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莒南县学年高一历史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40501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莒南县学年高一历史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东省莒南县学年高一历史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东省莒南县学年高一历史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东省莒南县学年高一历史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东省莒南县学年高一历史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莒南县学年高一历史月考试题.docx

《山东省莒南县学年高一历史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莒南县学年高一历史月考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莒南县学年高一历史月考试题.docx

山东省莒南县学年高一历史月考试题

2015级高一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2015.12

一、选择题:

1.胡锦涛同志于2013年9月同其夫人一道回到祖籍地安徽省绩溪县胡家祖宅,并一同前往祖坟祭奠先人。

这能够反映出下列哪一制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A.郡县制B.分封制C.宗法制D.井田制

2.唐代柳宗元曾说过“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其制。

”这则材料中前一个“制”与后一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与郡县制B.宗法制与郡县制

C.分封制与宗法制D.郡县制与宗法制

3.中国古代某大臣上书皇帝言:

“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

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

据此推测,这位大臣最有可能生活在()

A.清朝B.宋朝C.西周D.秦朝

4.我国古代王朝的中央机构经历了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改革中存在着一贯的理念,那就是()

A.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政府机构改革的根本

B.弥合君权和相权间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C.强化君主集权是古代政治变革的最主要内容

D.政治制度的完善只能在于其不断自我的改革

5.下列各项中,属于下图所示事件的影响的是()

A.标志中国近代史已拉开序幕B.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工具

C.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D.列强开始大规模在华开办工厂

6.义和团成员曾愤怒地喊出了口号“先拆电线杆,后拆火车道,杀尽外国人”。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义和团运动有明显的爱国性质B.义和团运动盲目的排外性

C.反映了义和团科学的斗争口号D.有利于取得清政府的支持

7.以下三则材料是美国《时代》周刊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相关报道,据此判断横线处的文字依次是()

①“日本军队在中国华北已在白天向附近调动。

晚上枪声不断……中国政府第一次表现出它已做好与日本作战的准备。

②“日本的战争机器在被卡住了十三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

③“(中国军队)进入。

当年,他们被迫离开这座城市,(而日本军队)使之遭受震惊世界的大屠杀命运。

7年9个月零5天后,他们回到了中国的首都。

A.北平台儿庄上海B.北平上海南京

C.北平台儿庄南京D.南京上海北京

8.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

“假如没有中国……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作战?

他们可以打下澳洲、印度、俄国等。

”在这段话中罗斯福()

A.提醒澳洲、印度和俄国将面临日本的侵略

B.希望说服美国政府尽快对日本宣战

C.肯定中国战场对抗击日本侵略所起到的作用

D.同情中国民众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牺牲

9.1853年,马克思在听到太平军胜利进军的消息后,十分高兴,他期望中国不久会出“REPUBLIQUECHINOISE(中华共和国)”,“LIBERTE,EGALITE,FRATERNTE(自由,平等,博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定都天京证明了马克思期望的准确

B.马克思期望超越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资政新篇》实现了马克思的期望

D.《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马克思的期望

10.历史学者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

“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

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

”这一结论得出是因为辛亥革命()

A.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B.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结束了中国被奴役的屈辱历史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11.“志士三千凝血肉,磷烟一夜举刀枪。

旌扬绿野寻民主,都建金陵废帝王。

大义当时如号角,吹开晓雾现朝阳。

”此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抗日战争

C.北伐战争D.辛亥革命

12.1919年初,在几个帝国主义大国的操纵下,巴黎和会无理拒绝中国收回国家主权的正当要求,中国五四运动由此爆发。

下列属于五四运动口号的是()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B.“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C.“停止内战,联共抗日”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13.总结概括是复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下表为某同学设计的历史知识表格,下列选项与表格要求完全符合的一项是()

时期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

国民大革命

十年对峙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A.①中共一大②淞沪会战③重庆谈判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①四次反“围剿”胜利②遵义会议③游击战④三大战役

C.①北伐战争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③《论持久战》④渡江战役

D.①黄埔军校②南昌起义③《新民主主义论》④瓦窑堡会议

14.公元2世纪的雄辩家阿里斯泰德热情地赞美罗马:

“无论海洋还是陆地上任何的间隔距离都不能将一个人排斥于公民身份之外。

”他赞扬的最可能是()

A.《十二铜表法》B.万民法C.自然法D.公民法

15.有学者将现代英国政治制度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尊严的部分”,一是“效率的部分”。

“尊严的部分”具有激发和保留人们崇敬之心的功能,它使政治制度获得了权威和动力;而“效率的部分”是对这种权威的现代运用。

“尊严的部分”“效率的部分”分别指的是()

A.君主制和共和制B.君主制和议会制

C.立宪制和共和制D.立宪制和议会制

16.有学者认为,英国君主立宪制为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提供了“政治借鉴”。

那么这种“政治借鉴”主要是指()

A.内阁制B.共和制C.代议制D.联邦制

17.下面关于辛亥革命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彻底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D.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18.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导致革命统一战线破裂,国民大革命失败。

它给中国共产党留下的最为深刻的教训是()

A.没有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B.没有发动广大农民参加革命

C.没有坚持工人阶级对于革命、尤其是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D.没有制订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1911年4月21日,中国海军巡洋舰“海圻”号出航,它出使英国参加乔治五世国王的加冕庆典,并出访美国、古巴。

13个月后它回到上海应升起的国旗是()

A.大清王朝的龙旗B.中华民国的五色旗

C.中华帝国的青天白日旗D.新中国的五星红旗

20.电视连续剧《中国兄弟连》以抗日战争时期为历史背景,讲述的是抗战开始后不久,面对日军的血腥屠杀,国共两个连队终于联合起来,共同抗日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了中国兄弟连。

该电视剧不能说明当时()

A.国共两党军队都在积极抗日

B.国共两党实现了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D.民族矛盾激化是国共双方合作的主要因素

21.日军侵华过程中,在占领区设立许多制造毒气的工厂或化学武器装配厂,先后一千余次使用了糜烂性毒剂、刺激性毒剂和窒息性毒剂化学弹,杀害了许许多多中国军民。

2003年,在黑龙江齐齐哈尔发现的毒气弹,就造成三人死亡、八人受伤的惨剧。

下列反映这方面历史真相的证据中,最具说服力的是()

A.当年受害者的口述材料B.历史专著中的描述

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D.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22.下列关于抗战胜利意义的评述,不恰当的是()

A.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抵御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B.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C.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D.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23.下图所示的重大军事行动,标志着()

A.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反攻B.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开始

C.淮海战役结束D.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

24.1949年毛泽东作了一首《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其中有“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诗句,描述的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25.下图漫画《列宁同志清扫地球》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俄国十月革命这一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下列对此漫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赞扬了列宁领导十月革命的伟大功绩

B.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十月革命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D.社会主义制度取得了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决定性胜利

26.有人认为:

“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种改造和变革社会的执著探索精神,一种团结战斗的精神。

”下列能够说明这些结论的有(  )

①反对巴黎和会将中国山东的主权转让给日本

②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③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探索救国出路

④运动从学生扩大到工商界人士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7.一位五四运动的参与者回忆说:

被捕的学生初由各地的警察送到各警察分局分所,而那些学生就在各分局分所对着看守的警察演讲起,学生“垂泪而道”,警察亦大都“掩面而泣”。

这说明五四运动()

A.启导了广大人民的觉悟B.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主导作用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专制的革命运动

28.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

这里的“新”最主要体现在()

A.以反封建斗争为目标B.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方式

C.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D.提出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主张

29.对1924~1927年国民革命性质的正确表述是(  )

A.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C.革命统一战线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

D.中共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

30.民国十六年七月,宋庆龄发表声明指出:

“我对于革命并没有灰心。

使我失望的,是有些领导过革命的人已走上歧途。

”宋庆龄所指的人是()

A.王明、陈独秀B.吴佩孚、孙传芳

C.蒋介石、汪精卫D.张学良、杨虎城

31.1927年,中共领导的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相继失败后,我们能从中得出的最大教训是()

A、必须用武装斗争的方式才能取得革命胜利

B、必须始终坚持中共对革命斗争的领导权

C、必须要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而不能盲目照搬别国经验

D、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作为起义的指导思想

32.一位著名美国记者赞叹道:

“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他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红军()

A.千里跃进大别山B.开辟井冈山根据地

C.两万五千里长征D.开辟敌后战场

33.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对一场战役作这样报道:

“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

”对上述战役理解正确的是()

A.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B.是抗日战争以的首次大捷

C.取得抗战以的最大胜利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34.1947年7月23日毛泽东电令:

“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的行程,直出大别山,占领以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建立根据地。

”此电令发出时,人民解放军正在进行的重大军事行动是()

A.开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B.挺进大别山,展开战略反攻

C.抓住时机,进行三大战役D.横渡长江,解放南京

35.列宁曾经说过:

在摧毁旧的国家机器的道路上,巴黎公社“走了具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第一步,苏维埃政权走了第二步”。

对列宁所说的第一步,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

B、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无产阶级首次发动的武装起义

D、人类历史上首次推翻封建制度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6.马克思曾预言社会主义革命应该首先在欧洲比较发达的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但十月革命却发生在比较落后的俄国,对此你的看法应该是()

A.马克思对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预言是错误的

B.俄国十月革命是“早产”的,其结果已经证明

C.马克思主义要结合实践不断得到发展

D.十月革命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

37.某博客在总结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的文章中,涉及下列相关信息。

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共产党宣言》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十月革命推翻了俄国沙皇的专制统治

D.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8.有人认为十月革命是一个“偶然事件”,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发动的一次“成功的政变”。

这次“政变”的直接目的是()

A.建立社会主义B.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D.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39.某学者认为:

“五四运动的内涵,无论是政治方面的,还是思想方面的,都充满着多元性与矛盾性。

”这里对“多元性”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B.五四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C.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D.五四运动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40.电视剧《红日》,以1947年5月人民解放军在孟良崮(位于今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境内)全歼国民党精锐军团张灵甫的七十四师为背景,通过众多英雄事迹而讲述的一个在中国战争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战役。

该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的()

A.国民党全面进攻时期B.中共战略反攻时期

C.国民党重点进攻时期D.国共战略决战时期

41.《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

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

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甲午战争爆发B.中华民国建立C.抗日战争爆发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42.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

“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

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管中国人的事”。

他主要肯定辛亥革命()

A.实现了民族独立B.推翻了封建帝制

C.确立了共和政体D.增强了民族意识

43.巴黎公社被称为社会主义运动的“早产儿”。

主要是因为()

A.它是在法国资本主义未成熟情况下爆发的起义

B.它是在欧洲历史上最早爆发的大规模工人起义

C.它是在没有先进理论指导下工人自发的起义

D.它是在工人阶级毫无准备情况下发动的起义

44.新制度的建立并非一帆风顺,获得“各种政体实验场”称号的国家是()

A.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

45.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革命精神,你认为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后顺序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五四精神”②延安精神③井冈山精神④长征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③②④    D.①④③②

46.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基本前提是()

A.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了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B.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也日益暴露  

C.以三大工人运动为标志,无产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D.马克思、恩格斯参加革命实践,同工人保持密切联系

47.辛亥革命后,时人曾感叹道:

“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这说明辛亥革命()

A.终结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C.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

D.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48.一位历史学家在一篇研究近代中国史的论文中,描述某一事件:

“最重要的就是爱国主义运动——反帝国主义运动。

……一方面是争回我国在山东的主权;另一方面是促使青年人的自我觉醒。

……”请问此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卢沟桥事变   D.文化大革命

49.英国广播公司(BBC)进行网上投票,评选世界近1000年以最伟大的思想家,结果马克思最后胜出。

投票者特别推崇马克思的贡献是()

A.领导了巴黎公社B.创立了空想社会主义

C.指导了第一国际工作D.发表《共产党宣言》

50.下表是小李同学整理的关于俄国十月革命这一课内容的读书笔记,其中需要纠正的一项是()

A

背景:

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B

准备:

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C

起义:

发生在莫斯科的武装起义以攻占临时政府最后据点冬宫而宣告胜利

D

意义: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二、非选择题

5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

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

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

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

多了两件什么东西呢?

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材料二

重大事件

主要领导人

性质

主要历史意义

A

洪秀全

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辛亥革命

孙中山

B

C

五四运动

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D

材料三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

……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

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是什么?

(3分)

(2)根据材料二表格的提示,填写字母A、B、C、D所代表的内容。

(7分)

(3)材料三中“俄国人的路”指的是什么道路?

“俄国人的路”走不通之后,中国最终开创了自己的道路,这条道路指什么?

其开创的标志是什么?

(3分)

5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目前俄国的特点是由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不高和组织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

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这个过渡的特点是:

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另一方面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最后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

——列宁《四月提纲》

材料二:

第一次革命高潮提出的我们党过去宣传的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曾使革命和平发展……使小资产阶级逐渐消除其幻想的口号。

现在和平发展和使政权无痛苦地转归苏维埃已不可能,因为政权事实上已经转到反革命的资产阶级手中。

现在只有彻底消灭反革命资产阶级专政才是正确的口号,只有得到贫苦农民支持的无产阶级,才能完成这个任务——新高潮的任务。

——《1917年8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的一次大会决议》

请回答:

(1)材料1反映了列宁最初主张用什么方式夺权?

原因是什么?

(3)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尔什维克党最终夺取政权采用的是什么方式,原因又是什么?

(3)

(3)材料2中的“第一次革命高潮”和“新高潮”分别指的是什么现象,这两个现象的性质是什么?

(4)

(4)为了“得到贫苦农民支持”,布尔什维克党在“新高潮”初期采取了什么措施?

(2)

 

2015级高一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5CABCD6----10BBCBD11---15DACBB16----20CACBC

21---25DCADD26---30AACCC31—35CCABB36—40CCBDC

41—45CDACB46---50BCBDC

二、非选择题

51.

(1)主题:

独立与民主。

(或反侵略求民主;或反帝反封建;或外争独立,内争民主)(2分)依据: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或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封建

专制的统治)(1分)

(2)A:

太平天国运动。

(1分)B: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分)

C: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3分)

D:

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分)

(3)指无产阶级通过城市暴动(或城市革命)夺取政权(或城市包围农村)。

(1分)

中国的道路:

工农武装割据(或农村包围城市)。

(1分)

标志: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分)

52.

(1)方式:

和平夺权。

原因:

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

(3)

(2)方式:

暴力夺权。

原因:

临时政府制造了七月流血事件,政权完全落入临时政府手中,革命和平发展已不可能。

(3)

(3)第一次革命高潮:

二月革命;新高潮:

十月革命。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4)

(4)措施:

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土地国有化,分配给劳动者使用。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