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楚雄州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30447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10.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楚雄州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云南省楚雄州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云南省楚雄州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云南省楚雄州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云南省楚雄州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楚雄州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云南省楚雄州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楚雄州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楚雄州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云南省楚雄州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

云南省楚雄州【最新】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汽油挥发B.铁锅生锈C.铁水铸成锅D.蜡烛受热熔化

2.下列图示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A.

连接导管.

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加热液体

D.

倾倒液体

3.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水B.氯化钠C.稀有气体D.铜

4.二百多年前,哪位法国科学家利用天平进行定量实验,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

A.

居里夫人B.

侯德榜

C.

诺贝尔D.

拉瓦锡

5.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A.室内插花,满室飘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而改变

C.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隔

D.湿衣服放在火炉旁,干得较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6.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空气B.高钙奶粉C.蒸馏水D.加铁酱油

7.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下图是元索司期表中的一格,从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  )

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4

B.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该元素的原子中的质子数为74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3.8

8.下表是空气污染指数与质量级别、质量状况的对应关系:

污染指数

0~50

51~100

101~200

201~300

>300

质量状况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质量级别

【最新】11月,某地区的空气污染指数为33,根据以上信息,判断该地区当天的空气质量级别和空气质量状况分别是(  )

A.I级优B.II级良C.Ⅲ级轻度污染D.V级重度污染

9.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碳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烟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四氧化三铁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10.水是地球上最普遍、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人类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水。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蒸发后,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B.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C.冰块与水混合得到混合物D.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11.酸雨对人体健康、生态系统和建筑设施都有直接和潜在的危害。

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

A.CH4和COB.CH4和CO2C.SO2和NO2D.O2和CO2

12.丁二酮(C4H6O2)可用作糖果增香剂。

下列关于丁二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丁二酮属于混合物B.丁二酮中含有氧分子

C.丁二酮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丁二酮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98%

13.加油站应张贴的标志是

A.

B.

C.

D.

14.下列有关资源,能源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能、核能、氢能等属于新能源B.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

C.可燃冰就是干冰,主要成分为CO2D.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15.在锥形瓶甲中放入10g块状纯净的碳酸钙,在锥形瓶乙中放入10g粉末状纯净的碳酸钙,分别同时加入足量同浓度的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

下列图中对该实验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描述合理的是()

A.

B.

C.

D.

16.在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相关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3.1B.该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比为14:

85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17.非诺洛芬是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化学式为C15H14O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非诺洛芬由3种元素组成

B.一个非诺洛芬分子中有32个原子

C.非诺洛芬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2

D.非诺洛芬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5:

14:

3

18.下列是某化学学习小组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一些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证明呼出的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

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

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

C.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

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

D.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氧气的证据是:

呼出的气体能使木条燃烧更旺

19.下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粒子是阳离子

B.该元素是一种金属元素

C.该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

D.该粒子具有稳定结构

20.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4.8g氧气,同时只生成4.4g二氧化碳和2.7g水,则该化合物中(  )

A.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B.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只含有碳、氧两种元素D.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无法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

二、填空题

21.

(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8个氧原子_____

②二氧化硫分子_____;

③钠离子_____;

④一氧化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_____;

⑤3个碳酸根离子_____。

(2)请书写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电解水_____;

②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_____;

22.化学是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今有四种气体:

a.O2b.COc.N2d.CO2,请选择合适的序号填空:

①用于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是;

②会造成温室效应的是;

③与人体内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的是;

④用作保护气、化工原料,充入食品包装中用于防腐的是.

23.今年湄公河流域道遇百年干旱,中国克服困难伸援手开闸放水,使湄公河沿岸的旱情得到极大缓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湄公河的水属于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分子种类B分子大小C分子间的间隔

(2)为缓解旱情,各国呼吁民众节约用水,下列不符合节约用水的做法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洗菜水浇花B工业上循环用水C及时关闭水龙头D农业上用大水漫灌

(3)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_____(填“能”或“不能”)降低水的硬度。

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常用方法是_____(填“过滤”、“煮沸”、“蒸馏”或“静置沉淀”,下同);实验室中制取净化程度较高的水,常用的方法是_____。

24.多彩的“碳”,多姿的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碳”的世界。

(1)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填写有关含碳物质的对应性质。

物质用途

金刚石切割玻璃

石墨作电极

活性炭净水

对应性质

_____

_____

_____

(2)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于扑救档案资料室发生的火灾,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填标号).

A液态二氧化碳气化后不会污染档案资料

B.二氧化碳可覆盖在燃烧物表面,隔绝空气

C液态二氧化碳气化时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3)过多的二氧化碳加剧了“温室效应”,写出一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建议_____。

(4)二氧化碳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固定和利用二氧化碳的一个成功范例是:

在高温高压下,CO2和NH3可以合成尿素[CO(NH2)2],同时生成水。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

(5)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

化石燃料有煤、_____和天然气,它们都属于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6)从下表数据分析,与煤相比,用天然气作燃料的优点有_____。

1g物质完全燃烧

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g

放出的热量/kg

甲烷

2.75

56

3.67

32

 

25.如图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其中“

”、“

”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请根据图示回答:

(1)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

(2)反应前的物质__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是氧化物;

(3)反应前后

三种离子的个数比是_________;

(4)从图中还可获得的一条消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26.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O2,CO2实验室制法和有关性质的研究。

(1)写出上图中编号仪器的名称:

①_____,②_____。

(2)甲同学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在B装置中反应,观察到烧杯中紫色石蕊试液_____(填现象)

(3)乙同学要用KMnO4固体来制取O2,应选用上图中的_____(填编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4)丙同学要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制取CO2,选用C装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检验CO2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

四、科学探究题

27.小刚和小强用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经查阅资料知:

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有毒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1)小刚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白磷燃烧起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小强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_____。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_____。

(3)“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

图甲与图乙所示实验相比_____(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4)人教版新课标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最新】6月版)“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下面记录了某小组的探究过程。

在探究的过程中,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

(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

(猜想)甲同学认为:

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CO

乙同学认为:

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

丙同学认为:

可能以上两种情况都有

(实验方案)

换一根较长的导管,并用冷的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在导管另一端做点火实验。

(现象与结论)

如果观察到导管口同样能点燃,去掉毛巾,_____现象,则甲同学的猜想正确;

如果观察到导管口_____,去掉毛巾,导管内壁可看到有冷凝的固体现象,则乙同学的猜想正确;

如果观察到_____现象,则丙同学的猜想正确。

五、计算题

28.工业上,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可制得石灰石(CaO)和二氧化碳。

如果要制得4.4t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

同时生成氧化钙的质量是多少?

(化学方程式:

CaCO3

CaO+CO2↑)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详解】

A、汽油挥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铁锅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铁水铸成锅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蜡烛受热熔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

B。

【点睛】

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2.C

【详解】

A、润湿的玻璃导管容易与橡胶管连接;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烧杯中的玻璃导管有气泡产生,则装置气密性良好;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加热试管中的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D、倾倒液体时,试管略微倾斜,试剂瓶盖倒放在桌面上;

故选:

C。

3.A

【分析】

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稀有气体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D

【解析】

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以天平作为研究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首先提出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

故选D。

5.B

【详解】

A、室内插花,满屋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的香味,故选项解释正确。

B、热胀冷缩,说明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体积小于20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分子相互占据了空隙;故此选项说法正确;

D、湿衣服放火炉旁,干得较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6.C

【解析】

A、空气中有氧气、氮气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B、高钙奶粉中有钙、蛋白质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C、蒸馏水中只有水分子,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D、加铁酱油中有铁、氯化钠、色素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7.B

【分析】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

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74,表示原子序数为74,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钨,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74,表示原子序数为74;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中的质子数为74,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3.8,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B。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8.A

【分析】

根据题意,并结合某地区的空气污染指数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详解】

【最新】11月,某地区的空气污染指数为33,属于0~50的范围,根据图表中信息,判断该地区当天的空气质量级别和空气质量状况分别是I级,优。

故选:

A。

【点睛】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9.B

【分析】

A、根据碳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A、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没有白烟,故选项说法错误;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B。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10.D

【分析】

A、根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所引起的性质改变来考虑;

B、根据题目所给信息来分析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再分析本题;

C、根据混合物的概念来回答;

D、根据区分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进行解答。

【详解】

A、水蒸发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化学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故A错误;

B、如果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则水中就会有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了,而水属于纯净物,故B错误;

C、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否有一种物质组成,有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否则属于混合物,冰块与水都是水,属于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C错误;

D、区分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其中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故B正确;

故选:

D。

【点睛】

掌握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水的组成、硬水和软水的鉴别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C

【分析】

根据形成酸雨的气体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详解】

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气都不会形成酸雨;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成分,观察选项,C是正确的;

故选:

C。

【点睛】

掌握形成酸雨的气体成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D

【分析】

A、根据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分析。

B、根据丁二酮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A、丁二酮的化学式为C4H6O2属于纯净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丁二酮是由丁二酮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丁二酮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4):

(1×6):

(16×2)=24:

3:

16,则丁二酮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丁二酮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D

【分析】

加油中的汽油是易燃物,须张贴禁止烟火的标志。

【详解】

A、是有毒物品张贴标志,不符合题意;

B、是节约用水标志,不符合题意;

C、是有腐蚀性物品张贴标志,不符合题意;

D、是禁止烟火标志,张贴在加油站中,符合题意。

故选D。

14.A

【分析】

A、根据新能源的种类进行解答;

B、根据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进行解答;

C、根据可燃冰的成分进行解答;

D、根据人类能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水量的0.3%进行解答.

【详解】

A、太阳能、核能、氢能、潮汐能、风能等属于新能源,故说法正确;

B、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占空气体积的78%,故说法错误;

C、可燃冰主要含有是天然气水合物,主要成分为CH4,故说法错误;

D、人类能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水量的0.3%,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故说法错误。

故选:

A。

【点睛】

在能源和资源匮乏的今天,它既是社会热点,也是化学考查的热点,对于能源主要侧重能源的分类、能源使用对环境的影响、新能源开发的技术和前景等;对于资源主要考查贮存、开采状况,以及资源的保护。

15.C

【分析】

相同质量不同形状的碳酸钙和足量稀盐酸反应,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同,但是反应速度不同;相同条件下粉末状的碳酸钙反应速度比块状的反应速度快。

【详解】

A、由分析可知得到同样多的二氧化碳,甲用的时间长,乙用的时间短,本图像颠倒了,故选项错误;

B、块状CaCO3和粉末状CaCO3都是10g,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一样多;故选项错误;

C、粉末状的碳酸钙与盐酸的接触面积大,因此反应的速度快,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同样多的二氧化碳,块状CaCO3用的时间比较长;即得到同样多的二氧化碳,甲用的时间长,乙用的时间短;故选项正确;

D、块状CaCO3和粉末状CaCO3都是10g,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一样多,并且乙用的时间短,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6.B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据此分析。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10+3.5+10+6-(8.6+3.5+14.5)=2.9,故甲、丙为反应物,丁为生成物,乙可能为催化剂,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A、x=2.9,故错误;

B、生成甲、丁的质量比为:

(10g-8.6g):

(14.5g-6g)=14:

85,故正确;

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故错误;

D、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故错误;

故选:

B。

【点睛】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7.D

【详解】

A、由化学式C15H14O3可知,它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B、由化学式C15H14O3可知,1个非诺洛芬分子中含有15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共32个原子,故正确;

C、由化学式C15H14O3可知,非诺洛芬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5+1×14+16×3=242,故正确;

D、非诺洛芬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15):

(1×14):

(16×3)≠15:

14:

3,故错误。

故选D。

18.D

【解析】

A、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浑浊,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此项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B、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

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C、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能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此项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D、呼出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不旺,甚至熄灭,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变少,故此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9.C

【分析】

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则该元素原子质子数为13,为Al元素,微粒核外电子数为10,微粒带3个单位正电荷,故该微粒为Al3+,微粒最外层有8个电子,为稳定结构。

【详解】

A.该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属于阳离子,故正确;

B.该元素为Al,属于金属元素,故正确;

C.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则该元素原子质子数为13,为Al元素,Al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故错误;

D.该微粒为Al3+,微粒最外层有8个电子,为稳定结构,故正确。

故选:

C。

【点睛】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难度不大,注意理解微粒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之间的关系。

20.B

【分析】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详解】

4.4g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                        2.7g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该化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3.2g+2.4g-4.8g=0.8g,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水中的氢元素来自于该化合物,因此该化合物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

故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