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模具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14410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章 模具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第6章 模具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6章 模具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第6章 模具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第6章 模具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6章 模具设计.docx

《第6章 模具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章 模具设计.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6章 模具设计.docx

第6章模具设计

第六章模具設計

6-1流道系統

  流道系統(runnersystems)將熔膠從豎澆道引導到模穴內,要推動熔膠流過流道系統就需要額外的壓力。

當熔膠流經流道系統時,產生的剪切熱(摩擦熱)使熔膠溫度昇高,有助於熔膠的流動。

  雖然適當的流道尺寸對於一個塑件和模具設計有許多好處,但因為其基本原理尚未廣泛深入瞭解,所以流道尺寸設計問題經常被忽略。

一般認為,大尺寸流道可以使用較低壓力推進熔膠流動,但是卻需要較長的冷卻時間,會產生較多的廢料,也需要較高的鎖模力。

反之,適當的小尺寸流道在使用原料和消耗能源等方面可以達到最高效率。

流道尺寸的縮減極限在於射出成形機的射出壓力規格。

  模流分析的流道平衡功能可以找出最佳化的流道尺寸,提供良好的流道系統,以合理的壓力降充填平衡的流道和模穴。

設計良好的流道系統有下列好處:

可以決定最佳的模穴數目

確定熔膠可以填飽模穴

可以達成多模穴系統之平衡充填

可以達成多澆口之模穴的平衡充填

可以使廢料最少化

使塑件頂出較容易

達成能源使用效率最佳化

可控制充填時間/保壓時間/成形週期時間

 

6-1-1模穴數目之決定

  模穴數目的多寡取決於可應用的生產時間、射出機射出量的大小、所需之塑件品質、射出機塑化能力、塑件形狀與尺寸,以及模具成本等因素。

以下三組簡單的公式可以協助決定模穴數目,應選取三組公式所獲得之最小值作為設計模穴數目。

(1)產品數量 

  假如塑件尺寸公差的要求不甚嚴格,而且需要大量的成品,則選擇多模穴較恰當。

模穴數目取決於供應一定量塑件所需的時間(tm)、每批次的塑件數量(L)、生產一模塑件所需的時間(tc)、和淘汰因子(K),其中,

K=1/(1-不良率)

  模穴數=L×K×tc/tm

(2)射出量能

射出機的射出量能也是決定模穴數目的一個重要因素,取射出量能的80﹪為射出重量(S),再除以塑件重量(W),即可計算出模穴數目。

  

模穴數目=S/W

(3)塑化能力

  射出機的塑化能力是影響模穴數目的另一個重要因素。

將射出機的塑化能力(P)除以每分鐘估計的射出次數(X)和塑件重量(W),即可計算出模穴數目。

  模穴數目=P/(X×W) 

 

6-1-2流道配置

  多模穴系統的基本流道配置方式如圖6-1,包括:

標準流道系統(standard,或魚骨形Herringbone)

H形流道系統(H-bridge,或分枝形branching)

輻射流道系統(radial,或星形star)

  H形和幅射流道系統提供自然平衡,亦即從豎澆道到所有的模穴都有相同的流動距離和流道尺寸,所以各模穴都有相同的充填條件。

至於魚骨形流道系統,雖然不是自然平衡,卻比自然平衡系統可以在相同的模具內塞進更多模穴,造成最小的流道體和最低的模具加工成本。

除了採用自然平衡的流道系統之外,不平衡的流道系統也可用人工改變流道直徑與長度,或是在各個子流道加裝流量調節螺絲,以調整獲得平衡的系統。

模流分析軟體的流道平衡分析可以自動化完成流道平衡。

 

6-1-3豎澆道尺寸之決定

  豎澆道尺寸主要決定於塑件尺寸,特別是塑件的肉厚。

豎澆道的設計必須能夠方便可靠地讓塑件脫模,於射出成形時,豎澆道不可以比塑件其他部分的截面更早凝固,如此才能夠有效

 

圖6-1基本的流道系統之配置

 

圖6-2是建議的豎澆道設計規範。

不具有銳角的系統有助於塑料的流動,所以,應該將豎澆道根部設計成半徑r2的圓角。

其他的設計規格如下列:

Dco≧tmax+1.5(mm)

Ds≧Dn+1.0(mm)

α≧1°~2°

tan(α)=(Dco–D)/2L

圖6-2豎澆道根部的圓角可以改善熔膠的流動

 

6-1-4流道截面之設計

  常見的流道截面如圖6-3,包括:

圓形流道

梯形流道

改良梯形流道(圓形與梯形之組合)

半圓形流道

長方形流道

通常建議採用前三種流道截面設計。

就最大的體積與表面積比值而言,圓形流道最佳,也具有最小的壓力降和熱損失,然而,卻必須在兩側模板都進行加工,模具加工成本通常較高昂,而且合模時兩側的半圓也必須對齊。

相對地,梯形流道只在母模側加工,其效能也很好,梯形流道通常應用於三板模,因為三板模如果採用圓形流道時,可能無法順利脫模,而且模具可能在分模線造成圓形流道與模板滑動件之間的干涉。

圖6-3常用的流道截面形狀

 

  對於不同形狀的流道,可以使用做為流動阻力指標的水力直徑(hydraulicdiameter)進行比較。

水力直徑愈大,流動阻力愈低。

水力直徑定義為:

其中,

Dh=水力直徑

A=截面面積

P=周長

  圖6-3比較各種流道形狀之等效水力直徑,這些係數正好是C-mold軟體之形狀因子(shapefactor)的倒數。

圖6-3各種流道形狀的等效水力直徑

 

6-1-5流道尺寸之決定

  流道的直徑和長度會影響流動阻力。

流動阻力愈大的流道,充填就會造成愈大的壓力降。

加大流道直徑可以降低流動阻力,但是會耗用較多的樹脂材料,也需要更長的冷卻時間,才能頂出塑件。

設計流道直徑最初可以根據實驗數據或是下列方程式進行,然後應用模流分析軟體微調流道直徑,最佳化熔膠傳送系統。

最初估算的流道直徑為:

其中,

  D=流道直徑(mm);

  W=塑件重量(g);

L=流道長度(mm)。

範例說明:

圖6-4和圖6-5所提供實驗數據可以用來計算流道尺寸,例如,一個300公克重的ABS塑件,其厚度為3mm,流道長度為200mm,則流道直徑該是多少?

1.根據圖6-4,在300公克重之水平線和3mm厚直線之交點處畫一垂直線,與橫軸交於5.8mm處,即為參考直徑D’。

2.使用圖6-5,在流道長度200mm處畫水平線與曲線得到交點,再畫垂直線與橫軸交於1.29,即為長度係數fL。

3.將5.8mm乘上1.29,獲得之流道直徑為7.5mm。

圖6-4材料的流道直徑圖,其中,G=塑件重量(g);S=塑件厚度(mm);

D’=參考直徑(mm)

圖6-5流道長度與長度係數對於流動直徑的影響

 

  一般無法填充料之塑膠的典型流道尺寸列於表6-1。

表6-1無填充料之塑膠的典型流道尺寸

材料

直徑

材料

直徑

mm

inch

mm

inch

ABS,SAN

5.0-10.0

3/16-3/8

Polycarbonate

聚碳酸脂(PC)

5.0-10.0

3/16-3/8

Acetal

聚縮醛樹脂

3.0-10.0

1/8-3/8

Thermoplasticpolyester

熱塑性聚脂樹脂

3.0-8.0

1/8-5/16

Acetate

5.0-110.

3/16-7/19

Thermoplasticpolyester(reinforced)

補強熱塑性聚脂樹脂

5.0-10.0

3/16-3/8

Acrylic壓克力

8.0-10.0

5/16-3/8

Polyethylene

聚乙烯

2.0-10.0

1/16-3/8

Butyrate

5.0-10.0

3/16-3/8

Polyamide

聚丙烯酸脂

5.0-10.0

3/16-3/8

Fluorocarbon

聚氟碳樹脂

5.0-10.0

3/16-3/8

Polyphenyleneoxide

6.0-10.0

1/4-3/8

Impactacrylic

耐衝擊壓克力

8.0-10.0

5/16-1/2

Polyphenylene

聚丙烯

5.0-10.0

3/16-3/8

Ionomers

2.0-10.0

3/32-3/8

Polystyrene

聚苯乙烯

3.0-10.0

1/8-3/8

Nylon耐隆

2.0-10.0

1/16-3/8

Polysulfone

聚氟乙烯

6.0-10.0

1/4-3/8

Phenylene

6.0-10.0

1/4-3/8

Polyvinyl(plasticized)

聚氯乙烯

3.0-10.0

1/8-3/8

Phenylenesulfide

6.0-10.0

1/4-1/2

PVCRigid

硬質聚氯乙烯

6.0-16.0

1/4-5/8

Polyallomer

異聚合物

5.0-10.0

3/16-3/8

Polyurethane

聚尿素樹脂

6.0-8.0

1/4-5/16

6-1-6熱流道系統

  理想的射出成形系統可以生產密度均勻的塑件,而且不需要流道,不產生毛邊和澆口廢料。

使用熱流道系統(hotrunnersystems)可以達成此一目標。

熱流道內尚未射進模穴的塑料會維持在熔融狀態,等充填下一個塑件時再進入模穴,所以不會變成澆口廢料。

熱流道系統也稱作熱歧管系統(hotmanifoldsystems)或無流道成形(runnerlessmolding)。

常用的熱流道系統包括:

絕熱式和加熱式兩種。

  使用絕熱式流道(insulatedrunners)的模具,其模板有足夠大的通道,於射出成形時,接近流道壁面塑料的絕熱效果加上每次射出熔膠之加熱量,就足以維持熔膠流路的通暢,如圖6-6(a)所示。

  加熱式流道(heatedrunners)系統有內部加熱與外部加熱兩種設計。

內部加熱式如圖6-6(b),由內部的熱探針或魚雷管加熱,提供了環形的流動通道。

藉由熔膠的隔熱作用可以減少熱量散失到模具。

外部加熱式提供了內部的流動通道,並由隔熱組件與模具隔離以降低熱損失,如圖6-6(c)。

表5-2列出三種熱流道的優缺點。

表6-2各種流道系統之優缺點

熱流道種類

優點

缺點

絕熱式

設計較簡單

成本較低

會在澆口處產生不必要的凝固層。

必須以短週期時間維持熔融狀態。

需要較長的起動時間以到達穩定的熔膠溫度。

有充填不均之問題。

內部加熱式

改善熱分佈情形

成本較高,設計較複雜。

應注意流動平衡和複雜的溫度控制。

應考慮模具的不同組件之間的熱膨脹。

外部加熱式

改善熱分佈情形

溫度控制較佳

成本較高,設計較複雜。

應考慮不同的模具組件之間的熱膨脹。

圖6-6熱流道系統之種類:

(a)絕熱式、(b)內部加熱式、和(c)外部加熱式。

 

6-2流道平衡

  如果可能的話,應使用自然平衡流道系統來平衡進入模穴的熔膠流動。

讓熔膠平衡地流入模穴是高品質塑件之先決條件,藉由改變流道的尺寸與長度可以達成自然平衡的流道系統。

假如無法達成自然平衡之流道系統,可以改用人工平衡流道系統,經由改變澆口尺寸獲得相似的平衡充填,但是會顯著地影響澆口的冷凝時間,進一步影響塑件的均質。

應用模流分析軟體的流道平衡工具,可以使人工平衡流道系統變得更節省時間和成本,並且獲得平衡充填的塑件,參閱圖6-7。

圖6-7人工平衡流道系統之成形塑件

 

  要平衡流道系統,促成熔膠流向距離豎澆道最遙遠的模穴,可以縮減充填其他模穴的流道口徑。

但必須注意到,太小的流道口徑可能使流道內的熔膠提前凝固,造成短射;另一方面,小口徑流道會增加剪切熱,使熔膠黏滯性降低,造成更快速的充填。

此外,應該牢記非標準規格的流道口徑會增加模具的製作成本與維修成本。

  人工平衡流道系統有可能因為塑料差異就射出不同品質的塑件,所以需要更嚴謹地控制成形條件。

只要成形件稍有變化,充填模式就可能改變,造成不平衡的充填。

  在流道設計的最終階段,模流分析軟體可以協助確認流動速率對於流道系統設計的敏感度,並且決定適當的成形條件。

例如,使用魚骨形流道系統時,不同的進澆速率會造成不同充填模式。

一般而言,低進澆速率將先充飽遠離豎澆道的模穴;高進澆速率則先充飽靠近豎澆道的模穴。

原因在於低進澆速率的熔膠流動到第一個澆口時,會因流動阻力而流向流道的其他部分,等到流道系統內充滿熔膠之後,上游的第一個澆口因部分熔膠凝固而產生較大的流動阻力,於是,下游的模穴較先充飽,如圖6-8所示。

圖6-8使用不同射出速度之不平衡流道系統的流動模式

 

6-2-1流道設計規則

  流道設計對於塑件品質與產能有絕對的影響,本節之流道設計規則提供了流道設計的基本規範。

(1)在流道尺寸方面,流道截面面積不應該小於豎澆道截面面積,以便熔膠可以快速流到澆口區域。

但是必須注意不要使用太大口徑的流道,才能夠降低廢料量。

選擇冷流道口徑應考慮能夠使用標準刀具加工者優先。

對於大部分的塑料,建議流道最小直徑為1.5mm(0.06英吋)。

未加填充材料的塑料之典型流道尺寸可以參考表6-1。

梯形流道的高度與寬度大約相等,而且每邊各有5°~15°的斜角。

(2)每當流道有分支,其分支流道的直徑應該要小於主流道的直徑,因為只有較少量的熔膠會流進分支。

而且,從經濟觀點而言,應減少流道內的的熔膠量,以減少廢料。

當主流分流到N個分支流道時,主流道直徑(dmain)和分支流道直徑(dbranch)的關係為:

dmain=dbranch×N1/3

(3)考慮熔膠溫度,一般而言,小尺寸流道比大尺寸流道為佳,其可以產生較大量的黏滯熱,有效地提昇熔膠溫度,而不必採用高溫料管。

不當地應用高溫料管可能會導致塑膠裂解。

然而,小尺寸流道系統有可能提前凝固,造成短射。

(4)所有的流道必須在交接處設計一冷料井(coldslugwell),幫助熔膠流進流道系統和模穴。

圖6-9顯示冷料井的長度通常等於流道直徑。

流道與另一分支流道相交處,通常在流道延伸處設置冷料井。

 

圖6-9冷料井

 

(5)流道的設計必須顧及頂出和脫模的方便性,提供適當的剖面和脫模斜角。

對於大部份的塑料而言,必須將流道表面拋光,以方便熔膠流動和頂出塑件。

加長的流道系統應該採用多豎澆道拉桿(multiplespruepullers)和多重頂出位置。

(6)設計熱澆道系統時,應諮詢塑料供應商,以確定正確的歧管尺寸和進澆量。

6-3澆口設計

  澆口是熔膠流進模穴處的小開口,一個塑件的澆口設計包括澆口種類、尺寸和位置。

澆口設計受到塑件設計、模具設計、塑件規格(例如外觀、公差、同軸性)、成形塑料、填充材料、模板種類、和經濟因素(模具加工成本、成形週期、允許之廢料量等)的影響。

澆口設計對於塑件的品質和產量的影響甚鉅。

  除非熔膠的流動長度超過實用上的限制,而必須使用多澆口系統,否則最好採用單澆口。

多澆口系統通常會產生縫合線和熔合線的問題。

單澆口系統可以確保材料、溫度的均勻分佈和均勻的保壓,以及較佳的分子鏈配向性。

雖然單澆口系統模具的最初加工成本較高,但是廢料少,塑件品質佳等結果使其值回票價。

  圖6-10顯示澆口尺寸的名詞。

和塑件及流道比較,澆口截面通常很小,所以塑件可以很容易地去除澆口而不會留下澆口痕跡。

通常澆口厚度大約是塑件厚度的2/3。

由於澆口處的塑料凝固可以視為保壓階段的結束,大截面的澆口可以減少黏滯熱熱,大截面澆口容許使用較低進澆速度進澆,使用較高的保壓壓力進行較長時間的保壓,以提高塑件的材料密度。

假如必須考慮塑件的外觀、低殘留應力和較佳尺寸穩定性等因素,就應該選用較大的澆口。

 

圖6-10澆口各個尺寸之名稱

 

  澆口位置之選擇,應該確保均勻快速地充填,而且將縫合線/熔合線和排氣孔安排到最不影響塑件外觀或強度的區域。

另外,熔膠流動的高壓力和高流動速度使得澆口附近產生極高的殘留應力,所以應將澆口設置在遠離塑件承受外來高應力的區域。

澆口應遠離塑件之薄截面區域或肉厚突然變化區域,以避免遲滯現象或產生凹痕與空洞。

6-3-1澆口種類

  澆口有許多類型,根據去除澆口方式方類可以區分為人工去除式澆口(manuallytrimmedgates)和自動去除式澆口(automaticallytrimmedgates)。

(A)人工去除式澆口

  人工去除式澆口需要作業員二次加工切除澆口,其使用的原因包括:

澆口太大,必須移到模具外面再予以剪除。

對於剪切應力很敏感的塑料(例如PVC),應避免採用自動去除式澆口。

來自不同方向的熔膠同時流過大的截面積,而且要求纖維的配向性時,應避免自動去除式澆口。

人工去除式澆口有下列形式:

直接澆口、凸片澆口、邊緣澆口、重疊式澆口、扇形澆口、盤狀澆口、環狀澆口、輻狀澆口、和薄膜澆口。

(1)直接澆口

  直接澆口(directgate)又稱為豎澆道澆口(spruegate)如圖6-11,通常使用於單模穴模具,塑料以最小的壓力降直接從豎澆道填入模穴。

此類澆口於剪除後容易在塑件表面留下澆口痕跡。

直接澆口的凝固受控制於塑件肉厚,而不是澆口厚度。

通常塑件在接近直接澆口區域的收縮不大,但在直接澆口處有大量的收縮,結果造成澆口處的大量拉伸應力。

直接澆口入口端的直徑與射出機噴嘴直徑有關係,此澆口入口直徑必須比射出機噴嘴直徑大1mm以上。

標準豎澆道襯套具有2.4°錐度向塑件端開口,因此,直接澆口的長度控制著塑件端的澆口根部直徑,此澆口根部直徑至少要比塑件肉厚大1.5mm以上,或者大約取塑件澆口肉厚的2倍。

直接澆口錐角至少要1°,太小的錐角可能在頂出時使豎澆道無法與豎澆道襯套分離;太大的錐角則浪費塑料,並且加長冷卻時間。

非標準錐角的豎澆道加工成本較高,卻沒有什麼好處。

圖6-11直接澆口

(2)凸片澆口

  凸片澆口(tabgate)如圖6-12,通常使用於扁平塑件或薄塑件,以減小模穴內的剪應力。

澆口周遭的高剪應力只發生在輔助凸片,並且將於成形後剪除。

凸片澆口經常應用於PC、壓克力、SAN和ABS等樹脂的成形。

凸片的最小寬度是6.4mm,最小厚度為模穴肉厚的75%。

(3)邊緣澆口

  側邊澆口(edgegate)又稱為標準澆口(standardgate),如圖6-13所示,通常位於模具的分模線上,而且從塑件的側邊、上方或下方充填。

典型邊緣澆口尺寸為塑件厚度的6%~75%,或是0.4~6.4mm,寬度為1.6~12.7mm,澆口面長度不應超過1.0mm,最佳值為0.5mm。

圖6-12凸片澆口圖6-13邊緣澆口

(4)重疊澆口

  重疊澆口(overlapgate)與邊緣澆口類似,如圖6-14所示,但是重疊澆口與塑件側壁或表面有重疊。

重疊澆口通常用來防止噴流效應。

典型重疊澆口尺寸為0.4~6.4mm厚,1.6~12.7mm寬。

(5)扇口澆口

  扇形澆口(fangate)如圖6-15,是厚度逐漸改變的寬邊澆口,具有大充填面積,可以讓熔膠迅速地充填大型塑件。

大型塑件非常在乎翹曲問題和尺寸的穩定性,使用扇形澆口可以讓大型塑件的熔膠波前均勻地充填模穴。

扇形澆口的寬度和厚度具有錐度,並且要維持固定的熔膠波前面積,以確保固定的熔膠速度,讓熔膠在整個澆口的寬邊以相同壓力進行充填。

如同其他的人工去除式澆口,扇形澆口的最大厚度不超過塑件的肉厚的75%。

典型的扇形澆口厚度為0.25~1.6mm,寬度從6.4mm到模穴側邊長度的25%。

(6)盤狀澆口

盤狀澆口(diskgate)又稱為薄膜澆口(diaphragmgate),如圖6-16所示,常用在內側有開口的圓柱體或圓形,並且需要高度同軸性的塑件,或是不容許有縫合線的塑件。

基本上,盤狀澆口是在塑件的內緣使用毛邊狀的澆口,熔膠從同軸的豎澆道充填進入模穴,很容易獲得熔膠均勻流動的塑件。

盤狀澆口厚度通常是0.25~1.27mm。

圖6-14重疊澆口圖6-15扇口澆口

(7)環狀澆口

  環狀澆口(ringgate)如圖6-17,也應用於圓柱體或圓形塑件,塑料先沿著模心環繞,然後再沿著圓管向下充填。

環狀澆口並不適用在所有的塑件。

環狀澆口的厚度通常為0.25~1.6mm。

圖6-16盤狀澆口圖6-17環狀澆口

(8)輻狀澆口

  輻狀澆口(spokegate)如圖6-18,也稱為四點澆口(four-pointgate)或者十字澆口(crossgate),它適用於管狀塑件,具有容易去除澆口和節省塑料的優點。

但是可能會造成縫合線,也無法獲得完美的真圓度。

輻狀澆口通常是0.8~4.8mm厚,1.6~6.4mm寬。

(9)薄膜澆口

  薄膜澆口(filmgate)如圖6-19,又稱為毛邊澆口(flashgate),薄膜澆口與環狀澆口類似,但使用於邊緣平直的塑件,它具有平直的澆口,澆口寬度可以跨接整個模穴邊緣或是部份的模穴。

薄膜澆口適用於壓克力塑件,而且常常用在又大又平整的塑件,以保持最小量的翹曲。

薄膜澆口尺寸很小,厚度大約是0.25~0.63mm,寬度大約為0.63mm。

圖6-18輻狀澆口圖6-19薄膜澆口

(B)自動式去除式澆口

  自動去除式澆口與模具動作配合,在頂出塑件時剪斷澆口。

它們應用於:

避免去除澆口的二次加工。

維持均一的週期時間

使澆口痕跡最小化。

自動去除式澆口包括下列各類型:

針狀澆口、潛式澆口、熱流道澆口、和閥澆口。

(1)針狀澆口

針狀澆口(pingate)如圖6-20,通常應用於三板模,其流道系統位於模板的一組分模線上,塑件模穴接在主要分模線上。

具有倒錐角的澆口在平行於模板運動方向穿透中間模板。

當打開模穴主分模線時,針狀澆口的小直徑端從塑件撕離,再打開流道分模線即可頂出流道廢料。

此系統也可以先打開流道分模線,再使用輔具撕下流道廢料。

針狀澆口最常使用在單一塑件多點進澆,以確保對稱的充填,或是縮短流道長度以確保整個塑件的保壓操作。

典型的針狀澆口的直徑0.25~1.6mm。

(2)潛式澆口

  潛式澆口(submarinegate)或稱為隧道澆口(tunnelgate)、鑿子澆口(chiselgate),如圖6-21所示,使用於兩板模,在分模線以下,流道末端與模穴之間加工一傾斜之錐狀隧道。

於頂出塑件和流道時,澆口會與塑件分離。

典型的潛式澆口直徑為0.25~2.0mm,澆口由粗變細,直到成為球狀端點。

假如塑件的非功能區具有大直徑的針狀特徵,可以將它與潛式澆口連接,以減低加工成本。

假如針狀特徵發生在隱藏面,亦可以不將他去除。

將多重潛式澆口設計在圓柱體的內面,可以取代盤狀澆口,並且具備自動去除澆口的功能,其獲得塑件的外圍真圓度雖然比盤狀澆口塑件的真圓度差,但通常也還可以接受。

圖6-20針狀澆口圖6-21潛式澆口

(3)熱流道澆口

  熱流道澆口(hot-runnergate)或稱為熱探針澆口(hot-probegate),如圖6-22所示,通常從電熱式豎澆道和加熱流道直接傳送熔膠進入模穴,以產生無流道的塑件。

其保壓週期受控制於塑件澆口附近的凝固情形。

當模板打開時,相當高溫的塑料將自模穴撕開。

(4)閥式澆口

  閥式澆口(valvegate)如圖6-23,在熱流道澆口內增加一針桿,以便在澆口凝固之前關閉澆口。

它可以應用在較大的澆口而不會產生澆口痕跡。

因為保壓週期受控於針桿,閥式澆口可以得到較佳的保壓週期和較穩定的塑件品質。

圖6-22熱流道澆口圖6-23閥式澆口

6-3-2澆口設計原則

  設計恰當的澆口可以均勻迅速、單一方向地傳送熔膠以充填模穴,並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