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精华版高中音乐课程说课稿完整版.docx
《超级精华版高中音乐课程说课稿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级精华版高中音乐课程说课稿完整版.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超级精华版高中音乐课程说课稿完整版
第一单元学会聆听
第一节音乐与人生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一单元《学会聆听》第一节《音乐与人生》。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琵琶曲《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以及讲授音乐的基本要素。
①《草原放牧》选自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由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作曲。
《第六悲怆交响曲》是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创作的,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
2.教学目标:
①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思想情绪,感受音乐的形式要素,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
②初步学习和认识音乐的基本要素和形式要素,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
3.教学重点、难点:
①通过欣赏作品和对音乐的理解,学生能够认识部分音乐形式要素是怎样发挥艺术作用的。
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
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①导入部分:
首先播放腾格尔《天堂》的音频,配合草原风光图片导入,营造氛围,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
②之后我将提问学生“从他的歌声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最后我来总结“腾格尔把大草原,他的家乡比喻成天堂,可见他对大草原的热爱,接下来我们再听一个发生在大草原上的故事,这个故事很特别,是用琵琶来讲述的”
③完整聆听《草原放牧》之后,问学生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富有生机和朝气、天真、活泼)联想和想象到了什么?
(联想到美丽的草原和放牧的生活情景)。
然后介绍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②乐曲表现的是蒙古族少年龙梅和玉荣——抗严寒、斗风雪、保护集体财产的内容。
④接下来我将有请本班学习舞蹈的同学配合《草原放牧》的音乐,展示几个蒙古族舞蹈动作,意图是加深音乐记忆,培养和激发持久兴趣.
⑤然后欣赏《第六悲怆交响曲》,了解作品创作背景与作曲家的性格特征,让学生从社会、文化、历史等多维度中感受音乐的旋律特点和体会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
下面有来了介绍柴可夫斯基:
(④书上第6页)
⑥接下来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和认识音乐的基本要素和形式要素的基本内容。
(⑤书上第8页)之后再次聆听《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通过对音乐的理解,向学生提出问题“是哪种音乐形式要素发挥艺术作用的”讨论最后总结
四、拓展
③聆听管弦乐曲《森吉德玛》,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想象乐曲的音乐形象及意境,分析其形式要素上的主要特点及其变化。
五、总结
通过欣赏《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谢谢评委,说课完毕
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西北民歌最具代表性的“花儿”和“信天游”。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
《脚夫调》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表现脚夫的复杂心情。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
2.教学目标:
①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②引导学生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初步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
3.教学重点、难点:
①引导学生按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分辨西北的民歌
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
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①导入部分:
首先播放阿宝《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音频,配合西北风情图片导入,营造氛围,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
②之后我将提问学生“《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首歌曲是我国哪个地方的民歌;哪位同学能够用几个词,形容一下这首歌曲的旋律特点”学生回答,我来总结“之所以西北民歌的旋律高亢、辽阔、悠长,这与西北人民长期在高原山川之上演唱有着很大的关系。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西北,去感受(上去高山望平川)的感觉”
③完整聆听《上去高山望平川》之后,分小组讨论:
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让你联想和想象到了什么?
下面我来介绍“花儿”。
①“花儿”是流行在青海、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
其基本特点是:
旋律高亢悠长,多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
④接下来在欣赏《脚夫调》之前,我将有请音乐课代表为大家朗诵《脚夫调》的歌词,由我来介绍“脚夫”这一职业。
让同学们带着问题(《脚夫调》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去聆听歌曲。
之后我来介绍“信天游”。
②“信天游”是流行在陕西、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
⑤最后再次聆听《上去高山望平川》和《脚夫调》,让同学们分组讨论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我来引导学生按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分辨西北的民歌。
四、拓展
课后聆听歌曲《黄土高坡》。
思考为何这首歌曾红遍海内外,家喻户晓,震撼了一代人的心灵。
五、总结
通过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和《脚夫调》,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谢谢评委,说课完毕
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内蒙古民歌《辽阔的草原》西藏民歌《宗巴朗松》和新疆民歌《牡丹汗》以及讲授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民歌特征。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
2.教学目标:
①欣赏几首代表性的民歌,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认识、理解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民歌的风格特征。
②认识“长调”、“囊玛”、“爱情歌曲”等民歌体裁。
从旋律、节奏特点等方面对三个民族的音乐进行比较。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难点为:
)
3.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聆听这三首民歌,对比欣赏,分辨不同民族的民歌特征。
从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进行比较,认识三个民族的音乐特征。
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
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①导入部分:
首先我将播放刀郎的《敖包相会》、韩红的《天路》、王洛宾的《掀起你的盖头来》这三首歌曲的片段,配合三个民族的风景图片导入,营造氛围,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
②之后我将全班同学分成三组,分别代表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让他们对本民族的地理、风土人情、文化传统等方面进行讨论。
然后选出一位代表为大家讲解。
③下面欣赏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完整聆听后。
我将提问:
这首歌曲在旋律和节奏上有什么特点?
这是属于“长调”歌曲还是“短调”歌曲?
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后,我来总结《辽阔的草原》是一首蒙古族长调歌曲。
①长调的旋律舒展悠长,节奏自如,句幅宽大,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④之后老师带你们欣赏一首由才旦卓玛老师演唱的西藏民歌《宗巴朗松》。
听后我将提问:
同学们对西藏歌曲了解多少?
给同学的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下面我将介绍西藏民歌的特征:
西藏被称为歌舞之乡,②藏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藏族音乐可分为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三大类,《宗巴朗松》属于民间音乐的歌舞音乐,具有典型的囊玛音调。
囊玛曲调典雅,节奏舒展,与急速热烈的舞曲形成强烈的对比。
下面来请同学们列举知道的藏族歌曲:
如《唱支山歌给党听》、《北京的金山上》,《高原红》、《青藏高原》等。
⑤接下来欣赏维吾尔族民歌《牡丹汗》。
让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
该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学生回答,我来总结:
该曲是一首描写爱情的歌曲;主要的演奏乐器冬不拉和手鼓:
歌曲的旋律明朗、奔放、感情充沛,歌词寓意深刻。
⑥最后再次聆听《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汗》三首民歌,通过对比欣赏,分辨不同民族的民歌特征。
我来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进行比较,认识三个民族的音乐特征。
四、拓展
③聆听歌曲《嘎达梅林》,判断它是属于长调还是短调。
五、总结
通过欣赏《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汗》三首民歌,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谢谢评委,说课完毕
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和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以及认识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区别,了解民歌的音乐特点。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
2.教学目标:
①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中原民歌的醇厚韵味和音乐风格。
②认识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区别,了解中原民歌的风格特征。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难点为:
)
3.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中原民歌的体裁及“鱼咬尾”和“起承转合”的创作手法。
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
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①导语部分: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各具特色的蒙古族、藏族和维吾尔族民歌,了解了这些民族的人民所创造的灿烂文化。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原大地,感受、体验中原民歌的醇厚韵味和独特风格。
中原地处太行山以南,燕山以南,黄河下游,以华北中原为主,温带气候,受季风影响。
让我们首先来了欣赏一首在全国广为流传的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我会让学生带着以下两个问题,欣赏后谈感受)1.这首民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内容和情绪?
2.前句的最后一个音就是后句开头的音,在音乐的创作中叫做什么?
先进行分组讨论,然后我来总结:
乐句间同音相连,是我国音乐创作中的手法“鱼咬尾”,这首新民歌虽标为“小调”,但由于其旋律舒展,感情奔放,而带有明显的山歌风格。
②下面我将请一位学生讲述《孟姜女》的故事。
孟姜女的故事家喻户晓。
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残酷的徭役制度带给老百姓的只能是痛苦的生活和悲惨的命运。
接下来完整聆听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
之后我将对学生提问:
这首歌曲的旋律、伴奏和演唱风格有什么特点?
③最后再次聆听《沂蒙山小调》和《孟姜女哭长城》由师生共同归纳民歌的音乐特点和中原地区民歌的音乐特征。
(②书上第31页)教师补充总结:
(中原地区民歌的音乐特征:
体裁:
小调最丰富;调式:
徴调式最多、其次是宫调式;音阶:
六声、七声为多。
)
四、拓展
布置课后作业,①比较江苏民歌《孟姜女》的旋律,与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的旋律有何异同?
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五、总结
通过欣赏《沂蒙山小调》和《孟姜女哭长城》两首民歌,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谢谢评委,说课完毕
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云南民歌《弥渡山歌》和浙江民歌《对鸟》以及认识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了解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
2.教学目标:
①引导学生感受并认识南方民歌婉转、流畅、细腻、抒情的风格特征。
②聆听并分析两首民歌的音乐特征,结合当地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语言特点等因素,对形成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的原因进行探究,形成较为完整而清晰的认识。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难点为)
3.教学重点、难点:
①一聆听《弥渡山歌》、《对鸟》两首民歌,感受、体验相同地域、不同风格民歌的形成和特点。
②对民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
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
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①导入部分:
首先播放《小河淌水》和《放马山歌》的音频,配合南方的风景图片导入,营造氛围,将两首不同风格的民歌进行对比,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
②之后我将提问学生“《小河淌水》和《放马山歌》这两首歌曲是我国哪个地方的民歌;哪位同学能够用几个词,形容一下这两首歌曲的旋律特点”学生回答,我来总结“南方民歌的旋律多表现的婉转、流畅、细腻、抒情”
③接下来完整聆听《弥渡山歌》,之后,分小组讨论:
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让你联想和想象到了什么?
④总结:
①《弥渡山歌》的歌词共八句,前六句或兴或比,直到最后两句才切入主题,极具南方的含蓄色彩。
歌曲的旋律婉转、飘逸,富有南方山歌的独特风格。
⑤接下来我将提问:
学生中有没有会说或听过浙江方言的同学。
哪位同学能够说上两句。
聆听《对鸟》,之后教师带领学生尝试用浙江方言演唱歌曲,同时解释乐曲中一些专有名词,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
⑥最后再次聆听《弥渡山歌》、《对鸟》两首民歌,由师生共同归纳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认识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
(②书上第37页)
四、拓展
③分析《对鸟》旋律与当地方言和地理环境间的关系,并讨论其他地区的民歌中有无此类似情况。
五、总结
通过欣赏《弥渡山歌》、《对鸟》两首民歌,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谢谢评委,说课完毕
第三单元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
第六节鼓乐铿锵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三单元《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第六节《鼓乐铿锵》。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民间乐曲《锦鸡出山》、《滚核桃》和《童谣》。
①《锦鸡出山》是依据湖南土家族“打溜子”改编的一首器乐曲,乐曲表现了人们热爱生活的乐观情趣。
②《滚核桃》是根据山西绛州鼓乐改编的一首作品,表现了农民丰收时的喜悦心情。
(④书上44页)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
2.教学目标:
①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想象乐曲所表现的生活内容。
②在感受乐曲的音乐情绪,理解乐曲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掌握“打溜子”。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难点为:
)
3.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参与打击乐合奏等艺术实践,从中体验其乐趣,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
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
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①导入部分:
首先播放视频,《鸭子拌嘴》,进行导入,营造氛围,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
②之后我将提问学生“你们听出了几种民族乐器?
学生回答,我来总结:
乐器有小钹、钗、钹、大锣、木鱼、云锣六种乐器(让学生感受不同民族乐器的音色特点)”
③接下来完整聆听《锦鸡出山》。
之后,分小组讨论:
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让你联想和想象到了什么?
然后初步引导学生,听辩曲子中的乐器。
在复听全曲之后引导学生体会音乐的节奏特点。
根据《锦鸡出山》的演奏乐器和乐曲所表现的内容,总结出流行于湖南土家族的一种民间器乐演奏形式“打溜子”。
④下面我来总结:
③打溜子通常用马锣、大锣、头钹、二钹四件乐器演奏。
乐曲内容多描绘动物形象及劳动生活情景。
⑤过渡语言:
我国浩瀚的民族器乐曲中有很多丰富的民族打击乐形式,下面再欣赏一首山西绛州的民族鼓乐《滚核桃》。
之后引导学生了解、感受乐曲的节奏特点,模仿拍打乐曲节奏,感受乐曲的头、身、尾三部分的不同技法,同时引导学生体会农民劳动的情景画面及喜悦心情。
下面我来介绍鼓吹乐(⑤书上45页)。
⑥接下来聆听北京民间乐曲《童谣》,之后提问学生:
同学们能听出来这首乐曲是根据北京儿歌转化而来的吗?
乐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欢快、活泼、诙谐)它以什么形式出现的?
(吹歌)。
下面我来介绍吹歌:
(⑥书上45页)。
四、拓展
完成书本拓展与探究中的第四题:
⑦“按下列曲谱练习打击乐合奏”
五、总结
通过欣赏《锦鸡出山》、《滚核桃》两首民间乐曲,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谢谢评委,说课完毕
第三单元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
第七节丝竹相和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三单元《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第七节《丝竹相和》。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江南丝竹《中花六板》和广东音乐《娱乐升平》。
①《中花六板》是民间器乐曲牌《老六板》的放慢加花,其旋律清新悠扬,富有浓郁的江南色彩。
②《娱乐升平》既保持、发扬了广东音乐的传统特色,又借鉴了一些欧洲专业音乐创作的作曲技巧,从而在风格上有所创新和突破。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
2.教学目标:
①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艺术魅力,体会其和谐、谦让的社会文化内涵。
②了解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主奏乐器,体验其音色特点。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难点为:
)
3.教学重点、难点:
能听辨、区分有代表性的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
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
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①导入部分:
首先了解学生对我国民间器乐知道多少,有没有谁能说出一二。
然后我将会运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江南好》的视频,配合风情图片导入,营造氛围,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
②之后播放《中花六板》全曲。
引导学生判断乐曲中都使用了哪些民族乐器?
其中最主要的乐器是什么?
学生回答,我来总结:
③江南丝竹所用乐器有:
二胡、小三弦、琵琶、扬琴、笛、萧、笙、鼓、板、木鱼、铃等。
其音乐风格以轻巧、明朗、欢快、活泼为主,有时也表现得较为粗犷。
③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江南丝竹的美,培养他们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
再次播放《中花六板》片断,与《老六板》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探讨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指导学生演唱:
学生放慢四倍速度唱《老六板》,教师用钢琴弹奏《中花六板》的旋律。
④过渡语言:
听完了江南丝竹,下面再欣赏一首广东音乐《娱乐升平》。
然后问学生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让学生描述一下听完后的感受。
之后引导学生了解广东音乐的特点。
④广东音乐以高胡、扬琴为主奏乐器,乐曲通常都短小精悍,其音乐风格多轻快活泼、缠绵细腻、流畅动听。
⑤最后再次聆听《中花六板》和《娱乐升平》,让同学们作比较,两首乐曲的音乐风格有什么不同,分组讨论
四、拓展
课后作业:
你对女子十二乐坊这一音乐现象有哪些想法?
五、总结
通过欣赏《中花六板》和《娱乐升平》两首民间乐曲,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谢谢评委,说课完毕
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
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京剧《霸王别姬》选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和京剧《贵妃醉酒》选段《海岛冰轮初转腾》以及初步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
2.教学目标:
①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京剧的产生、发展及其京剧大师梅兰芳与“梅派”艺术
②掌握鉴赏京剧艺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激发、培养学生对传统京剧艺术的兴趣爱好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难点为:
)
3.教学重点、难点:
京剧大师梅兰芳与“梅派”艺术
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
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①导入部分:
首先播放《说唱脸谱》的音频,配合各种脸谱图片导入,营造氛围,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
下面由我来介绍京剧(①京剧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形成于清代光绪年间的北京。
京剧的起源始于“四大徽班”进京,历经“徽秦”“徽汉”两次合流,最终形成享誉世界的京剧)。
②之后播放影片《梅兰芳》片段,让学生谈谈对梅兰芳的初步印象。
再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本“梅兰芳简介”。
引起同学们对梅兰芳的极大兴趣。
认识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与“梅派”艺术,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为了让学生对梅兰芳有充分的认识,我在教学上设计了三块内容,分别是生平介绍、代表作品介绍和“梅派”艺术特征介绍。
③下面聆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听完之后我将提问学生,音乐情绪是怎样的,演绎了什么历史故事,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说说你的感受和理解。
④接下来我来总结:
《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是《霸王别姬》中虞姬的一个唱段。
属于南梆子,②这种唱腔细致优美、旋律性强,擅长于表现细腻、欢悦的心情。
⑤之后播放从星光大道走出来的当红歌唱家李玉刚演绎的《新贵妃醉酒》,之后紧接着播放《海岛冰轮初转腾》,由梅兰芳演唱的京剧《贵妃醉酒》选段,从而引导学生做出比较。
听完《海岛冰轮初转腾》之后,我将继续提问学生,音乐情绪是怎样的,演绎了什么历史故事,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让同学们讨论之后回答。
接下来由我介绍:
《海岛冰轮初转腾》属于四平调,③四平调擅长表现委婉缠绵、哀怨凄凉、激越愤怒的情绪。
四、拓展
提问:
④四大徽班是指?
四大名旦是指?
(四大徽班:
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四大名旦:
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布置课后作业,上网查阅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