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投资体制改革与文化市场构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68819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投资体制改革与文化市场构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文化投资体制改革与文化市场构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文化投资体制改革与文化市场构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文化投资体制改革与文化市场构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文化投资体制改革与文化市场构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化投资体制改革与文化市场构成.docx

《文化投资体制改革与文化市场构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投资体制改革与文化市场构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化投资体制改革与文化市场构成.docx

文化投资体制改革与文化市场构成

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和文化市场构建

党的十六大已经把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体制改革作为新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提出来。

特别是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以后,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政治建设的“四位一体”,已经构成了我们在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完整的体系,也是落实和实现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的议题。

文化建设在北京市的新时期的建设中已经摆在很突出的位置。

本次课程的内容主要是“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和文化市场构建”。

其中包含两项内容:

一、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二、文化市场构建

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已经进行两年了,在实践中也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

最近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部委发了两个很重要的文件。

一个是国务院十号文《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和《关于文化领域引进外资的若干意见》。

这两个文件主要是针对非试点地区,其中有些对试点地区也是适用的。

一、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长期以来,我们国家的文化体制是以行政性配置资源为特征的,管办不分、条块分割、事企不分,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

我们现在进行文化体制改革就是对传统体制进行改造,我们国家文化领域的改革是最慎重的,也是起步最晚的。

事实上这种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几年了,真正迈开步伐是在党的十六大以后。

现在经过两年的试点,我们正在探索、构建新型文化体制改革的框架。

但试点工作还没完全结束。

(一)构建新型文化体制改革框架的三个层次:

1、文化宏观管理体制

  新一届政府已经把政府职能的定位,用四句话来概括:

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我们构建新型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框架,从政府职能定位来说是吻合的。

  这是党和政府对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的宏观调控、市场监管、政策法律体系等方面的改革,是目前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

它包括整个文化的制度安排,是处于首要的位置。

2、文化市场的微观主体

  主要是文化企事业单位的改革。

现在已经明确提出要求事企分开、政企分开。

有一部分传统意义的事业单位要根据产业化的要求,可以转为企业,成为文化市场的微观主体。

同时我们要引入新的竞争主体。

这两年我们对文化市场正在开放,引进了非公有资本和引进外资。

国务院和五部委的两个文件对此进行了规范。

不管怎么说我们在这个领域中是不断开放的。

3、文化市场的解释

小结:

  既然我们要搞文化产业,我们已经承认它是一个很大的产业,是一个发展前景非常好的朝阳产业,那么就必须有文化市场。

如果没有文化市场,这个产业是无法发展的。

文化融资体制是沟通宏观管理、沟通市场与市场微观主体的重要方面。

(二)文化投融资体制的改革的意义:

1、文化市场体制的改革需要资本力量来推动

  我们国家作为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人力资源丰富,但是资本短缺。

这可能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建设,包括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长期制约性的问题。

发展文化产业必须要有资本进入。

以前我们不承认文化是一个产业,而是把它当作事业来办。

在这种情况下,就无所谓投融资,所有的东西都是国家包办。

既然我们现在承认文化是一个产业,当然这中间还有事业,那我们就必须用投融资的手段去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而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要有资本市场。

从这点来说,文化投融资体制的改革是我国发展文化产业、进行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2、投融资体制的改革是打破条块分割的重要手段

  我们长期以来的文化体制还是条块分割的体制。

我们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改造文化市场微观主体,打破文化市场的条块分割,投融资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

  如果我们对文化市场的微观主体的改造,即对文化企事业单位,特别是要转型的这一块,如果采取投融资的手段,采取股份制的手段、股份制的方式来对它进行改造,引进新的投资主体,那么条块分割的问题,就在一定程度上把它化解了。

比如北京市的儿艺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包含五个股东,其中的大股东就是北京青年报。

而长期以来我们对文化市场是行业分割、区域分割的,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不符合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

要打破这些条块分割,文化投融资体制的改革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即开放文化市场,引进新的投资主体,把原来我们的微观主体中可以进行改造,改造为股份制形态的市场微观主体。

这样就突破了行业的局限,也突破了地理的局限。

不但打破条条,还打破了块块。

所以说文化市场的发育也是一个过程,投融资体制改革在这中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再比方说我们要对传统的国家单一所有制主体进行投融资体制改造,那就要转变国有资本的投资方式,调整它的投资范围。

这也涉及到对社会资本、对外资的利用问题,同时也涉及到公共财政怎么定位的问题。

  所有这一切都说明,投融资体制的改革是沟通宏观管理(财政管理、税收管理等等)、市场监管和市场微观主体的改造的很重要的方面。

它是推动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发展的强大的推动器。

资本的力量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资本力量却是万万不能的。

所以在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把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提上日程是正逢其时。

那么也是需要加强党能够通过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其他方面改革措施配套,来大力推进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我们目前面临加入WTO的后过渡期阶段。

到了这个阶段,我们要迅速熟悉,跟国际惯例接轨,也有赖于我们用资本力量来推动。

利用WTO规定五年过渡期的这么几年的时间迅速地使我们做大做强。

(三)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目标:

1、借鉴长期以来国际市场积累的文化投融资改革的经验。

  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已经很发达很成熟。

西方国家对文化产业发展已经逐渐向创意产业,向文化产业高端市场发展。

我们国家现在文化贸易还存在1:

5到1:

10的贸易逆差,我们进口的是国际上比较有创意的、高端的产品,出口的是比较低端的产品。

要改变这个状态,目前还要依靠资本力量来推动。

我们要着重发展我们国家的文化产业,特别是高端文化产业、创意文化产业,要建立我们国家的风险投资体系,培育新兴文化产业,特别是创意产业。

这个也需要我们加快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把文化的整个融资体系发育培养起来。

2、按照WTO谈判中的“文化例外”原则。

  “文化例外”原则可以概括为文化多样性原则。

现在国际上正在WTO的框架内进行《文化多样性公约》的谈判,在文化方面不能适用于在WTO中关于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的原则。

目的是为了保护全球多样性文化。

关于这一点我们必须明确,对外资设置必要的投资壁垒,来保护我们的文化主权和文化信息安全,实现文化多样性发展。

3、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目标可以参照国际惯例。

  同时,参照去年由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根据文化的特点,概括为:

建立以国有资本为主导的,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投资机制市场化、投资准入区别化为特点的,与国际惯例相接轨而又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文化投融资体制。

投资主体在文化领域是有区别的,对外资要设置必要的投资准入门槛。

那么这些也是国际惯例。

它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它不适用于WTO的贸易投资化、投资自由化的原则。

(四)如何推进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1、调整国有资本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投资范围,推动国有资本投资机制的转变。

  在文化领域,从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目标上来看,还是要以国有资本为主导。

因为文化领域比较特殊,它关系到国家文化主权、国家信息安全。

所以从今后一段很长的时间来看,国有资本在投融资处于主导地位。

不一定要处于主体地位,但是要处于主导地位。

所谓处于主导地位,那就是国有资本仍然要在国家垄断性文化领域,发挥主体和主导的作用。

可以允许非公有资本和外资进入这个领域,但是国有资本要发挥领导作用。

国有资本投资重点:

(1)为全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非盈利性的公益性文化行业,即关系到国家文化主权、文化信息安全、公共服务的文化行业;

(2)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涉及到国家文化主权和安全的文化行业和基础设施;

(3)代表国家水准和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院团;

  这样我们一方面调整国有资本投资结构,国有资本、国家财政不能像以前那样把整个文化行业的方方面面都照顾到,要找准、要收缩,就集中在这三个方面。

在竞争性行业里面,可以鼓励和允许非公有制经济进入。

  公共财政的角色需要一个转变的过程。

公共财政可能在这个过程中间还要承担国有文化企业、国有文化事业改革的成本。

要调整投资范围、转变投资方式,同时还要照顾到在改革转型期的一些特殊需求。

财政部也认为,要收缩领域,把财政集中到公共领域,同时国家财政还要承担起改革的成本。

承担改革的成本不意味着不改革,目的是要促使国有文化单位,经营性国有文化单位要向市场转型。

为了促使他们向市场转型,国家财政方面还要给一些优惠政策,让他们能够顺利实现转型。

  国家财政对经营性文化产业化发展的争论

  目前存在争论:

  有些人认为:

调整了投资范围之后,是不是经营性文化产业方面就不投入了?

  有些人认为:

发展文化产业,地方政府还可以进行大量投资。

  针对这种争论,我们认为,对于经营性文化产业,从国家职能来说,作为发展中国家,还有培育新兴文化、新兴产业的职能。

我们同发达国家不一样,所以调整公共财政的投资范围,不意味着公共财政就马上可以从经营性文化产业中全部退出,而是不再像以前那样大大的投入,而是要集中一定的财力去培育新兴文化产业。

  国家财政、地方财政应该拿出一定的资金,采取市场化的方式,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去进行合股,来培育这些新兴文化产业。

引导社会资金进入这些领域。

要根据我们国家的具体情况来办事。

2、要铸造一批以国有资产为主体的文化投资经营主体

  要铸造一批以国有资产为主体的文化投资经营主体,就是要通过文化体制改革,要把一批大型的国有文化产业集团进行改造,或者新培育一批经营主体,使他们成为市场的投融资的运营主体。

有这个运营资格,也有这个运营实力,在跨地区、跨行业的文化产业结构调整中去发挥作用,去促成文化产业能够尽快发展,能够调整产业结构,在调整结构中发挥作用。

  长期以来,大多数文化事业事企不分,文化企业很少,更谈不上投资经营主体。

所谓投资经营主体,首先要有一定的实力。

国家规定组建企业集团必须要有一亿资金,要有五家以上的全资和控股企业。

第二要有投融资能力。

  我们必须发展一批大型的文化产业集团,包括一批投资运营主体。

  如何发展文化投资经营主体:

(1)对目前的文化产业集团进行授权经营。

(2)时机成熟的时候,结合文化体制改革、文化行业改革,组建若干国有的文化控股公司或者资产经营公司。

但是目前时机尚未成熟,目前大多数是文化产业集团。

(3)推广江苏省文化产业投资集团公司的经验。

把目前省一级的文化事业费用,和财政有关的费用,和有关文化方面的投资,集中起来使用,组建了一家文化产业投资公司。

  目前不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核心领域。

但是可以探讨可否允许开放以国有资本为主的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进入这个领域。

因为它目前和我们的财政支持是同质的,都是国有资本。

而目前社会上的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也在研究这个方向。

所以我们觉得在这个领域,特别是在试点地区,可以考虑有选择地开放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核心领域,来培育文化产业领域的投资经营主体。

3、建立投资准入门槛,规范文化产业领域

  我们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开放投资准入门槛方面的现行政策已经迈出了一大步。

  目前的两个文件主要是进行规范,规范后会留下间歇期。

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今后的文化领域的对外开放、对内开放会到此为止。

我们今后还会继续走下去,只是我们目前监管得还不够,还需要提高监管力度。

  目前已经有大量非公有制资本和外资已经大量进入文化产业领域。

  在试点地区允许非公有制资本进入。

我们目前还是一种审批制的试点。

试点地区的胆子可以更大一点,可以有所突破,要进行探索。

试点地区应适用2003年41号文。

4、加大直接融资比例,强化资本市场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

  直接融资就是上市。

在国内,对文化类企业上市已经没有障碍了,已经把传媒文化产业确定为上市公司的13个基本产业类型,已经为文化企业上市融资提供了政策依据。

在国外上市,凡是与中国证监会签订合作备忘录的,像香港、纽约、新加坡、悉尼、伦敦等,也没有障碍。

现在已经上市的一二十家企业还属于文化产业里的边缘型企业,如发行和广告类企业。

要在试点地区积极推动文化企业的上市融资。

这一点在中央领导、有关主管部门及在试点文件中也是明确了的。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如何保护民族文化、如何保护文化信息安全还需要进一步的讨论。

还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党的主管部门制定相应的规范性意见及必要的措施。

  毫无疑问,文化产业要想做大做强,肯定要跟资本市场联系在一起。

要采取积极而慎重的态度,我们可以先易后难,把一些我们现在已经明确的、可以上市的企业首先推向资本市场,比如发行企业,演出企业。

它和我们文化产业的核心领域离得稍微远一点,有些距离。

可以首先把这样的企业弄上市,比如广告企业。

对于文化产业的核心领域,要采用比较慎重的态度。

根本问题还是在于制度安排。

实际上文化产业的融资问题,如果做了特殊的制度安排以后,与其他产业的发展和运作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既然是产业就要按照经济规律办事;既然是文化它就有特殊性,就得做特殊制度安排。

我认为这是事情的两个方面,都得做到。

所以,我想强调一下,就是既然是产业就要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就得利用资本市场,是没有疑义的。

但是,既然是文化,它就有特殊性,那么我们就可以适当的做一些特别的制度安排,来保证国家的文化主权和文化信息安全。

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应该说,成功的机率很大。

特别是还要考虑到我们国家目前还是在转型期,作为发展中国家,毕竟我们的文化还不是强势文化,与发达国家还是有差距。

所以在这方面还要做一些特殊的制度安排,来保证我们在这方面不出事情。

  我个人认为特殊制度安排包括三个方面:

  

(1)市场监管方面特殊制度安排。

  比如引进外资了,上市了,那么我们的市场监管可以做出特殊安排。

它跟一般企业的监管应该是不一样的。

  

(2)在资本结构方面做出特殊制度安排。

  比如,中方必须控股、对核心领域可以做“黄金股”,就是一票否决。

还可以设立优先股,没有管理权,只拿收益股,这样的制度安排完全可以做。

那么在国际资本市场或是国内资本市场上市,我们没有太大风险。

  (3)对人事做出特殊制度安排。

  在资本结构方面做出特殊制度安排的前提下,还可以对人事做出特殊制度安排。

  在资本结构方面我控股,政府加强监管,主要的经营人员有在我的手里,不应该有太大问题。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做进一步的探索、进一步的探讨。

  这也是在当前广电和出版领域改革中间遇到的问题。

比如在广电和出版领域中事企不分,事业化机制,企业化运营,那么现在遇到了很大的问题。

  总之,要直接融资就要进行股份制的改造,要进行股份制的改造就涉及到事业化体制与企业化经营的问题。

要变成企业化机制就会有一定的风险,那么必须要进行特殊制度的安排。

再一个,我们要上市,上市社会投资就要进来了,甚至有一些境外资本就会进来了,那么我们还得做出特殊的制度安排。

一般竞争性文化行业不在这个范围之内,只针对文化产业的核心领域。

5、组建文化产业基金、创业基金

  就是对于新兴文化产业领域的投融资支持,怎么孵化的问题。

我们在文化发展这方面制度安排是为了支持产业发展。

像北京这样的地区要支持文化产业高端领域的发展问题,要支持创作文化的发展,要占领文化产业的前沿领域。

起点要高,要在文化产业高端领域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那么支持高端产业发展,包括电影、互连网、各种设计、动漫(卡通),要靠高端领域的资本去运作。

但是它的投资风险大、收益高、爆炸式增长。

像上海盛大,就三年时间,从50万到几十个亿。

所以风险大、收益高、爆炸式增长是创业型文化产业的一个特点。

  但是,这样领域的发展需要我们有一整套的融资体系来支持。

这个融资体系就从它有创意的那一天开始,我们就有孵化器。

同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差不多。

从孵化器开始、到风险资金的进入,最后到中间产业资本进来或者产业基金进来。

  所以从孵化器开始,到风险投资,一直到产业资本进入,这三者形成一套来支持创业文化。

政府要投入,要以政府的宏观调控来吸引社会资本的进入,来形成一套整个产业支持创业文化产业发展的融资体系。

6、间接金融支持

  间接金融支持重要是指银行。

那么大家知道,银行贷款是间接性支持,它不是可以直接投资入股。

那么这一块是企业争取流动资金、资金周转很重要的一方面。

但是间接性入股存在着一些问题。

由于文化企业是一种经营化的资产经营企业,所谓经营化的资产经营企业,它的固定资产比较少,它重要是靠创意和人才,在融资方面会遇到一个很大的的障碍。

它缺乏抵押资产,银行方面第一要求抵押,第二要求担保。

那么文化企业现在的效益不是特别好,而且很多都是事业单位,还没有转为企业。

这样在间接性支持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资产规模小的问题,难以抵押。

第二个由于是事业单位难担保。

所以金融支持方面,从银行来说,今后对文化企业的支持来说,还要考虑文化行业这样一个现状,这样一个特点。

  在信贷政策方面,应该探索专利权、著作权,以及经过评估的文化经营项目,包括销售合同、门票、现金流量,这些可以作为银行进行信贷抵押或者担保的途径和方式。

7、鼓励国内外各界人士捐资兴建各类非赢利性、公益性文化项目

  从国外经验来看,比如美国,它的大量资金来源于社会捐助,包括遗产税。

发达国家有很大一块是社会捐助。

我们国家还没有这样的经验,而且经济还不是很发达,社会资助的成长也还是达到了一定的阶段,还没有达到足够大的规模。

所以捐赠系统还没有充分的发育起来。

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经济毕竟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了。

如果疏通好渠道,有更多的金融工具,一般民众和企业家还是可以拿出更多的资金来支持投入到非赢利性的公益性的项目上来。

在税收方面我们可以给予更多的优惠。

最近几年一些港澳资本、一些爱国华侨在这些方面也捐助了不少,比如图书馆、博物馆、学校。

在这些方面已经有不少资金进来了,但是我们国内这方面的政策还可以再灵活些。

二、文化市场构建

(一)文化市场的构成与特点

文化要素市场建设只是文化市场构建的一个方面,当然它也是最主要的一个方面。

那么大家知道,市场是产业的平台,也是沟通生产者和消费者一个最主要的渠道。

那么就市场建设本身而言,它是包括了两大方面:

一个是产品市场,第二个就是要素市场。

所谓要素市场包括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信息市场、技术市场等等。

这是我们通常讲的要素市场。

那么,仅有产品市场,这样的市场是不完全的。

那么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产品市场发展很快,流通领域形势都已经充分发育了。

市场已经有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

在产品市场方面我们已经得到充分的发育。

那么要素市场发育也很快。

像我们证券市场已经成立十几年了,像房地产市场,像人才市场,包括技术市场等等都已经发育起来了。

但是总体来看我们的要素市场发育是滞后于产品市场的。

而且要素市场目前的发育还很不规范,特别是像证券市场,包括产权市场,都还很不规范。

这个大家都很了解的。

那么就文化市场来说,它有它的特殊性。

从文化市场的框架来说,它是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的组成部分。

那么换句话说它也有它的产品市场,包括我们的各种文化产品,像电影、电视剧、各种演出节目、各种书籍,都属于文化产品。

那么对文化要素市场来说,与资本市场、人才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等等都是相连接的。

就文化市场的特点,我个人觉得文化市场的最大特点,它的不同的或者说是最特殊的一个,就是它的著作权市场,或者是版权市场。

这是文化市场与其他市场不同的地方,也是它的特点所在。

我们各种文化创意最终都表现为一种著作权,或者是一种版权形式。

这个版权它是可以用来交易的,可以用来进行经营。

这是文化市场的一个最基本特点。

  1、从市场框架来说,除了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之外,相关的市场还包含其他的一些内容。

  比如说市场预报、市场监管,需要政府进行监管,不然这个市场就会无序。

那么要进行监管,就需要有市场、法律和政策体系,这样监管才有依据。

  那么同时还需要有市场组织。

那么这个主要包括市场流通组织,比如连锁经营企业、发行企业。

也就是说这些组织它也是企业,它的作用就是市场流通,主要做的是市场中介,比如经纪公司、经纪人,他做市场分析。

比如说有形的市场,像北京的东安市场,它就是市场流通组织。

票务公司是票务发行企业等等,都是市场经纪、市场中介组织。

  总之,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包括市场监管、市场的法律和政策体系、市场组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市场。

2、文化市场的现状分析

文化市场的总体情况:

目前我们的文化市场是从行政性配置资源向市场配置资源初步转型的市场。

长期以来,我们的文化市场是行政性的配置资源,是一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色彩极为浓厚的这种模式。

这种资源配置的方式,它没有市场。

从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市场的概念逐渐提出,在80年代才刚刚有的文化市场的概念。

到了90年代中期,文化部设置的文化司,开始有了文化市场。

但是这时我们还不承认文化产业。

所以我们的认识有一个深化的过程。

那么到了1998年,我们开始承认有了文化产业的概念。

那么文化部成立了文化产业司,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志。

那么到了2002年,党的十六大,明确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做了区分,而且提出要建立现代的文化市场体系,把文化市场的建设作为一项很重要的任务。

在试点中把文化市场的建设也作为一项很重要的任务。

目前,文化市场的现状,从行政资源向市场资源初步转型。

换句话说,我们这个转型是早就开始,但步子一直不大。

真正迈开步子,真正的成为产业,我认为是在党的十六大以后。

但没有形成全国的统一的大市场,还有条块的分割。

原因在于我们的文化建设从建国以来它就是依托行业、依托“条条块块”、依托地方政府逐步发育起来的市场。

更为严重的,它还是一个以国有资本为垄断的市场,以国家行为为主的市场。

这个垄断现在已经逐步在打破了,但是在文化产业的核心领域的垄断还没有打破。

刚才谈到的保卫国家文化主权和文化信息安全,由国家垄断一部分文化资源、一部分领域是应该的,但是,不是我们现在的这种垄断方式。

3、怎么构建进行文化市场建设、怎么构建新型文化市场。

在具体经营方面可以采用更灵活的一种机制。

国家可以加强指导作用,可以引进一些新的手段,包括在公共服务领域。

在我们的文化公共服务领域,现在也是供不应求。

也是短缺的。

从全国市场来看是一个买方市场,可是文化这个行业基本上还是一个卖方市场。

大部分产品是这样,不是说所有产品。

4、我们对文化市场的微观主体大多数没有进行改造,市场微观主体还没发育起来,市场组织不健全。

那么我们面临着外资的进入,在分销领域一进入,首先在下游居于优势,那么占领我们比较多的市场,它有可能从下游往上游发展,来控制我们的文化市场,控制文化产业,这是很危险的事情。

我们在这个领域开放不久,但是我们在开放这个领域的同时,我们自己的流通组织并没有经历全面的改革,它还是传统的、国有的、或者是事业型的企业机制。

我们文化的微观组织并没有体现,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革,我们就已经允许外资进入了。

我们在流通组织方面面临着很严峻的形势。

外资的进入很快,而且发育得非常快。

5、在要素市场方面发育非常缓慢。

我们文化要素市场里有空白,如著作权市场和版权市场。

我们绝大多数的版权交易都是在场外进行,都是一种非规范的交易,盗版的情况严重,对著作权的保护,对版权的保护非常不利。

所以这样就导致了一种现象,就是没人愿意去干创意,作者的著作权得不到保护,应有的权益得不到保护,难以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危险的后果,整个民族没有创造力。

文化产业就是建立在版权或者是著作权的基础上的。

只有人有创意,他的版权能够得到充分的尊重,得到保护,这个产业才能实现有序健康的发展。

那么我们现在没有给予这样的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