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钠的提纯思考题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66112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氯化钠的提纯思考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氯化钠的提纯思考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氯化钠的提纯思考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氯化钠的提纯思考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氯化钠的提纯思考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氯化钠的提纯思考题答案.docx

《氯化钠的提纯思考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氯化钠的提纯思考题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氯化钠的提纯思考题答案.docx

氯化钠的提纯思考题答案

氯化钠的提纯思考题答案

【篇一:

大学化学思考题答案】

.用分析天平称量的方法有哪几种?

固定称量法和减量法各有何优缺点?

在什么情况下

选用这两种方法?

答:

直接称量法固定质量称量法减量称量法

固定质量称量法:

操作速度很慢,适用于称量不易吸潮,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的粉末状或小颗粒样品,以便容易调节其质量

减量法:

速度快,用于称量一定质量范围的样品或试剂,在称量过程中样品易氧化或易与co2反应可运用此法。

2.分析天平的灵敏度越高,是否称量的准确度就越高?

答:

否灵敏度越高,达到平衡的时间太长,不便于称量。

3.减量法称量过程中能否用小勺取样,为什么?

答:

不能样品会沾到小勺上,影响称量准确度。

实验二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滴定管在装入标准溶液前需用此溶液润洗内壁2~3次,为什么?

用于滴定的锥形瓶或者

烧杯是否需要干燥?

是否需要用标准溶液润洗?

为什么?

答:

由于滴定管在用蒸馏水洗涤过程中,会有残留水液,需用标准溶液润洗内壁2~3次以消除标准溶液因残留水液而浓度降低引入的误差。

用于滴定的锥形瓶或者烧杯不需要干燥,更不需要用标准溶液润洗,因为水的存在对滴定结果无影响,而标准溶液润洗则会带来误差。

2.用hcl溶液滴定na2co3时所用水的体积是否需要准确测定?

为什么?

答:

不需要准确。

因为naco3质量已经确定,所以水的体积对测定无影响。

3.用na2co3为基准物质标定0.1mol/l的hcl溶液时,能用酚酞作为指示剂吗?

答:

不能。

酚酞在中性溶液中为无色。

此滴定反应为:

na2co3+2hcl=2nacl+h2co3

h2co3部分电离为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反应终点溶液ph值为3.9,而酚酞的变色范围为8.0~10.0.

4.若na2co3溶解不完全,会对分析结果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答:

若na2co3溶解不完全,测出的vhcl偏小,则chcl偏大。

5.每一次滴定完成后,为什么要将标准溶液加满至滴定管零刻度再进行下一次滴定?

答:

为了避免滴定管粗细和刻度不均匀造成的误差。

实验三混合碱的分析(双指示剂法)

1.用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组成的方法其原理是什么?

答:

“双指示剂法”是测定同一式样中各组分含量的过程,可以在同一份试液中用不同的(两种)指示剂分别指示第一第二化学计量点的到达,以确定其组分浓度的方法。

这种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在实际中广泛应用。

“双指示剂法”是测定混合碱组成主要采用酚酞和甲基红。

先以酚酞为指示剂,用盐酸溶液滴定至溶液的红色刚好退去,此为第一化学计量点,主要反应如下:

hcl+naoh=nacl+h2o

hcl+na2co3=nahco3+nacl

记录此时的hcl标准溶液的消耗量v1,。

再加入甲基红指示剂,溶液呈红色。

用hcl标准溶液滴定至橙色,这是第二化学计量点。

此时反应为:

hcl+nahco3=nacl+h2o+co2记录hcl标准溶液的消耗量为v2v1v2时,为naoh和naco3的混合物,其中naco3消耗的hcl标准溶液的体积为2v2;naoh消耗的hcl标准溶液的体积是v1-v2,求得混合碱各组分含量。

若v1v2,混合碱是nahco3和na2co3混合物,na2co3消耗的hcl标准溶液的体积时2v1,nahco3消耗的hcl标准溶液的体积是v2-v1,可得混合碱各组分含量。

2.有一碱液,可能为na2co3,naoh,nahco3三种溶液中的一种活多种物质的混合溶液。

标准强酸溶液滴定至酚酞终点时,耗去酸v1。

继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滴定至终点时又耗去

实验四氯化钠提纯

1.本实验为何用bacl2而不用cacl2除去(so4)2-?

为何用naoh而不用koh和k2co3

除去mg和ca?

为何用盐酸而不用别的盐除去剩余的oh-及co3?

答:

caso4微溶,溶解度比baso4大,使用cacl2不易把硫酸根离子除尽。

使用koh和k2co3引进了新的杂质k。

使用hcl,与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co2和h2o,不会引入新杂质,而其他的酸会引进硫酸根,硝酸根等杂质。

2.用盐酸调节二次滤液的酸度时,为何要把ph值调至4左右?

某同学不慎加盐酸过多使

ph约等于3,可以补救吗?

来回调节ph值有何不好?

答:

确保溶液为酸性,不存在氢氧根和碳酸根。

可以,再加入少量naoh。

会使溶液中nacl越来越多,导致提纯后的食盐质量增加。

3.蒸发浓缩时,为何不得把溶液蒸干?

答:

溶液中还存在除杂过程中无法除去的kcl杂质,若将溶液蒸干,kcl将共存于食盐结晶中。

实验五ph值法测定醋酸解离常数

1.不同浓度hac溶液的ph值为什么要按由稀到浓的顺序测定?

答:

因为如果电极清洗不干净,前一次试液会带入下面的试液中影响实验,而稀溶液对

浓溶液的影响比浓溶液对稀溶液的影响小。

2.温度对醋酸解离常数有影响,本实验均未恒温,你认为如果恒温应如何进行试验?

答:

测定过程中,将装有醋酸溶液的烧杯放在水浴中恒温。

实验六邻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

1.邻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适宜条件是什么?

答:

溶液ph=5左右,最大吸光波长=510nm

2.三价铁离子标准溶液在显色前加入盐酸羟胺的目的是什么?

答:

将溶液中的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

3.如果配制已久的盐酸羟胺溶液,对分析结果有何影响?

答:

盐酸羟胺被空气氧化,不能将溶液中的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使含量的测定结果偏低。

4.溶液的浓度对测定邻二氮杂菲的吸光度有何影响?

为什么?

答:

酸度太高,显色反应慢,导致吸光度偏低;酸度太低,二价铁水解,导致显色物质含量偏低,但水解产物有颜色,影响测定。

5.吸收曲线与标准曲线有何区别?

在实际应用中有何意义?

实验七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本实验中配制多种标准溶液,在方法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为什么?

答:

2.络合滴定法与酸碱滴定法相比,有哪些不同,操作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

实验八水的硬度测定

1.用edta测定法怎样测出水的总硬?

用什么指示剂?

产生什么反应?

终点变色如何?

答:

用edta法测定钙镁离子的含量,其原理与以caco3为基准物质标定edta标准溶液浓度相同,总硬则以铬黑t为指示剂,加入5mlnh3-nh4cl缓冲溶液,控制溶液的ph值为10,以edta标准溶液滴定。

发生络合反应。

溶液颜色由酒红色滴定至纯蓝色,即为终点。

2.用edta法测定水的硬度时哪些离子存在干扰?

如何消除?

答:

mg。

为消除其影响,采用沉淀遮蔽法,可加入10%naoh使ph=12,从而生成mg(oh)2沉淀,在不分离沉淀的情况下,可直接以edta滴定钙离子,用钙指示剂指示终点。

实验九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1.na2s2o3溶液不太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在配制溶液时,为什么要用新煮沸过且已冷却的

蒸馏水来溶解na2s2o3.5h2o?

答:

水中co2,空气中的o2以及微生物的作用都能使其分解。

无co2,o2以及微生物的存在,不会对na2s2o3溶液的稳定性产生影响而导致其分解。

2.为什么na2s2o3溶液配置好之后要放置10天再进行标定?

答:

性质趋于稳定方可使用。

3.在用ki还原k2cr2o7时,为什么要加入过量的ki?

答:

与ki作用从而析出相当量的i2的反应,反应瞬间完成,进行到底,同时碘离子与i2生成碘三负离子,防止i2的挥发。

4.能否在滴定开始之前加入淀粉指示剂?

答:

与淀粉结合生成性质稳定的蓝色络合物,不易与na2s2o3反应从而导致滴定结果不准确。

5.在化学计量点时,为什么溶液呈亮绿色?

答:

na2s2o3将i2还原,生成无色碘离子,而溶液中存在的ki则使k2cr2o7还原生成三价的铬离子,从而呈亮绿色。

实验十工业苯酚纯度测定

1.在本实验中,空白实验的作用是什么?

答:

一方面得到kbro3-kbr标准溶液与酸性介质生成的br2的量。

另一方面是为了消除由试剂所造成的误差。

2.为什么测定苯酚含量要在碘量瓶中进行?

若用锥形瓶代替碘量瓶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

易挥发的物质要在碘量瓶中进行,反应生成的br2易挥发。

若在锥形瓶中,则br2挥发,br2含量偏小,所测得的结果偏低。

3.在滴定过程中,加入hcl和ki溶液时,为什么不能把瓶塞打开,而只能稍松开瓶塞沿瓶

塞迅速加入,随即塞紧瓶塞?

答:

苯酚易被空气氧化而变质(通常变为粉红色的醌类物质)操作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与空气接触。

负一价的碘离子在酸性环境中易被空气氧化,也应尽量减少与空气的接触。

【篇二:

有机实验思考题答案】

要点:

实验目的、原理、装置、影响熔点测定的因素、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熔点管封口

2、样品干燥、研细

3、样品填装(实、高度)

4、升温速率(开始一开始5℃/min,当达到熔点下约15℃时,以1-2℃/min升温,接近熔点时,

以0.2-0.3℃/min升温,当毛细管中样品开始塌落和有湿润现象,出现下滴液体时,表明样品已开始熔化,为始熔,记下温度,继续微热,至成透明液体,记下温度为全熔.一般测熔点至少要两次:

粗测和精测)

测定熔点时遇到下列问题将产生什么结果:

1、熔点壁太厚

2、熔点管不洁净

3、试料研的不细或装的不实

4、加热太快

5、第一次测熔点后热浴不冷却立即测第二次

6、温度计歪斜或与熔点管不附贴

7、测a、b两种样品的熔点相同,将它们研细并以等量混合

(1)测得混合物的熔点有下

降现象且熔程增宽;

(2)混合物的熔点与原子a、b物质的熔点相同。

试分析以上情况合说明什么

1、熔点壁厚,影响传热,测得的初熔温度偏高

2、熔点管不洁净,相当于样品中掺入杂质,导致测得的熔点偏低

3、这样试料颗粒间空隙较大,其空隙间为空气所占据,而空气的导热系数较小,结果导致

测得的熔距加大,测得熔点数值偏高。

4、加热太快,则热浴体温度大于热量转移到待测体中的转移能力,而导致测得熔点偏高,

熔距加大。

5、连续测几次熔点时,第一次完成后需将热浴冷却原熔点温度的二分之一以下,才可测第

二次,不冷却马上测第二次导致测得熔点偏高。

6、熔点测定的缺点就是温度分布不均匀,若温度计歪斜或熔点管与温度计不附贴,这样所

测得的数值会产生不同程度偏差。

7、

(1)a、b为两种不同的物质,一种物质在此充当另一种物质的杂质,故混合物的熔点

降低,熔程增宽。

(2)降少数情况(如形成固熔体)外,一般可认为这两种是同一种物质。

实验三、蒸馏及沸点的测定

实验目的、原理、仪器安装(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竖直横平,水银球的位置,冷凝管)、注意事项

1、温度计水银球位置

2、冷凝管循环水下进上出,让管充满水

3、蒸馏瓶中液体的量

4、升温速率(先水火加热,使爱热均匀,再调大,当有液体滴出时,控制馏出液的速率1~2

滴/秒。

5、如果维持原来加热程度,不再有馏出液蒸出,温度突然下降时,就应停止蒸馏,即使杂质量

很少也不能蒸干,特别是蒸馏低沸点液体时更要注意不能蒸干,否则易发生意外事故.蒸馏完毕,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冷却水,拆卸仪器,其程序和安装时相反.

6、沸石的添加

1、冷凝管通水方向是由下而上,反过来行吗为什么

答:

冷凝管通水是由下而上,反过来不行.因为这样冷凝管不能充满水,由此可能带来两个后果:

其一,气体的冷凝效果不好.其二,冷凝管的内管可能炸裂.

2、蒸馏时加热的快慢,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为什么

答:

蒸馏时加热过猛,易造成蒸馏瓶局部过热现象,使实验数据不准确,而且馏份纯度也不高.加热太慢,蒸气达不到支口处,不仅蒸馏进行得太慢,而且因温度计水银球不能被蒸气包围或瞬间蒸气中断,使得温度计的读数不规则,读数偏低.

3、蒸馏时加入沸石的作用是什么?

如果蒸馏前忘记加沸石,能否立即将沸石加至将近沸腾的液体中?

当重新蒸馏时,用过的沸石能否继续使用?

答:

(1)沸石为多孔性物质,它在溶液中受热时会产生一股稳定而细小的空气泡流,这一泡流以及随之而产生的湍动,能使液体中的大气泡破裂,成为液体分子的气化中心,从而使液体平稳地沸腾,防止了液体因过热而产生的暴沸.

(2)如果加热后才发现没加沸石,应立即停止加热,待液体冷却后再补加,切忌在加热过程中补加,否则会引起剧烈的暴沸,甚至使部分液体冲出瓶外,有时会引起着火.

(3)中途停止蒸馏,再重新开始蒸馏时,因液体已被吸入沸石的空隙中,再加热已不能产生细小的空气流而失效,必须重新补加沸石.

4、在蒸馏装置中,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不符合要求会带来什么结果?

答:

如果温度计水银球位于支管口之上,蒸气还未达到温度计水银球就已从支管流出,测定沸点时,将使数值偏低.若按规定的温度范围集取馏份,则按此温度计位置集取的馏份比规定的温度偏高,并且将有一定量的该收集的馏份误作为前馏份而损失,使收集量偏少.

如果温度计的水银球位于支管口之下或液面之上,测定沸点时,数值将偏高.但若按规定的温度范围集取馏份时,则按此温度计位置集取的馏份比要求的温度偏低,并且将有一定量的该收集的馏份误认为后馏份而损失.

实验四、简单分馏

要点:

分馏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原理:

一次分馏相当于多次蒸馏,沸点相差不大的混合物通过分馏柱进行多次的部分气化和冷凝,最后达到分离的效果。

(即低沸点的组成不断上升,高沸点的组成不断下降。

【注意要点】

简单分馏操作和蒸馏大致相同,要很好地进行分馏,必须注意下列几点:

1)分馏一定要缓慢进行,控制好恒定的蒸馏速度(1d/2-3s),这样,可以得到比较好的分馏效果.分馏前加沸石,加热前先通水,注意防火.

2)要使有相当量的液体沿柱流回烧瓶中,即要选择合适的回流比,使上升的气流和下降液体充分进行热交换,使易挥发组分量上升,难挥发组分尽量下降,分馏效果更好.

3)必须尽量减少分馏柱的热量损失和波动.柱的外围可用石棉绳包住,这样可以减少柱内热量的散发,减少风和室温的影响也减少了热量的损失和波动,使加热均匀,分馏操作平稳地进行.分馏时将各组分倒入烧瓶时,必须熄火,冷却后进行.

1、若加热太快,馏出液每秒钟的滴数超过要求量,用分馏法分离两种液体的能力会显著下降,为什么?

答:

因为加热太快,馏出速度太快,热量来不及交换(易挥发组分和难挥发组分),致使水银球周围液滴和蒸气未达平衡,一部分难挥发组分也被气化上升而冷凝,来不及分离就一道被蒸出,所以分离两种液体的能力会显著下降。

2、为了取得较好的分离效果,为什么分馏柱必须保持回流液?

答:

保持回流液的目的在于让上升的蒸气和回流液体充分进行热交换,促使易挥发组分上升,难挥发组分下降,从而达到彻底分离它们的目的。

3、在分离两种沸点相近的液体时,为什么装有填料的分馏柱比不装填料的效率高?

答:

装有填料的分馏柱上升蒸气和下降液体(回流)之间的接触面加大,更有利于它们充分进行热交换,使易挥发的组分和难挥发组分更好地分开,所以效率比不装填料的要高。

4、什么是共沸混合物?

为什么不能用分馏法分离共沸混合物?

答:

当某两种或三种液体以一定比例混合,可组成具有固定沸点的混合物,将这种混合物加热至沸腾时,在气液平衡体系中,气相组成和液相组成一样,故不能使用分馏法将其分离出来,只能得到按一定比例组成的混合物,这种混合物称为共沸混合物或恒沸混合物。

5、在分馏时通常用水浴或油浴加热,它比直接火加热有什么优点?

答:

在分馏时通常用水浴或油浴,使液体受热均匀,不易产生局部过热,这比直接火加热要好得多。

6、蒸馏与分馏有何等区别?

蒸馏:

将液体加热至沸点,该液体开始沸腾而逐渐变成蒸气,使蒸气通过冷凝装置进行冷却,便冷凝再度获得这一液体。

蒸馏有以下用途:

分离液体混合物(只有当混合物成分的沸点间相差较大时才能有效地进行分离);测定化合物的沸点;提取液体或者低熔点的固体,以除去不挥发性的杂质;回收溶剂,或者浓缩溶液。

分馏:

蒸馏虽然是分离液态有机物的常用方法,但是其分离的效率不高。

只有被分离组分的沸点相差较大时才能充分分离。

对于沸点相近的混合物,一次普通的蒸馏是不能把各组分分开的,只有经过分段多次蒸馏才能逐渐把它们分离开来。

这样做既麻烦又浪费。

所以,就采用分馏的方法。

分馏实际上就是沸腾汽化的混合物通过分馏柱,并在柱中进行热交换的结果。

上升的蒸气中高沸点的物质首先被冷凝下来回到蒸馏瓶中,低沸点的蒸气继续上升,使蒸气通过冷凝装置进行冷却,便冷凝再度获得这一液体,从而使不同沸点的物质得到分离。

简单地说,蒸馏若要达到充分地分离,对沸点差值要求较大,分馏比蒸馏能够得到较好的分离效果(特别是沸点相近的混合物,比如石油);在装置上的最大差别就是,蒸馏装置圆底烧瓶上接的是蒸馏头,而分流装置圆底烧瓶上接的是分馏柱

实验五、水蒸气蒸馏

要点:

水蒸气蒸馏的原理、适用范围、能进行水蒸气蒸馏的物质所具备的条件

1、原理:

根据道尔顿的分压定律,当水和不(或难)溶于水的化合物一起存在时,整个体系的蒸气压力应为各组分蒸气压力之和

即p总=p水+pX,其中p总为总的蒸汽压,p水为水的蒸汽压,pX为不(难)溶于水的化合物的蒸气压。

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蒸气压总和等于外界大气压时,混合物开始沸腾,这时的温度即为它们的沸点。

所以混合物的沸点比任何比其中任何一组分的沸点都要低。

因此,常压下应水蒸气蒸馏,能在低于100℃的情况下将高沸点的组份与水一起蒸出来。

蒸馏时混合物的沸点保持不变,直至其中一组分几乎全部蒸出。

[水蒸气蒸馏应用的范围]

1、混合物中含有大量树脂状杂质或不挥发性杂质。

2、从固体混合物中分离易挥发的有机物。

3、从固体多的反应混合物中分离被吸附的液体产物。

4、常压下蒸馏,易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

[进行水蒸气蒸馏的物质应具备的条件]

1、不(难)溶于水。

2、在沸腾条件下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3、在100℃左右具有一定的蒸气压(一般不小于10mmhg)。

实验六、液-液萃取分离

原理及操作方法

分配定律

x在溶剂a中的浓度

x在溶剂b中的浓度=k(分配系数)mn=m0(kvkv?

vb)n

萃取就是利用一个物质(称为c)在原液体(称为a)的溶解度比加入的液体(称为b)的溶解度小,从a溜到里的b原理,你可以把他们间的关系想象为a的魅力没b大,所以c就喜欢上了b.

说明:

1、萃取时,采用多次萃取比一次萃取效果好。

2、盐析原理:

在萃取过程中,常常加入电解质(如氯化钠),增加水层的

极性,降低需分离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使萃取效果更好。

3、萃取剂的选择是根椐相似相溶原理,使萃取剂的极性与被分的物质的极

性相似来选择。

4、进行萃取时,两种溶剂是互不相溶的。

密度大的在下层,密度小的在上

层,萃取时要明确我们需要的物质在哪一层。

1.影响萃取法的萃取效率的因素有那些?

答:

影响萃取准备效率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萃取剂的选择。

萃取溶剂的选择要根据被萃取物质在此溶剂中的溶解度而定。

【篇三:

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

实验fe(oh)3胶体的制备、破坏、分离

1.常压过滤时滤纸为什么要撕去一角?

答:

使滤纸紧贴玻璃漏斗,有利于排出滤纸与玻璃漏斗之间气泡,形成液柱。

2.抽滤时剪好的滤纸润湿后略大于布氏漏斗的内径、或剪的不圆周边凸出部分贴在布氏漏斗内壁上,对抽滤有何影响?

为什么?

答:

会造成漏虑。

滤纸大于布氏漏斗内径会造成滤纸折叠,不能紧贴布氏漏斗。

3.抽滤时,转移溶液之前为什么要先稍微抽气,而不能在转移溶液以后才开始抽气?

答:

使滤纸紧贴布氏漏斗,以免造成漏虑。

4.沉淀物未能铺满布氏漏斗底部、滤饼出现裂缝、沉淀层疏松不实,对抽干效果有什么影响?

为什么?

如何使沉淀抽得更干爽?

答:

固液分离效果不好;漏气使压差变小;用药勺铺平、压实沉淀物再抽滤。

由胆矾精制五水硫酸铜

答:

根据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同。

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小不能用重结晶的办法提纯,要用化学方法除杂提纯。

2.结晶与重结晶有何联系和区别?

实验操作上有何不同?

为什么?

答:

均是利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提纯物质;结晶浓缩度较高(过饱和溶液),重结晶浓缩度较低(饱和溶液),且可以进行多次重结晶。

结晶一般浓缩到过饱和溶液,有晶膜或晶体析出,冷却结晶;重结晶是在近沸状态下形成饱和溶液,冷却结晶,不允许浓缩。

3.水浴浓缩速度较慢,开始时可以搅拌加速蒸发,但临近结晶时能否这样做?

答:

搅拌为了加快水分蒸发;对于利用晶膜形成控制浓缩程度,在邻近结晶时不能搅拌。

否则无法形成晶膜。

4.如果室温较低,你准备采用什么措施使热过滤能顺利进行?

答:

预热漏斗、分批过滤、保温未过滤溶液。

5.浓缩和重结晶过程为何要加入少量h2so4?

答:

防止防止fe3+水解。

粗盐提纯

1.为什么说重结晶法不能提纯得到符合药用要求的氯化钠?

为什么蒸发浓缩时氯化钠溶液不能蒸干?

答:

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小不能用重结晶的办法提纯,药用氯化钠不仅

要达到纯度要求,还要符合药用要求。

不能浓缩至干nacl溶液,是为了除去kcl。

2.用化学法除去so42-、mg2+、ca2+的先后顺序是否可以倒置过来?

为什么?

答:

不能,除杂要求为除去杂质引入的离子必须在后续的除杂过程中除去,先除去mg2+、ca2+后除so42-,无法除去ba2+。

3.用什么方法可以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

依据是什么?

答:

不溶性杂质用过滤方法;可溶性杂质用化学方法除杂。

依据:

溶度积。

醋酸解离度和电离常数测定

c

2.测定不同浓度的hac溶液的ph值时,为什么按由稀到浓的顺序?

答:

平衡块,减小由于润洗不到位而带来的误差。

3.测

定结果与附录中的ka进行比较,是否有误差?

如果有误差说明原因。

答:

有。

原因:

(1)实验温度与文献温度不同;

(2)离子强度不同;(3)测定时配制的浓度不准。

硫酸亚铁铵制备及分析

1.为什么必须将铁屑表面残留的碱液洗净?

答:

碱液没有洗净将消耗下一步与铁反应的酸。

2.在制备硫酸液铁铵时,为什么必须保持溶液呈酸性?

为什么要趁热减压过滤?

答:

保护fe2+、减小其还原性;防止feso4降温析出。

3.在配制硫酸亚铁铵溶液时,为什么必须用不含氧的蒸馏水?

答:

防止水中o2氧化fe2+。

4.蒸发浓缩时硫酸亚铁铵时,为何采取水浴加热?

又为何蒸发到后期不易搅拌?

答:

利用膜的形成控制浓缩程度;搅拌破坏膜的形成。

5.冷却结晶的快慢对产品质量有何影响?

答:

冷却过快,晶体颗粒小,吸附杂质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