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实训基地项目建议书可研.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06973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65.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实训基地项目建议书可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公共实训基地项目建议书可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公共实训基地项目建议书可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公共实训基地项目建议书可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公共实训基地项目建议书可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实训基地项目建议书可研.docx

《公共实训基地项目建议书可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实训基地项目建议书可研.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实训基地项目建议书可研.docx

公共实训基地项目建议书可研

 

附图:

1、规划总平面方案一(推荐方案)

2、规划总平面方案二

附件:

1、《xxxx区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

2、《关于成立xxxx区公共实训基地的通知》(克区政办发【2011】12号);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与建设单位

1.1.1项目名称

xxxx区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人才公共实训基地)

1.1.2项目承办单位

项目承办单位:

xxxx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1.1.3项目拟建设地点

xxxx区原九小院内

1.1.4可行性研究编制单位

编制单位:

xxxx城市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1.2可行性研究工作的组成

xxxx城市设计研究院接受xxxx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xxxx区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委托,进行了现场勘察,收集相关资料,并依据国家及自治区、市、区有关文件、规范、协议,对该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后,形成此报告。

1.3研究的依据与范围

1.3.1研究依据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36号

2、《关于实施农民工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工程的通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开发银行劳社部发[2006]14号

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15号

4、《关于印发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劳社厅发[2007]1号

5、《关于实施农民工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工程的通知》劳社部发[2006]14号

6、《关于进一步做好职业培训工作的意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社部发[2005]28号

7、《关于印发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的通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社部发〔2006〕18号

8、《关于印发城镇技能再就业计划和能力促创业计划的通知》劳动保障部劳社部发[2005]30号

9、《关于进一步推动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工作的通知》劳动保障部劳社部发〔2003〕18号

10、《关于加强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工作的通知》劳社部函〔2004〕103号

1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3〕40号

12、《关于进一步推动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工作的通知》劳动保障部劳社部发〔2003〕18号

13、《xxxx区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

14、《关于成立xxxx区公共实训基地的通知》(克区政办发【2011】12号);

15、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数据、技术资料等;

16、编制人员调查的有关资料、数据等。

1.3.2研究的范围

根据《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2002年版)、国家发改委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和深度的有关要求,xxxx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提供的相关资料和数据基础上,xxxx区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就本项目提出的背景,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建设规模、环境保护与安全措施、资金估算与资金筹措、节能分析、实施计划与管理方案、效益分析和研究结论等进行科学分析研究,并结合项目的具体特点及特性,提出适合于本项目的建议,为项目投资决策和审批部门提供参考决策依据。

1.4项目概况

1.4.1建设必要性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15号文件指出:

“高技能人才工作基础薄弱,培养体系不完善,评价、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轻视技能劳动和技能劳动者的传统观念仍然存在。

当前,高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制造、加工、建筑、能源、环保等传统产业和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领域,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阻碍产业升级的‘瓶颈’。

同时指出:

“高技能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是,加快培养一大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建立培养体系完善、评价和使用机制科学、激励和保障措施健全的高技能人才工作新机制,逐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比例结构基本合理的格局。

”力争到2020年,使我国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形成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格局。

“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建设一批示范性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有条件的城市,可多方筹集资金,根据本地区支柱产业发展的需求,建立布局合理、技能含量高、面向社会提供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服务的公共实训基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各种生产要素逐步商品化、市场化,劳动力这一重要生产要素已全面走向市场。

依靠市场的力量配置劳动力资源,劳动力就业完全由市场来决定,如何使劳动力走向市场,实行就业和再就业,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国家的长治平安。

xxxx市确定202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城市发展战略,确定了建设北疆区域政治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城市的转型目标。

人才战略的发展应与这些目标战略相适应,尽早建成人才劳动力先进城市。

在城市快速发展上,人才战略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特别是进入现代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就业是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方针,加强xxxx区人才资源培养,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改善人才队伍结构,全面提高人才素质,推动xxxx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所以,建设xxxx区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人才公共实训基地)项目很有必要。

经过50多年的建设,xxxx市已经形成了集原油开采、加工、炼化为一体的我国西北最大的石油石化产业基地。

在石油石化工业的推动下,地方经济发展迅速。

2010年底,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0.2亿元,仅次于xx首府乌鲁木齐市;人均GDP达12.1万元,位居自治区首位和全国各城市前列;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31.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46.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083.5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8亿元。

xxxx市以全疆0.5%的国土面积和1.7%的人口创造了全疆近13.1%的GDP总量,财政收入占全疆总量的6.7%,人均GDP是全疆平均水平的4.8倍,远高于天山北坡经济带和塔里木盆地经济带,成为全疆经济最为密集的区域。

近年来,xxxx市工程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处于自治区各城市前列。

但是,城市用于人才就业创业培训、实训的场所缺失,所有活动基本只能安排在临时场所进行,这种窘迫状况与xxxx市的经济实力极不相称。

作为全国精神文明城市的xxxx把这个建设缺口必须得补上。

xxxx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加快,使社会对高层次技术人员的需求更加迫切,同时也对以促进就业为主要目标的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基地是为培养产业发展急需的高技能人才,鼓励创新创业而设立的公共服务平台,公共性和公益性是其基本特征。

基地的目的就是要让学员通过培训、通过先进的实训设施,得到实际的操作训练,掌握职业技能,使之成为市场技能人才,直接进入实际工作,推动和满足市场需要,解决经济发展中技术工人严重短缺这一社会发展瓶颈问题,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和竞争力。

所以建设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人才公共实训基地)是非常有必要且满足市场需求的。

1.4.2建设规模与方案

本项目根据xxxx区人力市场现状及发展目标,按实训规模8000人/年进行建设,一次性规划、建设实施。

“十二五”期间,实施职业培训、创新创业教育、就业技能培训3万人。

项目建设工期为两年。

1.5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6682.97万元,资金来源为上级部门补助、地方财政投资。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规模

备注

1

培训规模

人/年

8000

短训为主

2

占地规模

m2

19667.9

含人力资源市场

3

总建筑规模

m2

12687

其中地下2500m2

4

用水量

m3/d

381.75

5

用电负荷

kW

846

含人力资源市场

6

采暖热负荷

kW

928.82

7

总投资

万元

6682.97

1.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7结论与建议

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人才公共实训基地)是提高劳动者就业和创新创业技能为主要目标的公共技术培训机构。

xxxx市及周边地区人力资源较为活跃,能够满足培训基地的生源需求。

该项目在工程选址、项目建设内容方面均通过了具体分析和多方论证,基地建成后,可以进一步优化地方人才专业结构,优化xxxx区劳动力培训力量布局结构和层次结构,对促进xxxx市经济和技术培训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并且,从宏观上看,基地的建设,有利于提高我市的职业培训水平,为xxxx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更为充足的优秀人才资源,对全面促进xxxx的发展发挥巨大的作用。

由此可见,无论从工程技术上还是从社会效益方面,该项目都是必要的,可行的。

我们建议建设单位加快项目前期工作,积极落实建设资金,做好基地的建设实施工作,早日开工,保质保量按施工进度安排完成项目建设,早日投入使用,尽快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益。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2.1项目承办单位概况

xxxx区人事劳动局成立于1997年2月,主要为政府主管劳动人事工作的职能部门。

2003年6月,xxxx区劳动人事局更名为xxxx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2007年,根据克机改办发[2007]34号文,设局长1名,副局长3名(分别兼工资福利工作、兼社会保障工作、负责机构编制工作),综合办公室、人事档案管理办公室、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与调配办公室、机构编制管理办公室、工资福利与退休管理办公室、劳动仲裁管理办公室,就业与职业技能培训办公室。

2008年,根据xxx改办发[2008]85号文,设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劳动监察大队、社会保险管理局、退休管理站。

主要职责:

1、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负责全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宏观规划、综合管理、监督指导、协调服务;研究制定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案;参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机构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编制全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2、负责综合管理全区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

3、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负责干部考核任免工作,负责全区工作人员的流动调配工作。

   4、负责综合管理全区专业技术人员,研究制定全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负责全区小学(幼儿园)教师系列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负责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推行专业技术执业资格制度;负责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有关人员的培养推荐和管理工作。

   5、负责全区人才资源规划、开发工作,发展、规范人才劳动力市场,综合管理全区人才劳动力流动服务机构。

   6、负责综合管理全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资福利工作及企业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贯彻执行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工资、补贴、津贴标准及管理办法;贯彻执行全区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待遇政策;指导企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

7、负责统筹管理全区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和就业工作;负责中等专业毕业生及城镇失业人员的就业管理与指导工作;指导管理全区就业服务机构工作;负责管理全区的职业介绍机构并实施监督。

   8、负责综合管理全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负责管理全区在职职工培训和就业前培训工作;组织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就业准入制度。

   9、负责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劳动争议仲裁法律法规等的贯彻实施;负责劳动关系协调工作;组织实施企业职工工作时间、休息休假、职工福利制度和女工、未成年工等特殊劳动保护政策。

10、负责依法行使劳动监督检查权,查处本辖区违法案件,维护用工单位与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11、负责综合管理全区社会保险工作;负责全区养老(含农村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的承办工作,保证社会保险的安全运行。

   12、负责全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的统计和信息工作,组织建设全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网络,发布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有关信息。

13、负责全区机构编制管理统计工作,拟定全区党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职能配置、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调整意见。

14、负责全区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

15、完成上级和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2.2项目背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各种生产要素逐步商品化、市场化,劳动力这一重要生产要素已全面走向市场,依靠市场的力量配置劳动力资源,劳动力就业完全由市场来决定,如何使劳动力走向市场,促进城乡劳动力人员素质提高,实现低水平劳动力转移向高技能人才输出的转变,不仅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更关系到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

党中央、国务院把就业工作摆到了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积极的就业政策。

国务院[2005]3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下发后,xxxx区政府又以《xxxx区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对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作出了进一步的明确,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文件,对我们提出了新的工作任务和要求。

为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xxxx区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人才公共实训基地)项目是赋予xxxx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历史使命。

xxxx区一直“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方针,并狠抓培训、就业两个关键,近年来逐步加大就业在就业人员培训,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紧紧抓住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三个关键环节,从创新机制入手,努力构筑科学的人才工作体系,使全市的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跨越发展。

可以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快速发展,职业培训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3建设的必要性

2.3.1、国策决定了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职业培训和就业工作,把就业和劳动力职业培训工作提高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

2005年10月国务院针对职业教育问题发出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同年11月国务院又针对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发出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36号),明确指出: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要求各地要根据劳动力的特点和就业需求,开展有较强针对性、实用性的培训,提升劳动者的就业能力。

2005年11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职业培训工作的意见》(劳社部发[2005]28号),文件要求各地,要以提高劳动者的就业创业能力、岗位工作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为目标,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规划指导各类职业培训的发展。

要积极发挥劳动保障部门推动职业培训与就业结合的优势,使职业培训在促进劳动者就业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具体来说就是:

——实施"新技师培养带动计划",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带动技能劳动者队伍素质整体提高。

力争用5年时间,在全国新培养190万名技师和高级技师,新培养700万名高级技工,并带动中级和初级技能劳动者队伍梯次发展。

——实施"下岗失业人员技能再就业计划",深入推动再就业培训,以培训促就业。

5年内对2000万下岗失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合格率达到90%以上,培训后再就业率达到60%以上。

要以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能力、促进其实现就业为目标,发动社会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结合市场需求和岗位开发,进一步强化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形成以培训促进就业,实现提高素质与开发岗位的并举。

——实施"能力促创业计划",广泛开展创业培训,发挥促进就业的倍增效应。

5年内对200万城乡劳动者开展创业培训,培训合格率达到80%以上,提高成功开业率和稳定经营率,并努力实现创业带动更多就业的效果。

要面向下岗失业人员、青年学生、农村转移劳动力以及其他群体,普遍开展创业意识教育,激发创业热情。

对有创业愿望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人员实施创业能力培训,使其掌握创业知识和技巧,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推广"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SIYB)"等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加快创业培训教师培养,提高培训质量。

要加强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将创业培训与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紧密结合,密切与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的合作,为创业者提供培训、政策、资金、技术、信息等"一条龙"服务,营造有利于劳动者创业的良好环境。

——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转移就业效果。

5年内对4000万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开展职业培训,使其提高职业技能后实现转移就业。

要进一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灵活性,加大培训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

——实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技能导航计划",全面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促进劳动者技能就业和技能成才。

5年内为5000万人次参加鉴定提供服务,重点抓好200个左右从业人员多、技术要求高的职业(工种)的技师、高级技师鉴定工作;引导和推动企业面向生产服务岗位需要,结合工作过程和生产现场,对劳动者的能力和业绩进行评价。

结合开发就业岗位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需要,开展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试点工作。

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规范业务流程,提高鉴定工作质量。

由此可见,党的政策已经为我们指明了今后的发展方向,未来的劳动力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将成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3.2、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决定了项目建设的充分性

  劳动力教育培训、职业转换,是顺利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

针对这种情况,劳动和和社会保障部明确提出,要积极发挥劳动保障部门推动职业培训与就业结合的优势,使职业培训在促进劳动者就业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并力争用5年时间,在全国新培养190万名技师和高级技师,新培养700万名高级技工,并带动中级和初级技能劳动者队伍梯次发展;5年内对2000万下岗失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合格率达到90%以上,培训后再就业率达到60%以上;5年内对200万城乡劳动者开展创业培训,培训合格率达到80%以上;5年内对4000万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开展职业培训,使其提高职业技能后实现转移就业;5年内为5000万人次参加鉴定提供服务。

改善劳动力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使他们由简单体力型劳动者向智能型劳动者转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的宏伟目标是劳动力实训基地责无旁贷的义务。

  但是,要使劳动力实训基地发挥更大作用,必须投资兴建基础设施,完善办学条件,以推动全市劳动职业技能培训事业有序健康的发展。

2.3.3、新形势对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的发展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

国家相关文件明确要求,各地要充分认识抓职业教育培训就是抓经济工作,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进程中,职业教育培训大有可为;充分认识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业现代化,呼唤职业教育培训大发展;充分认识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产业竞争力,必须以职业教育培训为基础;充分认识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必须依靠职业教育培训;充分认识发展职业教育培训是教育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充分认识未来二十年是职业教育培训不可错失的发展机遇期。

要认真贯彻实施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做好职业培训工作的意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推动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工作的通知》和《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等文件精神,努力做好劳动力职业培训工作。

2.3.4、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是实现xxxx国际化城市和“打造世界石油城”战略发展的必然要求。

  加强对劳动力的教育培训,提高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和创新创业素质,加速各类技能性人才的培养,是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现代化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近年来,xxxx区政府对劳动力的教育培训工作高度重视,不断加大投入,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劳动力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从全市劳动力教育培训工作的总体要求来看,劳动力的技能素质还不能适应我市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发展的要求,劳动力的教育培训工作还远远不能满足其对技术、信息和服务的多样化的需求,仍存在着资源整合不够、工作体系需要进一步健全等问题。

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统筹,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加强劳动力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劳动力实训基地建设,是落实和健全技能性人才培养工作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发挥区劳动保障部门推动职业培训与就业结合的优势,便捷、扎实、有效地组织开展对全市各类技能性人才培养工作的一个有效的重要途径。

2.3.5、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是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

加强职工技能教育必须要保证一定的专业实训时间,而且在实训过程中要体现仿真性、现场性,使受训人员按照未来职业岗位群的要求,进行实际操作训练。

上述工作没有实训基地是无法实现的。

职工素质是知识经济及高新技术的人力资本和无形资产,也是促进企业与生产发展的动力及基础。

为了开展职工素质工程教育,实训基地可以根据职工文化教育终身化、技能培训市场化、岗位培训企业化、再就业培训多元化的特点,通过对员工的岗位培训或再就业培训,使他们及时掌握先进生产技术及技能,提高技术创新与实践应用能力,以适应产业优化、升级、调整、更新,以及生产现代化、科学化、机械化、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

2.3.6基地建设是市场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全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劳动力自身的质量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xxxx市富余劳动力增长较快,但培养专业技术性和创新型人才的场所规模较小,职业培训机构分布不均,场地狭小,不能形成规模化,另外专业设置不合理,一些急需的专业技能培训尚没有开展开来,有许多毕业生毕业后未能及时就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

综上所述,为响应国家政策、振兴xxxx市经济、促进全市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提高就业率,构建和谐xxxx,因此,xxxx区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工程是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第三章市场分析

3.1市场现状及需求

国内劳动力市场分析

一、职业供求信息及特征

2006年第四季度,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对全国101个城市的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

这101个城市分布在全国各大区域,拥有市区人口1.49亿,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市区人口的57.4%;拥有市区从业人员(含城镇个体劳动者)5253万人,约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市区从业人员的60.3%。

101个城市的地区分布情况是,华北10个、华东22个、以及中南25个、东北18个和西北12个。

101个城市中,用人单位通过劳动力市场招聘各类人员约357.1万人,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求职者约372.3万人。

求人倍率约为0.96。

  2006年第四季度全国101个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主要呈现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总体而言,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的供给依然大于需求;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本季度劳动力市场中的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均有所减少。

  2.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产业需求结构相对稳定;与上季度相比,第三产业的需求比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