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地理模板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51253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6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下地理模板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七下地理模板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七下地理模板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七下地理模板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七下地理模板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下地理模板教案.docx

《七下地理模板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下地理模板教案.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下地理模板教案.docx

七下地理模板教案

课题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6.1位置和范围(第一课时)

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能力目标:

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材分析(重难点)

亚洲的位置特点

学生分析

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关的基础知识,具备相应的知识背景,教师只需适时引导,提供资料,答疑解惑。

教学过程

教具1.亚洲政区图

2.东、西半球图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

导入新课:

我们所在的大洲是亚洲,亚洲在许多方面值得我们自豪。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亚洲。

【问题或活动1】完成第3页“活动”1.2.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联系新旧知识和仔细读图的好习惯。

【教师及学生活动】

一、世界第一大洲

1.纬度位置

读图思考:

⑴亚洲位于东西半球中的哪个半球?

⑵亚洲是完全位于东半球吗?

⑶亚洲位于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

2.海陆位置

读图思考:

⑴亚洲周围有哪些大洋?

各位于亚洲的哪个方位?

⑵亚洲周围有哪些大洲?

各位于亚洲的哪个方位?

【问题或活动2】完成第3页3、第四页4。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区域的差异,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教师及学生活动】亚洲和其他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区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线。

读图6.2,你能说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吗?

讨论:

⑴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范围,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⑵比较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看有什么不同?

3.范围

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个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10°S—80°N,约90°),东西距离最长(跨经度达164°,东西时差达10小时)的一个洲。

由于亚洲面积广大,国家众多,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根据地理方位的不同,又结合人文和自然环境特征的差异,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六个分区。

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亚洲所处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知道亚洲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为世界第一大洲。

板书设计6.1位置和范围

一、雄踞东方的大洲

1.纬度位置:

东半球、北半球

2.海陆位置

3.范围

作业:

【备注及反馈】

 

课题6.2自然环境(第一课时)

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通过读图,总结归纳亚洲的地形和河流特点。

能力目标:

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目标:

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材分析(重难点)

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学生分析

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关的基础知识,具备相应的知识背景,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过程

教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

教具亚洲的地形图

导入新课:

要了解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除地理位置外,还需认识它的地形、河流、湖泊及气候等方面。

作为世界第一大洲的亚洲,它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呢?

【问题或活动1】读图6.8,说出一些主要地形区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识图用图能力。

【教师及学生活动】

二、地形和河流

⑴青藏高原——亚洲中部,深褐色,海拔3000米以上,许多地区高于5000米,是亚洲地势最高处。

⑵帕米尔高原——亚洲中部,深棕色,3000米以上。

蒙古高原——亚洲中部,深黄色,海拔1000——3000米之间。

⑶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海拔200米以下。

德干高原——亚洲南部,海拔1000米以下。

伊朗高原——亚洲西部,海拔1000——2000米。

亚洲大陆的边缘地区,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和岛屿。

⑷阿拉伯半岛——亚洲西南部,海拔1000米以下。

马来群岛——亚洲东南部,海拔1000米以下。

【问题或活动2】讨论:

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两方面考虑,亚洲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教师及学生活动】

1.地形特点:

地面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完成第8页“活动”1。

提问:

能更直观的看出某一区域地势高低起伏的状况是哪种地形图呢?

完成第8页“活动”2。

读图6.5,观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注入的海洋。

2.河流分布

提问:

⑴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呈放射状由中部地势高处流入周围海洋)

⑵河流为什么会这样分布?

完成第5页“活动”3。

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亚洲的地势特点、主要的地形区,受地势的影响,亚洲的河流分布呈放射状。

板书设计

地形特点:

地势起伏大,中间高,四周低

河流分布:

呈放射状流向

作业:

【备注及反馈】

 

课题6.2自然环境(第二课时)

目标

知识目标:

能运用地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能力目标:

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意识。

教材分析(重难点)

重点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难点分析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学生分析

使学生明白分析气候特征的过程及角度,达到深刻理解且能举一反三的目的。

教学过程

教具亚洲的气候类型图

教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

导入新课:

气候是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很大,亚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也很大。

【问题或活动1】完成第8页“活动”1.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师及学生活动】

三、复杂的气候

1.主要气候类型

全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约有11种,仅亚洲就有其中9种,说明了什么?

2.分布

提问:

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

主要分布在哪儿?

距海的远近如何?

(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约占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中西部,其特点是:

年温差大,冬冷夏热,降水少,且集中于夏季。

亚洲降水较多的气候类型除了热带雨林气候外,还有几种季风气候,全年降水相对较多,是哪几种?

主要分布在哪儿?

提问:

⑴夏季风是从海洋吹来的湿润气流,夏季风吹来时会带来什么?

⑵降水的多少与夏季风有什么关系?

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季风区内,由于夏季风的影响,易发生旱涝灾害。

【问题或活动2】提问:

从气候类型及分布范围来看,亚洲的气候主要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语言归纳能力。

【教师及学生活动】

3.气候特点

⑴气候复杂多样⑵季风气候显著⑶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提问:

为什么会形成这么复杂的气候?

主要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4.影响因素: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完成第8页“活动”2.

小结:

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亚洲的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板书设计:

三、复杂的气候

1.主要气候类型

2.分布

3.气候特点

4影响因素

作业:

【备注及反馈】

 

 

课题7.1日本(第一课时)

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日本的自然环境。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用图探究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评价某区域的自然环境。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防震意识、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教材分析(重难点)

重点1.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2.培养学生的防震意识和能力。

难点1.通过读图总结日本的自然环境。

2.学会如何分析一个国家的位置、地形、气候。

学生分析

学会通过读图认识日本的自然环境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问题或活动1】完成第19页“活动”1、2。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教师及学生活动】

教具日本图

教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

导入新课:

我们邻近的国家中,以富士山作为国家的象征,以樱花作为国花的国家是哪一个国家?

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1.地理位置

⑴位置

日本位于太平洋西部,隔日本海、中国的黄海和东海与亚洲大陆相望。

⑵范围和领土组成

日本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四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其周围海域组成。

2.海岸线曲折

日本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这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3.多火山、地震

提问:

日本的火山、地震多到什么程度?

(1500多次/年)一天平均几次呢?

(4—5次/天)

日本是个地震国,又有“世界火山博物馆”之称,共有火山200多座,活火山80座,类型全,分布广。

提问:

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我国呢?

并评价总结出火山对人类的利弊。

时间

震级

死亡人数

经济损失

唐山

1976.7.28

7.8

242749

100多亿元

阪神

1995.1.17

7.2

5438

8000多亿元

日本是多地震的国家,我国也是多地震的国家,在防震减灾的经验和教训方面,中、日两国应互相交流、借鉴。

板书设计:

7.1日本

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1.位置、范围、领土组成

2.海岸线曲折

3.多火山、地震——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作业:

填充图册第6页一。

(1-3)

【备注及反馈】

 

课题7.1日本(第二课时)

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日本的国情,分析其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的发展特点。

能力目标:

说出日本工业带的分布并分析其原因。

情感目标:

通过对日本经济依赖性强的分析,培养学生看待问题要一分为二的辩证思想。

教材分析(重难点)

重点1.日本的经济发展特点。

2.日本的工业布局。

难点日本的工业布局及其原因

学生分析

采用探究式模式,层层深入使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分析和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问题或活动1】完成第23页:

“活动”1、2、3、4。

【设计意图】学习日本工业区的分布及成因。

【教师及学生活动】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研究日本的经济,这节课我们不仅要掌握日本的经济发展特征、日本的工业布局等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分析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策略的方式和方法。

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1.世界经济强国

读图7.8,说出我国市场上销售的日本工业产品种类。

2.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读图7.9、7.10、7.11、7.12,归纳如下:

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工业原料和燃料的需求越来越多,日本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工业原材料的进口国,而国内市场狭小,要求工业制成品大量出口,现在日本的工业产品已经销往世界各地。

因此,对外依赖严重,是日本加工贸易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

讨论:

⑴二战后,日本利用什么有利条件促进其经济高速发展?

⑵日本经济对外依赖严重,会对日本的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⑶日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值得我国在经济建设中借鉴?

三、东西兼容的文化

日本民族构成单一,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日本文化既有浓厚的大和民族的传统色彩,又有强烈的现代气息,是东西文化兼容的典型。

完成第25页“活动”1、2。

小结:

日本依靠科学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对进口原料进行加工,制成工艺品大量出口,形成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板书设计:

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1.世界经济强国

2.经济特点

3.工业区的分布

三、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作业:

填充图册第7页二、三。

【备注及反馈】

 

课题7.2东南亚(第一课时)

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了解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能力目标: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的优秀品质。

教材分析(重难点)

重点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难点了解东南亚的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学生分析

初一学生对地理事物间联系性把握较差,认知规律水平较低,对位置、气候、农作物较容易掌握,但对本区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就会比较难以理解。

教学过程

【问题或活动1】完成第28页“活动”1、2。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教师及学生活动】

教具东南亚的地形图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

导入新课:

现在中国出境旅游的热点地方是哪几个国家?

它们位于亚洲的哪个地区?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1.范围

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因在中国以南而得名。

2.地理位置

⑴纬度位置:

大部分位于10°N——22°N之间,地处热带。

⑵海陆位置:

中南半岛东临中国的南海,西临孟加拉湾;马来群岛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

⑶相对位置:

北连中国大陆,南临大洋洲,处于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问题或活动2】完成第30页“活动”1、2、3.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教师及学生活动】

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1.热带季风气候:

终年炎热,降水分配不均,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2.农业生产

讨论:

从气候条件、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习性和生长特点,人口对粮食的需求,种植业发展历史等多方面综合分析,东南亚的农业为什么以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为主?

湿热的气候条件使东南亚成为世界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之一,东南亚是世界上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

小结:

东南亚地处十字路口的位置,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有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湿热的气候条件使东南亚成为世界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之一。

板书设计:

7.2东南亚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1.范围:

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地理位置

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1.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2.农业生产:

水稻、热带经济作物

作业:

填充图册P9.二、三.P10.四。

【备注及反馈】

 

课题7.2东南亚(第二课时)

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东南亚的人口构成情况。

了解东南亚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达的旅游业。

能力目标:

结合中南半岛地形特点,分析东南亚的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

情感目标:

了解华人华侨对所在国的经济建设和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材分析(重难点)

1.东南亚旅游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

学生分析

初一学生知识面相对较窄,对自然条件对人口、城市分布的影响进行分析会有一定的困难,引导学生去综合分析问题。

教学过程

【问题或活动1】完成第31页“活动”1.2.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教师及学生活动】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

三、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1.地形特点

读图7.28“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的分布”,思考:

⑴判断中南半岛的山脉走向和河流流向。

⑵总结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2.河流的开发利用

河流上游流经山区,多为峡谷,水流湍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下游是平坦开阔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有利于农业生产。

3.城市的分布

讨论:

影响城市分布的主要因素。

小结:

城市沿河流分布的有利条件:

提供大量城市建设用地;为城市工业和居民生活提供充足的水源;利用河流提供水运方便;若城市位于河流的上游,还能利用廉价清洁的水能资源等。

不利条件:

河流水患会对城市造成损失;城市工业废水和居民生活污水向河流随意排放,导致河流污染,使城市生态环境恶化;过量取水会破坏流域内的自然循环和更新等。

四、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

东南亚居民绝大多数是黄种人,是世界上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讨论:

近年来,中国人到新马泰旅游成为一大热点,说明了什么?

小结:

东南亚中南半岛上山脉、大河多由北向南延伸,具有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东南亚是世界上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

板书设计:

三、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1.地形特点: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2.河流的开发利用

3.城市的分布

四、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

作业:

填充图册第8页一。

【备注及反馈】

 

 

课题7.3印度(第一课时)

目标

知识目标:

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首都、人口。

能力目标:

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点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情感目标:

了解印度的人口压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口观,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教材分析(重难点)

重点印度的人口情况

难点印度多水旱灾害的原因

学生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及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由于知识面不够宽,信息来源有限,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教学过程

【问题或活动1】完成第35页“活动”1.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认识印度的位置和地形。

【教师及学生活动】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印度地形图南亚1月、7月风向图

导入新课:

蓝天碧水、鹰击长空,印度这一古老的宗教国家,原始的人文观念,保守的民风,令我们心驰神往。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印度这个国家。

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1.位置

提问:

⑴印度位于亚洲的什么位置?

南部濒临哪个海洋?

⑵印度大部分领土位于位于什么纬度?

⑶找出印度主要的陆上邻国?

2.地形

提问:

⑴找出印度有哪些主要地形区?

⑵地形分布有什么特点?

【问题或活动2】完成第36页“活动”2.3.4.完成第37页“活动”1.2.

【设计意图】认识印度的人口问题及采取的对策,读图分析印度的气候和造成的灾害。

【教师及学生活动】

3.人口

人口的增长制约着印度经济的持续发展好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使粮食、土地、水资源、环境、就业、教育等成为难题。

2000.2.15印度颁布新的人口政策,希望到2045年实现人口零增长。

二、水旱灾害频繁

每年夏天通过新闻媒体都可以得到关于印度发生洪灾和水灾的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印度多水旱灾害呢?

提问:

孟买各月气温有什么特点?

属于哪个温度带?

孟买各月降水量分布有何规律?

该地区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讨论:

西南季风的强弱和登陆时间的早晚对印度降水多少有何影响?

小结:

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地形分为北部山地、中部平原、南部高原,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水旱频繁。

板书设计:

位置→热带季风气候→旱涝灾害

7.3印度地形→利于农业生产

人口压力→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作业:

【备注及反馈】

 

课题7.3印度(第二课时)

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绿色革命”给印度的粮食生产带来的新契机。

能力目标:

看图说出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其分布的地区。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印度的高科技术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材分析(重难点)

印度工农业发展的最新特点

学生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及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由于知识面不够宽,信息来源有限,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教学过程

【问题或活动1】完成第39页“活动”1、2。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说出水稻、小麦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师及学生活动】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印度水稻和小麦的分布印度工业的分布

导入新课:

古印度拥有辉煌灿烂的文化和广袤的国土,名胜古迹和名山胜水甚多,玩赏不尽,这里的农业生产和工业发展有什么特点呢?

今天,我们再探文明古国——印度。

三、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

水稻和小麦是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二者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讨论:

从气温和降水考虑,印度是否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小结:

印度地处低纬度,热量条件好,降水量丰富,地形起伏平缓,耕地面积广大,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农作物

分布地区

地形

降水

水稻

东北部、半岛沿海地区

平原

小麦

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上游

高原、山地

较少

提问:

此表说明什么问题?

发展农业应以地方自然条件为基础,今天,印度粮食不仅能满足自给,而且还有余粮出口。

【问题或活动2】完成第40页“活动”1.2.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读图用图的能力。

【教师及学生活动】

四、发展中的工业

1947年印度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努力发展本国工业,在基础工业和高科技领域取得一定成就。

工业部门

分布中心

资源条件

钢铁工业

加尔各答

煤、铁、锰

棉纺织工业

孟买、新德里、班加罗尔

棉花

麻纺织工业

加尔各答

黄麻

提问:

⑴工业中心和原料产地有何关系?

⑵这样的工业布局有什么好处?

讨论:

假如你是一位商人,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好处?

(工厂建在原料产地或靠近消费市场。

印度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较贫穷,它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及世界人均的9%,但在高科技领域却取得很高的成绩。

目前,印度已经拥有大学200多所,高等院校600多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是高科技人才给印度的高科技领域带来勃勃生机。

小结:

印度为解决粮食问题而进行的“绿色革命”,印度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新思路等。

印度和我国有相似的国情和发展目标,两国既是友好邻邦,也是竞争对手,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板书设计:

三、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

农产品:

水稻、小麦、棉花、黄麻

纺织工业

四、发展中的工业钢铁工业:

煤、铁、锰

高科技工业:

人才资源

作业:

填充图册第13页三、四。

【备注及反馈】

 

课题7.4俄罗斯(第一课时)

目标

知识目标:

1.运用地图描述俄罗斯的地理位置特点。

2.了解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对其经济带来的影响。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情感目标:

帮助学生树立人地和谐相处的理念。

教材分析(重难点)

重点自然特征和经济特征

难点1.气候成因2.自然与经济的地区差异

学生分析

尽可能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已具备的地理思维方法设计问题,由浅入深,使学生轻松自然的接受新知识。

教学过程

【问题或活动1】完成第42页“活动”1、2.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认识俄罗斯的位置、地形、气候。

【教师及学生活动】

教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

教具俄罗斯的地形、矿产和工业的分布图

导入新课: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对于我们的几个邻国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继续学习离黑龙江最近,也是接壤面积最大的邻国俄罗斯。

一、国土辽阔

1.位置、范围

俄罗斯在亚欧大陆的北部,东西长1万多千米,南北宽约4000千米,面积超过1700万平方千米。

2.地形

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地形比较平坦,西部是平原,东部是高原和山地。

3.气候:

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中国历来以地大物博著称于世,但事实上俄罗斯的国土面积远远超过中国,其自然资源也相当丰富。

【问题或活动2】完成第45页“活动”1、2.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认识俄罗斯的主要矿产地和工业区。

【教师及学生活动】

二、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发达

俄罗斯自然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能够自给的大国之一,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形成了许多工业区。

讨论:

俄罗斯工业特点的形成,与其资源条件有没有关系?

俄罗斯的工业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发展缓慢,且主要工业区集中在欧洲部分,相比之下,亚洲部分较薄弱,导致轻重工业分布不平衡。

俄罗斯工业具备这样的特点,与其资源条件有密切的关系。

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铁矿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且分布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