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空气的成分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27382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空气的成分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化学空气的成分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化学空气的成分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化学空气的成分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化学空气的成分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空气的成分教案.docx

《化学空气的成分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空气的成分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空气的成分教案.docx

化学空气的成分教案

化学空气的成分教案

【篇一:

化学空气的成分教案】

课题:

第一节空气的成分教学目标1、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认识空气的组成,学习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

过验证通风不畅环境中空气与新鲜空气的区别和认识空气质量日报,增强关爱自然的意识和责任。

在分析空气组成基础上,初步认识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重点难点重点:

让学生认识空气对人类和自然界的动植物的重要意义。

知道空气是自然资源。

难点:

设计实验方案,测定不同环境中空气的成分。

教学内容分析空气的成分对于学生来说,不是陌生的内容,空气污染对于人类的危害也是学生经常见闻的,而采用科学的方法测定空气的组成,自己亲手做实验来比较通风不畅的环境与通风良好的环境的空气的质量,会带给学生从未有过的体验,当学生真正认识了空气的成分,了解了空气中各种成分的重要用途,他们自然就会把空气当成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来对待。

教学对象分析初中三年级的学生认识能力已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的认识由感性向理性深化,因此对于空气成分的认识,已不在满足于小学自然课上“知道空气是物质,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空气可供给人和动物呼吸、可供燃料燃烧、空气污染的危害严重”等常识,他们将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空气,要思考空气的成份是怎样测定出来的?

空气中的这些成份是哪里来的?

有什么作用?

什么原因会导致空气成分的改变?

空气成分改变会产生什么后果?

实验用品酒精灯、注射器、玻璃管(内有细铜丝)、火柴、塑料瓶、澄清石灰水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设计意图课前教师布置研究性课题:

研究性学习—空气中有什空气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物质,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空气的“海洋”里,离开了空气,一切生命就无法生存。

那么你认识空气吗?

你觉得空气是单一成分的物质还是多一成分的物质呢?

你知道空气中含有那些物质?

请你结合生活经验用事实进行说明或者设计实验进行证明。

(所需的实验仪器、药品可自己搜集或从实验室借取)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储备对空气进行重新审视,较为理性地、科学地整理自己对空气的认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围绕科学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课题开展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设计意图一、认识空气的组1、教师组织学生展示研究成果,倾听学生们的争论和发言,随学生们的表述板书出空气中含有的物质,并时时点头或用贴切的话语对学生们的表现表示赞学生积极、热切地通过多种形式来表述自己对空气的认识。

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在日常生活与科学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通过对已有知识经验的运用、改造来学习新知识。

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挥;给学生一个机会,他们会还你一个惊喜!

2、教师总结学生们的表述并提出新问题:

今天我们的认识需要再深入一步,研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怎样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活动天地]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思路:

如何将密闭容器中的氧气消耗掉而有不产生新的气体?

如何测得消耗掉氧气的体积?

然后再给学生讲清该实验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操作要领,最后再把学生的思维扩出去:

你还能设计那些实验?

(这个问题可留做课外作业,学生们进行研究性学习)学生讨论并表述观点,在明确实验思路及原理后,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注意操作要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1/5。

对于本课题的学习,学生们也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所以实验思路、反应原理都不会有太大问题,但是由于刚开始接触化学实验,有些实验操作还有可能出现一些问题,由于刚刚接触探究活动,对探究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可能估计不足,因此开放的讨论和教师适当的指导很有必要,但总的探究过程可以放开让学生大胆去做。

3、教师引导学生以具体的物质如氧气、空气为例,水到渠成地引出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学生在感受空气成分的基础上认识到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而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为纯净物。

学生处次接触物质分类的知识,对混合物、纯净物的认识不可能非常清晰,教师可多列举一些学生容易辨析的物质让学生进行判断。

二、关注空气质量1、[实验探究]通风不畅环境中的空气与新鲜空气的区别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

采集气体样品的学生用自己想到的方法或用书上的方法课前采集操场上空气样品,课上采集教室内空气样品,利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进行对比实验,通过观察到现象的不同而亲身感通过验证通风不畅环境中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及一些有害气体,让学生增强环境意识。

因此,教师发动学生课后尽可能多地采集不同环境中空气样品进行对照方法让学生学会检验二氧化碳初步学习通过对比实验获得结论的方法。

受到通风不畅环境中的空气与新鲜空气的区别,增强环保意识。

实验,使学生获得深切的真实感受。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设计意图2、[活动天地]认识空气质量日报这一活动可采用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使学生明确空气质量日报的内容,并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空气的指量。

学生自学,认识空气质量日报。

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坚决不要代替;学生自学能学会的问题,教师坚决不讲。

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这一标题可组织学生自学,多与社会联系,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处处离不开化学。

学生自学,小组内进行交流,谈自己对空气是一种重要资源的认识,谈对空气发现史的感受。

课堂小结:

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和“通风不畅环境中的空气与新鲜空气的区别”两个探究实验,你觉得要研究一个未知问题大致要经过那些步骤?

验,整理思路,进行表述,其他学生相互补充,基本形成一个教完整的步骤:

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论证——讨论与交流——得出结论。

学生学习科学的最好方法就是亲身经历科学活动,在次基础上,再对活动过程进行归纳,就可以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课后练习:

1、从冰箱中取出的瓶装饮料放在空气中,不久瓶的外壁出现水珠,这说明空气中含有a、氧气b、氯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2、某些虾条包装中充有一种廉价易得的气体,目的是防止虾条变质,并可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压碎,该气体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3、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曾被称为惰性气体b、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c、都不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d、稀有气体有广泛的用途4、一个成年人每分钟大约要吸收8l氧气,大约需要吸收的空气是(a、50lb、40lc、30ld、20l5、(选做)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

(1)磷在空气中燃烧

(2)空气是制造氮肥的原料(3)酥脆饼干在空气中放置逐渐变软(4)长期放在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表面有一层白色固体(5)有些豆科植物的根瘤里有一种叫根瘤菌的微生物很奇妙,能直接吸收空气中的一种气体,转化为它的营养物质,该气体是

【篇二:

化学空气的成分教案】

1《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案例一、教学设计思路【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为第二章课题1空气的第一课时。

要求学生通过对空气成分的探究?

了解空气的组成。

教学重点为空气的组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教学难点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教学理念】本课题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来设计教学?

始终贯穿设置主题――分析思考――实验探究――总结交流的教学流程?

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学和探究学习?

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教学流程】引入课题探究1?

证明空气的存在探究2?

探讨空气成分?

包括?

空气中有哪些物质?

科学家探索空气成分的历史与评价等?

探究3?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探究4?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药品选择及量化测定。

【教法探讨】首先通过猜谜的形式引入课题?

使学生兴趣盎然的进入教学情景。

指导学生阅读拉瓦锡探究空气的实验?

以期达到以下目的?

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②通过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作风?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③初步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④初步了解拉瓦锡的实验原理?

启发学生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

对于教材上的实验2-1?

如图?

?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演示?

在实验过程中适时地向学生提问?

设置悬念让学生思考、做出假设或得出结论。

如?

①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有哪些现象?

②为什么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就会进入广口瓶中?

③进入到广口瓶中的水的体积相当于原广口瓶中哪种气体的体积?

④通过该实验?

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⑤完成该实验有哪些注意事项?

⑥实验过程的误差分析等等。

在上述问题中?

对问题③的理解大多数学生可能有困难?

本人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学生实验?

如图?

?

便很好地将这一难点突破了。

对于问题⑥的误差分析?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得出产生误差可能有以下原因?

①装置气密性不好?

②红磷不足?

没有把氧气耗尽?

③没有等到冷却就打开止水夹?

④导气管的体积被忽略不计了?

同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还有一个主要误差是来自于燃烧方式本身。

因空气里的氧气在耗尽前燃烧就会停止。

关于燃烧停止后剩余气体里有无残余氧气?

这一点有的学生也想得到?

?

剩余混合气体里氧气比例小到什么程度时燃烧就会停止?

这一点可作为研究性学习课题?

留待课后安排学生作进一步探究。

2教材里已有的实验设计?

由于不能准确度量集气瓶内空气的实有体积等原因而存在不足之处。

根据学生对上述实验原理的理解?

适时地提出新的问题?

问题设置?

利用下图实验装置?

广口瓶的容积约为400ml?

?

再提供10ml量筒、100ml量筒、500ml量筒?

以及红磷和木炭两种固体物质供选用。

怎样较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思维风暴?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①实验前怎样准确测定图中广口瓶内空气的体积?

②实验后怎样准确测定图中进入广口瓶中水的体积?

即氧气的体积?

?

实验探索?

指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甲组选用红磷、乙组选用木炭进行实验。

广口瓶中空气的体积进入广口瓶的水的体积氧气的体积分数甲组乙组再通过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情况?

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锻炼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达到实验教学的真正目的。

3二、教案课题第二章空气氧课题1空气第1课时授课人明海学校长沙市长郡中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身边最常见的物质――空气?

并了解空气的组成?

2、能从生活经验出发?

对空气的成分进行合理的推测?

并能利用教师提供的简单仪器和药品?

对空气的成分进行科学的探究。

在探究过程中初步学会简单的实验设计、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

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方法?

在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探究过程中?

能提出问题?

并设计简单实过程与方法验解决问题?

2、初步学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

并从实验信息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3、在探究过程中?

能主动与人交流、讨论?

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索欲?

进一步发展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2、初步树立科学的物质观?

科学的看待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及结论?

3、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4、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重点空气的组成?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组成。

教学方法讲演法、自学指导法、分组实验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仪器、药品教师活动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装置?

详见教材p23?

、500ml量筒、100ml量筒、10ml量筒、500ml烧杯、红磷、水、火柴。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小时候?

大人们经常要我们猜猜这样一个谜语?

看不见?

摸不着?

没有颜色没味道?

你的身边常围绕。

该谜语指的是什么?

?

以有关空气的故事或有关空气的趣味实验导入?

?

展示一只空烧杯?

烧杯中有什么?

今天?

我们一起进一步认识空气。

一、空气的组成学生思考并回答以儿时耳熟能详的谜语?

迅速拉近学生与化学的距离?

产生对化学的亲近感。

4头脑风暴?

你对空气知多少?

请同学们尽可能多地提出有关空气的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①为什么空气看不见而又摸不着?

②怎么证明空气确实存在?

③空气由什么物质组成?

④空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

⑤如果空气是有多种物质组成的?

那么这些物质是什么?

其含量是多少?

⑥为什么风景区的空气比较清新?

而一些大城市特别是一些大工业城市的空气质量比较差?

⑦为什么有的物质在空气中燃烧?

?

在学生描述提出的问题时?

及时对不规范的语言加以规范?

教师引导?

今天?

我们将一起探究空气的成分。

主要解决你们提出的下列问题?

②怎么证明空气确实存在?

③空气由什么物质组成?

④空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

⑤如果空气是有多种物质组成的?

那么这些物质是什么?

又分别有多少?

【实验探究1】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

证明空气的存在。

想一想?

根据你日常生活中的经验?

还有哪些办法能证明空气确实存在?

设计方案?

提供学生水槽?

装有大半槽水?

、小烧杯、一杯饮料?

配吸管?

及其他仪器若干?

引导学生设计方案?

并进行交流?

比较各种方案的优缺点?

再确定比较好的方案进行实验。

学生一般能提出的简易方案可能有上图所示的几种。

实验验证?

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饮料奖励给设计并完成该实验的学生?

获取结论?

将空的小烧杯倒扣着浸没在水中?

水不会完全进入烧杯?

吸饮料时软杯变瘪等现象均说明空气是客观存在的。

学生讨论?

交流?

再描述提出的问题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比较各种方案的优缺点?

学生进行实验?

对实验的现象加以描述?

并做出结论以头脑风暴的探索形式?

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设疑?

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对实验设计的评价能力5【实验探究2】空气的成分主题设置?

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空气?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那么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它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

如果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

则空气中含有哪些物质?

提出假设?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提出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假设。

收集证据?

根据已有知识?

联系生活经验?

收集到的证据可能有?

①动物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氧气?

并放出二氧化碳?

②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要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并放出氧气?

③煤等燃料燃烧要氧气并放出二氧化碳?

④夏天?

从冰箱里拿出冰矿泉水后?

矿泉水瓶外壁就会有水珠凝结?

⑤干脆的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会受潮变软做出结论?

空气中含有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其他杂质?

如尘埃?

等多种物质。

思维延伸?

空气中还有其他成分吗?

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学习课本p22科学家对空气成分的研究过程1、通过对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过程?

你有何感想?

2、拉瓦锡通过这一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

3、拉瓦锡得出的结论有无不足?

开拓视野?

稀有气体的发现史获得结论?

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多种成分根据已有知识?

联系生活经验?

收集证据?

进行归纳并得出结论学生自主学习拉瓦锡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1?

了解拉瓦锡研究空气的实验所表现的科学态度2?

了解拉瓦锡得出的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

其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的结论?

体会其实验原理3?

了解空气中还有各种稀有气体等其他成分?

认识拉瓦锡的结论中的不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1.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2.使学生初步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3.告诫学生不迷信权威?

树立学无止境的思想利用化学史进行严肃认真?

敢于创新的优良品质的教育6【实验探究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主题设置?

大家对空气的认识主要来自生活常识?

空气中还有其他的成分吗?

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等又分别占有多少呢?

能否测定出广口瓶中氧气的体积?

设计方案?

①想办法把氧气拿出来?

直接测氧气的体积?

②换一个软壳的瓶子?

再想办法把瓶内的氧气消耗掉?

看瓶子变瘪了多少?

③利用拉瓦锡的实验方法再进行实验?

教师引导?

给出如图丙所示装置?

让一学生吸气?

并观察现象思维迁移?

仿照此实验?

提供如图甲的实验装置及红磷?

我们能否利用它来测定氧气体积呢?

实验探索?

指导学生完成实验2-1?

观察现象并思考?

1、?

如图乙?

向集气瓶内装入少量水?

并作上记号d。

并将广口瓶从b?

d处分为五等分?

做好记号。

2、向燃烧匙中加入稍过量的红磷?

关闭c处的止水夹后?

点燃红磷?

立即伸入瓶中?

并塞紧。

3、提示学生观察红磷燃烧现象。

4、冷却后?

打开止水夹?

再由学生观察现象。

5、进入广口瓶中的水的体积相当于原广口瓶内空气中哪种气体的体积?

学生讨论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进行实验?

并解释实验原理【学生思考】水为何会进入集气瓶中?

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取决于谁的体积?

学生分组讨论?

并报告讨论结果学生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

红磷燃烧时产生黄色火焰?

并有大量白烟?

最终燃烧停止。

学生观察?

打开止水夹后?

烧杯中的水进入广口瓶中?

约占红磷燃烧前瓶中空气体积的1/5。

学生分组讨论后?

各组派代表回答通过实验增强感性认识?

解决学生的疑难培养观察能力及思考能力培养分析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增进学生间友谊和凝聚力7科学分析?

指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

明确?

①上述实验中?

红磷燃烧时与广口瓶内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反应?

生成了叫做五氧化二磷的固体?

上述实验中的大量白烟就是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固体?

该固体沉降后溶解于水中。

因此白烟最终消失。

②打开止水夹后?

烧杯中的水进入广口瓶的原因。

③进入广口瓶中的水的体积相当于原广口瓶内空气中哪种气体的体积?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多少?

④广口瓶内余下的气体主要是什么?

它有何性质?

探索交流?

引导学生对实验中的问题进行交流。

形成结论?

a、由于过量的红磷燃烧时耗尽了广口瓶内空气中的氧气?

使瓶内气体减少?

压强降低?

打开止水夹后?

烧杯中的水就会进入瓶中。

而且广口瓶内氧气被消耗多少?

进入瓶中的水就有多少。

因此?

从烧杯中进入广口瓶的水的体积就相当于原瓶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b、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c、广口瓶内余下的气体主要是氮气?

它不能支持燃烧。

学生体会实验原理并从中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交流中取长补短生成新主题?

做这个实验时如果①装置气密性不好?

②红磷不足?

没有把氧气耗尽?

③没有等到冷却就打开止水夹?

那又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呢?

思维点拨?

完成这个实验的关键是?

红磷的用量要充足?

要保证能够将瓶内氧气耗尽?

整个装置气密性要好?

不能漏气?

要注意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时再打开止水夹。

学生再次进行讨论并得出结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反思与评价?

按上述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你认为还有何不足?

红磷可否用木炭等其他物质代替?

学生讨论后得出?

上述体积是估算的?

存在较大误差。

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评价能力8【实验探究4】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药品选择及量化测定提出假设?

药品可以用其他物质?

如木炭、硫等?

代替。

教师提供?

右图装置?

广口瓶容积约为400ml?

、10ml量筒、100ml量筒、500ml量筒?

以及水、红磷和木炭等仪器和药品方案设计?

指导并启发学生设计较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及活动方案引导学生讨论应解决的问题?

①实验前怎样准确测定图2-3丁中广口瓶内空气的体积?

②实验后怎样准确测定图2-3丁中进入广口瓶中水的体积?

即氧气的体积?

?

实验探究?

指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甲组选用红磷、乙组选用木炭进行实验数据处理?

广口瓶中空气的体积进入广口瓶的水的体积氧气的体积分数甲组乙组学生经讨论后提出对应的方案?

①将水注入广口瓶至图中b处?

再全部倒入到500ml量筒中?

②将进入广口瓶中的水全部倒入到100ml量筒中。

学生再进行实验测定。

学生将实验过程中获得的数据填入表中。

掀起高潮?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操作、数据处理等综合能力9现象与解释?

针对甲组实验基本成功?

而乙组实验完全失败?

烧杯中的水基本上没有进入广口瓶中?

?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乙组实验失败的原因在学生讨论遇到困难时老师提示?

木炭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

结论与反思?

上述实验中?

广口瓶中的固体应选择什么样的可燃物?

总结与交流?

引导学生对利用上述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的注意事项进行交流与总结?

①装置气密性要良好?

②实验应选用反应后不生成气体的物质?

如红磷?

?

③红磷要稍过量?

以耗尽广口瓶中的氧气?

④应等装置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

等等。

学生讨论?

总结出乙组失败的原因?

木炭燃烧后生成的是气体?

使得广口瓶中的气体没有减少?

压强没有降低?

烧杯中的水就不会进入广口瓶中。

学生作出结论?

不能用燃烧后产生气体的可燃物燃烧后不生成气体的可燃物学生交流实验心得进一步掀起高潮?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小结】①空气不是单一成分的物质?

②空气中有1/5体积的氧气?

剩余气体不支持燃烧。

③空气的组成?

强调体积分数?

学生阅读教材p23图2?

4空气成分示意图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增强记忆【总结】1、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实验及注意事项2、空气的组成课外探究?

提供有关空气的相关网址?

请同学们继续进行空气成分的其他探究。

【板书设计】课题1、空气一、空气的组成?

1?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回忆实验?

归纳结论了解重点知识及学习要求?

2?

空气的组成?

体积分数?

氮气78%氧气21%二氧化碳0.03%稀有气体0.94%其他气体和杂质0.03%10附教学参考材料?

1、稀有气体的发现史二百多年前?

人们已经知道?

空气里除了少量的水蒸气、二氧化碳外?

其余的就是氧气和氮气。

1785年?

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通过实验发现?

把不含水蒸气、二氧化碳的空气除去氧气和氮气后?

仍有很少量的残余气体存在。

这种现象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化学家的重视。

一百多年后?

英国物理学家雷利测定氮气的密度时?

发现从空气里分离出来的氮气每升质量是1.2572克?

而从含氮物质制得的氮气每升质量是1.2505克。

经多次测定?

两者质量相差仍然是几毫克。

可贵的是雷利没有忽视这种微小的差异?

他怀疑从空气分离出来的氮气里含有没被发现的较重的气体。

于是?

他查阅了卡文迪许过去写的资料?

并重新做了实验。

1894年?

他在除掉空气里的氧气和氮气以后?

得到了很少量的极不活泼的气体。

与此同时?

雷利的朋友、英国化学家拉姆塞用其它方法从空气里也得到了这样的气体。

经过分析?

判断该气体是一种新物质。

由于这气体极不活泼?

所以命名为氩?

拉丁文原意是懒惰?

以后几年里?

拉姆塞等人又陆续从空气里发现了氦气、氖气、氪气和氙气等稀有气体。

英国化学家莱姆大塞因此获得了?

?

?

?

年诺贝尔化学奖。

2、相关网址?

拉瓦锡发现氧气的故事/xd/y/yiming/kxmn/015.htm空气成分的发现史/subject/chemistry/printer.php?

article_id=1489稀有气体的发现史http:

///xuekjx/chemistr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