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标必背古诗75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08272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89 大小:10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课标必背古诗75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小学语文课标必背古诗75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小学语文课标必背古诗75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小学语文课标必背古诗75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小学语文课标必背古诗75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课标必背古诗75首.docx

《小学语文课标必背古诗75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课标必背古诗75首.docx(8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课标必背古诗75首.docx

小学语文课标必背古诗75首

目   录

1江南(江南可采莲)汉乐府

2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汉乐府

3敕勒歌(敕勒川)北朝民歌

4咏鹅(鹅鹅鹅)骆宾王

5风(解落三秋叶)李峤

6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贺知章

7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贺知章

8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

9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王之涣

10春晓(春眠不觉晓)孟浩然

11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王翰

12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

13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王昌龄

14鹿柴(空山不见人)王维

15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王维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王维

17静夜思(床前明月光)李白

18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李白

19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

20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李白

2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李白

22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李白

23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李白

24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高适

25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

26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杜甫

27绝句(迟日江山丽)杜甫

28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杜甫

29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张继

30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韦应物

31游子吟(慈母手中线)孟郊

3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

33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张志和

34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卢纶

35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刘禹锡

36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刘禹锡

37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白居易

38池上(小娃撑小艇)白居易

39忆江南(江南好)白居易

40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胡令能

41悯农(锄禾日当午)李绅

42悯农(春种一粒粟)李绅

43江雪(千山鸟飞绝)柳宗元

44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贾岛

45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杜牧

46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杜牧

47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杜牧

48三衢道中(梅子黄时日日晴)曾几

49蜂(不论平地与山尖)罗隐

50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范仲淹

51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王安石

52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王安石

53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王安石

54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苏轼

55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苏轼

56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苏轼

57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苏轼

58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李清照

59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陆游

60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陆游

61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范成大

62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范成大

63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杨万里

6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杨万里

65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朱熹

66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朱熹

67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林升

68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叶绍翁

69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翁卷

70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王冕

71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于谦

72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郑燮

73所见(牧童骑黄牛)袁枚

74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高鼎

75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龚自珍

江  南

——汉乐府

jiāng

nán

cǎi

lián

lián

tián

tián

lián

jiān

lián

dōng

lián

西

lián

nán

lián

běi

汉乐府·江南是一首汉代的乐府诗,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

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独特的风味。

注释

  汉乐府:

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

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

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

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

  田田:

荷叶茂盛的样子。

 可:

在这里有“适宜”、“正好”的意思。

古诗今译

  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

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

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赏析

  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图画。

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戏耍的鱼儿,还有那水上划破荷塘的小船上采莲的壮男俊女的欢声笑语,悦耳的歌喉,多么秀丽的江南风光!

多么宁静而又生动的场景!

从文化学的角度,我们又会发现这是一首情歌,它隐含着青年男女相互嬉戏,追逐爱情的意思。

你看那些鱼儿,在莲叶之间游来躲去,叫人怎能不想起北方的“大姑娘走进青纱帐”?

读完此诗,仿佛一股夏日的清新迎面扑来,想着就令人觉得清爽。

还不止于此,我们感受着诗人那种安宁恬静的情怀的同时,自己的心情也随着变得轻松起来。

诗中没有一字是写人的,但是我们又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机的青春与活力,领略到了采莲人内心的欢乐和青年男女之间的欢愉[1]和甜蜜。

这就是这首民歌不朽的魅力所在。

长歌行

——汉乐府

qīng

qīng

yuán

zhōng

kuí

 

zhāo

dài

 

yáng

chūn

 

wàn

shēng

guāng

huī

 

cháng

kǒng

qiū

jié

zhì

 

kūn

huáng

huā

shuāi

 

bǎi

chuān

dōng

dào

hǎi

 

shí

guī

 

西

shào

zhuàng

 

lǎo

shāng

bēi

 

题解

此诗选自汉乐府。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构,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地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后人通称之为“汉乐府”。

之后,乐府也便成了一种体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本诗是其中一首。

注词释义

长歌行:

汉乐府曲调名。

晞:

晒干。

阳春:

生长茂盛。

布:

散布,洒满。

  德泽:

恩泽。

焜黄:

枯黄。

颜色衰老的样子。

华:

同“花”。

衰:

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

徒:

白白地。

古诗今译

  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在阳光下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只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树叶儿枯黄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

少年时不努力,到老来只能是空空悔恨了。

名句赏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本诗借物言理,以园中青青的葵菜作比喻。

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

因为它们都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的厉害。

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

一个人少年时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之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向上,牢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警训,催人奋进。

 

敕勒歌

——北朝民歌

chì

chuān

 

yīn

shān

xià

 

 

 

 

 

tiān

qióng

 

lǒng

gài

 

tiān

cāng

cāng

 

máng

máng

 

 

 

 

 

fēng

chuī

cǎo

jiàn

niú

yáng

 

 

 

 

 

  

作者背景

  相传这是北齐人斛律金所唱的敕勒民歌。

这首歌原为卑语,后被翻译成汉语。

敕勒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

居住在今山西北部和内蒙古南部一带。

注词释义

  川:

指平原。

敕勒川,大概因敕勒族居住此地而得名。

  阴山:

阴山山脉,起于河套西北。

横贯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西一带。

  穹庐:

游牧民族所住的圆顶帐篷。

即今蒙古包。

  野:

为了押韵,此处也可以按古音读作yǎ。

  见:

同“现”,这里不读jiàn。

古诗今译

  辽阔的敕勒川在阴山脚下。

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帐篷,笼盖了整个原野。

苍天辽远空旷,草原一望无际,微风吹倒了牧草,露出了藏在草中的牛羊。

名句赏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是一首北齐所唱的民唱,它唱出了草原的辽阔和牛羊的繁盛,唱出了大草原的壮美景色。

前两句,写敕勒川的位置。

把天比作穹庐,非常贴切,同时又让我们想起游牧民族的圆顶帐篷和他们的生活;后两句,用“天苍苍”和“野茫茫”形容草原上的所见,给人以无限辽阔的感受。

而“风吹草低”一句,写出了草原上水草的茂盛和牛羊的肥壮,又把整个画面变成了一幅天人和谐的人文图景,生动异常。

语言简练质朴,音调雄壮,风格明朗豪放,雄浑天成,是描写草原风光的千古绝唱。

 

 

咏 鹅

——唐骆宾王

é

 

é

 

é

 

xiàng

xiàng

tiān

 

bái

máo

shuǐ

 

绿

hōng

zhǎng

qīng

 

作者背景

  骆宾王(约640-684),唐代诗人,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

人小受过良好的教育,少年时就有诗名,擅长七言歌行和五言律诗,是“初唐四杰”之一。

注词释义

  咏鹅:

用诗词来赞美鹅。

  项:

颈的后部。

这里代指脖子。

  拨:

划。

古诗今译

  鹅,高昂着头颈朝着天,唱着歌。

白色的羽毛悠悠浮动在绿水上,红色的鹅掌划动着清清的水波。

名句赏析

  据说这首小诗是骆宾王七岁时所作。

头一句三个鹅字,写出了孩子们初见鹅时的惊喜。

接下来的三句话,写活了鹅的神态。

那一群白鹅悠闲地游来,正昂着颈高叫着,像是在谈天,像是在以唱,更像是在向天歌唱。

它们在水中游来游去,洁白的身体浮在绿水中,红红的鹅掌向后轻轻拨动着清清的河水,荡起一片涟漪。

这是一幅多么轻松、快乐、自由,多么纯真美丽的画面啊!

这是孩子们眼中的世界,是他们认识生活的开始,尤如小鸟冲向大自然,多么欢畅。

它让我们体会到了童心的童趣,纯洁了我们的心灵。

——唐李峤

jiě

luò

sān

qīu

néng

kāi

ēr

yuè

huā

guò

jiāng

qiān

chǐ

làng

zhú

wàn

gān

xié

竿

 

注释译文

  ①解落:

解散,散落。

《淮南子·时则训》:

“季夏行春令,则谷实解落。

  ②解:

能够.

  ③二月:

春季的第一个月。

农历二月,指春天。

  ④三秋:

农历九月,指秋天。

  ⑤过:

经过。

⑥斜:

倾斜。

风能吹落秋天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的花儿,吹过江河时能掀起滚滚浪涛,吹进竹林时能把万竿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咏 柳

——唐贺知章

zhuāng

chéng

shù

gāo

 

wàn

tiáo

chuí

xià

tāo

 

绿

zhī

shuí

cái

chū

 

èr

yuè

chūn

fēng

jiǎn

dāo

 

 

作者背景

  见《回乡偶书》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咏:

歌唱,赞美。

  碧玉:

既指绿色的玉石,又指古代年轻貌美的少女。

  妆:

打扮。

  绦:

丝带。

古诗今译

  像碧玉一样打扮成的高高柳树,千条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名句赏析——“二月春风似剪刀。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征,在诗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

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

在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截然的分别。

而且“碧玉”也有双关的意义。

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与下面的“二月春风”恰相呼应——这是早春的垂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亭如盖、树荫清圆的时候。

然而,更妙的以下两句:

“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

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shào

xiǎo

jiā

lǎo

huí

 

xiāng

yīn

gǎi

bìn

máo

shuāi

 

ér

tóng

xiāng

jiàn

xiāng

shí

 

xiào

wèn

cóng

chù

lái

 

 

作者背景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

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

年青时就因为诗文写得好而闻名。

为人狂欢,与李白、张旭等合称“饮中八仙”。

他的诗清新疏朗而富有机趣,以《回乡偶书》、《咏柳》等传诵最广。

注词释义

  偶书:

偶然写出来的。

  鬓:

耳边的头发。

  衰:

古音读作cuī。

指鬓发稀疏、斑白。

古诗今译

  小时候我离开了家乡,到老年才回来,家乡的口音没有改变而鬓发却已斑白。

孩子们看见我却没有人认识我,笑着询问我是从哪里来的。

名句赏析——“乡音无改鬓毛衰”

  这首诗看似平淡,却内蕴丰富。

前两句写游子重回故乡,淡淡的叙述中含有不可言说的兴奋和激动,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走来,心情颇不平静:

当年离家,风化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

“笑问客从何处来”。

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让;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年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

全诗就在这有问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以如此简短的语言写出了所有游子的共同感受,这就是本诗千百年引起人们心灵震颤的重要原因。

凉州词

——王之涣

huáng

yuǎn

shàng

bái

yún

jiān

 

piàn

chéng

wàn

rèn

shān

 

qiāng

yuàn

yáng

liǚ

 

chūn

fēng

mén

guān

 

 

作者背景

  王之涣(668-742),唐代诗人。

字季陵,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

他的诗以描写边疆风光著称,并多被当时乐工传唱。

代表作有《凉州词》、《登鹳鹊楼》等。

注词释义

  凉州词:

又名《凉州歌》,唐代传唱于凉州的乐曲名。

凉州,在今甘肃武威。

  仞:

长度单位。

古时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万仞,形容极高。

  羌笛:

古时西北少数民族所吹的一种管乐器。

  杨柳:

指《折杨柳》曲调。

  何须:

何必。

  度:

经过。

  玉门关:

在今甘肃敦煌西,是唐时通往西域的要路关口。

古诗今译

  奔腾的黄河就来自云端,一座孤城外是万仞高山。

吹羌笛的就不要怨杨柳不绿,春风从来未到过玉门关。

名句赏析——“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描写了壮阔苍凉的边塞景物,抒发了守卫边疆的将士们凄怨而又悲壮的情感。

诗的首句写自下而上对黄河的远眺,次句写边塞环境的险恶,两句合在一起,用大笔写意的手法,渲染刻画了边塞风光的雄奇苍凉和边防战士们生活环境的艰苦恶劣。

后两句笔锋一转,引入羌笛之声。

折杨柳送别本是唐人风习,羌笛吹奏的《折杨柳》曲词更能引起思乡的离愁。

可如今在这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想要折一枝杨柳聊寄别情也不可能,这怎能不让人更感悲伤。

全诗表现了盛唐诗人悲凉慷慨的精神风貌。

 

登鹳雀楼

——王之涣

 bái

shān

jìn

 

huáng

hǎi

liú

 

qióng

qiān

 

gèng

shàng

céng

lóu

 

 

作者背景

  见《凉州词》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鹳雀楼:

旧址在山西浦州(今山西永济)西南的黄河边上。

  尽:

落下。

  欲:

想。

  穷:

尽。

  更:

再。

古诗今译

  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

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名句赏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那是一个日落的傍晚,诗人登上鹳雀楼,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轮落日,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渐渐西沉;而黄河自远方奔腾而来,又滚滚地向大海奔去。

诗的前两句一写天空,一写河流,有静有动,从大处写起,笔笔入神,真是景象壮阔,气势不凡。

诗写到这里,虽只两句,似乎笔力已尽。

谁想作者却又翻空出奇,把读者带入更高的境界。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人并不满足于对眼前景物的流连,还想探究更远的景色,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不断进取的精神。

春 晓

——孟浩然

chūn

mián

jué

xiǎo

 

chù

chù

wén

niǎo

 

lái

fēng

shēng

 

huā

luò

zhī

duō

shǎo

 

 

作者背景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他的诗淡雅清新,多写田园隐逸生活。

和王维齐名,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

主要作品有《春晓》、《宿建德江》等。

注词释义

  眠:

睡觉。

  闻:

听见。

  啼鸟:

鸟鸣。

  夜来:

昨夜。

古诗今译

  

名句赏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春天是美丽的,有醉人的花香,有迷人的风景。

但更能打动诗人的却是那喧闹的春声。

当诗人在春睡中醒来,首先听到的就是鸟的啼叫。

这“处处”都可听到的清新婉转、此起彼落、远近应和的鸟鸣声声,是春天带给诗人的欢乐。

同时,更令作者痴迷的昨夜里的一场春雨。

在那静谧的春夜里,纷纷洒洒的春雨会给人多少如烟似梦般的想象,而那落红片片、绿意浓浓的雨后的春日清晨又该是多么的清新美丽,生动活泼。

诗人就这样用最为平易浅显的语言,为我们描写了一个自然天成的美的世界,又如同一股清泉流入我们心田,沁人心脾,使人陶醉。

凉州词

——王 翰

táo

měi

jiǔ

guāng

běi

 

yǐn

shàng

cuī

 

zuì

shā

chǎng

jūn

xiào

 

lái

zhēng

zhàn

rén

huí

 

 

作者背景

  王翰(生卒不详),唐代诗人。

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性格豪放,能文善诗。

与后来的大诗人杜甫很有交情。

他的诗流丽畅达,七绝《凉州词》是流传很广的名篇。

注词释义

  凉州:

今甘肃河西走廊一带,是戍边的要地。

  葡萄美酒:

指西域盛产葡萄,可酿制美酒。

  夜光杯:

传说中用白玉做成、夜间能发光的酒杯。

这里泛指珍贵精美的酒杯。

  催:

催促。

  沙场:

旷沙平野。

后多用来指战场。

古诗今译

  甘醇的葡萄酒装满了夜光杯,刚准备喝时马上传来琵琶的促催声。

我醉倒在沙场上你不要见笑,自古以来出征打仗的有几个人还能回来?

名句赏析——“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这首诗没有直接描写战争场面的险恶,也没有具体叙述边疆生活的艰苦,而是从出生之前的饮酒写起。

开篇第一句就充分写出了地方特色。

甘醇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