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需要快乐作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26952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注需要快乐作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关注需要快乐作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关注需要快乐作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关注需要快乐作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关注需要快乐作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注需要快乐作文.docx

《关注需要快乐作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注需要快乐作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注需要快乐作文.docx

关注需要快乐作文

关注需要,快乐作文

------小学生快乐作文结题报告

“关注需要,快乐作文”系东南营小学市级教科研重点课题,于2008年9月正式启动,2010年12月结题。

经过三学年的研究实验,课题组深化了一认识,积累了一定经验,获得了一些启示,引发了一些思考,现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现实背景

目前,小学作文教学弊端重重:

(1)“应试化”倾向严重。

许多教师疲于“围绕考试指挥棒押宝猜题,一味训练符合‘应考’模式的作文(于永正语)。

(2)“文学化”倾向严重。

过于注重写作技巧的传授,将习作要求人为拔高,甚至将习作异化为文学创作。

习作教学脱离了生活的需要,社会生活中不需要的,大练特练,而人人生活、工作所必需的,却练得很少,甚至不练。

(3)“命题化”倾向严重。

以命题作文为主,违反了作文产生的自然程序。

(4)“三话化”倾向严重。

学生的习作中“三话”(即假话、空话、套话)盛行,几乎看不到“绿色作文”。

……积弊之多,实属罕见。

其结果是,一方面教师害怕教作文,对作文教学束手无策,学生害怕写作文,视习作为酷刑,对习作毫无兴趣可言;另一方面,教师迫于“考试”、“评比”等的压力,又不得不进行强化训练,学生只好为应试而作文,为作文而造情,言不由衷,胡编乱造,敷衍凑数。

以致学生想写的,不让写;教师想要的,写不了,要不到。

于是,学生的习作普遍缺乏新意、个性和特色,练得越多,雷同、平庸、应付、抄袭之作也就越多。

作文教学陷入了令学生人格分裂、思维萎缩、语言贫乏的费时低效、恶性循环的“怪圈”,摆脱这一尴尬境地已刻不容缓。

(二)理论依据

1.符合“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的普遍原理。

生活是一切艺术的不竭源泉,作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五彩斑斓的生活为人们带来无限丰富的生命体验的同时,也让作文田园有了真正的源泉活水。

离开丰富的生活积累、体验,作文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符合“作文产生于生活的必需”的观点。

教育心理学指出:

“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

”人民教育家叶圣陶说过,“生活即教育”、“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人们在生活中、在工作中随时需要作文,所以要学作文”,作文教学要“学以致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表达内容来自生活的需要,作文内容即生活之内容,可避免无病呻吟。

3.符合“人的发展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

促进“人的发展”和“生命质量的提高”,是教育的天职。

本课题对“需要”和当下“快乐”的“关注”,贯彻和坚持了“教育应回归到人”的基本立场。

基于以上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我们提出了“关注需要,快乐作文”的研究课题。

二、基本概念界定

(一)“关注”:

一个指向“需要”的,充满人文情怀的,必须落到实处的行为动词。

“关注”,应具体表现为对各类“显在需要”和“潜在需要”给予一以贯之的尊重、理解、体认、珍视和关怀。

否则,即是“伪关注”。

(二)“需要”:

“显在的”或“潜在的”需求或冲动的统称。

既涵盖个体认知、操作、表达、倾诉、娱乐、学习、生活、发展、审美及被理解、被接纳和自我实现等生理、心理方面的需求和冲动,也包括群体的、社会的各种需求。

(三)“快乐”:

一种幸福而满意的积极生命体验,一种最大多数个体心向往之的美好境界。

“快乐”既是对学生习作体验、学习状态、生存状态的真诚关注,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价值追求。

三、课题研究目标

(一)着眼于学生的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探索有利于学生摆脱“应考”作文奴役,形成个性化、生活化、需求化、环保化的诚实活泼的“文风”的作文教学策略及方法。

开发并建构生活化、开放化的作文教学系统。

为农村小学提供有价值的、可资借鉴推广的作文教学经验。

(二)解除学生的畏作心理,培养其关注生活、关爱生命的人文意识,以及认真观察周遭事物、勤于攫取生活、勤于思考各种现象的良好习惯。

使学生敢于、勤于、善于、乐于说真言、写实话、吐真情。

培养学生自能作文的意识、兴趣、能力、习惯以及对生活和习作负责任的态度。

逐步提高学生生命质量。

(三)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教学实践能力及教学科研能力。

四、课题研究实施

一、培养写作兴趣,激发个性表达的欲望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教师只有让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主动、愉快地去用文字表达。

笔者在借鉴许多老师的成功经验的同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认为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游戏激趣

游戏是学生乐此不疲的活动。

老师们都知道,小学生的感情是很容易受感染的,当受到某种事物、环境、气氛的感染时,就能激发出相应的感情。

因此,可在作文前设计游戏,游戏后让学生以此为内容进行写作。

这样以来,不但使学生有了写作内容,还调动起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例如:

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游戏。

课前我让同学们自由组合,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游戏。

我提醒他们玩游戏前要讲好游戏规则和方法,注意游戏中小伙伴的动作、语言、表情。

学生们三五成群地开始玩游戏,我不时参与到学生的游戏活动中,了解他们的游戏情况。

大约玩了十分钟后,我让学生们回到教室。

首先我请他们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刚才玩了什么游戏,怎样玩游戏,游戏中小伙伴的动作、语言、表情(对于这点,有的学生观察不够仔细,教师可稍作提示,或一起玩游戏的同学可相互补充),自己在玩游戏时和玩游戏后的心情。

许多同学讲得津津有味。

接着,选出玩不同游戏的几位学生代表在全班交流,请同学们注意听清他们是否按要求把游戏介绍清楚。

随后我乘学生们还沉浸在游戏的快乐之中,引导他们:

“刚才的游戏非常有趣,同学们玩得很开心,请大家把游戏情况写下来,让更多的人分享我们的快乐,好吗?

”学生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响亮地回答:

“好!

”他们很快地提起笔不停地写起来,再不会为该写什么和怎么写而苦恼了。

本次作文内容异彩纷呈,学生们介绍了“跳橡筋”、“三个字”、“水果店大爆炸”、“警察抓小偷”……许多有趣的游戏,语句生动具体,让人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学生玩游戏时的快乐无比。

2、表演激趣

喜欢模仿、表演,这是孩子的天性。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常常请同学们分角色表演。

恰当的表演,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能培养孩子们对语言文字的表现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理,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也可采用表演激趣。

例如:

记一次活动。

开始上课了,我向同学们宣布:

“这节课咱们进行课本剧表演。

”“耶!

”学生们马上欢呼雀跃起来。

接着,我给学生提出几点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

(2)选出一篇适合表演的课文;(3)分好角色,熟读课文;(4)讨论一下除了文中的叙述,每个角色还可以增加一些什么话;(5)给每个角色配上适当的动作、表情。

先各小组练习了几分钟后,再请几组同学上台表演。

这时,我要求大家注意观察:

表演的同学是否把有关课文内容完整地表现出来;每个角色的动作、语言、表情是否恰当。

几个小组相继表演了《三个儿子》、《我为你骄傲》、《蜜蜂引路》和《爱迪生救妈妈》等。

其间,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简评,对表演者进行鼓励或提出改进建议,并随机采访一两位同学,请他们说说表演或观看时的心情。

为满足所有同学的表演欲望,我又让每个小组自由选择一个“友好小组”,互相交流表演。

待他们表演完毕,我引导学生们小结活动情况。

然后,我话锋一转:

“假如咱们把这次活动写下来,你打算给它起个什么题目?

”学生们纷纷发言:

《一次难忘的活动》、《我会演》、《愉快的活动课》、《有趣的课本剧表演》……我趁势利导:

“那么主要应该写什么呢?

”学生们很快反应过来:

“要写清楚表演的经过。

”“对!

同学们在写作时,可以先简介表演前的准备活动,再写写有哪些剧目,然后选择一个你认为最精彩的剧目或者亲自参演的剧目作为重点,写清表演时的情景,同时写写自己对节目的评价或表演时的心情。

会写吗?

”“会!

”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写起来。

3、实践激趣

许多孩子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很强的动手能力,不仅在幼儿园的手工课和小学的美术课上学会了许多小制作,而且平时自己也能发明、制作小玩艺儿。

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后面不再注明)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的“口语交际”是〈我们的小制作〉,结合本次练习,我让学生进行了习作。

课前,我布置学生回家做一件小制作,品种、式样和材料等都不限。

上课时,同学们都把自己的作品摆在课桌上,有纸筒鸟、橡胶泥水果拼盘、树枝鸟窝……虽然有的作品十分精致,有的作品略显粗糙,但是每件作品无不闪烁着智慧的灵光,令人爱不释手。

我先按口语交际课的要求进行教学,然后激励学生:

“今天,老师看了同学们的作品非常满意。

你们真是心灵手巧!

要是能把你怎样制作这件物品的方法、步骤记下来,那多有意思呀!

当然,你听了同学的介绍,还了解了别人的作品的制作方法,也可以把一件你喜欢的别人的作品写一写。

这样,等交流作文后,我们将会制作很多很多漂亮好玩的物品。

大家愿意吗?

”学生们都高兴地说愿意。

接着,我进一步引导学生:

“你打算怎样介绍小制作?

”学生们有的说应重点介绍制作方法,有的说还要介绍小制作的样子,也有的说应介绍一下这件物品的用处或玩法。

我肯定了学生们的想法,并且为了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要求:

可以把这几方面的内容综合起来写,也可只写小制作的样子或制作方法。

由于亲自做过,学生们写起来轻车熟路。

有位同学写到:

“为了老师上课写字方便、卫生,我设计制作了‘口红笔’,就是粉笔可以像妈妈用的口红那样伸缩。

”有位同学介绍了石头画,既像一篇充满童趣的记叙文,又像一篇语言生动的小型说明文。

4、童心生趣

“童心是小鸟,羽毛最美丽,飞来飞去在四季的怀抱里……”这歌词写得多美啊!

的确,童心是最纯真的,最可贵的,孩子们总是以独特的视角观察世界,用童真的心灵诠释生活。

因此,要想让学生对作文(习作)保持长久的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

放飞童心,自主作文。

新课标中提出: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说明的也是这个道理。

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我常常在周末或假日让学生进行自由练笔,题目、内容、字数均不限,只要能表达一定的意思即可。

学生们对这种形式的习作很感兴趣,如写“五一”节旅游见闻的,周末回农村外婆家种西红柿的,爸爸被评为“优秀教师”的等等。

这些习作不仅内容五彩斑斓,而且有的语句令人回味无穷。

如有位同学写自家的小金鱼:

“我发现小金鱼高兴时,一会儿游朝左,一会儿游朝右,一会儿游到水面,一会儿游到水里,玩得可开心啦!

可它不高兴时,它就停在水中,眼睛瞪着鱼缸边,生闷气呢!

要是你去逗它,它也不理你。

”小作者似乎能读懂小金鱼的情感!

又如一位同学写她跟妈妈去散步,捡街边的落叶做标本,她写到:

“看到这些黄叶,我知道时间又要过去一年了,我又长大了一岁,我要做个懂事的好孩子,不让妈妈操心。

我还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何等浅显而又深刻的感悟!

通过自由练笔,很多学生觉得作文并不难,有时甚至主动提出想写作文。

例如有位同学在一个周末跟妈妈看了场电影《怪物史威克》,他问我可不可以写篇作文,我鼓励他可以写,并且指导他该怎么写。

另外,有一次过端午节时,我建议学生请家长陪同去逛花街,感受一下节日的喜庆、热闹,有几位同学就问我能不能把赶花街的事写下来,我同意了,并表扬了他们。

我想,像这样,当写作一旦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那么实现快乐作文的目标就指日可待了。

二、指导写作方法,铺就快乐作文的坦途

从前面的调查结果中,我发现小学低段的很多学生喜欢作文,却不知如何去写,怎样才能写好。

而在高段的教学中,我发现有的学生有材料可写,却不知如何下笔;有的学生在写作文的开头和结尾时喜欢用套话;有的学生则写到中途写不下去了。

这种种情况都表明,学生不懂写作方法,造成难以表达。

其实,早在《诗经》、《楚辞》的创作中,古人就会运用“赋、比、兴”和“重章、叠句”等手法,更不用说现代文学中的创作方法、技巧之繁多、高超。

同样,在学生作文过程中,观察、分析、表达等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如果教师把这些写作方法、技巧,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循序渐进地、有针对性地教会学生,就会大大降低作文的难度,作文难的问题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解决。

学生掌握了作文方法、技巧,也就会乐于写作,轻松写作,踏上快乐作文之旅。

那么,究竟怎样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指导呢?

笔者认为可从这几方面入手:

1、熟读课文,仿写精彩句段

小学低段的学生刚开始接触习作时,往往不会用恰当的文字来表达自己想说的意思。

针对这点,我采取的方法是:

从熟读课文,仿写精彩句段开始。

因为现在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文辞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记诵。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感受、体悟一些词句的优美,使学生学会欣赏,学会积累,再尝试运用到说话、写作中。

比如学了《北京亮起来了》一课后,我指导学生写家乡的夜景片段。

我建议学生写不同的地点可仿照文中相应的段落来写。

假如写“九龙休闲广场”的夜景,可仿照文中写“环行路”那段写:

“九龙喷泉金碧辉煌,水花四溅。

草坪灯、礼花灯全亮起来了,一束束,一团团,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又如写“保山百大”那一带的夜景,可仿照文中写“王府井、西单商业街”那段来写:

“热闹非凡的‘百大’一带,汽车川流不息,逛街的人们来来往往,走走看看。

明亮的橱窗,绚丽多彩的广告,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把繁华的大街装扮成了比白天还亮的‘不夜城’。

”学了《葡萄沟》一课,我让学生仿写第二自然段中的“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我给了两个提示片段:

一是“到了春季,花儿一朵一朵地开在绿叶丛中,有()的、()的、()的、()的、()的,万紫千红,好看极了。

”二是“到了课间活动时,同学们一群一群的在操场上玩游戏,有()的、()的、()的、()的、()的,说说笑笑,开心极了。

”除此之外,学生们还能举一反三,说出类似的句段,如“到了动物园,我看到了许许多多的动物,有猴子、大象、熊猫、孔雀、长颈鹿,走来走去,可爱极了。

”“到了兴趣活动课时,同学们一个个参加了自己喜欢的兴趣组,有学书法的、打篮球的、跳舞的、讲故事的、下围棋的,各种各样,有趣极了。

2、指导观察,让学生有话可写

有指导的观察和没指导的观察,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有一位老师做了个实验:

让学生们观察一幅秋天来了的插图,图上画的是树叶飘落,两个小女孩在捡树叶,背景是一条小河,有人在划船。

事先教师没有提出观察的目的,也没有对观察进行具体指导,只是要求他们进行一般观察。

事后检查观察结果,有一半的小朋友没有观察到图画上的河与船。

有的学生只是回答“有两个小朋友”,至于这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并未观察清楚。

小学生观察的一般特点是:

观察对象多,观察背景少;笼统观察的多,仔细观察的少;无顺序观察的多,按顺序观察的少。

因此,教师要想让学生在写作中有话可写,并写得有条理,就必须对学生的观察进行指导。

首先,要指导有顺序地观察。

如,观察一种喜爱的小动物,我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小动物的样子、生活习性。

其中观察样子时按头部→身子→四肢的顺序,而观察头部要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生活习性则从吃食、活动两方面进行。

通过这样有序地仔细观察后,学生的作文既有条理,又生动具体。

其次,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

如太保山、易罗池是我的学生非常熟悉的两个地方,在我没带学生去游玩之前,让他们说说这两处的景色。

许多学生只能说出易罗池有一个湖、一座亭子、一座纪念碑及草坪;太保山有一些树、锻炼身体处、动物园和儿童游乐园等。

这样根本无法让人想象出那是两个景色优美的地方。

有一次,我带学生去易罗池那里春游。

我们沿湖东岸绕湖走了一圈,一边走一边欣赏湖光山色。

我先让学生观察岸边的垂柳,孩子们发现:

柳枝长长的,枝条上有无数浅绿色嫩芽,风一吹,柳枝摆动,便有许多像蒲公英的绒毛似的柳絮轻轻飞扬。

这时,不知谁领头,学生们情不自禁地背诵起《小柳树醒了》这篇课文来。

接着,我让学生观察湖水。

有的学生说湖水很蓝,有的学生说湖水很绿。

我提醒他们仔细看,结果他们发现湖水很清,像一面镜子,蓝天、绿树倒映其中,所以有的地方看起来很蓝,有的地方很绿。

他们还惊喜地发现,阳光照在湖面上,像许多碎玻璃在闪闪发光,又像许多金子撒落在水面,发出耀眼的光芒。

然后,我又引导学生分别从远处、近处观察石桥和亭子。

他们觉得那亭子就像龙头,石桥就像龙身,亭桥连起来,仿佛一条长龙浮在水面。

最后,我带学生们瞻仰了“滇西抗战英雄纪念碑”,并给他们简介“滇西抗战”的历史。

游玩结束时,有的学生说:

“以前从没觉得龙泉门(易罗池的别名)美丽,今天看了才发现这儿太美了!

”有的学生说:

“今天春游真有意思!

”后来,我让学生们按游览顺序,有重点地写写春游见闻,自然不少同学都写得非常好。

同样,我带领学生到太保公园游玩时,指导学生认真观察那里的花草树木,看看人们在做些什么,参观武侯祠,照照“哈哈镜”,再提示学生可以用哪些词句描写这几个景点。

随后,学生们以《美丽的太保山》或《我爱家乡的太保山》或《游太保山》为题进行习作。

在他们的文章里,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太保山作为一个森林公园的“美”,作为一个人们休闲、锻炼的好去处的“欢”和作为一个儿童乐园的“趣”。

3、提倡写随笔,建立素材库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多姿多彩的生活,给我们提供了无数写作的素材,然而,有些美丽的景象、睿智的想法、奇特的想象等转瞬即逝,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捕捉信息,把它记录下来,积累起来,让它成为永恒。

有人说:

“好文章从练中来”,因此我提倡学生写随笔,用一个固定的笔记本,及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下来,也可把自己学到的好词佳句记下来(这点类似读书笔记)。

当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写随笔的要求不高:

可以写一篇或一段,甚至一两句话。

例如有一次一位同学在作业本上写到:

“味精是科学家从海带中提炼出来的。

”我对这一说法是否正确拿不准,就打了个“?

”。

第二天早上,这位同学带来一本书,告诉我他是从这本书上得知味精是怎样发明的。

我在班上表扬了这位同学对知识的探究、求真精神。

他把这事儿记下来了。

后来,有一道写话题,要求学生写一件自己与老师之间发生的事,他正好就用上了这材料。

又如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的“读读记记”中有六个词语:

雷声大作、倾盆大雨、阳光灿烂、随风舞动、芬芳扑鼻、黑白相间。

教学这题时,我鼓励学生选词说话。

刚开始,有的学生能用上一个词,有的学生能用上二、三个词。

忽然,有个名叫陈肯的学生说:

“老师,我能把六个词都用上,说一段话。

”我赞许地说:

“行,你来试一试。

”他说:

“有一天中午,阳光灿烂,妈妈带我去太保公园玩。

公园里百花盛开,芬芳扑鼻,花丛中有一只黑白相间的蝴蝶。

微风一吹,柳枝随风舞动,十分美丽。

忽然雷声大作,不一会儿就下起了倾盆大雨。

”他刚说完,教室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其他学生倍受启发,纷纷选词说话。

我抓住时机,建议他们进行一次小练笔。

不少学生都能用上其中的几个词写片段,有几个写作能力强的同学还编了小故事。

三、加强阅读赏析,以读促写

众所周知,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是相辅相成的。

阅读重在理解和吸收,为写作者提供写作材料和表达技巧的借鉴;写作反过来也促进和提高阅读能力。

写作材料,一方面是从直接感知——主要是深入生活观察而获得的,另一方面是从间接经验——主要是阅读而获得的。

但学生的直接生活实践在范围和深度上都是有限的。

因此,阅读是学生取得可言之物的重要途径。

学生在广泛深入地阅读之后,知识更丰富,眼界更开阔,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更加发展,审美修养更加提高,还可以从范文中学习如何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

因此,在中高段的语文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尝试了把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起来的几种做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促进了学生的阅读水平、写作水平的提高。

1、学什么题材的文章,就启发学生模仿写作此类型的文章,达到牢固掌握此类文章的特点,提高写作此类文章能力的目的。

例如,四年级上学期语文的第二单元全是童话故事。

童话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它那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总能把孩子们带入美好的情境,使他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教学中,我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感悟童话的写作特点,再结合本单元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习作”要求,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中的童话讲给同学听,并且具体指导学生怎样编写童话。

这样,很多同学都兴致盎然地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编写出生动有趣的童话来。

然后,我因势利导,鼓励同学们办了一期童话专刊小报——画童话、写童话,也可摘录自己喜欢的童话。

欣赏着自己的作品,孩子们是那么高兴,似乎自己也成了一个童话大作家了。

2、有意识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容易学习的写作特色,让他们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

各类各篇课文都有它的写作特色。

课堂上通过老师的分析,学生的领会,再创造机会让他们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是学以致用的一个具体做法。

如学习《白鹅》《白公鹅》《猫》《母鸡》这组课文时,我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这几篇文章在写法上的共同点,即作者都是抓住动物的生活习性特点来写,文中多处采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动物的可爱之处表现得栩栩如生,不同的是有的还运用反语、对比手法,明贬实褒,来表达作者对所写动物的喜爱之情。

随后,我布置学生观察自己喜爱的一种小动物,注意它的样子、脾气,吃食、嬉戏、休息时的动作、神态,甚至情绪变化等,再仿照课文的写法试着描写一下这种动物。

这次作文同学们写得非常好。

尤其有一位同学写了爷爷养的一只八哥、两只鹦鹉长得都很可爱,但叫声、脾气各有特点,很有趣,为她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3、课外优秀作文赏析、借鉴。

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因此,我提倡学生多读好书,并且每到语文早读课时,由一、两位学生(按学号轮流)给同学们推荐一篇自己喜欢的优秀作文。

具体做法是:

(1)推荐的文章内容不限,当然如能结合最近所学的课文类型选择文章更好;

(2)推荐者给大家朗诵文章时,其他同学仔细倾听,注意哪些地方最精彩;(3)朗诵完毕,推荐者先谈谈推荐本文的理由;(4)全班同学评议,可说说本文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听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可从文章内容、写作特色等方面谈)。

在赏析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将范文的长处与自己习作的短处对照分析、评点,从而启发学生怎样确定中心,选择材料,安排线索,梳理顺序,具体、细腻地写景状物,用词准确、生动等等。

通过这样具体比较,使学生明白了好在哪里,为什么好;不好在哪里,又为什么不好。

“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写作能力有了较快地提高。

4、坚持写读书笔记。

一些有经验的老师都认为:

通过写读书笔记,既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自四年级下学期以来,我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

写出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积累好词5~10个,佳句至少3句,再根据文章内容提出两个问题。

这样训练的效果确实不错,许多同学通过阅读有益的课外书,不仅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而且掌握了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同时作文也比以前写得生动、具体,富有一定的文采了。

实践说明,从整体的原理出发,把阅读和写作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看待,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采取先读后写,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相互促进的办法,从而较好地发挥了整体的优化作用,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确实效果较好。

特别对于写作能力较低的同学,效果就较为显著。

四、重视互评互改、多元展示交流

许多人都知道“推敲”一词的来历和王安石为“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煞费苦心的典故。

的确,学生写作文要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文辞优美很不容易。

有时尽管老师给学生讲了写作方法、技巧,但有的学生觉得很抽象,还是不会运用或运用不当;有的学生写了作文,却不知自己写得好还是差。

老师批改作文时也常常为那些错字、病句伤透脑筋。

因此,我常常组织学生开展互评互改、展示交流活动,让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1、同桌或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每到进行单元习作时,我总是先引

导学生弄清本次习作要求,再同桌或小组内说说自己打算怎么写,互相提示该写哪些内容,然后各人独立打草稿,又指导他们同桌或小组内互相评改草稿。

通过这样写前“一说”、写后“一改”,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方法。

2、全班交流,重点评议。

我常常鼓励学生在班上交流作文草稿,有

意请写作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