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类围岩洞身开挖施工方案出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46480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20.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类围岩洞身开挖施工方案出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4类围岩洞身开挖施工方案出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4类围岩洞身开挖施工方案出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4类围岩洞身开挖施工方案出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4类围岩洞身开挖施工方案出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类围岩洞身开挖施工方案出口.docx

《4类围岩洞身开挖施工方案出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类围岩洞身开挖施工方案出口.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类围岩洞身开挖施工方案出口.docx

4类围岩洞身开挖施工方案出口

Ⅳ类围岩洞身开挖施工方案

K36+270~K36+400段Ⅳ类围岩洞身开挖,计划开工日期为2011年10月28日,竣工日期为2011年11月28日。

其施工方案如下:

一、施工复测与放样

1、施工恢复定线测量及施工放样是施工准备阶段的主要技术工作,根据设计图纸、监理工程师书面提供的各导线点、坐标及水准点标高进行复测,闭合后将复测资料交监理工程师审核。

2、再根据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定线数据进行施工放线。

如现场地形有变化时,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3、施工前,根据设计图、施工工艺和有关规定恢复钉出具体位置桩。

4、经过以上过程的准确放样后,提供放样数据及图表,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经批准后进行开挖。

二、开挖施工工艺

1.该施工里程范围内因石质坚硬,围岩稳定性好,故采用全断面光面爆破开挖。

2.隧道进口段Ⅳ类围岩,采用工字钢架支撑1.2m/榀,中空锚杆采用注水泥浆固结,锚杆纵横间距为1.2m×1.2m,呈现梅花形布置。

3.施工中应遵循“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勤测量、多循环、快衬砌”的原则。

(一)防止超欠挖

1、严格按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加强施工监控量测,用量测信息指导施工,及时反馈信息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2、施工开挖必须采用光面爆破技术,在Ⅳ类围岩中需爆破时,应采用微震光面爆破技术,尽可能减少超挖及减轻对周围岩层的振动和破坏。

3、施工中应经常校对围岩类别,发现和设计提供不一致时,应及时调整爆破药量。

4、在Ⅳ类围岩地段,施工中应注意防止坍塌,坚持先护后挖,随挖随支的原则、控制开挖进尺,及时施作各项支护,及早形成封闭结构、切不可使围岩长期暴露。

5、通过经常培训方式提高业务人员的技术水平,特别是钻眼精度和爆破技术。

(三)钻爆方案

钻爆参数按施工图设计资料采用工程类比法进行设计,并与实际开挖暴露的围岩情况和爆破效果相对照,进行多次试爆,不断修改完善,以达到可见炮痕率不小于70%及断面超欠挖(除预留变形值外)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的各项指标。

光面爆破参数表

表1-2

围岩

类别

单轴抗压极限强度Rb(MPA)

装药不偶合系数0

周边眼间距E(cm)

周边眼最小抵抗线W(cm)

相对距E/W

周边眼装药集中度q(kg/m)

中硬(Ⅴ)

60

1.9

60

70

0.86

0.3

软(Ⅲ)

35

2.3

45

60

0.75

0.15

软(Ⅱ)

<30

2.5

30

40

0.75

0.08

预裂爆破参数表

表1-3

围岩

类别

单轴抗压极限强度Rb(MPA)

装药不偶合系数0

周边眼间距E(cm)

周边眼至内排崩落眼间距E(cm)

周边眼装药集中度q(kg/m)

中硬(Ⅴ)

60

1.4

45

40

0.35

软(Ⅲ)

35

1.3

40

40

0.25

软(Ⅱ)

<30

1.4

30

30

0.1

注表1-2、表1-3中,q系按2号岩石硝铵炸药计算,当采用其它炸药时应乘以换算系数K。

K=1/2(2#岩石炸药猛度/采用炸猛度+2#岩石炸药,爆力/采用炸药爆力)。

光面爆破应达到的效果参数表表1-4

围岩

类别

平均线性超挖量(cm)

最大线性超挖量(cm)

两炮衔接台阶最大尺寸(cm)

炮痕保存率(%)

局部欠挖量(cm)

炮眼利用率(%)

中硬(Ⅴ)

<20

<25

<20

>70

<5

>90

软(Ⅲ)

<20

<25

<20

>50

<5

>90

软(Ⅱ)

<20

<25

<20

>50

<5

>95

钻爆初步设计如下:

(1)掏槽方式:

采用三空眼六边形掏槽形式。

(2)炮眼长度:

针对钻孔台车(按重型凿岩机具考虑),预计(一循环)进尺为0.5~1m左右,掏槽眼深度为1m。

(3)炮眼数量及炮眼布置详见图。

(4)装药起爆:

装药需分片分组,按炮眼设计确定的装药量自上而下进行,雷管要“对号入座”。

所有炮眼均用炮泥堵塞,堵塞长度不小于20cm。

起爆网路为复式网路,以保证起爆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联结时注意:

导爆管不能打结和拉细;各炮眼雷管连接次数应相同;引爆雷管用黑胶布包扎在离一簇导爆管自由端10cm以上,网络联好后,要有专人负责检查。

 

 

光面爆破施工工艺流程图

工艺流程注意事项技术标准

施工布眼

红铅油准确绘出开挖断面轮廓线,炮眼位置误差不得超过5cm

定位开眼

台车与隧道中线平行,就位后正确钻孔,注意沟槽倾斜度,周边眼外插角开眼误差在3~5cm

 

 

清孔

炮钩及小直径高压水管清炮孔,不漏渣,不留石屑。

 

 

(四)装渣运输

1.施工机具、机械设备配置

出渣采用装载机装碴,2辆5T东风自卸汽车运渣。

2.出渣调度安排

洞内开挖时,出渣运输过程中在洞内安排2辆车,1辆装渣,1辆等待;洞外1台驶往弃渣场,1台在洞口等待。

形成快速装运出渣线。

3.装渣运输循环时间

钻孔台车钻爆,每循环进尺4m,开挖量按平均80m3/m计算,考虑松散系数1.3,出渣量416m3,沃尔沃自卸车容量按15m3计,约需要30车运完,按1台装载机装4台自卸车计,约需8趟出完渣。

装渣与运输比较,运输速度为时间控制点,按每循环车辆运行需15-20分钟计算,出渣共需120-150分钟,考虑工序衔接,机械维修保养和装渣数量差异等情况,装渣运输循环时间平均按180分钟计算。

(五)、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坍方处理措施

处理原则:

小坍方,先护后清,大坍方,先棚后穿。

2、处理方法

1)小坍方:

利用坍塌间隙对坍穴固壁及顶部进行喷锚网联合支护,封闭坍穴,围岩面局部也可用主柱或排架临时支撑。

然后进行清碴,边清边换正式支撑,衬砌逐段紧跟,快速成环,拱顶背后坍穴及时用浆砌片石和弃碴回填密实,坍穴较高时应先做护拱,自用浆砌片石和弃碴回填。

2)大坍方:

坍方范围较大,不宜清理时,采用洞内施工穿过的方法,即小导管注浆固结坍方,弧形导坑留核心法分部开挖,随挖随支护,衬砌紧跟。

地表坍穴四周应挖排水沟排水,地表沉陷部分用非渗水土夯填密实,并高出原地面0.5m。

坍方地段沉陷的衬砌应视具体情况,采取加筋,加厚,提高砼标号等相应的加强措施。

(六)施工通风、防尘及排水

1、施工通风

(1)通风布置

根据本隧道施工组织安排,工期紧,工作面进行通风计算,采用混合通风,主扇为MAF42.5~6.2~2型风机,其功率为2×110KW,供风量为2400m3/min。

局部为BJK66—11NO6.3风机。

主风管采用φ1800mm软式风管,局扇风管采用φ800mm钢风管。

施工中对已贯通的行车横通道及行人横通道采用风门进行封闭,以确保通风质量。

主扇安装在距洞口大于25m的位置处,压入风管管口距离开挖面大于40m。

混合式通风中,当压入风管向前移动时,吸出风管也随之移动。

(2)施工通风管理

施工通风很重要的一环是抓好管理,在左右线的施工作业队建立专门的通风作业班,人员12人,定岗定责,拟订各个岗位的操作要求和考核标准。

将通风系统的管理分解到各个岗位,为提高通风效果,要切实抓好管理这个主要环节,实行标准化作业。

2、粉尘污染及防治

隧道施工中,各作业环节如凿岩、爆破、装碴运输、锚喷支护等都会产生粉尘,尤以掘进工作面产生的粉尘为最甚。

为了减少粉尘对作业人员的身体危害,提高劳动生产率,在本隧道的施工中拟采取综合整治的措施进行粉尘的防治,从而为本隧道的快速施工创造条件。

粉尘防治措施

(1)采用湿式凿岩技术

在掘进工作面采用湿式凿岩,即将一定压力的水,连续均匀地通过凿岩机,送入钻孔底,以湿润、冲洗凿岩机生成的粉尘,为提高湿式凿岩的降尘效果,施工中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①保证足够供水量,产尘量和供水量的比例按照1:

10~1:

20确定。

②凿岩供水中避免压气或空气混入,影响降尘效果。

③水压适当,各种凿岩机供水水压不大于凿岩机要求的工作水压。

④严格先开水后送风的操作制度。

⑤在供水中添加湿润剂,提高除尘效率。

⑥保持钎头锋和足够的风压(大于5个大气压),以有效的冲洗孔底,减少产尘量。

(2)通风除尘及个人防护

风速是影响防尘效果的主要因素,采取先进的通风设备,加大通风量,确保洞内工作面风速(1.5~2.0m/s)。

由于悬浮于洞内空气中的细微粉尘,分散度高,扑捉困难,要求施工作业人员必须加强个人防护,本工程对参加施工的人员配防尘型口罩,确保施工作业人员的人身健康。

三、初支施工工艺

(一)钢拱架施工工艺

(1)制作工艺

1、按设计图放样,放样时应根据工艺要求预留焊接收缩余量及切割创边的加工余量。

将钢拱架加工成形,要求尺寸准确,弧形圆顺。

2、禁止使用有锈蚀的钢材,对轻微浮锈油污等应清除干净,并对焊点进行防锈处理。

3、施焊前应复查组装质量及焊缝区的处理情况,如不符合要求,应修整合格后才能施焊。

4、焊接完毕后应清除熔渣及金属飞溅物。

(2)钢拱架架设工艺

1、为保证钢拱架置于稳固的地基上,施工中在钢拱架基脚部位预留0.15—0.2m原地基;架立钢拱架时挖槽就位,并在钢拱架基脚处垫设槽钢以增加基底承载力。

2、钢拱架平面应垂直于隧道中线,其倾斜不大于2度。

钢拱架的任何部位偏离铅垂面不应大于5cm。

Ⅳ类围岩加强段用钢格栅拱架,架设完再喷砼,保护层4cm,钢拱架间距中—中1.2m。

3、钢拱架应按设计位置安设,在安设过程中当钢拱架和初喷层之间有大间隙应设骑马垫块,钢拱架与围岩(或垫块)接触间距不应大于50mm。

4、拱脚标高不足时,应设置钢板进行调整,必要时可用砼加固基底。

拱脚高度应低于上半断面底线15-20cm,当拱脚处围岩承载力不够时,应向围岩方向加大拱脚接触面。

5、为增加钢拱架的整体稳定性,将钢拱架与锚杆焊接在一起。

钢拱架设纵向连接钢筋,其直径为Φ22mm,纵向连接钢筋按环向间距0.8m设置。

6、为使钢拱架准确定位,钢拱架设前均需预先设定位系筋。

系筋一端与钢拱架焊接在一起,另一端锚入围岩中0.5-1m并用锚固剂锚固,当钢拱架架设处有锚杆时应尽量利用锚杆定位。

7、钢拱架架立后应尽快施作喷砼,并将钢拱架全部覆盖,使钢拱架与喷砼共同受力,喷射砼应分层进行,每层厚3-5cm左右,先从拱脚或墙脚向上喷射以防止上部喷射虚掩拱脚(墙脚)而不密实,强度不够,造成拱脚(墙脚)失稳。

(二)喷锚支护

1、喷砼材料

1)水泥:

采用P.O32.5普通硅酸盐水泥,使用前应做复查试验。

2)砂:

选用天然中粗砂,细度模数大于2.5,含水率5%—7%,使用前一律用5mm筛网过筛。

3)碎石:

选用5—10mm机制碎石,级配良好,含泥量小于1%。

碎石由反击破碎石机轧制,使用前用5mm和10mm筛网分别筛去石粉和超径骨料。

4)减水剂:

为满足砼坍落度及品质要求,选用高效减水剂,减水剂掺量一般为水泥重量0.4%—1.0%。

5)特种速凝剂:

选用TX—1型液态速凝剂。

使用前做速凝效果试验,其初凝时间不超过5min、终凝时间不超过10min方可使用。

该种速凝剂掺量一般为3—6%,具体根据喷射试验决定,墙部用量略少于拱部。

6)水:

水质经检验符合工程用水标准,不含对砼有腐蚀作用、影响水泥正常凝结与硬化的有害杂质。

2、配合比设计

钢纤维砼的配合比要满足设计强度和喷射工艺的要求,初配按下列数据选择:

灰骨比1:

3~1:

4,骨料含砂率45%~60%,水灰比0.4~0.5。

为增大混凝土与岩石的粘结力和减少回弹,初喷时,水泥:

砂:

石取1:

2(1.5~2)。

施工前至少要设计2~4种配比,经过试喷、试验,优选回弹量低,物理力学性能满足设计的一组作为应用配比,并根据施工中材料、气候的变化相应调整。

4、喷砼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1)施工程序:

喷砼施工程序见后图

2)施工程序的说明

(1)砼制备:

砼在洞外拌和站由强制式拌和机集中生产,自动

计量。

坍落度控制在12~15厘米之间。

具体投料顺序及搅拌时间是:

先将砂、石含少量水与钢纤维投入水泥和补充水搅拌90S。

(2)成品砼采用6m3或8m3砼搅拌运输车运至HCP2701型湿喷机转子活塞凸轮喂料斗,速凝剂在湿喷机专用入口添加,由计量泵将速凝剂通过胶管压入喷咀,依靠喷射管中压缩空气将速凝剂雾化与物料充分混合后喷出。

湿喷机工作时要求系统风压不小于0.5Mpa,风量不小于10m3/min,工作风压一般控制在0.4~0.5Mpa。

(3)喷射作业

①喷射顺序:

自上而下,先墙后拱,分区、分段“S”形进行,分段长度不大于6m。

②最佳喷射距离与角度:

喷头距岩面距离以0.6m~1.2m为宜,喷射料束与受喷面基本垂直,与受喷面垂线成50~150夹角时最佳。

③喷射料束运动轨迹:

环形旋转水平移动并一圈半圈,环行旋转直径约为0.3m。

喷射第2行时,依顺序由第一行起点上方开始,行间搭接2~3厘米。

④一次喷射厚度:

根据设计厚度和喷射部位确定,初喷厚度不小于4~6厘米。

首层喷砼时,要着重填平补齐,将小的凹坑喷圆顺。

(4)喷砼厚度控制和平整度控制:

选择岩面凸出部位,用电钻钻空,埋设φ6钢筋头,其外露长度与设计喷砼厚度相等,喷砼后无钢筋头外露即可。

表面平整度以目测平顺为宜,否则需补喷。

(5)喷砼养生:

混凝土终凝2h后,开始喷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小于7d。

(6)施工注意事项:

①喷射前,认真检查隧道断面尺寸,对欠挖部分及所有开裂、破碎、出水点、崩解的破损岩石进行清理和处理,清除浮石和墙角虚碴,并用高压水或风冲洗岩面,保证良好接触。

②当岩面普通渗水时,可先喷砂浆,并加大速凝剂掺量,在保证初喷后,按原配合比施工。

当局部出水量较大时采用埋管、凿槽、树枝状排水盲沟等措施,将水引导疏出后,再喷砼。

③喷射手操作:

启动时,先送风,后送料,待砼从喷嘴喷出后,再供给速凝剂;停止时,先关闭速凝剂计量泵,之后停止供料,待喷嘴残留的少量砼和速凝剂完全吹净后,再停风。

要控制好风压,风压过大,会增加回弹,甚至把未完全凝固的砼吹落;风压小,粗骨料冲不进砂浆层而脱落,影响喷砼质量,风压过小时甚至会造成堵管;现场以喷砼量小、表面有光泽、易粘着为度掌握风压。

当受喷面较潮湿或有滴水时,速凝剂的掺量适当加大到水泥用量的6~8%。

④喷射砼要保证供料的连续性,避免堵塞管路。

⑤回弹料不得再利用于喷砼材料。

3)湿喷砼质量检验方法、标准及处理措施

(1)砼抗压强度试验:

采用喷大板切割法或凿方切割法制作砼试块,标养至28d,进行试验,其强度须满足设计要求。

每10延米至少在拱部和边墙制作一组试件,材料或配比变化时增加一组。

不合格时,应查找原因,凿除重喷。

(2)喷砼厚度检测:

喷层厚度用激光面仪或凿孔方法检查,每10延米至少检查一个断面,再从拱顶起每隔2米凿孔检查一个点,检查孔处的厚度应有60%以上不小于设计厚度,平均厚度不小于设计厚度,最小厚度不小于设计厚度的50%。

厚度不满足须补喷,发现有裂缝、脱落或渗漏水时,须整治以后再补喷。

(3)喷砼粉尘和回弹量检查:

规范规定回弹率拱部不超过40%,边墙不超过30%,根据经验采用湿喷砼施工工艺回弹率可控制在5~20%以下,否则应从施工工艺、设备是否完好、风压、骨料粒径和级配、配合比等方面查明原因,制定对策。

(4)外观检查:

喷砼均匀密实,表面平顺光亮,无干斑或流滑现象。

表面不平顺需补喷。

(5)当监理工程师有要求时,对喷砼抗拉强度、弹性模量及其与围岩的粘结强度等项目进行试验。

4)喷砼施工工艺详见表

4.5锚杆施工

1)锚杆施工的准备

a.检查锚杆材料、类型、规格、质量以及性能是否与设计相符;

b.根据锚杆类型、规格及围岩情况选择钻孔机具;

c.按设计要求截取杆体,并整直、除锈和除油。

2)锚杆制作

Ⅱ类围岩锚杆支护类型采用中空注浆锚杆,杆体为ф25II级螺纹钢筋,锚杆长度:

4米,纵横间距:

0.5×0.75米,呈梅花行分布,采用切割机切割,实际制作时需考虑工作长度,一般考虑5-10厘米。

3)钻孔、清孔

a.放样:

钻孔前根据设计要求定出孔位,作出标记,孔位允许偏差控制±15毫米。

b.钻孔:

采用凿岩机按定好的位置钻孔,钻孔应符合如下规定:

c.钻孔应圆顺,钻孔主向宜尽量与岩层主要结构面垂直;

d.锚杆孔径应大于杆体直径15毫米

e.锚杆孔深度允许偏差为±50毫米。

f.锚孔清理:

钻进达到设计深度后,采用继续稳钻1~2分钟,防止孔底完成后,使用空压机将孔内岩粉及水体裁全部清除出孔外。

j.锚孔检验:

锚孔成造结束后,须经现场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4)锚杆安装

锚杆经检验合格后即可进行安装施工,采用人工推送入孔内,锚杆安装后不得随意敲击,其端部3天内不得悬挂重物。

5)注浆材料

a.砂浆配合比:

水泥:

砂:

水宜为1:

1~1.5(0.45~0.5),砂的粒径不宜大于3毫米。

b.砂浆应拌和均匀,随拌随用,一次拌和的砂浆应在初凝前用完。

6)注浆

a.采用挤压式注浆泵进行注浆,注浆应符合如下规定:

注浆开始或中途暂停超过30min时,应用水润滑灌浆缺罐和管路;

b.注浆口孔压力不得大于0.4Mpa;

c.注浆管应插至距孔底高5~10厘米处随水泥浆的注入缓慢匀速拔出,随即迅速将杆体插入,锚杆杆体插入孔内的长度不得短于设计长度的95%。

若孔口无砂浆流出,应将杆体拔出重新注浆。

(三)隧道围岩监控量测技术

监控量测时新奥法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隧道施工安全的信息化手段。

1、监控量测的目的和运作系统

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动态住处并及时反馈到施工作业。

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的变位、应力量测,及时提供准确数据和可靠预测,修改支护系统设计;对已开挖、支护段的力学状态进行评价,在有险情时及时采取必要补救措施。

确保隧道安全、经济、快速地施工。

 

监控量测施工流程如下图:

分析地质勘测资料

制定监控量测计划

施工

监控

地表观测

地质验预测

与开挖验证

围岩支护结

构状态观测

围岩支护结构

受力形变量测

修正支护参数

综合分析判断

应急措施

施工是否完成

结束

 

 

 

否否

 

 

 

2、量测的项目、方法及工具

监控量测的实施方法详见图表,收敛仪使用JSS30~10/15A型数显式收敛仪和铁科院西南分院研制的监控量测分析软件。

监测项目表

序号

项目

名称

方法及

工具

布置断

面数

布置

位置

量测间隔时间

1-15天

16天-1月

1月-3月

3月以后

1

地质和支护状况观察

岩性,结构面产状及支护裂缝观察或描述,地质盘及规尺等

开挖蝗及初期支护后进行

每次爆破后

2

周边位移拱顶下沉

收敛计,水平仪及水平尺

见图1

1-2次/天

1次/2天

1次/周

2次/月

3

地表下沉

水平仪及水平尺

见图2

开挖面距量测<2B时,1-2次/天,开挖面距量测<5B时,1次/天。

开挖面距量测>5B时,1次/周

4

围岩压力及两层支护间压力

各种类型压力盒

S2-1、S2

S3-1、S3

S4-1、S4

S5衬砌各一组

每个断面15个测点

1次/天

1次/2天

2次/周

2次/月

5

钢拱架支撑内力

支柱压力计或其它测力计

每10榀设一个

支撑底部

1次/天

1次/2天

2次/周

2次月

6

锚杆拔力

锚杆测力计及拉拔器

每10米一个断面,每个断面≥3根

 

7

喷射砼应力及二衬砼应力裂缝

应变计,应力计及测缝计

S2-1、S2

S3-1、S3

S4-1、S4

S5衬砌各一组

每个断面11个测点

1次/天

1次/2天

2次/周

2次/月

3、测试要点

1)洞内外地质和支护状况观察

洞内主要观察工作面状态、围岩变形、风化变质情况、节理裂隙、断面分布和形态、地下水情况以及初期支护效果。

观察后及时绘制地质素描图,填写工作面状态记录表和围岩类别判定卡。

对已施工区段喷砼、锚杆、钢架的状况每天至少观察一次;洞外观察包括对洞口地表情况、地表沉陷、边坡及仰坡的稳定以及地表水渗透等的观察。

2)地表下沉

隧道洞顶地表沉降应在隧道尚未开挖前就开始进行,借以获得开挖过程中全位移曲线。

地表沉降监测可采用普通水平仪,配合水平尺进行,测点和拱顶下沉量应布置在同一断面上。

地表下沉量测断面布置祥见有关设计详图。

3)周边位移、拱顶下沉量测

周边位移选用JSS30-10/15A型数显式收敛仪及专用测点量测,拱顶下沉量测采用精密水准仪配合水准尺、钢尺进行,两者在同一量测断面内进行,测线具体布置见设计图纸。

量测断面布置间距及量测频率一般情况按设计要求办理,洞口段、断层破碎带或围岩发生变化处,加密布置。

测点在避免爆破破坏的前提下,尽可能靠近工作面布置,一般为0.5~2米,并在下次爆破循环前获得初始数据。

4、量测数据的处理和应用

1)施工时,将各项量测情况填入记录中,及时绘制位移-时间曲线和相关图表,并注明当前施工工序及开挖面离量测断面的距离。

2)稳定性判别

(1)当位移-时间曲线趋于平缓时,进行数据处理和回归分析,推算最终位移和变化规律;当位移—时间曲线出现反常的急骤变化时,表明此时的围岩、支护系统已处于不稳定状态,必须立即停止开挖、对危险地段加强支护确保已开挖段的安全。

(2)以各类围岩允许相对位移值和《锚喷构筑法》变形管理等级,作为依据进行稳定性判别。

当实测值大于表列允许值,超过允许管理等级范围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调整原支护设计参数或开挖方法。

 

隧道周边允许相对位移值(%)

围岩类别

覆盖层厚度(m)

<50

50~100

V

0.05~0.10

0.10

IV

0.10~0.30

0.20~0.05

III

0.15~0.50

0.40~1.20

II

0.20~0.80

0.60~1.60

注:

相对位移值系指实测位移与两测点间距离之比,或拱顶位移实测与两测点间距离之比,或拱顶位移实测与隧道宽度之比。

脆性围岩取表中较小值,朔性围岩取表中较大值。

变形管理等级

管理

变形值

施工状态

Uo<Un/3

可正常施工

(Un/3)

可加强支护

Uo>(2Un/3)

应采取特殊措施

注Uo为实测变形值;Un为允许变形值。

5、量测的管理

1)项目部成立隧道监控量测领导小组,建立以项目总工任组长,工程技术部部长为副组长、量测监控中心专职负责、施工队技术组参加的管理体系;并于工程技术部中专门设立了量测监控中心,以加强隧道监控量测工作管理力度。

量测监控中心负责日常量测、数据处理、仪器保养维修工作及数据的信息反馈,量测监控中心负责人专职检查落实,队技术组设专职量测小组,每小组人员4人,负责测点埋设、配合项目部进行日常量测工作。

2)量测小组负责测点埋设、日常量测、数据处理和仪器保养维修工作,做到“三勤、一及时”,即量测勤、数据勤、分析勤,并及时将量测信息反馈于施工和设计,指导施工。

3)施工前根据围岩条件、支护类型参数、施工方法及所确定的量测目的专门制定详细的监控量测计划,与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同时提交给监理工程师。

计划中包含量测内容、方法、使用仪器、测点布置、量测频率、数据处理、量测人员及其负责人,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执行。

4)施工时要及时埋设测点,下沉测点及收敛测点尽量布置在同一断面上。

各预埋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