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诗文背诵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86104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古诗文背诵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古诗文背诵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古诗文背诵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古诗文背诵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古诗文背诵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古诗文背诵篇.docx

《高考语文古诗文背诵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古诗文背诵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古诗文背诵篇.docx

高考语文古诗文背诵篇

2013年广东省普通高考语文古诗文背诵篇目

(以下内容以广东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为准)

 

文言文(11篇)

1.《论语》

子曰:

“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子曰: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

“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孔子曰: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

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颜渊问仁。

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樊迟问仁。

子曰:

“爱人。

”问知,子曰:

“知人。

樊迟未达。

子曰: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子曰: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子曰: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子曰: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3.劝学《荀子》

4.陈情表 李密

5.兰亭集序 王羲之

6.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声断衡阳之浦)王勃

7.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李白

8.师说  韩愈

9.阿房宫赋 杜牧

10.游褒禅山记(于是予(余)有叹焉……此予(余)之所得也)王安石

11.赤壁赋  苏轼

 

诗词曲(22篇)

1.氓  《诗经》

2.短歌行(对酒当歌)曹操

3.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陶潜

4.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5.山居秋暝王维

6.积雨辋川庄作王维

7.蜀道难李白

8.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9.登高杜甫

10.登岳阳楼杜甫

11.琵琶行白居易

12.锦瑟李商隐

13.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14.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

15.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

16.念奴娇(大江东去)苏轼

17.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

18.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19.书愤陆游

20.永遇乐(千古江山)辛弃疾

21.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

22.沁园春(独立寒秋)毛泽东

 

一、文言文(11篇)

1.《论语》

⑴子曰:

“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注释】

(1)礼:

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

孔子的“礼”,既指“周礼”,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

(2)和:

调和、和谐、协调。

(3)先王之道:

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

(4)斯:

这、此。

这里指礼,也指和。

 

【译文】

有子说:

“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

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

(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⑵子曰: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注释】

(1)道:

有两种解释:

一为“引导”;二为“治理”。

前者较为妥贴。

(2)齐:

整齐、约束。

(3)免:

避免、躲避。

(4)耻:

羞耻之心。

(5)格:

有两种解释:

一为“至”;二为“正”。

【译文】

孔子说:

”用政令来引导百姓,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能守规矩。

⑶子曰:

“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译文】

孔子说:

“人如果没有仁德,礼对他有什么意义?

人如果没有仁德,乐对他有什么意义?

 

⑷孔子曰: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

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

“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君子;不知道礼仪,就不能立身处世;不善于分辨别人的话语,就不能真正了解他。

⑸颜渊问仁。

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注释】

⑴克:

克制。

⑵复礼:

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的要求。

⑶归仁:

归顺仁道。

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

“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

你一旦这样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了。

实行仁德,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

⑹樊迟问仁。

子曰:

“爱人。

”问知,子曰:

“知人。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

“爱人。

”樊迟又问什么是智,孔子说:

“了解人。

⑺樊迟未达。

子曰: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注释】

⑴达:

明白。

⑵错:

同“措”,安置,安放,放置。

⑶诸:

之于。

⑷枉:

不正直,邪恶。

【译文】

樊迟还不明白。

孔子说:

“推举正直的人,安排在邪恶的人之上,这样就能使邪恶的人转化为正直。

⑻子曰: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注释】

⑴能近取譬:

能够就自身打比方。

即推己及人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

“所谓仁,就是自己要立足,也要让别人立足,自己要通达,也要让别人通达。

凡事能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⑼子曰: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

孔子说:

“聪明人不会迷惑,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⑽子曰: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注释】

(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音zhì,同“智”;乐,古音yào,喜爱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

“智者喜爱流动的水,仁者喜爱稳重的山。

智者喜欢动,仁者喜欢静。

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⑾子曰: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

孔子说:

“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

 

 

2.《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必修4,P89)

梁惠王曰: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

“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

“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勿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3.《劝学》(《荀子》,必修4,P92)

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4.《陈情表》(李密,必修5,P127)

臣密言: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将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5.《兰亭集序》(王羲之,必修2,P111)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6.《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声断衡阳之浦)》(王勃,选修2,P52)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7.《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选修2,P63)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8.《师说》(韩愈,必修4,P98)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