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专业知识重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31915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5.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复专业知识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康复专业知识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康复专业知识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康复专业知识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康复专业知识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康复专业知识重点.docx

《康复专业知识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复专业知识重点.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康复专业知识重点.docx

康复专业知识重点

第3篇专业知识

第三章专业知识

考点1康复评定概述

1.定义:

康复评定是收集评定对象的病史和相关资料,提出假设,实施检查和测量,对结果进行比较、综合、分析、解释,最后形成结论和障碍学诊断的过程。

2.意义:

康复功能评定是用客观的、量化的方法有效和准确地评定残疾者功能障碍的种类、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和预后。

包括躯体功能评定、精神功能评定、言语功能评定和社会功能评定等方面。

3.康复评定方法:

定性评定、半定量评定(临床上通常采用标准化的量表评定法)、定量评定。

考点2肌力评定

1.肌力:

是指肌肉或肌群产生张力,导致静态或动态收缩的能力,也可将其视为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力量。

2.决定肌力大小的因素:

肌肉横截面积、运动单位募集及其释放速率、收缩速度、肌肉的初长度、肌纤维走向与肌腱长轴的关系、肌肉收缩的类型、神经系统调节、个体状况、其他力学因素。

3.肌肉收缩的生理类型:

等张收缩、等长收缩。

4.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

①肌肉骨骼系统疾患:

包括对伤病直接引起的肌肉功能损害、运动减少或制动造成的失用性肌力减退、骨关节疾患引起的关节源性肌力减退等的评定。

同时可对拮抗肌力平衡情况,肌力对躯干、四肢关节稳定性的影响等相关情况进行评定;②神经系统疾患:

包括对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损害造成神经源性肌力减退等的评定,如上、下肢代表性肌群的肌力评定可作为全面评价瘫痪严重程度的指标;③其他系统、器官疾患:

握力测试、腹背肌肌力测试和局部肌肉耐力等代表性肌力评定可作为体质强弱的一般性评价指标。

(2)禁忌证:

关节不稳、骨折未愈合又未作内固定、急性渗出性滑膜炎、严重疼痛、关节活动范围极度受限、急性扭伤、骨关节肿瘤等。

徒手肌力分级分为6级(0~5级)。

①0级:

未触及肌肉的收缩;②1级:

可触及肌肉的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的收缩;③2级:

肢体可以产生水平的动作,但是没有办法克服重力完成动作;④3级:

能抗重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但不能抗阻;⑤4级:

能抗重力及轻度阻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⑥5级:

能抗重力及最大阻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

考点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1.日常生活活动(ADL)定义:

指一个人为了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每天所进行的必要活动。

分为基础性日常生活活动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

2.评定目的:

确立日常生活活动的独立程度;确定哪些日常生活活动需要帮助,需要何种帮助以及帮助的量;为制订康复目标和康复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为制订环境改造方案提供依据;观察疗效,评估医疗质量。

3.评定内容:

①体位转移能力:

床上体位及活动能力、坐起及坐位平衡能力、站立及站位平衡能力。

②卫生自理能力:

更衣、个人卫生、进餐。

②行走及乘坐交通工具的能力:

室内行走、室外行走、上下楼梯、上下汽车、使用轮椅。

③交流能力:

阅读书报、书写、使用辅助交流用具、与他人交流、理解能力。

④社会认知能力:

社会交往、解决问题、记忆能力。

4.评定方法:

基本的评定方法包括回答问卷、观察以及量表评价。

5.常用评定量表:

Barthel指数,功能独立性测量FIM。

考点4肌张力评定

1.肌张力:

是指肌肉组织在其静息状态下的一种持续的、微小的收缩,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和正常活动的基础。

2.异常肌张力分类:

肌张力过强、肌张力过低和肌张力障碍。

3.临床常见的肌张力异常表现:

痉挛、僵硬、肌张力障碍和肌张力弛缓。

4.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

适应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疾患,包括神经系统损害造成神经源性肌力减退等的评定。

(2)禁忌证:

关节不稳、骨折未愈合又未作内固定、急性渗出性滑膜炎、严重疼痛、关节活动范围极度受限、急性扭伤、骨关节肿瘤等。

考点5关节活动度的测量

1.关节活动度(ROM):

是指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

2.关节活动度异常的原因

(1)关节活动度减小:

①关节内疾病:

骨性病变、滑膜或软骨损伤、积血或积液、关节炎或畸形等;②关节外疾病:

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或粘连、瘢痕挛缩、肌痉挛、肌肉瘫痪等。

(2)关节活动度过大:

可见韧带断裂、韧带松弛、肌肉弛缓性麻痹等。

3.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

①骨关节、肌肉系统疾患、神经系统疾患及术后关节活动度受限患者;②其他原因导致关节活动障碍的患者。

(2)禁忌证:

①关节急性炎症期;②关节内骨折未作处理;③肌腱、韧带和肌肉术后。

考点6平衡功能评定

1.平衡、支持面、稳定极限相关内容

(1)平衡指维持身体直立姿势的能力。

平衡功能正常表现应为:

①能保持正常生理体位;②在随意运动中可调整姿势;③安全有效地对外来干扰做出反应。

(2)支持面指人在各种体位下(卧、坐、站立、行走)保持平衡所依靠的表面(接触面)。

(3)稳定极限(LOS)是指正常人站立时身体可倾斜的最大角度,或在能够保持平衡的范围内倾斜时与垂直线形成的最大角度。

2.维持平衡的生理机制的概念:

人体能够在各种情况下(包括来自本身和外环境的变化)保持平衡,有赖于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下的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的参与、相互作用以及合作。

躯体感觉、视觉以及前庭3个感觉系统在维持平衡的过程中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

此外,运动系统在维持人体平衡中也起重要作用。

3.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

①中枢神经系统损害;②耳鼻咽喉科疾病;③骨关节伤病;④老年人;⑤特殊职业人群。

(2)禁忌证:

下肢骨折未愈合;不能负重站立;严重心肺疾病;发热、急性炎症;不能主动合作者。

考点7协调功能评定

1.定义:

是指人体多组肌群共同参与并相互配合,进行平稳、准确、良好控制的运动能力。

协调是完成精细运动技能动作的必要条件。

需要健全的中枢神经系统、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

2.协调障碍机制

(1)小脑伤病:

小脑的功能主要是反射性地维持肌肉张力、姿势的平衡和运动的协调。

当小脑发生伤害时,出现的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小脑性共济失调。

(2)基底节伤病:

基底节作用于控制初始粗大的规律性随意运动。

伤病后,会相应发生齿轮样或铅管样肌张力增高及静止性震颤和手足徐动等障碍表现。

2.常见协调障碍:

共济失调、不随意运动及其他。

考点8步态分析

步行周期:

指行走过程中一侧足跟着地至该侧足跟再次着地时所经过的时间。

①一个步行周期分为站立相(又称支撑期,占60%)和迈步相(又称摆动相,占40%)两个阶段。

②支撑相又分为单支撑相(一条腿与地面接触并负重)和双支撑相(双足同时与地面接触并负重)。

考点9肺功能评定

1.运动试验

(1)应激:

指人体对外界环境刺激所产生的反应过程。

(2)应激试验:

泛指施加各种因素引起人体生理反应加剧的实验方式。

(3)代谢当量(MET):

是以安静、坐位时的能量消耗为基础,是表达各种活动时相对能量代谢水平的常用指标。

1MET相当于耗氧量3.5(kg·min)。

在康复医学的应用包括:

制定运动方案、区分残疾程度、指导日常生活活动与职业活动。

2.心电运动试验:

主要用于冠心病诊断、心律失常鉴定。

禁忌证:

病情不稳定者。

考点10感知和认知评定

1.失认症评定:

失认症是指患者的感觉功能正常,但对事物、人体的感知能力丧失。

以右半球病变为多。

其评定包括触觉、听觉、视觉、单侧忽略评定等。

2.失用症评定:

失用症是由于中枢神经损伤后,在运动、感觉和反射均无障碍的情况下,不能按命令完成原先学会过的动作。

包括结构性失用、运动失用和穿衣失用等。

3.认知障碍:

注意障碍评定和记忆障碍评定。

(1)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特性。

(2)记忆是人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一种反应,可分为长时记忆、短时记忆和瞬时记忆。

考点11言语语言障碍评定

构音障碍评定意义:

对各发音器官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价,揭示受损功能及受损程度、指导治疗,反映不同类型构音障碍言语特征变化。

考点12康复心理评定

1.定义:

指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因疾病或外伤造成身体功能障碍的患者的心理状况(即认知功能、情绪、行为和人格等方面)进行量化、描述和诊断。

2.康复心理评定原则:

①直接评定与间接评定相结合;②心理量表的选择与治疗计划、目标要一致;③评定要尽量减少对患者的负面影响;④评定的内容要尽可能全面等。

考点13电疗法

电疗法分类:

①低频电疗法:

采用频率为0~1000Hz的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②中频电疗法:

采用频率为1~100kHz的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③高频电疗法:

采用频率100kHz以上的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④直流电疗法;⑤其他电疗法。

1.直流电疗法的种类及治疗作用

(1)种类:

①直流电疗法;②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③电化学疗法。

2.感应电疗法的治疗作用及临床应用

(1)治疗作用:

兴奋神经肌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及防治粘连、镇痛。

(2)临床应用:

①适应证:

失用性肌萎缩、肌张力低下、胃下垂、弛缓性便秘、癔症性瘫痪、癔症性失语等;②禁忌证:

痉挛性瘫痪,其余与直流电疗法相同。

3.低频电疗法:

生物学效应:

兴奋神经肌肉;促进血液循环;镇痛。

4.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TENS)的治疗作用、临床应用

(1)治疗作用:

缓解各种急慢性疼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骨折愈合、加速伤口愈合。

(2)临床应用:

①适应证:

术后伤口痛、神经痛、扭挫伤、肌痛、关节痛、头痛、截肢后残端痛、幻痛、分娩宫缩痛、癌痛、骨折、伤口愈合缓慢等;②禁忌证:

置有心脏起搏器、颈动脉窦部位、孕妇下腹部与腰部。

认知障碍者不得自己使用本仪器。

5.功能性电刺激疗法(FES)

(1)治疗作用:

使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失去神经控制的肌肉,使其收缩,以代偿器官及肢体已表失的功能。

(2)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的临床应用

①适应证:

脑卒中、脊髓损伤与脑瘫后的站立、步行障碍,排尿功能障碍。

②禁忌证:

置有心脏起搏器,意识不清,下运动神经元损伤者也不适用本疗法。

考点14光疗法

1.红外线疗法

(1)治疗作用:

①缓解肌肉痉挛;②消炎;③促进组织再生;④镇痛。

(2)适应症:

亚急性及慢性损伤、无菌性炎症,如,肌肉损伤,滑囊炎,神经炎,皮肤溃疡,烧伤创面等。

(3)禁忌证:

出血倾向,高热,急性感染性炎症,代偿不全的心脏病。

2.紫外线疗法的定义及光化学效应

(1)定义:

应用紫外线防治疾病的方法为紫外线疗法。

(2)紫外线生物剂量:

由于紫外线敏感性有明显个体差异,所以为生物剂量作为紫外线治疗照射的剂量单位。

一个最小生物剂量,即最小红斑量(MED)是指紫外线灯管在一定垂直照射下引起最弱红斑反应的时间。

(3)紫外线的其他生物学作用

①杀菌:

波长300nm以下的紫外线皆有杀菌作用,波长为253.7nm的短波紫外线杀菌效果最佳。

②促进伤口愈合。

③致癌。

④脱敏作用:

可治疗支气管哮喘病。

⑤对钙磷代谢的影响:

可治疗小儿佝偻病、成人的骨软化病。

⑥提高人体免疫力。

3.可见光疗法

(1)包括:

红光、蓝光、蓝紫光及多光谱疗法。

(2)治疗作用:

温热作用;光化学效应。

(3)应用:

①红光疗法:

神经炎、软组织损伤、关节炎;②蓝光疗法:

急性湿疹、皮炎;③蓝紫光疗法:

新生儿黄疸。

4.光敏疗法:

主要应用于治疗银屑病和白癜风。

考点15超声波疗法

1.超声波的生物学效应:

机械作用、温热作用、理化作用(空化作用、弥散作用、触便作用等)。

2.超声波疗法的临床应用

(1)适应证:

冠心病、血栓性静脉炎、脑梗死、脑出血、脑外伤、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术后神经痛、截肢后幻肢痛、雷诺病、面神经麻痹、软组织扭挫伤、乳腺炎、瘢痕、注射后硬结等。

(2)禁忌证:

恶性肿瘤(高强度聚集超声波治疗肿瘤时例外)、急性化脓性炎症、高热、活动性肺结核、出血倾向、严重支气管扩张、孕妇下腹部、儿童骨骺部、局部感觉异常等。

考点16磁疗法

1.磁疗法的作用:

止痛作用;镇静作用;消炎、消肿;降压;止泻;软化瘢痕;促进骨折愈合。

2.磁疗法临床应用

(1)适应证:

①高血压、类风湿关节炎、冠心病等;②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③扭挫伤、肩周炎、静脉炎、肾结石等;④神经性耳鸣、鼻炎、角膜炎等;⑤带状疱疹、痛经等。

(2)禁忌证:

重危患者(如急性心梗、急腹症、大出血等)、体质极度衰弱、高热、不能耐受磁疗副作用者、孕妇下腹部、体内心脏起搏器者。

考点17温热疗法

1.温热疗法对新陈代谢的影响

①细胞化学反应;②基础代谢和能量代谢;③消炎;④组织修复。

2.石蜡疗法的治疗作用

(1)温热作用:

石蜡的温热作用可以减轻疼痛,缓解痉挛,加强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促进炎症消散吸收,加速组织修复,降低结缔组织张力,增加其弹性。

(2)机械作用:

石蜡具有良好的可塑性、柔韧性、黏滞性和延展性,因此治疗时石蜡可紧贴皮肤,冷却时体积缩小10%~20%,对组织产生机械压迫作用,从而促进水肿消散。

(3)滑润作用:

石蜡具有油性,可滑润敷蜡部位的皮肤,软化瘢痕。

考点18冷疗法、水疗法和压力疗法

1.冷疗法

(1)概念:

冷疗法是康复治疗中常用的一种低温疗法。

常将低温疗法分为以下两类:

①冷疗法;②冷冻疗法。

(2)临床应用:

适应于高热、中暑、急性扭挫伤、关节炎急性期、软组织感染早期、骨关节术后肿痛、肌肉痉挛、烧伤、烫伤、鼻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偏头痛、神经痛等。

2.水疗法

(1)治疗作用:

①温度作用:

水的比热大、热容量大,导热性强,因此水疗的温度作用明显。

②机械作用:

包括静水压力作用、浮力作用、水流冲击作用。

③化学作用:

水是良好的溶剂,可以溶解一些化学药物或气体。

(2)临床应用:

适应于心肺疾病代偿期、肥胖症、高脂血症、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病等。

3.压力治疗

(1)概念:

利用压力设备,对肢体施加压力,以改善肢体血液循环,纠正组织或器官缺血、缺氧的治疗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肢体气囊加压疗法和体外反搏疗法。

值得注意的是,当肢体有出血倾向或者有深静脉血栓形成时,不能用此法。

考点19牵引技术

1.定义:

是应用力学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通过徒手、器械或电动牵引装置,对某一部位或关节施加牵拉力,使关节面发生一定的分离,周围软组织得到适当的牵伸,从而达到复位、固定、减轻神经根压迫、纠正关节畸形的一种物理治疗方法。

2.牵引种类:

根据牵引作用的部位分为脊柱牵引和四肢关节牵引;根据牵引的动力来源可分为手法牵引、机械牵引、电动牵引;根据牵引持续的时间可分为间歇牵引和持续牵引;根据牵引的体位可分为坐位牵引、卧位牵引和直立位牵引等。

3.治疗作用:

增大关节间隙;解除肌肉痉挛,纠正椎间小关节的紊乱;改善或恢复关节活动范围。

4.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

脊柱牵引适用于椎间盘突出、脊柱小关节紊乱、颈背痛、腰背痛及腰腿痛等。

四肢牵引适用于四肢关节挛缩、四肢关节骨折且不能或不适宜手术复位的患者。

(2)禁忌证:

包括恶性肿瘤、急性软组织损伤、先天性脊柱畸形、脊柱化脓性炎症、脊髓明显受压、严重的骨质疏松及伴有高血压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考点20关节活动训练

1.基本原则:

①逐步、反复多次原则。

②安全的原则:

训练应在无痛或者微痛范围内进行。

③顺序原则:

从远端向近端训练。

④综合治疗的原则:

在训练中应配合药物和理疗等措施。

⑤功能活动的原则。

2.被动关节活动训练

(1)目的:

增强瘫痪肢体本体感觉、刺激屈伸反射、放松痉挛肌肉、促发主动运动;同时牵张挛缩或粘连的肌腱和韧带,维持和扩大关节活动范围,为主动运动做过渡性准备。

(2)适应证:

患者不能主动活动肢体;处于昏迷、麻痹状态;存在炎症反应;主动关节活动导致疼痛。

(3)禁忌证:

各种原因所致关节不稳、骨折未愈合又未作内固定、骨关节肿瘤、全身情况极差、病情不稳定等。

若运动破坏愈合过程,造成该部位新的损伤,导致疼痛、炎症等症状加重时,训练也应禁忌。

3.主动一辅助关节活动训练

(1)目的:

增大关节活动度,逐步增强肌力,建立协调动作模式。

(2)适应证:

适应于可主动收缩肌肉的患者;肌力相对较弱,不能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患者。

(3)禁忌证:

同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

4.主动关节活动训练

(1)目的:

改善和扩大关节活动度,改善和恢复肌肉功能和神经协调功能。

(2)适应证:

适应于可主动收缩肌肉的患者,且肌力大于3级。

(3)禁忌证:

同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

5.持续关节被动运动训练(CPM)

(1)概念:

是指利用专用器械使关节持续较长时间的缓慢被动运动的训练方法。

(2)目的:

预防制动引起的关节挛缩,促进关节软骨和韧带、肌腱的修复,改善局部血液、淋巴循环,促进消除肿胀、疼痛等症状。

(3)适应证:

①四肢关节内、外骨折稳定固定后;②关节外科手术(如:

关节清创术、关节囊切除术、半月板切除术、关节成形术、人工关节置换术、关节韧带重建术、滑膜切除术后);③关节软骨损伤;④关节轻度挛缩或其松解术后。

(3)禁忌证:

连续被动运动产生对关节面有害的应力时或造成正在愈合组织过度紧张。

考点21关节松动术

1.原理:

基本原理是医用关节的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作为治疗手段。

①生理运动:

关节在生理范围内完成的运动:

如屈、伸、内收、外展等;②附属运动:

关节在自身及其周围组织允许范围内完成的运动,是维持关节正常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运动,一般不能主动运动,需要由他人帮助才能完成。

2.手法分级

(1)Ⅰ级:

治疗者在关节活动的起始端,小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推动关节。

(2)Ⅱ级:

在关节活动范围内,大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推动关节,但不接触活动的起始端和终末端。

(3)Ⅲ级:

在关节活动范围内,大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推动关节,每次均接触到关节的终末端并能感受到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紧张。

(4)Ⅳ级:

在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小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推动关节,每次均接触到关节的终末端,并能感受到软组织的紧张。

3.手法等级选择:

Ⅰ、Ⅱ级用于治疗因疼痛引起的关节活动受限;Ⅲ级用于治疗关节疼痛并伴有僵硬;Ⅳ级用于治疗关节因周围组织粘连、挛缩而引起的关节活动受限。

4.关节松动术的禁忌证包括:

①关节外伤或自身的关节疾病所引起的关节肿胀、渗出;②关节本身活动已经超过正常范围;③关节的炎症;④发生骨折未愈合;⑤恶性疾病等。

考点22肌力训练

1.肌力训练的类型

(1)根据训练中施加的阻力分类:

①徒手抗阻训练;②器械抗阻训练。

(2)根据训练时肌肉收缩的形式分类:

①等张收缩;②等长收缩;③等速训练。

2.基本原理:

肌肉适应性改变、超量恢复(是肌力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3.基本原则:

(1)抗阻训练原则;

(2)超量负荷。

4.临床应用

(1)徒手抗阻训练:

适用于肌力3级以上者。

禁忌证:

①局部炎症;②局部疼痛。

(2)等长训练:

适用于需要增加肌力,而关节不能或不宜运动时(如关节石膏或夹板固定和肿胀等)的患者,预防和减轻肌肉失用性萎缩。

禁忌证同上。

(3)等张训练:

需要发展动态肌力、耐力和效率的患者。

禁忌证同上。

考点23牵张训练

1.定义:

使病理性缩短的软组织(肌腱、肌肉、韧带、关节囊等)延长的治疗方法。

2.牵张训练的治疗原则如下:

①明确功能障碍状况,制定准确有效的治疗方案;②牵张前应用放松技术、热疗和热敷使肌肉放松;③牵张后应用冷疗或冷敷,以减少牵张所致的肌肉酸痛;④牵张力量应轻柔、缓慢、持续,达到一定力量并持续一定时间,休息片刻再重复牵张;⑤在获得进展的活动范围内进行主动训练,可增加肌肉功能。

3.牵张训练的适应证包括:

由粘连、挛缩、瘢痕组织挛缩导致的关节活动受限,影响日常功能活动或生活自理的挛缩,肌肉无力导致拮抗肌紧张。

4.牵张训练的禁忌证包括:

骨性关节活动障碍;新近的骨折;血肿或其他软组织损伤;关节活动或肌肉拉长时出现剧痛;紧张组织或周围区域的急性炎症或感染;挛缩或缩短可替代关节稳定性或成为功能活动基础时,如麻痹、肌无力等;神经损伤或吻合术后1个月;严重的骨质疏松等。

考点24有氧训练

1.定义:

指采用中等强度的大肌群、节律性、持续一定时间的、动力性、周期性运动,以提高机体氧化代谢能力的锻炼方式。

2.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

①心血管疾病;②代谢性疾病;③慢性呼吸系统疾病;④其他慢性疾病状态;⑤中老年人的健身锻炼。

(2)禁忌证:

①各种疾病急性发作期或进展期;②心血管功能不稳定;③严重骨质疏松;④肢体功能障碍而不能完成预定运动强度和运动量;⑤主观不合作或不能理解运动,精神疾病发作期间或严重神经症;⑥感知认知功能障碍。

考点25呼吸训练

定义:

保证呼吸道通畅、提高呼吸肌功能、促进排痰和痰液引流、改善肺和支气管组织血液代谢、加强气体交换效率的训练方法。

考点26转移训练

1.概念:

人体从一种姿势转换到另一种姿势的过程,包括卧位与坐位、坐位与站立位、站立位与行走之间的相互转移。

2.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

①需他人帮助转移:

转移相关的主要关键肌肉肌力低≤2级,无法完成独立转移和生活自理的患者;②独立转移训练:

转移相关的主要关键肌肉肌力达到≥3级,要求恢复独立转移能力的患者。

(2)禁忌证:

①需他人帮助转移:

骨折未愈合、关节不稳或脱位、骨关节肿瘤、重要脏器衰竭、严重感染和其他危重情况等;②独立转移训练:

较为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不能配合训练者。

合并有影响训练的其他情况,如骨折未愈合、关节不稳或脱位、骨关节肿瘤、重要脏器衰竭、严重感染和其他危重情况等。

考点27站立与步行训练

1.站立训练的定义:

站立训练指恢复独立站立能力或者辅助站立能力的锻炼方法。

2.禁忌证:

①站立平衡功能障碍者;②下肢骨折未愈合者;③各种原因所致的关节不稳定。

考点28轮椅训练

定义:

指提高患者独立使用轮椅能力的锻炼方法,包括前后推进,转弯,翘轮和平衡,上下台阶等。

对于四肢瘫的患者还包括电动轮椅的操纵训练。

考点29作业治疗

1.定义:

是应用有目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对躯体和心理功能障碍者,以及不同程度地丧失生活自理和劳动能力的病、伤、残者进行治疗和训练,以增强躯体、心理、社会功能,恢复或改善其生活自理能力、学习和劳动能力,达到最大的生活自理,提高其生存质量的康复治疗方法。

作业治疗实施所采用的基本方法是作业活动,包括生活、工作或生产劳动、休闲游戏、社会交往等活动形式。

2.活动特点:

针对性、科学性、趣味性、主动性、调节性。

3.作业分析:

是一项活动的基本组成成分及患者能够完成该活动所应具备功能水平的认识过程。

考点30言语治疗

1.定义:

指通过各种手段对有言语障碍的患者进行的针对性治疗。

2.目的:

改善言语功能,促进交流能力的获得或再获得。

3.治疗原则:

早期开始、及时评定、循序渐进、及时给予反馈、患者主动参与。

4.构音器官训练:

松弛训练、呼吸训练、下颌运动功能训练、口唇运动功能训练、舌运动功能训练、鼻咽腔闭锁功能训练(软腭训练)等。

5.发音训练:

发音启动、发音延长、音量控制、音高控制及鼻音控制训练等。

6.语言训练:

音组合训练、句子组合训练等。

考点31吞咽治疗

1.定义:

针对吞咽障碍患者的主要功能异常,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康复锻炼的方法。

2.基本方法:

可以分为基础训练和摄食训练。

3.基础训练:

眼部冷刺激与空吞咽、声门闭锁训练。

考点32心理治疗

1.心理治疗阶段:

①“心理诊断”阶段;②“帮助和改变”阶段;③“结束”阶段。

2.治疗原则:

耐心倾听原则;疏导和支持原则;保证性原则。

考点33康复工程

1.假肢定义:

用于弥补人体肢体缺损和代偿其所缺失肢体的功能和外观而制造、装配的人工肢体。

2.矫形器定义:

装配于人体外部,通过力的作用,以预防、矫正畸形,补偿功能和辅助治疗骨关节及神经肌肉的器械总称。

(1)手杖:

适用于上肢和肩部肌力正常的偏瘫患者和单侧下肢瘫痪患者。

(2)肘拐:

适用范围较广。

(3)腋拐:

腋窝部长期受压,易造成腋窝的搓伤和神经受损。

3.矫形器基本作用:

固定和保护作用、稳定和支持作用、预防和矫正畸形作用、代偿和助动作用。

4.助行器定义:

辅助人体支撑体重、保持平衡和行走的工具称为助行器。

5.轮椅适应证:

轮椅是下肢残疾患者、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