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读点经典》第九辑9.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45124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I《读点经典》第九辑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I《读点经典》第九辑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I《读点经典》第九辑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I《读点经典》第九辑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I《读点经典》第九辑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I《读点经典》第九辑9.docx

《I《读点经典》第九辑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读点经典》第九辑9.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I《读点经典》第九辑9.docx

I《读点经典》第九辑9

读点经典

第九辑

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

西南大学

 

重庆出版社

 

■《庄子》一则■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1];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2](《外篇·山木》)

【注释】

[1]醴(lǐ):

甜酒。

[2]“君子淡以亲”二句是承上而言,意思是说,君子之交是以道相合,而不言利,故虽淡却亲;小人之交是以利相饰,而利不常有,故虽甘却有时而绝。

 

散文选萃

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的书香浓郁度,意味着这座城市,这个地区的文化品位的深浅和宜居度高低,更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庄子说: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孔子说: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同“悦”)乎。

”都是感叹人生苦短而知识无限,同时也说明读书求知的重要和快乐。

要读书,就要读好书。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外经典浩若烟海。

■纪念八一■

朱德

南昌首义诞新军,

喜庆工农始有兵。

革命大旗撑在手,

终归胜利属人民。

【解题】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在南昌领导了著名的武装起义,向国民党打响了第一枪。

八一南昌起义标志着我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革命队伍的开始。

1933年7月1日,中华工农民主共和国中央政府作出决议,规定每年的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纪念日,即现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1957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三十周年前夕,朱德满怀喜悦写下了这首七绝。

后记

 

〔宋〕

 

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

我们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这是确定的和毫无疑义的。

我们的党的名称和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明确地指明了这个将来的、无限光明的、无限美妙的最高理想。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序/薄熙来/1

经典语录

 

散文选萃

/《山海经·海外北经》/17

//19

//25

 

诗词撷英

 

楹联集锦/71

经典释名/77

后记/85

■《周易》二则■

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1]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2]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

[3](《乾·文言·九三》)

  君子学以聚之[4],问以辨之[5],宽以居之[6],仁以行之[7]。

(《乾·文言》)

  【注释】

[1]这三句是说,追求忠信可以增进美德,修治言论立足于至诚的心志,可以积累功业。

修:

修治。

辞:

言论。

立:

立足。

居:

积累。

[2]全句意思是君子预知事业之发展进度,而努力为之,尽力实现,知之既深,行之以恒,就可以谈事业之几微了。

知:

预知。

几(jī):

细微。

知至至之:

高亨:

“知至,预知事业之发展将到某种地步。

至之,作到某种地步。

”(《周易大传今注》)

[3]这两句是说,君子能预知事物发展的结果(知终),并努力为之且止于所当止(终之),就可以保持道义的立场而善始善终。

[4]学以:

即“以学”,“通过学习”之意,以下四句句法皆仿此。

聚:

积累知识。

[5]问:

追问并解决疑难问题。

辨:

明辨事理。

[6]宽:

宽宏包容。

居:

即“处”,指处人、处事。

[7]以上四句是说,君子能通过学习积累知识,通过追问并解决疑难问题辨明事理,以宽厚的胸怀待人处事,由仁爱之心指导行事。

仁:

仁爱。

行:

行事。

 

■蜀道难■

〔唐〕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2]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3]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4]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5]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6]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7]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8]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9]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10]但见悲鸟号古木[11],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12],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使人听此凋朱颜[13]。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14]飞湍瀑流争喧■,砯崖转石万壑雷。

[15]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16]!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7]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18]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19]锦城[20]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侧身西望长咨嗟。

[21]

【解题】

《蜀道难》为乐府旧题,前人所作均为五言短诗,多写蜀道之艰险。

李白衍为杂言长篇。

此诗写作时间、背景和寓意歧说甚多。

今人一般认为是李白在长安送友人入蜀而作或追求功名无成而作。

诗中运用夸张比喻、神话传说描绘秦地入蜀道路险峻,并以飞鸟悲鸣、峭峰飞瀑渲染气氛,又从地理形势写到人事之险恶。

全诗三次出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喟,以此为中心线索,层层深入,想象丰富,气势宏伟,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注释】

[1]噫吁嚱(yīxūxī):

古蜀地方言,惊叹声。

危:

高,此处用“危”又用“高”,有强调作用。

[2]这二句是说,传说中的蚕丛、鱼凫建立蜀国的时间久远,茫茫然不可确知。

蚕丛、鱼凫:

传说中古蜀国的两个君主。

何茫然:

多么久远模糊啊。

[3]这二句是说,从那时以来,漫长的时间过去了,蜀地和秦地仍然交通隔绝。

尔来:

从那时以来。

四万八千岁:

极言时间久远,非确切数字。

秦塞:

秦地,指今陕西西安一带。

通人烟:

指相互交往。

[4]这二句是说,长安西有太白山,只有飞鸟可从太白山飞到峨眉山顶。

太白:

山名,又名太乙山,秦岭主峰,在陕西眉县南。

太白山在长安之西,李白立足于长安,故云“西当”。

鸟道:

只有鸟才能飞过的道路,形容山峰极其高峻。

横绝:

横渡,跨越。

峨眉:

山名,在今四川峨眉西南,此代指蜀地。

[5]二句用古代神话。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秦惠王知道蜀王好色,于是准备送五个美女到蜀地蛊惑蜀王。

蜀王派遣五个大力士去迎接。

到了梓潼时,看到一条大蛇入穴,五人一起拽着蛇尾想将蛇拉出,结果蛇没有拉出,反把山拉塌了,五个大力士和五个美女全被压死,山也分为五岭。

“地崩山摧壮士死”,指的就是这个神话故事。

天梯:

比喻高险的山路。

石栈(zhàn):

在峭壁上凿石架木筑成的通道,即栈道。

钩连:

衔接。

[6]这二句是说,仰视则是山峰高峻,六龙也过不去,只能拖着日神的车回转;俯视则是谷深水急,只见激浪冲撞岩石而曲折回旋。

六龙:

据古代神话,日神御者羲和每天赶着六龙所驾之车,载着太阳在天空从东奔到西。

高标:

最高峰。

冲波逆折:

指激浪冲撞岩石而逆流。

回川:

回旋的川流。

[7]这二句是说,面对蜀道,善飞的黄鹤也飞不过去,善于攀援的猿类动物也会为攀援而发愁。

黄鹤:

翼大善飞的鸟。

猿猱(náo):

身体便捷、善于攀援的猿类动物。

[8]青泥:

岭名,在今陕西略阳北。

盘盘:

盘旋曲折。

百步九折:

形容山路曲折盘旋,转弯极多。

萦岩峦:

环绕着山岩峰峦。

[9]这二句是说,山太高了,行人在山顶伸手可摸到参宿,抬脚可越过井宿,仰望有屏息之感,为蜀道之难不由得坐在地上抚着胸口长声叹息。

扪(mén):

摸。

历:

越过。

参(shēn)、井:

均为星宿名。

古人把天空中星宿的位置与地理区划相对应,并以天象卜测地区吉凶,叫做分野。

参宿是蜀地的分野,井宿是秦地的分野。

胁息:

屏住气不敢呼吸。

抚膺(yīnɡ):

抚摸胸口。

[10]西游:

成都在长安西南,故称入蜀为“西游”。

畏途:

令人害怕的险路。

巉(chán)岩:

峥嵘高峻的山石。

[11]但见:

只见。

悲鸟号(háo)古木:

鸟儿在古树上悲鸣。

号:

哭泣。

[12]闻:

听。

子规:

鸟名,即杜鹃,蜀中最多,相传为古蜀国王杜宇(号望帝)死后魂魄所化,啼声悲凄,似说“不如归去”。

[13]凋朱颜:

青春的容颜为之衰老。

凋:

凋谢。

朱颜:

红颜,年轻人的容颜。

[14]连峰:

连绵的山峰。

去:

距离。

倚:

靠。

[15]这二句是说,飞溅的急流和瀑布在山间争相喧闹,急流撞击山崖,卷动石头,发出的轰响在千山万壑中回荡如雷。

飞湍(tuān):

飞溅的急流。

瀑流:

瀑布。

喧豗(huī):

喧闹。

砯(pīnɡ):

水激岩石声,此处用作动词,撞击。

壑:

山谷。

[16]嗟(jiē):

感叹。

尔:

你,指来蜀地之人,即下面的“远道之人”。

胡为乎来哉:

为什么要来蜀地呢?

[17]这三句是说,剑阁形势险要,易守难攻。

剑阁:

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是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的一座雄关,又名剑门关。

峥嵘、崔嵬(wéi):

都是形容山势高峻的样子。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一人守住关口,万人也无法攻破,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18]这二句是说,剑门关若非亲信把守,一旦叛变,将会发生像豺狼吃人那样的祸患。

所守:

守关之人。

或:

若。

匪:

同“非”。

[19]此四句悬想叛乱发生之后的情况。

猛虎、长蛇:

喻据险叛乱者。

吮(shǔn):

吸。

[20]锦城:

即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成都记》曰:

“府城亦呼为锦官城,以江山明丽,错杂如锦也。

”一说三国蜀时织锦之官驻成都,故称锦官城。

[21]长咨(zī)嗟:

长长地叹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1]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2]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3]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4]

【解题】

此诗作于广德元年(763)春。

时杜甫在梓州(今四川三台),听闻叛军最后一个首领史朝义(史思明之子)自缢,其部将李怀仙斩首来献,河南、河北各地全部收复。

至此,延续了八年的安史之乱终于平定,杜甫听说之后欣喜若狂,写下了这“生平第一首快诗”(浦起龙《读杜心解》卷四)。

诗中描写初闻捷报破愁为喜,喜极而泣,继而放歌纵酒之情态,跃然纸上,逼真如画。

全诗一气呵成,一扫杜诗一贯的沉郁之气。

官军:

指唐朝军队。

河南河北:

唐代的河南道、河北道,辖今河南、山东、河北一带。

【注释】

[1]这二句是说,剑南忽然传来了收复蓟北的消息,初闻此意外喜讯,因极度高兴激动而泪流满衣。

剑外:

剑南,剑门关(剑阁)以南,指蜀中。

蓟(jì)北:

今河北北部地区,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2]却看:

再看,还看。

妻子:

妻子和孩子。

愁何在:

哪儿还有忧愁。

漫卷诗书:

随便地卷起书籍。

[3]白日:

明朗的阳光。

放歌:

放声歌唱。

青春:

春天。

作伴:

指风和景明可做伴还乡。

[4]此二句预想还乡路线:

由水路出峡东下,由襄阳回到洛阳。

即:

就。

巴峡:

重庆一带江峡的总称。

巫峡:

在今重庆市巫山县东,长江三峡之一。

此句句末有原注:

“余有田园在东京。

”东京即指洛阳。

 

■倦行人■

〔英〕托马斯·哈代

我的面前是平原

 平原上是路。

看,多辽阔的田野

 多辽远的路!

经过了一个山头,

 又一个,路

爬前去。

也许再没有

 山头来拦路?

经过了第二个,啊!

   又一个,路

还得要向前方爬——

 细的白的路!

再爬青天该不准许;

 拦不住!

又从山背转下去。

永远是路!

  【解题】

哈代(1840—1928),英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著名小说家和诗人。

他早期和中期的创作以小说为主,对英国南部农村宗法制社会进行了批判,代表作有《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

晚年主要写诗,诗集有《威塞克斯诗集》《过去和现在》等,还创作了规模宏大的史诗剧《列王》。

哈代的诗歌题材广泛,与其小说一样,着重描写生活的阴暗面,充满了对受难者的同情。

本诗描写道路的漫长,也是对人生的写照。

其实,每个人都是人生旅途上的艰苦跋涉者,有时,生活的重负会使万丈雄心消磨殆尽,身心疲惫的感觉顿然而生。

诗人敏锐地捕捉住了生活中这一短暂的时刻,写出很多人都有过的一种人生体验,极富哲理意味。

要半文不值半文,莫道无人知者;

办一事须了一事,如此心乃安然。

(清·陶澍题厅堂联)

  

虽豪杰难免过差,愿诸君谠论忠言,常攻吾短;

凡堂属略同师弟,使僚友行修名立,方尽我心。

(清·曾国藩题两江总督署厅大堂联)

坐此似同舟,宦情彼此关休戚[1];

须臾参大府,公事何妨共酌商。

[2]

(清·金德山题藩署堂联)

  

【注释】

[1]宦情:

做官的志趣、意愿。

休戚:

喜乐和忧虑。

[2]须臾参大府:

意谓从容处理公家事务。

须臾:

从容。

参:

参与,引申为治理。

大府:

公府。

酌商:

斟酌商量。

天下太平,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

乾坤正气,在下为河岳,在上为日星。

(王荦题杭州西湖岳王庙联)

什么叫做好官?

能免士民咒骂,足矣;

有何称为善政?

只求讼狱公平,难哉!

(佚名题福建省福安县署大堂联)

广州暴动不死,平江暴动不死,而今竟牺牲,堪恨大祸从天落;

革命战争有功,游击战争有功,毕生何奋勇,好教后世继君来。

(毛泽东挽黄公略[1]联)

  

【注释】

[1]黄公略(1898—1931),湖南湘乡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军事家。

1930年任红六军军长。

后任红一军团第三军军长,在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三次反“围剿”中,屡建战功。

毛泽东词称“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1931年,在指挥部队转移途中,于吉安东固六渡坳遭敌机袭击,不幸中弹牺牲。

擎马列大旗,佐革命伟业,丰功巍巍留青史;

抱云水襟怀,持松柏气节,盛德昭昭映小河。

(佚名题江苏淮安周恩来故居联)

 

■《荀子》■

荀子,战国时赵国人,名况,时人尊称荀卿;汉避宣帝(刘询)讳称孙卿。

约生于赵武灵王十三年(前313),卒于楚考烈王二十五年(前238)。

曾在稷下学宫讲学,后因被谗而至楚国,被春申君任为兰陵令,并死在那里。

《荀子》一书大约即完成于兰陵。

荀子思想基本上属于儒家,又综合了道、墨、法、名等诸家观念,对儒家思想有创造性的发展,被视为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学者,《荀子》也成为先秦学术思想的总结性著作。

他还是战国后期法家代表人物李斯和韩非的老师。

荀子主张人性本恶,认为顺从人的天性,社会就会混乱,须在后天以礼法对人进行教育改造。

由于他从性恶的基础来“隆礼”,因此强调法律的约束和制裁作用,这是他和儒家相区别,却与法家相联系的地方。

他看重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人的职责就是在顺应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为人类谋福利。

这是对“天人合一”思想的重要贡献。

《正名》篇则是中国最早的逻辑学理论著作。

总体上,荀子的思想具有较浓厚的唯物主义色彩。

《荀子》一书先以单篇流传,曾经刘向校定,称《孙卿新书》;后由唐人杨倞编定为二十卷,更名为《荀子》。

但书中有些内容出于荀子弟子之手,也有窜入的文字。

荀子的文章说理绵密,结构严整,笔力浑厚,是战国后期专题议论文的代表作。

■《韩非子》■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时期哲学家,法家的主要代表。

韩国人,出身于贵族世家,师从荀子,把荀子的著作传到秦国,得到秦王嬴政的赞赏。

后为秦臣李斯、姚贾陷害下狱,被迫自杀。

其著作主要保存于《韩非子》一书中。

韩非虽师从荀子,但思想观念却与荀子大不相同。

他“喜刑名法术之学”,继承并发展了法家思想,成为战国末年法家的集大成者。

从政治的角度看,《韩非子》系统阐述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

这一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是秦统一六国的政治理论基础,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

从哲学的角度看,《韩非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成就较高,最先提出了矛盾学说,用矛和盾的寓言故事,说明“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的道理。

从文学的角度看,《韩非子》文章说理精密,文锋犀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

值得一提的是,《韩非子》书中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如“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讳疾忌医”“滥竽充数”“老马识途”等等。

这些寓言故事,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蕴含着深隽的哲理,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韩非子》现存五十五篇,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由汉武帝时光禄大夫刘向编定。

历代流传版本很多,以今人陈奇猷的《韩非子集释》较为详备,是《韩非子》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腹有诗书气自华”。

为提高我市干部的文化修养,在市委宣传部的组织下,我们编选了这套《读点经典》,内容主要是中国古代和近现代经典文献中的名家名篇或格言警句,兼及外国作品。

在选录中,我们突出了励志、和谐、民生、为政、修养、勤学、艺术、智慧等方面的主题。

为了便于编排,又将其分为经典语录、散文选萃、诗词撷英、楹联集锦、经典释名等几大板块。

本书以丛书的方式出版发行,每月1辑。

本书采用小开本,以便于携带。

为了方便阅读,对所选散文和诗歌部分的作者和题旨,我们作了简要的介绍;对较为生僻的语词,也作了简单的注释;通俗的字词,不再注释。

       

■《孙子兵法》二则■

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1](《谋攻》)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2](《谋攻》)

【注释】

[1]不靠战争就能征服他人,比百战百胜还高明。

善之善:

即善中之善,高明中最高明的。

屈:

服。

[2]本段是说,了解敌我,百战百胜;不了解敌人而了解自己,胜负各半;既不了解敌人,也不了解自己,每战必败。

殆(dài):

失败。

 

后 记

 

■长江三日(节选)■

刘白羽

十一月十七日

雾笼罩着江面,气象森严。

十二时,“江津”号启碇顺流而下了。

在长江与嘉陵江汇合后,江面突然开阔,天穹顿觉低垂。

浓浓的黄雾,渐渐把重庆隐去。

一刻钟后,船又在两面碧森森的悬崖陡壁之间的狭窄的江面上行驶了。

你看那急速漂流的波涛一起一伏,真是“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

而两三木船,却齐整地摇动着两排木桨,象鸟儿扇动着翅膀,正在逆流而上。

我想到李白、杜甫在那遥远的年代,以一叶扁舟,搏浪急进,该是多么雄伟的搏斗,会激发诗人多少瑰丽的诗思啊!

……不久,江面更开朗辽阔了。

两条大江,骤然相见,欢腾拥抱,激起云雾迷蒙,波涛沸荡,至此似乎稍为平定,水天极目之处,灰蒙蒙的远山展开一卷清淡的水墨画。

从长江上顺流而下,这一心愿真不知从何时就在心中扎下根子,年幼时读“大江东去……”读“两岸猿声……”辄心向往之。

后来,听说长江发源于一片冰川,春天的冰川上布满奇异艳丽的雪莲,而长江在那儿不过是一泓清溪;可是当你看到它那奔腾叫啸,如万瀑悬空,砰然万里,就不免在神秘气氛的“童话世界”上又涂了一层英雄光彩。

后来,我两次到重庆,两次登枇杷山看江上夜景,从万家灯光、灿烂星海之中,辨认航船上缓缓浮动而去的灯火,多想随那惊涛骇浪,直赴瞿塘,直下荆门呀。

但亲身领略一下长江风景,直到这次才实现。

因此,这一回在“江津”号上,正如我在第二天写的一封信中所说:

“这两天,整天我都在休息室里,透过玻璃窗,观望着三峡。

昨天整日都在朦胧的雾罩之中。

今天却阳光一片。

这庄严秀丽气象万千的长江真是美极了。

下午三时,天转开朗。

长江两岸,层层叠叠,无穷无尽的都是雄伟的山峰,苍松翠竹绿茸茸的遮了一层绣幕。

近岸陡壁上,背纤的纤夫历历可见。

你向前看,前面群山在江流浩荡之中,则依然为雾笼罩,不过雾不象早晨那样浓,那样黄,而呈乳白色了。

现在是“枯水季节”,江中突然露出一块黑色礁石,一片黄色浅滩,船常常在很狭窄的两面航标之间迂回前进,顺流驶下。

山愈聚愈多,渐渐暮霭低垂了,渐渐进入黄昏了,红绿标灯渐次闪光,而苍翠的山峦模糊为一片灰色。

当我正为夜色降临而惋惜的时候,黑夜里的长江却向我展开另外一种魅力。

开始是,这里一星灯火,那儿一簇灯火,好象长江在对你眨着眼睛。

而一会儿又是漆黑一片,你从船身微微的荡漾中感到波涛正在翻滚沸腾。

一派特别雄伟的景象,出现在深宵。

我一个人走到甲板上,这时江风猎猎,上下前后,一片黑森森的,而无数道强烈的探照灯光,从船顶上射向江面,天空江上一片云雾迷蒙,电光闪闪,风声水声,不但使人深深体会到“高江急峡雷霆斗”的赫赫声势,而且你觉得你自己和大自然是那样贴近,就象整个宇宙,都罗列在你的胸前。

水天,风雾,浑然融为一体,好象不是一只船,而是你自己正在和江流搏斗而前。

“曙光就在前面,我们应当努力。

”这时一种庄严而又美好的情感充溢我的心灵,我觉得这是我所经历的大时代突然一下集中地体现在这奔腾的长江之上。

是的,我们的全部生活不就是这样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的吗?

现在,船上的人都已酣睡,整个世界也都在安眠,而驾驶室上露出一片宁静的灯光。

想一想,掌握住舵轮,透过闪闪电炬,从惊涛骇浪之中寻到一条破浪前进的途径,这是多么豪迈的生活啊!

我们的哲学是革命的哲学,我们的诗歌是战斗的诗歌,正因为这样——我们的生活是最美的生活。

列宁有一句话说得好极了:

“前进吧!

这是多么好啊!

这才是生活啊!

”……“江津”号昂奋而深沉的鸣响着汽笛向前方航进。

【解题】

《长江三日》是一篇日记体的游记,刘白羽散文代表作,初刊于《人民文学》1961年3月号。

作者用细腻而富于哲理的文字,记述了从重庆至武汉的三天江上旅程,描绘了奔腾的长江、奇丽的三峡,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也体现在征服波涛汹涌的长江、努力前进的江轮之上。

“我们的全部生活不就是这样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的吗?

”文章落墨于山河画卷,却处处着眼于哲理的诠释,气势壮阔,格调高昂,催人奋进。

刘白羽(1916—2005),河北通县人,当代著名军旅作家。

抗战期间,任重庆《新华日报》副刊部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他千里随军,以笔作枪,先后作为北平军调处执行部记者、新华社特派军事记者,参加了解放东北、平津,进军江南等重大战役。

抗美援朝时期,又两赴朝鲜战场。

1988年获独立功勋荣誉章。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作协党组书记、作协副主席,文化部副部长,总政文化部部长、顾问,《人民文学》主编等职,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作出了突出贡献。

 

■纪念八一■

朱德

南昌首义诞新军,

喜庆工农始有兵。

革命大旗撑在手,

终归胜利属人民。

【解题】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在南昌领导了著名的武装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

八一南昌起义标志着我党开始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革命队伍。

1933年7月1日,中华工农民主共和国中央政府作出决议,规定每年的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纪念日,即现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1957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三十周年前夕,朱德满怀喜悦写下了这首七绝。

■《老子》二则■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1]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2],外其身而身存[3]。

(七章)

名与身孰亲[4]?

身与货孰多[5]?

得与亡孰病[6]?

甚爱必大费[7],多藏必厚亡[8]。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9](四十四章)

【注释】

[1]这句意为,因为天地不是为自己运作,所以能长久。

[2]这句是说,所以圣人谦让,把自己放在后面,反而赢得了拥戴。

后其身:

把自己放在后面。

身先:

(众人)使他站在前面,指得到拥戴。

[3]这句是说,把自己置于度外,反而保存了生命。

[4]这句是说,名声与生命相比哪一个亲切?

孰:

哪一个。

[5]这句是说,生命与财富相比哪一个重要?

多:

此处意为重。

[6]这句是说,得到名利与失去生命相比哪一个有害?

病:

有害。

[7]这句是说,过于爱名就必定付出重大代价。

[8]这句是说,收藏多必定损失大。

厚:

多。

亡:

失去,指损失。

[9]这三句是说,所以知足就不会受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才可以保持长久。

殆:

危险。

■《中庸》一则■

在上位,不陵下;[1]在下位,不援上。

[2]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

[3]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4]

【注释】

[1]这二句是说,身处上位,不欺凌压迫下面的人。

陵:

欺凌。

[2]这二句是说,身在下位,不攀附巴结上面的人。

援:

攀附,攀援。

[3]这二句是说,端正自己而不乞求于人,就无所怨恨。

正己:

端正自己。

[4]这二句是说,上不怨恨天命,下不责怪他人。

即不“怨天尤人”。

尤:

责怪,抱怨。

 

■清平乐·会昌■

毛泽东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1],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