专业职称:

中二

合江县教研室制

二O一二年三月

学校二年级三班2012年3月15日上午1课时

执教教师

科目

课题

课型

王老师

语文

藤野先生

过程记录(三维目标,重难点突破,学法指导,师生活动)

教学建议

一、引入新课

明确本文出处、教学重点、写作背景以及与《回忆我的母亲》写法上的不同。

二、简介作者留学目的

理清全文结构层次

提示:

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明确:

从结构表中可知全文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这是全文的一条明线。

那全文的暗线是什么呢?

三、分析讲解直接写藤野先生的文字:

1.学生浏览6—10段,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

明确这些语句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

(投影显示如下)

2.学生默读11—23段,要求学生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

明确每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板书设计与教师技能体现

评课要点

教师语文素质很好。

第一,朗读能力强,很有感情,音色也很好。

第二,老师对文中情感把握很有层次感,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得体.

学校级班年月日午课时

执教教师

科目

课题

课型

张老师

我的母亲

过程记录(三维目标,重难点突破,学法指导,师生活动)

教学建议

导人

作者简介:

..,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提示及要求:

4.理清文章结构。

四、学习课文内容

提问:

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提问:

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

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

板书设计与教师技能体现

评课要点

亮点:

是从多次学生阅读中能听到学生对文本中的情感的把握越来越准确了。

学校级班年月日午课时

执教教师

科目

课题

课型

刘老师

语文

我的第一本书

过程记录(三维目标,重难点突破,学法指导,师生活动)

教学建议

一、预习

二、导人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互相补充、评议。

四、学生自主阅读

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

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五、品味语言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

人不能忘本。

六、拓展训练

板书设计与教师技能体现

评课要点

第一,朗读也很有感染力。

第二,对“读”的训练更突出。

老师一边和学生一起品悟文本中的字、词,一边让学生通过反复读来体会。

从学生前后读的对比中也能看出学生的学习也是很有效的。

如“更无人”“无完裙”“唯有…”等词的把握能看书。

学校级班年月日午课时

执教教师

科目

课题

课型

王老师

语文

列夫·托尔斯泰

过程记录(三维目标,重难点突破,学法指导,师生活动)

教学建议

一、预习

二、导人

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豪,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锐利异常,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作者简介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作者通过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表,怎样揭示他的内心世界?

学生互相讨论、交流。

四、学习课文

(一)找出文中对托尔斯泰外貌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

(二)重点理解文中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句子。

五、小结

体会文中运用夸张手法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

板书设计与教师技能体现

评课要点

老师配乐朗读很投入,最后一句老师重复背诵,营造了“如闻泣幽咽”的意境。

学校级班年月日午课时

执教教师

科目

课题

课型

丁老师

语文

再塑生命

过程记录(三维目标,重难点突破,学法指导,师生活动)

教学建议

一、预习

二、导人

同学们,你们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后,对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革命斗争中致残以后,又能写出鼓舞了数代人的名著而感慨不已。

你们是否知道大洋彼岸的美国有一位世界著名盲人女作家、教育家?

她就是海伦·凯勒。

作者事迹简介。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学习课文

围绕下面问题,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1.海伦·凯勒在什么时间,怎样认识了安妮·莎莉文老师?

这位老师对她有什么影响?

2.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

3.莎莉文老师又是如何让“我”认识、了解大自然的?

4.莎莉文老师又是怎样逐步引导“我”认识“爱”的?

学生默读课文,讨论交流。

五、朗读训练

六、小结

板书设计与教师技能体现

评课要点

老师在品字这个环节中设计也很好。

让学生将“如闻泣幽咽”改为“但闻泣幽咽”可以吗?

为什么?

说明老师有很强的这种炼字的训练意识。

学校级班年月日午课时

执教教师

科目

课题

课型

李老师

语文

过程记录(三维目标,重难点突破,学法指导,师生活动)

教学建议

一、教师借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二、初步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

”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谈体会。

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讨论、交流,理清文章思路。

全文可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3段),描写江南的雪与雪野,抒发渴望美好生活的感情。

第二部分(4~6段),描写朔方的雪,表现了对冷酷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五、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学生朗读课文第1至3段,思考如何划分两个层次?

明确:

第一层(第一自然段),描写充满生机的江南柔雪。

第二层(第二至第三自然段),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情景。

提问:

第一自然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细致地描写了江南的雪?

学生讨论、交流。

提问:

在第二至三自然段中,找出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动作与神情的词语,体会其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

六、小结

板书设计与教师技能体现

评课要点

学生的朗读也同样在课堂学习中得到提高,教学同样是很有效的

学校级班年月日午课时

执教教师

科目

课题

课型

张老师

语文

背影

过程记录(三维目标,重难点突破,学法指导,师生活动)

教学建议

一、导入

二、解题

1、《背影》是一篇著名的纪实性散文

2、作者简介(看投影片)

三、朗读训练

1、听录音朗读(选一段节奏舒缓情调感伤的音乐)

要求:

将那些自己读不准的字标出记号;将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框出来

2、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给加点的字注音(出示课件)

奔丧 差使  狼藉 簌簌  妥贴  踌躇  迂  蹒跚  箸  拭  琐屑  晶莹

3、朗读

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1-3段、4-5段,6段,7段分别找不同的小组读。

6段齐读。

板书设计与教师技能体现

评课要点

老师本节课教学角度设计独特,重点是体味了“苦”,设计有创意,深挖文本,一课一得。

学校级班年月日午课时

执教教师

科目

课题

课型

李老师

语文

永久的悔

过程记录(三维目标,重难点突破,学法指导,师生活动)

教学建议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 从文题入手,创建情景,导入课文(1.)讲述让自己悔恨的往事,进入新课学习

2. 分析课文第l、2自然段  

3. 朗读课文,在教师指导下研读l、2自然段

4. 让学生默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 

5. 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线索,思考相关问题

一、创建情景。

导入课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

在学习本课之前,我想请大家回忆一下,有没有什么事情让你们至今想起仍悔恨不已呢?

2.鼓励学生举手讲述,注意对学生的心结进行开导。

3.师:

本文题为"永久的悔",它的作者是当代语言学家季羡林老师,写这篇文章时季老师已年近九十,却还在对一件往事耿耿于怀,可见这件事在他的内心深处有着怎样的地位。

那么,让这为九十多岁的老人难忘,始终无法释怀的到底是一件什么样的事呢?

(板书课题) 1.低头沉思,回忆往事。

2.举手讲述让自己至今懊恼不已的往事,注意情节的完整性。

3.听教师讲述,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对本文的学习产生兴趣。

二、分析课文第l、2自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让学生齐读课文第l、2自然段。

2.师:

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是什么?

 抽学生回答。

 板书:

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3.师:

为什么说它是作者心中"永久"的悔?

 抽学生回答。

 板书:

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

4.师:

作者在第1段用了两个成语"俯拾皆是"和"唾手可得",它们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抽学生回答,总结。

5.让学生用上面两个成语造句,并加以点评。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感情。

   .2.思考回答。

 生:

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3.思考回答。

 生:

因为它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

4.思考回答。

 生:

这两个成语说明作者后悔的事有很多,但却能不假思索地说出让他感触最深的事,因为它一直在他心中,是作者无法解开的心结。

5.用"俯拾皆是"和"唾手可得"造句。

三、让学生默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明了文章线索(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请学生默读课文。

3.师:

很正确,具体有哪些吃的呢?

 抽学生回答。

 板书:

白的黄的红的4.师:

不错,"白的、黄的、红的"就是本文的线索,它贯穿文章始终。

作者为什么要以吃的为线索呢?

这一点作者在文中作了说明,请大家找出来。

5.抽学生朗读相关语句。

6.师:

因为孩子最容易关心吃的东西,所以作者对小时候的记忆总与吃的联系在一起,这一点可以理解。

但为什么母亲吃不到好东西这件事也会让他想起母亲呢?

组织学生讨论。

7.让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并加以总结。

 3.思考问题。

 生:

白的麦子面,黄的小米面和棒子面,红的高粱饼。

4.阅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5.朗读:

."第一,我作为一个孩子容易关心吃的东西。

第二.除了黄的'以外,所有我在上面提到的好吃的东西,几乎都与母亲无缘。

"6.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小组长,作好 讨论记录。

生:

母亲之所以只吃红的是因为她把白的和黄的让给了我,这让我感动至深。

生:

母亲艰辛一生,作者儿时无法体会,成人时又无法报答,内心悲凉。

7.汇报讨论结果,在教师点拨下明确。

四、本课小结

 本课熟悉了课文内容,明确了文章线索,对第l、2自然段进行了分析,知晓了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是什么,初步感受了母亲对"我"的关爱和我对母亲的怀念。

五、板书设计

永久的悔

  季羡林

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永久的悔:

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线索:

白的黄的红的

板书设计与教师技能体现

评课要点

老师有效强的文本意识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把课堂还给学生,小礼物的派发更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学校级班年月日午课时

执教教师

科目

课题

课型

张老师

语文

铁骑兵

过程记录(三维目标,重难点突破,学法指导,师生活动)

教学建议

一、启发思路。

导入课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

大家平时爱看战争影片,听战争故事吗?

2.师:

很好。

战争的双方如果人数悬殊,胜负便不言而喻,特别是在过去军事科技不是很发达的时代,双方对阵,人数便是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

你们认为是这样吗?

 1.纷纷回答:

爱看。

2.因为课前已搜集相关资料,所以对教师的观念并不同意。

 生:

不是。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介绍文章背景及作者简介。

2.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发生、经过和结果。

3.抽学生复述课文。

 1.听教师讲解,作好相应记录。

 -2.阅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3.讲述课文内容,注意情节的完整性。

三、找出文眼。

理清脉络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3.理清文章结构。

四、分析本文的结构美和语言美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

1.师:

杨朔的散文讲究结构,在布局上往往是峰回路转,跌宕起伏,这种风格在本文中也有所展现,请大家加以分析。

指名学生回答,并加以总结。

2.师:

杨朔的散文在语言上以活泼明,快的口语为底色,配衬以古典句式的色

五、解题,完成课堂练习

板书设计与教师技能体现

评课要点

老师把握了中学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的特点之一,也是基本要求,就是背,鼓励学生课堂背诵,既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又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学校级班年月日午课时

执教教师

科目

课题

课型

王老师

语文

我有一个梦想

过程记录(三维目标,重难点突破,学法指导,师生活动)

教学建议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年纪稍大的中国人应还记得,1968年春,"文革"还正如火如荼之际,毛泽东发表了一篇"五二O声明",全国各地为此举行了由上级组织的大规模游行。

很多人应还记得,事情同马丁·路德·金被刺杀有关,而这位马丁·路德·金,乃是著名的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

事过多年之后,我却发现,不少人居然把这位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同四百多年前那位德国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相混淆,而对他的主要主张"非暴力抵抗",更是懵然无知!

1956年,在26岁的马丁·路德·金第一次领导黑人市民,抵制蒙哥马利市公共汽车公司的种族隔离制度时,他就举起了"非暴力抵抗"的旗帜。

他号召久被歧视的黑人群众说:

"我们要抵抗,因为自由从来不靠恩赐获得。

有权有势的欺压者从不会自动把自由奉献给受压者。

……权利和机会,必须通过一些人的牺牲和受难才能得到。

"但是,"仇恨产生仇恨,暴力产生暴力……我们要用爱的力量,去对付恨的势力。

我们的目标,绝不是击败或羞辱白人,正相反,我们要赢得他们的友谊和理解。

"

本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说词《我有一个梦想》。

 

板书设计与教师技能体现

评课要点

导入能激起学生兴趣,背景介绍利于引出主题。

教学手法灵活,善于启发学生,鼓励学生。

学校七年级三班2012年4月15日上午3课时

执教教师

科目

课题

课型

陈老师

思品

抵制不良诱惑 远离违法犯罪

过程记录(三维目标,重难点突破,学法指导,师生活动)

教学建议

1.导入:

多媒体播放影片《为了明天》,引入第一环节“特别报道”

2.第一环节:

特别报道(让学生把自己课前收集的有关青少年犯罪方面的资料展示给大家),让学生有了比较直观的印象。

3.多媒体显示第一个部分材料。

让学生了解了违法行为的含义。

学生举例子说一下在我们的社会中还有哪些是这种行为?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部分知识)

4.以书中的材料为背景,让学生扮演,使学生明白犯罪的特征,并让学生举例。

5.画中寻理  用多媒体显示第三部分材料。

让学生分析两者的不同和相同之处。

学生讨论积极。

(教师引导)

6.课堂小结(略)

板书设计与教师技能体现

违宪行为、

                   违法行为    违反民法行为、

                                        违反刑法行为、

                                        违反行政法行为

评课要点

这节课的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与老师的配合很默契,课堂上多媒体的运用很到位,学生的表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学好本课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校三年级2班2012年5月9日上午2课时

执教教师

科目

课题

课型

黄老师

英语

Teachingprocedure

过程记录(三维目标,重难点突破,学法指导,师生活动)

教学建议

1.课前朗读,复习单词

  2.Greetings----What'stheweatherliketodaySunny.

  紧接着复习其他表示天气的单词。

cloudy,rainy,sunny,windy,fine,etc.

  然后,启发学生说出另外一些表示天气的单词:

warm,cold,cool,hot,etc.

  启发的方法是通过师生问答开展的。

教师问:

What'stheweatherwillbelikeifit'srainy然后学生回答说:

It'llbewet.

  3.由It'safineday.复习感叹句的表达形式。

  Howfinethedayis!

 当这一句话学生表述存在问题的时候,教师及时通过Whatafinedayitis!

启发,并最终让学生顺利说出下面的句子:

Howfineitis!

  接着,进一步问道:

如何赞扬一个人呢?

引出下列单词:

clever,smart,careful,hard,hard-working,然后说:

Heisahard-wordent.I'lllearnfromhim.

  4.朗读Thedogisourbestfriend.Weshouldtakegoodcareofit.这两句话可否连起来呢?

让学生说出:

Thedogisourbestfriendandweshouldtakegoodcareofit.

  5.检查上次作文情况并步入正题----初三升中专题复习----书面表达

  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做老师,阅读并修改作文,谈谈他们的好与不好到底何在,应当如何修改。

  6.朗读范文

板书设计与教师技能体现

评课要点

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并展示出了教师关爱学生、循循善诱等方面的教学特点。

学校8级2班2012年4月12日上午2课时

执教教师

科目

课题

课型

王老师

语文

你是你的船长

过程记录(三维目标,重难点突破,学法指导,师生活动)

教学建议

一、解题.导入课文(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营造氛围,讲读课文(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营造氛围,朗读课文,注意此时想像  

 2.纷纷想像如果此事发生自己会有怎  样的感受三、分析作者演讲思路(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

好了,谢谢大家。

刚才我并没有  要求你们做什么,你们却能主动配  合我来完成这篇文章的朗读,这是  为什么呢?

2.师:

这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  这篇文章打动了你们,它所流露出  的真情深深地感染了你们,让你们不自觉地去思索,去领悟。

你们说  是吗?

    1.思考原因。

   生:

您根本不像在朗读一篇课文,倒  像在和我们谈心,我们完全融入了  您的话语中。

2.沉思片刻。

  生:

是啊,确实是这样。

 3-师:

作者在这篇演讲中提出了一个  问题,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浏览全  文,把它找出来 。

4.组织学生讨论:

作者是怎么一步步  启发学生思考的呢?

  与学生一起明确答案,将梗概板书。

 3.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作者的提问。

  生:

我们当然知道自己的疼痛,但别  人是不是也知道我们的疼痛呢?

t 4.讨论交流作者的演讲思路,在教师  引导下明确答案。

     

四、完成课堂练习

板书设计与教师技能体现

评课要点

导入能激起学生兴趣,背景介绍利于引出主题。

教学手法灵活,善于启发学生,鼓励学生。

学校8级4班2012年4月15日上午2课时

执教教师

科目

课题

课型

李老师

语文

南京大屠杀

过程记录(三维目标,重难点突破,学法指导,师生活动)

教学建议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创设情景,导入课             1.观看影片,思考并回答问题

2.介绍报告文学的风格,指导阅读 2.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结构及主要内容。

3、研读阅读课文1-8段           3、研读1-8段

一、创设情景。

导入课文(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播放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影片,展示 相关图片。

二、认真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结构(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

1.介绍报告文学的整体风格,将内容 板书,(见课末板书设计)从而指导 1.抓住报告文学的特点来阅读课文, 了解文章内容。

三、分析课文l-8自然段(约   分钟)

四、本课小结

五、课末板书设计参考

板书设计与教师技能体现

评课要点

导入能激起学生兴趣,背景介绍利于引出主题。

教学手法灵活,善于启发学生,鼓励学生。

学校8级2班2012年4月26日上午1课时

执教教师

科目

课题

课型

刘老师

语文

寻找时传祥

过程记录(三维目标,重难点突破,学法指导,师生活动)

教学建议

1、导入:

2、介绍通讯知识:

概念:

通讯是具体形象地报道有新闻意义的人物、事件和情况的文体。

类别:

人物通讯 事件通讯 工作通讯 概貌通讯

特点:

报道祥细深入;注要思想意义;形象生动、具有感染力;可叙可议、具有明显的评论性。

3、消息与通讯的比较

标题            电头、导语    篇幅     表达方式

消息 引题、正题、副题           有       短       概括、简洁

通讯 正题、破折号引起副题       无       长       具体、细致

例:

(消息标题)"织女"安卧"广寒宫"(引题)

四棉设置恒温休息室解决女工休息问题(正题)

4、生字词(形近词对比)

5、用对比的方法分析课文(板书设计)

6、本文语言看似平淡,却有不少带有机锋的语言。

7、本课小结:

板书设计与教师技能体现

评课要点

导入能激起学生兴趣,背景介绍利于引出主题。

教学手法灵活,善于启发学生,鼓励学生。

学校8级6班2012年5月10日上午1课时

执教教师

科目

课题

课型

赵老师

语文

小石潭记

过程记录(三维目标,重难点突破,学法指导,师生活动)

教学建议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伴随着一曲《高山流水》展现一组充满大自然魅力的山间图片,教师缓缓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