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精通版秋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读书目的和前提》同步练习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57060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5.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人教精通版秋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读书目的和前提》同步练习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人教精通版秋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读书目的和前提》同步练习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人教精通版秋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读书目的和前提》同步练习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人教精通版秋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读书目的和前提》同步练习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人教精通版秋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读书目的和前提》同步练习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人教精通版秋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读书目的和前提》同步练习一.docx

《高中语文人教精通版秋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读书目的和前提》同步练习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教精通版秋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读书目的和前提》同步练习一.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人教精通版秋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读书目的和前提》同步练习一.docx

高中语文人教精通版秋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读书目的和前提》同步练习一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读书:

目的和前提》同步练习一

1、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教养(jiào)  卷帙(yì)  发掘(jué)  僧侣(sēng)

B.狭隘(ài)   逊色(xùn) 咖啡(kā)   时髦(máo)

C.宽敞(chang) 吟啸(yín) 愉快(yù)   公爵(jué)

D.慰藉(jì)   麻痹(bì)  强迫(qiǎng) 给予(jǐ)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跋涉  鲜活  共鸣  魅力

B.搜寻  纠葛  精华  陌生

C.阅览  钟情  优雅  消磨

D.画相  帐幕  竞争  稀罕

3、阅读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以《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为代表,央视文化类节目如_________,成为文化综艺新的标杆。

但由于跟风,“诗词”和“朗读”严重扎堆,渐渐使人审美疲劳。

“在文学等细分题材被集体消费的时候,我们要着眼未来,探索新的方向。

”央视副总编辑朱彤承诺,“央视将持续在原创文化节目上发力。

”而总导演、制片人于蕾给《国家宝藏》下了定义——“大型文博探索节目”。

其以历史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一种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舞台戏剧、真人秀等多种艺术形态于一体,是全新创制的“纪录式综艺”。

  其实,博物院文化的流行早有端倪,《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也曾_________。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宝藏》播出的时机无疑是非常合适的。

说起博物馆,总让人想起深宫大院;说起文物,也总让人想到冰冷的历史,仿佛离我们日常的生活很远。

而《国家宝藏》之所以能够_________,是因为它使那些尘封于历史的文物活了过来——请来能辐射到各个年龄阶层的演员,又在表演的各个方面精准要求演员,(  )。

它们不再是冰冷的,而是带着温度的;不但记载着厚重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也与我们许多人的生命_________。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比比皆是 盛极一时 脱颖而出 休戚相关

B.雨后春笋 风靡一时 红极一时 息息相关

C.比比皆是 风靡一时 红极一时 休戚相关

D.雨后春笋 盛极一时 脱颖而出 息息相关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其以历史文化的内核、纪录的气质、综艺的外壳,创造一种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舞台戏剧、真人秀等多种艺术形态于一体的全新模式,是全新创制的“纪录式综艺”。

B.其以历史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一种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舞台戏剧、真人秀等多种艺术形态于一体的全新模式,是全新创制的。

C.历史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一种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舞台戏剧、真人秀等多种艺术形态于一体的全新模式,是全新创制的“纪录式综艺”。

D.其以历史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一种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舞台戏剧、真人秀等多种艺术形态于一体的全新模式,是全新创制的“纪录式综艺”。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演员在表演中真正做到演“活”文物

B.让其在表演中真正做到演“活”文物

C.尘封于历史的文物被这些演员演活了

D.演员的表演把这些文物真正演活了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一:

  走进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迎面而来的仿佛是一个科幻感十足的“未来世界”——一座长方体建筑被一个椭圆形的开口直接穿过。

建筑内部,一个巨大的球形报告厅占据了大厅的中央位置,如同“天眼”凝视外界。

环视四周,围绕报告厅逐级上升的阶梯与高挑的空间创造出丰富层次感,带来如同海浪起伏般的景观效果……近日,几张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的照片在网上迅速“爆红”,吸引了来自世界的目光。

  “这座图书馆别具一格之处在于它用现代建筑理念和方法创造了一个科技感和美感十足的巨型中厅,让读者拥有极大的阅读、交流以及想象的空间。

”滨海新区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广播电视局局长介绍,“我始终认为,图书馆并非一个简单的陈列空间。

它以丰富多样的、多载体形式的、经过精心挑选的、长期积累的文献信息为基础,是知识与信息的集散地,也是人类文化的传播地。

它囊括中外,兼及古今,能够对人们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体育艺术素养进行全方位的熏陶。

它们或历史悠久庄严肃穆,或年轻灵动充满生机,不应该都长着相似的面孔。

(摘编自2017年12月21日《光明日报》陈建强等《用书籍涵养一座城市的品格》)

材料二:

  有学者做调研显示:

我国城镇居民超过60%的人从来没有去过图书馆,城镇居民中有接近40%的中小学生,在上大学之前没有去过图书馆,有超过20%的居民不知道本地公共图书馆,仅有4%的中小城市有图书馆的道路标识。

国家图书馆研究院2014年9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国民公共图书馆利用率很低:

2013年我国公民图书馆持证率只有2.5%,公共图书馆人均到馆0.36次。

(摘编自2017年第1期《图书馆工作》柴林红《探究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书香社会”的对策》)

材料三:

2010—2013年江西各级公共图书馆财政拨款及购书经费统计表

注:

本表数据根据《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11—2014年)统计得出。

材料四:

  在河南许昌市鹿鸣湖畔的一座钢构玻璃房内,一名年轻女孩正聚精会神地看着书,手边放着刚从超市提回来的购物袋。

她说,这里环境好,隔着玻璃就能看到湖,而且借阅方便,离家也近,哪怕是买菜的间隙,她都会进来坐一坐。

  这座玻璃房便是今年9月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并被当地人津津乐道的“24小时智慧阅读空间”。

它是融智慧图书馆、便民志愿服务站为一体的一站式公共文化服务空间,许昌在人流密集、交通便利的路段共建成了12座这样的玻璃房。

  随意走进一间50平方米左右的玻璃房,通透宽敞,布置整齐。

大书架上,各类图书琳琅满目。

阅览桌椅旁摆放着自助办证机、电子图书借阅机、自助借还书机等。

此外,玻璃房内还设有应急小药箱、针线包、雨伞架等便民服务设施。

  当阅读逐渐实现“零门槛”,氤氟的书香将成为城市最有朝气的文化标签。

这些“家门口的图书馆”,如今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市民前来阅读,藏于图书馆的书变成了市民的手边书和案头书。

(摘编自2017年11月10日新华社记者史林静《“家门口的图书馆”构筑24小时智慧阅读空间》)

(1)下列对材料二、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据显示我国国民公共图书馆利用率很低,超过半数的城镇居民从未去过图书馆。

B.在政府的支持下,2010年至2013年江西各级公共图书馆的财政拨款及购书经费均逐年增加。

C.2010年至2013年间,江西省加大基层公共图书馆的投入,县级馆的拨款均高于市级馆,更高于省级馆。

D.虽然公共图书馆的投入大幅度提高,但仍有超半数的居民从来没有去过,甚至有人不知道图书馆的位置。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共图书馆应该以丰富多样的文献信息为基础,成为知识与信息的集散地、人类文化的传播地。

B.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因为创造了一个科技感和美感十足的巨型中厅,而在网上迅速“爆红”。

C.许昌、天津的公共图书馆或年轻灵动充满生机,或历史悠久庄严肃穆,虽然面孔不同,但都很受欢迎。

D.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许昌的“智慧阅读空间”,都实现了阅读的“零门槛”,成为城市的文化标签。

(3)你认为,要建设“书香社会”需要做哪些努力?

请根据上述材料加以概括。

 

(4)材料一着重介绍了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的建筑结构和风格,并交代这是这座图书馆能够吸引世界目光的主要原因,对此,滨海新区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广播电视局局长也说:

“图书馆并非一个简单的陈列空间……不应该都长着相似的面孔。

”你赞同他的说法吗?

在课文《上图书馆》中是否有类似的表达?

试举一例加以说明。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各题。

浣溪沙·和无咎韵【注】

陆游

懒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

夕阳吹角最关情。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

客中无伴怕君行。

【注】 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闰十一月至次年正月,陆游与韩元吉在镇江相聚,那时,陆游是在镇江通判任上,韩元吉则是来镇江省亲暂住。

两位朋友相聚两月,彼此唱和的诗词作品共有三十多首。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玉瓶”指酒瓶,首句是说因为将要与友人分别,词人就邀约友人一起话别、喝酒。

B.“夕阳”是所见之景,“吹角”是所听之声,视听结合,定格离别的画面。

C.“吹角”点出了词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正与金对峙。

D.尾句中的“客”指词人自己客居镇江,“无伴怕君行”点出诗歌写作主题。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从机器制翻译到智能教有,从刷脸支付到无人驾驶……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不断刷新人们的想象力。

人工智能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领域,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未来,一些重复性的工作,如在线客服、速记翻译、驾驶员等都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

不过,人们不必对此过于担心,人工智能在替代一些人类职业的同时,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像自动集装箱出现以后,搬运工人担心会失业,在港口却出现了很多吊桥工人。

7、下面是学生学习投入与学习效能关系示意图,请把这幅图的内容转述成一段话。

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指出: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2)在《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慨叹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师说》中阐述从师必要性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师说》中提出的择师的标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

A项,“帙”应读zhì;古代书画外面包着的布套;量词,一套线装书叫一帙。

C项,“愉”应读yú;D项,“藉”应读jiè。

1.另见“借”,2.垫在下面的东西:

以茅草为~。

3.垫;衬:

~地而坐。

2、【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字形辨析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解答时,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

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

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

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

D项,画相—画像。

画像:

1.画人像:

给他画个像。

2.画成的人像:

一幅鲁迅先生的~。

3、

(1)【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

【解答】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

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

“雨后春笋”,褒义词,指新生事物大量涌现;“比比皆是”,形容非常常见。

“雨后春笋”与横线前面的“如”、横线后面的“成为文化综艺新的标杆”搭配合埋,可排除A项、C项“风靡一时”,形容一种事物在一个时期内非常风行;“盛极一时”,形容一时特别兴盛或流行。

二者为近义成语,均符合语境。

“红极一时”,指往一段吋间内受人追捧;“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本领全部显露出来,对象为人。

排除D项。

“休戚相关”,强调福祸相关联;“息息相关”,强调关系密切。

所以选B。

(2)【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

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

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

介词残缺,添加“以”,排除C项。

前后对应关系应当一致,“纪录的气质”对应“纪录片”,“综艺的外壳”对应“综艺”,排除A项。

宾语残缺,缺少“创造”的宾语,添加宾语“纪录式综艺”,排除B项。

所以选D。

(3)【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

【解答】这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

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接近、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

该句的主语为“《国家宝藏》”,A项,把主语偷换为“演员”;C项,把主语偷换为“文物”;D项,把主语偷换为“表演”,本身有语病,“表演”“演活”搭配不当。

所以选B。

4、

(1)【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

【解答】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考查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

B项,“均逐年增加”错。

结合材料三“2010—2013年江西各级公共图书馆财政拨款及购书经费统计表”分析可知,2011年和2012年购书专项经费都是500万元,没有增加;市级馆购书专项经费2010年是641万元,2011年是377万元,2012年是467万元,2013年是544万元,而不是“逐年增加”。

所以选B。

(2)【答案】A

【分析】答题时要明确具体考查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正误。

【解答】B项,网上迅速“爆红”的原因错,原文为“走进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迎面而来的仿佛是一个科幻感十足的‘未来世界’……几张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的照片在网上迅速‘爆红’,吸引了来自世界的目光”;C项,“历史悠久庄严肃穆”错,这是“滨海新区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广播电视局局长”讲话的内容,不是文中具体所指;D项,“都实现了阅读的‘零门槛’”错,说法过于绝对。

所以选A。

(3)【答案】①政府方面:

一方面加大对公共图书馆,尤其是基层图书馆的财政拨款及购书专项基金的投入,提高硬件标准;另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改善服务态度,降低阅读的门槛,提升软件实力。

②民众方面:

充分认识读书的价值,逐步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共同营造“书香社会”的良好氛围。

【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筛选概括的能力。

【解答】这是一道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

本题要求概括“要建设‘书香社会’需要做哪些努力”,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这座图书馆别具一格之处在于它用现代建筑理念和方法创造了一个科技感和美感十足的巨型中厅,让读者拥有极大的阅读、交流以及想象的空间”“当阅读逐渐实现‘零门槛’,氤氲的书香将成为城市最有朝气的文化标签。

这些‘家门口的图书馆’,如今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市民前来阅读,藏于图书馆的书变成了市民的手边书和案头书”“这座玻璃房便是今年9月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并被当地人津津乐道的‘24小时智慧阅读空间’”“国家图书馆研究院2014年9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国民公共图书馆利用率很低”和图表的内容,可概括出“政府方面:

一方面加大对公共图书馆,尤其是基层图书馆的财政拨款及购书专项基金的投入,提高硬件标准;另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改善服务态度,降低阅读的门槛,提升软件实力”。

结合“我国城镇居民超过60%的人从来没有去过图书馆,城镇居民中有接近40%的中小学生,在上大学之前没有去过图书馆,有超过20%的居民不知道本地公共图书馆,仅有4%的中小城市有图书馆的道路标识”可概括出“民众方面:

充分认识读书的价值,逐步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共同营造‘书香社会’的良好氛围”。

(4)【答案】赞同他的说法。

在课文中有多处也都印证了这种说法,比如文章开头就说道“(法国国立图书馆)在巴黎里胥力欧大街,是一所华美的房子。

光这建筑,且不讲其中藏的几百万册书,也使人爱它”。

由此可见,图书馆的建筑样式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要力求特色鲜明,能够让人为之心动。

【分析】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文本、提出自己见解的基本能力以及筛选信息的能力。

【解答】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回答本题,应首先表明你的态度,是否赞成这一说法。

就本题来看,应该是赞成,不必标新立异。

然后到课文中去找相照应的语句,并写出来即可,比如“(法国国立图书馆)在巴黎里胥力欧大街,是一所华美的房子。

光这建筑,且不讲其中藏的几百万册书,也使人爱它”。

5、

(1)【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解答】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A项,“词人就邀约友人一起话别、喝酒”错误。

这一句中有“懒”,意思是词人因将与友人分别,心中难过,已不想喝酒,只是唤来友人一起赏景。

所以选A。

(2)【答案】①对国家安危的关切与忧虑。

南宋时镇江为抗金边防前线,吹角声乃军队行动的号令,陆游作为戍守官员,自然对此很是关切。

②劳于仕宦的疲惫。

作者在镇江任职,忙碌的日子很多,而休闲的日子很少。

③朋友将要离别的惆怅。

韩无咎即将离开镇江,作者面对离别生出愁绪。

【分析】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查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

【解答】此题注意根据诗歌中的“夕阳吹角”和注释中的“陆游是在镇江通判任上”分析对国家安危的关切与忧虑;根据“忙日苦多闲日少”分析劳于仕宦的疲惫;根据“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分析朋友将要离别的惆怅。

6、【答案】①人工智能已全面走入人类生活/人工智能已渗透人类生活各领域  ②还将影响到人类的职业领域/还将替代人类的某些工作  ③也会催生一些新职业/并不会让人都失业

【分析】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能力。

【解答】解答这类题,要把握段落的整体意思,然后联系上下文,先找是否有标志,如关联词、修辞等;如果没有,就看其意思。

本题第一处,是前文“从机器制翻译到智能教有,从刷脸支付到无人驾驶……”进行总结,再结合后文“不断刷新人们的想象力。

人工智能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领域”,可推断出此处填写表示“人工智能已全面走入人类生活”意思的句子。

第二处,根据前文“不仅”,可知填写句子要有关联词“还”与之搭配。

在根据后文“一些重复性的工作,如在线客服、速记翻译、驾驶员等都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可知此处填写表示“还将影响到人类的职业领域”意思的句子。

第三处,根据前文“人们不必对此过于担心,人工智能在替代一些人类职业的同时”,以及后文“自动集装箱出现以后,搬运工人担心会失业,在港口却出现了很多吊桥工人”,可以推断出此处填写表示“也会催生一些新职业”意思的句子。

7、【答案】学生的学习投入指学习行为、情感态度、思维方式、意志品质、生活经验、学习策略所组成的个体因素,以及学校、教师、社会等因素;而个体因素至关重要,不仅直接影响着学习形态和教学质量,还会最终影响学习效能。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

【解答】解答本题,要注重构思图的层次和顺序问题。

选择合适叙述切入点。

答题前,先要弄清楚示意图中各个要素的关系,再按照一定的程序对本图进行解读。

作答时,要充分体现出“个体因素”对于学习效能的重要作用。

8、【答案】

(1)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2)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3)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5)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6)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解答】本题实质上是一种理解型默写,考查对课文的深入理解,答题时要注意答全相关内容。

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

注意易错的字词:

谀、受业、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