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模板范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69173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6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献综述模板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文献综述模板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文献综述模板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文献综述模板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文献综述模板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献综述模板范文.docx

《文献综述模板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献综述模板范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献综述模板范文.docx

文献综述模板范文

海南大学

毕业论文

文献综述报告

 

题目:

芦荟提取物的杀虫活性初探

学号:

姓名:

张宇博

年级:

2007级

学院:

材料与化工学院

系别:

化工系

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

指导教师:

陈祎平(教授)/梁振益(工程师)

完成日期:

2011年3月30日

前言

浸渍法是在提取时将中草药溶解于溶剂中,以使其有效成分浸出、提取出来。

选取溶剂时依照相似相溶原理。

但浸出率较低,如果用水溶解,提取液还会发霉变质,因此注意加入适当的防腐剂。

渗漉法是将中草药粉末先装在渗漉器中使药材浸渍24~48h膨胀,然后不断添加新溶剂,使其自上而下渗透过药材,从渗漉器下部流出、收集浸出液的一种浸出方法。

经典液体色谱技术分离量大,载样品多,操作方便,设备简单,能在单位时间内获得较多量分离组分,是进行天然产物常用的方法。

在回归自然思潮的影响下,人类越来越青睐于绿色的健康产品。

含有芦荟及其有效成分的产品是众多健康产品中的佼佼者。

对芦荟及其有效成分的研究也是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多种多样的芦荟产品丰富着人们的生活,但国内很少有高附加值芦荟产品的生产与推广。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芦荟的相关报道与研究,为芦荟产品的研发提供了较为具体的文献参考。

鉴于化学农药本身固有的缺点和人们不合理的长期滥用,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也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从天然物质中寻找更安全、更有效的杀虫物质,以开发新型的杀虫剂。

从植物中筛选杀虫活性成分,开发出植物源杀虫剂。

植物源杀虫剂,又有人称之为“中草药农药”,由于其来源于天然的生物,具有与环境良好的相容性,易降解,残效期短,不污染环境,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等特点,其研究和开发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农药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途,己成为近年来国际上研究的热点。

杀虫植物的抽提物可以直接用于防治害虫,或者与其他农药复配使用以提高药效和安全性,或者以杀虫活性物质为模板,研制和开发新型的杀虫剂。

芦荟作为百合科中的一个属种,是一种多用途的植物,有着较强的市场开发潜力,具有生命力强,药用价值高等特点,有良好的产业开发利用前景,对它的研究和开发将会给人类带来可观的经济价值

1.芦荟概述

1.1.生物学特性及生态学特性

芦荟((A1oe)[l-41,是百合科(Liliaceae)芦荟属多年生常绿多肉质草本植物。

叶簇生,呈莲座状或生于颈顶,叶长披针形或叶短宽,边缘有尖齿状刺。

花序为伞形、总状、穗状、圆锥形,花呈桔红色、黄色或带赤色斑点,花被的基部连合成筒状。

果实蒴果,种子多数。

叶簇生于茎顶端,也有轮生于茎,叶片厚而多汁,基部宽,尖端细窄,呈狭披针形,叶边有刺或齿,叶色浅绿或绿,有的品种叶片有白色斑纹。

茎长短不同,极短或高达数米皆有。

花有长梗,分枝或不分枝;总状花序,花呈管状,先端6裂;花色有黄、桔红、红等;地下茎的基部能发生根状茎,其茎尖可萌生新芽,长成子株,根粗。

芦荟品种间的形状和性质差异很大。

有的像高大的乔木,高达20米左右,如高背芦荟(A.africannaMill.);有的很矮小,高度仅有3厘米左右,尤其是叶形的大小、叶重、叶肉及其有效成分变化差异更大,这种差异性的具体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季节或地域的变化是导致这种差异性的原因之一。

图1一1芦荟的外形

芦荟原产热带,有以下生态习性:

(l)喜温暖耐高温,怕寒冷,芦荟的最佳生长温度25℃左右,气温5℃时停止生长,当气温在一10℃时植株开始受冻。

(2)喜光耐旱,不耐阴。

(3)喜疏松肥沃、通风良好、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沙土,忌重粘性土。

对土壤酸碱度要求不严,根部渍水会引起烂根病害。

再生能力强,带根的植株离开土壤一个月后,仍能种植生长。

1.2.资源分布及种类

芦荟起源并主要分布在非洲非洲热带、亚热带地区,属于热带植物,芦荟属内共有400多个种【5】,其中原产于非洲南部的有270多种,马达加斯加有40多种,加那利亚群岛、西印度群岛也是芦荟的主要产地。

随着文化的交流,芦荟的种植遍及全球,在美洲大陆、澳大利亚、亚洲、欧洲等地都有种植。

在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除西藏外均有栽培,尤以海南、云南、福建、广东等地较为集中。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芦荟种植面积约为1.2万亩左右。

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浙江等地都有野生品种和栽培品种。

据文献报道,百合科芦荟属植物有300多种,加上变种有500多种,但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的品种不多,最常见的研究报道较多的芦荟有以下四种:

库拉索芦荟(AloebarbadensisMill)、中华芦荟(Aloeveravarchinesis(Haw.)Berg.)(我国科研人员对此品种研究较多)、木立芦荟(AloeferoxMill.)、青鳄芦荟(AloeferoxMill.)。

1.3芦荟的主要化学成分

芦荟中的化学成分有160种之多,具有药理活性和生物活性的组分也不下100种,其成份由于芦荟品种、产地、季节的不同而具有很大差别。

目前已从芦荟属植物中检出糖类、蒽醌类、维生素类、氨基酸类、酶类、有机酸类、甾族化合物类等许多成份。

随着先进的分析和制备设备的使用,新的物质被不断地发现。

但根据现代研究分析表明,芦荟的主要化学成分可以分为6大类:

葱合物、糖类化合物、蛋白质及氨基酸类化合物、脂类及有机酸类化合物、类化合物以及维生素、活性酶等其他类化合物等[6]。

1.3.1蕙醒类化合物

芦荟中主要活性成份是轻基蕙醒类衍生物,包括芦荟大黄素、大黄酸、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芦荟贰、芦荟泻素、芦荟霉素、阿劳辛、芦荟等。

芦荟所含葱醒类化合物的种类和数量,在不同的品种、栽培条件、收都会有较大变动。

大黄酸有抑菌、抗病毒作用。

芦荟的液汁有外层成分和内层成分的区分,外层成分即芦荟叶渗出物,大部分是酚类物质,该物质是杀菌、泻下作用的主要药理活性成分,也有一定的抗炎、抗过敏和促进伤口愈合作用。

酚类被认为是芦荟中的主要有机活性成分,主要包括蒽醌配糖体、蒽醌类、染色诱导体三部分,其中蒽醌类化合物有20多种,研究较多的成分有:

芦荟苷(AloeA,Barbaloin,又称为芦荟大黄素苷)、异芦荟苷(AloinB,Isobarbaloin)、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芦荟苦素(Aloeresin)和芦荟大黄酚[7](Chrysopnanol)等。

芦荟苷和芦荟大黄素是芦荟中的基本化合物,也是芦荟属植物分类学的标志性化合物。

大黄素、芦荟大黄素有抗肿瘤的作用,和芦荟泻素的药用价值为健胃和通便,芦荟霉素具有抗癌、抗病毒、抗菌的作阿劳辛有抗癌、抗菌、中和毒素的作用,还有具有抗菌作用及抗霉作用,可以疗因水疤所引起的白癣菌,芦荟熊果贰具有抗溃疡的药用功能[8]。

图1一2大黄素型葱醒类化合物的主要结构式图1一3芦荟苷的分子结构式

图1一4葱醒戒的主要类型

1.3.2糖类

这里是指芦荟所含的葡萄糖、甘露糖以及由它们组成的多糖。

芦荟叶肉中粘液主要成份是甘露聚糖,这是一种线性多糖聚合物,不同种属的芦荟所含葡糖和甘露糖的比例不同,但葡萄糖和甘露糖都连接成线性聚合物,此外,也发在一些芦荟品种的叶肉汁液中含有少量的阿拉伯糖和鼠李糖。

芦荟多糖对于癌和爱滋病的防治有良好作用。

芦荟甘露聚糖具有抗肿瘤的作用。

芦荟多糖在提人类免疫力方面的作用最近引起了人们极大的重视[91。

芦荟多糖同其他植物多糖一样,具有调节免疫、抗炎、抗辐射、抗艾滋病病毒等广泛的药理活性,分子量越大的多糖类物质,对改善虚弱的病体、强化免疫功能、增强抗癌作用效果越好。

芦荟多糖的抗肿瘤作用也受到越来越广泛地关注。

1.3.3氨基酸

芦荟叶片中的蛋白质经水解后可产生Ala、Lys、Pro、cys、Arg、AsP、Gl、Glu、Thr、Asn’Ser、Phe、Val、Met、Leu等多种氨基酸,其含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组成较为合理。

1.3.4脂类及有机酸

芦荟的根、茎、叶中均含有多种有机酸。

其中已检出的有机酸有唬拍酸、果酸、乳酸、对香豆酸、酒石酸、丁二酸、异柠檬酸、柠檬酸、乙酸、辛酸、烯二酸、月桂酸、十三烷酸、十四烷酸、十五烷酸、十六烷酸、十七烷酸、十烷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

这些有机酸大多与钾、钠、钙等离子或生物结合,以盐的形式存在。

芦荟中的有机酸含量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夏季时的有酸含量有普遍增高的趋势。

1.3.5矿物质

芦荟中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包括硅、铝、镁、钙、锰、钻、钦、铬、铜、磷、钠、锌、镍、钒和银等,不同产地来源的芦荟,所含的矿物质的也不尽相同。

1.3.6.维生素类

芦荟中含有维生素A、B1、B2、B6、B12、C、E、PP、K、D、B2H、烟酸、叶酸、金属离子与维生素的化合物等。

许多维生素对维持人体的新陈代谢有重要作用。

维生素是许多酶的辅酶,可协助酶催化生物化学反应,对人体有重要作用。

1.3.7.酶及其它成份

目前,己从芦荟叶汁中检出的酶有淀粉酶、纤维素酶、过氧化酶、脂肪氧化酶、碱性磷酸脂酶、蒜氨酸酶等。

日本添田百枝博士发现,在日本木立中除酚类化合物和多搪外,尚有三种耐热、耐酸和耐碱的化学成分:

(1)alomici劳米嗦)具有解毒、抗肿瘤,可抑制引起癌症的病毒繁殖因子,同时对细菌分毒素有解毒作用。

(2)aloculcin(阿劳埃乌罗辛)对烫伤、烧伤及溃疡十分有效aloetin(阿劳埃汀)具有解毒、抗菌和抗霉的作用,可抑制病原细菌的繁殖,也死病原菌和霉菌。

芦荟成份中最引起人们注意的是aloetinA、B,根据研究报示,aloetinA有抗癌作用,aloetinB有降低血糖作用。

另外芦荟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具备人体不能自身合成的8种必须氨基酸。

含有丰富的有机酸,大部分为脂肪族有机酸,不饱和脂肪酸占到3/4。

芦荟还含有黄酮类、激素、叶绿素、萜类等化合物,但唯有自然生长多年的药用芦荟才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成份。

2.芦荟的相关研究

2.1.芦荟的主要功效

芦荟的功能应用广泛,目前主要功效有:

缓泻、创伤,烧伤愈合、抗炎、提高免疫力、增强胃肠功能、治疗胃溃疡、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抗辐射、美容保健等等。

下表列出了芦荟部分成分药用功效。

表1一1芦荟的成分及其药理作用I5I

活性分子药理作用

芦荟大黄曹苦味健胃强泻、抗肿瘤、防晒剂

芦荟素A抗癌、抗辐射、增加NK细胞

乳酸镁抗溃疡

芦荟人黄素健胃、缓泻

芦荟苦素抗菌、解毒、抗肿瘤、抗癌

活性糖抗菌、抗病毒

Aloefemn促进纤维细胞生长、解毒

低血糖聚糖降低血糖

甘露囊糖抗霉菌、增强免疫力、抗肿瘤

乙酞甘露聚糖抗溃疡、抗毒、抗菌、防晒、防腐、促细胞生长、保护粘膜皮肤、

乙酞甘露聚糖创伤愈合、杀虫、泻下、抗三叉神经痛

前列腺素抗炎、抗血栓、抗变态反应、治疗外伤

芦荟霉素抑制或杀灭人类l型和n型疤疹病毒、抗癌、抗病毒

熊果曹治疗烫伤、防肌肉组织瘫痕化

后马拉特芦荟素苦味健胃、缓泻

氨基酸、有机酸阻断黑色素的形成、增强免疫力

酶类抗炎、抗衰老、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抗溃疡、抗脑血栓

皂素类抗菌、利尿、溶血性

芳香类镇静

矿物营养类阻断黑色素形成、抗炎

2.2.国内外芦荟研究概况

国内一些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投入力量进行芦荟方面的研究。

如上海农学院筛选出“上农大叶芦荟”适于饮用、美容、药品等;吉林大学酶工程实验室对芦荟研究认为其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较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具有抗衰老,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功效,目前植物中的“SOD”,其价值约15美元·mg-1以上。

吉林大学酶工程实验室还测知芦荟中含过氧化氢酶和组合多肽。

过氧化氢酶是一种抗衰老酶,价格昂贵;组合多肽是最优良的化妆品,其中含有芦荟多肽和芦荟粘蛋白水解物。

我国也开发出一些芦荟加工技术,也有一些芦荟产品面市,如上海的爱萝莉系列、北京的国荟系列、海南的荟康系列和曼特赫宝系列、福建的智舟芦荟系列等等。

国外对芦荟的多糖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如Yagi等报道了AloearborescensVar.Natalensis的主要多糖为部分乙酰化的β-D-甘露聚糖,分子量为15000左右;Gowda等指出A.vera中至少有四种多糖,都是不同程度乙酰化的β-D-甘露聚糖;南斯拉夫Harnisavljevic和Jakovljevic(1981)对Aloearborescens叶中酸性多糖分析后发现它是由D-葡萄糖和D-葡萄醛酸以9︰1分子比组成的分枝多糖。

Radjabi等从Aloevahombe的多糖中分离出一部分低聚糖,它可形成碳水化合物的杂聚糖。

此外,有人用不同方法(如高碘酸氧化、IR光谱、GLC、13CNMR等)对芦荟多糖的结构进行测定,发现该多糖为一种线性聚合物,此聚合物中葡萄糖和甘露糖是1、4位连接的。

美国德克萨斯州卡林顿实验室的BillHMcAnnally教授从芦荟植物中提取的多糖物质亦被FDA批准应用于治疗溃疡和爱滋病的临床上,并已开始商业化生产。

芦荟作为植物源药物方面的研究也有了一定进展。

芦荟提取物中存在杀虫活性物质,可能是一种或多种,也可能是多种化学成分共同作用而产生杀虫活性。

据文献报道,在我国早期芦荟药材被用来杀蛔虫,芦荟活性成分中乙酰甘露聚糖具有明显的杀虫作用,而其他多种成分具有抗菌、抗毒作用。

美国Marricecoren、Caracas和Venezuena等科学家已发现研制了以芦荟大黄素和芦荟泻素为主要成分的新型杀虫农药,该药可根据需要配制各种浓度使用,用于灭杀农业害虫、蛆虫、虱、蚤、蟑螂及寄生虫等,不仅药效好、对环境无污染,研究指出,用芦荟大黄素和芦荟泻素防治牲畜身上的寄生虫效果比其他化学药剂安全有效。

国内芦荟专利(申请号.9)指出,芦荟素可作为一种无公害广谱、安全高效杀虫剂。

但是,芦荟作为植物源生物农药杀虫活性及杀虫活性的化学成分研究,在国内尚未见研究报道,仅有少量芦荟对植物病菌的研究报道,如晏卫红等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芦荟对18个属20个种的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效果突出。

近年来,国内外对芦荟的药理作用和有效成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芦荟凝胶的抗菌消炎作用,芦荟多糖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芦荟昔和芦荟大黄素的泻下作用等。

虽然芦荟的研究己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和问题。

首先,芦荟的取材影响因素很多,芦荟的成分含量会因品种、产地、季节变化、取材部位的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

其次,芦荟中各种化学成分含量复杂,造成分离过程繁多、复杂,而且有些生物活性成分在分离过程中极易失活,影响实验的结果。

芦荟胶中水分占98%左右,由于某些重要成分含量极少,如果在分离中不注意就会造成它们的丢失。

第三,缺乏对某种有效成分的生物活性、药理活性的详细分析。

目前许数芦荟制品是粗提物。

目前,全球范围内正在兴起一股芦荟热,主要是因为芦荟本身在医药、美容、食品上具有保健的功能,另外,芦荟是全天然的药品、食品、化妆品,符合人类渴望健康长寿、希望回归自然的要求,添加有芦荟的化妆品已超过1500种,出现了象美国一些现代化的芦荟研究和生产企业。

在日本,有数十家专营芦荟产品的公司,销售额达数亿美元。

我国的芦荟研究与开发开始于80年代,但与国外芦荟的研究发展相比还相当落后。

3.国内外芦荟产业的发展概况

3.1.国外芦荟产业发展概况

在全世界范围内,芦荟提取物,主要以冻干粉、喷干粉和烘干粉等形式在市场上流通,己广泛应用于化妆品、保健食品、饮料、乳制品、日用品、药品等领域。

据国际芦荟科学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1997年全球芦荟原料及其制品的年销售额已突破650亿美元。

专家预计,未来十年内,全世界范围内芦荟产业的产值将超过1000亿美元。

据有关部门报道,现在全世界从事芦荟的公司有5万多家,在网上可检索到的芦荟企业有28000多家,年产值近1000亿美元。

美国是库拉索芦荟最大的种植国和消费国,目前美国的芦荟产业己形成了较大规模,美国芦荟有限公司的年产销额己达到11.6亿美元,而美国ALOECORP公司、泰利实验室等也己规模化生产各类芦荟高级工业原料并销往世界各地。

美国有许多著名的芦荟公司,其中永久产品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芦荟公司,拥有先进的加上生产设备,主要产品包括芦荟工业原料;还有芦荟终端产品,如芦荟系列保健食品,芦荟系列美容护肤品,芦荟系列日用品。

在市场上这些产品被誉为“永恒的生活产品”。

永久公司以传销和直销方式销售。

现在每年的产值超亿美元。

Aloecorp公司是以芦荟种植和加工为主要经营范围,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种植面积和最先进的加工工艺,生产各种原汁、浓缩汁、各种干粉等芦荟制品,芦荟提取物的销量在世界上最大。

卡林顿实验室(CarrisynTM)、泰利实验室等都是以提取、分离芦荟中有效成分为主,进行研究开发的公司,她们的产品利润高,前景看好。

在欧洲,芦荟种植很少,主要购买合格的芦荟粉进行深加工,生产各种食品、化妆品、营养品和药品。

法国主要购买芦荟提取物应用在化妆品中,德国主要用在食品、啤酒等领域。

欧洲芦荟提取物的需求量很大,他们很讲究芦荟提取物的质量和生产工艺,包括有效成分含量,产品的新鲜度,生产厂房、加工工艺要求规范。

他们很讲究商业信誉,讲究产品稳定性和产品的供货期。

日本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芦荟产业发达的国家。

日本种植的芦荟品种主要是木立芦荟(AloeArboreseensMiller)。

芦荟制品在日本具有相当高的认知程度,芦荟己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把木立芦荟干粉直接加到牛奶或咖啡中食用。

日本民众喜爱芦荟由此可见一斑。

日本使用芦荟提取物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将合格的芦荟鲜叶直接冷冻干燥,打成粉,再添加到产品中去;另一种是将芦荟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纯化,然后制剂,制成各种产品。

近十几年来,韩国是世界上在芦荟研究和应用领域中发展最快的国家,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连续四年在国际芦荟科学协会年会上获奖。

芦荟提取物在韩国主要用在食品,饮料、营养品中,主要从国外进口。

3.2.我国芦荟产业发展概况

近年随着芦荟的医疗和保健作用逐渐被人们所认可,于是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芦荟热。

作为一项新兴的产业,芦荟的推广和应用在我国已渐渐形成了高潮,出现了大批种植者和经营者,在种植技术、芦荟制品加工(包括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等方面的开发和应用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为规范市场、监督产品质量,2000年9月由国家轻工业局颁布了关于“食品用芦荟制品”和“化妆品用芦荟制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标准,已于2001年2月1日正式实施。

这标志着我国的芦苔制品己有了质量保证的技术依据。

但总体来说,我国的芦荟产业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远,产业化还未形成。

我国芦荟产业起步较晚,至今无法形成产业化规模,更缺乏芦荟食品、保健品的全国性知名品牌,芦荟高级工业原料生产的严重滞后是其主要原因。

目前在我国栽培的芦荟品种主要有三个:

美国库拉索芦荟(翠叶芦荟)、中华芦荟和日本木立芦荟。

全芦荟初加工产品主要有凝胶和干粉,深加工产品有化妆品、保健品和药品三大系列。

现阶段我国芦荟的加工规模较小,国内年产20t原汁的厂家不多,部分干粉还需从国外进口,加工技术水平也不高。

目前全球芦荟产品约3000种以上,而我国仅有30余种,与同类产品相比,市场占有率还很低。

因此,我国芦荟的开发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拓展,芦荟的多方面功能还没有得以全面开发应用。

而且我国的芦荟产品大多属于初级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特殊疗效的芦荟药品还很少见。

2004年,我国芦荟制品销售额还不到2亿元。

在市场上销售的芦荟提取物主要是200:

1脱色凝胶冻干粉,100:

1全叶冻干粉,100:

1凝胶喷雾粉,10:

1脱色凝胶浓缩汁,各种芦荟精粉、药材粉,各种芦荟果丁罐头,芦荟果酱等。

主要用在食品、中药、化妆品、保健食品等行业,在食品行业,有不少大型品牌企业正在开发、生产芦荟果冻,芦荟酸奶、芦荟饮料、芦荟酒、芦荟茶、芦荟啤酒等产品,芦荟提取物的销量占主导地位。

但是,芦荟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在中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这已成为国内外人士的普遍共识。

芦荟终端产品相继在超市和商场上销售,芦荟冻干粉的销售明显呈上升趋势。

4.芦荟研究的意义及展望

芦荟经济价值之高、应用广泛,以及对芦荟的新发现和研究开发使用热潮的兴起带动了芦荟种植业的发展,兴起芦荟种植热。

目前我国自己的芦荟产品是品种少,数量不足,国外进入我国市场的芦荟产品也多是科技含量不高、价格昂贵的日用生活品。

所以在我国芦荟高科技产业化的潜力很大,当种植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深加工制品经济效益是非常可观的。

我国芦荟种植业已经起步,加工业正在探索中,研究开发的潜力非常大,前景光明。

近年来,有关芦荟的研究越来越多,现在不仅仅局限在外部形态和植物化学方面的研究,其他研究也更加细致。

鉴于化学农药本身固有的缺点和人们不合理的长期滥用,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也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从天然物质中寻找更安全、更有效的杀虫物质,以开发新型的杀虫剂。

中华民族在植物的药用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但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实现植物源药物的广泛应用,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课题希望充分利用海南芦荟的资源,研究芦荟中的生物活性成分与药效,利用合理的实验方法和研究手段,首先进行初步提取和分离,再用提取物进行杀虫活性初步探索,为后来研究者从该植物中筛选出杀虫活性成分,开发出植物源杀虫剂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基础。

植物源杀虫剂由于其来源于天然的生物,易降解,残效期短,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因而具有广阔的市场前途,己成为近年来国际上研究的热点。

杀虫植物的抽提物可以直接用于防治害虫,或者与其他农药复配使用以提高药效和安全性。

本课题正是处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为充分利用海南优势芦荟资源,最终开发出芦荟杀虫生物农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后续研究基础。

参考文献

「l]戴光胜、聂凌鸿,芦荟功能性食品资源的开发利用[J].现代食品科技,2006,22

(2):

128一131

2}铁军,白海艳,赵芳芳.芦荟的综合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1.中国野生植物资

2006,25(4):

22·24.

【31林翔云.膜分离技术在芦荟原汁加工中的应用[J1.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0(3):

174一175

[4]田成旺.)月于保健品、药品、食品等的芦荟粉的制备[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2006,

21

(2):

36一44.

「5].顾文祥,诸淑琴主编,芦荟栽培与加工利用.上海:

科学普及出版社,1999年,6一7,15一16

[6]邓军文.芦荟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18

(2):

76一80

7 冯咏梅.芦荟活性成分的含量及其稳定性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海洋大学,2004,12:

18

[8]AvilaHoraei氏RiveroJose,HerveraFlor,FraileGerman.Cytotoxieityofalow

moleeularweightfractionfromaloevera(aloesbarbadensisMiller)gel.Elsevier

Scienceltd,1997,35(9):

1423一1430

(9」PughNirmaLSamirA,RossMahmoudA,EISohlyandEavidS,Paseo.

CharacterizationofAloeride,anewhigh一moleeular-weightPolysaeeharidefrom

AloeverawithPotentimmunostimulatoryaetivity.JoumalofAghculturaland

FoodChemistry,2001,49

(2):

1030一1034

[10]聂凌鸿.芦荟植物的开发利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27

(2):

39一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