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整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85879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整理.docx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整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整理.docx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整理

《经济生活》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3.货币的产生:

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众多的商品中,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质地均匀、容易分割的天然属性,因而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

贵金属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标志着货币正式产生。

4.货币: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本质:

一般等价物。

5.货币的职能:

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标价格)和流通手段(买东西)。

其他:

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6.纸币:

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7.纸币本质:

只是价值符号,本身没有价值,国家强制方能使用。

8.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的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9.通货膨胀(发行量>流通需要),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

通货紧缩,反之。

10.信用卡:

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优点:

减少了现金的使用及不便,简化收款手续,节省交易费用,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

11.支票:

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12.外汇:

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

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100外币兑换更多本币,外汇汇率↑(本币汇率↓),外币升值,本币贬值,抑制进口、刺激出口,资本流入。

13.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

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

2.价值决定价格:

价格由价值决定的。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反之。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

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反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价值规律: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4.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对生活的影响:

①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反向)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不同(对生活必需品影响小,高档耐用品影响大)③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A.互为替代品(牛肉羊肉)一种商品价格↑,该商品需求量↓,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反之依然。

B.互补商品(汽车汽油)一种商品↑,该商品需求量↓,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反之亦然。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规模。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1.影响消费的因素:

居民的收入、物价总体水平(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有影响;收入差距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商品价格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

2.消费类型:

(1)按产品类型分:

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2)按交易方式不同:

钱货两清,货款消费,租货消费。

(3)按照消费的目的:

生存资料消费(最基本的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3.消费结构:

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所占的比重。

4.恩格尔系数:

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反映人们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的一个系数)。

恩格尔系数越小,表明人们的消费结构越完善、越优化,人们的消费水平越高。

5.消费心理:

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

6、消费原则: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有着重要的反作用,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对生产有导向作用,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3)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其关系:

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桥梁、纽带)、消费(最终目的、动力)。

2、大力发展生产力

(1)原因:

解决主要矛盾的要求;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有优越性;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国际地位。

(2)方法:

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②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③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3、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1)公有制为主体: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国有经济:

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掌握国民经济命脉,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集体经济:

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吸收社会资金,就业增加,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

混合所有制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集体成分。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股份制。

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②国经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个体经济:

劳动者个人或者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特点:

以手工劳动为主,规模小投资少,设备简单,经营灵活;作用:

在利用分散的资源发展商品生产,促进商品流通,扩大社会服务,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私营经济:

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特点:

规模较大,设备较先进,劳动生产率比较高;作用:

可集中和利用一部分私人资金,吸收劳动者就业,增加劳动者个人收入和国家税收,对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有积极作用

外资经济:

依法在内地设立的独资企业及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作用:

有利于引进境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学习境外的先进管理经验,有利于扩大就业,扩大出口,增加财政收入

4、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和意义

①原因:

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

②意义:

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

1、企业:

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地位:

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2、公司制:

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公司:

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公司优点:

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管理结构

3、公司的类型: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不同点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资本

不必划分等额股份,转让出资本需征得其他股东同意

必须划分等额股份,并以股票形式加以表现,上市公司的股票可以自由流通转让

发起人

50以下

2人以上200人一下

责任

有限责任

有限清偿责任

股东表决权

按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

一股一票

财务

不必向全社会公开

必须向全社会公开

资本限制

最低限为3万元RMB

最低限为500万元RMB

4、组织机构:

决策机构(股东大会、董事会)、执行机构(总经理)和监督机构(监事会)

职责:

A、股东大会及其选出的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

B、总经理及其助手组成公司的执行机构,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

C、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对董事会和总经理的工作进行监督。

5、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

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6、企业兼并和破产:

⑴企业兼并及其作用:

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兼并相对劣势的企业,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实现以优带劣的调整。

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有益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⑵企业破产及其作用:

指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程序实施破产清算的经济现象。

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7、劳动和就业

(1)劳动和就业的重要性:

①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

光荣属于劳动者②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谋生的重要手段,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③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④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⑤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我国就业现状:

我国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这些导致了我国的就业问题比较严重,就业形势严峻。

(3)解决结业的措施:

①党和政府:

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着力发展第三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加大对劳动者的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②劳动者: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提高自身职业技能,积极就业,自主创业。

(4)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①自主择业观。

②竞争就业观。

③职业平等观。

④多种方式就业观。

8、依法维护维护劳动者权益

(1)原因:

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我国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享有的权利。

这些权利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之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的保证。

(2)具体权利:

平等的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3)做法:

平等的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4)劳动合同制度:

①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②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采用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要求维护,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施加报复。

③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

当权益受到侵害时,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进行维权,是每个劳动者的正确选择。

第六课投资的选择

一、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储蓄存款:

将人民币或外币存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按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

比较:

活期储蓄流动性强、灵活方便,适合个人日常生活待用资金的存储,收益低。

定期储蓄流动性较差,收益高于活期储蓄,但一般低于债券和股票。

二、股票、债券和保险

1、高风险高收益同在——股票:

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

2、稳健的投资——债券:

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债务证书),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收益:

企业债券>金融债券>国债风险&流通性:

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流通性

3、规避风险的投资——保险(原则:

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

①人身保险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对象,如健康险、意外伤害险、人寿险等。

②财产保险是以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为保险对象,如汽车保险、运输保险等。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