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版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69049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版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整理版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整理版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整理版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整理版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版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

《整理版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版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理版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

整理版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

形式逻辑学练习(堂上训练部分)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

1、普通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是:

思维形式思维基本规律简单逻辑方法_。

2、在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三者中,普通形式逻辑研究的思维属于_抽象思维__、

3、思维的逻辑形式又叫__思维的形式结构_____,指具有不同思维内容的思维形式所共同具有的__共同联系方式___。

4、思维的形式结构是__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结合而成__的符号系统。

5。

思维形式结构中固定不变的部分叫__逻辑常项_,能够变化的部分叫__逻辑变项__。

二、指出下列命题的形式结构:

1、这个学生是三好学生。

(这个S是P)

 2、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非p,但q)

 3、这节课或者您来讲,或者我来讲。

或p,或q

4、假如不努力学习,就特别难取得好成绩、假如非p,那么,非q

三、指出下列形式结构中的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

 1。

所有S是P 逻辑常项:

所有,是。

逻辑变项:

S,P

2。

p←q  逻辑常项:

←,。

逻辑变项:

p,q

3、有S不是P   逻辑常项:

有,不是。

逻辑变项:

S,P

4、(p∧q)→r 逻辑常项:

∧,→逻辑变项:

p,q,r

第二章概念

一、填空:

1、概念是 反映事物本质属性___的思维形式。

2、____内涵__和__外延__是概念的两个最显著的逻辑特征。

 3。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存在着__反变_关系、

4、概念间的相容关系包括__全同__关系、_真包含于_关系、_真包含__关系和__交叉__关系;不相容关系亦称___全异_关系,包括__矛盾__关系和___反对__关系。

5、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有__定义__、__划分__、__限制__和_概括__。

 6。

限制、概括、划分都必须在概念间的___从属__关系中进行。

 7、定义的最常用方法是__属加种差法__。

8。

_二分法__是一种特别的一次划分方法、 

9、概念的___确定性___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确定的,不能任意改变、

二、指出下列概念是单独概念依然普遍概念:

 1、我国人口最多的城市(单独概念) 2。

《鲁迅全集》(单独概念) 3、比尔·盖茨(单独概念) 4、《普通形式逻辑》课本(普遍概念) 5、电脑(普遍概念) 6、那张纸(单独概念) 7、共产党(普遍概念) 8、中国共产党(单独概念)9、国庆节(普遍概念) 10。

中国人(普遍概念)

三、指出下列加横线概念是集合概念依然非集合概念: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集合概念)

 2、政府官员要关怀爱护人民群众。

(非集合概念)

 3。

青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集合概念)青年必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非集合概念)

 4、《祝福》是鲁迅的小说,(非集合概念)鲁迅的小说不是一天能读完的。

 (集合概念)

四、指出下列概念是正概念依然负概念:

1、无济于事(正概念)2、败诉(正概念) 3、不料(正概念)4。

不作为(负概念)

五、指出下列各题加横线概念之间具有什么关系?

并用图形表示出来:

 1、句子由短语和词组成,按结构句子能够分为单句和复句、

句子(a),短语(b),词(c),单句(d),复句(e)

 

 de  b    c

  a

2。

他是一名教师,对文学特别有兴趣,写了特别多小说,是当地有名气的作家、

 他(a),教师(b),文学(c),小说(d),作家(e)

  ba ec d

3、营业性歌舞厅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应当设置明显的未成年人禁止进入标志,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

营业性舞厅(a),人(b),场所(c),成年人(d),标志(e),未成年人(f)

 ac    d  f  e

4、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共同犯罪(a) 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b)

  ab 

六、下列限制是否正确?

为什么?

 ①把”森林"限制为"树”。

 (不正确,因为”森林”与"树”不具有从属关系。

”森林"是集合概念,"树"是非集合概念、)

②把"概念”限制为”概念的内涵、(不正确,因为"概念"与”概念的内涵"不具有从属关系,而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③把”欧洲"限制为”法国”。

(不正确,因为”欧洲"与"法国"不具有从属关系。

”法国"是”欧洲”的一部分。

④把"颜色"限制为”红色”、(正确,因为"颜色"是”红色”的属概念。

"红色”是"颜色"的种概念。

⑤把"犯罪”限制为"杀人罪"、(不正确,因为”犯罪”与"杀人罪"不具有从属关系,"杀人罪"是罪名,"犯罪”是行为。

七、下列概括是否正确?

为什么?

①"等边三角形"概括为”等角三角形”、(不正确,因为”等边三角形"与"等角三角形”是全同关系)

 ②把”广东省"概括为"中国"。

(不正确,因为”广东省"与"中国"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不具有从属关系(真包含于)关系)

③把"概念"概括为"思维形式”。

(正确,因为"概念”与"思维形式”具有从属关系。

 ④把”党员”概括为"干部”。

(不正确,因为"党员"与"干部"是交叉关系、)

 ⑤把"天安门”概括为"单独概念"、(正确,因为”天安门"属于"单独概念”,具有从属关系、)

八、指出下列定义违反什么规则?

犯什么逻辑错误?

 ①概念就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违反”定义必须相称”规则,犯”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

②主观主义就是主观地考虑和处理问题。

(违反”定义不能循环"的规则,犯"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

 ③整数就是带正号的自然数和带负号的自然数。

(违反"定义必须相称”规则,犯”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④合同就是契约。

(违反"定义项不能循环”的规则,犯”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

 ⑤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违反"定义应清楚确切”的规则,犯"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

九、指出下列划分违反什么规则?

犯什么逻辑错误?

①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

(不是划分,”一年"与”四季”不具有从属关系、)

②概念间的关系可分为相容关系、反对关系、矛盾关系。

(违反”划分层次必须清楚"的规则,犯"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

③句子能够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

(违反"划分必须相称"规则,犯"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

 ④近亲属包括夫、妻、父、母、祖父、祖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

(违反"划分必须相称"规则,犯"划分过宽"的逻辑错误。

⑤这次歌手大奖赛获奖的歌手有专业的、业余的,还有不少军旅歌手。

(违反”划分标准必须同一"的规则,犯"多标准划分”的逻辑错误)

第四章  命题的概述简单命题

一、填空题:

 1、命题是具有__真假意义___的陈述性的语句、

 2。

命题的逻辑特征是___有所陈述,有真假之分__。

3、判断则是对事物情况有所断定的__思维形式___。

 4、直言命题是直接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___某种性质__的命题。

5、直言命题的周延性,是指在直言命题中对主词、谓词外延数量的___断定情况___。

6、矛盾关系是一种_____不可同真,也不可同假____的关系。

7、关系命题是断定___事物之间关系___的命题。

8、假如aRb,同时bRc成立,那么aRc也一定成立,这种关系就是_传递关系__关系。

二、下列语句是否表达命题?

为什么?

 1。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表达命题。

因为这个陈述句具有命题的”有所陈述"和"有真假之分"的逻辑特征。

 2、我还有特别多情况要办。

(表达命题。

因为该陈述句具有命题的两个逻辑特征、)

3。

这部电脑为什么老出毛病?

(不表达命题。

这是一个一般的疑问句,它只是提出了一个问题,亦无所谓真假。

 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表达命题、这是一个反诘句,具有命题的两个逻辑特征)

5、请把窗户关上!

(不表达命题、这是一个祈使句,仅体现一种希望和请求,亦不存在真假问题。

6、人啊,人!

(不表达命题。

这个感叹句仅抒发一种希望和请求,未对思维对象”人"有所陈述,亦不存在真假问题。

7、祝您身体健康!

(不表达命题。

这个感叹句中只表达一种良好的祝愿,不具有命题的两个逻辑特征。

8、这场拳击是甲胜依然乙胜?

(间接表达命题。

相当于"这场拳击或者是甲胜,或者是乙胜"。

 9、昨天她穿上了红衣服、(表达命题。

这是一个陈述句,具有命题的两个逻辑特征、)

10、花儿为什么如此红?

(不表达命题。

它不具有命题的两个逻辑特征。

三、指出下列直言命题的种类和主谓词的周延情祝:

1、桂林是广西最美丽的旅游城市。

(单称肯定命题。

主词”桂林”周延:

谓词"广西最美丽的旅游城市"不周延。

2、没有一个商人不想赚钱。

(该命题实为"所有的商人都是想赚钱的",全称肯定命题(A)。

主词”商人"周延,谓词”想赚钱的"不周延。

3、占全市人口二分之一的产业工人都不是懒惰无能的人。

(全称否定命题(E)主词”产业工人"和谓词"懒惰无能的人”都周延。

4、有些问题暂时得不到解决。

(特称肯定命题(I)。

主词"问题"和谓词”暂时得不到解决”都不周延。

5、那个人不是老实人、(单称否定命题、主”人"和谓词”老实人”都周延、)

 6。

绝大部分同学来自外省。

(特称肯定命题(I)。

主词"同学"和谓词"来自外省”都不周延)

四、依照命题的对当关系,选择相应的命题驳斥下列命题:

1、所有中国人都是不怕死的。

(有的中国人不是不怕死的。

(SOP))

 2。

有的商品不是用于交换的。

(所有的商品都是用于交换的。

(SAP))

3、所有景点都不是自然景点。

(有的景点是自然景点。

(SIP))

 4;有的党委书记不是党员、(所有的党委书记都是党员。

(SAP))

五、问答题:

甲说:

依照对当关系,由已知"有的科学家是自学成才的”为真,能够判定:

①"所有科学家都不是自学成才的"为假。

②”所有科学家都是自学成才的"可真可假。

③"有的科学家不是自学成才的"可真可假、

 乙说:

您这话好没道理,明明"所有科学家都是自学成才的"是假的,”有的科学家不是自学成才的"是确实,您干嘛都说它们”可真可假”呢?

问:

甲、乙两人谁的话有理,为什么?

答:

甲的话有道理,乙的话不合逻辑。

ﻫ 因为该题目要求运用同素材的A、E、I、O之间的真假制约的关系,即对当关系来回答问题的。

已知的命题为I、由它判定A、E、O的真假情况。

据逻辑方阵,I与E是矛盾关系,两者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故由I 真,必能判定E假;I与A是差等关系,两者能够同真,也能够同假,故由I真,只能判定A可真可假;I与O是下反对关系,两者能够同真,但不能同假,故由I真,也只能判定O可真可假。

ﻫ乙由于没有掌握对当关系知识,单纯考虑具体命题的真假,而偏离了命题的相互制约的关系-—对当关系中的逻辑形式的真假(逻辑值的真假),因此违反了逻辑,所讲的话没有道理、

六、从关系的对称性指出下列各句带横线的概念属于什么关系?

 

 1、父母关怀子女、(非对称关系)

2、地球大于月亮。

(反对称关系)

3、黄强和赵强是朋友。

(对称关系)

4、A命题等值于B命题、(对称关系)

 5、语句甲和语句乙是矛盾的、(对称关系)

6。

这个三角形和那个三角形相似。

(对称关系)

 7、李白和杜甫是同时代人。

(对称关系)

8、王五终于起诉了张三。

(非对称关系)

七、从关系的传递性指出下列各句带横线的概念属于什么关系?

 1、学生甲崇拜他的老师,他的老师崇拜著名作家A。

(非传递关系)

2、甲队战胜乙队,乙队战胜丙队。

(非传递关系)

3、操场A大于操场B,操场B大于操场C、(传递关系)

 4。

甲比乙长两岁,乙比丙长两岁。

(反传递关系)

5、SAP等值于SEP ,SEP 等值于(SIP)(传递关系)

6、我赞成您的意见,您赞成他的意见。

(非传递关系)

 7、今年的产量比去年多一倍,去年的产量比前年多一倍。

(反传递关系)

8、张三信任李四,李四信任王五。

 (非传递关系)

第五章复合命题

一、填空:

 1、联言命题是陈述若干事物情况__同时存在__的命题。

2、选言命题是对若干估计的事物情况__至少有一种__或只能有一种真情况存在的陈述。

 3、假言命题是陈述某一事物情况的存在是另一事物情况存在的_条件_的命题。

4、负命题是否定__某个命题__而构成的复合命题。

5、普通形式逻辑是__二值__逻辑,即对任何命题来说,其真值只有两个:

真和假。

6、n个不同的变项就有__2n__种不同的取值组合。

7、永真式又叫__重言式__,这种逻辑形式不管变项取何值,它都是确实。

二、下列语句各表达什么复合命题?

请写出其逻辑式:

1、罗老师或者担任逻辑课,或者担任现代汉语课。

(相容选言命题,p∨q)

2、您做了特别多好事,但老挂在嘴边也不行。

(联言命题,p∧q。

 3、关于传统文化,或者全盘否定,或者全部吸收,或者有批判地继承。

(不相容选言命题,p˙q˙ r) 

 4、假如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就能吸引更多的外资。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p→q)

5。

只要同时只有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才能持续发展。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p←→q)

 6。

只有大力发展教育,才能习惯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要、(必要条件假言命题,p←q)

 7、在半世纪以来,没有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理解马克思的!

!

(负命题,¬p) 

8。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多个有关联的假言命题,p→q∧q→s∧s→v∧v→n∧n→f∧f→k)

三、下列语句是否表达选言命题?

如表达,各表达什么选言命题?

请写出逻辑式:

1、这次登山是导游先登上顶峰,依然登山队员先登上顶峰?

(一般疑问句,不表达相容选言命题)

2。

这次旅游或者走西线,或者走东线。

(表达不相容选言命题,p q)

 3。

失败仅仅是暂时的,或者说,这只是前进中的曲折。

(不表达选言命题)

 4、他的进步或是主观原因,或是客观原因,或是二者兼而有之。

(表达相容的选言命题,p q r)

5、不管刮风依然下雨,他从不迟到。

(全句是无条件命题,前半句表达相容选言命题:

(p∨q)← r

6、要么您走,要么他走,没第三种选择。

(表达不相容选言命题,p q)

四、下列语句是否表达假言命题?

如表达,各表达什么假言命题?

请写出逻辑式:

1、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表达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p→q)

2,放开一点,您的课会上得更好。

(表达充分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pq)

3。

除非遇到大刺激,她才会哭。

(表达必要条件假言命题,p←q)

4、有正则有反。

(表达充分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p)

5、不出成绩,绝不心甘。

(表达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p→q)

6、假如说这部作品思想性特别强,那么,关于艺术性就不敢恭维了。

(不表达假言命题)

注:

假如把"不……不"看成逻辑联结词,则表达必要条件假言命题,pq、

五、下列语句是否表达负命题?

如表达,各表达什么负命题?

请写出逻辑式:

1、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不表达负命题)

2、说"人都是自私的”,这不对(表达负命题,p)

3、这个领导并非真抓实干。

(表达负命题,(p∧q))

 4。

没有一个人赞成这个主意。

(表达负命题,p)

 5、不是有些人不用呼吸空气。

(表达负命题,p)

 6。

除非不去考,才不及格。

(不表达负命题)

 7、并非有资金就能赚大钱。

(表达负命题,(p→q))

 8。

并没有要么甲发言,要么乙发言之说。

(表达负命题,(p q))

第六章 模态命题

一、填空:

1、狭义的模态命题是指含有"__估计___"和"__必定__"这类模态概念的命题。

 2、估计肯定命题是断定事物情况__有估计存在___的模态命题。

3、必定肯定命题是断定事物情况__必定存在__的模态命题。

 二、下列句子各表示什么模态命题?

请写出它们的逻辑式:

1、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的人必定要碰钉子、

(必定肯定命题,逻辑式:

S必定是P,简写为:

必定p,符号式为:

□p。

2、被告估计不是有罪的、

(估计否定命题,逻辑式:

S估计不是P,简写为:

估计非p,符号式为:

◇p)

3、B星系中必定没有低级生物。

(必定否定命题,逻辑式:

S必定是非P,简写为:

必定非p,符号式为:

□p)

4、A球队获得这场球的胜利不是不估计的。

(估计肯定命题,逻辑式:

S估计是P,简写为:

估计p,符号式为:

◇p)

5、明天估计要下雨。

(估计肯定命题,逻辑式:

S估计是P,简写为:

估计p,符号式为:

◇p)

6、甲肯定不去天津。

(必定否定命题,逻辑式:

S必定不是P,简写为:

必定非p,符号为□p)

第七章普通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一、填空题:

 1、普通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有__同一律__、__矛盾律__和__排中律__。

2、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三条基本规律都共同要求保持__思维的确定性__。

3、违反同一律的要求,就会出现"__混淆概念__”和"_转移论题__"的逻辑错误、

4、违反矛盾律的要求,就会出现"__互相矛盾___”的逻辑错误。

 5。

违反排中律的要求,就会出现"_两不可__"的逻辑错误。

二、下列各段文字是否符合同一律要求?

如不符合,犯了什么逻辑错误?

1、甲:

今年您们厂的产值是多少?

乙:

今年原材料提了特别多价,不亏本就算好了。

   (不符合,犯了转移论题的逻辑错误。

2、上面不是老说领导要多听群众意见?

我是群众,可领导总是不听我的意见、

(违反同一律要求。

议论中前后出现的两个"群众",尽管语词相同,但所表达的概念不同。

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犯了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

3、这门课程特别难学,我花了特别多时间依然学不行。

(违反同一律要求,"课程"是一个集合概念,句中把它误用作非集合概念,犯了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

4、凡是您所没有丧失的,就是您有的;您没有丧失角,因此您有角、

 (违反同一律要求。

在这段议论中,”您有角"是论题。

为了论证这个论题,诡辩者用了如此的推理,即:

 凡您没有丧失的东西就是您有的东西,

您没有丧失角,    

  因此,您有角。

 在这个推理中,”没有丧失的东西"(应指原来具有现在还没有失掉的东西)与"没有丧失角(从来没有的东西)意思不一样,不是同一概念。

因之犯了”四名词错误",从前提推不出结论来、从基本规律的角度看,犯了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

5。

唐代以后古体诗转韵的也不少,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就是如此。

(这个议论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

"唐代以后”与"唐代"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前面说”唐代以后古体诗转韵的也不少",后面所说的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却是唐代的作品,不能说明唐代以后的情况,犯了转移论题的逻辑错误)

补充:

(【堂上操练】所没有的习题)

1、下面是司马光与夫人的一段对话:

司马光夫人:

我要去看花灯。

司马光:

家中这么多灯,何必出去看?

 司马光夫人:

我还要看游人。

   司马光:

家中这么多人,何必出去看。

 答:

”灯"、"人"是属概念,”花灯",”游人"是种概念。

司马光听夫人说要去看"花灯",便说家中灯特别多,不必出去看灯。

这就以属概念(灯)替代了种概念(花灯),接着又以属概念(人)替代了种概念(游人),偷换概念,违反了同一律。

 2、下面是甲、乙两人的一段对话:

 甲:

您看过什么书?

 乙:

《红楼梦》、

  甲:

好啊,您看黄色小说!

还看过什么书?

 乙:

《红与黑》。

 甲:

您竟把红的与黑的掺到一块,是何用心?

还看过什么书?

   乙:

《悲惨世界》。

 甲:

您好反动啊,把我们的社会看成什么模样了!

  答:

在这段对话中首先用了一个省略三段论、其形式如下:

《红楼梦》是黄色小说,

 您看的书是《红楼梦》,

 因此,您看的书是黄色小说。

尽管这个三段论推理形式没有错,但它的大前提是虚假的,因此而推出的结论是荒谬的。

 其次,甲把《红与黑》理解为把"红的与黑的掺到一块”。

这种说法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

因为乙所说的《红与黑》是法国一部小说的名称,而甲头脑中的"红”象征革命,"黑"象征反动,因此就有了对乙的指责,甲犯了概念的逻辑错误、 

最后,《悲惨世界》也是法国一部古典小说的名称,而甲误解为描述"我们的社会"的。

同样,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三、下列各段文字是否符合矛盾律和排中律的要求?

如不符合,指出违反了哪条基本规律和犯了什么逻辑错误:

1、这个公司今年做了差不多一百万元以上的生意。

 ("差不多"(不足一百万元)与”一百万元以上”(超过了一百万元),二者互相矛盾,违反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2、张三考试作弊,一种意见是要处分,一种意见是不要处分,这两种意见我都不赞成,关键是做好张三的思想工作、

 ("一种意见是要处分"与"一种意见是不要处分"是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

对此,都加以否定,这就违反了排中律,犯了两不可的逻辑错误。

3、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差不多死了、

(不违反矛盾律的要求、这几句所揭示的是辩证矛盾。

4、万里长城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的天然屏障。

 (这段议论违反矛盾律。

”长城是我国劳动人民建造的"与”长城是我国的天然屏障”(即”长城不是我国劳动人民建造的”)是两个互相否定的命题,二者不能同真、)

5、"鲁迅是一个乡土作家"是一种意见,”鲁迅不是一个乡土作家"也是一种意见,对这两种意见我特别难表态。

假如一定要我表态的话。

我认为:

”假如鲁迅是一个乡土作家,那么,他就是一个乡土作家,假如鲁迅不是一个乡土作家,那么,他就不是一个乡土作家。

"

(这个议论违反排中律、 第一、”鲁迅是一个乡土作家"与"鲁迅不是一个乡土作家”是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

依照排中律的要求,二者不能同假,不能含糊其辞。

第 二、"假如鲁迅是一个乡土作家,那么,他就是一个乡土作家;假如鲁迅不是一个乡土作家,那么,他就不是一个乡土作家。

”这种说法貌似有所判定,实际无所判定,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关于”是不是乡土作家”始终没有作出明确的回答、上述两种情况都犯"两不可"错误、)

6。

既不能说这筒胶卷每张相片都照得特别好,也不能说这筒胶卷每张相片都照得不行、

(、这个议论违反排中律。

”这筒胶卷每张相片都照得特别好”与"这筒胶卷每张相片都照得不行"具有反对关系,议论中对两个互相反对的命题全部否定,这就犯了”两不可"的逻辑错误、)

补充:

1、这座大桥将在今年元旦前建成。

答:

"元旦"是一年的第一天、说"今年元旦",只要过了"元旦"这一天今年就没有"元旦”了,一定是差不多过去了、但”将”却表示以后,还没有过去、对两个具有矛盾关系的概念同时加以肯定,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2、贝贝问的的:

"’逸事'这个词如何解释?

”的的回答:

"所谓逸事,就是指散失没有流传的事迹。

"

答:

的的回答不对、"散失没有流传的事迹"是不为人所知的, 而现在既然为人所知,就不是”散失没有流传的事迹"、显然的的回答包含着互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正确的解释是:

逸事同”轶事"。

世人不甚明白的事迹,多指未经史书记载的事迹、

第八章简单命题推理

一、填空:

 1、推理是从__一个或几个__已知命题推出一个新命题的思维形式。

2、演绎推理的逻辑特征是__前提真实__和__形式有效__、

 3、形式有效只针对__必定性推理___,即从真实的前提通过一定的形式必定推出真实的结论,该形式才称得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