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课程地图设计与构建工作指南【模板】.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78442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8.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首都师范大学课程地图设计与构建工作指南【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首都师范大学课程地图设计与构建工作指南【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首都师范大学课程地图设计与构建工作指南【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首都师范大学课程地图设计与构建工作指南【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首都师范大学课程地图设计与构建工作指南【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首都师范大学课程地图设计与构建工作指南【模板】.docx

《首都师范大学课程地图设计与构建工作指南【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首都师范大学课程地图设计与构建工作指南【模板】.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首都师范大学课程地图设计与构建工作指南【模板】.docx

首都师范大学课程地图设计与构建工作指南

根据本学期教学工作安排,为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我校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决定试点开展课程地图设计与构建工作。

一、课程地图的定义

课程地图(CurriculumMapping/CourseMapping)是一种课程组织结构图:

各专业按照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应的能力培养要求,对课程进行系统的规划,以课程规划和课程体系指引学生未来升学或就业的发展方向,它将课程系列与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相匹配,有利于推动课程设置的科学性。

在课程地图的构建过程中,需要建立起学生学习路径的选择和转换机制,为学生提供多元的选择和发展机会,促使学生专业素养和有关能力的自主养成。

二、设计与构建课程地图的意义

(一)设计与构建课程地图有利于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课程地图主要是围绕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毕业发展方向而构建的,充分体现了学生本位的理念。

每一门课程的设置都有其必要性,并经过充分的论证。

(二)设计与构建课程地图有利于强化专业建设。

课程地图的建设过程是专业进行反思的过程,可以促使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清晰和符合社会需要,促进专业的发展定位更加准确。

改进了专业发展的思路,跟踪社会需求→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分析能力需求→设置相关课程→配置教师,增强了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能力。

(三)设计与构建课程地图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课程地图重视课程学习与能力提升的关联性,非常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为学生提供清晰多元的发展路径,激发学生的发展规划性和自主性,进而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支撑。

三、我校课程设置现状

我校当前课程体系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另一部分是专业课程体系。

我校通识教育课程经过近三年的系统规划和建设,建立起了目标明确、分类合理的体系。

但是专业课程体系由于各种原因,不同程度地存在人才培养目标笼统、因人设课、课程内容重复、课程开设与学生能力培养要求不相符、课程内容陈旧或者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等现象。

这些现象一定程度阻碍了专业的发展,不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因此从课程设置现状来看,我校有必要进行课程地图的设计与构建工作。

四、课程地图基本要素

根据课程地图相关研究及国内外相关实践,课程地图应具备如下基本要素: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各专业需要通过广泛调查研究来确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特别是应结合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行业需求、已毕业学生的经验反馈、升学接纳机构的要求来设定培养目标,力争目标清晰、具体、有层次性,符合我校教育目标、特色及院系的人才培养实力。

(二)人才培养目标与核心能力关联表。

人才培养目标应进一步具体化为相关的核心能力,只有相关的核心能力的培养才能支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同时

应用一定形式,比如表格,展现出人才培养目标与核心能力的内在逻辑关系。

(三)专业核心能力及课程对应表。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以衍生出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将每门课程与核心能力的培养相对应,制成核心能力课程对应表,保证所开设的课程皆有其价值和意义。

(四)课程结构图。

每个专业最终确定的所有专业课程需要按一定形式呈现出来,并用一定的结构进行组织,形成课程结构图,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课程的层级关系。

专业负责人可以按照课程属性将课程进行分类罗列,制作课程列表,标注每门课程的学分数和开课学期计划,让学生知道将会学习的具体课程。

在构建课程结构图和制作课程列表过程中一定要说明不同发展方向必须和重点修读的课程。

(五)课程简介、课程大纲、课程进度安排、课程对应核心能力权重比例分析。

进入课程地图的每门课程都必须具备详细的课程简介、课程大纲、课程进度计划。

课程简介主要涵括课程名称、课程代码、开课学期、上课教师、上课地点、关联的核心能力、课程的分类属性(如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实践课、教师教育课)等信息;课程大纲需涵盖内容简介、课程目标、课程要求、考核评价、参考书目等内容;课程进度具体到每个教学周的进度和教学内容安排。

五、课程地图设计与构建的基本原则

课程地图建设需遵循学生本位、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突出能力培养、关注学生发展方向四个基本原则。

(一)学生本位原则是为了打破学校或者院系本位的思维,避免课程设置脱离学生发展需求。

课程设置者或专业负责人以学生就业或者升学为宗旨设置课程

体系,关注能力发展。

(二)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原则主要指课程的目标、培养的核心能力需与职业、社会或者研究机构的要求相符合,使培养的人才与社会相适应,能更好的服务社会。

(三)突出能力培养原则指每门课程要有明确的能力培养指向,整个课程体系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相关的核心能力。

(四)关注学生发展方向原则是指要为学生提供可供选择的发展路径,所有课程设置都有利于支撑学生发展目标的实现。

六、课程地图典型案例(见附件)

七、我校课程地图设计与构建的基本思路

在学校原有专业课程体系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关于课程地图建设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在部分专业试点开展课程地图研究和实践工作,改变原有课程体系中的不合理、不科学的部分,逐渐构建出教育目标明确、核心能力突出、发展路径清晰的课程地图。

八、课程地图设计与构建的基本要求

(一)组织机构:

参与院系要成立课程地图设计与构建工作小组,教学院长

(主任)任组长,领导、监督项目的执行;参与项目的专业负责人任副组长,专业相关教师任组员,共同负责项目的整体设计和具体实施。

(二)时间安排及进度要求

课程地图研究项目自2013年1月启动,时间安排及进度要求如下:

1.2013年1月-3月:

调研及咨询阶段,多方面征求意见,形成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将培养目标衍生为专业核心能力;

2.2013年4月:

以原有课程体系为基础构建课程列表或课程结构图,并制作专业课程与能力对应表;

3.2013

年5月-2013年7月:

课程简介、课程大纲更新;

4.2013

年8月:

各专业形成课程地图初稿,网上征求意见,举行专家论证,;

5.2013

年9月后:

将课程地图初步应用到学生培养中,对实践成效进行对比

分析,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课程地图。

(三)考核要求

为了保证课程地图设计与构建工作取得实效,学校将对工作情况进行年度绩效考核,考核对象为参与院系的教学院长及专业负责人,考核内容如下:

1.完成课程地图的设计与构建,形成本专业完整课程地图1套,包括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核心能力分析、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核心能力关联表、课程及能力对应表、课程结构图、课程列表、每门课程的课程简介(含大纲、进度安排)、学生发展方向图这些基本要素的构建。

鼓励各专业在完成课程地图基本要素建设基础上,进行更多的探索,以科学、灵活的方式呈现课程地图全貌。

2.将课程地图初步应用到学生培养中,对实践成效进行对比分析,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课程地图。

3.总结课程地图设计与构建工作经验,形成本专业课程地图设计模板。

参与课程地图建设与构建工作的教师应以研究探索的态度来开展此项工作,以专题报告或论文形式进行总结,结合往届毕业生培养情况做好对比分析,形成课程地图

的应用案例,至少完成1~2篇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内容必须与课程地图设计与构建相关,鼓励对学生进行跟踪研究和对比分析。

附件1:

课程地图典型案例附件2:

参照案列

教务处制

附件1:

课程地图典型案例

下面以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相当于中国文学专业)的课程地图建设为例,以便各专业理解、借鉴。

(1)人才培养目标:

台大中文系学士班之教育目标在培养学生基础人文能力,以“语文表达能力”为主,“经典诠释能力”为辅,期能有符应社会职能需求的人文素养,成为人文领域优秀的人才。

(2)学生核心能力:

文学和文献解读与研究能力;鉴赏与思考能力;沟通表达与创造能力;语文分析能力;人文传统认知与主体思维能力,全球视野与多元文化认知能力。

教育目标与核心能力关联表(此表引用自国立台中教育大学网站,为幼儿教育学系的教育目标与核心能力关联表)

培養學生具備幼

教育目標基本核

增進學生多元能力

培養學生國際視野

兒教育之專業知

心能力

及公民素養(B)

及科技應用的能力

能(A)

(C)

瞭解幼兒生理及

心理發展之特色

(A1)

提昇幼兒行為觀察、輔導與能力評估之能力(A2)

增進幼教課程規劃及活動設計之能力(A3)

具備班級經營、教學及研究之能力(A4)

了解幼教思想潮

流及發展趨勢

(A5)

具備完成團隊任務及溝通協調合作之能力(B1)

瞭解幼教專業倫理與社會責任執行能力(B2)

培養學生具備表達、反省、批判與多元能力(B3)

培養學生良好生活規範與文化素養(B4)

增進科技運用及

融入教學之能力

(C1)

瞭解國內外幼教發展現況及趨勢

(C2)

A

B

C

D

E

F

文學和文獻

鑑賞與

溝通表

語文

人文傳統認

全球視野與

解讀與研究

思考能

達與創

分析

知與主體思

多元文化認

能力

造能力

能力

維能力

知能力

核心能力与课程规划关联图(节选)

核心能力課程

中國傳統

生命禮俗

醫家經典

中的身體

論述

道家經典

中的身體

論述

醫家經典

選讀一

俠義文學

紅樓夢一

紅樓夢二

西遊記

儒林外史

先秦寓言

選讀

(3)课程规划架构图

(4)课程列表(节选,每门课程都有链接,可以直接链接到课程开设情况、课程简介、课程大纲、课程进度安排)

本系課程列表

課程分類 課程名稱(建議修課年級)

共同必修 國文領域

(1)、外文領域

(1)、體育(12)、服務學習

(123)

通識課程

世界文明、公民意識與社會分析、量化分析與數學素養、物質科學、生命科學

中國文化概論上

(1)中國文化概論下

(1)國學導讀上

(1)國學導讀下

(1)中國歷史與文化上

(1)中國歷史與文化下

(1)現代中文及習作一上

(1)現代中文及習作一下

(1)現代中文及習作二上

(2)現代中文及習作二下

(2)古典詩文及習作一上

(2)古典詩文及習作一下

(2)

系訂必修課程

古典詩文及習作二上(3)古典詩文及習作二下(3)文學概論上

(1)文學概論下

(1)初級中國文字學上

(2)初級中國文字學下

(2)文字學乙上

(2)文字學乙下

(2)語言學概論甲上

(1)語言學概論甲下

(1)國學概說上

(2)國學概說下

(2)中國文學史上

(2)中國文學史下

(2)中國文學史一上

(2)中國文學史一下

(2)歷代文選及習作上

(2)歷代文選及習作下

(2)詩選及習作甲上

(2)詩選及習作甲下

(2)聲韻學甲上(3)聲韻學甲下(3)中國史地

概論上

(2)中國史地概論下

(2)中國文物與風俗上(3)中國文物與風俗下(3)訓詁學上(4)訓詁學下(4)中國思想史上(3)中國思想史下(3)漢語語言學上

(1)漢語語言學下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