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防信息化市场调研投资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09275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7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国防信息化市场调研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国国防信息化市场调研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国国防信息化市场调研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国国防信息化市场调研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国国防信息化市场调研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国防信息化市场调研投资分析报告.docx

《中国国防信息化市场调研投资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国防信息化市场调研投资分析报告.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国防信息化市场调研投资分析报告.docx

中国国防信息化市场调研投资分析报告

 

2017年中国国防信息化市场调研投资分析报告

 

目录

第一节信息化:

中国军事变革的核心6

一、信息化军队:

以信息为基础的全新军队6

二、信息化军队的演变:

由技术推动到需求牵引7

1.冷兵器时代7

2.热兵器时代8

3.机械化时代9

4.信息化时代10

5.信息化战争的探索:

需求牵引10

三、信息化战争的作战方式:

一体化精确打击11

1.监视与侦察11

2.决策与指挥12

3.机动与打击12

4.评估与反馈13

5.重组与恢复13

四、划时代的意义:

信息化军队与传统军队比较13

1.武器装备信息化13

2.制信息权成为核心15

3.实时高效的指挥作战系统16

4.作战协同性高16

五、信息化军队的武器装备17

1.单兵信息化装备17

2.信息化作战平台19

第二节信息化之于军改:

官兵职业化和扁平化的指挥作战体系20

一、智慧型军人推动官兵职业化20

二、质量效能型军队取代数量规模型21

1.战略威慑力成为信息化军队施加影响到主要方式21

2.恐怖主义是如今最现实的威胁,快速反应部队或是未来重点方向22

3.军队编制体制一体化、扁平化23

第三节信息化之于军工:

走军民融合之路24

一、军民融合是信息化战争的天性。

24

二、有利于军事与经济协同发展25

三、市场化运作提高体系运行效率25

图表目录

图表4:

信息化战争网络化的作战系统和信息流动6

图表5:

冷兵器战争时代7

图表6:

热兵器战争时代8

图表7:

机械化战争时代9

图表8:

信息化战争时代10

图表9:

我国主要侦察机与预警机11

图表10:

我国歼16D电子战机12

图表11:

有陀螺仪、GPS、发动机的战斧巡航导弹14

图表12:

F-117A隐形战斗轰炸机14

图表13:

信息化武器装备实现了攻击能力和防卫能力的倍增15

图表14:

信息化战场实时指挥16

图表15:

信息化协同作战17

图表16:

一体化头盔装有红外热像仪等微电子系统18

图表17:

单兵通信装置18

图表18:

信息化单兵武器19

图表19:

坦克、飞机、舰船成为信息化作战平台19

图表20:

复杂的信息化单兵作战系统20

图表21:

战略核打击能力形成恐怖均势22

图表22:

美军指挥体制24

表格目录

表格1:

战争形态的演变7

表格2:

美军六个信息化战斗实验室11

第一节信息化:

中国军事变革的核心

我国目前军事变革的核心是国防信息化建设,其主要目标是通过信息化单兵作战系统和信息化武器平台的装备、一体化数字指挥通信网络的构建,使我军具备一体化精确打击并赢得现代化信息战争的能力。

一、信息化军队:

以信息为基础的全新军队

信息化军队是指使用信息化装备,通过数字化通信、一体化的指挥控制和情报系统、智能化的武器装备、网络化的作战系统,以信息为媒介,对兵力兵器实施指挥控制的军队。

图表1:

信息化战争网络化的作战系统和信息流动

资料来源:

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信息作为连接单兵作战系统、信息化武器作战平台和作战指挥系统的媒介,是信息化军队的构建基础与战斗力核心。

信息的高效近实时传递为信息化军队跨军种、兵种的一体化精确打击方式提供了技术基础,军队的体制编制改革、指挥系统的构建,均围绕信息的安全、实时、高效的传递展开。

信息化军队的物质基础则是信息化的武器、弹药、作战平台、士兵等。

信息化军队编制的特点是:

信息特点突出——部队编制适于“信息流动”;人机最佳结合——高素质的人与高技术兵器相结合并能有效地发挥威力;规模小——编制结构合理,人员精干;便于指挥——指挥层次少,指挥机构精干。

二、信息化军队的演变:

由技术推动到需求牵引

人类战争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演变的过程。

按照主兵器技术质的变化,人类历史上的战争分成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机械化战争和信息化战争几个阶段,相对应的军队也就是冷兵器军队、热兵器军队、机械化军队和信息化军队。

表格1:

战争形态的演变

资料来源:

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1.冷兵器时代

公元17世纪以前的战争是冷兵器战争时代。

那时的作战兵器非常简单,主要以石器、铜器和铁器为代表,军队作战时战斗力的表现形式主要是体能,战场空间主要在陆地。

图表2:

冷兵器战争时代

资料来源:

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2.热兵器时代

17世纪后,冷兵器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热兵器逐渐上升为战争胜负的主宰,人类迈入了热兵器战争时代。

自18世纪60年代英国产业革命开始,近代科学技术逐渐兴起,数学、物理学、化学、工艺和工程技术的应用取得了重大突破,火器制造水平和规模得到了空前提高,火药枪和火炮广泛应用于战争,取代了兵刃相接、血腥厮杀的战斗场面。

火枪和火炮等热兵器的使用,增加了军队的整体战斗力和斩首能力,战术在战争中的地位增强。

,胜负的标准不再取决于人的数量多少,大刀的锋利程度,天时地利战争胜负的关键。

图表3:

热兵器战争时代

资料来源:

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3.机械化时代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以电磁学、相对论等新兴学科的创立和电能及内燃机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人类开始了以大机器生产为特征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为战场带来了速射枪炮、坦克、飞机、潜艇等一大批机械化、自动化武器,作战空间呈现立体化,从此人类进入机械化战争时代,制海权、制空权成为夺取战争胜利的关键。

图表4:

机械化战争时代

资料来源:

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4.信息化时代

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高科技为主导的信息技术异军突起,人类具有了对自然界除物质和能量以外的第三大要素——信息的认识和利用能力。

数字通信技术、电子技术和智能化的快速发展使通信情报一体化、武器装备智能化、弹药精度大幅提高,信息的流动加快,通过指挥通信网络将兵力兵器串联起来,成为信息化战场的“血液”。

至此,制信息权成为信息化战争的关键,制空权和制海权均围绕制信息权展开。

图表5:

信息化战争时代

资料来源:

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5.信息化战争的探索:

需求牵引

以雷达、红外、卫星导航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人类进入信息化战争时代,人类根据战争需要和对未来战争的设想而进行的信息化军队建设和武器装备的研发则推动信息化进一步发展。

有着雄厚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支撑的美国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美国建立了六个信息化战争实验室对信息化战争进行全方位探索,验证对未来战争设想的可行性。

美国信息化军队是全球信息化建设的标杆,战略博弈对手方的属性也决定着其信息化建设经验是我国的重要参照。

表格2:

美军六个信息化战斗实验室

实验室名称

研究内容

早期进入战斗实验室

如何使早期投入战场的信息化部队有更强的战斗力和生存力

乘车作战战斗实验室

研究信息化装甲部队的编成和战法

徒步作战战斗实验室

演练信息化步兵部队的编制与战术

同时进攻战斗实验室

研究地基和空基目标探测系统以及打击整个纵深需要的兵器

作战指挥战斗实验室

战场指挥官实时或近实时地获取和使用信息的方法及实施作战指挥的机制

战斗勤务支援战斗实验室

研究改进后勤保障的途径与方法

资料来源:

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未来战争主角:

俆息化军队》

三、信息化战争的作战方式:

一体化精确打击

1997年美军进行了一次“高级作战实验”,结果表明:

兵力不到模拟对抗部队一半的实验部队,只是多了25%的信息技术武器平台,在三倍于一般作战的空间里,仅用一般作战时间的一半,就打败了模拟对抗部队。

这是一次近似实战的“战斗指挥训练大纲”程序的演习。

在这场“模拟驱动”的作战中,开创了一种一体化精确打击的作战方式,即侦察、火力和机动,通过IC4ISR系统联系得更加紧密,三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合成部队的作战效果。

至此,一体化精确打击成为了信息化战争的标准作战形式,基于IC4ISR系统的一体化精确打击主要流程如下:

1.监视与侦察

作战行动发起前,侦察监视群就充分利用侦察直升机、无人驾驶侦察机、预警机等航空侦察与探测手段以及自动传感器和雷达等地面设备,对整个部队关心的地域进行严密的侦察,监视敌人穿插、渗透部队与后续梯队的动向,把敌人的主要目标数据、兵力兵器配置以及重要地形特征等有用的情报传送到指挥中心。

图表6:

我国主要侦察机与预警机

资料来源:

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2.决策与指挥

在接收到有关战场态势的监视与侦察情报后,指挥中心立即利用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结合指挥官的定性分析和判断,拟定作战决心,然后通过战术信息分发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快速地把生成的战斗文书实时地发送到各作战群,从宏观上指挥其协同行动。

作战中,还根据上级指挥机关的作战指令,侦察监视群的战场态势通报以及各作战群提供的战场情况报告,进一步综合分析,去伪存真,洞察敌方的作战意图,及时修改决策。

3.机动与打击

侦察监视群不间断地提供实时的战场态势情报,同时,电子战群、装甲机动打击群、炮兵群、航空兵群及综合保障群在指挥中心的统一指挥下,分别在电子战场和地面战场、空中战场上协同行动。

电子战兵对敌C3I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广泛实施干扰、摧毁等电子进攻手段,同时采取有效的军事保密和战术欺骗等手段,搞好己方的电子防御。

与此同时,远程炮兵借助系统提供的情报信息,对敌纵深内的重要目标(包括指挥控制系统、高技术兵器配置阵地、集结待发的预备队以及勤务支援系统等),实施“点穴式”的精确打击。

图表7:

我国歼16D电子战机

资料来源:

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4.评估与反馈

在敌军队形基本瓦解的有利时节,为了扩张战果,需要进一步对敌实施精确打击。

根据指挥中心的布置,侦察监视群定向放飞无人驾驶机到敌军阵地上空盘旋,利用红外成像、毫米波和光学等侦察器材,实时获取目标毁伤状况和敌军队形的信息。

指挥中心据此进行目标毁伤和战斗效果评估,及时修正作战方案,明确己方部队各作战群的正确机动方向和位置,确定需要进一步打击的目标,并按照目标的性质合理地分配打击力量。

5.重组与恢复

这是运用IC4ISR系统实施一体化精确打击的最后一个阶段。

部队在保持警戒的状态下,利用GPS导航定位系统等数字化系统迅速重组队形,并根据上级所赋予任务重新编成、补充物资、维护装备,为下一步行动做好准备。

四、划时代的意义:

信息化军队与传统军队比较

1.武器装备信息化

信息化武器是信息化军队的物质基础,信息技术使武器装备在攻防两端能力均大幅增强。

相比于传统武器,信息化制导武器精度高、威力大、射程远。

信息化时代军队可以从成千上万公里远的地方直接向敌开火或采取行动。

海湾战争中,美军在战略空袭的初始阶段对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电信大楼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

这次打击行动,是美军在1000多公里外用1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完成的,电信大楼被摧毁,伊拉克军队的“中枢神经系统”遭到破坏,在后续的战争中全面陷入被动。

图表8:

有陀螺仪、GPS、发动机的战斧巡航导弹

资料来源:

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图表9:

F-117A隐形战斗轰炸机

资料来源:

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信息技术在增加军队攻击力的同时为军队增加了“保护神”,根据军事科学院的一组数据:

带电子战设备的轰炸机,在作战中生存的概率可达90%,而不带电子战设备的轰炸机生存概率只有15%;本来要75架普通战斗轰炸机和支援飞机才能完成的任务,只需要8架F-117隐形战斗轰炸机配备两架空中加油机就能完成。

图表10:

信息化武器装备实现了攻击能力和防卫能力的倍增

资料来源:

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2.制信息权成为核心

“信息”对于信息化军队来说,就像血液对于人体一样重要。

突飞猛进的信息获取、传输、交换和处理能力,使信息化军队作战形式、作战行动乃至整个战争形态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信息化战争时代的主要作战形式是一体化精确打击,表现为运用精确制导武器弹药,通过网络化指挥协作,实行多军种协同、空天一体化打击。

整个信息化战场均围绕前期信息侦察、当期信息共享和后期信息重组展开,因此对信息掌握的程度已成为决定胜负的最重要尺度。

信息战争时代的战争胜负,不再取决于谁在战场上投入的兵力、兵器有多少,而是取决于谁能稳操战场信息优势,谁能夺取战场的“制信息权”。

夺取并保持了信息优势就可先机制敌,丧失了信息优势,有效的多军种系统作战、一体化精确打击都将成为空谈。

信息化作战,其实质正是以“信息能”为主要作战手段,以“信息流”控制“能量流”、“人员流”和“物质流”,削弱和剥夺敌方的信息优势,建立和保持己方的信息优势,从而轻而易举地打败敌人,或迫使其放弃对抗进而结束对抗,停止战争。

3.实时高效的指挥作战系统

信息化军队通过数字通信技术实现了作战信息获取、传递、使用一体化,作战指挥更加灵活。

信息化军队通过实时高效的信息共享,各级指挥官能随时了解战场的真实情况,对战场上出现的各种情况立即做出反应,迅速采取对策,摆脱了指挥方面对上依赖性。

指挥官可根据对战场情况的判断,直接指挥下属战斗单位,也能同时与所属各部队通信,对分散在各方向、各地域的各作战部队进行横向协调,保证了战场信息上传下达的快速性。

实时发现目标,实时决策,实时指挥,实时机动,实时攻击,能把过去战场上需要几小时乃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的事,压缩到几分钟,甚至数秒钟;能使战斗决心与作战进程几乎同步,使己军行动总比敌军快半拍到一拍,从而使己军始终掌握主动,使敌军永远处于被动。

图表11:

信息化战场实时指挥

资料来源:

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4.作战协同性高

军队信息化后,复杂的作战协同趋于简单。

信息化技术可对战场情况进行计算模拟,通过再现战场协同和活力误伤等真实情况,采取改进措施,从而使作战协同更加准确。

信息化通信网络“声像化”后,信息可实时传递,可使临时协同易于组织,上级指挥官只要发出指令,各作战平台就会按上级意图协同动作,以最快的速度形成战斗力。

作战命令能直接显示在各作战单元的计算机终端显示屏上,且每个战斗人员都配有全球定位接收装置,从而知道自己在战场上的准确位置,因而很容易采取协同动作,形成整体合力。

图表12:

信息化协同作战

资料来源:

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五、信息化军队的武器装备

信息化兵器是信息化军队实施信息作战行动的物质基础,是信息时代作战的主要技术手段。

信息化兵器是信息技术与武器装备的融合,武器装备中将大量嵌入数字化设备、雷达、敌我识别装置和全球定位系统。

1.单兵信息化装备

主要由一体化头盔、单兵通信装置、单兵武器和防护军服等系统组成。

一体化头盔内装有一体化的红外热像仪、高分辨率平板显示器和微电子系统。

士兵戴上它,可以接收指挥所传送的各种信息,并能把侦察到的各种情况实时地报告给指挥所。

图表13:

一体化头盔装有红外热像仪等微电子系统

资料来源:

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单兵通信装置包括对讲机和具有全球定位功能的超微型计算机,用于无线电联络、方向定位和战斗识别、单兵武器包括激光枪、电子-电磁武器、高灵敏度反单兵雷达等,它们装有红外探测器、高校瞄准具,集观察、瞄准、射击于一体,能完成昼夜监视、跟踪、精确射击等任务。

图表14:

单兵通信装置

资料来源:

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图表15:

信息化单兵武器

资料来源:

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防护军服包括护身甲、背负装备、制式服装和微型空调器,不仅可以使士兵防核、生、化沾染和弹片侵袭,还可抵御严寒和酷暑,保持良好战斗状态。

2.信息化作战平台

信息化作战平台主要包括坦克与装甲车、火炮与导弹发射装置、作战飞机与直升机、作战舰艇等武器载体,这些平台上装有大量的电子信息设备,与C4I系统联网,是C4I系统的节点它们有多种信息传感设备,以便探测敌方目标,为实施精确火力打击提供目标信息;有足够的计算机系统及联网能力,能为各种作战行动及时而有效地提供辅助信息;还有侦察、干扰、欺骗功能,有效地阻止敌方利用己方的信息。

例如:

坦克上安装的计算机,将从多种途径获得信息;全球定位系统卫星接收器能使车组人员测算出自己的位置;指挥控制中心能追踪友军和敌军战车的位置;红外传感器、化学传感器及其他传感器能检测到周围敌人的装备所排放出的热气和化学物质;坦克车之间使用无线数据联系来达成通信;计算机本身的数据库可提供详尽的库存资料信息。

图表16:

坦克、飞机、舰船成为信息化作战平台

资料来源:

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第二节信息化之于军改:

官兵职业化和扁平化的指挥作战体系

一、智慧型军人推动官兵职业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与其伴随的战争形态的不断演变,获取战争胜利的关键已从士兵的体力演变为制空权和制海权,并过渡到如今的制信息权。

当信息化成为现代化战争的重要标志,单凭官兵的勇敢和火力的猛烈及物资的堆砌是无法实现战争的胜利的,夺取战争的胜利依赖科学技术,缺乏信息意识的军人,无法打赢信息化战争。

现代化战争下的军队,必是一支“人——信息——武器”高度融合的信息化军队,取代传统的“人——武器”结合的军队。

图表17:

复杂的信息化单兵作战系统

资料来源:

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人——信息——武器”的高度融合意味着未来的信息化战争已成为人才的较量,随着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军官已成为知识、技术和专业高度密集的职业。

高知识、高技术、高水平的军官需要长期持续地学习培养,经验需要长期持续地积累,因此科学设定服役年限,军官职业化必定成我国兵役制度的发展变革方向。

二、质量效能型军队取代数量规模型

如果把军队的武器装备和士兵比作军队这个大系统的基本能源,那么军队的编制体制就是一个能源释放器,它决定了一支军队能在战争中释放出多大一部分能源。

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家面临的现实威胁形式将推动军队形态向质量效能型转变,整体、精干、灵活的体制编制将是信息化军队结构的标准形态。

1.战略威慑力成为信息化军队施加影响到主要方式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武器的威力和性能不断提高、技术日益复杂,对垒的军事集团都拥有可以置对方于死地的威力巨大的先进武器,和迅速的二次反击能力。

倘若乙方对另一方实施“第一次打击”,必会招致对方迅速而具有毁灭性的报复。

这就迫使策动战争者,必须认真估量对方实施反击的可能。

这样,便形成了一种谁也不愿贸然打破的恐怖均势,而且由于恐怖均势的遏制作用,军事集团间的较量主要体现在先进武器威慑上的博弈,即使发生战争也会局限于代理人之间的局部战争,其目的也是为最后的谈判争取更多的筹码。

2015年中、美、俄三国不断试射的反导武器和高速武器,以及美俄在中东的角逐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在此背景下,相当规模的兵力将被高新武器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士兵取代,国家军费将向先进武器的研发与装备费用倾斜。

图表18:

战略核打击能力形成恐怖均势

资料来源:

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2.恐怖主义是如今最现实的威胁,快速反应部队或是未来重点方向

军事集团之间恐怖均势的存在降低了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局部冲突仍然存在),但是越来越频繁的恐怖袭击表明人类的和平永远都需要武力保护。

与大规模军事冲突相比,恐怖袭击和局部冲突呈时间、地点的突发性。

我国新出台的《反恐怖主义法》规定境内外反恐行动由军队主导,这表明快速反应部队有可能是未来我国军队建设的重点方向。

建设快速反应部队在外国已经有迹可循。

美国在削减25%的部队的同时,将快速反应部队的比例由20%提高到40%,兵力由原来的23万人增加到55万。

美军还专门成立了统辖本土所有快速反应部队的“应急司令部”,以加强对快速反应部队的指挥和领导。

法国的快速反应部队原有5个师4.7万余人,目前决定再扩建1-2个师,用于加强其海外干涉能力和参加盟国的“前沿作战”。

德军在保持6个快速部署旅的基础上,正着手组建两个担负特种任务的师,其主要职能是“担任在北约地区以外的应急作战任务”。

英军将第24机动旅编入快速反应部队,扩充1个快速反应军,该军能够“迅速调往由北极地带到地中海一代的任何地区”。

意大利队全军进行大改组,下大力建设应急部队。

北约组织已决定建立一支7-10万人的多国快速反应部队,并要求,一旦发生危机,能在72小时内派出首批5000人的“立即”反应部队,其余后续部队可在5-7天内部署到位。

俄罗斯将大大削减战略武器和常规力量,并按照“西欧的结构”,重点建设和发展快速反应部队。

根据应急机动作战的特点,轻便灵巧、机动性强、命中率高、杀伤力大的武器系统将获得长足发展。

一是研制和装备新一代先进的装甲兵器,二是给单兵(兵器、车辆)配备更先进的夜视器材和敌我识别系统(红外为主),三是为部队配备轻便、灵活的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的终端设备,使快速反应部队随时能收到上级的指令,保证指挥的连续性。

四是构建远程投送能力,增加运输机的配备,使军队能够针对威胁快速部署。

作为快速反应部队的指挥核心,C4ISR系统将是未来重点建设方向之一。

以美国为例,其全球指挥系统包括30多个指挥中心、10多个探测预警系统和60多个通信系统以及众多的自动化数据处理系统;其国家军事指挥中心可以通过指挥控制台与全球任何一个角落的快速反应部队指挥官直接通话。

3.军队编制体制一体化、扁平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多军种、兵种的一体化作战成为现实,军队作战能力提高的同时,作战空间也向地海空天电一体化发展,这也要求一体化、扁平化的军队编制体制与之相适应。

从美军的发展经验来看,其军队结构呈现出编制一体化、指挥扁平化。

编制一体化主要包括两方面:

编成一体化和编组一体化。

编成一体化指多军种组成一体化军队的同时,单军种内部实现多兵种的一体化。

如陆军的集团军、空军的混编连队、海军的特混舰队和有装甲兵、炮兵、机步兵、导弹兵、攻击与运输直升机分队组成的一体化地面分队。

编组一体化指一体化编组将取代传统军队的临时撮合为主的力量编成方式。

临时性撮合力量编组一般是在战争爆发时或爆发前的较短时间内,对各种力量要素进行任务区分,各军兵种和专业部队按照指挥部的统一部署进行协同作战。

相比与此,信息化的一体化编组具有合成度更高、内部结构更紧密和协同作战能力更强的优点。

我军的指挥体制改革已经证明是在走美军的路线,如下图,我军建设与指挥权的分离和三军总部的设立均和美军极其相似。

图表19:

美军指挥体制

资料来源:

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第三节信息化之于军工:

走军民融合之路

一、军民融合是信息化战争的天性。

据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武器装备研制涉及的工业行业技术门类数以十计;二战时期,扩展到数以百计;到海湾战争时期,则是数以千计。

近些年来,美、英、法、德、日等主要发达国家军事专用技术比重越来越低,目前已经不到15%,军民通用技术已超过80%,军队信息化建设80%以上的技术均来自民用信息系统。

信息化战争所需要的资源几乎覆盖了整个国家的战略资源,使是社会经济发展与军事发展结合到了一起,可以说,信息化条件下的体系对抗,已不仅仅是两大军事体系的直接对抗和较量,更加鲜明地表现为以国家整体实力为基础的大体系对抗。

这就要求军民融合。

只有实现军民深度融合,才能有效解决我军现代化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问题,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力量体系的生成。

二、有利于军事与经济协同发展

可持续性国防安全就是长期的国防安全。

其含义有二:

一是国防和军队建设背后始终有一个强大的综合国力;二是两大建设之间能够良性互动,产生“效益合力”。

“国不富不可以养兵,兵不强不可以摧敌”,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物质基础。

当前世界主要国家均通过军民融合来实现国防安全,主要做法包括:

通过不断完善制度推进军民一体化;用军民两用技术推进国防信息化建设;用体系作战需求牵引国防工业发展;用军事外包保障军队后勤;依托地方大学培养军官;基础设施建设贯彻军事要求。

这些方面的举措,有力提升了军队战斗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