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程标准考试音乐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78202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新课程标准考试音乐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新课程标准考试音乐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新课程标准考试音乐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新课程标准考试音乐试题及答案.docx

《高中新课程标准考试音乐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新课程标准考试音乐试题及答案.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新课程标准考试音乐试题及答案.docx

新课程标准考试音乐试题

一、填空题:

(30分,每空1分)

1、高中音乐新课程体系的内容包括六个摸快,这六个模块是:

()、歌唱、演奏、

()、()与音乐与舞蹈。

2、通过对音乐作品的音响、形式、()、()、()的感受与理解,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3、演奏是( )很强的学习内容,是培养学生( )及( )能力的有效途径。

4、对学生的评价应关注( )与( )、( )技能方面的目标,还应考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

5、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渗透在不同的模块中。

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并发展学生的( )、( )、音乐表现、音乐想象、音乐创作、( )等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

6、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

音乐与戏剧表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

( )、( )、提高( )。

7、歌唱是( )很强的学习内容,是培养学生( )和( )的有效途径。

8、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 )的定位为依据。

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 )、( )和创造能力。

9、音乐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共同感受、鉴别、( )、( )、( )、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10、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 )或( )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实施( )的重要途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

二、判断题:

(10分每题2分)

1、音乐教学的设计过程是形成性评价的主要依据,应给予充分关注并在教学过程中实施。

( )

2、歌唱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



3、创作是培养学生艺术想像力和创作力的园地,也是学生进一步获得音乐基础知识和学习音乐基本理论的模块。

( )

4、在音乐教学的全过程中,应以培养兴趣爱好为基本理念。

()

5、音乐音响材料的非概念性、非具象性特征,为学生体验理解和创作音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简答题:

(28分每题7分)

1、简要概述音乐课程评价的原则。

2、请说出课程目标内容下"过程与方法"维度的具体内容。

3、请概括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下有关学分制的具体内容。

4、简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包括哪些内容。

四、论述题:

(32分)

1、结合教学中的具体实例谈谈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应该关注哪些音乐审美问题?

(12分)

2、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谈谈你对音乐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认识和理解。

(20分)

新课程标准考试音乐试题答案

一、填空

1:

音乐鉴赏创作音乐与戏剧表演

2:

情绪格调人文内涵

3:

实践性音乐表现能力审美能力

4:

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

5:

音乐感知音乐理解音乐评价

6:

兴趣爱好拓展艺术视野审美能力

7:

实践性音乐表现能力审美能力

8:

音乐课程性质鉴赏能力表现能力

9:

判断创作表现

10:

音乐艺术课程美育二、判断题

1、错误。

应将"设计过程"改为"实践过程"。

(判断更正各得1分)

2、错误。

应将"歌唱"改成"音乐鉴赏"。

3、正确

4、错误。

应将"培养兴趣爱好"改为"音乐审美为核心"。

5、正确。

三、简答题

1、答:

a.导向性原则

音乐课程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和发展自己的音乐潜能,建立自信,促进音乐感知、表现和创造等能力的发展。

有利于教师总结经验,提高教育水平,有利于学校各项教学工作等。

b.科学性原则

评价指标的确定和评价方法的选择,应以音乐学科的特点和不同教学模块的内容标准为依据,体现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性质,符合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音乐审美教育的客观规律。

c.整体性原则

无论是评价学生、老师、还是学校教育工作,都应从整体着眼,涵盖课程目标的各个层面和教学的各项内容。

d.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的指标和方法要简便、明晰、易于操作和推广。

2、答:

a.体验。

音乐教学过程应是完整而充分的体验音乐作品的过程。

要启发学生在对音乐形态与音乐情感的积极体验中,充分展开联想与想像,爱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独立见解。

b.比较。

通过比较音乐的不同体裁、形式、风格、表现手法和人文背景,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音乐的初步能力。

c.探究。

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探究与创造活动,倡导开放式和研究性的学习方法,已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d. 合作。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以音乐为媒介,加强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增强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3、答:

a.学生每完成18学时的学习任务,通过考试或考察评价,可获得1学分。

每个高中生需在音乐课中获得必修学分3学分。

b.根据不同的模块的教学容量和要求,在高中音乐课程的六个模块中,音乐鉴赏为2学分,其余的各为1分。

c.学生可在得到必修的3个学分以外,继续学习别的模块,每满18可是可获得1学分。

4、答:

a.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

b.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c.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

d.弘扬名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四、论述题;

1.答:

一、要关注各种音乐要素的表现形式如节奏、旋律、和声、音色、调式、速度、力度、曲式、织体等要素的表现形式;关注各种音乐要素的艺术表现作用,如:

表现了怎样的音乐情绪,产生了什么样的艺术意境,尤其要关注多种音乐要素综合在一起所发挥的整体性艺术表现作用。

二、要关注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

在浩如烟海的音乐作品中,有些作品的情感是单一的,有些作品的情感是对比的,有些作品的情感则是复杂而多变的。

因此,也就要求人们关注音乐作品的整体,关注音乐作品的整体情感。

在关注音乐作品情感内涵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对音乐情感的反应。

因为这种反应乃是培养、发展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最本质的内容、过程与方法。

所以,要促进学生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并做出积极地判断和反应。

三、要关注音乐作品所表现出来的风格特点。

即:

要关注音乐作品所展现出来的民族风格、地域风格、流派风格、时代风格、创作风格、表演风格等。

关注音乐作品的风格,必须从感受、体验、理解其音乐要素的基本特点入手。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任何一种音乐风格都是一种文化现象的产物。

在这种文化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孕育蹦诞生出它们最具特色的表现形式和某些最集中的特点,而这些形式和特点又集中的表现在某些个性鲜明的音乐要素上。

(以上是需要关注的主要审美问题,也可以更具实际情况做出灵活的回答,只要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即可,同时要举例说明其中的几个关注点。

2.答:

(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