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案例.docx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案例.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案例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每一个初一的新生,对各学科的第一堂课都是充满憧憬和激情的,然而,我觉得不是每一科的第一节课都能做到不让学生们失望的。
一旦从希望的高峰跌到失望的低谷,他们可能将永远无法再拾起对这一学科学习的欲望。
所以,我非常重视初一的第一堂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设计。
我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在他们初中生涯的第一堂信息技术课上,被我征服,被信息技术征服!
一、 案例背景
1. 课程背景
新课标中提出: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
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信息技术课的前身是微机课,直到现在仍有不少人这样沿用。
很多人都误认为“信息技术”就是“计算机”,“信息技术课”就是“计算机课”。
当今世界主流的信息技术是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所以说“信息技术”从定义上范畴要广得多。
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的第一堂课就要想学生阐明什么是信息和信息技术,只有学生们理解了这两个概念,才能明白“信息技术课”与“计算机课”的区别,他们的信息素养就得到了第一步提高。
初识信息技术(主要有四个内容:
1.信息与信息技术2.计算机系统的组成3.认识计算机硬件4.计算机的特点与发展)。
从课时上看1节课上完太紧了,两节又太松了。
而且有的内容又过于专业和枯燥。
所以我决定第一堂课只安排这几个知识点——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定义;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代;信息的重要性(补充);计算机的特点与发展。
教材上计算机的硬件安排到第二堂课上用。
而且是开学的第一周,通常学生机房的系统没有安装调试好,按惯例每学期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都是在教室里上。
2. 学生情况
初一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后,由于生理、心理和环境、学习容量、人际关系等的改变,使初一学生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
与小学生相比,初一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心理也相应地产生变化,如能够自觉地根据教学的要求知觉有关的事物,抽象思维开始战优势。
但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很有限。
如他们一般还比较幼稚,有些学生“孩子气”很浓,看问题处在直观和感性阶段,缺乏思考,表达缺乏思想性。
他们自我意识开始发展,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也开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
在学习和纪律方面会认真努力,力争给老师和同学留下一个好印象。
但由于他们的知识经验还存在局限性,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处于萌芽阶段,容易受外界影响。
如有些学生顺利时盲目自满,遇挫折时则盲目自卑,沮丧泄气;而且他们彼此之间的情绪感染性较强,有从众心理。
初一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和独立工作与生活能力,他们的独立性和自尊心增强,有了参与感,希望独立自主,摆脱成人对他们的“束缚”。
但毕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坚持性、独立性还不够;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在生活、学习上对家庭和学校仍具有一定的依赖心理。
如有些学生平时经常对父母说:
“你不用管我了”,但在学习和生活中一碰到具体的困难,则很自然地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帮助。
跨入初中,新学习环境、新认识的教师和同学,尤其是新的学科,如生物、地理、历史等,内容丰富多彩,是他们小学时未曾接触到的,这些使他们产生从未有过的新鲜感受。
使他们对初中生活充满好奇和憧憬,渴望马上融进新的生活中。
但不久后,新的生活又是使他们产生了紧张感。
新的作息时间、校纪校规,小学的朋友因“时过境迁”而逐渐疏远,中学的老师不再象小学老师一样对自己细致周到、无微不至地关心;尤其是学科增多、复杂性增强,课时延长、考试增多,教法和学法与小学相比大为不同。
这一切使他们产生强烈的紧张和烦闷。
因此,他们特别留恋小学轻松自在的生活,他们在作文、日记和交谈中反复地倾诉小学生活的美好。
从这几年的信息技术教学经验以及互联网发展的速度来看,学生们对信息技术感兴趣,但对信息技术课不感兴趣,比如女生对网络聊天和浏览明星新闻感兴趣,男生对打游戏感兴趣,但对信息技术课都不感兴趣。
基于以上的因素,我觉得初一新生的第一堂信息技术课的重点应该放在激发兴趣和教会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正确方法上。
3. 教师情况
信息技术教师的学科地位一直是偏低的,事实上学生们的心目中,信息技术教师的形象虽然有些许神秘但也不怎么完美。
但我一直在摸索各学科都相通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所以,听过我的课的学生们普遍反映不象是一堂信息技术课,倒象一盘汇聚了数学、物理、文学、历史等各学科的广征博引、天马行空的大杂汇。
我认为,只有在初一新生接触你的第一堂课上就凭借完美的个人素质、广博的知识面、精深的信息技术彻底的征服他们,才能使他们对信息技术教师和信息技术学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更利于今后的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也更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 案例事件
(一)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
在进入教室,起立问好之后,我做的第一件事不是自我介绍,也不是翻开信息技术教材照本宣科。
而是用课件播放动画片《名侦探柯南》的片段。
结束时,屏幕上显示问题:
“柯南能成功破解迷案是依靠什么?
”
班上的气氛明显比开始时活跃起来,有同学举手说是“线索”,也有同学举手说是“智慧”。
“请大家翻到课本第2页,将第2行上的‘语言、文字、符号、声音、图象等各式各样的信号,当它们被人接收乃至利用时就是信息’这句钩上。
那么请同学们一起大声地告诉老师,柯南成功破解迷案依靠的是……?
”
“信息!
”学生们整齐地答道。
“面对同样的信息,为什么柯南与毛利小五郎、目暮警官对迷案的判断不一样?
这说明他们对信息什么的能力不一样?
”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很容易就回答出“处理能力”。
“请同学们在课本上第2页第2自然段前半部分里,钩出什么是‘信息技术’。
”
学生们很快就找到了,课本第2段第4行末的这句“获取、存储、加工、交流是信息处理的通常步骤,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工作。
”
“很好,但你们找到的是信息技术的‘通常步骤’,到底什么是‘信息技术’呢?
”
聪明的同学们迅速地归纳出“对信息进行获取、存储、加工、交流就是信息技术。
”的答案来。
(二)信息的重要性
(接下来,为了让同学们深刻地体会到信息的重要性,我选择了唐海平老师设计的“海军陆战队员原始森林生存实验”活动。
)
课件显示:
“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
物品有:
笔记本电脑、钢枪、水、饼干、指南针、打火机、钢刀、火石。
问题:
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
请前后桌四位同学自由组合成探究小组,在2分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
”
同学们马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然后选出一位代表在黑板上写出本组的答案。
对各组的答案再激烈的辩论一番后,最后得出一个较为理想的答案:
钢刀、火石、指南针。
“钢刀、火石、指南针,其实代表了人类要在世界上生存与发展必须获取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
对于物质跟能量同学们能理解,但是对于信息与人类的关系,恐怕就难理解了,下面的实验在保证了物理与能量的同时,缺乏信息将会怎样?
”
课件显示:
1954年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首先进行了“感觉剥夺”实验:
实验中给被试者戴上半透明的护目镜,使其难以产生视觉;用空气调节器发出的单调声音限制其听觉;手臂戴上纸筒套袖和手套,腿脚用夹板固定,限制其触觉。
问题:
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这个实验的结果是什么?
”
同学们于是七嘴八舌地猜测起来。
最后我在课件上显示实验的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了:
感到无聊和焦躁不安是最起码的反应。
在过后的几天里,被试注意力涣散,不能进行明晰地思考,智力测试的成绩不理想等。
通过对脑电波的分析,证明被试的全部活动严重失调,有时被试甚至出现了幻觉(白日做梦)现象。
”
在学生的惊愕声中,屏幕上显示重要结论:
“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与基本需求。
”
(三)信息的特点
课件显示:
“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
朝鲜战争前,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一份秘密报告,其主题词只有7个字,要价150万美元。
美国国防部认为是敲诈,不予理睬,结果‘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战争结束之后,国防部才想起那份报告,要来一看,追悔莫急。
问题:
那7个字是什么?
”
随机抽几个学生来回答。
用课件给出答案:
“中国将出兵朝鲜”。
课件显示:
“信息具有价值性、价值的相对性、时效性、共享性和可伪性特点”
我提出问题:
“刚才的‘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的故事,体现了屏幕上信息的哪些特点?
”
同学们轻松地找出了“价值性”和“时效性”。
我又接着问:
“那么你们能举出说明信息的其他特点的例子吗?
”
同学们踊跃地举手发言。
有同学就指出前面的“柯南”动画中柯南与毛利小五郎、目暮警官对迷案的判断不一样,就说明了信息的相对性。
有同学回答,我们能在网上找到李英爱的图片说明信息具有共享性。
还有同学举例马琳在乒乓球比赛时用假动作迷惑对手,说明信息具有可伪性。
……五花八门,举不胜举。
(四)信息技术的内容
“忘了给大家作自我介绍。
我姓苗,苗亚飞。
以后你们遇见我可以叫我苗老师,如果忘了我的名字就叫我老师,但千万不要叫我计算机老师。
我不是教计算机的,你们从我这里也不是学计算机的。
”看到同学们一双双惊奇的眼睛我故意卖个关子,“合上你们的书,看看我是教你们什么的老师?
你们应该称我为什么老师?
”
“哦,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老师!
”
“好了,请大家翻到我们的教材第2页,看到最后一行并把它钩上——现代意义上的信息技术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
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现在大家应该明白为什么我们这个学科以前叫计算机而现在改为信息技术了吧?
”
木字旁:
桃、树、林、机、桥我接着问学生: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哪个外延更大?
”
我正忙着写作业呢!
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
“信息技术。
”
“但是,请同学们注意了,在你们刚才钩的内容后边还有一句话——其中,计算机技术是与我们生活最密切相关,也是最核心的技术。
”
(8)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
可是,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
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
瓶子里的水(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
利用课件,播放联想公司关于数字生活的一段广告片。
学生们被片中那些前卫的超酷的数字生活方式所深深的吸引。
播放结束时,我告诉他们:
“刚才同学们看到的可不是科幻片,现在的技术已经都能实现了,而且在不就的将来你们肯定能过上那样美妙的数字生活。
好,欢迎同学们走入信息世界!
”
一(条)彩虹一(堆)杏一(朵)花一(只)鸟此时下课的铃声正好响起,全班同学自发地鼓起了掌。
短—长前—后明—暗男—女升—降三、 案例分析
扩词,扩句本堂课是一堂在教室上的信息技术“理论课”,但由于教师的精心准备,上得丝毫不觉枯燥乏味,相反课堂氛围很好,学生们在课堂上的思维非常活跃,达到了教师预期的“征服”目标。
特别是开始的问题,出其不意,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学生,也很快打消了学生的抵触情绪(在上课前,有部分学生知道不到电脑教室上课,有些情绪),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为整节课的成功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除了这个亮点以外,我觉得还有几个地方可圈可点:
1. 精心选材:
(12)朝看太阳辨(西东),夜望北斗知(北南)。
蜻蜓低飞(江湖)畔,即将有雨在眼前。
大雁(北)飞天将暖,燕子(南)归气转寒。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学生们普遍存在一种误识——认为上信息技术课就是要到计算机教室,就是要上网、玩游戏、聊天或者是下载一些资料等。
然而,《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是一本非零起点的教材,所包涵的内容非常广泛,其中有很多是理论性的东西。
这就会导致他们不适应,不喜欢,甚至不想学。
针对这种现象,如何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如何纠正他们的误识,如何完成信息技术的理论授课呢?
我认为最关键的就是思考如何把枯燥乏味的理论通过精彩的素材深入浅出的来呈现。
在准备这堂课时,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收集了约三十几个教学素材,但最终只选择了自认为最佳的素材。
既有学生们熟悉的(如“柯南”)来引起他们的共鸣,也有许多学生们没有接触过的来激发他们的兴趣;既有原创的又有借鉴的;既有生活上的又有学科上的还有战争的……正是这些涉及面广、丰富多彩的教学素材,使学生们真切地体会到“信息无时不在,有无处不有”,从而生动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热情冷淡老师练习非常常常玩球桃树树苗什么男孩2. 大胆取舍:
教材的涵盖面广,内容多,如果不根据需要进行取舍,势必会形成照本宣科的“满堂灌”。
学生会感到毫无新意,甚至看着书听着你讲的上句就知道你要讲的下句是什么。
如果你是学生,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喜欢这样的老师吗,你会喜欢上这样的学科么?
只有对现行教材根据实情大胆取舍,老师才有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对学生才会有更大的吸引力。
火火字旁(炒烧)口方框(国园圆)3. 彰显个性:
清清的河水火红的枫叶高大的雪松根据经验,许多学生都是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热爱上这个老师所教的学科的。
作为初一新生的第一堂信息技术课,确定彰显个性征服学生的策略我个人认为是重要而且实践检验也是有效的。
但“彰显个性”既不是要你在台上象个演讲者一样滔滔不绝,也不是要你象作秀一样的才艺表演,而是要根据教师自身的特点以具有亲和力和交互感的润物无声的方式散发你的学科底蕴和人格魅力。
这堂课,凭借精美的课件,精彩的素材,充分展示教师的的知识结构、强大的学科整合能力、精湛的信息技术表达能力,无疑是成功的和可借鉴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