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主题阅读之状物哲理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55633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叙文主题阅读之状物哲理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记叙文主题阅读之状物哲理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记叙文主题阅读之状物哲理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记叙文主题阅读之状物哲理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记叙文主题阅读之状物哲理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记叙文主题阅读之状物哲理类.docx

《记叙文主题阅读之状物哲理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主题阅读之状物哲理类.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记叙文主题阅读之状物哲理类.docx

记叙文主题阅读之状物哲理类

2018年初三二模浦东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戴渊少时,游侠不治行检,尝在江淮间攻掠商旅。

陆机赴假还洛,辎重甚盛。

渊使少年掠劫。

渊在岸上,据胡庆,指麾左右,皆得其宜。

渊既神姿峰颖,虽处鄙事,神气犹异。

机于船屋上遥谓之曰:

“卿才如此,亦复作劫邪?

”渊便泣涕,投剑归机,辞厉非常,机弥重之,定交,作笔荐焉。

过江,仕至征西将军。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1)虽处鄙事___________

(2)作笔荐焉____________

12.从文中可知陆机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用自己的话回答)。

(4分)

13.不能成为戴渊从“不治行检”到后来“仕至征西将军”的原因的一项是()

A.有侠义之气B.有知遇之人C.有改过之心D.有神异之姿

(四)课外文言(12分)

11.

(1)鄙陋、无知(2分)

(2)写、写作(2分)

12.爱惜人才、善于教育(每格2分,共4分)

13.D(4分)

 

【知识梳理1】标题

一.分析标题的含义。

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两个方面来分析。

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标题的表层含义是指夹竹桃的凋谢,深层含义是指爸爸的去世。

如《破茧成蝶》表层意思:

沉睡茧中的蛹,咬破自织之茧,羽化成蛾。

深层意思:

个体生命挣脱字织之茧(困难和障碍),获得重生。

标题如果是比喻句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我们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

《变色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表层含义:

善于变色的蜥蜴,深层含义;见风使舵的沙皇警察。

二.分析标题的作用。

作用有以下几类:

(1)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2)点明文章主旨;

(3)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4)确定文章的感情基调,反映作者情感;

(5)概括了文章主要内容;

(6)一语双关。

(7)表明写作对象

例1.《六个馒头》:

文章为什么要以“六个馒头”为题目?

①以极平常的馒头为题目,引起读者的兴趣;②六个馒头是本文的线索(故事围绕这六个馒头展开);③六个馒头凝聚了同学之间深厚的友谊,使文章主题得以表现。

例2阅读《感谢自卑》,说说标题的作用?

①以“感谢自卑”为题,形成认识上的反差,设置悬念,吸引读者;②揭示了文章主旨,自卑亦可使人越挫越勇,一路坚强,不断成功。

3.分析标题的好处与妙处。

这种题型实际上是上面两种题型的综合式。

从两个方面答题:

(1)标题的含义;(一般答深层含义)

(2)标题的作用

4.如何给文章取个合适的标题。

要给文章取一个合适的标题,不妨从标题的作用入手:

以贯穿文章的线索为题,以写作对象(即关键的人、物)为题,以文章的主旨为题,以主要情节为题等。

另外,在拟题时一定要注意标题的特点,要紧扣文本,要言简意赅。

5.为什么以此为标题。

要完成此类题目,必须在把握文章内容、主旨和情感的基础上,从标题的含义和作用两个方面来答。

【知识梳理2】概括文章中心主旨

文章主旨是作者在文中表现的中心意思(包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是文章的灵魂。

其内涵包括情感态度、精神品质、道理感悟和希望号召等。

概括文章主旨,属于把握文章思想内容方面的能力和要求。

它要求考生能从宏观上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核心。

要完成这类试题,不仅要求考生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具备一定的文学知识以及一定的审美情趣,更要求考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1、从文章标题入手。

有的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2、从分析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入手。

有的文章开篇点题,起到统领全文、点明或暗示中心思想的作用,有的文章在篇末点明中心或深化中心。

3、从分析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入手。

记叙文的议论、抒情句具有画龙点睛的功效,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个“睛”来看作者的中心意图。

同时,从议论、抒情句中,我们还可以直接看到作者情感的变化。

4、从概括文章段意和分析人物、事件入手。

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隐含在作者对人物、事件的叙述、描写中,我们要做综合归纳,才能突出中心思想。

5、从分析文章的背景入手。

分析文章的中心,有时还需了解、分析有关时代背景,了解文中的事件和人物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和活动的以及写作的意图是什么。

答题格式

写人为主:

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记事为主:

记叙了…批评(歌颂)了…表现了…

写景状物:

采用了…手法,借助…的描写,赞扬了…

游记:

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概括文章主旨原则:

1、确切,就是概括要准确、恰当,能概括出这篇文章所特有的思想意义。

2、完整,就是把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完整地概括出来。

3、简要,就是用简明扼要的语句来表达。

但是它必须以确切、完整为前提。

【知识梳理3】词句含义

一、词语含义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方法

(1)关键词的类型

①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讽刺义、双关义和其他特殊含义等,结合特定语境去分析临时意义

或隐含意义。

②词语的感情色彩,有助于揭示文章中心思想、包含着深刻思想意义的词语。

③注意动词、形容词、副词的运用。

④指代性词语在确定的语境中指代的内容。

(2)解题方法与技巧

①分析词语所在语句、段、篇对词义的限制。

a.借助语感确定词义。

b.通过语境(上下文)理解词语。

c.紧扣背景、主旨及作者的思想倾向理解。

d.借助修辞方法、景物特点和意境理解。

②分析词语在上下文中的作用。

a.概括作用:

有些词语在文中往往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或居文首,或居段中,或处文末,承上启下,概括性强,须看清抓准。

b.指代作用:

因为代词在文中指代灵活,所以如果对文中代词所指的内容认识不清,就会造成对文意的

误解。

c.感情色彩及附加意义:

语言的感情色彩,是作者的抒情成分的体现。

恰当地把握作者的感情色彩,有

利于准确地理解内容。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找出前后文中的有关语句,比较相近词义的差别。

一般来说,文章中的词语和上下文都存在着关联,借助上下文可以理解陌生词语的含义。

例如,要理解《背影》(七年级下册课文)中的“顽唐”这个词,我们可以读一读整段话“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

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

哪知老境却如此顽唐!

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

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可知“稍唐是用来形容作者父亲当时心境的一个词,父亲在年轻时有过比较成功的事业,而《背影》的写作背景是父亲年老时,祖母去世,父亲的工作丢了,一家老小十几口人的生活陷入困顿,连办丧事都是变卖家产、到处借钱办妥的。

在这样的境况下,父亲精神上的悲哀痛苦、萎靡不振是显而易见的。

(2)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敲揣摩——把握变化。

有些词在实际使用时,词义有了变化。

对这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要联系语言环境分析,推敲揣摩,才能把握变化。

例如《背影》中的这段话: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

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

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

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

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

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我心里暗笑他的迁;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

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

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这一段两次出现“聪明”,作者的意思并不是真的赞美自己,而是对自己的一种自嘲、反省,作者在当时不能理解父亲无微不至的关心,觉得父亲哆嗦、多余,然而时过境迁,作者也经历了人生当中更多的波折普难,自己也做了父亲,终于理解了当年父亲的良苦用心。

(3)借助前后文决定取舍——选准义项。

有些词有多种义项,在文章中究竟取何种解释,就地“借助“前后文,把词义与具体的语言挂上号,根据查字(词)典得到了多种义项,然后通过分析比较,对照文章,恰当选择,并把选择的词义放到句子中检查是否合适。

例如,《背影》中,“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蹭了一会。

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

他踌踏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因因应该作何理解呢?

①犹豫不决地跤来跤去。

②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③很得意的样子。

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一)句子的含义

知识点1:

重要句子的类型

(1)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描写等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等。

(2)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即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等。

(3)统摄全篇,即人们常说的文眼或者是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

知识点2:

设题方式

(1)画线文句的理解。

(2)开头或结尾某某句的含义和作用。

(3)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4)如何理解某句话的含义。

知识点3:

方法指导

(1)总的原则

①结合语境,抓关键词,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②整体感知是前提,要感知文章主旨和人物情感。

(2)具体方法:

①抓关键词+结合上下文分析表层含义+结合文章中心分析深层含义。

②该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表现了怎样的人物性格及品质等,表达了文章怎样的中心主旨。

③如果有人物、环境描写、修辞手法等还要结合其作用回答句子含义类题目。

备考建议:

含义类题目在近五年中考中所占的比例并不是很大,但是也不可或缺。

含义类题目常与作用

类题目结合考查,所以要注意知识的融会贯通。

 

2020上海黄浦区一模语文(哲理类)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9分)

缺口的木桶

梁刚

①儿子高三了,马上面临高考,但数学成绩老是上不去。

父亲急,想跟儿子沟通,但儿子非常抵触。

怎么办?

②这天,父亲特意跑到古镇,找到一个能箍桶的老人,他要求老人给他定做一只短一截木板的缺口木桶。

老人说:

“那还是木桶吗?

咋用呀?

你这不砸我牌子吗”父亲笑说:

“我就是要让人家一眼看出,短一截木板,木桶就没法正常使用了。

”老人疑惑地看了父亲几眼,似乎想得到确认,父亲狠狠点了点头。

两个小时后,一只缺口木桶交到了父亲手中。

③父亲拿着这只缺口木桶回家,把它放在书房最显眼的地方。

④那边,儿子放学一进门就注意到了那个奇怪的木桶,但是他只是不屑地撇了撇嘴。

父亲想凑上去说些什么,不料儿子却先身夺人:

“不用解说,道理我懂,你是想让我提升数学这块短板,让木桶的容量迅速增加,但我讨厌数学!

讨厌!

”儿子的表情充满了厌烦。

⑤父亲一时不知从何说起,只是怔怔地看着儿子,心里是说不出的味道。

晚上,他在QQ上给儿子留言:

“我帮你请了最好的数学老师。

⑥儿子没理会父亲的留言,可是,过了一天儿子突然回复:

“人生的选择就没有第二条路了吗?

那只木桶除了装水,就不能装其他东西了吗?

如果装固体物质,短一截木板不是照常使用!

⑦儿子故意用了三个惊叹号,明显是要和父亲叫板。

儿子激烈的反应反而让父亲冷静了下来,他想了想,回复道:

“木桶只是想告诉你,提升自己的短板,能最大限度增加自己的容量。

⑧“难道只有一个选择吗?

”儿子反诘道。

⑨父亲停了一会,慢慢地输入一行回复:

“你也可以做出其他选择。

⑩儿子回复得很快:

“数学是我无法逾越的障碍,我想好了,我要学摄影,考艺术。

⑪父亲默默盯着电脑屏幕,心里五味杂陈。

他叹了口气,可又忍不住轻轻点头。

⑫父亲觉得高三那一年过得很慢,他看到儿子每天用功到很晚,而他也再也没有提起提高数学成绩这回事。

⑬终于,儿子考上了大学,还是本科。

父亲捧着录取通知书看了好久,他知道按儿子原先的成绩,最多只能考个专科学校。

⑭儿子开始自信起来,与父亲的交流也变得主动。

他会在QQ留言:

“你看我做个班长是否够格?

”父亲顿时激动起来,想跟他电话联系,但还是忍住了,他尽量回复得低调点:

“可以!

”儿子回复了一个握手的表情。

父亲笑了,轻轻嘀咕到:

“嘚瑟。

⑮年末,儿子给父亲留言:

“老爸,我这学期的考试绩点是4.5哦。

”“不错。

”父亲不敢表扬,但心里非常高兴。

⑯大三那年,儿子再次在QQ给父亲留言:

“老爸,我创作了一个短剧,最近参加大学生专业比赛,要在电视上播呢,有兴趣就看看奥。

”父亲兴奋得跳起来,隔着房门连声高叫:

“孩子妈,你儿子出息啦!

”老婆被他的叫声吓了一跳,手一滑,盘子砸了一地。

⑰父亲突然觉得放在儿子房间的那只木桶有些碍眼。

那天,他悄悄把它拿了出来,恰好被回家的儿子撞上。

儿子见了一顿,随即说:

“爸,那木桶放着吧,我还有用。

”父亲疑惑地看着儿子,问:

“啥用?

”儿子一笑,没回答。

⑱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再到书房时,突然发觉那只木桶被换掉了。

原先那只木桶矮胖,现在这只瘦长;原先那只由八块木板组成,现在这只只有七块木板。

⑲儿子从背后凑上来,揽着父亲的肩膀,故作神秘地说:

“你觉得怎么样?

这是原来的桶呢?

还是新买的桶呢?

”父亲静静地注释着那只桶,若有所思……(上文有删改)

17.第④节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2分)

错字:

;改字:

18.请将小说的主要情节补充完整。

(6分)

父亲想借缺口木桶和儿子说理→

(1)→儿子选择艺术并努力考上大学→

(2)→(3)

19.第⑪段划线句描写了父亲复杂的心情。

结合上下文,具体分析“叹了口气”和“忍不住轻轻点头”所表现出的矛盾心理。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一般文中人物的交流以对话为主,但上文的人物交流却以QQ留言为主。

从第⑤至⑮节的内容,可以看出父亲教育儿子的方法和态度是:

(4分)

21.结合全文,以下对于文中“木桶”所揭示的道理,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借“木桶”告诉我们:

只有提升自己的短板,才能最大限度增加自己的容量。

B.文章借“木桶”告诉我们:

只要忽略短板,虽然容量小一点但照样有自己的价值。

C.文章借“木桶”告诉我们:

去掉短板,重新组合,发挥长板优势就能挖就出潜力。

D.文章借“木桶”告诉我们:

短板长板都不重要,主要坚持自己的选择就定会成功。

【答案】

17.(2分)身  声

18.(6分,每空2分)

(1)儿子质疑木桶理念提出自己想法

(2)儿子的自信和成绩让父亲骄傲(3)儿子抽掉短板改装木桶引父亲思考

19.(4分,每处3分)“叹了口气”写出父亲因为儿子放弃数学学艺术的无奈和遗憾;“忍不住轻轻点头”则是父亲对儿子有独立思考,能找到突破困境的方法的认可和接纳。

(写出原因1分,写出态度或心理1分)

20.(4分,每点2分)循循善诱、平等尊重、严格要求等(写出不同的两点即可)

21.(3分)C

2020上海金山、长宁区一模语文(哲理类)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2题。

(20分)

不懂事的孩子

①与朋友去樱桃园摘樱桃,朋友带上了他的儿子。

男孩一年前迷上摄影,朋友给他买了一部很便宜的二手单反机,男孩天天把相机背在身上,妆模作样地摄影。

今天也没有例外。

②说是“摄影”,其实就是照相。

谁也没有把他当回事,包括我和朋友。

朋友说,给儿子买相机,只为他别时时烦他。

③可是男孩很当回事。

那天,除了摘撄桃,男孩就是不停地“咔嚓”。

不但给樱桃“咔嚓”,给朋友“咔嚓”,还给我“咔嚓”。

④回去的路上,男孩向我要QQ号码,说要把照片传给我。

但是我并不想把QQ号码给他,不仅因为我的QQ好友即将满员,我还得加些编辑、作家以及出版社的朋友,还因为,加这个小屁孩干什么呢?

⑤我骗他说,我从来不用QQ。

⑥那你用微信吗?

他问。

⑦不用。

⑧电子信箱吧!

他不屈不挠,给我一个信箱,我把照片传给你。

⑨说实话我对那些照片没有丝毫兴趣。

几乎每次去野外玩,甚至与朋友吃一顿饭、喝一杯茶,都会有朋友用相机或者手机给我拍上一堆照片。

有时候,会凑上去看看,虚伪地夸奖一番。

大多时,我连凑上去看看的兴趣都没有。

⑩似乎现在,早已没有人把照片当回事。

⑪但男孩当回事了,我觉得他挺烦。

⑫于是,我一边听着语音书,一边把我不常用的那个信箱告诉了他。

他仔细记好,然后向我承诺,三天之内,必把照片传给我。

⑬回去以后,我就把这件事情忘掉了。

可是两天以后,我接到男孩的电话。

他问我,收到我传给你的照片了吗?

⑭我说,这两天我挺忙,没空上网,等晚上我抽空看看。

⑮我觉得这个男孩越来越烦了。

⑯第二天,男孩再一次打来电话,问我照片拍得怎么样,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我说,我还没有来得及看呢。

男孩开始沉默,我认为他肯定是觉得我太忽视他以及他的照片。

于是,马上说,现在就看。

⑰打开信箱,却没有见到他发来的照片。

电话问他,他说,几天前就发过去了啊。

将信箱核对一遍,原来是他少记了一个字母。

已经无法考证是我说错了还是他记错了,我认为我说错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因为当时,他在专心地记录,我却在一心二用。

⑱重新把信箱告诉他,我已经烦不胜烦了。

这孩子怎么这样不懂事呢?

不过几张照片,即使我在信箱里看完,也会直接删除,值得他三番五次地追问吗?

几张照片而已,怎么把这个熊孩子祸害成了这样?

⑲我再一次把这件事情忘记。

直到两天以后,执着的男孩再一次给我打来电话,问我照片收到了没有,效果怎么样。

到这时,我已不仅仅是厌烦他,简直觉得他是个傻子了。

几张照片真的有这么重要吗?

哪怕他是一个孩子。

⑳似乎我只能欺骗他了。

我说,都看到了,挺好。

他问我,那张蹲着的好,还是那张站着的好?

被他问得心慌,只好继续撒谎,说,站着的好。

他再问,脸上的阴影,是不是影响了照片效果?

我说,没有,挺好。

他再问,有一张我做了后期处理,是不是做得痕迹太重?

我说,不,真的挺好。

男孩沉默了一会儿,突然说,你没看吧?

㉑我很羞愧,为我对一个孩子的谎言。

尽管当时我发誓说我真的看了,只是不会评论。

但那时,我的脸肯定红了。

放下电话,我想我应该看看他给我拍的那些照片,尽管我相信那些照片会拍得很差,但是,起码在我下次见到男孩的时候,可以坦然地与他谈谈那些照片。

㉒那些照片果然拍得很差。

构图、光影、后期,全都一踏糊涂。

可是它们越差,我越无地自容。

㉓突然想,在这个孩子面前,其实我和我们,才更像不懂事的孩子吧?

19.改正错别字。

(2分)

A.妆模作样    B.不屈不挠   C.三番五次     D.一踏糊涂

有错别字两项是(填字母):

(    )(    )

正确的写法是:

             、             。

20.小说是以“照片”为线索安排故事情节的,请你简要概括:

(6分)

         →         →       →男孩与“我”探讨照片

21.第③段画线句富有语言表现力,请你做简要分析。

(6分)

                         

                         

                         

22.如果把题目《不懂事的孩子》换成《照片的故事》,你觉得哪一个更好?

请先从感情色彩的角度进行比较,再结合文章进行思考,写出你的理由。

(6分)

                         

                         

                         

【答案】

19.AD妆(装)踏(塌)

20.男孩替“我”拍照片、男孩承诺为“我”传照片、男孩催“我”看照片

21.作者运用了拟声词(象声词)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男孩对拍照的热情,为下文男孩问“我”要邮箱传照片、并多次打电话追问“我”效果等内容做铺垫(交代了原因);拟声词(象声词)的运用,还表现了“我”对男孩拍照的不以为然。

22.《不懂事的孩子》更好。

《照片的故事》是中性的内容概括,《不懂事的孩子》则用贬义词对孩子作出评价。

从文意来看,“不懂事”是“我”对男孩曾经的看法,但最终“我”意识到男孩是执着、热情与真诚的,成人才是冷漠、虚伪和不懂事的。

标题对孩子的批评与文章最终对孩子的赞美形成反差,令人深思。

《照片的故事》则没有这样的效果。

2018上海中考(状物类)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0分)

酸橙

①金华的亲戚送了我家一麻袋的橙子。

橙甜,汁液淌嘴角。

吃了橙,手也舍不得马上洗,用舌头舔一遍,把橙汁舔干净。

村里没有人种橙。

父亲说,这个橙好吃,下次来你带两棵橙苗来。

②第二年,我家后院的空地上种上了橙苗。

③又三年。

橙子树高过了瓦屋,开了花。

树冠伞形,圆圆的,撑开的伞一样。

橙子花白白的,五片花瓣,中间黄色的花芯。

满树的花,绿叶白花披在树上。

我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便是去看橙子花。

花开时节,正是雨季,雨滴滴答答,也不停歇。

每下一次暴雨,花落一地,树下白白的一片。

雨季结束,花也谢完了。

花凋谢了,青色的黄豆大的橙子,结了出来。

④橙子的皮还没发黄,青蓝青蓝,但个头已经塞满一只手掌心了。

我便跑去摘橙子吃,用刀切开,掰开肉瓤,黄白色,汁液饱胀。

我塞进嘴巴,又马上吐出来,眯起眼睛,浑身哆嗦。

母亲笑了起来,是不是很酸啊。

我说,牙齿都酸痛了,没见过比它更酸的东西,比醋还酸。

母亲说,没熟透的果子都酸不溜秋的,等皮黄熟透了,酸就变成甜了。

⑤皮黄了,和油菜花一样黄得澄明纯粹,可橙子还是酸得牙齿漂浮。

我对这棵橙子树再也指望不上了。

可父亲不死心,说,还是霜降呢,冬至以后肯定甜蜜蜜,野柿子也是冬至后甜蜜蜜的。

过了冬至,剥橙子吃,还是酸。

⑥金华的亲戚又来了,我们这才知道原来是他给错了树苗。

我们全家彻底死心了。

橙子吊在树上,再也无人问津。

⑦橙子熟了,唯一吃它的,是鸟。

鸟啄食的橙子会腐烂,掉下来。

没有啄食的橙子,不落地,还吊在枝桠上,第二年又返青。

⑧过了几年,橘子树蓬蓬勃勃,树冠有一个稻草垛那么大。

看着满树的花,我大哥不免叹气,说,这棵橘子树,像一个漂亮的女人却生怪胎。

我书读不好,母亲以橙子树作例子,教育我:

“你看看这棵橙子树,好看,结的橙子却难吃,是没用的。

做人也一样,肚子里要有货。

⑨有一次,我表哥来,他是镇里有名的厨师,看着树上黄澄澄的橙子说:

“酸橙?

这可是个好东西!

烧鱼,用半个橙子,放点盐煮,比什么都鲜,什么佐料也不用放。

做酸汤也好,不用醋不用酸菜,是做酸汤最好的料了。

”我母亲说,哪有用酸橙子烧菜的。

表哥掌勺,烧了鱼,烧了酸汤。

我母亲吃了,说,确是好味道,一个酸橙,烧出两个好菜。

⑩邻居知道了酸橙可烧鲜鱼,烧酸汤,家里做喜事,提一个篮子来,向我母亲要十几个酸橙。

提篮里,还拎十几个鸡蛋来。

我母亲怎么也不收,说,以前觉得没用,现在可以提鲜,算是没白白种了它。

⑪后来,我父亲患了一种病,就是打嗝,怎么也控制不住。

一次,有客人来,见我父亲不停打嗝,说,你这个病是不是好几年了。

父亲说,是啊,大小医院看了十几家,没结果。

客人是个医生,他说,有一样东西,可以断病根,只是很难找。

父亲说,打嗝太难受了,难找也要找。

客人说,用酸橙泡水喝,喝三个月,便好了。

我父亲把他拉到后院,客人满脸惊喜:

“这就是酸橙,熟后不落蒂,四季有鲜果。

⑫有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