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散文二知识清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15927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0.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散文二知识清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古代诗歌散文二知识清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古代诗歌散文二知识清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古代诗歌散文二知识清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古代诗歌散文二知识清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散文二知识清单.docx

《古代诗歌散文二知识清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散文二知识清单.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诗歌散文二知识清单.docx

古代诗歌散文二知识清单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识点清单

一、文学常识

1.《长恨歌》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新乐府运动”“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社会黑暗的《新乐府》《秦中吟》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

2.《湘夫人》《国殇》屈原字原名平浪漫主义诗人《楚辞》为楚地民歌发展起来的新诗体“楚辞体”“骚体”反映人格魅力和艺术成就的《离骚》根据楚地民间祭祀乐歌改作加工的《九歌》

3.《拟行路难》鲍照鲍明远鲍参军南朝宋发展了七言诗门阀制度下的怀才不遇

4.《蜀相》《登岳阳楼》《阁夜》《旅夜书怀》杜甫杜工部杜拾遗号少陵野老字子美“诗史”“诗圣”成立七言律诗诗风沉郁顿挫三吏:

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

无家别垂老别新婚别

5.《书愤》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中兴四大家”之一诗风深沉蕴藉

6.《咏怀八十二首》阮籍字嗣宗“建安七子”阮瑀之子“竹林七贤”之一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用诗歌抗争黑暗政治

7.《杂诗十二首》陶渊明字元亮字渊明名潜开创“田园诗”“田园诗人”“隐逸诗人”《归园田居》《杂诗》

8.《越中览古》李白字太白青莲居士《将进酒》时被“赐金放还”八年之久

9.《一剪梅》李清照易安居士

10.《今别离》黄遵宪子公度人境庐主人“诗界革命”“史诗”

11.《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吴中四士”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闻一多称“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12.《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孟山人孟襄阳山水田园诗与王维并称

13.《菩萨蛮》韦庄字端己与温庭筠并称“温韦”“花间派”词人代表作家《浣花集》

14.《积雨辋川庄作》王维字摩诘诗佛王右丞

15.《新城道中》苏轼字子瞻“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北宋诗坛最有成就诗人

16.《扬州慢》姜夔字尧章白石道人

17.《长相思》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白描”

18.《李凭箜篌引》李贺字长吉诗鬼

19.《虞美人》李煜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

20.《苏幕遮》周邦彦字美成清真居士“词中老杜”“词中之冠”

21.《燕歌行》高适字达夫字仲武

22.《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字子厚史称柳河东柳柳州

23.《菩萨蛮》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温八叉”花间词人鼻祖与李商隐齐名“温李”

24.《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睢景臣一作舜臣字景贤《屈原投江》《牡丹记》《千里投人》

诗歌发展概述

25.诗歌的源头是歌谣

26.《诗》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有诗歌305首从汉朝汉武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又称《国风》,一共有15组,称为十五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

《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

27.乐府原指音乐机关,汉武帝刘彻时扩充为大规模的专署。

《上邪》《陌上桑》《孔雀东南飞》汉末五言诗大兴晋代后称汉末五言诗为古诗

28.《古诗十九首》最早收录于南朝梁萧统所编《文选》之内。

古诗十九首奠定了五言诗的基础,可以说代表了汉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29.建安时期为自觉时代

30.三曹(曹操、曹植、曹丕)

31.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32.文学特征:

建安风骨、汉魏风骨

33.正始文学:

代表作家:

阮籍、嵇康

34.西晋:

左思

35.东晋:

陶(陶渊明:

开创了田园诗派《归园田居》《饮酒》《杂诗》)谢(谢灵运:

开创了山水诗派)

36.长篇叙事诗《木兰诗》(代表了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双璧”。

37.文人诗创作:

代表诗人:

鲍照、谢朓“永明体”、庚信南北朝诗歌艺术集大成者

38.上官仪、沈诠期、宋之问促成了近体律诗的定型

39.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40.陈子昂力倡汉魏风骨,建立高峻雄浑、刚健有力的新诗风。

《登幽州台歌》

41.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

42.盛唐诗仙:

(李白)、诗圣(杜甫)

43.山水田园诗派:

王(王维)、孟(孟浩然)

44.边塞诗派:

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

45.中唐韩孟(韩愈、孟郊——诗歌的风格特征:

奇崛险怪)

46.元白(元稹、白居易——诗歌的风格特征:

语言平易直白)

47.刘禹锡擅长怀古诗和政治讽刺诗,语言平易,以为深远。

48.李贺(人称“诗鬼”——诗歌的风格特征:

诗境诡谲)

49.晚唐小李杜:

李商隐(律绝)、杜牧(七绝)温庭筠(绮才艳骨)

50.苏轼北宋诗坛最有成就“以诗为词”词体革新家“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51.黄庭坚与陈师道一起开创了宋代影响最大的“江西诗派”

52.南宋杨万里“诚斋体”重活法陆游为南宋诗坛盟主

53.晚唐五代文人词温庭筠韦庄为首南唐代表作家冯延巳、李璟、李煜

元明清

54.元代出现了新的诗歌样式——小令,也叫“叶儿”,是元散曲中的一种,是单支的曲子。

前期作家主要有关汉卿、马致远、张养浩等后期代表作家主要有张久可、乔吉、睢景臣等,

55.元代诗坛,古体诗宗汉魏两晋,近体诗宗唐,只有杨维桢能开宗立派,以乐府诗和竹枝词闻名,词藻华丽、奇特险怪,人称“铁崖体”。

56.前七子时期代表人物是李梦阳、何景明等人后七子时期代表人物是李攀龙、王世贞等人

散文

57.《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日记体游记《入蜀记》

58.《庖丁解牛》庄子《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著作战国蒙人道家

59.《项羽之死》司马迁西汉字子长《史记》纪传体通史

60.《阿房宫赋》杜牧骈体文字牧之借古讽今

61.《方山子传》苏轼《大铁锤传》魏禧字冰叔

62.《六国论》苏洵字明允号苏老泉

63.《伶官传序》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编写两部史书《新五代史》《新唐书》

64.《祭十二朗文》韩愈字退之古文运动

65.《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苏轼文与可即文同字与可开创“湖州竹派”

66.《狱中杂记》方苞字凤九号灵皋桐城派创始人因《南山集》案受牵连

67.《陶庵梦忆序》张岱字宗子,号陶庵

68.《种树郭橐驼传》寓言体柳宗元与韩愈领导唐代古文运动,散文创作以寓言、山水游记和传记成就最大

69.《子路(姓仲,名由)、曾皙(名点)、冉有(名求,字子有)、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侍坐》《论语》

70.《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

71.《项脊轩志》归有光项脊轩,归有光书斋名字熙甫号震川世称震川先生明代古文家

72.《游沙湖》苏轼《苦斋记》刘基封诚意伯谥文成苦斋是章溢的书室名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

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散文发展概述

73.《庄子》自称多“谬悠之论,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

鲁迅评《庄子》“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莫能先也。

74.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75.《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鲁迅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76.《左传》被推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

77.最早写赋的是战国后期荀子

78.枚乘的《七发》是汉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

79.司马相如是西汉最有代表性的赋家

80.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然生动”它是记叙轶闻隽语的笔记小说的先驱

8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王安石、三苏、欧阳修、曾巩

82.王勃《滕王阁序》与骆宾王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并称骈文中双壁

83.韩愈柳宗元批判骈俪文,提倡秦汉散文“古文运动”

韩愈《师说》说理对话问答体《进学解》《送穷文》托物寓意《杂说四》传记文《张中丞传后序》

84.韩愈赞扬柳宗元“雄深雅健,似司马子长”柳宗元长篇论文《封建论》批判“不肖居上,贤者居下”

传记文《捕蛇者说》《段太尉逸事状》寓言讽刺小品《三戒》山水游记《永州八记》

85.晚唐李商隐为代表的骈体文占优势,宋初形成“西昆体”

86.欧阳修北宋中叶再度发起古文运动“文坛盟主”宋代散文文风创立者

议论文《朋党论》《与高司谏书》是古文的实际功用与艺术价值有机结合的典范

序论文《五代史伶官传序》南宋李漆称“此老文字,遇感慨处便精神”

骈散相间《丰乐亭记》《醉翁亭记》散文《秋声赋》

87.苏轼代表宋朝散文最高成就被南宋叶适称之“古今议论之杰”

议论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石钟山记》

亭台记《喜雨亭记》杂文《记承天寺夜游》赋《赤壁赋》

二、文言知识点

《过小孤山大孤山》

1、一词多义

属:

①小孤属舒州宿松县隶属,归属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

③项王渡淮,骑能属者舍人耳跟上

当:

①此山当是其一也应该

②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占着,把守

③西当太白有鸟道对着,面对

幸:

①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幸而

②幸可广问讯希望

③妇女无所幸宠爱

信:

①信造化之尤物也确实,诚然

②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言语真实

③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2、此类活用

①得尽所历妙形作动,尽情欣赏

②南望彭泽、都昌诸山名作状,向南

③乃知太白“开帆入天境”之句为妙形作名,妙处

④岸土赤而壁立名作状,像墙一样

3、古今异义

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

古:

高耸的样子

今:

突然发生,出乎意外

《庖丁解牛》

1、通假字 

砉然向然     通“响” 

技盖至此乎    通“盍”,何 

善刀而藏之    通“缮”,修治 

2、古今异义 

奏刀騞然 奏:

古—进 

             今—演奏 奏乐 

乃中《经首》之会 会:

古—节奏 

                 今—表示能力,会议 

进乎技矣  进:

古—超过 

              今—动词,从外面到里面 

所见无非牛者  无非:

古—没有不是 

                    今—只,不外乎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遇:

古—会合,接触 

                        今—碰见 遇见 

依乎天理  天理:

古—指牛生理上的天然结构 

                今—天道 

视为止,行为迟  行为:

古—行,动作;为,因此 

                      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因其固然 固然:

古——本来的样子 

今——连词,表转折 

虽然,每至于族 虽然:

古——虽然这样,但是 

今——连词,表转折 

吴见其难为 难为:

古—很难下刀 

                 今—使人为难 

3、虚词 

(1)为  

  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给)  

  ②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都是动词。

前一个,解的意思;后一个,作为的意思。

)  

  ③视为止,行为迟(两个“为”同义,因为的意思。

)  

  ④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两个“为”同义,因为。

)  

 

(2)乎  

  ①技盖至此乎?

(疑问语气词,呢。

)  

  ②进乎技矣(相当于“于”,可不译。

)  

  ③依乎天理(同②)  

  ④而况大軱乎!

(表疑问语气,呢。

)  

  ⑤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形容词词尾。

加强语气,表示强调。

)  

 (3)然  

  ①奏刀騞然(象声词词尾。

)  

  ②因其固然(副词词尾,表“……的样子”。

)  

  ③虽然,每至于族……(代词,这样。

)  

  ④怵然为戒(形容词词尾,表“……的样子”。

)  

 (3)于  

  ①合于《桑林》之舞(介词,引出对象。

)  

  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介词,从。

)  

  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介词,对于。

)  

  ④虽然,每至于族(动词后缀。

)  

4、特殊句式 

技盍至此乎 省略句 技盍至(于)此乎 

臣之所好者,道也 判断句 

技经肯綮之未尝 宾语前置 未尝技经肯綮 

视为止,行为迟 省略句 视为(之)止, 

行为(之)迟 

5、积累文中成语 

游刃有余:

现在使用他来比喻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目无全牛:

现在用一般指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程度,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踌躇满志:

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

现指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切中肯綮:

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

《项羽之死》

1、一词多义

卒:

卒买鱼烹食士兵

鲁肃闻刘表卒死

然今卒困与此终于,到底

五万兵难卒合通“猝”,仓猝,突然

乃: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就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才,仅

家祭毋忘告乃翁你的

若事不济,此乃天也是

2、此类活用

项王军壁垓下名作动,设营驻扎

直夜溃围南出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溃

令诸君知天亡我动词使动用法,使······亡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

3、文言句式

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省略句,状语后置

我渡何为?

疑问代词作宾语“何”前置

麾下壮士骑者八百余人。

定语后置

《阿房宫赋》

1、古今异义

(1)、钩心斗角

古:

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

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2)、明星

古:

明亮的星光;今:

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3)、经营

古:

指金玉珠宝等物;今:

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4)、精英

古:

指金玉珠宝等物;今:

指优秀人才。

(5)、可怜

古:

可惜;今:

怜悯,同情。

(6)、隔离

古义:

遮断,遮蔽 今义:

不让聚在一起,避免接触

(7)、直走

古义:

趋向 今义:

行走

(8)、气候

古义:

文中是指情绪气氛之意 今义:

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2、常见实词归类

(1)、一:

①六王毕,四海一 (统一) 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数词)

③黄鹤一去不复返 (一旦) 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专一)

⑤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一体)

(2)、爱:

 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喜爱)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爱护)

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惜)

(3)、取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夺取)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

(4)、族:

 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灭族) ②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类)

(5)、缦:

①廊腰缦回(名词,无花纹的帛,这里名词作状语)②缦立远视(形容词,通“曼”,久长)

(6)、尽:

①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副词,达到顶点)②奈何取之尽锱铢(动词,取尽)

(7)、使:

①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动词,让)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连词,假使)

(8)、为:

①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动词,成为)②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动词,做,当)

3、文言虚词

(1).焉

①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盘盘焉,囷囷焉

②句末语气词。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2).而

① 连词,表承接。

 骊山北构而西折/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②连词,表转折。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3).其

①代词。

 杳不知其所之也(指宫车)/ 几世几年,摞掠其人,倚叠如山(代六国)/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代秦国)

②代词,自己的,作定语。

 使六国各爱其人

(4).于

① 介词,到。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②介词,表比较。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5).之

①动词,往,去。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②助词,的。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③代词。

 奈何取之尽锱铢(代财物)/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代秦人)

4、词类活用

(一)名词用作动词

1、辇来于秦 (乘坐辇车) 2、朝歌夜弦 (奏乐)

3、鼎铛玉石 (把鼎当做;把玉当做) 4、金块珠砾 (把金当做;把珠当做)

5、楚人一炬 (火把) 6、族秦者秦也 (灭族,杀死一族的人)

(二)名词用作状语

1、骊山北构而西折 (向北;向西)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向北,向西)/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像绸带一样)/ 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像蜂房,像水涡)/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乘辇车)/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把鼎……、把玉……、把金……、把珠……

数词用作动词 :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名词作动词。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出现虹)/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出现龙)/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唱歌,弹琴)/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化为焦土)/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当作铛、石、块、砾)

(4) 动词作名词。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指金玉珠宝之物)

(5) 动词意动用法。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为鉴)

5、文言句式

判断句: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疑问句

(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疑问代词“何”表疑问)

(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代词“奈何”表疑问)

(3)谁得而族灭也(疑问代词“谁”与“也”表疑问)

省略句

(1)五步(有)一楼,十步(有)一阁(省谓语“有”)

(2)长桥卧(于)波,未云何龙(省介词“于”)

(3)几世几年,摞掠(于)其人(省介词“于”)

(4)谁得而族灭(秦国)也(省宾语“秦国”)

倒装句

(1)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于南亩之农夫多,介宾短语后置)

(2)秦人不暇自哀(哀自,宾语前置)

被动句:

戍卒叫,函谷举。

《西门豹治邺》

1、通假字

①即娉取 娉,通“聘”;取,通“取”; 娉取:

定婚

②复使一人趣之 趣,通“促”,催促     

③长老、吏、傍观者皆惊恐 傍,通“旁”,旁边,侧边。

2、词类活用

①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 浮,使动用法,使……浮。

②民可以乐成      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3、古今异义

① 巫行视小家女好者    

 古义:

容貌美

 今义:

多指优点多,使人满意,或指喜欢做某事。

②顾谓三老、巫祝、父老曰

 古义:

回头看

 今义:

多指照顾、光顾

4、一词多义

为:

为治新缯绮縠衣 (介词,给)

是当为河伯妇 (动词,做)

且:

叩头且破   (连词,而且)

且留待之须臾  (副词,暂且)

即:

即娉取     (副词,马上)

即不为河伯娶妇  (连词,假如,如果)

《大铁椎传》

1、一词多义:

          

貌甚寝(形容词,丑陋。

)      既同寝(动词,睡眠。

)                

多力善射(名词,气力。

)    力请客(形容词,极力。

) 

不知何许人(名词,处所,地方。

)  杀三十许人(形容词,表示 大约的数量。

) 

吾骑马挟矢以助战(动词,骑。

)    贼二十余骑四面集(名词,骑马的人) 

2、通假字 

(1)大铁椎,不知何许人。

(椎:

通“锤”,锤子。

) 

(2)子灿见囱户皆闭,惊问信之 。

(囱:

通 “窗”,窗户。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文言知识点清单

《六国论》文言知识点整理六国论》

一、通假字

1、暴[通“曝”暴,暴露,冒着]霜露,斩荆棘

1、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

2、为国者,无[通“毋”,不要]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3、当[通“倘”,如果]与秦相较

二、古今异义

1、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它的实际数目]亦百倍。

其实

2、思厥先祖父祖父[祖辈和父辈],祖父

3、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然后[这样以后]得一夕安寝。

4、至于至于[以致、以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5、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智力[智谋和力量]孤危,

6、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故事[旧事,前例],是又在六国下矣。

故事

7、而犹有可以可以[可以凭借]不赂而胜之之势。

8、后秦击赵者再[两次]再

三、词类活用

1、赂秦而力亏[使……亏损,使动用法],破灭之道也。

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形作动,保全]

3、小[形作名,小的地盘]则获邑,大[形作名,大的地盘]则得城。

小大

4、至于颠覆,理[名作状,按道理]固宜然。

5、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名作动,坚持正义]不赂秦义

6、是故燕虽小国而后[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之后]亡,后

7、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使动,使……退却,击退]之。

8、惜其用武而不终[形作动,坚持到底]也。

9、以事[名作动,侍奉]秦之心,礼[名作动,礼待]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名词作状语,向西]向

10、日削月[名作状,一天天,一月月]割,以趋于亡日月

四、一词多义:

为:

1、至丹以荆卿为[作为]计,始速[招致]祸焉。

2、洎牧以谗诛,邯郸为[成为]郡

3、有如此之势,而为[介词,被]秦人积威之所劫

4、为[治理]国者,无使为[介词,被]积威之所劫哉!

以:

1、不赂者以[介词,因为]赂者丧

2、秦以[介词,用]攻战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3、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连词,才,表结果]有尺寸之地。

4、古人云:

“以[介词,拿]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5、洎牧以[因为,介词]谗诛,邯郸为郡,

6、以[介词,把]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介词,用]事[侍奉]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7、日削月割,以[表结果连词,相当于“而”,以致]趋于亡。

8、苟以[介词,凭着]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而:

1、赂秦而[因而,连词]力亏,破灭之道也。

2、战败而[因果连词]亡,诚不得已

3、起视四境,而[转折连词,但是]秦兵又至矣。

4、故不战而[转折连词,但是]强弱胜负已判矣。

5、是故燕虽小国而[转折连词,却]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6、二败而[并列连词]三胜。

7、惜其用武而[转折连词,却]不终也。

8、有如此之势,而[转折连词,却]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9、其势弱于秦,而[转折连词,可是]犹有可以不赂而[表转折的连词]胜之之势。

10、苟以天下之大,下而[承接连词]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其:

1、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代词,代燕赵之君]土。

2、惜其[代词,它,代赵国]用武而不终也。

3、向使三国各爱其[代词,自己的]地。

4、其[代词,代六国]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之:

1、子孙视之[代词,它,代土地]不甚惜,举以予人。

2、则吾恐秦人食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得下咽也。

3、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代词,代秦国]之[助词,的]势。

4、苟以天下之[定语后置的标志]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或:

1、或[代词,有的人]曰: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2、当与秦相较,或[或许,副词]未易量。

与:

1、与[动词,亲附,亲近]嬴而不助五国也。

2、当与[介词,,跟,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