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课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31019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课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课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课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课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课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课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

《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课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课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课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

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总复习.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

能力培养:

通过复习培养判断能力和应用能力。

思想情感:

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进取的精神。

科学方法:

认识本质,进行资料整理与完善的方法培养。

重点、难点 关于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的理解、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和有关产物的推断。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设疑】请同学们讨论以下问题:

1.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和表征是什么?

3.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强弱的判断原则是什么?

4.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判断方法是什么?

5.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技巧是什么?

6.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的要求是什么?

7.氧化还原反应基本计算的规律是什么?

根据讨论后逐一回答问题。

1.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2.有电子得失或电子对偏移的反应是氧化还原的实质、氧化还原的标志。

3.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

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

4.氧化产物是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的生成物,还原产物是发生还原反应的生成物。

5.配平的技巧是电子得失守恒。

6.电子转移的方向和电子转移的数目。

7.计算规律是电子得失守恒。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式回忆复习。

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适当讲解。

【投影】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网络

【归纳总结】

1.概念实质:

电子的转移(或偏移)

根据知识网络提出问

题。

氧化产物是怎么判断

呢?

生—生研讨:

根据学生的复习情况在大脑中整理信息,使头脑中的知识体系完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特征:

元素化合价变化

从对应关系去判断:

还原剂→氧化产物

从价态变化去判断:

元素化合价升高后的产物。

 

2.表示方法

电子转移:

单线法(转移方向)

双线法(化合价升降)

3.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依据原则:

氧化剂化合价降低总数

=还原剂化合价升高总数

技巧:

得失电子守恒

4.有关计算

依据:

升、失、氧、还

方法:

根据守恒列等式(电子守恒)

提问:

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方法与步骤是如何呢?

生—生研讨:

教师归纳总结,结合学生以清晰的思路和知识网络启发探究。

【设问】请举例说明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和基本反应类型。

【板书】二、疑难点拨

1.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认识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①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②复分解反应既没有单质参加,也没有单质生成,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回答:

化合反应:

氧化钙与水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铁与氧气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分解反应:

硝酸钾分解,是氧化还原反应。

碳酸钙加热分解的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置换反应:

锌与稀硫酸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复分解反应:

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根据高考说明的要求解决学生中常出现的问题。

 

 

 

 

 

 

 

 

从反应类型看氧化还原反应,使学生思维系统化。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板书】

2.从元素价态变化判断氧化性或还原性规律

【方法指导】从不同的实验说明:

①元素的最高价态有氧化性为氧化剂,如:

Fe3+、浓H2SO4、KMnO4、HNO3,其中正三价的铁、正六价的硫、正七价的锰、正五价的氮均有强氧化性。

②元素的最低价态有还原性为还原剂,如:

S2-、Fe、Na+、C、H2、I-。

③中间价态的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

SO2、SO32-、Fe2+、S。

请根据上述一般规律,写出具有代表性的氧化还原方程式。

【设问】氧化还原性强弱怎样判断?

【板书】小结

3.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1)由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比较强弱:

①金属单质的还原性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强→弱,其离子的还原性由弱→强。

②非金属性越强的非金属单质其氧化性越强,其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分析记忆,练习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回答:

可以根据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判断强弱。

从不同的实验事实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从基础的知识升华到理论规律的小结。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通过不同的方面进一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设问】由反应条件能判断氧化能力吗?

能举例吗?

【投影】

(2)由反应条件进行比较:

回答:

可以。

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F2最容易,它的氧化能力最强。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①卤素单质分别与氢气反应,条件不同,说明反应条件越容易,卤素单质氧化能力越强。

②两种不同的金属与水反应,反应在常温或高温下进行,反应条件越易,金属单质的还原能力越强。

(3)由氧化还原反应方向比较:

氧化性:

A>a;还原性B>b

【设问】请举例说明?

(4)相同还原剂与不同氧化剂反应时,可根据还原剂被氧化的程度不同来判断氧化剂氧化性强弱。

一般规律是:

 强+强→弱+弱

【设问】请举例说明?

回答:

如:

2Fe2++Br2=2Fe3++2Br-

回答:

如:

Cl2与Fe反应与S和Fe反应的产物可以判断Cl2与S的氧化性。

学会用所学知识判断实际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小结】

4.氧化剂的氧化性或还原剂的还原性的影响因素

(1)温度:

一般温度高氧化剂的氧化性强。

(2)浓度:

一般氧化剂的浓度大时氧化性强;还原剂的还原性强。

(3)酸、碱性:

一般在酸性条件下氧化剂的氧化性增强。

如:

KMnO4在酸性条件下氧化能力更强。

【练习】

1.已知有如下反应:

①2Fe3++2I-=2Fe2++I2

②2Fe2++Br2=2Fe3++2Br-

③2Fe(CN)64-+I2=2Fe(CN)63-+2I-,试判断氧化性强弱顺序正确的是(   )。

分析:

强的氧化剂与强的还原剂反应通过以上的反应①可知Fe3+>I2(氧化性),②可知Br2>Fe3+(氧化性),③可知I2>Fe(CN)63-(氧化性),所以应选C项。

通过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和补充。

启发思考。

培养学生根据自己已复习的知识内容,正确提取信息的能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A)Fe3+>Br2>I2>Fe(CN)63-

(B)Br2>I2>Fe3+>Fe(CN)63-

(C)Br2>Fe3+>I2>Fe(CN)63-

(D)Fe(CN)63->Fe3+>Br2>I2

2.已知G、Q、X、Y、Z均为氯的含氧化合物。

不知它们的化学式,但知道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转化关系(未配平):

①G→Q+NaCl

③Y+NaOH→G+Q+H2O

④Z+NaOH→G+X+H2O

在这五种化合物中氯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

【评价】正确。

【能力培养】

所选习题在1990~1998年高考试题中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题目。

分析:

此题的突破点是每个反应中的价态变化,①反应中G的价态高于Cl-,又低于Q,根据此原则依此类推。

所以答案是G、Y、Q、Z、X。

达标测验,反馈矫正。

根据复习内容检测和落实已复习的知识内容,反馈知识的掌握情况。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反思

课题名称

氧化还原反应

章 节

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

课 时

总4课时之第1课时

课 型

复习课

教学班级

高三

(1)班

时 间

2012年12月2日

优点

1、知识点讲解完全;重难点得到体现。

2、授课思路清晰,逻辑连续性比较好。

3、与学生互动好,能够及时把握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

不足

 

 

1、彩色粉笔使用较少

2、讲课时过于严肃,虽然与学生互动好,但是课堂气氛仍然显得不够活跃。

3、在讲解得失氧的角度时,应该指明得失氧的角度判断有很大局限性,应该从化合价的角度来判断。

4、在讲电子转移时将“电子对偏移”说成“电子偏移”

1、讲评学生的演示以及板书时对于关键词应该用彩色粉笔,以便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2、讲课时应该更加放松,微笑面对学生,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3、备课时应该注意细节,备清楚要讲的每个知识点,做到用语规范。

1、对于得失氧的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可以从这个角度引入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但是由于氧化还原反应并不一定要得到或失去氧,而有氧的得失的反应不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如CuO+2HCl=CuCl2+H2O),故在引入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凡是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之后,应该向学生讲明得失氧的角度去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有很大局限性,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是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2、对于电子的转移这一部分,个人认为没有必要讲电子对的偏移,因为学生并未学过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原理。

而且在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过程中统一将电子转移归类为电子得失。

不管是学生之前的观念还是接下来的学习(在学习化学键之前),对于电子转移全部都按电子得失来看待。

故在此讲电子偏移不仅是多此一举,而且使知识更加复杂化。

1、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的讲解。

有两种方法:

第一,分三个角度讲解,即得失氧的角度、化合价角度、电子转移角度;第二,分为定义、特征及判断依据、实质来讲解。

我采用的方法是第二种,因为我认为这样可以在讲氧化还原反应时同时告诉学生化合价的升降与电子转移的内在关系。

同时由于学生在做题时,最为直观的判断方法就是看元素化合价的升降,进而再去找其实质,即电子的转移方向和数目。

2、教材中将双线桥的表示方法放在电子转移的内容里,但是我将双线桥的表示方法放在了下一课时,原因如下:

第一,本课时的重点和难点就是电子的转移,如果在电子的转移时强插入双线桥的表示方法,可能会转移教学重难点;第二,双线桥的表示方法要建立在学生对于化合价和电子转移理解比较透彻的基础上,若同时讲电子的转移和双线桥的表示,则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