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知识读本简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25785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7.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保知识读本简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环保知识读本简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环保知识读本简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环保知识读本简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环保知识读本简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保知识读本简化.docx

《环保知识读本简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保知识读本简化.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保知识读本简化.docx

环保知识读本简化

一、环境保护业务知识问答

1、什么是环境?

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什么是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是指由于自然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的环境恶化的现象。

3、环境污染的种类有哪些?

环境污染的种类按污染成因可分为天然本底污染和生产生活污染。

按环境要素可分为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等。

按污染物的物理、化学和生化特征可分为物理污染、化学污染、生物污染。

4、什么是环境质量?

环境质量就是指环境要素的好坏。

5、环境质量有哪些主要方面?

环境质量通常有空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和声环境质量。

6、什么是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是基于环境基准,结合社会经济技术能力确定的以保护人体健康和正常生活条件、促进生态良性循环为主要目标所能控制的环境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限值。

7、环境质量标准时如何分类的?

环境质量标准按标准的执行范围可分为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按环境要素和污染因素可分为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水环境质量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放射性环境质量标准。

8、什么是污染物排放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是为实现环境质量标准而规定的污染物排放的浓度限值。

9、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如何分类的?

污染物排放标准可分为国家排放标准和地方排放标准。

地方排放标准应以执行国家排放标准为前提,其内容是对国家排放标准的补充、修订和完善,地方排放标准通常情况下应严于国家排放标准。

10、什么是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导致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影响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对大气环境质量造成危害的现象。

11、大气污染物的种类有哪些?

大气污染物的种类繁多,但按其存在状态可分为气态污染物和气溶胶污染物。

12、什么是气溶胶污染物?

气溶胶污染物是指悬浮于气态介质中的固体或液体粒子组成的空气分散系统,包括烟、雾和粉尘。

13、什么是烟?

烟是指固态粒子的凝聚性气溶胶。

主要是由于燃料的不完全燃烧所形成的,其粒子直径小于1μm。

14、什么是雾?

雾是指液态粒子的凝聚性气溶胶,其粒子直径为1-100μm。

15、什么是粉尘?

粉尘是指固态粒子的分散性气溶胶,其粒子直径为1-200μm。

16、什么是气态污染物?

气态污染物是指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气体。

主要有硫的氧化物、氮氧化合物、碳的氧化物、氟化物、硫化氢及一些挥发性的有机物。

17、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分几级?

分别适用哪类环境功能区?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分一级、二级、三级。

一级标准是为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长期接触的情况不发生任何危害影响的空气质量标准。

一级标准适用于一类环境功能区,即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及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二级标准是为保护人群健康和城市、乡村的动植物在长期和短期接触的情况不发生任何伤害的空气质量标准。

二级标准适用于二类环境功能区,即城乡规划中的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三级标准是为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慢性中毒和城市一般动植物(敏感者除外)能正常生长的空气质量标准。

三级标准适用于三类环境功能区,即特定工业区。

18、通常情况下,大气污染物具体有哪些?

其产生的途径和对人体的危害是怎样的?

通常情况下,大气污染物具体有:

⑴总悬浮颗粒物(TSP)。

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μm的颗粒物。

其主要来源于自然天气变化、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及机动车尾气排放。

总悬浮颗粒物被吸入人体后,能直达肺部并沉积在肺部,引起肺部疾患,长期生活或工作在总悬浮颗粒物较重的环境中极易感染息肺病,甚至可能导致肺癌。

⑵可吸入颗粒物(PM10)。

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μm的颗粒物。

其来源与总悬浮颗粒物的来源大致相同,但其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更小而更容易被吸入体内,对人体的危害更大。

⑶氮氧化物(NOx)。

主要是以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形式存在的氮的氧化物。

主要来源于自然界、燃料燃烧、汽车尾气排放及硝酸、氮肥、火药生产企业。

氮的氧化物可刺激肺部,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较易受二氧化氮的影响。

对于儿童,氮的氧化物可能造成其肺部发育受损,长时间吸入氮的氧化物可能造成其肺部构造改变。

一氧化氮(NO)还可以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⑷铅(Pb)是指存在于总悬浮颗粒物中的铅及其化合物。

主要来源于铅矿生产企业、铅锌蓄电池企业、弹药生产企业、燃用含铅汽油的机动车排放的尾气、焊接材料、防辐射的屏蔽物品及一些染发产品。

铅被吸(食)入人体后,因其难以代谢而滞留在体内,久而久之,可能引起铅中毒,使人的智商降低,反应迟钝。

如果处于生育期的夫妇一方或双方血铅含量较高,可能导致新生婴儿智力低下。

儿童吸入过量的铅,可能影响其大脑的发育,影响其智商。

⑸苯并芘。

由一个苯环和一个芘分子结合成的多环芳烃类化合物,是具有明显致癌作用的有机化合物,存在于油炸、烧烤食品之中。

其家族中的3,4苯并芘是由5个苯环构成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和煤、炭、石油、天然气燃烧产生的废气,机动车排放的尾气,加工橡胶,熏制食品以及纸烟与烟草的烟气等,是一种强效致癌物质,可诱发皮肤癌、肺癌和消化道癌症。

⑹氟化物。

以气态或颗粒态形成存在的无机氟化物,主要来源于氟矿和氟化工企业。

氟是人体必须的矿物质,人体缺氟易引起蛀牙,并可导致老年人的骨质疏松,所以常在牙膏中添加少量的氟,以防止蛀牙或龋齿。

但是如果摄入过量的氟,也会导致毒副作用,主要表现在骨骼出现珐琅质松脆、穿孔、牙齿出现斑齿、骨骼变形等慢性氟中毒症状。

重则引起恶心、呕吐、心律不齐等急性氟中毒症状。

因此使用含氟牙膏也要谨慎,一般每次不超过一克。

另外,由于儿童对含氟牙膏的用量把握不住,还有可能误食误吞牙膏,所以儿童最好不要使用含氟牙膏。

生活在含氟较高的地区的居民,也不要使用含氟牙膏。

⑺二噁英。

多氯二苯并-对-二恶英和多氯二苯并呋喃的总称,包括210种结构和性质很相似的众多同类物和异构体,是无色无味毒性严重的脂溶性有机物。

主要来自含氯农药施用、含氯化合物的加工处理、木材防腐剂、除草剂及垃圾焚烧。

该物质可致畸、致癌、致突变。

⑻二氧化硫(SO2)。

硫和氧气反应生成的一种硫的氧化物。

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主要来自燃煤企业、煤化工企业、硫化工企业及汽车尾气排放。

二氧化硫有毒性,对眼睛和呼吸道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吸入高浓度二氧化硫可引起喉水肿、肺水肿、声带水肿或痉挛导致窒息。

⑼一氧化碳(CO)。

是碳和氧气在反应不充分的情况下或是二氧化碳与炽热的碳发生反应生成的一种气体,俗称煤气。

一氧化碳,无色、无臭味、无刺激性,空气中的一氧化碳主要来自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煤矿矿井、一氧化碳生产企业、一些冶炼车间、发动机废气、燃放鞭炮等。

一氧化碳对人的血液和神经有毒害作用,吸入过量可引起一氧化碳中毒。

⑽二氧化碳(CO2)俗称碳酸气,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

是碳和氧在充分反应的情况下或是含碳燃料在充分燃烧的情况下产生的无色、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于含碳物质的燃烧、动植物的呼吸、二氧化碳矿物的开采及各类食质的缓慢氧化。

二氧化碳虽然无色无味无毒性,但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一定的数量时能导致人的血压升高、脉搏加快、听力减退、头痛、呼吸困难,甚至使人丧失意识,窒息死亡。

⑾臭氧(O3)。

是氧的同素异构体。

空气中的臭氧主要来自于自然界,臭氧生产行业、复印机墨粉发热等。

低浓度的臭氧可以起到消毒作用,可以清洁空气。

如臭氧浓度偏高,则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导致咽喉肿痛,胸闷咳嗽、引发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头晕头痛、视力减退、记忆力下降、破坏人体免疫机能,诱发淋巴细胞染色体病变,加速衰老,严重的还可致畸致癌。

⑿硫化氢(H2S).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刺激性气体。

空气中的硫化氢主要来自硫矿开采、金属冶炼、石油开采提炼、燃煤、天然气及炼胶、造丝、染料行业。

硫化氢是一种神经毒剂,吸入后会出现头痛、头昏、乏力、恶心,甚至昏迷、死亡。

19、什么是PM2.5?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有的也将其称为可以入肺颗粒物,2.5微米的直径是一个什么直观的感觉呢?

直观感觉就是不到人的头发丝的二十分之一。

20、PM2.5是如何产生的?

PM2.5主要是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和一些自然灾害、生态破坏事件中产生的,比如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汽车行驶的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及排放的尾气,地震、沙尘暴等产生的粉尘中都有大量的PM2.5。

21、PM2.5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由于PM2.5是入肺颗粒物,所以当人体吸入PM2.5后,就会对肺部的气体交换产生干扰,从而引发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等方面的疾病。

PM2.5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同时PM2.5还可能成为细菌、病毒传播的载体,传播一些呼吸道方面的传染病,欧盟曾对PM2.5对人类寿命的影响进行过跟踪研究,PM2.5导致人类平均寿命减少了8.6个月。

22、如何预防PM2.5?

一是要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二是加强工业粉尘及建设施工工程粉尘的治理;三是在灰霾天气尽量减少外出;四是在PM2.5较多的场所尽量采取一些防护措施,如佩戴必要的防护面具或是N95医用防护口罩等。

23、什么是水污染?

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或某些物质的介入导致该水体中的物理、化学、生物或放射性等方面的正常特性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水的正常功能,引起水质恶化的现象。

24、水污染的种类有哪些?

水污染按其成因可分为自然污染(由自然环境本身的破坏对水体造成的污染)和人为污染(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对水体造成的污染)。

按污染物的种类可分为有机污染(由一些醛脂酚油等有机物对水体造成的污染)无机污染(由六价铬、汞、铅、镉、锌、铜、镍、铁、锰等重金属及硫化物、氰化物、磷酸盐、氨氮等无机物对水体造成污染)。

放射性污染(核燃料泄露或高强度、大剂量放射源辐射对水体造成的污染)。

变性性污染(由于污染物对水体的污染导致水体PH值、色度、透明度、溶解氧发生变性性变化)。

病原体污染(自然界中自然存在的及病原体生物排放的细菌、大肠杆菌以及含病原体的医疗废水对水体造成的污染)。

25、水环境质量标准有哪些?

水环境质量标准按水体与陆地的自然构成关系可分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又可分为饮用净水水环境质量标准、渔业水质标准、农业灌溉水质标准、海水水质标准等。

26、地表水水质的分类和适用范围是怎样的?

地表水可依据其水域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将其划分一类、二类、三类、四类、五类。

一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类主要适用于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类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等;三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四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等;五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27、地下水水质的分类和适用范围是怎样的?

依据我国地下水水质的现状、人体健康基准值及地下水质量保护目标,按照生活饮用水、工业农业用水水质要求,也将地下水质量划分为五类。

一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二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三类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四类以农业、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除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作为生活饮用水;五类不能饮用,其它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

28、如何评价地表水水质?

评价地表水水质,共有31个基本项目,对于一、二、三类水域,还有40个有机化学物质特定项目。

对于丰、平、枯水期特征明显的水体,还应分丰、平、枯水期进行达标率评价,前31个基本项目中,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挥发酚、氨氮、氰化物、总汞、砷、铅、六价铬、镉十项指标,丰、平、枯水期均应100%达标,其余21项指标,丰、平、枯水期80%达标即可。

29、用作饮用水的地表水十项指标限值分别是多少?

①溶解氧饱和率≥5%;②化学需氧量(COD)≤20mg/L;③挥发酚≤0.005mg/L;④氨氮≤0.5mg/L;⑤氰化物≤0.2mg/L;⑥总汞≤0.0001mg/L;⑦砷≤0.05mg/L;⑧铅≤0.05mg/L;⑨六价铬≤0.05mg/L;⑩镉≤0.005mg/L。

30、如何评价地下水水质?

评价地下水水质是以地下水的水质调查分析资料或水质监测资料为基础,进行单项组分评价或综合组分评价,共有39项分类指标,其中必测项目有PH值、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砷、汞、六价铬、总硬度、铅、氟、镉、铁、锰、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氯化物、大肠杆菌以及反映本地区主要水质问题的其他项目,最后根据综合评价分值确定出地下水质量级别——优良、良好、较好、较差、极差。

31、农业灌溉水质标准是怎样的?

根据农作物的需求状况,将农业灌溉水质标准按灌溉作物分为三类,一类是水作,二类是旱作,三类是蔬菜。

共有29项分类指标。

该标准规定,向农业灌溉渠道排放处理后的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应保证其下游最近灌溉取水点的水质符合本标准,严禁使用污水浇灌生食的蔬菜、瓜果。

32、渔业水质标准是怎样的?

渔业水质标准共有33项分类指标,该标准规定,任何企、事业单位和个体经营者排放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有害废弃物,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最近渔业水域的水质符合本标准。

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有害废弃物严禁直接排入鱼、虾类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鱼、虾、贝、藻类的养殖场及珍贵水生动物保护区。

严禁向渔业水域排放含病源体的污水。

33、导致地表水污染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导致地表水污染的主要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居民生活污水。

由于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洗涤剂、油脂、盐分、糖分等,因而导致水体污染。

二是工业废水。

如化工、印染、电镀、造纸等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

由于这些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治理难度大,加上工业废水的排放量也大,导致工业废水成为地表水污染的重要因素。

三是农业生产活动中农药、化肥的施用及养殖废水导致农业面源污染而引起的地表水污染。

四是船舶泄露、重大交通事故、企业安全生产事故、自然灾害事故、战争等引发的化学品泄露而导致的地表水污染。

34、水污染物的危害有哪些?

不同的水污染物造成的危害是各不相同的,下面按照不同类别的污染物分别叙述:

①需氧污染物。

主要是废水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木质素等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在分解过程中消耗水中大量的氧,使水体中的溶解氧降低,导致水体缺氧。

②酚类污染物。

主要源于工矿企业排放的含酚废水,生活污水中的粪便和含氮有机物在分解过程中也可以产生少量的酚。

酚是一种有毒有机物,水体中的酚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影响水体中水产品的质量,如水体中的酚达到0.1-0.2mg/L时,水体中的鱼就会出现异味,即人们通常所说的煤油味。

人饮用了被酚污染的水,会出现头痛、头晕、耳鸣,严重时口唇发紫,肌肉痉挛,呼吸衰竭。

③合成洗涤剂污染物。

合成洗涤剂排入水体后,在水面上产生泡沫,阻止了空气与水的接触,降低了水体中的溶解氧。

此外洗涤剂中添加的三聚磷酸盐进入水体后,还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

人饮用了被合成洗涤剂污染的水后,也会对人体产生潜在的危害。

④石油类污染物。

石油类污染物进入水体后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迁移、转化作用。

被石油类污染物污染了的水体,基本失去了饮用功能。

⑤营养性污染物。

主要指氮、磷、钾、硫及其它化合物。

被这些营养性污染物污染了的水体,容易产生富营养化,富营养化的水体容易导致藻类繁殖,对水质造成严重破坏,对工业生产、生活、农业灌溉、养殖产生不利影响。

⑥重金属污染物。

主要指汞、镉、铅、铬、砷、锌、铜、钴、镍、锡等。

饮用被汞污染了的水,轻者出现头晕、肢体末梢麻木、记忆力减退、神经错乱,孕妇胎儿畸形,重者致人死亡。

饮用被铅污染了的水,会对人的神经系统造成影响。

长期饮用被铅污染了的水,还可导致铅中毒。

饮用了被镉污染了的水,会对人的肝、肾造成损害,轻则全身无力,头晕、头痛、发热寒颤、四肢酸痛,重则出现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呼吸衰竭,甚至因肝肾损害导致虚脱、抽搐、休克。

人长期接触或饮用被砷污染了的水,会导致慢性或急性砷中毒。

慢性砷中毒除了头痛、头晕等症状外,突出的表现是皮肤色素变深,角化加快,疣状物增生及至皮肤癌变,同时还可能伴有肠胃功能障碍,肝脏肿大及四肢麻木等症状。

急性砷中毒除了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外,还伴有全身毛细血管扩张、脱水、电解质失调及休克综合症。

重症中毒还可并发心肌损害及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六价铬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和粘膜侵入人体,并可积聚在肝、肾、肺和内分泌腺中。

铬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便血,严重的有头痛,头晕、呼吸急促,甚至休克。

长期接触被六价铬污染了的水源,还可能出现致畸致癌致突变的现象。

若饮用被铜污染了的水,会出现铜中毒。

急性铜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尿中出现血红蛋白,继而出现黄疸及心率失常,严重的可出现肾衰竭及尿毒症,甚至休克。

若饮用被锌盐污染了的水,会出现锌中毒。

表现为恶心、持续性呕吐、腹泻、腹绞痛,口腔烧灼感,伴有眩晕及全身不适,严重的可因剧烈的呕吐和腹泻导致虚脱。

35、什么是水华?

水华是水体富营养化后,水体中的蓝藻、绿藻快速且大量繁殖,导致水体中的溶解氧急剧减少,随后蓝藻、绿藻大量死亡,造成水体水质恶化的现象。

淡水水体发生水华时,水体一般呈蓝色、绿色,也有呈红色的情况。

水华现象是一种自然现象,人类早就有关于水华现象的记载,如《旧约出埃及记》中就是这样描述水华现象的:

“河里的水都变作血,河也腥臭了,埃及人就不能喝这里的水了。

”我国早在2000多年前也有关于水华现象的记载。

水华也与人为因素有关,有些水华现象就是因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而产生的,如1996年、2003年云南洱海发生的水华现象就是因为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和渔业养殖污染导致的,直接造成洱海周边50多万人饮水困难。

近年来,太湖、滇池、巢湖、洪泽湖、汉江下游汉口江段均先后出现“水华”,均与沿江沿湖的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染排放及水体养殖污染有直接的关系。

水华现象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公害,美国、日本、中国、加拿大、法国、瑞典、挪威、菲律宾、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韩国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水华现象的频发区域。

36、水华现象有什么危害?

一是破坏水体生态平衡。

由于水华现象发生时,水体产生大量的藻类,这种环境因素的变化,导致水体中的一些生物不能正常的生长、繁殖或是死亡,水体原有的生态平衡被破坏。

二是破坏水产资源。

水华现象发生时,由于藻类的大量繁殖,可造成鱼、虾、贝等水产品机械性窒息死亡。

水华现象发生后期,由于藻类的大量死亡,在细菌的分解作用下,可造成环境严重缺氧或者产生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可造成鱼虾贝等水产品缺氧或中毒死亡。

三是危害健康。

水华现象产生的水华毒素——贝毒,通过食物链摄入人体后,可引起人体中毒,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

四是水华现象若发生在饮用水源地,会造成饮用水源地居民的饮水困难,严重时会引起社会恐慌。

37、如何预防水华现象?

由于水华现象的成因比较复杂,所以防治水华现象的难度也比较大,目前还没有一种特别较为有效地办法,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防治水华现象。

一是物理方法。

比如曝气增氧,引水冲刷。

二是化学方法。

即向水体中加入某些化学成分,抑制藻类的繁殖。

但此种方法容易引发水体的二次污染,而且此种方法对大型水体或流动水体来说,不仅成本较高,而且效果难以保证。

三是生物方法。

即向水体投放可以分解消化藻类的菌种,吞噬消化水体中的藻。

此种方法在菌种的选择和培养上也还存在一些技术上的困难。

四是生态方法。

即向水体放养可以吞吃藻类的鱼虾或是种植一些可以消化吸收水体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的水生植物,从控制水体富营养化这个源头上来控制水体中藻类的生长繁殖,这种方法成本较低,便于实施,而且效果较好。

五是尽量减少化肥、农药及含磷洗涤用品的使用,从生产生活的源头上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的发生。

38、什么是环境噪声污染?

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39、噪声是怎样分类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把噪声分为工业噪声(工业生产活动中使用工业设备时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建筑施工噪声(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交通运输噪声(机动车辆、铁路机车、机动船舶、航空器等交通运输工具在运行时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社会生活噪声(人为活动所产生的除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交通运输噪声之外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40、噪声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

噪声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造成听力损害,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噪声性耳聋或暴震性耳聋。

二是诱发多种疾病,出现头痛、脑胀、耳鸣、失眠、全身乏力、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状,还会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对视器官、内分泌机能及胎儿的正常发育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长期在高噪声环境中工作的人,还可能导致心血管系统疾病。

三是影响人的睡眠,导致多梦,易惊醒,睡眠质量下降,使人易疲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

41、什么是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形成的各类塑料制品,使用后成为固体废物并随意丢弃而造成环境污染的现象。

42、白色污染有哪些危害?

白色污染的危害有:

一、污染环境,特别是乱扔乱丢的塑料袋等白色垃圾,对环境也是一个严重的破坏;二、破坏土质,影响农作物及果蔬的正常生长;三、危害人体健康。

当温度达到65℃以上时,一次性塑料餐具中的有害物质就会渗透到食物中,对人的肝、肾、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若将废塑料进行焚烧处理,则会产生大量的黑烟和二噁英,污染空气,危害人体健康。

43、如何防治白色污染?

一是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餐具和塑料购物袋的使用;二是加强废旧塑料的回收和利用,努力实现塑料制品的生产、使用、回收、利用的良性循环。

44、什么是放射性污染?

人类活动产生的放射性物质使环境的放射性水平高于自然本底或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现象。

45、放射性污染源有哪些?

放射性污染源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原子能工业排放的放射性污染物;二是核武器试验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物;三是医疗放射源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物;四是科研放射源及涉源工业生产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物。

46、放射性污染有哪些特点?

放射性污染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放射性污染无色无味无形,难以察觉;二是放射性污染对人体和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难以治理和恢复;三是放射性污染极易引起公民恐慌,影响社会稳定。

47、放射性污染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放射性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很大,人体被放射性物质照射后,会发生慢性或急性损伤。

小剂量的累积照射会引起慢性放射性病。

大剂量的照射,轻者出现脱毛感染,重者出现腹泻、呕吐、皮肤灼伤、诱发白血病和各种癌症,破坏人的生殖机能,造成中枢神经损伤,直至引起死亡。

放射性污染对环境的危害也是很大的,动、植物受到放射性污染后会通过食物链转移到人体,因而失去食用价值。

48、氡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由于氡是一种放射性气体,所以氡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后,可引起局部组织损伤,甚至诱发肺癌和支气管癌,人若长期生活在含氡量较高的环境里,可能对人的血液循环系统造成伤害,如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严重的还会导致白血病。

49、如何预防放射性污染对人体的伤害?

一是注意防范居室里的氡。

家居装修要选用放射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