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的君子观以《象传》考察.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11502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易经》中的君子观以《象传》考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易经》中的君子观以《象传》考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易经》中的君子观以《象传》考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易经》中的君子观以《象传》考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易经》中的君子观以《象传》考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易经》中的君子观以《象传》考察.docx

《《易经》中的君子观以《象传》考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易经》中的君子观以《象传》考察.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易经》中的君子观以《象传》考察.docx

《易经》中的君子观以《象传》考察

 

易經研究報告

 

《周易》中的君子觀─以《大象傳》考察

 

班級:

國碩一

姓名:

蔡雅惠

學號:

94422003

 

《周易》中的君子觀─以《大象傳》考察

蔡雅惠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碩士班

摘要

《周易》本是周代一部卜筮之書,它分為經、傳兩部分,包括六十四卦卦辭、爻辭和十翼。

而《周易》中「君子」之意義,侯婉如在〈《周易》中「君子」之特質初探〉曾提到:

「在《周易》中,「君子」一詞可代表兩种種意義,一為有仁德之君子,一為古代貴族或士的專稱。

筆者在本文探討《周易》中的君子觀,以《大象傳》中出現「君子」一詞的五十三卦為考察對象,來看《大象傳》中的君子觀。

《周易》中的君子觀包含了君子要自強、要謙虛、要中正、要崇德和要謹言慎行等,筆者將《大象傳》中許多有關的論述,與《周易》的君子觀相互映證,在《大象傳》中共有五十三各卦提到「君子」一詞,都能夠與君子要自強、要謙虛、要中正、要崇德和要謹言慎行的君子觀結合。

由此可見,《周易》中的君子觀早已具備了初步的規模,是有其貢獻與價值存在的。

 

關鍵詞:

《周易》、君子、《象傳》

 

1、前言

《周易》本是周代一部卜筮之書,它分為經、傳兩部分,包括六十四卦卦辭、爻辭和十翼。

《易經》主要為卦辭、爻辭,在戰國起,將之分為上下兩篇,上篇自乾卦至離卦,凡三十卦為上經;下篇則自咸卦至未濟卦,凡三十四卦為下經。

《易傳》是註釋與闡發《周易》著作的通稱,它包含《彖傳》上下篇、《象傳》上下篇、《繫辭傳》上下篇、《文言傳》、《說卦傳》、《序卦傳》和《雜卦傳》,凡十篇,因此這七傳十篇又稱為「十翼」。

而《象傳》分上、下篇外,通常稱解釋卦辭者為大象傳,解釋爻辭者為小象傳。

《周易》雖然本來是卜筮之書,但在其卦辭、爻辭中,也是有富含義理價值的語句,因為還具有哲理的性質,因此可以作為人生處事的準則。

《周易》雖是一門不易懂的學科,但學者們的研究成果依然豐碩,在專書,有劉師瀚平《話解易經》、鍾泰德《易經通釋》、蕭登福《易經新譯》、郭建勳《新譯易經讀本》、黃慶萱《周易縱橫談》、戴璉璋《易傳之形成及其思想》、孔繁詩《易經說卦傳暨卦變研究》、劉君祖《治平易》等,他們介紹、注解《周易》到延伸其思想在生活上;在期刊論文,有賀彩龍〈《周易》之「明夷」卦探微〉、陳望衡〈憂患人生的卓越指南—《周易》與人生哲理〉、李居洋〈《周易》哲學思想簡析〉、劉鶴文〈《周易》卦爻辭与《詩經》的比興方法〉、楊昌勇〈論《周易》的教育社會學思想〉、楊端志〈《周易》古經韻考韻讀〉、張正春〈《周易》的人生觀〉、李南蓉〈《周易》的文藝美學价值〉等,不管是單就各卦的解釋、與社會人生結合、以聲韻角度探討或其藝術美學,學者們的研究可說是包羅萬象。

筆者在本文將討論《周易》中的君子觀,侯婉如在〈《周易》中「君子」之特質初探〉提到:

「『君子』一詞,於《周易》中凡一百二十五見。

其中,卦、爻辭中二十見;《彖辭》十一見,散見於七卦的彖辭中;《大象辭》五十四見;《小象辭》十見;《乾文言》八見,《坤文言》二見;《繫辭上》十一見,《系繫辭下》八見;《說卦》、《序卦》無見,《雜卦》惟一見。

」,由此可見其重要性,然關於《大象傳》中所提到的「君子」一詞,筆者整理後,只有五十三卦中有出現,與侯婉如所說有所出入。

另外,關於《周易》中「君子」之意義,侯婉如在〈《周易》中「君子」之特質初探〉曾提到:

「在《周易》中,「君子」一詞可代表兩种種意義,一為有仁德之君子,一為古代貴族或士的專稱。

前者近似於所謂的「聖人」,惟聖人是至高無上的,君子則須藉由不斷地修己。

後者近似於所謂的「大人」,但大人專指在高位的人而言。

」,其他有關《周易》中「君子」主題的研究,還有葉崗〈《周易》的君子觀及其衍說〉、〈君子觀:

《論語》與《周易》之比較(上)〉、〈君子觀:

《論語》與《周易》之比較(下)〉、李笑野〈《周易》的倫理道德觀—君子品格論〉、于春海和卞良君〈《易經》中的君子觀〉、黃黎星〈聖哲垂範道德智慧的啟示:

—《周易》「君子」「大人」「聖人」析〉等,他們將《周易》中的君子觀,以概括方式全部論述,筆者則縮小範圍,以《大象傳》中出現「君子」一詞的五十三卦為考察對象,來看《大象傳》中的君子觀。

2、《大象傳》中曾出現「君子」一詞之卦

(一)上經:

自乾卦至離卦,凡二十一卦。

1.乾: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2.坤: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3.屯:

雲雷,屯;君子以經綸。

4.蒙:

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5.需:

雲上于天,需。

君子以飲食宴樂。

6.訟:

天與水違行,訟;君子以作事謀始。

7.師:

地中有水,師。

君子以容民畜眾。

8.小畜:

風行天上,小畜。

君子以懿文德。

9.履:

上天下澤。

履,君子以辯上下,定民志。

10.否:

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

11.同人:

天與火,同人。

君子以類族辨物。

12.大有:

火在天上,大有。

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

13.謙:

地中有山,謙。

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

14.隨:

澤中有雷,隨;君子以嚮晦入宴息。

15.蠱:

山下有風,蠱。

君子以振民育德。

16.臨:

澤上有地、臨。

君子以教思無窮,容保民無疆。

17.賁:

山下有火,賁。

君子以明庶政,無敢折獄。

18.大畜:

天在山中,大畜。

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19.頤:

山下有雷,頤。

君子以慎言語,節飲食。

20.大過:

澤滅木,大過。

君子以獨立不懼,遯世無悶。

21.坎:

水洊至,習坎,君子以常德行,習教事。

(二)下經:

自咸卦至未濟卦,凡三十二卦。

1.咸:

山上有澤,咸。

君子以虛受人。

2.恆:

雷風,恆。

君子以立不易方。

3.遯:

天下有山遯,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

4.大壯,雷在天上,大壯,君子以非禮弗履。

5.晉:

明出地上,晉。

君子以自昭明德。

6.明夷:

明入地中,明夷。

君子以蒞眾,用晦而明。

7.家人:

風自火出,家人。

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

8.睽:

上火下澤,睽;君子以同而異。

9.蹇:

山上有水,蹇。

君子以反身修德。

10.解:

雷雨作,解,君子以赦過宥罪。

11.損:

山下有澤,損;君子以懲忿窒欲。

12.益:

風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13.夬:

澤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

14.萃:

澤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15.升:

地中生木、君子以順德,積小以高大。

16.困:

澤無水,困。

君子以致命遂志。

17.井:

木上有水,井。

君子以勞民勸相。

18.革:

澤中有火,革。

君子以治曆明時。

19.鼎:

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20.震:

洊雷,震;君子以恐懼修省。

21.艮:

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22.漸:

山上有木,漸。

君子以居賢德,善俗。

23.歸妹:

澤上有雷;歸妹。

君子以永終知敝。

24.豐:

雷電皆至,豐,君子以折獄致刑。

25.旅:

山上有火,旅。

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獄。

26.巽:

隨風,巽。

君子以申命行事。

27.兌:

麗澤,兌。

君子以朋友講習。

28.節:

澤上有水,節。

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

29.中孚:

澤上有風,中孚,君子以議獄緩死。

30.小過:

山上有雷,小過。

君子以行過乎恭,喪過乎哀,用過乎儉。

31.既濟:

水在火上,既濟。

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32.未濟:

火在水上,未濟。

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3、君子觀

(1)君子要自強

乾卦是《周易》開頭的第一卦,《乾‧大象傳》提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其意是說君子應該要效法天道,進德修業自我奮發圖強,永不止息,在此情況下,君子要以剛健的乾德自我期許,李笑野在〈《周易》的倫理道德觀—君子品格論〉提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君子法天,將天那種剛健運行,不息不止之骨氣納入自己的人格結構中,鑄就一副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剛毅的意志力」努力不懈,自強不息,就算是夜晚也一定要時時警惕著,秉持這樣的態度,雖然不能完全脫離險境,但災難卻也不會發生,這裡所強調的主要是君子處在憂患中的自強意識,要不止息。

另一方面,也是告誡我們,在剛脫離險境時不可以消極,不可急躁,應當要整天勤奮不息這樣才能成為一位君子。

《乾‧大象傳》這樣的思想,為君子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處事準則,並且也為想要成為君子的人,指引了努力的方向,歷來許多的志士仁人都是按照這樣的思想,孜孜不倦的努力實踐,使自己成為一位君子,這一思想也成為最能激勵人們奮發向上的動力。

(2)君子要謙虛

在《謙‧大象傳》:

「地中有山,謙。

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

」,其意是指地中有山,這是謙虛的象徵,君子應當要取多餘來補不足,權衡事物,公平施予。

君子在處理事情的時候,一定要謙虛,這樣才能趨吉避凶,《謙‧卦辭》提到:

「謙,亨。

君子有終。

」,謙卦主亨通的德性,君子謙讓的話,就能得到吉。

「謙」和「吉」是一種因果關係,所以君子應當將此奉為終生之德。

所謂「滿招損,謙受益」便符合了謙卦的意涵,也就是說謙虛者的行為,是一種自覺主觀的動作,它有兩方面的意義:

君子要表現謙虛,首先要虛己,其次表現在外的行為就是要誠敬待人。

在《周易》中,謙卦的卦象較為特別,由此可見《周易》的作者對於「謙虛」這件事,是極為重視的,于春海和卞良君在〈《易經》中的君子觀〉亦提到這件事:

「我們現在看《謙》卦,下三爻皆吉,上三爻皆利,意為只要謙就吉利。

這種表達方式在《易經》的卦象中是獨一無一的,可

見古人對謙的重視。

可以說,謙虛做為君子的一種道德規範是始自《易經》的。

」這也是自古以來,我們一直推祟強調的高尚品德,是人際關係處理的準則之一,因此,要成為一位君子,在為人處事上,態度都必須謙恭有禮,其他如:

《咸‧大象傳》:

「山上有澤,咸。

君子以虛受人。

」,其意是山上有大澤,這是交感的象徵,君子應該要虛心接納他人,不存任何成見,這亦與君子要謙虛處世的態度有關。

(3)君子要中正

君子必需中正,才能得吉。

中正之義,在卦辭中常常出現,都是由得吉的角度來說明中正的作用。

葉崗在〈《周易》的君子觀及其衍說〉中提到:

「把『中正』歸之於『德』,君子中正,核心在『位』…《周易》講君子處位,既要中又要正;既講君子須執中行事,又講君子要正道而行;既講調和,又講原則;既講陰柔以伏,又講陽剛而起。

」,在《履‧大象傳》中提到:

「上天下澤。

履,君子以辯上下,定民志。

」,其意是指上面是天,下面是澤,這是行為合禮的象徵。

君子體會這個道理,能辨別尊卑上下,使大家各守本分,安定百姓的心志。

君子行事要合禮法,便是符合正道而行,如此才能執中行事,辨別上下尊卑,讓大家也各守本分,同樣循著正道而行,國家百姓才會安定,這樣就是得吉的象徵。

《鼎‧大象傳》:

「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其意是木上有火在燃燒著,這是鼎器烹煮的象徵,君子應當要體會此現象,效法其作用,端正自己的言行舉止,正守本位,貫徹使命,這裡便談到君子在位,既要中又要正。

另外,《小過‧大象傳》:

「山上有雷,小過。

君子以行過乎恭,喪過乎哀,用過乎儉。

」,其意是指高山上有雷聲響,這就是小有過度的象徵,君子體會此理,能在「過」與「不及」間權衡輕重行為舉止過於傲慢,倒不如謙恭一點;喪禮與其鋪張浪費,倒不如哀戚一點;享用過於奢華,倒不如節儉一點,這些都是說明

處事不要超乎中正的道理,唯有循著中正的理念行事,才能成為《周易》中所說的君子。

(4)君子要崇德

侯婉如在〈《周易》中「君子」之特質初探〉提到:

「崇德之『崇』字,是效法天,天為乾卦之卦象,乾卦所重是個人內在之修己,故崇德即是修己。

」,因此,《周易》中常見明示君子要安身修德之重要,如:

《坤‧大象傳》: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其意是大地的形勢是相因相成,有高才有低,有險才有坦,是自然而然的,君子應該要效法大地的德性,以涵養渾厚的美德,容受一切,承載萬物,造福人群,這裡提到君子要修己崇德,便要效法大地的德性,包羅萬物。

《蒙‧大象傳》:

「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是指高山下流出泉水,滋養萬物,這是啟迪發蒙的象徵,君子應該要有果決的行為,堅持不懈,培養良好的美德。

《小畜‧大象傳》:

「風行天上,小畜。

君子以懿文德。

」,是指風在天上運行,這是小有畜養的象徵。

君子應當要美化自己的文采才藝及德性。

《坎‧大象傳》:

「水洊至,習坎,君子以常德行,習教事。

」,是指水不斷的流來,這是重重險阻的象徵。

君子應當要時常保持美好的德行,對於教學治事也不厭熟習。

《晉‧大象傳》:

「明出地上,晉。

君子以自昭明德。

」,是指日出地面,陽光普照,這是進長的象徵,君子應當要自我進修,以昭顯光輝的美德。

以上這些都是在說明君子要美化德性,以保持良好德行的重要。

另外,亦有些直接點出,君子應該學習哪些德行,如:

《否‧大象傳》:

「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

」,是指天地不交感應合,這是閉塞的象徵。

君子應該要以節儉的德行避開危難,不可以追求榮華、謀取利祿,君子應當培養節儉的德行,而避免汲汲於名利。

《漸‧大象傳》:

「山上有木,漸。

君子以居賢德,善俗。

」,是指高山上有樹木在生長,這是漸進的象徵,君子體會此理,選擇有德的鄉里居住,天天學習聖賢的言行舉止,體會善良的風俗,使自己的德業修養更加明智。

《升‧大象傳》:

「地中生木、君子以順德,積小以高大。

」,是指地中長出了樹木,這是上升的象徵,君子體會此現象,努力上進,積小而成高大,不斷進德修業,先獨善其身後,方能兼善天下,這裡則點出君子修己的最終目的,是要使天下都能安定。

侯婉如在〈《周易》中「君子」之特質初探〉對於君子要崇德這一點,提到了《蹇‧大象傳》:

「山上有水,蹇。

君子以反身修德。

」,,侯婉如認為:

「賽卦是一時處艱難危險之卦,艮下坎上組合而成,彷彿峻阻山路上又有積水,困難重重,危險在前,須見險而能知止,也就是說,君子即使不遇,亦不會強求或自艾,而益能修養自身道德。

伊川先生引孟子『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以為『君子之遇艱阻,必反求諸己,而益自修』。

由『而益自修』之『益』字,可知險難時是更加自勉,則平時亦是崇德修己。

《周易》指出此為君子立身處世之一切基礎。

」,由此可知,君子崇德,是其立身處世的根本道理。

(5)君子要謹言慎行

《周易》中不斷提到,君子處事需謹言慎行,《訟‧大象傳》:

「天與水違行,訟;君子以作事謀始。

」,其意是指天在上的運行和水在下的流動,方向互相違背而行,這就是具有爭訟的象徵,所以君子在行事前,應當要深謀遠慮,才能避免爭訟的事情發生。

這邊便提到了君子謹言慎行的重要,若不小心粗心了,就可能造成紛爭的問題。

《賁‧大象傳》:

「山下有火,賁。

君子以明庶政,無敢折獄。

」,是指山下有火照耀,這是有光明文飾的象徵。

君子應當要以明察態度去處理日常政務,避免使用訟獄的方式,抱著謹言慎行的想法,才能明察秋毫而不會隨意處理政務,這都是避免爭吵的準則。

另外,在《頤‧大象傳》:

「山下有雷,頤。

君子以慎言語,節飲食。

」,其意是山下有雷聲響動,這是頤養的象徵。

君子應當要謹慎自己的言語以養德,節制飲食以養身。

在頤卦的大象傳中,直接點明君子要「慎言語」、「節飲食」,而「慎言語」即所謂的謹言;「節飲食」即所謂的慎行,這些都是君子平時應該要遵循的生活態度。

《遯‧大象傳》:

「天下有山,遯,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

」,其意是指天之下有山,天遠避山,這是退避的象徵,君子應當要遠離小人,不是顯出憎惡的態度,而是要嚴以律己,使之不能親近。

這邊提到君子要嚴以律己,遠離小人,就是一種謹言慎行的表現。

君子謹言慎行,因此應該要做合乎禮法的事,在《大壯‧大象傳》:

「雷在天上,大壯,君子以非禮弗履。

」,其意是雷聲響於天上,這是大為強盛的象徵。

君子不踏不合禮法之地,以保持光明正大的人格,點出君子不去接觸不合禮法的人事物,那麼就是謹言慎行,足以保其偉大人格。

《益‧大象傳》:

「風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其意是指風雷並興可以增加氣勢,君子應該效法此現象,見到有善行就嚮往之,但若是有過錯就要改正之,如此謹慎對待每件事,留善去過,才能使君子的人格愈加完美。

侯婉如在〈《周易》中「君子」之特質初探〉一文中,談到君子的舉止言行應謹慎,舉了以下幾則例證:

象曰:

天與水違行。

訟。

君子以作事謀始。

《訟‧象辭》

象曰:

天在山中。

大畜。

君子以多識前言柱行。

以百其德。

《大畜‧象辭》

象曰:

山下有雷。

頤。

君子以慎言語。

節飲食。

《頤‧象辭》

象曰:

風自火出。

家人。

君子以言有物。

而行有恒。

《家人‧象辭》

象曰:

澤上有水。

節。

君子以制數度。

議德行。

《節‧象辭》

這些例證,都是解釋《周易》中不斷提到君子要謹言慎行的實例。

4、結語

綜合以上所述,《周易》除了是研究宇宙人生的現象和道理外,並且也是君子立身處世的行為準則,它包括君子要自強、要謙虛、要中正、要崇德和要謹言慎行等,筆者將《大象傳》中許多有關的論述,與《周易》的君子觀相互映證,其實在《大象傳》中共有五十三各卦提到「君子」一詞,相信都能夠與君子要自強、要謙虛、要中正、要崇德和要謹言慎行的君子觀結合。

由此可見,《周易》中的君子觀早已具備了初步的規模。

它先是以「中正」為君子所應該追求的最高道德理想,然後強調自強不息的乾德,做為君子要達到這種道德理想所應該要具備的先決條件。

此外,它還告誡君子應當要謹言慎行,不可貿然行事,要謙虛為懷,不能夠太傲慢自得,要崇德,時時培養自己良好的美德等等。

考察了《周易》的君子觀,可知上古先民思想意識中理想人格的道德內涵是什麼,也可以知道這是先人們一直追求的理想人格,于春海和卞良君在〈《易經》中的君子觀〉一文結語提到:

「《易經》中的君子觀,是儒家乃至中華民族傳統道德觀念的先導,它曾經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過巨大深遠的影響。

」,可見《周易》的君子觀是有其貢獻與價值存在的。

 

5、參考書目

(1)劉師瀚平:

《話解易經》,(上經)(臺北: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2)劉師瀚平:

《話解易經》,(下經)(臺北: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3)鍾泰德:

《易經通釋》(上)(下),(臺北:

正中書局,2000年)

(4)郭建勳:

《新譯易經讀本》,(臺北:

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

(5)葉崗:

〈《周易》的君子觀及其衍說〉,《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期(2004年)

(6)葉崗:

〈君子觀:

《論語》與《周易》之比較(上)〉,《紹興文理學院學報》第2期(1998年)

(7)葉崗:

〈君子觀:

《論語》與《周易》之比較(下)〉,《紹興文理學院學報》第3期(1998年)

(8)李笑野:

〈《周易》的倫理道德觀—君子品格論〉,《通化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第1期(1995年)

(9)于春海、卞良君:

〈《易經》中的君子觀〉,《東疆學刊》第14卷第3期(1997年)

(10)黃黎星:

〈聖哲垂範道德智慧的啟示:

—《周易》「君子」「大人」「聖人」析〉,《東南學術》第5期(1998年)

(十一)侯婉如:

〈《周易》中「君子」之特質初探〉《周易研究》第4期(1998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