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之评价系统.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59601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效课堂之评价系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效课堂之评价系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效课堂之评价系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效课堂之评价系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效课堂之评价系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效课堂之评价系统.docx

《高效课堂之评价系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效课堂之评价系统.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效课堂之评价系统.docx

高效课堂之评价系统

第六章 评价系统

评价系统全称叫以学评教课堂评价系统,是高效课堂的有力推手。

本章主要阐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问题。

第一节 以学论教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课堂评价就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表现出来的评价艺术。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并提出了“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这就明确了教师的角色与地位——教师是学生的朋友。

在课堂教学要评价这一理念的落实情况,就要关注几个要素: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本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课堂评价要从促进学生发展的新视点上去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反应,关注学生实际发展的需求,以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尊重学生兴趣和爱好。

课堂评价必须纠正“为了课堂热闹好看”的浮华,必须注重人性化,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让学生关注自己的发展和进步,真正体现评价所应有的教育意义。

一、“以学论教”的含义

“以学论教”是以学生的发展需要来评价教师的教学,以学生主动学习的效果来评价教师教的效果。

它重点关注的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从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去考虑,它的核心理念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也就是“以人为本”。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都是以“教师”为主,如教师的言语表达是否流畅、教师的板书设计是否合理、教师的情感投入是否具有感染力、教师的教学思路是否清晰,以及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结构合理、详略得当等等,主要关注教师的课堂表现,关注教师是怎么讲的。

即使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也基本上被看作是教师“教”的回应,或者成为教师“教”的点缀。

总之,以往的课堂评价表现为“以教为主,学为教服务”。

新课程提出了建立“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响亮口号,它使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即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及其过程等学生的行为表现,评价课堂教学的成败。

即关注教师的行为,也是关注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等,评价教师课堂行为对学生“学”的价值体现。

(一)以学定教

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对传统的听评课进行改革,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定课堂教学质量。

“以学定教”就是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状态作为听评课的焦点,以学的方式讨论教的方式,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以学的质量讨论教的质量,通过学生的学来观察教师的教。

就是要以学生学会学习、素质全面发展为着力点,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二)以评促教

通过“以学论教”课堂教学评价模式的推进,促进教师增强自我反思意识,有效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措施,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日常教学行为中。

特别是更多地从“学”的角度,追问自己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否合理,教学内容的研制是否恰当,方法手段的运用是否有效,重点难点的突破是否到位,学生学习兴趣、习惯、情感状况如何,学习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有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切实提高每一位教师每一节常态课的教学效益。

实施“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首先要确立一种理念,即无论是课堂教学活动还是课堂教学评价,都把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让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因此,课堂教学的评价要实现“四个转变”。

即要换一个角度:

关注学生,从学生学的角度去评价;要挪一下位置:

观察学生,从能观察学生的视角听课;要变一下指标:

学生情感,从学生的情绪情感去确定指标和权重;要寻一个境界:

师生和谐,从实现师生教与学的交融上确定价值取向。

二、“以学论教”模式的评价要素

(一)学习习惯(方法)

对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测察,就是对学生整体学习情况和教师日常施教水平的最好了解。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课下预习到位、课前准备充分、课堂注意集中、积极动脑发问、学习方法熟练、读写姿势正确、课后巩固及时等。

对学生学习习惯的观察评价,可以极大避免就一堂课来评定教师优劣的局限性。

(二)学习情绪(态度)

学生的学习情绪能直接反映出教师的教学艺术和课堂设计的水准,以及日常教学中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程度。

学习情绪的关注点主要体现在学生是否具有浓厚的兴趣,对学习是否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否能长时间保持兴趣,能否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学习过程是否愉悦,学习愿望是否持续增强等。

(三)学习效果(价值)

学习效果既包括以书本知识为主体的各科知识掌握情况和基本技能形成情况,而且还包括了道德情感的渗透,正确态度的教养,科学价值观、世界观的养成,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感悟体验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探究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以学论教”模式的评价内容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以学论教”课堂教学评价模式的准绳和先导,强化教学目标在一定意义上是为了提高教学系统自身的目标达成度。

追求目标达成的教学应当通过教学过程与教学诸要素的有效性来最终体现。

第一,符合课标、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定位准确,操作性强;第二,有梯度,有弹性,促进个性充分发展,注重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第三,能根据课堂实际适时、适度地调整预设目标。

(二)教学过程

师生的课堂行为本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双向互动行为,而“以学论教”特别强调把学生的学习行为作为评价的核心和基础。

第一,教学中是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式是否灵活、多样,教学手段是否科学、合理;第二,课堂中是否有效地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第三,课堂中是否能让学生有效地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和评价,教师是否注重学法指导。

(三)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研制要体现“以教定学”到“以学定教”的转变。

第一,教学内容简化,重点突出,难易适度;第二,融入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回归生活,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活化教材,适时适量拓展;第三,教学流程简洁、流畅。

(四)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的评价要选择不同的视角。

第一,从教师的教会、会教、乐教和学生的学会、会学、乐学,考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对学生提出的具体要求是否达成;第二,是否在有效实现基础性目标的同时,着眼发展性目标;第三,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否都获得较好发展。

四、“以学论教”模式的关注点

(一)情绪状态

学生是否具有浓厚的兴趣,对学习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否能长时间保持兴趣,能否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学习过程是否愉悦,学习愿望是否不断得以增强。

(二)注意状态

学生是否始终关注讨论的主要问题,并能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学生的目光是否始终追随发言者的一举一动;学生倾听是否全神贯注,回答问题是否有针对性。

(三)参与状态

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习活动;是否积极主动地投入思考并踊跃发言,兴致勃勃地参与讨论和发言,是否自觉地进行练习。

  

(四)交往状态

整个课堂气氛是否民主、和谐、活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友好分工合作;是否能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发言;遇到困难时能否主动和他人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五)思维状态

学生是否围绕讨论的问题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是否流畅、有条理,是否善于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是否敢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展开讨论;学生的回答是否有见地、有创意。

(六)生成状态

学生是否掌握应该学的知识,是否全面完成了学习目标,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否得到提高,是否有满足、积极、喜悦的心理体验,是否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信心。

总的来说,要从“学生是否学得轻松、是否学得自主,学生有没有学会、有没有会学”的角度来评价一节课的成功与否。

具体地说,就是从学生课堂上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

没有情绪状态、参与状态,就不能激活课堂;单有情绪状态、参与状态,容易形成课堂教学中的“泡沫现象,表面繁荣”;只有六大状态的协调统一,才可能对课堂教学效果做出准确的评价。

五、“以学论教”模式的指标体系

(一)学习目标的确立与达成(20分)

1.学习目标的确立体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行为习惯、过程与方法的多维一体。

2.目标明确、具体,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关注个别差异。

3.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多数学生能完成学习任务,能不同程度达成教学目标。

(二)学习资源使用、学习条件的创设(30分)

1.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体,各种教学媒体有效组合运用。

2.教学设计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善于开发并选择利用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3.内容设置科学合理,呈现方式符合学生兴趣与年龄特点。

4.教师灵活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机智调控教学。

5.教师的语言准确,有激励性和启发性。

(三)学生参与学习过程(30分)

1.学生思维活跃,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或能发表个人见解。

2.学生求知欲得到充分发展,学生能够主动进行有效合作、探究学习。

3.学生能通过质疑、讨论等多种方式参与学习,敢于质疑、提出有价值问题,敢于争论。

4.通过多元、积极的评价,形成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四)学习状态与效果(20分)

1.学习环境宽松,师生关系融洽,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互活动充分有效。

2.学习进程张弛有度,师生精神饱满。

3.学生获得满足、成功等积极的心理体验。

4.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第二节 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评价是高效课堂的有效激励手段,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时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对学生在进行学习评价时,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

一、评价原则

张海晨、李炳亭在《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一书中,把对高效课堂的评价概括为“二二六”评价原则,即促进“两个发展”,落实“两个转变”,体现“六个维度”:

(一)促进“两个发展”是关键

在发展理念上,一是要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表现在学习目标上,不仅要促进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实现,还要促进学生发展性目标(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的情感体验、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的形成;表现在教学过程上,要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二是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通过课堂评价对教师教学进行问题诊断,调整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思路,优化教学策略。

(二)落实“两个转变”是重点

在发展过程中,一是要由原来关注教师的“教”转变到关注学生的“学”。

在课堂上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二是从关注“具体的教材教法的研究”转变到“关注有效的学法指导的研究”。

高效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不能再用过去陈旧单一的教学方式来应对充满不确定性和创生性的课堂。

研究教学策略、指导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动机才是教师教学行为的应有之举。

(三)体现“六个维度”是根本

“六个维度”是对高效课堂各项指标的一个科学概括和具体体现,具有可观测性和指导性。

1.自主的程度:

高效课堂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

特别是利用各种评价手段和评价方式来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激情投入。

查看的指标是各学习小组学生参与的人数和次数是多少,参与的质量高不高。

比如发言时声音是否洪亮、表达是否到位、语言是否简练、站姿是否大方、情感是否投入、做题步骤是否完整、书写是否工整等。

2.合作的效度:

问题有没有合作价值,合作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问题有没有必要通过合作来解决,是不是假合作,合作有没有彼此的参与和任务的分工,学习是否高效等。

3.探究的深度:

是否有探究价值,是否达到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是否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有新发现、新创造、新生成。

4.拓展的宽度:

知识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前挂后连、拓展延伸、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过程。

从建构主义理论上讲,学习是学生在旧有知识上对新知识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并学会应用。

同时知识本身是一个系统,要从整体上来看待,将每堂课所学的支离破碎的知识串起来回到它的上位系统,以形成同类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

5.互动的温度:

重点是展示与点评环节。

高效课堂对展示的原则要求是:

展示的层次性、展示的问题性、展示的互动性、展示的生成性。

从互动性的角度讲,是指高效课堂上学生展示的形式,不是简单地由原来的教师在台上讲换成现在的由学生在台上讲。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

所以展示应体现这种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其中点评是很好的互动方式。

教师点评和生生互评都应该尽可能使用激励性的手段来做好评价,表扬优点,委婉指出不足,为每个学生创设“想说、敢说、能说、会说”的安全心理环境。

这是沟通的能力,是情感的需要。

6.生成的高度:

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

在高效课堂上讲究两种生成的方式,一是预设的生成,二是课堂即时性的生成。

预设中的生成要求教师在导学案设计时,设计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准备多种预案,而即时性生成是课堂上学生在探究、互动的过程中即时生成的东西。

生成性是高效课堂的一大特征,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的必然结果。

课堂即时性生成既有有效的生成,也有无效的生成。

要让学生朝着有效生成的方向发展,教师应适时引导、追问、点拨、启发。

二、评价的内容

(一)看学生的情绪状态

学生的情绪状态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是否饱满,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学生学习时是否专注,学生活动、训练时是否连贯,是否带有激情。

如果一堂课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始终保持积极、高涨的热情,那么必然会感染教师,感动教师,师生之间的互动必然会产生积极、和谐的共鸣,从而水到渠成地建构高效课堂。

(二)看学生的活动广度

学生的活动广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衡量:

一是教师调动学生的每一种感官,使其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使其不知不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二是执教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包括他们的读、写、算等能力,还包括观察能力、情感体检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三是让每一个学生参与自己的教学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的机会,让高效课堂辐射到每一个学生,如学生举手答题率达到80%以上,学生小组活动率达90%以上等。

(三)看学生活动时间

学生的活动时间即看一堂课属于学生自己的时间究竟有多少。

教师要以“学生所学需要的知识”为课堂切入点,以点拨、启发为主要方式,精讲多练,把思考、训练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感知、咀嚼、消化和梳理的过程,从而建构起以学生主体发展为价值取向的高效课堂。

(四)看学生的参与方式

看学生参与方式是否多样,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自我互动等。

一节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同的教学环节,灵活地进行选择,这样既可以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又可以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协调发展。

(五)看学生的参与行为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良好行为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价值观的显现。

具体表现为,学生是否有课堂积极发言的习惯;是否有善于倾听,理解其他学生的发言,并能及时捕捉住要点的习惯;学生能否很好地与别人沟通;学生是否普遍具有质疑意识,能发表不同意见;学生是否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等,从而建构发现式、探索式的高效课堂。

总之,从学生的角度评价教学,关注的是学生是否是真正的主体,每一位学生能否获得应有的、充分的发展。

从根本上打碎了“让我学”的传统观念,重新建构新型“我要学”的素质教育课堂;学生真正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成为积极思考、体验学习快乐的课堂主人。

三、评价的方法

课堂教学评价可以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等方法。

(一)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是用鼓励性的语言或描述性的语言,对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表现、知识掌握的情况和能力水平进行表述,侧重于评价学生发展性领域的表现。

教师的评价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对基础差的学生,评价应重在鼓励;对基础好的学生,评价要重在激励。

教师一个不经意的赞许的眼神,一段赏识的话语,都会令学生怦然心动,能激励学生的上进心,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感情的升华,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二)学生自评

学生自评,就是指导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要求,对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评价。

如学生回答一个问题或自己完成练习后,独立思考、判断,想想自己在思考、回答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哪些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自己进行反思和评价,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掌握学习方法,提高素养。

(三)同学互评

同学互评,可通过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全班互评,促进人人参与,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同学互评主要在于形成集团的标准、集体舆论,并内化为对学生有良好作用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态度,使学生在相互评价、自我比较中获得自主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这些评价方法的运用往往不是孤立的、单一的,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需要,灵活运用,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种评价方法的优势和特长,让评价真正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评价的要求

在课堂教堂过程中,教师如何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促进学生素养的提高呢?

(一)评价要关注全程

所谓“关注全程”,就是关注学习的全过程。

新的评价理念认为:

“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

评价被用来辅助教育,是教与学主要的、本质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因而,评价应该贯穿教学的始终,课堂评价不能游离于教学活动本身而存在。

所谓“关注全面”,就是课堂评价要全面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各个方面,不能择其一而忽略其余。

如“听,也是学好语文的重要环节。

你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吗?

”“从你的描述里,我仿佛看到了你们一家过生日时温馨的场面呢!

”“你的答案很精彩,如果声音再响亮点就更棒了。

”“你能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很全面。

”……只有在纵向上关注全程,在横向上关注全面,课堂评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二)评价要有广度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知情意行”全面发展的过程,情感、意志、兴趣等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直接影响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

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如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等。

也许学生的回答不够准确,但其思维方式是正确的;也许学生的答案是错误的,但其学习态度是积极的;也许学生的说法是荒谬的,但其创新精神是可嘉的。

所以课堂教学评价要全面仔细,充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充分的肯定。

(三)评价要关注互动

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针对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抓住要领性的问题,巧妙而又恰当地提出相应的“大问题”“发散性问题”,引领学生,从而更好地促发学生的互动。

布鲁姆认为,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教师要针对教学的内容,有的放矢地设疑,即提出相应的问题。

比如在教What'sinaname?

时,教师首先提问:

What'syourname?

然后再问:

Howmanynamesdoyouhave?

 学生就会有点意外,因为一般来说,一个人只有一个名字。

教师接着说:

Chinesepeoplehavetwonames。

这时,学生就会产生疑问,自然而然地提问了,WhydoChinesepeoplehavetwonames?

 这样教师就自然引入了thefamilyname,thegivenname和thelastname,也就很自然地引出AlotofEnglishpeoplehavethreenames的特点,又可以接着引入Mr.Mrs.Miss与这些名字间的联系。

通过师生设疑、解疑的互动,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加快了问题的解决,有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

(四)评价要时机恰当

评价不宜过早,有些教师在听取学生发言时,往往不等学生说完就给以鼓励表扬,这样会大大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让学生有意犹未尽之感。

教师应让学生说完再做评价,既给学生以自由发挥的空间,也有利于教师做出中肯的评价。

有些问题,学生即使回答错了,教师也不忙于立即否定,道破真情,而可以用期待的目光注视全班同学,鼓励其他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展开不同意见的争论,使学生的思维在争辩中发展,认识在争辩中深化,问题在争辩中解决,学习的积极性在争辩中提升。

评价也不宜迟,太迟的评价就起不到应有的心理激励作用。

五、评价的操作办法

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评价的方式方法有很多,需要明确的是,无论哪种评价办法,都必须以能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

否则,这种评价就有可能成为学生发展的消极力量。

(一)导学效果评价

可以分别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进行评价。

(二)小组综合评价

评价时间可以体现堂堂评、日日评、周周评、月月评;评价对象上可以体现对组员的评价、对小组的评价,也可以评价教师;评价内容可以评价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专项;评价的主体可以是教师评价,可以是学生自评,可以是生生互评。

这些评价最终要产生价值,评选出最佳小组长、组员、记录员、协调员、评价员、监督员、质疑之星、展示之星、自学之星、对子帮扶之星、合作之星等。

不同阶段,评价的重心应有所不同,有所侧重。

(三)激励性评价

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性评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但同时也要避免虚情假意,流于形式的“满堂夸”。

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即时性评价

即时性评价具有评价及时、方式灵活、操作简练、针对性强、形式多样等特点,可以通过语言评价、动作评价、表情评价等来全面展示这种评价的独特魅力。

(五)红黄绿牌评价

红黄绿牌评价是指学生在进行独学、对学、群学、达标测评或者讨论研究问题时,学生的学习进程达到一定程度所传递给教师的一种信号标识,方便教师把握课堂学习进程。

具体操作办法是:

红黄绿牌可以用某种简易材料做成一个三角形三色座牌放在学生跟前。

红色表示“完成”,黄色表示“疑问”,绿色表示“正在进行”。

(六)任务报到站

这种评价方式可以作为对各小组完成课堂某个环节学习任务的时间先后和完成质量的评价。

通常教师可以将“任务报到站”以表格形式绘制在黑板的一侧。

任务报到站重点考查评价整个小组。

评价不能是为了评价而评价,评价是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意识、创造意识,使每一位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自由发展、个性发展。

教师不应吝啬自己的笔墨,在批阅学案时可以写下一些激励学生的比较中肯的评语。

在学案设计时可以设计一些文化元素,比如激励性的语言或者名言警句等,让学案形式更活泼,内容更温馨。

第三节 课堂教学评价的语言系统

一、课堂教学评价语的基本要求

(一)饱含真诚,以情动人

随着赏识教育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像“很好”“非常棒”等评价语言经常挂在教师的嘴边,几乎成了教师的口头禅。

不过,这种评价并不是自身情感的真实流露,言不由衷。

学生对这样的评价也习以为常,漠然视之,评价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激励和诊断功能。

所以,教师在实施评价时,要尽可能地注意语调、表情和言语的相互配合,让学生通过细节来感受教师的真诚。

只有充满真诚情感的评价,才会使学生感动,给学生以自信,激励其拼搏向上,让他们真正从心灵深处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新课程强调,课堂是师生交往、共度生命历程的重要场所。

因此,无论对什么样的学生和什么样的答案进行评价,真诚应该是课堂评价语言的第一要素。

真诚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真诚才能宽容。

一个优秀的教师总能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回答,不管答案正确与否,总能宽容地对待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随意性、反复性和个性,总会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并且加以循循善诱的引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不断提高。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更需要真诚以对,增强学习信心,减轻紧张和焦虑情绪,提高学习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