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文归纳礼仪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10524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古诗文归纳礼仪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中语文古诗文归纳礼仪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中语文古诗文归纳礼仪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中语文古诗文归纳礼仪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中语文古诗文归纳礼仪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古诗文归纳礼仪篇.docx

《初中语文古诗文归纳礼仪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古诗文归纳礼仪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古诗文归纳礼仪篇.docx

初中语文古诗文归纳礼仪篇

第一单元礼仪篇

 

辨孝章第三(孝)

【原文】

真君曰:

吾今阐教,以示大众。

亲存不养,亲殁①不葬,亲祚②不延。

无故溺女,无故杀儿。

父母客亡,骸骨不收,为大不孝。

养亲口体,未足为孝;养亲心志,方为至孝。

生不能养,殁虽尽孝,未足为孝;生既能养,殁亦尽孝,方为至孝。

生我之母,我固当孝;后母庶母③,我亦当孝。

母或过黜,母或载④嫁,生我劳苦,亦不可负。

生而孤苦,恩育父母,且不可忘,何况生我。

同母兄弟,我固当爱;前母⑤兄弟,我亦当爱。

同气⑥姊妹,我固当和,连枝妯娌⑦,我亦当和。

我生之子,我固当恃;前室⑧遗子,我亦当恃。

众善家修,无不孝推。

如是尽孝,始克为孝。

始知百行,惟孝为源。

【注释】

①殁(mò):

寿终;死亡。

②祚(zuò):

福。

③庶母:

父之妾称为庶母。

④载:

再;重。

⑤前母:

继室所生的子女对父亲前妻的称呼。

⑥同气:

有血缘关系的亲属。

⑦妯娌(zhóulǐ):

兄弟们的妻子的合称。

⑧前室:

前妻。

【译文】

真君说:

我今天阐明教法,以告知众人。

父母在世时,不对其赡养;父母去世后,不将其安葬,父母的福泽就不会延长。

无故溺死女婴,无故杀死儿子。

父母客死他乡,不去收埋骸骨,这些都是最大的不孝。

只是奉养父母的衣食,还不算是孝敬;只有能够体恤父母的心思,促成父母的志愿,才算是最大的孝敬。

父母在世时,不能尽到赡养的责任,待去世后虽然尽孝,但不足以算是孝敬;既能在父母在世时,尽到赡养的责任,又能在父母去世后尽孝,这才算是“至孝”。

我的生母,我固然应当尽孝;后母庶母,我也应该尽孝道。

我的母亲或许因过失而被父亲休掉,或者改嫁,但母亲生育我的劳苦,也是不可以背弃的。

幼年就失去父母而孤苦伶仃,恩爱养育我的养父母,都不可忘记,何况是亲生父母。

同母兄弟,我固然应当友爱;前母所生兄弟,我也应当友爱。

亲生姐妹,我固然应当和敬,对于妯娌,我也应当和敬。

我的亲生子女,我固然保爱;前妻所生的子女,我也应当保爱。

一切善行,家人一起身体力行,无不是由此孝心推及而来。

按照这个样子来尽孝,才能够真正为孝。

于是开始知道百般品行,孝才是源头。

 

弟子规

【原文】

我孝父母,不敬叔伯,不敬祖曾,于孝有亏。

我孝父母,不爱子孙,不敦①宗族,于孝有亏。

我孝父母,不和姻娅②,不睦乡党③,于孝有亏。

我孝父母,不忠君上,不信师友,于孝有亏。

我孝父母,不爱人民,不恤物命,于孝有亏。

我孝父母,不敬天地,不敬三光④,不敬神祗,于孝有亏。

我孝父母,不敬圣贤,不远邪佞⑤,于孝有亏。

我孝父母,财色妄贪,不顾性命,知过不改,见善不为,于孝有亏。

淫毒妇女,破人名节,于孝有亏。

力全名节,于孝更大。

奉行⑥诸善,不孝吾亲,终为小善;奉行诸善,能孝我亲,是为至善。

孝之为道,本乎自然,无俟勉强。

不学而能,随行而达。

读书明理,因心率爱,因心率敬,于孝自全。

愚氓愚俗,不雕不琢,无乖⑦无戾,孝理自在。

苟具灵根⑧,知爱率爱,知敬率敬,于孝可推。

孝庭子容,孝阃妇仪⑨。

孝男端方⑩,孝女静贞。

孝男温恭,孝女顺柔。

孝子诚悫,孝妇明洁。

孝子开先,孝孙承后。

孝治一身,一身斯立;孝治一家,一家斯顺;孝治一国,一国斯仁;孝治天下,天下斯升;孝事天地,天地斯成。

通于上下,无分贵贱。

【注释】

①敦:

敦睦,互相友好和睦。

②姻娅:

亲家和连襟,泛指姻亲。

③乡党:

泛指乡里、家乡。

④三光:

指日、月、星。

⑤邪佞:

奸邪小人。

⑥奉行:

履行。

⑦乖:

违背;不和谐;不协调。

⑧灵根:

灵性之根。

⑨阃(kǔn):

官里的道路,借指行孝的途径。

妇仪:

妇女的容德规范。

⑩端方:

正直;端庄。

静贞:

娴静贞洁。

温恭:

温和恭敬。

《尚书·舜典》:

“溶哲文明,温恭允塞。

”悫(què):

诚实。

明洁:

清白;高洁。

升:

即升平。

太平的意思。

【译文】

我孝敬父母,不敬爱叔伯,不敬爱祖先,有损孝德。

我孝敬父母,不爱子孙,不敦睦宗族,有损孝德。

我孝敬父母,不和爱姻亲,不与乡邻和睦,有损孝德。

我孝敬父母,不效忠君上,对师友不讲信用,有损孝德。

我孝敬父母,不爱人民百姓,不怜恤万物的生命,有损孝德。

我孝敬父母,不礼敬天地,不礼敬日月星辰三光,不礼敬天地神明,有损孝德。

我孝敬父母,不敬奉圣贤,不远离恶人,有损孝德。

我孝敬父母,非分地贪求财色,不顾性命,知道过错而不悔改,见有善行可为而不去做,有损孝德。

奸淫毒害妇女,破坏人家的名声和节操,有损孝德。

极力成全别人的名节,这算是大的孝行。

虽能奉行各种善行,但不孝敬父母,终究只是小善;奉行各种善行,而又能够孝敬父母,这才称得上是“至善”。

为孝之道,本于人心自然本性,没有一点勉强。

不通过学习就能实行,随着自己的良心去做,所作所为自然就合乎孝道。

读书明白了道理,用良心统率爱,用良心统率敬,自然就能够使孝圆满。

愚夫俗子,不经过雕琢,没有不和暴戾之气,自然合乎孝道。

假使他们具有了灵明的根性,知道用爱心来统率爱,知道用敬心来统率敬,这样,孝行就可以推行于外了。

想知道在父母之前的孝敬,看儿子的容颜,就可以知道;想知道闺中女子的孝行,看妇女的容德威仪,就可以知道。

孝子的行为端重大方,孝女文静贞洁。

孝子温良恭敬,孝女顺从柔和。

孝子行事诚恳,孝妇持身清洁。

孝子率先行孝,就必定会有孝孙继承孝行。

通过尽孝来修身,一身的品行就可以立正;通过尽孝来治家,全家就会和顺;通过尽孝来治国,国家就会充满仁爱;通过尽孝来治理天下,天下就会升平;通过尽孝来事奉天地,天地就会太平。

孝道可以通达于天地,不分贵贱,都要尽孝。

 

阳子之宋(敬)

原文

阳子之宋,宿于逆旅。

逆旅者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

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

“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阳子曰:

“弟子记之!

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

”(《庄子·山木》)

翻译

阳子(杨朱)到宋国去,住宿在客栈里。

客栈的主人有两个姨太太,其中的一个很美丽,其中的一个很丑陋。

长得丑的人受尊重,长得美的人却受到冷漠对待。

 阳子问客栈主人这样做的原因,客栈的主人回答说:

“那个美丽的自以为美丽而骄傲,所以我不认为她美;那个丑的自认为丑陋,但我不认为她丑。

”阳子说:

“弟子记住了!

品德高尚而又不自以为贤明的人,到哪里去不受尊重呢?

寓意

做人要品德高尚而又不骄傲自己的长处才对;恃才而骄傲被人轻视,贤德而谦虚受人喜爱。

注释

阳子:

也做“杨子”,据说就是杨朱,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

逆旅:

客栈

恶:

丑陋

小子:

这里指旅店主人

贵:

尊贵,受尊重

贱:

受到冷淡对待

自美:

自己认为漂亮

故:

原因。

缘故

去:

离开,此指去掉

安:

哪里 

爱:

被人所爱

阳子之宋练习

指出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

1.阳子之宋(之)①的②他的③到选:

3

2.其一人美,其一人恶(其)①其中②其他③那选:

1

3.阳子问其故(故)①故意②原因,缘故③老朋友选:

2

翻译

1.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

答案:

那个美的觉得她自己很美,可是我并不感到她美。

2.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

答案:

做贤德的事而不认为自己有贤德的品行,这样的人到哪里不受人敬爱呢?

②阜:

丰富;富有。

熙:

兴盛。

 

旧唐书忠义传

原文:

冯立,同州冯翊人也。

有武艺,略涉书记,隐太子建成引为翊卫车骑将军,托以心膂。

建成被诛,其左右多逃散,立叹曰:

“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

”于是率兵犯玄武门,苦战久之,杀屯营将军敬君弘。

谓其徒曰:

“微以报太子矣!

”遂解兵遁于野。

俄而来请罪。

太宗数之曰:

“汝在东宫,潜为间构,阻我骨肉,汝罪一也。

昨日复出兵来战,杀伤我将士,汝罪二也。

何以逃死!

”对曰:

“出身事主,期之效命,当职之日,无所顾惮。

”因伏地歔欷,悲不自胜。

太宗慰勉之。

立归,谓所亲曰:

“逢莫大之恩,幸而获济,终当以死奉答。

”未几,突厥至便桥。

立率数百骑与虏战于咸阳,杀获甚众。

太宗闻而嘉叹,拜广州都督。

前后作牧者,多以黩货为蛮夷所患,由是数怨叛。

立到,不营产业,衣食取给而已。

尝至贪泉,叹曰:

“此吴隐之所酌泉也。

饮一杯水,何足

道哉!

吾当汲而为食,岂止一杯耶,安能易吾性乎!

”遂毕饮而去。

在职数年,甚有惠政,卒于官。

 

译文:

冯立,同州冯翊县人。

有武艺,略识文字,隐太子李建成援任为翊卫车骑将军,当做可以依托的心腹骨干。

李建成被杀,他身边的人大多逃散而去,冯立感叹说:

“怎麼能在太子活着时接受他的恩典,太子死后却逃避他的灾难呢!

”於是率兵进攻玄武门,苦战了很久,杀掉屯营将军敬君弘,对他自己的部下说:

“可以稍稍报答太子了厂於是扔掉武器逃入荒野。

不久又前来请罪,太宗数落他说:

“你在东宫,暗地裹离间中伤,阻隔我们的骨肉之情,是你的罪过之一。

昨天又出兵来战,杀伤我的将士,这是你的罪过之二。

怎麼能逃脱一死!

”冯立回答说:

“献身侍奉主上,希望能舍命报效,在任之时,是没有什麼可顾忌的。

”於是伏在地上抽泣,悲哀不能自已。

太宗慰勉了他。

冯立回去,对亲信说:

“受到莫大的恩典,有幸得到救助,终生应当以死来报答。

”不久,突厥来到便桥,冯立率领数百名骑兵与虏兵在咸阳作战,杀死并俘获很多虏兵。

太宗闻讯而赞叹,拜授广州都督。

以前做州牧的,大多因贪污纳贿而被蛮夷所厌恨,因此屡次因怨恨而反叛。

冯立到任,不经营产业,衣食取其够用而已。

曾到贪塞。

感叹说:

“这是吴隐之酌饮过的泉水,饮一杯泉水,哪裏值得一提呢!

我应当汲取而食用,何止一杯呢,它怎麼能改变我的心性呢!

”於是全都饮下而去。

在职数年,很有德政,后死在任上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原文: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

“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

“君与仆有何亲?

”对曰:

“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

“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

译文或注释:

  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

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

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

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

“我是李府君的亲戚。

”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

李元礼问:

“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

”孔融回答说:

“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

”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

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

“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

”孔融听后说:

“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

”陈韪听了感到非常不安。

【解读】

  全文分三层。

  第一层

  写洛阳李元礼名气很大,寻常人等都无缘登门拜访。

这里对李元礼名气之盛的描写,为后文孔融成功地以年仅十岁、无官无名之身成为李元礼的座上宾提供了一个背景和基础。

  第二层

  写孔融聪明机智地拜访了李元礼,人皆称奇。

这里孔融巧妙地运用了“亲戚关系”这个概念,将孔夫子与老子二人之间的师生关系延伸到自己与李元礼的关系上,不可谓不机巧,其思维不可谓不敏捷。

  第三层

  写孔融机智地反驳陈韪的刁难,再次表现出他聪明机智的特点。

  陈韪显然是轻视孔融,认为他不过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童,故意出语刁难,意为:

你这时年龄小,虽然聪明,也别得意太早了,长大后未必就有出息。

孔融巧妙地利用陈韪批评他的话来逆推,使陈韪陷入窘困的境地,这也再一次显示了他的敏捷和机智。

正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至此,孔融年龄虽小但机智异常的性格已体现得淋漓尽致。

 

不能养德,终归末节

节义傲青云,文章高白雪,若不以德性陶熔之,终为血气之私,技能之末。

【译文】气节和正义足可傲。

视任何达官,情真而生动的文章足以用过“白雪”名曲。

然而如果不用高尚的道德来陶冶它们,所谓的气节与正义不过是出于一时意气用事或感情冲动,而生动的文章也就成了微不足道的雕虫小技。

【注解】青云:

比喻身居高位的达官贵人。

白雪:

是古代曲名,比喻稀有杰作,《昭明文选》陆机《文赋》说:

“缀下里于白雪。

注:

淮南子日师旷奏日雪而神禽下降。

白雪,五十弦琴乐名。

”血气之私:

血本指有血液和气息的动物,此指感情,即个人意气。

【评语】这里的德是从远大的志向、高尚的追求来讲的。

陶土经过烧炼才能成为器皿,铁砂经过熔炼才能成为钝钢。

一个人不论如何清高或有学问,如没有高尚的品德来配合,没有一种为大众利益献身,为社会公益服务的主旨而只限于一己之私,一隅之见,那么这种清高和学问就成为不受世人重视的“血气之私,技能之末”,成了微不足道的孤高和雕虫小技。

这是不足取的。

这种人自我清高,咏诵风雅可以,却于世无补。

日知录·正始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

曰: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

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魏晋人之清谈,何以亡天下?

是孟子所谓杨、墨之言,至于使天下无父无君,而入于禽兽者也。

昔者嵇绍之父康被杀于晋文王,至武帝革命之时,而山涛荐之入仕,绍时屏居私门,欲辞不就。

涛谓之曰:

“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时犹有消息,而况于人乎。

”一时传诵,以为名言,而不知其败义伤教,至于率天下而无父者也。

夫绍之于晋,非其君也,忘其父而事其非君,当其未死,三十余年之间,为无父之人亦已久矣,而荡阴之死,何足以赎其罪乎!

且其入仕之初,岂知必有乘舆败绩之事,而可树其忠名以盖于晚也,自正始以来,而大义之不明,遍于天下,如山涛者,既为邪说之魁,遂使嵇绍之贤且犯天下之不韪而不顾,夫邪正之说不容两立,使谓绍为忠,则必谓王裒为不忠而后可也,何怪其相率臣于刘聪、石勒,观其故主青衣行酒,而不以动其心者乎?

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墨子兼爱中》(仁爱)

【原文】

子墨子言曰: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①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

然则天下之利何也?

天下之害何也?

子墨子言曰:

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②,人之与人之相贼③,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然则崇④此害亦何用生哉?

以不相爱生邪?

子墨子言:

以不相爱生。

今诸侯独知爱其国,不爱人之国,是以不惮⑤举其国,以攻人之国。

今家主独知爱其家,而不爱人之家,是以不惮举其家,以篡人之家。

今人独知爱其身,不爱人之身,是以不惮举其身,以贼人之身。

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

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⑥弱,众必劫寡,富必侮⑦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

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⑧不相爱生也。

是以仁者非之。

【注释】

①兴:

兴举,兴办。

②相篡:

相互争夺。

③相贼:

相互残害。

④崇:

应为“察”,考察。

⑤惮:

害怕,顾忌。

⑥执:

控制,掌握。

⑦侮:

欺侮。

⑧以:

因为。

【译文】

墨子说:

“仁人所做的事,必定兴办天下的利益,除去天下的祸害,以此做为自己的事业。

”那么天下之利是什么?

天下之害又是什么?

墨子说:

“现在国家与国家相互攻打,家族与家族相互争夺,人与人之间相互残害,国君与臣子不慈爱忠心,父亲与儿子不慈爱孝顺,兄长和弟弟不和睦相处,这是天下的祸害。

”然而,考察这种祸害是如何产生的?

是因为人们普遍不相爱产生的吗?

墨子说:

“是因为人们不相爱产生的。

现在诸侯只知道爱自己的国家,不爱别人的国家,因此,不顾忌用全国的力量,攻打别的国家。

现在家主只知爱自己的家族,而不爱别人的家族,因此不顾忌用全部家族的力量,以篡夺别人的家族。

现在人们只知爱自己的身体,不爱别人的身体,因此不顾忌以自己全部力量,残害别人的身体。

所以,诸侯不相爱,那么必然会发生战争;家主不相爱,必然互相争夺;人与人不相爱,就必然相互残害;君主和臣子不相爱,就不惠爱忠心;父亲儿子不相爱,就不会慈爱孝顺;兄弟不相爱,就不会和睦相处。

天下之人都不相爱,强大的必然控制弱小的,众多的必然压迫少数的,富裕的必然欺侮贫穷的,尊贵的必然轻视贫贱的,奸诈的必然欺骗愚昧的。

凡是天下的祸害争夺,积怨仇恨,它们所产生的原因,是因为不相爱而引起的,因此仁人非难这种现象。

 

张孝基仁爱

原文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

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去。

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

孝基与治后事如礼。

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

“汝能灌园乎?

”答曰:

“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

”孝基使灌园。

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

“汝能管库乎?

”答曰:

“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

又甚幸也。

”孝基使管库。

其子颇驯谨,无他过。

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选自方勺《泊宅编》)

词解

1.许昌士人张孝基,取同里富人女。

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去。

富人病且死。

 

●不肖:

不成才  

●斥:

指责,斥责  

●逐:

赶  

●且:

将要,快要  

2.尽以家财付孝基。

孝基与治后事如礼。

久之。

其子丐于途。

孝基见之,恻然谓曰:

 

●付:

交付,托付  

●如礼:

按照规定礼节、仪式  

●恻然:

同情的样子  

3.“汝能灌园乎?

”答曰:

“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

”孝基使灌园。

其子稍自力,  

●灌:

灌溉  

●就:

本义为“接近”此指“得到”  

●稍:

渐渐  

4.孝基怪之,复谓曰:

“汝能管库乎?

”答曰:

“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

又甚幸也。

”  

●怪:

对…感到奇怪  

●出:

超过望:

希望,盼望  

●况:

何况  

●甚:

更,更加  

●幸:

幸运  

5.孝基使管库。

其子颇驯谨,无他过。

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 

●使:

让  

●颇:

很驯谨:

顺从而谨慎  

●徐:

慢慢地  

●故态:

旧的坏习惯  

●故:

旧的,原来的  

6.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遂:

于是,就  

●以:

把  

●所:

用来......的  

●委:

委托  

●归:

归还

译文

  许昌有个士人叫张孝基的,娶同乡某富人的女儿。

富人只有一个儿子,不成才,便骂着把他赶走了。

富人生病将要死了,把家产全部托付给孝基。

孝基按规定礼节为富人办了后事。

过了许久,富人的儿子在路上讨饭,孝基见了,同情地说道:

“你会灌园吗?

”富人的儿子答道:

“如果让我灌园而有饭吃,很高兴啊!

”孝基便叫他去灌园。

富人的儿子渐渐地能自食其力了,孝基对他的变化感到奇怪,又说道:

“你能管理仓库么?

”答道:

“让我灌园,已出乎我的意料,何况管理仓库呢?

那真是太好啦。

”孝基就叫他管理仓库。

富人的儿子很顺从、谨慎,没犯什么过错。

孝基慢慢观察他,知道他能改过自新,不会像以前那样,于是将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还给他了。

参考译文

  许昌这个地方有一个读书人,名字叫张孝基,同乡土的一个有钱人见张孝基为人正直诚实,就决定把女儿许配给他做妻子。

于是张孝基就和富人的女儿结婚了。

那个富人有一个儿子,但是儿子品行不端,经常赌博,还时常出入城里的酒楼和妓院,挥霍家里的钱财,败坏家里的名声。

富人用尽了办法,还是不能使儿子悔改,后来把儿子赶出了家门,和他断绝了父子关系。

富人后来得了重病,张孝基和妻子尽心照料他,给他请医生买药熬药,可就是不见好转。

有一天,富人把张孝基叫到床前,对他说:

“我这人命苦,虽然有万贯家财,可是我儿子不争气,我不得不另找一个财产继承人。

我暗中观察你很多年,觉得你人品不错,就决定把这个家托付给你。

我怕是活不了几天了,今天我就把家里的事交待一下,死也就安心了。

”于是,他让管家拿出账本和家里的金钱财宝,一样一样讲给张孝基听。

张孝基一一记下,还答应一定帮他管好家里的事。

过了些日子,富人真的死了。

张孝基遵照老人的嘱咐,把家里的事情管理得井井有条。

很多年以后,张孝基去城里办事,看见一个乞丐正跪在马路边要饭,仔细一看,原来是富人的儿子。

于是就走上前问:

“你能浇灌菜园吗?

”富人的儿子回答:

“如果浇灌菜园能让我吃饱的话,我愿意。

”于是张孝基就把他带回家,让他吃了一顿饱饭,然后就让菜农教他灌溉菜园子。

富人的儿子很认真地学,不久就已经做得很好了。

张孝基觉得富人的儿子正在一点一点变好,想给他一些新的工作,就问他:

“你能管理仓库吗?

”富人的儿子说:

“能够浇灌菜园子,我已经很满足了,这是我第一次靠自己的劳动吃饭;如果能管理仓库,我是多么幸运呀!

”此后,富人的儿子很认真地管理仓库,半年时间里从没出过任何差错。

于是张孝基就教他管家里的账目,富人的儿子不久也学会了。

张孝基觉得富人的儿子已经能够独立管理家里的一切事物了。

有一天,张孝基对富人的儿子说:

“你父亲临死的时候,托付我帮他管理家里的田产、财物,现在你回来了,也学会独立做事了,我想我该把这个家还给你了。

”富人的儿子接管了家里的事以后,勤俭持家,还经常帮助村里的穷人,成为乡里的一个好人。

感想

张孝基对不成材的妻子的兄弟如此相信,说明他是一个宽容的,有博大的胸怀,相信别人的人

 

 

《论语》

[论语原文]子曰: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古文今译]孔子说:

“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个人浅析]孔子讲“仁”,不仅是要“爱人”,而且还有“恨人”。

只有做到了“仁”,才会有正确的爱和恨。

[论语原文]樊迟问仁,曰:

“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古文今译]樊迟问孔子怎样是仁,孔子说:

“仁人对难事,做在人前面。

有收获时,他得在人后,这可以说是仁了。

[论语原文]子曰: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古文今译]孔子说:

“聪明人喜爱水,仁德人喜爱山;聪明人灵活,仁德人专一。

聪明人快乐,仁德者长寿。

[论语原文]子贡曰: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可谓仁乎?

”子曰:

“何事于仁?

必也圣乎!

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