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文语法论文语法研究论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41544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中文语法论文语法研究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现代中文语法论文语法研究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现代中文语法论文语法研究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现代中文语法论文语法研究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现代中文语法论文语法研究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中文语法论文语法研究论文.docx

《现代中文语法论文语法研究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中文语法论文语法研究论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中文语法论文语法研究论文.docx

现代中文语法论文语法研究论文

现代中文语法论文语法研究论文

汉语核心句的“学习者-构造”双成素分析

  摘要:

到目前为止,汉语语法学界仍未就汉语的核心句达成比较一致的看法。

笔者认为,要想进行汉语句子的构造特征及其句法成分的认定,第一步必须挖掘出汉语的基础构造特征。

可以采用“学习者-构造”双成素策略,即从汉语学习者角度演绎出最小述谓构造。

做法是:

在英语语法学家关于英语核心句论述的启发下寻找出判别汉语基础构造的标准,然后以此标准寻找出汉语的最小基础构造。

从而得出汉语共有9种最小基础构造。

此理论方法具有普世意义,能帮助我们找出人类其他语言里的最小基础构造,促进世界语言之间的同构性对话。

  关键词:

构造学习者最小述谓构造核心句

  

  一、研究的必要性:

前人未能解决的问题

  对于汉语句型,前人已经做了不少研究,但是对于什么是汉语的基础语句或核心句型,人们尚未达成共识(施兵,2009)。

究其原因,汉语语法学界还没有从语言哲学的高度看汉语句型,没有从认知角度分析汉语句型,进而挖掘汉语核心语句(kernelclause)与其他语言里核心语句的共性。

这种现状显然不利于汉语的国际推广。

因此,如何建构一个理论上符合汉语事实、实践上满足学习者需求的句型系统,显得更加迫在眉睫。

  二、研究任务:

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难点

  句型是语法研究的一个难题。

句型研究应该着眼于整个句子的构造格局,通过概括分析,突出反映富有典型性的句法特征组合,从而明晰汉语语法的个性特征。

本文将从学习者角度和构造角度,探索汉语的构造类型学特征。

作为核心句型研究的第一步,应当弄清汉语的构造类型特征。

从语言学家关于语言(主要是英语)构造的研究中,提取基本思想。

以此为出发点,抽象出汉语构造类型学特征。

本文致力于解决的主要技术难题是“汉语句子的构造特征及其句法成分的认定”,技术方案是“最小述谓构造”和“学习者角度”,即“从学习者角度出发的最小述谓构造”。

第一步首先要完成“汉语句子的构造特征”的研究,至于“句法成分的认定”,将在后期研究推出。

  三、研究的设计方案:

双视角分析

  长期以来,对于一些所谓汉语特有的现象,语法学家提出的一个解决办法是,给这些现象冠上一些新术语。

可是这样带来的麻烦是,汉语分析语句的术语与西方任何语言学或语法学流派所使用的术语都不太对应。

术语不统一,研究对象不一致,对语言共性和特性研究就无从谈起,对汉语的研究也就无法深入。

为克服这个问题,笔者将借鉴国际语言学界相对成熟的研究成果来重新界定一些重要概念,这将为核心句型的研究带来一股新风。

  

(一)理论视角之一:

构造

  construction由“struct-”加前缀“con-”和后缀“-ion(名词标记)”构成,中文对应词有“建造、修建、建构、构筑、建设、建筑、构造”等。

这些词或只能用作谓词(如建造、修建、建构、构筑),或虽既有谓词用法,又有名词用法,但已经有了相当固定的使用范围(如建设、建筑),因此作为语言学术语,“construction”译成“构造”比较好。

  索绪尔被公认为现代语言学之父,现代语言学的早期基础是结构主义。

索绪尔(1983:

177)对“构造”是这样解释的:

用来指类比时,构造意味着在一次言语举动中把从各种联想系列中获取的数个成分一下子排列在一起。

索绪尔认为,构造既可指词语历时的复合和派生,也可以指词语内部成分的共时结合。

  结构主义语言学派在美国的代表人物是布龙菲尔德。

他将“构造”界定为“体现为由两个(有时更多)自由形式(freeform指可独自使用的语位)结合成的短语”,依据“心”(center)的性质上又细分为向心构造(endocentricconstruction)和离心构造(exocentricconstruction),这是对结构主义理论对“构造”的重要贡献(Bloomfield,1955)。

  近年来兴起的“constructiongrammar”通常译成“构式语法”,因为其创始人Lakoff(1987)、Fillmoreetal.(1988&1990)以及Goldberg(2007)将construction定义为“形式-意义的匹配体”(aform-meaningpairing)。

  生成语法学派(Chomsky,1957&1965)视每个完整的语句为“二元构造”(binaryconstruction),即把它分成主语(subject)和述谓(predicate)或NP和VP这两部分,然后再对主语和述谓或NP和VP分别进一步一分为二,直至不能继续切分。

这种一分为二贯彻到底的分析法其实是一种语言哲学式的分析,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语法分析。

  以上是语言学家对“构造”从不同角度进行的论述,他们各有其存在的道理,但是笔者从探索汉语核心句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各家的界定,认为这些界定并不能直接套用。

出于本研究的需要,笔者在此将“构造”重新界定为“以谓词为中心携带其必有成分而形成的能称之为一个单位的复合体”。

  

(二)理论视角之二:

学习者角度

  前人研究句型主要是从语法学家的角度进行的,是为了方便语法学家讲语法,而不太考虑研究结果对外国人学汉语有什么帮助。

基于这个出发点,笔者从如何让汉语学习者(本文将之界定为“母语为非汉语的外籍人士”)更有效地产出语言出发,提出研究汉语句型优先需要解决的议题是:

当选用一个词作谓语,组成一个述谓构造,表达一定意义时,需要哪些必有成分,这些必有成分的顺序应该怎样排列。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了解汉语以谓词为中心形成一个最小基础构造时的情况,这为确定汉语句型提供了一个工具。

  鉴别汉语最小基础构造,必须借助于可行的标准。

但是,由于前人研究者并未在此领域进行过探索,并无任何现成的标准可供参考。

笔者重读英语语法学家(Quirk1985;Huddleston&Pullum,2002)的经典论述,从中得到启发,创造性地提取有效成分,发展了关于汉语基础构造的两条鉴定标准。

  1.构造的直接成分是必有(obligatory)成分,因为必有成分是补足谓词必不可少的。

必有成分是谓词句法投射所要求的,如果缺失,语句要么语义不明,如例

(1);要么谓词的意义发生改变,如例

(2);要么根本不能成立,如例(3)。

  

(1)在看电视。

  

(2)叫他小神童。

  (3)(胜利的消息)传遍了大江南北。

  可选(optional)成分不是谓词句法投射所要求的成分,删掉后语句依然合乎语法,谓词的意思也不发生变化。

例如:

  (4)带来了关于地震的消息。

  (5)去过长城两次。

  2.构造的直接成分有其默认(default)或正常(normal)的位置。

确定一个成分默认位置的办法是把它和谓词搭配在一起,组成一个最小述谓构造(minimumpredicativeconstruction),看该成分在这一构造中居什么位置。

以谓词“问”和代表三个不同语义角色的名词短语“我”“老师”“问题”为例:

  (6)a.我问

  b.老师问

  c.问老师

  d.问我

  e.问问题

  f.问老师问题

  g.*问题问

  h.*问问题老师

  i.*我问题问

  j.*我老师问问题

  k.*我老师问题问

  l.*我问题老师问

  从例(6)可以看出,提问者(我)在最小核心构造中的默认位置是谓词之前,被提问者(老师)和提问内容(问题)的默认位置是谓词之后;而且被提问者和提问内容也各有其默认位置,不能随意调换。

由此可见,研究构造类型的标准或依据只能是直接成分的配置。

直接成分的配置包含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直接成分的数目,二是直接成分的性质,三是直接成分的顺序。

  (三)学习者视角下的汉语构造特征

  从学习者角度出发,根据语句直接成分的配置情况,本文初步得出汉语有9种构造类型:

  1.系谓词+名词/形容词

  系谓词包括“是”和表示“成为、变化、感觉”等的“成、变、感觉”等:

  (7)是一个学生。

  (8)成了大师级人物。

  (9)变聪明了。

  (10)感到很累。

  2.非及物谓词

  (11)来。

  3.处所+及物姿态谓词

  (12)在台上坐着。

  (13)在床上躺过。

  有时处所附语可在谓词前,也可在谓词后。

例如:

  (14)a.在北京住。

  b.住在北京。

  4.处所/时间+非及物运动/姿态谓词+了/着/过+动作主体

  (15)对面来了一个人。

  (16)天空飞过一排大雁。

  5.单及物谓词+支配成分

  (17)看见她。

  6.把/将+支配成分+单及物谓词+处所/目的地

  (18)把书放在桌子上了。

  (19)将革命进行到底。

  7.单及物谓词+支配成分+名词/形容词

  (20)大家叫她小神童。

  (21)学校任命她为系主任。

  8.单及物使动谓词+支配成分+行为谓词

  (22)使我改变主意。

  (23)请她跳舞。

  9.双及物谓词+关系成分+受事(受益或受损)成分

  (24)给了他100块钱。

  (25)偷了他100块钱。

  (26)教我英语。

  (27)问了我许多问题。

  以上是通过演绎的方法求得的汉语的基础构造,目的在于取得分类上的穷尽性,进而能对汉语核心句进行推导。

接下来的工作是用实际语料对这些分类加以检验,使之逐步完善。

  四、研究意义

  本文提出的“学习者的构造”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借助于这个方法得出的9种最小基础构造,是核心句研究的初步,反映了汉语的结构组成特征,直接构成汉语各类核心句,有益于汉语的国际推广。

而且,通过这个方法也能找出人类其他语言里的最小基础构造,进而具有普世意义,这是上升到哲学的角度审视人类语言,有益于世界语言之间的同构性对话,对最终消除人类语言沟通中的“巴比伦塔”具有地标性意义。

  

  参考文献:

  [1]Bloomfield,L.Language[M].London:

GeorgeAllen&Unwin,

  1955.

  [2]Chomsky,N.SyntacticStructures[M].TheHague:

Mouton,

  1957.

  [3]Chomsky,N.AspectsoftheTheoryofSyntax[M].Cambridge,

  Massachusetts:

TheMITPress,1965.

  [4]Fillmore,C.J.,P.Kay&M.C.O’Connor.Regularityand

  IdiomaticityinGrammaticalConstructions:

TheCaseofletalone[J].Language,1988,(3).

  [5]Fillmore,C.J.ConstructionGrammar[M].Berkeley:

University

  ofCalifornia,1990.

  [6]Huddleston,RodneyD.&GeoffreyK.Pullum.TheCambridge

  GrammaroftheEnglishLanguage[M].Cambridge:

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2.

  [7]Lakoff,G.Women,FireandDangerousThings:

WhatCategories

  RevealabouttheMind[M].Chicago:

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7.

  [8]Quirk,Randolph,SidneyGreenbaum,GeoffreyLeech&Jan

  Svartvik.AComprehensiveGrammaroftheEnglishLanguage[M].London:

Longman,1985.

  [9]Saussure,F.de.CourseinGeneralLinguistics[M].London:

  Duckworth,1983.

  [10][美]戈德保(A.E.Goldberg).构式:

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

  究[M].吴海波译.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1]施兵.句型研究的操作准则[J].语文学刊,2009,(9).

  [12]施兵.句型研究的回顾及展望[J].语文学刊,2009,(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