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院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811298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3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院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院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院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院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院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院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院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院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院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院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标题党”是网络上利用各种吸引眼球的标题,来达到增加点击量或知名度等目的的个体或组织。

“标题党”主要通过断章取义、以偏概全、严重夸张、转移重点等方式来拟写新闻标题,以吸引受众、提高传播率、增加舆论张力。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和媒体竞争的加剧,“标题党”成为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现象。

“标題党”现象屡禁不止,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媒体的角度看,一方面,媒体市场竞争加剧是“标题党”现象盛行的直接原因。

在受众注意力有限的情况下,想要从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增加点击量,用标题博人眼球是最行之有效的方式。

相较于纸媒,门户网站和新媒体新闻的标题和内容是分开的,只有点击标题才能看到具体内容,如果标题不能及时留住读者,文章再好也没有意义。

而不能获得足够的点击量,便无法获取更多流量来维持媒体的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流量变现是王道”成为主要经营原则,媒体自律精神式微,记者编辑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面临着严峻考验。

被关注就意味着利益,“标题党”现象也就很容易在各大媒体上蔓延开来。

从网民的角度看,媒介素养匮乏和碎片化阅读习惯加剧了“标题党”现象的泛溢。

如今媒介渠道多元化,信息爆炸式增长,这种局面导致网民习惯于粗略地浏览标题、图片或摘要,对新闻细节却甚少关注,这为制造“题不对文”的标题提供了条件。

另外,“标题党”现象与网民对新闻事件表现出的“老不信”和“审丑”心理也有密切的关系。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环境巨变、利益格局调整导致社会诚信问题、社会矛盾和各种诉求与日俱增,因此,一些网民便借助自媒体,根据自己的立场和价值取向发布一些耸人听闻、混淆是非的标题新闻,来表达诉求、宣泄情绪。

而网络媒体为了点击量,也往往迎合、利用网民这样的心态和诉求,通过精心炮制的标题来引发围观,甚至引导舆情。

“标题党”新闻在未被证实的情况下,借助于與情的裂变式传播迅速扩散,容易造成信息传播失真,给网络谣言的滋生提供温床,给突发舆情的应对处置带来阻碍,甚至有可能严重危害社会安全。

另外,纵容“标题党”新闻,对那些坚守社会责任的媒体和媒体人来说是种不公平,可能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破坏媒体生态环境。

因此我们应该及时制定措施整治“标题党”现象,加强对网络新闻的监督和制约,加强对网络媒体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和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从根本上解决“标题党”现象泛滥的问题,以保证网络媒体良性发展,净化與论环境。

(摘编自詹婧《热点事件舆情传播频现“标题党”》)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党”炮制新闻标题手法多种多样,目的也不尽相同,但这些标题都是对新闻事实的歪曲。

B.在门户网站和新媒体上,新闻的标题和内容是分开的,标题能否吸引人非常重要,纸媒则不然。

C.用博人眼球的标题来增加点击量,是“标题党”新闻从海量信息中获取关注的最有效的方式。

D.网民面对多元化的媒体渠道和爆炸式增长的信息,形成了只浏览标题、图片等却不关注新闻细节的习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媒体和网民两个角度,深入分析了“标题党”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

B.文章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证明媒体市场竞争加剧导致“标题党”现象的盛行。

C.文章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对“标题党”现象进行了论证。

D.文章分析“标题党”现象的危害,突出了加强网络新闻监督和制约的必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利益驱动是“标题党”现象产生、蔓延的重要原因,只要媒体改变“流量变现是王道”的经营原则,“标题党”现象就能消除。

B.对网络媒体来说,流量意味着经济利益,这导致自律精神不强的网媒过于关注流量变现,失去对职业道德的坚守。

C.网民对新闻事件的“老不信”心理应该跟当前社会的诚信危机有关系,强化诚信意识是消除“标题党”现象的一个途径。

D.“标题党”新闻容易造成信息传播失真,滋生网络谣言,激发负面情绪,导致大范围舆情失控,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重大威胁。

【答案】

1.C

2.B

3.A

【解析】

1.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

题中A项,“但这些标题都是对新闻事实的歪曲”错误;B项,“纸媒则不然”有误,因为新闻标题对于纸媒也很重要;D项,“不关注新闻细节”错误,应该是“甚少关注”。

点睛:

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2.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题中B项,“运用正反对比论证”错误,该部分主要使用的是因果论证。

3.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

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

题中A项,“只要……就能消除”错误,因为“标题党”除了媒体,还有网民,而且他们的目的也不仅仅是追求利益。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毛毛熊

周海亮

男人坐在候车室的长条椅上,呆滞的目光瞅着脚边一个鼓囊囊的旅行包。

他在等待一天中惟一的一班过路车。

其实男人十天前就应该离开这个地方,但当妻子要求他和她一起回去时,他说,让我再静静呆几天吧。

老人什么时候进来的,他没有察觉。

他看到他们时,老人正领着一个三四岁的男孩站在他面前。

看得出老人很累,流着汗,弯着腰,握拳轻轻捶着自己的大腿。

他向旁边挪了挪,指着腾出来的空位。

“您坐。

”他说。

老人朝他笑笑,坐下。

她把男孩放到自己腿上,眼睛看着窗外。

“奶奶……”“嗯。

”“妈妈是不是不要咱们了?

”“嗯。

”“她为什么不要咱们了?

”“她做的对。

你不懂……”“我不懂,你快告诉我。

”“长大了,你就知道了。

“奶奶……”“嗯。

”“爸爸呢?

”“爸爸走了。

”“我知道他走了。

我们是不是要去看他?

”“不。

我们要去亲戚家。

”“以前的家呢?

”“我们不再回去了。

”“我们为什么不去看爸爸?

”“因为爸爸走了。

”“我知道他走了,我们为什么不去找他?

”“你不懂……”“我不懂,你快告诉我。

”“长大了,你就知道了。

“奶奶……”“嗯。

”“我什么时候长大?

”“很快。

”“我想妈妈。

”“嗯。

”“我更想爸爸。

他说要给我买一只毛毛熊。

”“嗯。

”“我想看爸爸的照片。

”“等到了亲戚家再看。

”“不,我现在要看。

”“你怎么不听话?

”“我就想看看爸爸的照片……”“信不信我揍你?

”“好。

我先看。

看完了,你再揍我。

男人静静地听着一老一小的对话。

本来他不想插话,但男孩的最后一句话让他心酸。

他把身子斜了斜,朝向老人,“就给他看看吧!

”他说,“这么小的孩子,这么想他爸爸。

老人叹口气,从随身携带的帆布包里拿出一个信封,又从里面抽出一张照片,递到男孩面前。

“快点看!

”老人的眼睛环顾四周,样子有些紧张。

男人愣住了。

他死死地盯着照片上的男人,直到老人把照片重新装进信封。

“他是不是,叫高畋?

”男人问。

“是的。

”老人不安地说。

她飞快把脸转向另一侧,盯着窗台上的一盆云竹。

“您告诉我,”男人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报纸,抖开,指着上面的一张照片问她:

“这是他吗?

”男人的胸膛开始剧烈地起伏,仿佛有人在里面拉一个巨大的风箱。

“是的。

”老人看了他一眼,再一次飞快地把脸转向那盆云竹。

男人盯着老人,一时竟不知说什么好。

他的胸膛有节奏地起伏,却挤出不均匀的呼吸。

男人站起来,又坐下,他重新把报纸抖开,盯着上面那个已经死去的男人。

……一个月前的一天,这个叫高畋的男人闯进了镇上的储蓄所。

他带着一把刀子,身上绑满了炸药。

他没有抢到钱,却被很多警察追赶。

男人慌乱之中跑向附近的一座小山,并躲进半山腰一个废弃的有着两间屋子的看林房。

荷枪实弹的警察很快将他包围,男人看逃走无望,就引爆了身上的炸药。

恐惧并绝望的男人并没有发现,在一墙之隔的另一间屋子里,正躲着一群瑟瑟发抖的人。

那是八个来这里旅游的小学生和一位青年老师,那天他们来爬这座山,累了,进到看林房休息。

然后他们听到有人闯进另一间屋子。

再然后,房子被炸上了天。

八个小学生,当场炸死两个。

十几天后,在医院里,又死了一个。

据幸存的青年教师回忆,那个男人并没有发现他们……

男人朝老人张张嘴,却什么也没说。

男孩再一次缠起老人,“我还想看爸爸的照片。

”他说。

老人终于火了。

“信不信我揍你?

”她在男孩的屁股上重重打了一巴掌。

男孩大哭起来,“我要看爸爸!

你为什么不让我看爸爸?

”“跟你说过爸爸走了!

”“我知道他走了,他去哪了?

”“信不信我再打你一巴掌?

”“你打!

你打!

爸爸说过要给我买一只毛毛熊的!

他不会扔下我走的!

”“你想知道爸爸是怎么走的吗?

你想知道是不是?

”老人的眼泪终于淌下来,“好!

我告诉你!

“你不要这样!

”男人急急地阻止老人。

他低下身子,看着男孩,“爸爸刚才还在,和我在一起。

不过你来之前,他坐上汽车走了。

他得赶着去挣钱,给你买更多玩具。

过些日子,他还会回来找你。

毛毛熊他给你买了,让我捎给你。

”男人打开那个鼓囊囊的旅行包,从里面拿出一只很大的毛毛熊,递给男孩。

“你看,是不是?

毕竟是小孩子。

男孩看到毛毛熊,就乐了:

“我就知道奶奶在骗我!

我就知道爸爸不会忘了我!

老人不安起来。

“这个,值很多钱吧?

”她指着毛毛熊问。

“没事。

我买给孩子的。

他早想要一只毛毛熊,一直没给他买。

后来他……病了,就给他买了一只,让他日夜抱着。

想不到医生没能……把他救活。

现在他不需要了……”男人强忍着泪,泪却还是滴下来。

老人重重地叹口气。

“什么病?

”她问。

一辆汽车在候车室门口停下来,正是男人等的那一班。

男人站起来,拿起瘪瘪的旅行包,朝门口走。

走了几步,他停下来,转过头,对老人说:

“他没得病。

假期来旅游,死在这儿了。

是被炸死的。

在半山腰的守林房。

(选自《帘卷西风》,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奶奶说儿媳妇离开是对的。

她总是看着窗外。

或窗台上的云竹,这些都说明她为儿子的行为感到羞愧,内心隐含着哀痛,是一个是非分明的人。

B.男人确认照片上的男人就是炸死自己的儿子的人后,气愤、痛苦、情绪激动。

但当奶奶要告诉孙子真相时,他又赶紧阻止,表现出可贵的善意。

C.高畋引爆炸药时不知道在隔壁有老师和学生,可见他并非故意炸死包括男人的孩子在内的几个孩子,所以男人原谅他,并主动去安慰他的儿子

D.小说开头写男子在候车室候车.瞅着鼓囊囊的旅行包。

结尾写他拿起瘪瘪的旅行包。

准备乘车离去,前后呼应,结构圆合,显示出严谨的构思。

5.男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6.围绕主人公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它们分别是什么?

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5分)

【答案】

4.C

5.

(1)他推动了情节发展。

他执意要看爸爸的照片,才有男人看到照片认出上面的人就是炸死自己的儿子的人;他哭闹着说爸爸说过要给他买毛毛熊,才激发了男人的恻隐之心,把包里的毛毛熊给他。

(2)通过他塑造主人公的形象。

他父死母走,处境可怜,男人对他动了恻隐之心,用善意的谎育安慰他,给他毛毛熊,给他生活的希望,表现了男人宽宏、善良、淳厚。

(3)通过他交代相关情节。

用他对奶奶的追问,暗中交代爸爸已死、妈妈离家、爸爸答应给他买毛毛熊的情节。

用他联系小说中的人物。

他联系着爸爸、妈妈、奶奶和男人,使小说的人物关系清晰。

6.第一问:

明线是男人了解高畋的孩子的遭遇和感情需求,把原本买给自己的孩子的毛毛熊送给他的过程。

暗线是男人的孩子在游山途中被高畋炸死的事件。

第二问:

设置孩子在高畋自杀爆炸中被炸死这一暗线,为明线的展开提供背最。

设置明暗两条线索,使小说条理清晰,逻辑严谨,结构完整,彰显小说爱能超越恨的主旨。

明暗线索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突出了主人公超越仇怨、心怀博大的形象。

【解析】

4.试题分析:

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内容的探究,也有对语言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然后明确主旨,分析人物,关注手法;最后结合小说主旨和细节做出准确判断。

C项,“男人原谅他”不当。

文中没有体现男人原谅高畋的内容,他去安慰高畋的儿子也不是这里说的原因,而是出于对这个无辜而可怜的孩子的关爱。

5.试题分析:

从情节发展来看,男孩的爸爸抢钱、引爆炸药、炸死旅游学生的情节都是由小男孩要看爸爸照片的情节引出的;由于男孩哭闹要毛毛熊,奶奶无奈要告诉孩子真相,侯车的男人受到了触动,阻止了奶奶,并把毛毛熊送给了男孩,男孩串起了小说的所有情节,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从塑造人物的角度来看,小说中通过侯车男人对男孩的行为突出了男人的形象,也通过男孩与奶奶的对话交待了人物之间的关系。

点睛:

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其作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为塑造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到烘托作用;

(2)同主要人物一同起揭示或凸显或丰富主旨的作用;(3)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的小说中的“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

使小说更具真实感,结构更加严谨;(4)引出主要人物;(5)对情节起作用:

牵线搭桥,推动情节发展,造成情节陡转;(6)构成环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7)增加文章生动性、丰富性。

6.试题分析:

小说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本文是双线结构,一明一暗,相互交织。

在小说中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就叫做明线,而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就叫做暗线。

本题解答时第一问要分别指出明线和暗线的具体内容,明线就是男人与男孩、男孩奶奶之间发生的故事,按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清楚即可;暗线就是小说中通过人物对话和作者介绍暗示出的内容,同样要按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清楚。

第二问从塑造人物、表现主题、发展情节等角度分析即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湖北大学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武汉联合发布《文化建设蓝皮书·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17)。

报告显示,我国阅读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数字化阅读首次超过纸质阅读。

从文化消费者市场角度看,2015年我国阅读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64%,首次明显超过纸质阅读方式。

2016年6月,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5.14亿人,网络视频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为72.4%,其中手机端用户占85.6%。

文化生产市场正在大规模向网络迁徙。

2015年,我国公共文化设施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电子图书的增长速度高达63.9%;国内网剧真正进入“超级元年”,网络自制剧呈爆发式增长,国内投资在2000万元以上的网剧近20部;微信公众号的数量依然在增加,调查显示微信阅读成为最受群众欢迎的电子阅读方式,超过一半的成年人选择用微信来吸收文化知识。

(摘编自雷宇、唐婉婷《数字化阅读首次超过纸质阅读》)

材料二

(摘自《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材料三

《2016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总规模为701亿,较2015年的624亿同比增长12.30%,延续了2015年的增长势头。

“纸质书阅读率的回暖,实际上跟近来国内倡导走进书店、阅读实体书的理念有一定关系。

”北京新闻出版广电局公共服务处处长王亦君指出,长久以来,一些读者对“数字阅读”以及“纸质书阅读”的认识可能有一点误区,“二者不是相对立的、冲突的。

恰恰相反,根据我们最新统计数据,北京市纸质书人均阅读量是增长了的”。

数字阅读既有优势也有弊端,而传统的纸质书阅读一般都是深度阅读,其增加内涵、塑造良好价值观等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大家也都能认识得到,“数字阅读与纸质书阅读二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而不是此消彼长”。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面,传统纸质图书和数字化阅读的方式仍将会并存。

倡导阅读纸质书,绝不只是因为情怀。

(摘编自上官云《数字阅读率攀升的当下,纸质书回暖只是因为情怀吗?

》)

材料四

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北京市数字阅读率首次超过了纸质书阅读率。

早前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也显示,2016年中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率连续8年上升。

但与此同时,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其中纸质书为4.65本,高于电子书,51.6%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

数据印证了纸质书阅读的逐渐回暖,这当然令人欣慰。

事实上,尽管数字阅读势头迅猛,但现实中,喜欢“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的人也越来越多,朋友圈中也常有人晒自己正在阅读的书。

至于各地为推动全民阅读而举办的各种书市、读书会、朗诵活动等,更是成为常态景观。

这也表明,阅读其实是人的一种天性。

随着物质生活的日渐丰裕,人们越来越多地追求精神价值的诉求。

纸质书一直都在那里,阅读数据可能有波动,但它一直都很暖。

从接受的层面看,纸质阅读的“仪式感”无可替代。

不仅书籍本身从装帧到排版、插图等都带给人愉悦感,而且阅读活动本身也与周围环境产生着内在默契,往往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已经与书籍一样,成为公众不可或缺的精神体验。

不要以为这样的体验无足轻重,也不要以为这可以被随意置换,某种程度上讲,这种体验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基因,深深地积淀于人的意识深处。

(摘编自胡印斌《纸质书一直都很“暖”》)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从现代社会发展趋势可以预测,未来世界里,数字阅读将会逐渐取代纸质书阅读,其中微信阅读将会成为最受公众欢迎的阅读方式。

B.材料二显示,2008年至2016年全国国民图书阅读率连续八年呈上升趋势,其中2012年至2013年上升幅度最大,2008年至2009年则几乎未上升。

C.纸质书阅读回暖会带来电子书阅读人数的上升,电子书阅读人数增加也会带来纸质书阅读人数的增加,这二者是共赢共损的关系。

D.数字阅读和纸质书阅读各有利弊,二者间会存有较量,读者也会择其一种或两种阅读;对纸质书阅读回暖现象,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不可盲目乐观。

E.以上四则材料都用列举数据的方法来说明纸质书阅读与数字阅读的发展情况,其中材料一和材料三呈现出了纸质书阅读回暖的现象。

9.根据上述材料,请简要概括“纸质书阅读呈现回暖现象”的原因。

()(4分)

【答案】

7.B

8.BD

9.①纸质书阅读有仪式感,带给人愉悦感。

②纸质书阅读是精神体验,是一种文化基因,积淀于人的意识深处。

③受倡导阅读实体书理念的影响。

④纸质书阅读多是深度阅读,能增加内涵,塑造良好价值观。

【解析】

7.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

B项,从材料二图中曲线看似交叉的地方可以发现,二者并非一定要达到平衡相等后才出现超过的现象,因为曲线是几年的总体统计,不是均衡发展的。

且最后的数字阅读率高于纸质书阅读率。

8.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A项,说法绝对,未来“数字阅读将会逐渐取代纸质书阅读”过于绝对;C项,曲解文意,依据材料三,“相辅相成”只是“应该”这样,一种推测,不能表明二者具有“共赢共损”的关系;E项,以偏概全,材料一只说明了“数字阅读的发展情况”,材料三只说明了“纸质书阅读的发展情况”。

9.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分析概括。

概括“纸质书阅读呈现回暖现象”的原因,结合文本内容概括,“阅读其实是人的一种天性。

随着物质生活的日渐丰裕,人们越来越多地追求精神价值的诉求”,纸质书阅读是精神体验;“从接受的层面看,纸质阅读的‘仪式感’无可替代”,纸质书阅读有仪式感;“成为公众不可或缺的精神体验。

不要以为这样的体验无足轻重,也不要以为这可以被随意置换,某种程度上讲,这种体验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基因,深深地积淀于人的意识深处”,是一种文化基因,积淀于人的意识深处;“而传统的纸质书阅读一般都是深度阅读,其增加内涵、塑造良好价值观等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大家也都能认识得到”,纸质书阅读多是深度阅读,能增加内涵,塑造良好价值观。

点睛:

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

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

分条作答。

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

如本题,立足文本材料内容,结合“从接受的层面看,纸质阅读的‘仪式感’无可替代”分析可知,“纸质书阅读呈现回暖现象”的原因之一是纸质书阅读有仪式感,带给人愉悦感。

二、古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弼字景和,辽东襄平人也。

六世祖根,慕容垂黄门侍郎。

祖贵丑,平州刺史。

父永,太中大夫,赠凉州刺史。

弼少有大志,膂力过人。

属魏室丧乱,语所亲曰:

“丈夫生世,会须履锋刃,平寇难,安社稷以取功名;安能碌碌依阶资以求荣位乎?

”魏永安元年,尔朱天光辟为别将,从天光西讨,破赤水蜀。

以功拜征虏将军,封石门县伯,邑五百户。

又与贺拔岳讨万俟丑奴、万俟道洛、王庆云,皆破之。

弼恒先锋陷阵,所向披靡,贼咸畏之,曰:

“莫当李将军前也”。

天光赴洛,弼因隶侯莫陈悦,为大都督,加通直散骑常侍。

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及悦害贺拔岳军停陇上太祖自平凉进军讨悦弼谏悦曰:

“岳既无罪而公害之,又不能抚纳其众,使无所归。

宇文夏州①收而用之,得其死力,咸云为主将报雠,其意固不小也。

今宜解兵谢之,不然,恐必受祸。

”悦惶惑,计无所出。

弼知悦必败,乃谓所亲曰:

“宇文夏州才略冠世,德义可宗。

侯莫陈公智小谋大,岂能自保。

吾等若不为计,恐与之同至族灭。

”会太祖军至,悦乃弃秦州南出,据险以自固。

翌日,弼密通使太祖,许背悦来降。

夜,弼乃勒所部云:

“侯莫陈公欲还秦州,汝等何不束装?

”弼妻,悦之姨也,特为悦所亲委,众咸信之。

人情惊扰,不可复定,皆散走,争趣秦州。

弼乃先驰据城门以慰辑之,遂拥众以归太祖。

悦由此遂败。

太祖谓弼曰:

“公与吾同心,天下不足平也。

”破悦,得金宝奴婢,悉以好者赐之。

仍令弼以本官镇原州。

寻拜秦州刺史。

(节选自《周书•李弼传》,有删改)

[注释]①宇文夏州:

即下文的太祖。

10.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及悦害贺拔岳/军停陇上/太祖自平凉进军讨悦/

B.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及悦害贺拔岳军/停陇上/太祖自平凉进军讨悦/

C.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及悦害贺拔岳军停陇上/太祖自平凉进军/讨悦/

D.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及悦害贺拔岳军/停陇上/太祖自平凉进军/讨悦/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丈夫,在古代指有所作为的人,如“大丈夫处世,当横行天下”等;这种用法沿用至现当代,如鲁迅“怜子如何不丈夫”等。

B.社稷,土神和谷神的统称。

社为土神,稷为谷神。

土神和谷神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重要的原始崇拜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