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单元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09618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修单元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选修单元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选修单元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选修单元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选修单元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选修单元二.docx

《选修单元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修单元二.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选修单元二.docx

选修单元二

選修單元二

名著欣賞:

水滸傳

一、學習目標

研讀《水滸傳》,體會作品的豐富內涵和藝術特色,領略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賞析、評論文學名著的能力,並培養審美的情趣。

二、學習重點

1.整體感悟文學作品

2.理解作品的背景、內容及藝術特色

3.分析作品的豐富意蘊和思想感情

4.探討中國古典長篇小說常用的手法

5.從不同角度賞析及評論作品的人物描寫、情節構思和主題思想

6.評論作品的文學成就

7.注重審美體驗

8.培養良好的評賞文學作品的態度

三、學習成果

1.能聯繫生活經驗,感悟作家的情懷,對名著有個人的感受

2.能運用文學基礎知識,理解和分析名著的特色

3.能運用文學基礎知識及從不同角度賞析、評論名著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4.能提高閱讀名著的興趣,樂於閱讀文學名著

四、課節

共33節(約22小時),每節40分鐘

五、學習材料

甲選用學習材料:

1.《水滸傳》(七十回本)

2.《水滸傳》(百回本)

3.《紅樓夢》第三回《接外孫賈母惜孤女》

4.《三國演義》第四十九回「孔明借東風」部分

5.中央電視台攝製《水滸傳》主題曲《好漢歌》

乙建議配合閱讀篇章或書籍:

1.金聖嘆《讀第五才子書法》

2.馬幼垣《水滸人物之最》

3.柏宏軍、李文勇(編)《圖解水滸傳》(附錄一「一百零八條好漢列傳」)

4.陳忱《水滸後傳》

5.孫述宇《水滸傳的來歷、心態與藝術》

6.薩孟武《水滸傳與中國社會》

7.姚有志(編著)《〈水滸傳〉三十六計》

六、學習內容簡介

甲教學:

教學環節

教節

學習內容

1

話說《水滸傳》

1-5

介紹《水滸傳》的背景及各種流通版本,認識作品在中國小說發展史的地位;略讀作品的著名情節「武松打虎」,從中體會《水滸傳》之感染力,並初步認識作品的藝術特點。

2

梁山內外的眾生相

6-16

選讀《水滸傳》有關主要人物魯智深、石秀、李逵、林沖、宋江及武松的章回,賞析作品如何通過人物行動、對比襯托及個性化語言等方式塑造人物形象,認識中國古典小說人物描寫的基本手法。

3

從個性到集體︰

英雄傳奇的構成

17-26

選讀《水滸傳》主要人物及情節的章回,了解作品怎樣編排人物出場,探討作品如何通過鋪寫場面、設置懸念及製造情節的跌宕等方式開展敘事,認識中國古典小說情節構思的主要特徵及其引人入勝的基本手段。

4

水泊好漢的心態

27-31

介紹學者對《水滸傳》思想的意見,評論有關說法的合理性;透過課堂辯論,認識中國古代小說主題建構的複雜性,並引導學生發掘閱讀《水滸傳》對個人的意義。

5

總結

32-33

總結閱讀《水滸傳》的經驗,共同探討作品藝術成就的得失,歸納研讀中國古典長篇小說名著的方法,並着學生就文本藝術或思想內容等方面作進一步的探究,鞏固單元所學。

乙評估:

進展性評估

教師可視乎需要,透過本單元不同環節中的活動,了解學生的學習,以調整教學,有關的活動如:

•整理人物清單表

•口頭匯報

•辯論

 

總結性評估

任選其一:

•專題探究

•撰寫論文

以上之評估活動是因應本示例設計之特點建議,以下於「構思和備註」欄的相應位置,以標示,並進一步說明該活動之評估重點,提供評估準則,以供參考。

教學活動

構思和備註

話說《水滸傳》

第1-5節

1.學生蒐集有關《水滸傳》作者、成書背景及版本的資料,並由教師補充,讓學生初步認識該書於中國小說發展的地位,了解其在文學史上的意義:

•從小說文體發展來看,《水滸傳》為古代首部以虛構為主的長篇小說;

•從其內容發展考慮,《水滸傳》的描寫焦點從歷史人物擴展至巿井細民;

•就其藝術技巧而言,《水滸傳》作者著重人物的個性化刻畫。

本課開始前,學生須至少閱讀全書一次。

《水滸傳》的背景資料,可參考各種流通中國文學史或網頁,如:

「燦爛的中國文明」之「漫談水滸由來」()。

教師亦可參考論述《水滸傳》的專書介紹,如寧稼雨《水滸別裁》(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所收錄的文章:

《〈水滸傳〉書名是甚麼意思?

》、《〈水滸傳〉的版本情況如何?

》。

《水滸傳》版本眾多,文字有繁、簡兩本之分,篇幅亦有百二十回本、百回本及七十回本之別,通行本《水滸傳》多以七十回本為據,但央視版連續劇《水滸傳》則據百回本而改編。

本課程以七十回本為依據,為免混淆,建議教師向學生簡述有關版本的差異所在。

教師亦可簡介《水滸傳》在國外流傳的情況,以強化學生對《水滸傳》成就的認識。

如王麗娜《〈水滸傳〉在國外》,載於沈伯俊(編)(1994)《水滸研究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頁632-648。

2.引導學生說出初步閱覽《水滸傳》的整體感受,提出閱覽過程遇到的樂趣與困難,藉以了解學生閱讀本書的進度,並按需要提供適當的輔導及補充。

教師可先讓學生自由發揮,如《水滸傳》中有哪位人物的綽號最能引起閱讀的興趣?

教師亦可按情況為學生設定身份或背景,如要求學生以統治者身份講述對《水滸傳》的感受,又或要求學生想像處身戰爭時期,《水滸傳》的流傳會產生怎樣的影響,讓學生明白讀者身份及時代處境之不同對名著閱讀所產生的影響。

有關歷代讀者對《水滸傳》的評價,教師可參考高日暉、洪雁(2006)《水滸傳接受史》,濟南︰齊魯書社。

此外,該書第五章第四節「新媒體與《水滸傳》的新接受」講述當前資訊條件下《水滸傳》的流傳情況,與學生關係較密切,容易引起學習興趣,建議可選講其中重點。

3.讓學生試讀《水滸傳》第22回「武松打虎」部份,從人物塑造、結構扣連、氣氛營造及語言表現等方面嘗試賞析,並着學生略讀《三國演義》第49回中「孔明借東風」一節及《水滸傳》第41回「李逵殺虎」部分,透過以下討論,引領同學初步體會《水滸傳》的藝術成就,並思考研習《水滸傳》的方向。

以《水滸傳》為人熟悉的情節,引領學生初步理解「水滸傳」的藝術感染力。

•與指定作品《接外孫賈母惜孤女》相比,何者的故事較吸引?

透過比讀,可讓學生了解個人欣賞小說的審美取向,偏好生動、曲折、驚險的故事,如「武松打虎」,還是反映生活實貌、淡化情節的小說(如《接外孫賈母惜孤女》)?

•與《三國演義》中「孔明借東風」的片段,在人物形象的刻畫上,何者較具說服力?

以同是千古傳誦的小說人物,讓學生認識兩本名著描寫人物手法的不同取向。

「武松打虎」中的武松雖勇敢過人,但不免有膽怯、驚慌之時,雖有神力,但打虎至死終究精疲力盡,人物描寫較真實;「借東風」中的孔明,有如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所評「多智而近妖」,稍欠「真實」。

•思考為何「武松打虎」的故事千古流傳,而「李逵殺虎」稍欠吸引力?

「武松打虎」故事曲折驚險,扣人心弦,且能突顯武松「英雄」的形象,但「李逵殺虎」較為平鋪直敘,殺虎的過程毫不費力,可見驚險、曲折的小說情節較受歡迎。

教師由此可帶出《水滸傳》具備中國傳統小說情節波瀾曲折、人物鮮明可感的特點,學生可從這兩方面切入欣賞。

4.深化閱讀︰

《水滸傳》主要敘述宋江的部份︰第17、19-22、31-41及59回。

宋江為《水滸傳》主角,且形象極具爭議性,因本課程將涉及有關討論,故此處要求學生閱讀,為日後講授作鋪墊。

5.延伸閱讀︰

金聖嘆《讀第五才子書法》,選自朱一玄、劉毓忱(編)《水滸傳資料匯編》,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2年,頁218-225。

〔清〕金聖嘆《讀第五才子書法》對《水滸傳》有很多獨特的見解,教師可在課堂上多引用和討論,以幫助培養學生評論文學作品的能力。

梁山內外的眾生相

第6-16節

1.按《水滸傳》較重點描寫的一百零八好漢,將學生分9至10組,每位組員負責列寫108人中3至4個人物的資料:

•人物的綽號

•人物的外貌

•迫上梁山的原因

•人物首次登場的章回

•重點描寫人物的章回

並把資料交由組長製成檔案。

教師將各組的檔案合併,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一份完整的人物清單表,作為每次上課時的備用材料。

教師可透過清單表,讓學生從出現的章回數目,了解作者較着力描寫的人物。

若學生能力足夠,可在學生第一次閱讀原書時,作為閱讀的課業。

透過人物資料的整理,可讓每一位學生成為某些人物的「代言人」或人物事蹟的「權威」,方便同學隨時查詢。

學生亦可由此認識長篇小說的主要及次要人物。

透過整理人物清單表,了解學生對小說人物形象及事件的掌握。

2.着學生在學校進行調查,或從互聯網上(如在「香港教育城」設置討論區)蒐集資料,並根據自身閱讀經驗,選出「最喜愛的《水滸傳》人物」,然後由教師引導思考︰

•該人物對故事推展的重要性。

•該人物的個性刻劃是否鮮明?

•該人物最能吸引讀者的,是其綽號、遭遇還是武藝?

•對該人物形象的基本印象及評價,是建基於文本閱讀,還是從其他媒介(如︰電影、漫畫、遊戲、坊間傳說等)而來?

活動目的旨在讓學生了解閱讀名著往往受到不同「前理解」的干擾,即未閱讀文本前已從不同渠道或情境得知文本內容,或對個別人物及情節有所評價,藉此鼓勵學生從原著中細讀文本,以了解作者描寫人物的用心所在。

由教師歸納及補充學生意見,以《水滸傳》主要敘述魯智深的部份(第2至6回)為例,略述其人物形象深入民心的原因,讓學生初步瞭解《水滸傳》人物形象的構成情況。

魯智深是《水滸傳》中最先出場的英雄人物。

作者主要透過「拳打鎮關西」及「大鬧野豬林」兩個激烈的爭鬥場面中人物的行動表現主角「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粗中有細」、「殺人須見血,救人須救徹」的性格特點。

3.再以「武松打虎」及「李逵殺虎」(第41回)為例,請學生指出兩者在打虎背景、打虎心態及打虎方式的異同,並引導學生思考作者如何通過兩人應對類似事件的行為差異凸顯各自的性格特徵。

《水滸傳》創造人物的手法比較多樣。

透過雷同的情節,以突出人物性格是其中較常用的方式。

教師另可列舉《水滸傳》其餘相類例子供學生參考:

如寫二解爭虎;江洲刧法場及大名府刧法場;何濤補盜及黃案捕盜;朱仝雷放晁蓋、朱仝雷橫放宋江……。

4.導讀《水滸傳》主要敘述楊雄與石秀的部份(第43至45回),引導學生賞析作者如何運用襯托手法塑造及凸顯石秀的形象。

僅就篇幅而言,《水滸傳》作者着墨石秀形象之處不下於宋江、武松、魯智深、林沖等主要人物。

此處僅以43-45回為例,旨在讓學生了解《水滸傳》如何通過對照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5.學生分組,每組研讀《水滸傳》主要敘述李逵部份的一個章回,賞析作者如何通過個性化的人物語言塑造人物形象,並與必修部份指定作品《紅樓夢》「接外孫賈母惜孤女」對比閱讀,說出兩者運用個性化語言塑造人物性格之異同,然後匯報。

《水滸傳》主要敘述李逵的部份包括第37-42、50-53回。

其中第38回戴宗引李逵見宋江一段中人物的對話,尤其維肖維妙,展示人物不同的出身、教養和性格。

教師可引魯迅《花邊文學.看書瑣記》所說︰「《水滸傳》和《紅樓夢》的有些地方,是能使讀者由說話看出人來的。

」啟廸學生從個性化語言的角度,賞析及比較兩個文本。

《水滸傳》敘述李逵部份與宋江形象的刻畫有較大關係,下文將作對比閱讀,故此處先讓學生研讀有關部份,以收一材多用之效。

6.研讀《水滸傳》主要敘述林沖的部份(第6至11回),着學生以說故事(或嘗試以說書的方式)的語調及接龍的方式,叙述林沖迫上梁山的過程,提示學生緊扣官府的「迫」和人物的「忍」表達情感。

引導學生:

欣賞長篇小說塑造人物的手法:

結合人物處境、經歷的變動,寫出人物性格的發展、變化。

•分析林沖性格的轉變。

學生說故事時,教師可播放音樂,如配合古箏曲《林沖夜奔》。

•探討作者塑造林沖形象的藝術手法。

•思考故事人物形象的轉變與情節發展的相互關係。

可參考周先慎《從林沖看〈水滸傳〉的人物描寫》演講整理稿,協助學生掌握有關部份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該演講整理稿載傅光明(編)(2005)《插圖本品讀水滸傳》,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頁139-160。

7.學生分組從互聯網蒐集有關宋江的評論資料,並根據各自對《水滸傳》的閱讀印象,就下列論題展開討論,完成後分組匯報︰

•宋江是忠還是奸?

•宋江形象的建構與李逵的對照作用。

•作者塑造宋江性格有否反諷的意味?

•總括而言,宋江形象是否討好?

最後由教師補充及總結學生意見。

按本單元旳設計,學生應已閱讀《水滸傳》敘述宋江及李逵的部份。

•學者談論《水滸傳》的人物對照藝術,均以宋江及李逵的對照為例,如金聖歎《讀第五才子書法》即謂︰「如要襯宋江奸詐,不覺寫作李逵真率」。

•對比藝術為中國古典小說的主流手法,古代評論者多稱為「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及情節的設計上均有應用,可讓學生閱讀時注意有關手法。

•金聖歎曾評李逵與宋江人物形象之關係說︰「一路寫宋江使權詐處,必緊接李逵粗言直叫︰此又是畫家所謂反襯法。

讀者但見李逵粗直,便知宋江權詐,則庶幾得之矣」,可引此說予學生思考。

•西方著名漢學家浦安迪教授(AndrewH.Plaks)曾指出《三國志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及《金瓶梅》運用了「反諷」手法,對劉備、宋江、唐三藏等主要人物均有或明或隱的嘲諷,教師可提出相關觀點供學生參照,詳參浦安迪(1996)《中國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8.教師總結教學環節所習《水滸傳》人物塑造的特色,並與學生共同討論《水滸傳》人物刻畫的不足之處。

教師可按學生必修部分的學習經歷,補充《水滸傳》人物塑造的手法。

學者曾將《水滸傳》人物塑造的方法分為七類︰一、把人物重點放在正面人物的刻畫上;二、把人物放在矛盾中加以刻劃;三、將人物置於生活場景;四、人物的性格隨環境有所變化;五、通過細節描寫刻畫人物;六、通過心理描寫刻畫人物;七、運用對比襯托強化人物性格。

見沈伯俊(1994)《談編〈水滸〉描寫人物的藝術手法》,選自《水滸研究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頁570-582。

不足之處,如:

•除個別重要角色外,人物形象多較為單一,甚或流於功能化,如宋清只是負責安排梁山筵席,沒有獨立性格可言;

•即使個別重要角色,如魯智深、武松等,在故事後段亦明顯失卻個性,形象較為模糊;

•《水滸傳》也有不少借鑑其他小說的人物設計,如吳用與「美髯公」朱仝更是分別脫胎自《三國志演義》諸葛亮、關羽的形象,創造性稍有不足。

•《水滸後傳》作者陳忱在序文說《水滸傳》「無惡不歸朝廷,無美不歸綠林」,把不同階級人物的形象定型,流於格套。

9.撰寫閱讀劄記(任選其一):

(1)自習《水滸傳》主要敘述武松的部份(第22-31回),論述:

•其形象與魯智深、李逵的異同。

•其性格轉變與情節發展的相互關係。

參考金聖嘆《讀第五才子書法》所說:

「《水滸傳》只是寫人粗魯處,便有許多寫法:

如魯達粗魯是性急,史進粗魯是少年任氣,李逵粗魯是蠻,武松粗魯是豪傑不受羈靮……」

(2)評論金聖嘆在《讀第五才子書法》所說:

「獨有《水滸傳》,只是看不厭,無非為他把一百八人性格都寫出來。

」並舉例加以說明。

10.延伸活動:

(1)除課堂討論過的人物以外,另選一位《水滸傳》的人物,為他撰寫傳記。

由教師將學生作品結集,在學校網頁發表。

(2)選取《水滸傳》若干人物的綽號,撰寫短評,評論人物綽號與其形象的描寫是否配合。

可參考曲家源〈《水滸》一百單八將綽號考釋〉,載沈伯俊(編)(1994)《水滸研究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頁509-531

(3)教師向學生簡介西方學者對小說人物形象所謂「扁平人物」及「圓型人物」的區分,着學生從曾閱讀的小說及本書中舉述2位人物,試作分辨,並評論哪一位人物的描寫較佳。

有關「扁平人物」及「圓型人物」的定義,可參〔英〕佛斯特著、李文彬(譯)(2002)《小說面面觀》,台北︰志文出版社,頁92-104。

簡言之,「扁平人物」即人物形象簡單,性格相對單一者,而「圓型人物」則性格較為多面,形象稍為複雜。

11.延伸閱讀

(1)柏宏軍、李文勇(編)(2007)《圖解水滸傳》(附錄一「一百零八條好漢列傳」),香港︰中華書局,頁178-187。

(2)馬幼垣(2003)《水滸人物之最》,台北︰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從個性到集體︰英雄傳奇的構成

第17-26節

1.在必修部分的指定作品《接外孫賈母惜孤女》的閱讀中,已掌握人物的登場手法,着學生就《水滸傳》以下人物的出場,與《紅樓夢》作一簡單比較。

•宋江

•魯智深

《紅樓夢》主要活動在大觀園,重要人物早在在第3回《接外孫賈母惜孤女》全已登場,但《水滸傳》大部分的活動不在梁山泊,重要人物宋江在第17回始出場。

《水滸傳》是由一個人物引出另一個主要人物出場,如由九紋龍引出魯智深,魯智深又引出林沖,一個連一個,一直到完卷,仍有人物出場。

2.教師補充《水滸傳》從「以個人為單位」到「以事件為單位」的單線結構特徵,並與《三國志演義》及《紅樓夢》等名著的結構略作比對,讓學生對《水滸傳》的獨特結構有初步了解。

按照故事內容,《水滸傳》第1-57回為梁山聚義前個別人物的故事,而繼後第58-70回則為梁山英雄的集體行動,敘述焦點亦由個人遭遇轉向事件性質發展,與《三國志演義》始終圍繞蜀漢集團展開敘述及《紅樓夢》以家族活動為單位的結構方式不同。

3.教師着學生以魯智深故事為例,分析《水滸傳》對個別英雄故事的敘述模式,並觀察其間在武打描寫及場景描寫的詳略方面與梁山聚義後的不同。

教師尤應指出,這種敘述模式通過怎樣的手段將人物故事扣連於全書的主線。

《水滸傳》第2至6回及第16回主要敘述魯智深的故事。

作者於第2回先以史進引出魯智深,繼而敘述魯智深拳殺鄭屠戶後落髮為僧,輾轉徙至東京相國寺,得以結識林沖。

隨後故事即以林沖為重心,至第16回時方交代魯智深因林沖而為官員迫害,最後於二龍山落草為寇。

這種「出場——仗義/犯事——落草」的敘述模式為《水滸傳》敘述個別英雄故事的常見模式,即林沖、武松莫不如此。

魯智深性格形象鮮明,主要歸因於《水滸傳》早段對其個性的仔細描寫,如以「拳打鎮關西」(第2回)、「大鬧五台山」(第3回)、「火燒瓦官封」(第5回)及「倒拔垂楊柳」(第6回)顯示其酗酒、任性、勇武、好勝等特點,其中的武打場面亦描述得極為仔細,如魯智深拳打鎮關西時,作者運用了不同的感官描寫顯示魯智深拳頭的強度︰「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鮮血迸流,鼻子歪在半邊,卻便似開了個油醬舖︰鹹的、酸的、辣的、一發都滾出來」、「提起拳頭來就眼眶際眉稍只一拳,打得眼稜縫裂,烏珠迸出,也似開了個彩帛舖的︰紅的、墨的、紫的,都綻將出來」。

然而,《水滸傳》後段的魯智深的人物形象逐漸模糊。

在第57回重新出場時魯智深的個性已大大淡化(如不再酗酒),其勇武的描寫也有所收斂(如述其為華州官府所陷,更需梁山諸人營救)。

魯智深歸附梁山後成為了帳前調譴的普通將領,再沒有獨立行事的機會,作者亦未對其形象再加描寫,個性埋沒於共性之中。

4.導讀《水滸傳》第43回「戴宗遇楊林」及第61回「燕清遇楊雄及石秀」部份,探討「巧合」作為中國古典小說常見藝術手段在《水滸傳》中的應用。

亦可以水滸第17回楊志巧遇魯智深的情節,問學生為何要這兩位英雄獨佔二龍山,而不直入水滸?

「巧合」為中國古典小說的常見手段,普遍作為扣連情節及推進故事發展的手段。

5.着學生仔細閱讀第8回末及第9回開首故事,賞析作者如何借助章回小說的形式說故事;另仔細閱讀第21回末及第22回開首故事,賞析作者如何將敘述焦點從宋江轉移至武松。

第8回末及第9回借助章回小說的形式:

•第8回末述林沖巧遇李小二,而此人後來又成為拯救林沖的重要人物,與「巧合」的結構方式正好呼應;

•作者於第8回末述林沖於道上為人喝住,卻不交代對方身份,有意利用這種懸念吸引讀者追讀下回;

•作者於第8回末有語云:

「有分教林沖︰火烟堆裡,爭些斷送餘生;風雪途中,幾被傷殘性命。

」作者既以此啟示下文情節發展,又能吸引讀者追看下文。

有關中國古典小說回末語的運用,可參陳美林、馮保善、李忠明(1998)《章回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頁85-87。

第21回末及第22回敘述焦點的轉移:

《水滸傳》以人物的「移動」作為扣連情節的紐帶,較常見的敘述方式為某一人物因事「移動」時與另一人物相遇,隨後前者即停止「移動」,而以後者的「移動」開展故事,如第21回末寫宋江兄弟因殺閻婆惜事投奔柴進,並在柴進莊上巧遇武松,文本先以「宋江弟兄兩個,自此只在柴大官人莊上」交代宋江兄弟狀況,繼而以「話分兩頭。

只說武松自與宋江分別之後,當晚投客店歇了……」開展以武松為重心的故事。

宋江停止「移動」後敘述焦點即轉移至「移動」中的武松,《水滸傳》許多情節皆如此扣連。

6.着學生仔細閱讀以下節選,欣賞作者如何透過敘事的節奏營造「懸念」的效果:

•第8回「林沖和洪教頭」比武

•第22回「武松打虎」

•第27回「武松被囚禁單身房」

•林沖和洪教頭比武的過程,「凡作三番跌頓」(金聖嘆評),作者往往在敘事的高潮,插入其他事件,中斷敘事的進度,勾起讀者期待故事發展的心理。

•武松打虎的過程,敷設一個接一個的危機,節奏緊湊,直至懸念得到解決。

•「武松被囚禁單身房」以冗長的敘事,如「是一大鏇酒,一盤肉,一盤子麵,又是一大碗飯……晚來……又頂着一個盒子,是幾盤蔬菜,一大鏇酒,一大盤煎肉,一碗魚羮,一大碗飯…」放慢故事節奏,增強懸念的效果。

可參考刑海闊《從金聖嘆評點看〈水滸傳〉敘事懸念形成機制》,菏澤學院學報,第30卷第4期,2008年7月。

7.學生先行研讀《水滸傳》「三打祝家莊」部分,並引導學生循情節結構方面進行討論及思考,如︰

•該部分如何扣連全書主線;

•作者對懸念及伏筆的處理;

•作者如何通過情節跌宕增強故事效果;

•作者於「三打祝家莊」中夾敘解珍解寶越獄落草事是否必要?

由教師歸納、補充。

有關「三打祝家莊」部分的懸念及伏筆設置問題,教師可提示學生留意有關故事人物扈三娘的相關敘述,如宋江對扈三娘的行為與態度為什麼引起讀者懸念,後來宋江將扈三娘許配王矮虎又是否與前段故事有所呼應?

8.學生分組,根據學生曾研習有關宋江的章回(第31、35、36回),討論:

•宋江數次「死裏逃生」的情節是否過於「巧合偶然」?

•這對營造情節跌宕的效果有沒有影響?

作口頭匯報。

可透過口頭匯報,了解學生能否從「巧合」、「懸念」的表現效果,評論小說的情節結構的得失(例如:

這三回往往把宋江的性命置於極危險的境地,但每次都巧合地讓他得救,大同小異的情節,不免影響讀者的「期待」心理,削弱情節跌宕的效果。

9.教師總結教學環節所習《水滸傳》情節結構之特色,並與學生共同討論《水滸傳》情節設置和結構的不足之處。

•《水滸傳》全書由不同人物單元(前期)及故事單元(後期)組成,各單元的人物、故事相互呼應(如第67回用兵曾頭巿即為呼應第59回晁蓋戰死曾頭巿後宋江要報仇的諾言)。

•每位好漢的故事既有相對的獨立性,又是一環扣一環,互相勾連。

•一百零八好漢出場有條不紊,極盡心思。

不足之處,如:

•有些情節過於巧合。

•部分情節不近人情/牽強。

(如秦明被宋江害得家破人亡,還接受宋江作媒,娶了花榮的妹子作繼室。

10.撰寫評論

着學生自習《水滸傳》敘述「兵打大名府」(第62-65回)部份,並就本環節研習所得,從情節結構的角度賞析其情節處理,並評論其情節設置之得失。

可從故事的扣連、照應、跌宕及敘事節奏等賞析情節的處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