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的核心就是爱.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29430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德的核心就是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师德的核心就是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师德的核心就是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师德的核心就是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师德的核心就是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师德的核心就是爱.docx

《师德的核心就是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德的核心就是爱.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师德的核心就是爱.docx

师德的核心就是爱

师德的核心就是爱

师德培训会,顾名思义,是相关师德修养的。

古人云: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的师德修养提出过严格的要求,他说:

“个人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表的地步”。

陶行知先生以自己一生的教育实践,树立起高尚师德的典范,被尊之为“万世师表”。

温家宝总理在视察北京市第三十五中的时候,也曾强调:

“广大教师要增强师德修养,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去教育和感染学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全社会的尊重。

根据一些名人的真知灼见并且结合个人的体验,我讲讲相关师德问题。

以下从五个方面对这个问题实行简要的阐释。

一、什么是师德

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

它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合的道德观点、情操和品质,它体现着社会和人民对教师的希望和要求。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复杂性、长期性、示范性与创造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素质构成的特殊性。

教师素质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人所必须具有的身心相对稳定的潜在的基本品质。

其本质特点是指教师自身的质量,即教师身心发展的总水平。

其构成要素主要是:

⏹职业理想——师德的本质

⏹职业责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职业态度——积极主动

⏹职业纪律——遵纪守法

⏹职业技能——教书育人的本领

⏹职业良心——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水平

⏹职业作风——在职业活动中的态度和行为

⏹职业荣誉——社会的肯定和个人的尊严,自豪感

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

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等。

师德的特殊性:

与任何职业不能相提并论

⏹奉献性——劳动成果具有延滞性;

⏹崇高性——教师的社会期望远低于其社会地位;

⏹典范性——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长远性——深、广、远;

⏹创造性——教育需要艺术,教育要求创新。

二、师德的内涵

(一)、师德的核心

现代师德的核心是师爱为魂。

集中表现为为提升学生素质服务。

包括:

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为学生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能够用“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理念为先”概括其内涵。

 

1、师爱为魂:

 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也包括对学生的安全保护,这是师德的核心。

 

2、学高为师:

教师对某一学科知识丰富、业务精通、治学严谨、注重创新,这是师德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3、身正为范:

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这是师德的直接体现。

                                           

4、理念为先:

教师要与时俱进,终身学习,持续拥有新的教育理念,要会沟通、善交流、能合作,这是师德的基础。

师德体现在教书育人,言传身教的职责中;凝聚在对学生始终如一,无微不至的关爱里;升华在对教育事业无比忠诚,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不为名所动,不为利所诱的坚贞操守上。

 

三、师德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说:

是勤业爱生!

那么勤业爱生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是什么样子?

列举几个实例吧。

1、做个心中有“道”的教师。

一个偏僻乡村学校好不容易才邀请到一位特级教师来讲一节课。

特级教师来了,谁也没有想到竟是一位十分年轻的美女。

特级教师随便走进一间教室,准备上课。

这间教室的讲台上散落着乱七八糟的粉笔,台面上有着一层白乎乎的粉笔灰。

特级教师用目光巡视了一周后,迅速收拾好讲台上散乱的粉笔,然后走下讲台,转过身去,面对着黑板,轻轻吹去了讲台上的粉笔灰。

片刻的鸦雀无声后,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

大家用掌声给她的开场白打了最高分。

讲课的途中,她出了几道题让学生做。

过后,她又讲解了这几道题的做法。

讲完后,她说了一句:

“请做对的同学扬一扬眉毛,暂时没做对的同学笑一笑。

”……

课后,所有的听课教师都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教师是特级教师。

这个特级教师遇到的情况我们有的老师大概也遇到过吧。

那你是这样做的吗?

是不是面对着讲台上凌乱的摆设,视而不见?

只要能腾出放讲义的地方就行了,至于清洁讲台,那是值日生的事情;有时担心厚厚的粉笔灰弄脏讲义,就用书尽力拍,吸一口气用嘴猛吹,顿时,坐在前排的学生就遭了殃,偶尔有几个学生往回吹,很可能还对他们吹胡子瞪眼的,认为这是对教师的极大不敬,从没想到过要换个方位;平时,对待那些做错题,或者完不成任务的学生,岂能让他们仅仅笑一笑而已?

往往是恨不得痛骂一番才解心头之恨!

由此,我们想到钱学森冲破国外的重重阻力,放弃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国;被称为“水稻杂交之父”的袁隆平,依然与当地农民一样,天天出没在田埂上;拥有亿万身价的姚明,从国外回来的接风宴,竟然是去单位食堂……这些名人之所以令人钦佩,首先,就是他们心中有“道”——追求自身人格的完美、道德情怀的高尚。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道之不传,惑也难解。

新课程倡导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所以,教师只有注重自身“道”上的修养,才能真正做到“德高为师”!

才能给予学生真正意义上的、人性化的关怀。

我想,这便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师德的最高境界吧。

福建师大余文森教授把师者分为六个层次,巫师(班门弄斧)、庸师(愚蠢教人)、经师(传授知识技能)、能师(培养水平发展智力)、名师(启迪智慧)、大师(大智大慧之师)。

如果你成不了一名能师请万万别当一名庸师。

巫师:

班门弄斧这类的教师专把简单的、大家本来都懂的知识说得大家都不懂了。

庸师:

“以愚蠢教人,那是善良的人所能犯的最严重的罪孽。

”浪费

经师:

这类的教师是正而八经地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资治通鉴》中说:

“经师易遇,人师难遭”。

经师教学问,人师教做人;经师重水平,人师重品行。

能师:

培养水平发展智力

名师:

启迪智慧

大师:

大智大慧

2、做养马的“伯乐”

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

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人们大多知道“伯乐相马”的故事,却不知道伯乐的本职工作是“养马”。

世人把对伯乐的注重全放在他养的是否是千里马,他能否发现千里马上;对马的优劣评判标准也只有能否日行千里这个个标准上。

这个现象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太相似了,社会要求教师是“伯乐”,培养出来的都是“千里马”(即学习尖子);而很多教师也以培养“千里马”(学习尖子)为唯一目标。

即使千里马极少,却仍然按照千里马的标准去养马,造成的后果必然是绝绝大部分的普通马“屈死于‘伯乐’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

如同马,不善跑的可能善拉,不善拉的可能善跑,不善拉、不善跑的可能善表演;于学生来说,有的善于学习,有的善于创造,有的善于管理,有的善于劳动,有的善于体艺,当初那些在学校的所谓“问题生”毕业后却成就一番事业,被邀请回母校做报告的事也很多见。

所以教师不能扼杀和忽视学生的个性,不能把学生都按照成绩这个个标准来分类,什么样的马我们都要养,并且要根据不同的马的需要,用不同的饲料和方法喂养,让所有的马将来都能在各自不同的领域体现它的价值。

所以我认为,作为一名好的教师,最高的标准就是当好“养马”的伯乐。

——不管什么样的马都养并能因材施教的伯乐!

我们学校办学理念就是“办适合每一个孩子发展的教育”,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发展。

每一位学生都要发展,但不必求一样的发展;每一位学生都要提升,但不必是同步的提升;每一位学生都要合格,但不必是相同的规格。

当好一名“养马”的伯乐确实不容易。

“养好马”也要“善相马”,知道每匹马的脾气、个性、爱好和特长,用发展的眼光有针对性地喂养,也就是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标准,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尊重,协助他们看到自己的发展方向。

不要让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成为“好学生”的“陪读”者。

在这里“相马”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养马”,而不但仅是挑出“千里马”。

再次,“养马”重在“养”,即培养。

看到学生有某方面的潜力,引导其向这个方向茁壮成长。

如果不以速度的标准定义千里马——只要在不同领域能做出成绩,我们就把它称为千里马的话,那么千里马无处不在。

这样一名“养马”的伯乐才具有师德的最高境界!

3、自觉抵御诱惑

说到师德,很多人会说:

用真爱去关心、呵护每一个学生;用宽容之心对待不同的学生;用因材施教之法去教育、感召每一个学生,这就是师德的最高境界!

以前,我也会这样认为,因为这是作为教师最起码的素质,每个教师都应该具备。

但时至今日,商品经济大潮里,物欲横流,老师经受住了种种诱惑的考验,才能谈得上达到了师德的最高境界!

作为教师不参加学生家长的宴请、不拿学生家长送上的红包,不给自己班学生收费补课,教师节的时候不变相接受礼品、礼金……面对种种诱惑,秉公办事,对待孩子一视同仁的老师,这才是达到师德的最高境界了。

4、谨言慎行

教师工作最大特点就是整天在“说”,对学生怎样说才是师德的最高境界呢?

央视名嘴崔永元在回忆他的学生时代时说,他本来数学成绩非常好,是班上数一数二的尖子生,就因为他的数学老师一句“你丢尽了全班同学的脸”而从此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国家语委语言文字研究所佟乐泉所长在回忆他小时候读书的事时,也有这么一回:

为了上学方便,他转至某小学读书,做课堂作业时,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而极其小心,结果反而涂改了几处。

老师课堂巡视至他的身后,他本以为能得到老师的夸奖,谁知道从老师鼻孔里哼出了这样一句话:

“又是一个丙等生!

”他失去了在这所学校继续读书的勇气,宁可多跑路,央求母亲给他转回了原来的学校。

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读中学时物理特棒,因为眼睛近视,上课看不见板书,他先是用纸圈成圆筒状做眼镜,被制止后他又用双手圈成筒状,老师误以为他是故意调皮而狠狠地训斥了他一顿,使贾志敏从此与物理学科无缘。

……

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手一投足,对于孩子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永远不说尖酸刻薄的话语、去了解学生行为背后的真实原因——这些只要去做都不难,却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教师做不到呢?

能做到这两点的教师,大概也是师德达到最高境界了吧!

四、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师德”

1、要确立“以育人为本”的教育观点。

有一名叫付文圣的老师讲述这样一个例子。

一个女同学在作文中写下这样一段话:

“我常常听老师和家长们说,一个人要怎样怎样的活着,才是有意义、有价值,不过我并不这样认为,也不明白。

我不知道我的这个生,到底要追索怎样的意义。

活得是否有价值。

一个人赤裸裸地来到这个世上,最终又赤裸裸地离开这个世界而去,无论他生前有多少财富,多大的名誉,到头来还不是什么也没有吗?

难道他能够带走什么吗?

仔细想想,人活着真是没有什么意思,真的很累。

在20岁之前,我们要学习,活在家人、老师的期许之下,背负着沉重的压力和包袱,在20岁之后,开始走向社会,开始工作。

为了有口饭吃,不得不拼命努力工作,依然很辛苦。

到了40岁,要维持生活,养活孩子,整天忙碌着……如此看来,活着又是为了什么呢?

来世上受罪吗?

如果不是,那又是为了什么活着呢?

人生的意义在于何处,真想不通。

来到这个世上走一遭,最后又离去,什么也没有了,来和不来又有多大区别呢?

傅老师,您能够回答我这个问题吗?

希望您务必讲真话,不要用大话和空话来敷衍我,因为这样的话我已经听过太多太多,早已厌烦。

傅文圣老师在她的本子上写了以下几句话:

“十分高兴地看到你能如此深入的思考‘人生的意义’‘活着的价值’这类问题。

能作出这番思考,说明你不甘平庸。

你说财富、名誉到头来什么也没有了,这话也许不假,李白就曾感叹‘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但一个人来到这忙忙碌碌的社会,就不可能不创造财富,不可能不有所追求啊。

陶渊明能够‘不为五斗米折腰’而不要官位、不图名利,可他还要‘种豆南山下’‘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嘛。

如果每个人都抱着功名富贵终成空,不肯付出艰辛的劳动,认为活着是受罪的信条,那这个社会就不会前进,人类也就只能处在动物时代。

以我个人来说,虽觉生活有重压,很苦、很累,但想到通过我的‘受罪’,能够让家中老母有口饭吃,能够让孩子有本书读,这就是十分令人高兴的事情。

尤其是看到像你们这些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孩子一天天长大,那更是叫人感到欣慰。

‘人生的意义’是个很大且很深奥的问题,我无从准确回答好这个问题,你相信老师,要我回答是给我出了个天大的难题。

以上所说,不见得完全准确,供你参考。

下面是我昨天晚上在网上为你找的赵鑫珊写的一篇《人是什么》,望你仔细读读,看看哲人是怎样回答这个问题的吧。

最后祝你在新的一年里收获更多的开心与愉悦,并与大家分享。

一周后交上来的小作文中,傅老师发现这个学生又写了这样的话:

“傅老师,很抱歉给你添麻烦了,我想对你说声谢谢。

看了你的回答和赵鑫珊的《人是什么》,虽然不能说使我彻底弄明白了这个问题,但也是对我有很大的启发,让我明白了很多,对人和人生有了新的理解。

我知道了我为什么活着,应该怎样的活着,不但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我的家人和整个社会。

我不知道将来的我会怎样,但我会认真过好每一天,笑着走过我今后的人生道路。

据说这个学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后来这个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与生活中去,不但成绩很好,而且乐于为同学和班级做事。

2、要确立“让学生生活在希望中”的教育观点。

据《中国教育报》(2004.2.3)报道,河南辉县市拍石头乡中心学校坚信“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理念,就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走路,对前途充满希望。

校长王金海解释说:

“在我们学校,没有‘差生’的说法,而只说‘后进生’。

因为‘差’表示在智力、水平等方面不如别人,而‘后进’则是发展迟早的问题。

”小高是被新乡市某学校开除的学生,因为学习成绩特别差,又有多种不良习惯,从小学到初中,从没有尝过受表扬的“滋味”。

转到拍石头乡中心学校后,班主任主动找他谈心,还在班会上发动同学协助他寻找优点,真正打消了他对老师和同学们的戒备心理。

一次考试,小高语文考了35分,老师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夸奖他的字比以前写得工整了。

张老师在数学课上还专门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小高回答,给他创造成功的机会,小高学习开始用功了。

到二年级下学期时,他的数学第一次考了91分,其他学科也全部及格,使得这个差一点自暴自弃的孩子真正抬起头走路了。

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或许能给我们很好的启示。

当年陶行知任育才中学校长时,有一天他看见一位男生欲用砖头砸同学,就将其制止,并令其放学后到校长室。

等陶先生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他。

陶先生立即掏出一块糖递给他:

“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来了。

”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他:

“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

”男生带着怀疑的眼神接过糖果。

陶先生又说:

“我调查过了,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

”陶先生遂掏出第三块糖递给他。

这时男生哭了:

“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说:

“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

我的糖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这就是陶先生的教育艺术。

陶先生独特的教育方式让那位男生发自内心的承认了错误。

如果我们的教师都像陶先生那样,发现问题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的肯定他们的优点,以表扬代批评,学生自然会理解到自身的不足,问题就能很好地解决,和谐教育就所以产生。

要知道,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的不完美是正常的,而十全十美是不符合实际的。

如果我们对学生求全责备,横挑鼻子竖挑眼,甚至打骂责罚,不但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更是缺少起码的师德的表现。

3、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有一位姑娘,毕业后当了一名女教师。

她长得很美,走到哪里,哪里的人就会为她眼睛一亮。

她的学生,特别是男学生,更希望得到她的喜爱和重视。

女教师十分喜欢班上一个名叫罗斯的小男孩,因为他学习成绩突出,而且很守纪律。

老师便安排他在毕业典礼上致词,并亲吻了他,祝愿他走向成功之路。

不过,这个吻却引起了一位低年级男孩的嫉妒,他觉得也应该让老师吻一下。

他便和老师说:

“我也要得到你的一个吻。

”老师很惊讶,问他为什么。

小男孩说:

“我觉得自己并不比罗斯差。

女教师听了,微微地笑着,摸摸他的头说:

“不过,罗斯的成绩很好,而且很守纪律。

”女教师接着说:

“如果你能和罗斯一样出色,我也会奖给你一个吻。

小男孩说:

“那咱们一言为定。

小男孩为了能得到老师的那个吻,发奋学习,不多时,他的成绩提升很快,而且全面发展。

全校都知道这个小男孩很出色,他真的得到了那个美丽的女教师的一个吻。

这个小男孩名叫亨利·杜鲁门,他最高的职位是美国总统。

当年的美国人都知道这位女教师的名字,还有她最伟大的吻。

 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伟大的师爱对一个人的影响是终生的。

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虽已人到中年,却始终不能忘怀中小学时代的老师的原因。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这句话深深地震撼了我!

教师职业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多少年来人们一直这样讲,但“神圣”在什么地方,绝大部分人却将其抽象化了,更多地将“神圣”理解为“清高”。

迄今为止,只有这句话真正将教师神圣职业的内涵具体化了。

疼爱自己的孩子仅仅是一种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动物本能,不过对学生之爱却出自教师的职责,这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严慈相济的无私之爱,这种爱才是神圣的。

这种爱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信其道”。

师爱才是师魂。

关心他人、关心社会,与人合作共事,首先是一种人格,一种修养,一种素质。

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

所有学生,无论是智商高的还是智商低的。

无论是家庭条件好的还是家庭条件差的,无论是安静听话的还是调皮捣蛋的,都十分需要老师的关爱。

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

 五、师德的核心是爱,不但仅表现在学生身上

 1、还要表现在对待事业上。

教师虽说是个职业,但不能按照职业去干,而要当作事业去做。

(1)积极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

(2)热爱教育事业,有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全身心地投入。

(3)不辞辛劳,不计得失,乐于奉献。

(4)努力进取,持续提升,追求卓越。

2、还要表现在对待同事上。

作为班主任要爱科任老师,作为科任老师要爱班主任。

(1)尊重集体,依靠集体,提倡集体英雄主义。

(2)重视交流,互帮互助,重视集体智慧。

(3)尊重信任,团结协作,提倡公平竞争,反对文人相轻。

3、还要表现在对待家长上。

教师和学生家长人格上是平等的,责任目标是一致的。

(1)秉公办事,不谋私利。

(2)互相联系,紧密配合。

(3)对家长做到:

尊重、信任、热情、礼貌。

4、还表现在对待自己上。

教师的工作不是给学校干的,更不是给校长干的,而是给自己干的,是在持续提升、完善自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活到老学习到老,修养到老。

(2)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3)勇于剖析自己,做到“知耻而后勇,发愤而成才”。

在对待自己这个问题上我想多讲几句,把教育专家、盘锦市教育局长魏书生讲的一段话引荐给大家。

魏书生说:

我一直建议把教书放在第三位,把育人放在第二位,把自强放在第一位。

要自强不息就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1)处理好和社会大环境的关系。

要多看光明的一面,要实事求是地比较。

从索取、指责的角度看社会环境,容易觉得天昏地暗,难以生存;从感恩、从适合的角度看,便觉得天高地阔,随时都有发展的空间。

(2)处理好和本职工作的关系。

人要到理想的岗位,一靠素质,二靠机遇,而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暂时无法实现理想时,就把当前的岗位当作提升自己素质的训练基地。

要在主观上把自己的工作看作是最光辉的事业,把平凡的岗位看作一个宏大的世界。

课堂有无穷无尽的学问。

(3)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一要不神话人,二要不鬼话人,三要多互助,少互斗。

看周围的人都是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里;看周围的人都是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里。

(4)处理好自己和自己的关系。

人生最难管理的是自己的心灵世界。

要持续解放自我、珍爱自我、超越自我。

5、六个意识

1)师表为范―――师表意识。

教师职业行为的示范性引导性特点,要求我们必须躬行实践,为人师表。

陶行知把师表第一原则解释为,要学生做的事,教师要躬行共做,要学生装学的知识,教师要躬行共学,要学生装遵守的规则,教师要躬行共守。

2)德育为首――-育人意识。

教师职业的一个重要职能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

真正教会了学生学会做人,对于学生成长来说,教师是积了大恩大德!

只教书不育人,不是一个好老师。

对此,我们老师有三个问题必须时刻清醒:

一是学校一切工作都要注重德育性,该渗透时就渗透,否则,学生少德,老师“缺德”;二是教学生学会做人,不可能是空调说教和机械灌输,必须结合教学内容与教学情形,恰如其分地展开德育;三是教师千万别忘了以身立教,以身示范,如为人处世、教学态度、人际交往等等,这也是在教学生学会做人呀,仅仅潜移默化罢了,但此时无声胜有声!

3)容人为怀―――胸襟意识。

教育面对的是许很多多不成熟、不懂事、个性差异大的学生。

老师切莫产生偏爱或偏见、特别对那些不尊师、常捣乱、搞破坏的差生,既不可视而不见,又不可大开杀机。

瞪眼发怒、讥讽挖苦、体罚权压、甚至逼其退学等,其实是老师无能又无德的表现,从心理学角度讲,还是少数老师心胸不宽的反映。

总觉得学生拆了自己的台,与自己过不去,自己又教育不了有失面子,于是采用种种有违师德修养的下策。

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心胸,最狭窄的也是心胸。

做老师的,心胸要宽,要想到学生是教育对象,自己的工作就是想方设法改造他们,千万不能与学生抠气,更不能实施残暴政策。

越调皮搗蛋的学生,引导得好,也许今后更发达。

陶行知先生有一首小诗催人深思和启迪:

“你这糊涂先生!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安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

4)教学为主―――课堂意识。

做教师就要走进课堂,到教学的最前沿去拼搏,去创造教育辉煌。

多上课,上好课,上骨干课,上攻坚课,上挑战性的课。

这是师德崇高的重要体现之一,分课的时候,挑三拣四,怨多怨少,肯定不是一个好老师。

好象诗人郭小川有这样的诗句:

战士应该死在战场上,演员应该死在舞台上。

那么,教师应该奉献在讲台上。

5)质量为上―――质量意识

一所学校,中心工作就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为此,其中的每一位老师都应千方百计狠抓教育质量。

首先要充分理解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衡量老师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重要尺码。

其次,要勇于和善于钻研业务,提升工作成效。

敢抓猛抓教育质量,决不单纯是个工作业务问题,更是一个师德责任问题,是师德的最集中体现!

古代教育家告诫说:

“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不能解,则非师也。

”我们不得不敬佩乌克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四十年如一日,刻苦钻研,勇于实践,平凡的乡村教育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6)自省为本―――自省意识

提升师德修养,要靠领导的教育引导和同事的协助,但根本上,靠自己的学习和修炼。

自省自悟,自修自养,是提升师德修养的根本手段。

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道在自身。

所以,古人早就要求我“吾日三省吾身”。

当然,师德修养,也有个环境影响问题。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所以,作为学校,要营造师德建设的好氛围。

营造过程中,有三股特别群体要发挥作用,一是学校领导班子的带头示范作用:

二是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有经验的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最后想与老师共同分享几个观点:

永远以积极的心态快乐工作

⏹经常保持微笑

⏹学会和各种人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