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30.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11834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2.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3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3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3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3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3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30.docx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3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30.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30.docx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30

瑜伽師地論科句披尋記卷第三十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沙門玄奘奉詔譯

                       韓清淨科記

本地分中聲聞地第三瑜伽處之一

辛三、安立瑜伽2 壬一、結前生後

如是已說補特伽羅品類、建立及所緣等,乃至趣修有果、無果。

如應安立,我今當說。

壬二、標釋一切2 癸一、嗢柁南標

總嗢柁南曰:

 往慶問尋求 方安立護養 遠離一境性 障淨修作意

癸二、長行釋5 子一、往問2 丑一、往詣師所3 寅一、標

若有自愛補特伽羅初修業者,始修業時,為隨證得自義利故,先應四處安住正念,然後往詣善達瑜伽或軌範師、或親教師、或餘尊重、似尊重所。

寅二、徵

云何四處?

寅三、列

一、專求領悟,無難詰心處;二、深生恭敬,無憍慢心處;三、唯求勝善,非顯己能處;四、純為安立自他善根,非求利養恭敬名聞處。

  純為安立自他善根等者:

善達瑜伽諸瑜伽師,於彼一切初修業者,如理如法善巧宣說,能令得初正信、受持淨戒、攝受多聞、增長惠捨、調柔諸見,是名最初安立善根。

初修業者,唯為彼瑜伽師堪能安立自他善根,往請教授,非為依護邪瑜伽師,貪求利養恭敬名聞。

丑二、請問瑜伽

如是正念到師處已,先求開許請問時分,然後安詳躬申請問。

將請問時,偏覆左肩,右膝著地,或居下坐曲躬而坐,合掌恭敬,深生愧畏,低顏軟語請問瑜伽:

我於如是瑜伽行中欲求受學,唯願慈悲為我宣說。

子二、慶慰2 丑一、標所應

如是請已,善達瑜伽諸瑜伽師,為欲安立初修業者瑜伽作意,應以慈愍柔軟言詞讚勵慶慰,又應稱揚修斷功德。

丑二、舉歎詞2 寅一、讚勵慶慰2 卯一、總讚

歎言:

善哉!

善哉!

卯二、別慶9 辰一、於不放逸

賢首!

汝今乃能於墮放逸、樂著放逸、沈沒境界、樂著境界眾生類中,獨不放逸,樂修出行。

  於墮放逸樂著放逸等者:

生豪貴家,財寶具足,於諸妙欲耽著受用,不見過患,不知出離,名放逸過。

如前種性地說。

(陵本二十一卷二頁1817)此說境界,謂諸妙欲。

不見過患,是名沈沒。

不知出離,是名樂著。

如是應知。

辰二、於求解脫

汝今乃能於久墮在種種憂苦險惡牢獄眾生類中,獨求解脫如是牢獄。

  墮在種種憂苦等者:

此說墮諸惡趣,種種憂苦不令得出,如處牢獄應知。

辰三、於斷固縛

汝今乃能於彼種種貪瞋癡等杻械枷鎖常所固縛眾生類中,獨求斷壞如是固縛。

  於彼種種貪瞋等者:

此說一切世間貪瞋癡縛最極堅牢,令不逃避,恆時隨逐,終不解脫。

如是顯示因處煩惱繫縛種種差別,喻如杻械枷鎖。

辰四、於超生死

汝今乃能於入生死曠野嶮道眾生類中,獨求超度曠野嶮道。

  於入生死曠野嶮道等者:

此中顯示,不了緣起、不修正行,猶如有人迷失道路,墮入曠野、或嶮道中,由是故有生死諸苦。

緣起聖道經說:

譬如有人遊行曠野、嶮穢稠林,欻然值遇舊道、舊徑、舊所行跡,古昔諸仙嘗所遊履,彼即尋行,乃至廣說。

此中舊道、舊徑、舊所行跡,當知即是八聖道支。

與此相違,非道為道,是故喻如曠野嶮道。

辰五、於獲善根

汝今乃能於遭窮儉種種善根眾生類中,獨求獲得豐饒善根。

  於遭窮儉種種善根等者:

謂或信根、或精進根、或復念根、或復定根、或復慧根,是名種種善根。

遭諸世間穢濁增時,有情世間多分見濁,虛妄推求邪法、邪義,匱乏善根,是名窮儉。

辰六、於證安隱

汝今乃能於墮種種煩惱怨賊、廣大怖畏眾生類中,獨求證得究竟安隱常樂涅槃。

  於墮種種煩惱怨賊等者:

謂三界中一切煩惱,說名種種煩惱怨賊。

由煩惱故,感當來生,生已便有夭喪殞歿,是故煩惱名為怨賊。

當來生苦常所隨逐,及為眾苦之所依止,由是說言廣大怖畏。

辰七、於證無病

汝今乃能於為煩惱重病吞食眾生類中,獨求證得第一無病常樂涅槃。

  於為煩惱重病吞食等者:

諸煩惱苦說名心病,望餘身病,難可對治,故名為重。

諸眾生類隨彼而轉,不得自在,名為吞食。

辰八、於度瀑流

汝今乃能於為四種瀑流漂溺眾生類中,獨求越度如是瀑流。

辰九、於獲智明

汝今乃能於入廣大無明黑闇眾生類中,獨求獲得大智光明。

  於入廣大無明黑闇等者:

攝異門分說:

無明者,於所知事不能善巧。

黑闇者,於其實事不正了知。

(陵本八十四卷二十頁6413)又智光明有五勝利,及德差別有十五種,如決擇分釋應知。

(陵本七十卷一頁5449)

寅二、稱揚功德2 卯一、於修行

長老當知,汝若定能如是精勤修瑜伽行,乃得名為不虛受用國人信施,真實奉行如來聖教,不捨靜慮,成就勝觀,增長樂居空閑法侶,精勤修學自義瑜伽,不辱有智同梵行者。

卯二、於樂欲

汝今為欲勤修自利利他正行,汝今為欲利益安樂無量眾生,哀愍世間及諸天、人、阿素洛等,為令獲得義利安樂,故來問爾。

  不捨靜慮成就勝觀者:

謂時時間修習止相、舉相、捨相,隨得觸證所緣清淨、智遍清淨故。

如前已說。

(陵本二十六卷十八頁2224)

子三、審問2 丑一、標所應

以如是等柔軟言詞讚勵慶慰,稱揚修斷諸功德已,復於四種審問處法,應審問之。

丑二、舉告言4 寅一、於三寶所

告言:

長老!

汝已一向歸佛法僧,非外道師及彼邪法弟子眾不?

  一向歸佛法僧等者:

決擇分說:

謂由五處觀察所歸,乃可歸依,乃至廣說。

(陵本六十四卷一頁5071)此應準知。

寅二、於梵行等

汝已最初淨修梵行、善淨尸羅、正直見不?

  最初淨修梵行等者:

謂能受學遠離一切行非梵行習婬欲法,是名最初淨修梵行。

戒善清淨,是名善淨尸羅。

謂若有見,淨信相應故、勝解相應故、遠離誑諂故、善思法義無惑無疑加行出離故,名正直見。

如前已說。

(陵本二十九卷十六頁2454)

寅三、於聖諦法

汝已於其總標、別辯諸聖諦法,若少、若多,聞受持不?

寅四、於真出家

汝於涅槃深心信解,為證寂滅而出家不?

子四、尋求3 丑一、略標

如是問已,彼若云:

爾!

次後復於四種處所,以四因緣應正尋求。

丑二、徵列2 寅一、四種處所

何等名為四種處所?

一、應尋求其願,二、應尋求種性,三、應尋求其根,四、應尋求其行。

寅二、四種因緣

云何名為四種因緣?

一、應以審問而正尋求,二、應以言論而正尋求,三、應以所作而正尋求,四、應以知他心差別智而正尋求。

丑三、配釋4 寅一、以審問2 卯一、尋求其願3 辰一、徵

云何名為應以審問尋求其願?

辰二、釋2 巳一、舉問詞

謂如是問:

長老!

於何已發正願?

聲聞乘耶?

獨覺乘耶?

無上正等菩提乘耶?

巳二、隨自答

彼得此問,隨自所願,當如是答。

辰三、結

如是名為應以審問尋求其願。

卯二、尋求種性根行2 辰一、徵

云何名為應以審問尋求種性及以根、行?

辰二、釋3 巳一、舉問詞2 午一、總

謂如是問:

長老!

於自種性、根、行能審察不?

午二、別3 未一、種性

謂我本來有何種性?

聲聞乘耶?

獨覺乘耶?

大乘等耶?

未二、根

有何等根?

為鈍?

為中?

為利根耶?

未三、行

有何等行?

為貪行耶?

為瞋行耶?

廣說乃至尋思行耶?

巳二、如問答

彼若黠慧,能自了知前後差別種性、根、行,善取其相,如問而答。

巳三、不能答

若性愚鈍,不能自知前後差別,乃至不能善取其相,由是不能如問而答。

  能自了知前後差別種性根行等者:

如先所問種性、根、行,前後相望種種差別,能自了知,及善取相,隨自所有而正答故。

寅二、以言論3 卯一、標

從此已後,應以言論尋求彼三。

卯二、釋3 辰一、尋求種性3 巳一、依聲聞乘2 午一、對彼說

謂對其前,應以顯了正理相應眾雜美妙易解言詞,說聲聞乘相應言論。

午二、觀彼相2 未一、信解

彼聞宣說此言論時,若身中有聲聞種性,於此言論便發最極踊躍歡喜,深生信解。

未二、不信解

若身中有獨覺種性、大乘種性,於此言論不發最極踊躍歡喜,不生信解。

  應以顯了正理相應等者:

善釋文句,是名顯了。

與觀待等道理相應,是名正理相應。

助伴隨順,次第宣說,是名眾雜。

其聲清美,是名美妙。

顯然有趣,是名易解。

如是等類說法語攝應知。

巳二、依獨覺乘2 午一、對彼說

次復為其說獨覺乘相應言論。

午二、觀彼相2 未一、信解

彼聞宣說此言論時,若身中有獨覺種性,於此言論便發最極踊躍歡喜,深生信解。

未二、不信解

若身中有聲聞種性、大乘種性,則不如是。

巳三、依菩薩乘2 午一、對彼說

後復為其宣說大乘相應言論。

午二、觀彼相2 未一、信解

彼聞宣說此言論時,若身中有大乘種性,於此言論便發最極踊躍歡喜,深生信解。

未二、不信解

若身中有聲聞種性、獨覺種性,則不如是。

辰二、尋求其根3 巳一、鈍根

若有鈍根,雖聞宣說麤淺言論,而於法義勵力審思,方能領受解了通達。

巳二、利根

若有利根,雖聞宣說深細言論,而於法義速能領受解了通達。

巳三、中根

若有中根,則不如是。

  雖聞宣說深細言論者:

此中言論,謂如緣起等教應知。

辰三、尋求其行5 巳一、貪行

若有貪行,彼聞為說淨妙言論,便發最極淨信愛樂,悟入其趣;身毛皆豎,悲涕墮淚;其身外現潤滑相狀,其心內懷柔軟怡悅。

  彼聞為說淨妙言論者:

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是名淨妙言論,感可愛生淨妙果故。

巳二、瞋行

若有瞋行,當知一切與上相違。

巳三、癡行2 午一、生怖畏

若有癡行,彼聞為說決定通達涅槃離染相應言論,便生最極驚恐怖畏。

午二、例鈍根

如說鈍根,如是癡行,當知亦爾。

  彼聞為說決定通達等者:

此中言論,謂即顯示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法爾道理應知。

依無常義,此說決定。

依無我義,此說通達。

依涅槃寂靜義,此說涅槃離染。

巳四、慢行

若有慢行,彼聞為說正法言論,不甚恭敬屬耳樂聞,不極安住求欲領解奉教行心。

雖作方便引發其心,令受正化,而不分明發言稱善。

巳五、尋思行

若尋思行,彼聞為說正法言論,雖攝耳聽,而心散亂,惡受所受。

凡所領受不堅不住,隨受隨失,數重請問。

卯三、結

如是名為應以言論尋求種性及以根、行。

寅三、以所作2 卯一、徵

云何名為應以所作尋求彼三?

卯二、釋

謂如前說聲聞種性,及貪等行補特伽羅所有相狀,是名所作。

由此所作,如其所應,當正尋求種性、根、行。

  謂如前說聲聞種性等者:

種性地中,說有住種性相。

又諸補特伽羅中,說有貪行等相。

今指彼故,名如前說。

寅四、以知他心差別智2 卯一、徵

云何名為應以知他心差別智尋求種性及以根、行?

卯二、釋

謂如有一善達瑜伽修瑜伽師,已得知他心差別智。

彼由如是他心智故,如實了知種性、根、行。

子五、安立4 丑一、標

於四種處,以四因緣正尋求已,復於五處如應安立。

丑二、徵

云何五處?

丑三、列

一、護養定資糧處,二、遠離處,三、心一境性處,四、障清淨處,五、修作意處。

丑四、釋4 寅一、護養定資糧處3 卯一、徵

云何護養定資糧?

卯二、釋2 辰一、舉戒律儀2 巳一、明護養

謂若成就戒律儀者,即於是處為令不退,住不放逸;如佛所誡、如佛所許,圓滿戒蘊學處差別,精進修行,常無懈廢。

巳二、顯堪能

如是能於已所證得尸羅相應學道無退,亦能證得先所未證尸羅相應殊勝學道。

辰二、例餘善法2 巳一、能防護

如說成就戒律儀,如是成就根律儀、於食知量、初夜後夜悎寤瑜伽、正知而住,如是乃至成就所有沙門莊嚴,隨所獲得資糧所攝善法差別,皆能防護令不退失。

巳二、能長養

於後勝進善法差別,為速圓滿,為如所說無增無減平等現行,發生樂欲,增上欣慕,恆常安住勇猛精進。

卯三、結

是名護養定資糧。

  為如所說無增無減等者:

前說於諸學處既得善巧及曉悟已,隨所教誨無增無減,復能受學,乃至廣說。

(陵本二十二卷六頁1905)此應準知。

寅二、遠離處5 卯一、乘標

如是遠離順退分法,修習能順勝分法時,樂住遠離。

卯二、總徵

云何遠離?

卯三、略釋

謂處所圓滿、威儀圓滿、遠離圓滿,是名遠離。

  如是遠離順退分法等者:

若任放逸,是名順退分法。

不生喜足,是名順勝分法。

卯四、廣顯3 辰一、處所圓滿2 巳一、徵

云何處所圓滿?

巳二、釋2 午一、出處所2 未一、別顯2 申一、列

謂或阿練若、或林樹下、或空閑室。

申二、釋3 酉一、空閑室

山谷、巖穴、稻稈積等,名空閑室。

酉二、林樹下

大樹林中,名林樹下。

酉三、阿練若

空迥、塚間、邊際臥坐,名阿練若。

未二、總攝

當知如是山谷、巖穴、稻稈積等,大樹林中,空迥、塚間、邊際臥坐,或阿練若、或林樹下、或空閑室,總名處所。

午二、釋圓滿2 未一、標

處所圓滿復有五種。

未二、釋5 申一、第一處所圓滿

謂若處所,從本已來形相端嚴,眾所喜見,清淨無穢;園林池沼悉皆具足,清虛可樂;地無高下,處無毒刺,亦無眾多磚石瓦礫;能令見者心生清淨,樂住其中修斷加行;心悅、心喜,任持於斷。

是名第一處所圓滿。

  心悅心喜任持於斷者:

謂於是處清虛可樂,心生歡悅,是名心悅。

即以是處為依,隨順加行,謂我定當成辦所作,心生喜悅,是名心喜。

由是因緣,住不放逸,斷滅一切世間貪憂,是名任持於斷。

申二、第二處所圓滿

又若處所,晝無憒鬧,夜少音聲,亦少蚊蝱、風日、蛇蝎諸惡毒觸。

是名第二處所圓滿。

申三、第三處所圓滿

又若處所,無惡師子、虎、豹、豺、狼、怨敵、盜賊、人非人等諸恐怖事;於是處所,身意泰然,都無疑慮,安樂而住。

是名第三處所圓滿。

申四、第四處所圓滿

又若處所,隨順身命眾具易得,求衣服等不甚艱難,飲食支持無所匱乏。

是名第四處所圓滿。

申五、第五處所圓滿

又若處所,有善知識之所攝受,及諸有智同梵行者之所居止;未開曉處能正開曉,已開曉處更令明淨;甚深句義以慧通達,善巧方便殷勤開示,能令智見速得清淨。

是名第五處所圓滿。

辰二、威儀圓滿3 巳一、徵

云何威儀圓滿?

巳二、釋2 午一、標相

謂於晝分經行、宴坐;於初夜分亦復如是;於中夜分右脅而臥;於後夜分疾疾還起,經行、宴坐。

即於如是圓滿臥具,諸佛所許大小繩床、草葉座等結加趺坐,乃至廣說。

午二、釋義3 未一、結加趺坐4 申一、徵因

何因緣故結加趺坐?

申二、總標

謂正觀見五因緣故。

申三、列釋5 酉一、速發輕安

一、由身攝斂速發輕安。

如是威儀順生輕安最為勝故。

酉二、能經久時

二、由此宴坐能經久時。

如是威儀不極令身速疲倦故。

酉三、是不共法

三、由此宴坐是不共法。

如是威儀外道他論皆無有故。

酉四、形相端嚴

四、由此宴坐形相端嚴。

如是威儀令他見已極信敬故。

酉五、佛等共許

五、由此宴坐佛佛弟子共所開許。

如是威儀一切賢聖同稱讚故。

申四、結成

正觀如是五種因緣,是故應當結加趺坐。

未二、端身正願2 申一、別辨相2 酉一、端身

端身正願者,云何端身?

謂策舉身令其端直。

酉二、正願

云何正願?

謂令其心離諂離詐,調柔正直。

申二、離蓋障

由策舉身令端直故,其心不為惛沈睡眠之所纏擾。

離諂詐故,其心不為外境散動之所纏擾。

未三、安住背念2 申一、徵

安住背念者,云何名為安住背念?

申二、釋2 酉一、第一義

謂如理作意相應念,名為背念,棄背違逆一切黑品故。

酉二、第二義

又緣定相為境念,名為背念,棄背除遣一切不定地所緣境故。

巳三、結

如是名為威儀圓滿。

辰三、遠離圓滿4 巳一、徵

云何遠離圓滿?

巳二、標

謂有二種。

巳三、列

一、身遠離,二、心遠離。

巳四、釋2 午一、身遠離

身遠離者,謂不與在家及出家眾共相雜住,獨一無侶,是名身遠離。

午二、心遠離

心遠離者,謂遠離一切染汙、無記所有作意,修習一切其性是善能引義利定地作意,及定資糧加行作意,是名心遠離。

  遠離一切染汙無記所有作意等者:

不如理作意,是名染汙作意。

非如理非不如理作意,是名無記作意。

此二作意說應遠離。

如理作意其性是善,說應修習。

此復有二,一、謂能引義利及與定地作意,二、謂定資糧及定加行作意。

卯五、結攝

如是此中,若處所圓滿、若威儀圓滿、若身遠離、若心遠離,總攝為一,說名遠離。

寅三、心一境性處及障清淨處2 卯一、別辨2 辰一、心一境性處3 巳一、出體性4 午一、徵

云何心一境性?

午二、標

謂數數隨念同分所緣,流注、無罪適悅相應,令心相續,名三摩地,亦名為善心一境性。

午三、釋4 未一、數數隨念2 申一、徵

何等名為數數隨念?

申二、釋

謂於正法聽聞受持,從師獲得教誡教授增上力故,令其定地諸相現前。

緣此為境,流注、無罪適悅相應,所有正念隨轉安住。

未二、同分所緣2 申一、徵

云何名為同分所緣?

申二、釋2 酉一、辨相

謂諸定地所緣境界,非一眾多種種品類,緣此為境,令心正行,說名為定,此即名為同分所緣。

  緣此為境令心正行等者:

謂於所知事同分所緣一切影像,平等平等任持心故。

義如決擇分說。

(陵本六十三卷八頁5044)

酉二、釋名2 戌一、問

問:

此所緣境是誰同分,說為同分?

戌二、答

答:

是所知事相似品類,故名同分。

未三、流注適悅相應

復由彼念,於所緣境無散亂行,無闕無間,無間、殷重加行適悅相應而轉,故名流注適悅相應。

  於所緣境無散亂行等者:

此即九種心住中專注一趣應知。

由無色等十相令心散亂,說名無散亂行。

未四、無罪適悅相應

又由彼念,於所緣境無有染汙,極安隱住,熟道適悅相應而轉,故名無罪適悅相應。

  於所緣境無有染汙等者:

此即九種心住中等持應知。

由無種種欲恚害等諸惡尋思、貪欲蓋等諸隨煩惱令心擾動,名無染汙。

由無加行無功用任運轉道,說名極安隱住,熟道而轉。

午四、結

是故說言:

數數隨念同分所緣,流注、無罪適悅相應,令心相續,名三摩地,亦名為善心一境性。

巳二、辨品別3 午一、標

復次,如是心一境性,或是奢摩他品,或是毗鉢舍那品。

午二、辨

若於九種心住中心一境性,是名奢摩他品;若於四種慧行中心一境性,是名毗鉢舍那品。

午三、釋2 未一、九種心住2 申一、徵

云何名為九種心住?

申二、釋3 酉一、明體相2 戌一、略標

謂有苾芻,令心內住、等住、安住、近住、調順、寂靜、最極寂靜、專注一趣,及以等持,如是名為九種心住。

戌二、別顯9 亥一、內住

云何內住?

謂從外一切所緣境界攝錄其心,繫在於內,令不散亂。

此則最初繫縛其心,令住於內,不外散亂,故名內住。

  從外一切所緣境界等者:

色聲香味觸處,名外一切所緣境界。

念增上力防護其心,不令趣入、流散、馳騁彼彼境中,是名攝錄其心。

亥二、等住

云何等住?

謂即最初所繫縛心,其性麤動,未能令其等住、遍住故。

  未能令其等住遍住故者:

若心不能安住平等捨位,名未等住。

若於所緣不能遍攝令住,名未遍住。

次即於此所緣境界,以相續方便、澄淨方便,挫令微細,遍攝令住,故名等住。

  以相續方便澄淨方便者:

謂由無間、殷重加行,令心相續住一所緣,是名相續方便。

止息諸惡尋思及隨煩惱,由是因緣令心清淨,是名澄淨方便。

亥三、安住

云何安住?

謂若此心雖復如是內住、等住,然由失念於外散亂,復還攝錄安置內境,故名安住。

亥四、近住

云何近住?

謂彼先應如是如是親近念住,由此念故,數數作意內住其心,不令此心遠住於外,故名近住。

  謂彼先應如是如是親近念住者:

如前已說,為守護念、為於境無染、為安住所緣,名為念住,乃至廣說由此三相,善住其念,故名念住。

(陵本二十八卷十七頁2383)今說如是如是親近念住,義應準知。

言親近者,謂於此中,由正修習聞所成慧,故名親近。

又由修習了相作意,故名親近。

如攝事分說。

(陵本八十六卷十七頁6536)

亥五、調順2 天一、徵

云何調順?

天二、釋2 地一、舉十相

謂種種相令心散亂,所謂色、聲、香、味、觸相,及貪、瞋、癡、男、女等相,故彼先應取彼諸相為過患想。

地二、顯調順

由如是想增上力故,於彼諸相折挫其心,不令流散,故名調順。

  謂種種相令心散亂等者:

此中色、聲、香、味、觸、貪、瞋、癡、男、女,說名色等十相。

於如是事心起思惟,作用遽務,由是說言令心散亂。

亥六、寂靜2 天一、徵

云何寂靜?

天二、釋2 地一、舉尋蓋

謂有種種欲恚害等諸惡尋思,貪欲蓋等諸隨煩惱,令心擾動,故彼先應取彼諸法為過患想。

地二、顯止息

由如是想增上力故,於諸尋思及隨煩惱,止息其心,不令流散,故名寂靜。

亥七、最極寂靜

云何名為最極寂靜?

謂失念故,即彼二種暫現行時,隨所生起諸惡尋思及隨煩惱,能不忍受,尋即斷滅、除遣、變吐,是故名為最極寂靜。

  即彼二種暫現行時者:

謂諸尋思及隨煩惱,名彼二種應知。

亥八、專注一趣

云何名為專注一趣?

謂有加行、有功用,無闕無間三摩地相續而住,是故名為專注一趣。

亥九、等持

云何等持?

謂數修、數習、數多修習為因緣故,得無加行、無功用任運轉道。

由是因緣,不由加行、不由功用,心三摩地任運相續,無散亂轉,故名等持。

酉二、配六力3 戌一、標

當知此中,由六種力,方能成辦九種心住。

戌二、列

一、聽聞力,二、思惟力,三、憶念力,四、正知力,五、精進力,六、串習力。

戌三、配5 亥一、由聞思力

初由聽聞、思惟二力,數聞數思增上力故,最初令心於內境住,及即於此相續方便、澄淨方便,等遍安住。

亥二、由憶念力

如是於內繫縛心已,由憶念力,數數作意攝錄其心,令不散亂,安住、近住。

亥三、由正知力

從此已後,由正知力調息其心,於其諸相、諸惡尋思、諸隨煩惱,不令流散,調順、寂靜。

亥四、由精進力

由精進力,設彼二種暫現行時,能不忍受,尋即斷滅、除遣、變吐,最極寂靜、專注一趣。

亥五、由串習力

由串習力,等持成滿。

酉三、辨作意2 戌一、配九心住3 亥一、標

即於如是九種心住,當知復有四種作意。

亥二、列

一、力勵運轉作意,二、有間闕運轉作意,三、無間闕運轉作意,四、無功用運轉作意。

  當知復有四種作意等者:

三摩呬多地說:

力勵運轉作意皆所不攝。

有間、有功用運轉作意,乃至攝樂作意所攝。

自然運轉作意,加行究竟及此果二作意攝。

(陵本十一卷十九頁932)由是當知,九種心住通說未得作意及已得作意諸相差別。

亥三、配

於內住、等住中,有力勵運轉作意;於安住、近住、調順、寂靜、最極寂靜中,有有間闕運轉作意;於專注一趣中,有無間闕運轉作意;於等持中,有無功用運轉作意。

戌二、顯通二品2 亥一、奢摩他品

當知如是四種作意,於九種心住中,是奢摩他品。

亥二、毗鉢舍那品

又即如是獲得內心奢摩他者,於毗鉢舍那勤修習時,復即由是四種作意,方能修習毗鉢舍那,故此亦是毗鉢舍那品。

未二、四種慧行2 申一、徵

云何四種毗鉢舍那?

申二、釋4 酉一、出體性2 戌一、略標

謂有苾芻,依止內心奢摩他故,於諸法中能正思擇、最極思擇、周遍尋思、周遍伺察,是名四種毗鉢舍那。

戌二、別顯4 亥一、能正思擇

云何名為能正思擇?

謂於淨行所緣境界、或於善巧所緣境界、或於淨惑所緣境界,能正思擇盡所有性。

  能正思擇盡所有性者:

思擇諸事及彼自相,是名思擇盡所有性。

亥二、最極思擇

云何名為最極思擇?

謂即於彼所緣境界,最極思擇如所有性。

  最極思擇如所有性者:

思擇諸法一切共相及品、時、理,是名思擇如所有性。

亥三、周遍尋思

云何名為周遍尋思?

謂即於彼所緣境界,由慧俱行有分別作意,取彼相狀,周遍尋思。

亥四、周遍伺察

云何名為周遍伺察?

謂即於彼所緣境界,審諦推求,周遍伺察。

酉二、顯差別3 戌一、標

又即如是毗鉢舍那,由三門、六事差別所緣,當知復有多種差別。

戌二、釋2 亥一、由三門4 天一、徵

云何三門毗鉢舍那?

天二、列

一、唯隨相行毗鉢舍那,二、隨尋思行毗鉢舍那,三、隨伺察行毗鉢舍那。

天三、釋3 地一、唯隨相行

云何名為唯隨相行毗鉢舍那?

謂於所聞所受持法,或於教授教誡諸法,由等引地如理作意,暫爾思惟,未思、未量、未推、未察,如是名為唯隨相行毗鉢舍那。

  云何名為唯隨相行毗鉢舍那等者:

此顯聞所成慧依止於文,但如其說,未善意趣,是故名為唯隨相行。

地二、隨尋思行

若復於彼思量推察,爾時名為隨尋思行毗鉢舍那。

地三、隨伺察行

若復於彼既推察已,如所安立復審觀察,如是名為隨伺察行毗鉢舍那。

天四、結

是名三門毗鉢舍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