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路时分复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18008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9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路时分复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两路时分复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两路时分复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两路时分复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两路时分复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两路时分复用.docx

《两路时分复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路时分复用.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两路时分复用.docx

两路时分复用

1引言

在实际的通信系统中,为了提高通信系统的利用率,往往用多路通信的方式来传输信号。

常见的有时分复用和频分复用,本次课设将对时分复用进行讨论并以及EWB仿真。

1.1课程设计目的

本次课设主要是使学生加深对通信原理的理解,熟悉各类编码方式及数字基带信号的传输方式,相关电路的构成,以及如何实现仿真,为以后的工程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1.2课程设计要求

设计电路时,应以理论作为指导,构思设计方案;设计完成后应进行调试,仿真和分析;处理结果和分析结论应该一致,而且应符合理论;独立完成课程设计并按要求编写课程设计报告书。

1.3课程设计内容

完成一个简易的两路时分复用通信电路的设计,实现两路不同模拟信号的分时传输功能。

在信号接收端能够完整还原出两路原始模拟信号。

在EWB软件平台上实现仿真,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2设计相关知识

2.1时分复用

在实际的通信系统中,为了提高通信系统的利用率,往往用多路通信的方式来传输信号。

所谓多路通信,就是指把多个不同信源所发出的信号组合成一个群信号,并经由同一信道进行传输,在收端再将它分离并将它们相应接收。

时分复用就是一种常用的多路通信方式。

时分复用是建立在抽样定理基础上的,因为抽样定理使连续的基带信号有可能被在时间上离散出现的抽样脉冲所代替。

这样,当抽样脉冲占据较短时间时,在抽样脉冲之间就留出了时间空隙。

利用这些空隙便可以传输其他信号的抽样值,因此,就可能用一条信道同时传送若干个基带信号,并且每一个抽样值占用的时间越短,能够传输的路数也就越多。

图2-1表示的是两个基带信号在时间上交替出现。

显然这种时间复用信号在接收端只要在时间上恰当地进行分离,各个信号就能分别得到恢复。

这就是时分复用的概念。

此外,时分复用通信系统有两个突出的优点,一是多路信号的汇合与分路都是数字电路,简单、可靠;二是时分复用通信系统对非线性失真的要求比较低。

 

图2.1两个信号的时分复用

然而,时分复用系统对信道中时钟相位抖动及接收端与发送端的时钟同步问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所谓同步是指接收端能正确地从数据流中识别各路序号。

为此,必须在每帧内加上标志信号(即帧同步信号)。

它可以是一组特定的码组,也可以是特定宽度的脉冲。

在实际通信系统中还必须传递信令以建立通信连接,如传送电话通信中的占线、摘机与挂机信号以及振铃信号等信令。

上述所有信号都是时间分割,按某种固定方式排列起来,称为帧结构。

采用时分复用的数字通信系统,在国际上已逐步建立其标准。

原则上是把一定路数电话语音复合成一个标准数据流(称为基群),然后再把基群数据流采用同步或准同步数字复接技术,汇合成更高速的数据信号,复接后的序列中按传输速率不同,分别成为一次群、二次群、三次群、四次群等等。

2.2PAM编码

利用抽样脉冲把一个时间连续信号变为时间上离散的样值序列,这一过程称之为抽样。

抽样后的信号称为脉冲调幅(PAM)信号。

下图2.2为PAM信号产生过程。

图2.2PAM信号产生

这里抽样必须满足抽样定理,抽样定理指出,一个频带受限信号m(t),如果它的最高频率为fh,则可以唯一地由频率等于或大于2fh的样值序列所决定。

在满足这一条件的情况下,抽样信号保留了原信号的全部信息,并且,从抽样信号中可以无失真地恢复出原始信号。

2.3时分解复用

时分复用的解调过程称为时分解复用。

时分解复用通信,是把各路信号在同一信道上占有不同时间间隙进行通信分离出原来的模拟信号。

由抽样定理可知,将时间上离散的信号变成时间上连续的信号,其在信道上占用时间的有限性,为多路信号沿同一信道传输提供了条件。

时分解复用是建立在抽样定理的基础上的,因为抽样定理连续(模拟)的基带信号由可能被在时间上离散出现的抽样脉冲所代替.具体说,就是把时间分成一些均匀的时间间隙,将各路信号的传输时间分配在不同的时间间隙,以达到互相分开,互不干扰的目的。

抽样脉冲占据时间一般较短,在抽样脉冲之间就留出间隙.利用这些空隙便可以传输其他信号的抽样,因此,就可能用一条信道同时传送若干个基带信号,并且每一个抽样值占用的时间越短,能够传输的数据也就越多.时分解复用信号在接收端只要在时间上恰当地进行分离,各个信号就能分别互相分开,互不干扰并不失真地还原出原来的模拟信号。

2.4时分解复用中的同步技术原理

在通信系统中,同步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通信系统能否具有有效、可靠地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有无良好的同步系统。

同步可分为载波同步、位同步、帧同步和网同步几大类型。

他们在通信系统中都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时分解复用通信中的同步技术包括位同步(时钟同步)和帧同步,这是数字通信的又一个重要特点。

时分解复用的电路原理就是先通过帧同步信号和位同步信号把各路信号数据分开,然后通过相应电力和滤波器,把时分复用的调制信号不失真的分离出来。

2.4.1位同步

位同步的目的是确定数字通信中的个码元的抽样时刻,即把每个码元加以区分,使接受端得到一连串的码元序列,这一连串的码元列代表一定的信息。

位同步是最基本的同步,是实现帧同步的前提。

位同步的基本含义是收、发两端机的时钟频率必须同频、同相,这样接收端才能正确接收和判决发送端送来的每一个码元。

因此,接收端必须提供一个确定抽样判决时刻的的定时脉冲序列。

2.4.2帧同步

在传输时把若干个码元组成一个个的码组,即一个个的字或句,通常称为群或帧。

群同步又称帧同步。

帧同步的主要任务是把字或句和码区分出来。

在时分多路传输系统中,信号是以帧的方式传送。

每一个帧中包含多路。

接收端为了把各路信号区分开来,也需要帧同步系统。

帧同步是为了保证收、发各对应的话路在时间上保持一致,这样接收端就能正确接收发送端送来的每一个话路信号,当然这必须是在位同步的前提下实现。

2.5相关滤波器

本次课设中使用的是二阶有源低通滤波器,如下图2.3所示。

 

图2.3二阶有源低通滤波器电路图

品质因数表明了滤波器通带的状态,一般要求Q=0.707,由此可以得到

截止频率ωc=1/RC,即f=1/2πRC。

 

3电路设计

3.1抽样脉冲电路

本次课设中因为要求为两路时分复用,因此简单得将每一帧信号分为两个相等的时隙,每个抽样信号的频率相等,及占空比相等。

下图即为EWB中做出的抽样电路,加入反相器后,延迟电路出现。

这里的抽样频率F大于或者等于2fH即信号频率。

图3.1脉冲抽样电路

3.2PAM编码电路及时分复用实现

这里直接采用调制信号与抽样信号直接相乘的形式来实现PAM编码。

这里必须注意幅度,因为电路中没有语音限幅电路。

下图为PAM编码电路。

 

图3.2PAM编码电路

图中M1,M2为直接在EWB中调用的乘法器,其X端输入为抽样脉冲型号,Y端输入为调制信号。

输出即为PAM编码信号。

图中JF加法器为EWB中直接调用,实际电路中用CD4066来实现加法功能,即可实现时域上的信号顺序输出。

3.3二阶有源低通滤波器电路

电路中要求较好的还原原输入信号,要采用功能较好的滤波器。

这里采用了二阶有源滤低通波器级联方式。

如下图:

图3.3低通滤波电路

由二阶滤波器的计算公式可以得出低通滤波器为3dB带宽、截止频率为3400HZ。

3.4时分解复用及PAM编码解调

M3与M4两个模拟乘法器构成分路门,输入抽样脉冲序列,可实现帧同步将两路信号分离出来。

由于时分复用信号在频域是混叠的,故解调要采用想干解调的方式。

将分离出来出来的两路信号通过低通滤波器,即可恢复出原信号。

 

图3.4解调电路

4电路仿真及结果分析

总体电路图如下:

图4.1总体电路图

这里设置抽样脉冲均为8KHz,输入信号的最大频率为2.5KHz,满足采样定理。

设两个输入信号分别为2V,2.5KHz,2V,1KHz。

观察波形,输入信号波形如图4.2所示:

 

 

图4.2原输入信号波形

图4.3为时分复用信号波形。

图4.3时分复用信号波形

图4.4为解调后输出信号波形。

图4.4解调信号波形

由以上波形可以看出,所设计电路基本可以实现要求的功能,但波形还有一定的失真,可能问题是在抽样过程中,误差造成了时域的混叠。

仿真波形正确,下面即可进行硬件连接测试。

5硬件设计与调试

5.1工具准备

20W电烙铁一把,最好是可调温的,尖嘴钳一把,螺丝刀一把,焊锡丝和松香水若干。

调试需要信号发生器一台,高频示波器一台,导线若干。

5.2装配焊接

按照电路图焊接,注意各节点不要连错。

焊接时应注意,在焊接MC1496和4006时,动作要麻利,以防过长时间加热把芯片烫坏,布线时,应当做到尽量使线不重叠,多走直角。

5.3调试

这里的调试很简单,电路板焊好电子元件后,要仔细检查电路板有无焊错的地方,特别要注意各个焊接点是否焊错要特别注意。

按照图上接好相应的信号及电源,观察输入输出的波形是否与原信号相同。

 

6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感受了学习中实践的重要作用,要理论联系实际,把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用到实际当中,学习制作各种东西更是如此,知识只有在经常的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才能提高,这就是我在这次课程设计中的最大收获。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设计电路花了一些时间,在网上找了很多资料,加上自己平时学习的知识,对比之下,选择了最简单的电路来实现。

然而过于简单的电路可能会在功能上存在一定的缺陷,这是个遗憾。

但同时,我也收获了很多,首先,这次课设增强我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面对一个课题如何下手,这往往是我们遇见的最大问题,如何联系学习的理论知识去处理,这是我们欠缺的地方。

同时通过做东西,也加强我们对理论的知识的理解。

第二,充分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

本来以为焊板子是很简单的事情,可做的时候才发现,这并不简单,需要很强的动手能力。

焊错了很多次,但这在不知不觉中使我们的动手得到了加强。

第三,能够培养我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复杂的电路,繁冗的接线要求我们必须细心小心的处理。

仿真时,出不来结果,必须每个元件的,一步步去检查。

最后,通过课设为我们以后设计电路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方法。

总之,通过这次课设,我收获了很多。

不仅对理论知识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提高了我们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樊昌信,张甫翔.通信原理.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

2曹志刚.现代通信原理.北京:

清华大学大学出版社,1992

3康华光.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钱恭斌张基宏.实用通信与电子线路的计算机仿真.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5郭梯云,刘增基.数据传输.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1998

 

致谢

首先要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这次课程设计的机会,让我得到锻炼的机会。

尤其要感谢苏杨老师对我们的的指导,平时上课他认真敬业给我们传授知识,不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动手能力都给我们以很大的帮助,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

还要感谢陈永泰老师在百忙中为我们课程设计答辩解疑,通过课设我们受益良多。

当然还离不开身边同学的帮助,谢谢大家。

 

附录

元件清单如下:

RM7414个

CD40665个

74LS041个

100KΩ电阻4个

4.7KΩ电阻8个

100Ω电阻4个

0.01μF电容8个

33μF电容4个

100μF电容2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