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4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实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24603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54.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4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实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4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实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4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实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4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实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4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实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4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实用.docx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4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实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4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实用.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4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实用.docx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4圆明园的毁灭教案》实用

14圆明园的毁灭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毁灭、不可估量、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等23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情感的变化。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难点

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感受情感的变化。

1.字词教学。

本课要求的15个会写字,可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识字和理解。

“金碧辉煌”这个词可结合文中句子以及相关图片来理解;注意区分同音字“臂”“壁”“璧”的不同用法。

本课生字的书写,注意形近字的区分,“境”与“镜”的区别,“陵”与“凌”的区别。

2.阅读理解。

本课讲的是中华民族曾经的一段历史,主要讲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惨遭侵略者毁灭后的景象。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正确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不困难,但是通过语言文字,揣摩藏在文字背后的深刻含义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文中呈现了两幅画面,“不可估量”呈现的是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美丽的景观;“化为灰烬”展现的是圆明园被毁后的惨景。

抓住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想象两幅画面呈现的不同意境、不同的感情,这样就找到阅读文章的切入点了。

3.表达运用。

学会准确地表达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学习课文时,应引导学生认真体会课文在表达方面用词的准确,以及一些有特色的句子。

能用相似的表达来说一说看到名胜古迹时自己的感受,学习并运用到平时的习作中。

1.预习提纲

(1)读通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熟悉昔日圆明园的景观,感悟其“美”。

(2)初读课文,走进圆明园,体会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

(3)再读课文,体会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4)三读课文,走出圆明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殿、珑”等10个会认字,会写“毁、估”等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举世闻名、众星拱月、亭台楼阁、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23个词语。

2.能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学习第1、3、4自然段,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圆明园断垣残壁的幻灯片。

师:

孩子们,请静静地观赏这幅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指两名学生作答。

师:

从1860年开始,这些断壁残垣就默默地伫立在北京西北郊圆明园遗址,历经150余年岿然不倒,它们,是在诉说一段历史。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这段历史,走进课文《圆明园的毁灭》。

2.师生齐板书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释题:

“圆”是“圆融完美”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

“毁”字书写时应注意“工”的最后一笔变成提,“几”的最后一笔变成竖弯。

“毁灭”的意思是销毁灭亡,彻底消失。

合起来的意思是:

一座意喻圆融完美、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走向销毁灭亡。

课题,往往是文章的文眼,从课题入手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想了解更多关于圆明园的知识吗?

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吧。

快速浏览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在一旁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2.读完课文,同学们了解到了什么?

3.以“不可估量”为切入点,引领下文。

刚才同学读课文不但读得通顺流利,而且有的同学还读得很有感情。

老师相信你们同样能有感情地读好下面的词语。

自己先练习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1)老师检查词语的朗读:

(开火车读)

不可估量举世闻名皇家园林

众星拱月金碧辉煌玲珑剔透

亭台楼阁山乡村野田园风光

平湖秋月蓬岛瑶台西洋景观

风景名胜天南海北青铜礼器

名人书画奇珍异宝

(2)这些词语里,老师有一个词语想请教大家,“不可估量”是什么意思?

文中指什么“不可估量”呢?

(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3)作者在文章的一开头就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有不可估量的损失,就一定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昔日的圆明园究竟有些什么价值可以被称为“不可估量”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

课文中有哪些句子是评价圆明园的价值的?

(指名汇报)作者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

教师归纳出示三个句子。

(学生齐读)

圆明园是:

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本环节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再从检查生字词入手,以理解“不可估量”这个词语为切入点,引出本课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熟悉昔日圆明园的景观,感悟其“美”。

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呢?

请大家仔细地品读第3自然段。

我们来交流交流。

1.初读“美”。

圆明园中著名的景观有哪些呢?

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引导学生说出园内景观的奇异。

课件出示:

让学生借助工具书或课下注释,还有结合语境的方式理解词语,进而大概理解文章内容,并能在此基础上大胆质疑,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

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热闹非凡的“买卖街”,幽静的山乡村野。

既有民族建筑,又有西洋景观。

圆明园中的建筑真可以说是风格各异、美不胜收。

(全班读)

2.品读“美”。

同学们想不想到这个著名的皇家园林游览一番呢?

那就跟随老师一起来吧!

(播放园中图片视频)

看完之后,大家觉得怎么样?

什么地方是优美的?

……我们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美”,让我们美美地来读读这段话。

(配乐)

3.想象、引读“美”。

是啊!

圆明园中的景色真美,园中的殿堂是那么……亭台楼阁是那么……

4.创设情境,表达“美”。

(1)园林里有这么多美丽的景观,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处呢?

它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或者闻到了什么?

现在你们选一处自己最喜欢的景观去走一走,看一看,然后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配乐,课件出示:

A.来到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我看到了……,听到了……,闻到了……

B.来到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街上有各种招牌的店铺……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打扮各异的人:

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C.来到如梦如幻的蓬岛瑶台,这里……

D.来到……

(2)汇报交流。

(3)同学们说得这么美,难怪作者说(生读):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那里收藏着哪些东西呢?

老师这里有份更详细的资料,大家读一读。

看了这份资料,我们终于明白课文说的: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就是这样一个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就是这样一个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却被两个强盗毁灭了。

它是如何被毁灭的呢?

我们下节课再来交流。

学生在初步阅读的基础上,运用合作交流探究、朗读等方式,聚焦昔日圆明园的景观,通过初读了解园内景观,品读感悟,想象园内景观之美,创设情境,表达“美”。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感受情感的变化;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一、走近圆明园。

1.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

让我们一起写下课题:

“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

齐读“圆明园”。

打开课本,看这一幅废墟图,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这些感受源于一个词——毁灭(板书,指导学生注意笔顺)。

从题目看,重点写的是“毁灭”。

再读课题

2.从最后一段课文引入:

这片废墟已经在风雨中伫立一百五十多年。

文中的哪句话概括了圆明园损失的程度?

(提示连接词“是……也是……”和“文化”)

3.到底是一座怎样的园林,让人说毁灭的是“不可估量的价值”?

让我们再一次一起走进“圆明园”。

再次从题目入手,打开学生情感的入口,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走近圆明园。

二、走进圆明园。

(一)体会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

1.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思考:

为什么英法联军毁了一座圆明园,就会激起我们这么大的愤恨,这么大的怒火?

2.一边读,一边思考,要静心、专心读书。

3.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

因为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因为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而且收藏着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

4.这就是第2、3、4自然段告诉我们的。

它不但建筑宏伟而且是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所以,它的毁灭,使每一个中国人痛心,会激起每一个中国人对英法联军、对当时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的痛恨,读一读,想想圆明园到底有什么“不可估量的价值”?

(生读第2、3自然段)(板书:

昔日的辉煌)

5.指名读第2自然段。

课件出示: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1)这句话介绍了圆明园的什么?

(位置和结构)

(2)如果让你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来读这段话,你会强调哪些词语?

(举世闻名、众星拱月)大家知道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吗?

举世闻名:

举,全。

全世界都知道。

形容名望极大。

众星拱月:

群星环绕着月亮。

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

(出示课件:

圆明园的分布构成)

请同学们在图上找一找,哪个是“星”,哪个是“月”,体会圆明园的辉煌和宏伟。

(3)哪位同学知道圆明园的面积有多大?

出示资料:

文言文的一种重要方法——背读法。

课件出示:

圆明园的总面积350公顷,占地约5200亩。

(最新制定的方案显示,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范围东至圆明园东路,南到清华西路,西至圆明园西路,北到规划公路一环,占地面积458.9公顷。

(4)我们的学校大约占地十亩,同学们大体估计一下,圆明园相当于多少个我们学校?

师:

圆明园的面积相当于500多个我们学校那么大。

各个大园以及小园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是多么壮丽的景观!

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齐读第2自然段)

6.在气势如此恢宏的圆明园里,有多少让我们啧啧称赞、流连忘返的美景呢?

快速浏览课文第3自然段,你能从中找到几个“有”?

(8个)

7.指名读带有“有”的句子,相机板书:

“有……也有……”“有……也有……还有……”“不仅有……还有……”“有如……”

(1)这些句子让你体会到什么?

预设:

圆明园的建筑各具风格,千姿百态,既有殿堂的宏伟之美,又有亭台楼阁的秀巧之美;既有热闹的街市风光,又有幽静的自然风光,所以说它是建筑艺术的精华。

(2)你能自己朗读有关圆明园中宏伟的殿堂、小巧的亭台楼阁、热闹的街市与幽静的自然风光的句子吗?

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你就会读进去,读得更好。

自由练读后分男女生读。

(3)下面,我们一起去欣赏几处名胜景观吧。

(投影出示几幅圆明园美景图)你可以选择一处说说感受。

预设:

“蓬岛瑶台”:

据书上说:

海上有三座神山,其中一座叫蓬莱,一座方丈,还有一座叫瀛洲。

瑶台就是山上的建筑,神仙住的地方。

这是根据古代诗人的文章和神话传说中的景物来建造的,这是想象。

“武陵春色”:

指张家界的武陵源。

张家界的武陵源是根据陶渊明的一篇文章《桃花源记》来命名的。

这一部分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也是想象。

这样令人心旷神怡的地方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

“平湖秋月”:

取自杭州西湖景名,位于福海北岸西部。

(4)这美丽迷人的景色只是圆明园的冰山一角!

大家知道圆明园著名的景点有多少处吗?

(学生介绍了解到的资料:

圆明园著名的景点就有40处。

这40处景观也是“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比如有“平湖秋月”,有“西峰秀色”,有“曲院风荷”“安澜园”,有“君子轩”,还有“关帝庙”等。

后又续增了8处景观。

(5)下面我们只选20处景观的名称,请大家读一读:

正大光明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

长春仙馆万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长

月地云居汇芳书院映水兰香北远山村

西峰秀色四宜书屋平湖秋月蓬岛瑶台

别有洞天坐石临流曲院风荷接秀山房

……

仅仅读这些景观名称,你有什么感觉?

预设:

光读这20景的名称就需要这么长时间,如果一景一景地参观得需要多少天啊!

(6)是啊,这是一座多么美妙、神奇的圆明园!

当我们漫步园内——(学生接读:

“有如漫步在天南海北……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我们又怎能不惊叹,圆明园是——(课件出示)

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8.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齐读“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

(1)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朗读第4自然段?

(指名读)

(2)从先秦到清朝大约经历了多少年的时间?

(两千多年)

(3)经历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大约是两千多年的时间。

想想会有多少名人字画和奇珍异宝。

请用自己能想到的词语来形容。

预设:

应有尽有、不计其数、成千上万、数不胜数……

(4)在2000年,北京保利集团公司以将近4000万港元的价格将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中的虎首、牛首、猴首买回,使他们重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5)知道了这些,你心里又有怎样的感觉?

带着你的惊叹和自豪齐读第4自然段。

学生通过学习第2、3、4自然段,画出了一系列的关联词,如“有……也有……”“有……也有……还有……”“不仅有……还有……”等等。

学生在读书中掌握“众星拱月”是怎样的布局,“金碧辉煌”“玲珑剔透”是什么形态,“诗情画意”“幻想境界”是何等美妙,“名人字画”“奇珍异宝”又是多么珍贵。

这样学生才真正在语言文字的引领下,走进了圆明园。

学生的朗读声情并茂,他们理直气壮地告诉自己,也告诉世人:

“圆明园的价值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不可估量的,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不可估量的。

(二)体会圆明园的“不可估量的损失”。

1.然而(引读课文):

1860年10月6日——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2.“统统”掠走,是怎么“掠”?

(板书:

遭毁灭的历史)

3.有没有查到资料的,举个例子说说?

出示一段真实的资料,指名读一读。

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这句话。

4.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毁坏,是怎么“毁”的?

5.根据学生所说,再次出示资料。

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这句话。

6.这还没完,英法联军为了销毁罪证,放火把圆明园烧了,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圆明园只剩一片灰烬!

(板书:

抢劫)

7.至此,圆明园“没有了”——(把黑板上的连接词前面加“没”“了”。

一边添加一边让学生跟读。

比如,圆明园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也没有了……没有了……还没有了……)

8.再读最后一段。

9.圆明园化作一片灰烬。

那么,圆明园毁灭的究竟是什么?

(文化)

10.现在你明白了,课文为什么要花大量篇幅来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了吧?

(没有这些“有”,怎么体会到“举世闻名”,怎么体会到博物馆、艺术馆、园林瑰宝、建筑精华?

正因为深切体会到这些“拥有”,才会更加痛心。

11.引读,试着让学生背诵“圆明园中,有……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这一段话。

12.越是回味,越是止不住地感慨。

所以,最后,请全体同学再读这句话,告诉自己,告诉天下所有的人!

出示课件,生齐读: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引导学生在读悟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资料,领会“统统”掠、“任意”毁、“放火”烧的强盗行径和野蛮罪行。

在老师的引读下,加上“没有……也没有……”的字眼与之前的“有……也有……”形成强烈反差,在学生的内心深处留下了永远难忘的印痕。

使学生更加感受到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对侵略者的罪恶痛恨有加。

三、“走出圆明园”

1.回过头来再看一看课本的插图:

圆明园里,荒野的风,呜咽地讲述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残留的柱,痛苦地书写着一个国家的耻辱。

2.这痛苦的耻辱一直刻在我们心里一百四十多年了。

历史要向前,我们不能等待,要“走出圆明园”,课件出示:

走出圆明园

3.请为圆明园的残垣断壁写一句话。

(学生写,教师巡视)

4.学生写,教师根据情况点评。

5.课下我们还可以再次搜集图片和资料,了解当时中国的贫穷和今天中国的强大,并开一个交流会。

即使毁灭了昔日的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的不可估量的价值,却永远也毁灭不了我们中国人的自省与自信。

(擦掉“毁灭”)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英法联军,还有后来的八国联军,他们用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指引着他们的舰队驶入中国领海;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制成的枪弹、炮弹屠杀中国人;然后逼迫清政府在中国人发明的纸上签订不平等条约。

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深思吗?

我想每个中国人读了这篇课文都一定有很多话要说,对自己,对别人,甚至对当今社会还在搞霸权主义的国家说。

请同学们课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课外还可以观看电影《圆明园的毁灭》,搜集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历史背景。

走出课文,将学习的兴趣与空间延伸至生活,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习得更多的知识。

1.思路清晰,前后呼应。

(1)走进圆明园——抓住课文中的三个评价圆明园的句子“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学习“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圆明园的毁灭”两个部分,让学生感受到“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结合搜集的资料,在读中悟情。

(2)走出圆明园——我想每个中国人读了这篇课文都一定有很多话要说,对自己、对别人,甚至对当今社会还在搞霸权主义的国家说。

请同学们课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课外还可以观看电影《圆明园的毁灭》,搜集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其历史背景。

2.感性认识,激发情感。

为了达到本课的情感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和学生在课前搜集了大量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在教学过程中我分三步使用这些材料:

一是在课前三分钟进行渗透式传播;二是在学习第2~4自然段后观看电脑修复的圆明园3D图片,丰富而感性的影像资料拉近了学生和教材的距离,看到图片后学生们都为圆明园的壮观宏伟而震惊;三是在学习第5自然段时读了几则补充的资料,推动了学生情感的喷发。

因此学生的惋惜、愤恨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3.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古人也说: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突出语文课“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熟读成诵,在读中感悟”的特点,在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默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让同学们带着自己体会到的情感再次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怎样表情达意,从而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再次唤起爱国热情,惋惜、痛恨之情,进而更进一步体验情感,与作者产生强烈共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