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练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60207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阅读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古代诗歌阅读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古代诗歌阅读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古代诗歌阅读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古代诗歌阅读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阅读练习.docx

《古代诗歌阅读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阅读练习.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诗歌阅读练习.docx

古代诗歌阅读练习

2012—2013年上学期假期作业

古代诗歌阅读

【命题分析】近三年高考,全国卷古代诗歌鉴赏均为两个小题,8分。

从内容上看,考查了唐诗、乐府诗、宋词等。

从考点上看,考查了诗歌描写的意境、意象、线索、情感、表达技巧以及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等。

1月19日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采桑子①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

飞絮蒙蒙。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拢。

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①这是作者欧阳修晚年致仕后退居颍州(今安徽阜阳)西湖时所写。

欧阳修早年曾贬知颍州,晚年又归隐于此,对这里的山山水水有深厚的感情。

1.词人写“群芳过后”西湖的“好”,用了哪些意象?

请简要分析。

 

2.“始觉”是顿悟之辞,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1月20日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4题。

隋宫

李商隐

乘兴南游不戒严,

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

半作障泥①半作帆。

【注】①障泥:

马鞯,垫在马鞍下,垂于马背两侧以挡泥土。

3.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指一句诗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一个字。

你认为这首诗前两句中的“诗眼”是哪个字?

为什么?

 

4.本诗最后两句采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列举两种进行简要分析。

 

1月21日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

霜天晓角·仪真江上夜泊

黄机

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

水底鱼龙惊动,风卷地,浪翻屋。

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续。

草木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

5.简要分析“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所描写的意境。

 

6.“草木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月22日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

横塘①

曾巩

雨过横搪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①横塘:

古塘名,在今南京城南秦淮河南岸。

7.全诗写了怎样的景色?

请简要说明。

8.这首诗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什么含义?

 

1月23日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

鹧鸪天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露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9.试分析词中“破”字和“点”字的表达作用。

 

10.结合全词,你认为“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传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月24日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1—12题。

眼儿媚

朱淑真

迟迟眷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

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

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11.这首词写景与众不同,试问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2.下片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简析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月25日

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3~14题。

昭君怨

(南宋)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

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

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3.本词上阕咏赞的是什么事物?

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14.这首词的下阕,用了什么手法?

表现了什么思想?

 

1月26日

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 --16题。

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15.结合诗歌分析“萧萧送雁群”一句中“萧萧”一词的妙处。

 

16.钟惺在《唐诗归》中指出:

“不日‘不堪闻’,而日‘最先闻’,语意便深厚。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也说:

“若说‘不堪闻,,便浅。

”结合全诗分析这首诗结尾句的好处。

 

1月27日

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7—18题。

祝英台近·除夜立春

吴文英

剪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

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

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

旧尊俎。

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

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

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

17.词的上片是如何摹写节日的欢快气氛的?

请简要分析。

 

18.联系全词,简要分析本词的表现技法及作用。

 

1月28日

十、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Q题。

蓟中作

高适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①。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帐孙吴②事,归来独闭门。

【注】①翻:

反,叛乱。

②孙吴:

即孙武与吴起。

19.诗句中,“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描写了什么样的现实,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0.结合诗句,说说本诗的艺术手法。

 

1月29日

十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

张良(节选)

王安石

素书一卷天与之,谷城黄石①非吾师。

固陵解鞍聊出口,捕取项羽如婴儿②。

从来四皓③招不得,为我立弃商山芝。

洛阳贾谊才能薄,扰扰空令绛灌④疑。

【注】①《史记·留侯世家》载,张良在圮上遇一老翁,翁授良《太公兵法》一卷,日。

“读是则可为王者师……”。

②《史记·项羽本纪》载,前202年,刘邦追项王至阳夏南,于危急关头用张良计大败楚军,③“四皓”即隐居商山的四位老入。

④“绛灌”即绛侯周勃、额阴侯灌婴。

21.请就本诗使用的夸张手法作简要赏析。

 

22.咏史之作往往不受史书拘限,对历史进行重新理解和评判,请就此对首联作简要赏析。

 

1月30日

十二、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23~24题。

题金陵渡

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金山晚眺

秦观

西津江口月初弦,水气昏昏上接天。

清渚白沙茫不辨,只应灯火是渔船。

23.《题金陵渡》诗中“两三星火是瓜洲”一句中,“星火”能否换成“灯火”或“渔火”?

请简述理由。

 

24.这两首诗都是诗人在寓居镇江时所作,它们在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

请作简要赏析。

 

1月31日

十三、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25~26题。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菩萨蛮

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着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

忘了除非醉。

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25.这两首词的上阕都有写景的句子,“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风柔日薄春犹早”,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6.两首词的主题是否相同?

风格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2月1日

十四、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27~28题。

【双调】水仙子·游越福王①府

乔吉

笙歌梦断蒺藜②沙,罗绮香馀野菜花。

乱云老树夕阳下,燕休寻王谢家③。

恨兴亡怒煞些鸣哇。

铺锦池埋荒瓮,流杯亭堆破瓦,何处也繁华?

【注】①福王:

南宋理宗的弟弟赵与芮。

②蒺藜:

喜生长在沙地中的一种野草。

③王谢家:

指东晋时王导、谢安等高门望族、富贵豪门。

④荒瓮(zhou):

坍塌的砖块。

27.这首曲似乎全在写景,作者想通过这些景物描写抒发怎样的思想感情?

联系曲的内容作答。

 

28.此曲在景物描写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请结合曲中的句子加以分析。

用统一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2月2日

十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9~30题。

刘伯川席上作

(明)杨士奇

飞雪初停酒未消,溪山深处踏琼瑶。

不嫌寒气侵入骨,贪看梅花过野桥。

【注】本诗是明代大臣杨士奇十四岁时所作。

29.“飞雪初停酒未消,溪山深处踏琼瑶”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0.刘伯川对杨士奇这首诗的评价是“此诗不失寒士本色”。

刘伯川为什么对杨士奇用“寒士”这一评语呢?

 

2月3日

十六、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31~32题。

菩萨蛮

纳兰性德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①。

梦好莫相催,由他好处行。

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o薄。

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

【注】①桃花月,农历二月,代指与妻子在一起的青春时光②红冰,指眼泪。

古书有言:

“时天寒,泪结为红冰。

31.词的上片用了虚实结合的方式来寄托词人的思亲之情。

请具体说明。

 

32.结合全词内容,从景与情的角度,简要赏析词末两句。

 

2月4日

十七、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33~34题。

山坡羊述怀

薛昂夫

大江东去,长安西去,为功名走遍天涯路。

厌舟车,喜琴书,早星星鬓影瓜田①暮。

心待足时名便足。

高,高处苦;低,低处苦。

【注】①瓜田:

邵平秦时封东陵侯,汉初种瓜于长安东门。

33.简要描绘出“厌舟车,喜琴书,早星星鬓影瓜田暮”的人物形象。

 

34.有曲评家认为末了“高,高处苦;低,低处苦”句有警戒意,请说说你的理解。

 

2月5日

十八、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35~36题。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

号廷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②淀:

即蓝靛,蓝色染料。

35.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36.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

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2月6日

十九.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有关问题(8分)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愈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37.“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运用了什么写法,抒发了怎样的一种感情?

 

38."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愈苏。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精神?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2月7日

二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按要求答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

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39.本诗颈联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40诗人"寂寞"的原因有哪些?

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1、答案:

通过“落花”(残红)“飞絮”“垂柳”等意象,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通过“笙歌”游人“归燕”等意象,表现了繁华喧闹的消失,安闲自适的获得。

2、答案:

“始觉”是“笙歌散尽游人去”的感受,表现词人从繁华喧闹消失后清醒过来繁华喧闹消失,既觉有所失的空虚,又觉获得宁静的畅适。

这与首句说的“好”遥相呼应,同时为下文通过“垂帘”与“燕归”,表达作者恬适淡泊的胸襟作铺垫。

【解析】这首词写于作者欧阳修晚年退居颍州时,并没有因自己政治生涯的结束而产生失落感,没有遗失自我,喧闹的春天过后,心中的春天依旧。

词人的安闲淡泊就在这种境界中自然地表现出来。

作者面对群花凋零、春天衰残的景象,却无伤春之感,而是以疏淡轻快的笔墨描绘了颍州西湖的暮春景色,创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艺术境界。

昔日湖上游人不断、笙歌相随的盛况已不复见,词人由此顿悟春天已经消逝。

“始觉春空”四字既表达了若有所失的空虚感,又有一种繁华喧闹过后的清醒感。

词人的安闲自适,也就在这种境界中自然地表现出来。

情景交融,真切动人。

词中很少用修饰,特别是前后两结,纯用白描,却颇耐寻味。

3、答案:

“省”。

“省”是悟的意思,与“谁”构成反诘,领起“谏书函”的史实,表达了对隋炀帝根本不把属下的劝谏放在眼里,不顾民心的向背,一意孤行、昏暴腐朽的行径的愤慨之情。

4、答案:

①铺写。

铺写了在春风骀荡的日子,隋炀帝为了南游,裁尽全国官锦,用做马鞯和船帆的“壮观”场景。

②夸张.通过夸张极写了全国上下按照宫廷规定的格式织成锦缎,供隋炀帝南游,表现了统治者的腐朽荒淫,极端挥霍。

③讽刺.表面看全国上下齐心为隋炀帝南游做准备,实际上是对统治者挥霍、作践民脂民膏的讽刺。

④虚实结合。

实写“障泥”的陆行,“帆”的水行,虚写普天之下的百姓,由水路到陆路,都遭到隋炀帝南游人马的骚扰,表现民不堪命之状。

【解析】这首七绝讽刺了隋炀帝的奢侈昏淫,诗写隋炀帝的昏庸游乐,并没有直抒历史的感慨,而讽喻之意含在其中。

诗选取典型题材,揭露隋炀帝纵欲拒谏,不顾国家安危和人民死活的丑恶本质,暗示隋朝灭亡的必然性。

开头两句点出南游的一意孤行,绘出独夫民贼的嘴脸。

三、四句借制锦帆点化耗尽民力之罪。

语简意赅,贬刺颇深。

5、答案:

境界开阔,气势不凡,夜泊长江,江景凄寒.诗人独自伫立江边,抚今追昔,思潮翻滚,不禁仰天长啸。

“寒江”的凄迷阔大之景与“长啸”的壮怀激烈之情交织在一起,奠定了此词苍凉雄浑的基调。

6、答案:

①“草木兴亡休问”表现对山河沦陷的沉痛,对朝廷投降、奸臣误国的愤慨.②“功名泪”表现功业未就、报国无门的伤感。

7、答案:

雨中景暴雨使秦淮河水涨而与堤岸相平,雨从乱山高处落下,分东西两路倾泻而去,雨后景。

桃李零落殆尽,惟有青草翠绿欲滴,长得整整齐齐。

【解析】要抓住雨中景和雨后景作答。

8、答案:

对比(或衬托)。

桃李与青草对比(衬托),暗示桃李虽艳丽,生命力却弱l青草虽朴素,生命力却甚强(大意对即可)。

【解析】答出手法及相关诗句的关键词,说出含意。

9、答案:

“破”传神地写出桑芽萌发的力量和速度。

早春寒林中没有树叶,乌鸦是黑色的,在林中历历可数,用“点”生动地写出乌鸦或飞或栖的情态,而且一个“点”字一改“斜日寒林”的衰寒景象。

10、答案:

对城市上层生活的厌倦和鄙弃,对乡村自然淳朴生活的欣赏和流连。

11、答案:

词人通过描写春日、花径、浓云和朱楼,为我们呈现了一幅风和日丽、花香袭人的想象画面和浓雾笼罩朱阁的现实画面。

【解析】当说到景物的特点时,要把词中的景放在特定的语境中去考查,如该小题既写阳光明媚的春曰,又写浓雾,因这两种景物不可能同时出现,所以只能一个是想象的,一个是眼前的实景。

12、答案:

下片运用了衬托和以乐景写哀情的衬托手法。

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词人隐藏在心中的无限哀愁。

【解析】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但“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都是为了感情的需要,回答时要结合相关的词句组织答案。

13、答案:

梅。

两个“道是”句写花开的季节在冬春之际,花色如雪,香气高雅不同一般,进而写花枝旁逸、栽种在农家院内的姿态。

14、答案:

用了对比手法。

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暗赞“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高洁品格。

15、答案:

“萧萧”是描摹风声之词,秋风本无形,“萧萧”一词就化无形之风为可闻的景象,从而把不知何处至的秋风绘声绘影地写入诗篇。

16、答案:

诗歌的前三句都在写秋风,在结尾句才点明“孤客”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

结句曲折见意,含蓄不尽,为读者留有可寻味的深度。

17、答案:

作者先写立春,“剪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红情‘绿意”指红花、绿叶。

一个“上”字,运笔细腻,直观生动,春风吹钗股,像是吹开了满头花朵。

再写除夕守岁,“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一个“放”字,赋予夕阳以人的灵性,鲜活生动,“新年莺语”热闹欢乐。

18、答案:

本词突出表现技法为反村手法。

具体有三:

一是用作者客居他乡所见欢乐之景(立春)及除夕守岁热闹景象反衬作者处境之孤独凄凉;二是用他人的欢声笑语来反衬自己心境之孤寂愁苦;三是下片回忆昔日除夕之夜,用昔日之温馨反衬今日之愁苦。

周围的热闹与欢乐更加反衬出作者的寂寞和哀伤,使这份寂寞的哀伤更让人难以承受。

19、答案:

描写了君主不明,贤者失意,奸邪得志的现实。

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抨击,同时也表现出自己安边定远的高度自信心。

20、答案:

(1)借景抒情,三、四句,写诗人登上塞垣的所见映人眼帘的,是衰草遍地、寒风呼啸的“萧条”荒凉景象,纵目远眺,只见“白日”昏暗,寒云苍茫,天地玄黄。

突出了主人公的感慨之深,忧愁之重。

(2)运用典故,“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这两句各用一典,孙吴指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孙武和吴起,“闭门”指东汉末年大名士陈蹇有感于世道黑暗,拒绝入仕,此二句含蕴的情感十分深厚强烈,有言少意多之妙.表面是对现实极为不满的反语,其实高适对现实是十分关注的。

21、答案:

①“捕取项羽如婴儿”句使用了夸张手法。

②张良擒拿项羽这个叱咤风云的人物就像擒拿小儿一样不费吹灰之力,表现了张良的武艺高强,也表达出作者对张良的极度推崇。

【解析】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注意注释内容,以准确了解诗歌大意。

然后再按照解答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步骤具体分析是怎样使用夸张手法的.

22.答案:

①“素书一卷天与之,谷城黄石非吾师”就是对史书记载的否定。

②张良深通兵书非传自黄石翁,即张良的奇才异智为其天赋而非仰仗黄石翁的指点。

③表达出诗人论史能摆脱传统之见,大胆评价古人,发前人所未发。

【解析】解答此题时的关键是要借助注释内容,《史记·留侯世家》栽,张良在圮上遇一老翁,翁授良《太公兵法》一卷,曰。

“读是则可为王者师……”可诗中说“素书一卷天与之,谷城黄石非吾师”,这两种说法是相对的。

从中可知道诗人是在大胆评价古人,发前人所未发。

23、答案:

“星火”不能换成“灯火”或“渔火”。

“两三星火”点缀在斜月朦胧的夜江之上,显得格外明亮,也格外撩人思绪,这到底是星光,还是渔火,还是灯火?

这种缈远而朦胧的意象与斜月、夜江等明暗相映衬,融成一体,显得潇洒空灵。

如果换成“灯火”或“渔火”,反倒失去了想象的空间。

24、答案:

相同点:

都是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思想感情的。

不同点:

张祜诗明写了诗人的羁旅之愁,属触景生情,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夜不成寐的情形,秦观诗没有直接抒写诗人的情感,而是将情感蕴涵在所描写景物之中,景中含情。

【解析】《题金陵渡》一诗,诗人起笔即交代了客居之地点,轻盈、平白、自然,然而蕴涵却颇为深厚。

第二句直接抒写“行人”的一夜未眠之愁绪,愁情表叙自然真切。

”三、四句中“斜月”,点明了“潮落”的时间,在这夜深月斜的沉寂的静夜里,诗人由江水的湖起潮落,由远处“瓜洲”的“两三星火”,引发了诗人心中绵绵不尽的乡愁。

这首诗艺术结构匠心独运,以“愁”贯穿全篇,熔江、月、灯火于一炉。

这首杰出的抒写客愁之作,将江、月、灯火等自然景观以一“愁”字巧妙串连,环境空灵,主题鲜明,神韵悠远。

《金山晚眺》这首诗四句四景,合成一幅金山晚眺的优美图景,十分清丽。

速首诗脱胎于张祜的七鲍《题金陵渡》.“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秦诗和张诗描写的都是镇江江面的夜闻景色,并都使用自然现象“潮落”“斜月”以及“初弦”来暗示时间,尤其是赛诗中的“只应灯火是渔船”显然是化用张祜的“两三星火是瓜洲”和张继《枫桥夜泊》中的“江枫渔火时愁眠”。

但张祜的诗中有人,写诗人的旅途无欢,触景生愁,秦诗没有直接抒写人的怀抱,而是借景生情,这是二者的同中之异.

25、答案:

“山映”三句一傍晚,夕阳映照在远处的山峦,碧色的遥天连着秋水绿波,凄凄芳草,一直向远处延伸,隐没在斜阳照映不到的天边,表达出乡思离情。

“风柔日薄春犹早”,春天刚到,虽然阳光还较微弱,但风已变得柔和,不像冬天那样刚猛,天气已经渐渐暖和起来,使人心情愉悦。

抒发了欣喜之情。

26、答案:

两首词的主题相同,都抒发了乡思离情。

但范词的抒情比较直接,李词的抒情是委婉含蓄。

【解析】范词的“黯乡魂”二句,直接托出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

明月皎皎,反而使他倍感孤独与帐惘,于是不由得发出“休独倚”之叹。

李词的早春又是乍暖还采时节,小睡起来,微采侵肤,刚才插到鬓上的梅花也已枯凋。

词人不说心情的转变,只用天气的轻寒和梅花的凋残,暗示其意识流程.词人没有说自己如何沉溺于但愿长醉不复醒的醉梦中,只说醉卧时所烧的沉香早已炉灭香消,而词人还宿醉未解。

而醉醒时乡思的凄苦,尽于言外可见。

27、答案:

这首曲子抒发了作者对世事变迁、南宋繁华不再的哀叹之情。

这种感情主要通过景物表现出来,情寓景中,情景交融。

乱云、老树、夕阳均沾染了深沉的故国情怀,将作者胸中的“悲国情”化作了眼前的“衰败景”,让人体昧到诗人的悲伤情感。

28、答案:

对比,将昔日的笙歌梦、罗绮香、铺锦池、流杯亭等与现实中的蒺黎沙、野菜花、乱云老树夕阳、荒蹩、破瓦等作了鲜明的对比,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从而鲜明形象地突出体现了昔盛今衰的景象,表现了深沉的兴亡之感和故国哀思(或黍离之悲)。

 

29、答案:

飞雪初停,诗人酒力未消的时候,到山水的深处去踏雪。

严寒的天气,诗人不恋家中的温暖,却到冰雪天地里踏雪赏梅。

这正反映了作者少年有志,不畏艰险,在人生与学问的路上勇于探求,向往高沽的一种精神境界。

30、答案:

时值寒冬,一场大雪过后,山明水秀的村庄田野变成了一个银白的世界,诗人酒酣耳热,沿着小溪漫步,因为衣服穿得少,寒气透骨,瑟瑟发抖,但他不管,因为被严冬时初绽的梅花所吸引,索性走过溪桥去看了,这正是“寒士”的本色。

31、答案:

实写边塞夜半三更北风猛烈、大雪纷飞的苦寒荒凉之景,虚写与妻子在一起温馨快乐生活的梦境,二者虚实相生,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

32、答案:

末尾两句描写了塞马在旷野上仰天嘶叫,在残星的余晖下,风大雪猛,军旗猎猎作响的塞外冬夜天的苍茫景象,以健笔写柔情,烘托出词人梦醒后内心的悲凉寂寥。

33、答案:

一个身游宦海、倦于仕途,转而心系田园、难舍书琴且满心苦楚难盲的封建老吏的形象。

34、答案:

作者用大实话说出自己难以摆脱名缰利索的痛苦,更向世人发出告戒的知足者常乐,不知足者为功名所困。

35、答案:

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泄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

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

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36、答案:

从写景的顺序看:

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

从动静的角度看:

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

37、答:

作者运用寓情于景的写法,抒发了自己跟一片浮云齐飘远天,与一轮孤月共度长夜的飘零落寞之感。

38、第五六两句表达了作者自强不息、锲而不舍的顽强精神。

最后两句的言外之意指自己虽已年老,但自信还有一定的才识。

39、以动写静,或反衬。

(1分)远处传来从石上流出的泉水声,似乎这泉声愈远而愈响,山上的鸟儿有时打破岑寂,偶尔鸣叫一声。

(1分)泉和鸟的声响反衬了环境的幽静。

(1分)突显了诗人被贬谪后心境的寂寞。

(1分)

40、谪居僻远之地(环境凄清),被贬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

(2分)首句描写了诗人辗转反侧,夜不成寐,百无聊赖中,连露水滴落的细微声音也听到了的情形,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各种细微的声响来进行描写,以声写静,表现诗人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从而抒发了他谪居中郁悒孤独愁苦的情怀。

(2分)(原因2分,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2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