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层框架结构设计计算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57280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1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层框架结构设计计算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四层框架结构设计计算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四层框架结构设计计算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四层框架结构设计计算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四层框架结构设计计算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层框架结构设计计算书.docx

《四层框架结构设计计算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层框架结构设计计算书.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层框架结构设计计算书.docx

四层框架结构设计计算书

 框架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某商业批发楼

二、工程概况

某商业批发楼为三层全现浇框架结构,建筑面积为1582m2。

三、设计条件

1、地质情况:

地基土由素填土,砂砾石,弱风化基岩组成,第一层土为素填土,层厚~1.7m,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为120KN/m2,第二层为砂砾石,层厚~8.8m,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为250KN/m2,第三层为弱风化基岩,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为350KN/m2,场地类别为Ⅱ类,场地地下15.00m深度范围内无可液化土层。

地下水位标高为690m,水质对砼无侵蚀性。

拟建场地地形平缓,地面绝对标高700.00m。

2、抗震设防为:

8度、0.2g、第一组。

3、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为m2。

4、基本风压w0=m2(地面粗糙度属B类),基本雪压S0=m2(n=50)。

5、材料强度等级为:

砼强度等级为C25,纵向钢筋为HRB335级,箍筋为HPB235级。

6、屋面作法:

(自上而下)SBS防水层(m2),30厚细石砼找平(24KN/m3),陶粒砼找坡(2%、7KN/m3),125厚加气砼块保温(7KN/m3),150厚现浇钢筋砼板(25KN/m3),吊顶或粉底(m2)。

7、楼面作法:

(自上而下)水磨石地面(m2),150厚现浇钢筋砼板(25KN/m3),吊顶或粉底(m2)。

8、门窗作法:

均采用铝合金门窗。

9、墙体:

外墙为250厚加气砼块,外贴面砖内抹灰;内墙为200厚加气砼块,两侧抹灰。

10、室内外高差450mm,初定基础底面标高为-2m,初估基础高度为1m,底层柱高5.5m。

四、设计内容

1、结构布置及截面尺寸初估;

2、荷载计算;

3、内力及侧移计算;

4、内力组合及内力调整;

5、截面设计。

 

第二节 框架结构课程设计指导书及实例

一、设计资料

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简称《砼设计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简称《荷载规范》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简称《抗震规范》

手册:

《静力计算手册》

《砼结构计算手册》

《抗震设计手册》

图集:

《建筑抗震构造图集》   97G329

(一)~(九)

二、结构方案

(一)结构体系

考虑该建筑为商业批发楼,开间进深层高较大,根据《抗震规范》第6.1.1

条,框架结构体系选择大柱网布置方案。

(二)结构抗震等级

根据《抗震规范》第6.1.2条,该全现浇框架结构处于8度设防区,总高度12.84m,因此属二级抗震。

(三)楼盖方案

考虑本工程楼面荷载较大,对于防渗、抗震要求较高,为了符合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和增加结构的整体性及施工方便,采用整体式双向板交梁楼盖。

(四)基础方案

根据工程地质条件,考虑地基有较好的土质,地耐力高,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并按《抗震规范》第6.1.14条设置基础系梁。

三、结构布置及梁柱截面初估

1、结构布置

 

2、各梁柱截面尺寸初估:

(1)框架梁

根据《抗震规范》第6.3.1条,梁宽不小于200mm,梁高不大于4倍梁宽,梁净跨不小于4倍的梁高,又参考受弯构件连续梁,梁高h=(1/8~1/12)L,梁宽b=(1/2~1/3)h。

(2)框架柱

根据《抗震规范》第6.3.6条,柱截面宽度b不小于300mm,柱净高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抗震规范》第条,二级抗震等级框架柱轴压比限值为。

框架梁,柱截面尺寸板初估。

KLh=(1/8~1/12)L=(825~550)mm

b=(1/2~1/3)h=(412~275)mm

故取梁截面尺寸(300×600)mm

柱KZN==×12××6×4=2376KN

A=N/=189700mm2

故柱截面尺寸b×h=600×600mm

板厚h=(1/40~1/45)×6000=150~133mm

故取板厚h=150mm

框架梁的计算跨度以柱形心线为准,由于建筑轴线与柱形心线重合,而外墙面与柱外边线齐平,故①轴,⑧轴,A轴,C轴梁及填充墙均为偏心125mm,满足《抗震规范》6.1.5条规定。

四、荷载计算

1、屋面荷载标准值

SBS防水层  =m2

30厚细石砼找平层  24×=m2

陶粒砼并找坡++×/2×7=厚加气砼块保温  7×=m

150厚现浇钢筋砼板  25×=m2

吊顶  =m2

屋面恒载标准值小计  =m2

屋面活荷载标准值《雪荷》  =m2

2、楼面荷载标准值:

地板砖地面  =m2

150厚现浇砼板  25×=m2

吊顶  =m2

楼面恒载标准值  =m2

楼面活载标准值  =m2

3、楼面自重标准值

包括梁侧、柱侧抹灰,有吊顶房间梁不包括抹灰。

例:

L1:

b×h=×净长6m

均布线荷载为25××=m;重量为×6=27KN

Z1:

b×h=×净长;

均布线荷载25××+×4=m;

Z1重量为×=38

荷载汇集

计算公式

 

构件

四层(屋面)1/2层高=

荷载

××()×25×24+×(×2+×2)×()×20×24

屋盖

×38×

3837

[××()×25+]×15+[××()×25+]×6+[6×××25+]×16

女儿墙

××(+38)×2×25

××[[(4×2+6×5)×8]×2+××3)×2]×7

可变荷载

屋面可变荷载组合系数×××38

G4

+3837++++

 

三层二层层高

 

××()×25×24+×(×2+×2)×()×20×24

971

屋盖

×38×

[××()×25+]×15+[××()×25+]×6+[6×××25+]×16

××[[(4×2+6×5)×8]×2+××3)×2]×7

可变荷载

屋面可变荷载组合系数[×38-××24)]××

G3G2

971++++

 

一层1/2层高=

 

××(+)×25×24+×(×2+×2)×(+)×20×24

屋盖

×38×

[××()×25+]×15+[××()×25+]×6+[6×××25+]×16

×+)×[[(4×2+6×5)×8]×2+××3)×2]×7

679

可变荷载

屋面可变荷载组合系数[×38-××24)]××

1109

G1

+++679+1109

6237

总和

G1+G2+G3+G4=+++6237

24250

4、墙体自重标准值

外墙体均采用250厚加气砼块填充,内墙均采用200厚加气砼块填充。

内墙抹灰,外墙贴面转,面荷载为:

250厚加气砼墙:

   7×+17×+=m2

200厚加气砼墙:

   7×+17××2=m2

240厚砖墙砌女儿墙:

   18×+17×+=m2

五、内力及侧移计算 

〈一〉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的侧移计算

1、梁、柱的线刚度

因本例采用现浇楼盖,在计算框架梁的截面惯性矩时,对边框架梁取I=I0〈I0为矩形梁的截面惯性矩〉;对中框架梁取I=,采用C30混凝土,Ec=×104N/mm2

C40混凝土Ec=×104N/mm2

I0=

bh3=

××=×10-3m4

Ib==2××10-3=×10-3m4

梁的线刚度为:

Kb=ECIb/L=(×104××10-3)/=×104KNm

横梁线刚度计算见表7-4。

表7--4横梁线刚度计算表

截面

b×h

跨度

m

标号

惯性矩

I0

m4

边框架梁

中框架梁

Ib=

Kb=EIb/L

Ib=2I0

Kb=EIb/L

KJL1

×

6

C40

×10-3

×10-3

×104

11×10-3

×104

KIL2

×

4

C40

×10-3

×10-3

×104

11×10-3

×104

 

〈2〉柱的线刚度

柱的线刚度计算见表7-5。

表7-5  柱的线刚度表

截面

bh(m2)

柱高

(m)

惯性矩 Ic=

bh3(m4)

线刚度Kc

(KNm)

KZ1

×

××=×10-3

×10

KZ2

×

××=×10-3

×10

 

2.横向框架柱侧向刚度

横向框架柱侧向刚度计算见表7-6。

表7-6横向框架柱侧向刚度D值计算

一般层

(底层)

一般层

(底层)

(KN/M)

二三四

边框架

边柱

×2)/(2×=

(2+=

×103

4

边框架

中柱

(4×/(2×=

(2+)=

×103

2

中框架

边柱

(2×/(2×=

(2+=

×103

12

中框架

中柱

(4×/(2×=

(2+=

80×103

6

ΣD

902×103

 

底层

边框架

边柱

×2/=

+/(2+=

20×103

4

边框架

中柱

×4/=

+/(2+=

24×103

2

中框架

边柱

2×=

(1.5+/(2+

=

21×103

12

中框架

中柱

4×=

(1.5+/(2+

=

26×103

6

ΣD

536×103

3、横向框架自振周期

按顶点位移法计算框架的自振周期

式中:

—考虑填充墙影响的周期调整系数,取~,本工程中横墙较少取;

---框架的顶点位移。

横向框架顶点位移的计算见表7-7。

表7-7横向框架顶点位移计算

层次

Gi(KN)

ΣGi

ΣD

层间相对位移

Δi

ΣGi/ΣD

4

5639

5639

×105

3

6187

11826

×105

2

6187

18013

×105

1

6237

24250

×105

4.横向地震作用

由《抗震规范》5.1.4条查得,在Ⅱ类场地,8度区,结构的特征周期Tg和地震影响系数

为:

(S)

因为

所以

因为

,所以δn=0.顶部附加地震作用为:

=××32985=

各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楼层地震作用、地震剪力及楼层间位移计算过程见表7-8。

表中:

表7-8

的计算

层次

hi(m)

Hi(m)

Gi

GiHi(KNm)

Fi(KN)

vi(kn)

ΣD

Δue

(m)

4

5639

902000

3

6187

902000

2

6187

902000

1

6237

536000

Σ

 

 

24250

 

 

 

横向框架各层水平地震作用地震剪力分布见图7-6。

5、横向框架抗震变形验算

首层θe=Δue/hi==1/1160≤[θe]=1/550

层间相对位移的限制满足规范要求

同理可进行纵向框架变形验算,在此略

(二)水平地震作用下,横向框架的内力计算

以③轴横向框架为例进行计算。

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柱剪力及弯矩计算采用D值法,其计算结果见表7-9。

表7-9水平地震作用③轴框架剪力及弯矩标准值

柱号

层次

层高

层间剪力Vi

层间刚度ΣDi

各柱刚度Dim

K

y

M下

M上

h

A柱

4

933

902000

28200

 

 

 

3

1689

902000

28200

2

2205

902000

28200

1

2473

536000

21000

 

B柱

4

933

902000

80000

 

 

 

3

1689

902000

80000

 

2

2205

902000

80000

 

1

2473

536000

26000

 

注:

表中Vik—第I层第K号柱的剪力

y—反弯点高度系数,y=y0+y1+y2+y3,y0、y1、y2、y3均查表求得,y值计算见表7-10。

M下--柱下端弯矩,M下=Vikyh

M上--柱上端弯矩。

M上=Vik(1-y)h

表7-10y值计算

柱号

层次

K

y0

α1

Y1

α2

Y2

α3

Y3

y

4

1

0

-

-

1

0

边柱

3

1

0

-

-

1

0

2

1

0

1

0

0

1

-

-

0

-

-

4

1

0

-

-

1

0

中柱

3

1

0

-

-

1

0

2

1

0

1

0

0

1

-

-

0

-

-

 

表7-11地震力作用下框架梁端弯矩,剪力及柱轴力

层次

AB跨

BC跨

柱轴力

L

(m)

M左

(KNm)

M右

(KNm

Vb

(KN)

L

(m)

M左

(KNm)

M右

(KNm)

Vb

(kN)

NA

(kN)

Nb

Nc

(kN)

4

0

3

0

2

141

0

1

319

319

0

注:

轴力拉为-,压为+。

(三)恒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恒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采用弯矩二次分配法,由于框架梁上的分布荷载由矩形(gi‘)和梯形荷载(gi“)两部分组成,根据固端弯距相等的原则,先将梯形荷载化为等效均匀荷载,等效均匀的计算公式见《静力计算手册》。

计算简图见图7-8。

1.框架梁上梯形荷载化为等效均布荷载

qid=(1-2α2+α3)q;α=a/L=4/=

四层q3d=g3’+(1-2×α2+α3)g3”=+(1-2×+)×=m

三层q2d=g2’+(1-2×α2+α3)g2”=+(1-2×+)×=m

二层q2d=g2’+(1-2×α2+α3)g2”=+(1-2×+)×=m

一层q1d=g1’+(1-2×α2+α3)g1”=m

2、恒载作用下的杆端弯矩

本工程框架结构对称,荷载对称,故可利用对称性进行计算。

(1)固定端弯矩的计算

MFA3B3=-MFB3A3=-1/12q3dL2=-1/12××=

MFA2B2=-MFB2A2=-1/12q2dL2=1/12××=

MFA2B2=-MFB2A2=-1/12q2dL2=1/12××=

MFA1B1=-MFB1A1=MFA2B2=

(2)分配系数:

分配系数计算见表7-12。

表7-12分配系数μ

节点

A3

A2

A1

杆件

A3A2

A3B3

A2A3

A2B2

A2A1

A1A2

A1B1

A1A0

Si=4i

=

4×1

=4

=

4×1

=4

=

=

4×1

=4

=

ΣSi

(3)杆端弯矩计算(计算过程见图7-9)

(4)恒载作用下的框架弯矩图

欲求梁跨中弯矩,则需根据求得的支座弯矩和各跨的实际荷载分布(如图8a)按平衡条件计算,而不能按等效分布荷载计算

简支梁:

均布荷载下跨中弯距=qL2/8=×8=

梯形荷载下跨中弯距=qL2/24(3-4α2)=×(3-4×/24=

合计跨中弯距=+=

四层:

MAB=×=;MBA=×=

跨中弯距=(+)/2==

同理:

二、三层跨中弯距=;一层跨中弯距=

3、梁端剪力计算

恒载作用下梁端剪力计算过程见表7-13。

表7-13恒载作用下梁端剪力计算

层次

qd

〈KN/M〉

L

〈M〉

qd

〈KN〉

ΣM/L

〈KN〉

总剪力〈KN〉

VA=

-ΣM/L

VB=

+ΣM/L

4

96

3

2

1

注:

b为柱截面高度

4、柱轴力计算

柱轴力计算见表7-14。

表7-14恒载作用下柱轴力计算

柱号

层次

截面

横梁剪力

纵梁传来

柱自重

ΔN

柱轴力N

A柱

C柱

4

柱顶

96

柱底

3

柱顶

408

柱底

2

柱顶

408

柱底

1

柱顶

柱底

B柱

4

柱顶

×2

=

柱底

3

柱顶

×2

=

柱底

2

柱顶

×2

=

柱底

1

柱顶

×2

=

柱底

 

(四)活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1、活荷载作用下的弯矩计算

因本工程为商业批发楼,活荷载分布比较均匀,所以活荷载不利分布考虑满布法,内力计算可采用弯矩二次分配法,但对梁跨中弯矩乘~的增大系数。

(1)将框架梁上梯形荷载化为等效均匀活荷载

四层:

q3d=(1-2α2+α3)q3=(1-2×+)×=m

一二三层:

q1d=q2d=(1-2α2+α3)q1=(1-2×+)21=m

(2)固端弯矩计算

四层:

MF=-

q3dL2=-

××=

一二三层:

MF=-

q1dL2=-

××=

(3)杆端弯矩计算

杆端弯矩计算过程见图7-11。

(4).活荷载作用下的框架梁跨中弯矩计算;

M跨中=[*+/2+1/24×××(3-4×)]=

M3跨中=[*+/2+1/24×21××(3-4×)]=

M2跨中=[*+/2+1/24×21××(3-4×)]=

M1跨中=[*+/2+1/24×21××(3-4×)]=87KNm

注:

*为弯距调幅系数。

2、活荷载作用下的梁端剪力计算

活荷载作用下的梁端剪力计算过程见表7-15。

表7-15活荷载作用下剪力计算过程

层次

qd

(KN/m)

L

(M)

qL/2

(KN)

ΣM/L

(KN)

剪力(KN)

VA=qL/2-ΣM/L

VB左=qL/2+ΣM/L

4

3

48

2

48

1

注:

表内剪力按调幅前、后的大者取用。

3、活荷载作用下柱轴力计算

活荷载作用下A柱轴力计算见表7-16。

表7-16活荷载作用下A柱轴力计算表

柱号

层次

截面

横梁剪力

纵梁传来

柱重

ΔN(kN)

柱轴力(KN)

 A

C柱

4

柱顶

1

柱底

0

3

柱顶

0

柱底

0

2

柱顶

0

柱底

0

1

柱顶

0

柱底

0

B柱

4

柱顶

×2=

0

柱底

0

3

柱顶

48×2=

96

63

0

159

柱底

0

2

柱顶

48×2=

96

63

0

159

柱底

0

1

柱顶

×2=

63

0

柱底

0

活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图见图7-12。

六、内力组合及调整

<一>框架梁的内力组合

在恒载和活荷载作用下,跨间MMAX可近似取跨中的M代替。

MMAX=

qL2-(M左+M右)/2

式中 M左、M右---梁左右端弯矩。

跨中M若小于

ql2,应取M=

ql2

在竖向荷载与地震力组合时,跨间最大弯矩MGE采用数解法计算。

如图7-13所示。

图中:

MGA,MGB---重力荷载下梁端的弯矩;

MEA,MEB---水平地震作用下梁端弯矩;

RA,RB---竖向荷载与地震荷载共同作用下的梁端反力。

对RB作用点取矩,RA=qL/2-1/L(MGB-MGA+MEA+MEB)

x处截面弯矩为:

M=RAx-qx2/2-MGA+MEA

由dM/dx=0。

可求得跨间MMAX的位置为x1=RA/q

将X1代入任一截面x处的弯矩表达式,可求得跨间最大弯矩为

MMAX=MGE=RA2/2q-MGA+MEA=qx2/2-MGA+MEA

当右震时,公式中MEA、MEB反号。

MGE及x1的具体数值见表7-17。

表7-17MGE及Xi值计算

(恒+活)

地震

q

l

RA

Xi

MGE

MGA

KNm

MGB

KNm

MEA

KNm

MEB

KNm

KN/M

M

左震

KN

右震

KN

左震

M

右震

M

左震

KNm

右震

KNm

AB

4

116

3

262

5

2

262

5

1

415

11

360

注:

①当x1>L或x1<0时,表示最大弯矩发生在支座处,应取x1=L或x1=0,

用M=RAx-qx2/2-MGA±MEA计算MGE;

②表中恒载和活荷载的组合,梁端弯距取调幅后的数值;

③表中q值按(恒+活)计算。

梁内力组合见表7-18。

(二)框架柱内力组合

框架柱取每层柱顶和柱底两个控制截面,A柱内力组合见表7-19。

B柱内力组合见表7-20。

表7-18框架梁内力组合

层次

位置

内力

荷载类别

竖荷组合竖向荷载与地震力组合

恒载①

活载②

地震③

①+②

(①+②)±③

4

A4右

M

±

-147

V

96

B4左

M

±

V

跨中

MAB

3

A2右

M

±

V

8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