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91817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4.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市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武汉市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武汉市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武汉市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武汉市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汉市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卷.docx

《武汉市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市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卷.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武汉市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卷.docx

武汉市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卷

武汉市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来制取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nO2是反应物

B.MnO2在反应前后质量变小

C.氯酸钾在反应前后质量变小

D.生成氧气的质量等于MnO2中氧元素质量

2.下列图示实验所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B.燃烧条件之一:

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氨气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D.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余质所选用的试别及操作方法不正确的一组是            ()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N2

O2

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B

KCl

MnO2

溶解、过滤、蒸发

C

CuO

Cu

稀硫酸、过滤

D

KOH溶液

K2CO3

适量Ca(OH)2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4.化学反应A+2B==C+D中,5.6gA与7.3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7gC,现要制得0.4gD,所需A的质量为()

A.27.3g

B.14.6g

C.11.2g

D.5.6g

5.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

B

C

D

物质

干冰

小苏打

盐酸

性质

导热性

升华吸热

能与酸反应

能与活泼金属反应

用途

制作铁锅

人工降雨

治疗胃酸过多

除铁锈

A.A

B.B

C.C

D.D

6.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除去CO2中的CO,点燃

B.分离铁粉和铜粉,加入稀硫酸过滤

C.鉴别冰和干冰,室温放置,观察是否有液体残留

D.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加入足量的锌粉过滤

7.从分子的角度解释“热胀冷缩”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遇热体积变大,遇冷体积变小

B.分子遇热间隔变大,遇冷间隔变小

C.分子遇热不断运动,遇冷静止不动

D.分子遇热数目增多,遇冷数目减少

8.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推理必须科学、严谨。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CO)与二氧化碳(CO2)组成相同,所以二者的性质必然相似

B.木炭在氧气中能燃烧,所以氧气具有助燃性

C.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D.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故所有原子核中一定都有质子和中子

9.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如下图所示实验。

(固定装置已略去,实验前开关K1、K2均处于关闭状态):

I.打开K1,通入N2一段时间,点燃酒精灯;

Ⅱ.关闭K1,打开K2,通入O2,观察现象;

Ⅲ….

针对上述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Ⅱ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由步骤Ⅱ可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C.步骤Ⅲ,若将装置B中的红磷换成木炭,不能验证燃烧的另一条件

D.本实验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B中的红磷在通入氮气时不燃烧,通入氧气时燃烧

10.右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

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A.分子由原子构成

B.分子间存在一定的空隙

C.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为原子

D.该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11.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之间的转化为物理变化

B.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构成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相同但排列方式不同,故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

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属于碳单质

12.下列防止钢铁生锈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在铁制品表面镀上金属锌

B.用洗涤剂洗净铁制品表面油膜

C.保持铁制品表面清洁干燥

D.在铁制品的零件上涂上防锈油

13.将a、b、c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硫酸中,只有b溶解并产生氢气;将a和c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a表面有银析出,c没有变化。

a、b、c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A.b>a>c

B.c>b>a

C.a>c>b

D.b>c>a

14.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发生的反应CO2+H2O→葡萄糖+O2,由此推知葡萄糖()

A.只含碳、氢元素

B.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一定含单质碳和水

D.葡萄糖是一种单质

15.一些常见物质的pH值如下,酸性最强的是()

物质

牛奶

泡菜

肥皂

柠檬汁

物质pH

6.3~6.6

3.4~4.0

9.5~10.5

2.0~3.0

A.牛奶

B.泡菜

C.肥皂

D.柠檬汁

16.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A.铜用作制导线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碳酸氢钠治疗胃酸分泌过多

D.黄金用作制首饰

17.化学学习中,我们可以发现或总结许多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知识。

下列有关描述中,正确的是

A.复分解反应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则有上述物质生成的反应就是复分解反应

B.酸的水溶液中都有氢离子,则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肯定完全相同

C.NH4NO3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则物质溶解过程中常伴随能量变化

D.碱的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则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18.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B.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C.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

D.水沸腾时可冲起壶盖,说明温度升高水分子变大

19.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

加热一段时间后,蜡烛熔化、掉落,之后火柴燃烧。

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铜能传导热量,使蜡烛熔化、火柴燃烧

B.蜡烛熔化的温度高于火柴的着火点

C.火柴一开始没有燃烧起来是因为没有达到着火点

D.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

20.模型认知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错误的是:

A.上图为CO2和CO的分子模型,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说明物质的化学性质与组成元素没有必然关系

B.上图为燃烧的条件,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

C.物质分类

D.空气组成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21.下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A            B           C             D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_______属于原子;_______属于阳离子,易失电子的是___________。

(2)A、B、C、D四种粒子中,不具备稳定结构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3)D中x=________;

22.如图是用来表示某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

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仔细观察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物质属于______(填“混合物”、“单质”或“化合物”)。

(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

(3)若A、B、C为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写出符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4)根据上述示意圈,你能得到哪些化学变化的信息?

(写出一条)______。

三、实验题

23.我们常用如图1下列装置进行实验:

(1)写出上列仪器的名称①_____②_____

(2)完成三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并选择对应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填字母编号,下同)。

完成下列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①高锰酸钾_____

_____

_____

②氯酸钾_____

_____

_____

③过氧化氢_____

_____

_____

(3)实验室制CO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实验室制取H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4)实验室常用加热固体甲和固体乙的混合物来制取气体丙,则制取丙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若收集气体丙时只能用E装置,则可推知丙的性质可能有_____。

(5)某学生学习了双氧水制氧气的实验后,想起自己家里也有一瓶消毒用双氧水,由于标签已部分受损无法判断其是否变质,所以他将该瓶溶液带到学校,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研究。

试回答:

①放入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

②如果该溶液未变质,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若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说明该瓶双氧水已经变质成_____。

③将未过期的这种双氧水滴在伤口上,会迅速出现大量气泡,你认为该气体是_____。

四、简答题

24.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物质。

在通常情况下,A为黑色粉末状固体,B、C均为无色无味的气体,D为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在实验室常用含D的物质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单质E是组成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反应条件及反应④和⑤中某些反应物、生成物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名称是_____,E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

25.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了解水及溶液的相关知识。

(1)生活中可用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

(2)净水时,利用活性炭的_____性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3)下花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的溶解度请回答。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①根据上表数据分析NaCl与KNO3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_____(填字母)之间。

A 10℃﹣20℃       B 20℃﹣30℃       C 30℃﹣40℃

②若NaCl中混有少量的KNO3,提纯NaCl的方法是_____。

③某同学取NaCl、KNO3中的一种物质,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该同学所取的固体物质为_____,W的值为_____g。

五、科学探究题

26.实验室用自来水配置碳酸钠溶液,常会发现有浑浊现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久置后的碳酸钠溶液浑浊加剧。

某同学经过滤、洗涤、低温烘干得白色固体,并作如下探究:

(猜测)①自来水中含________(填离子符号),固体是

②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进入溶液中参与反应,固体是

③固体是和的混合物

(资料)①自来水属于低度硬水,其中含等

②受热可分解为、、

(实验1)

(1)取适量白色固体,充分加热产生的气体使无水硫酸铜____________,则猜测①不成立;

(2)另取8.4g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产生气体通入石灰水所得沉淀的质量_______(选填“>”,“=”或“<”)10g,则猜测③成立;

(实验2)(3)为测定固体中和的质量比,用下图所示装置实验。

取一定量固体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并使产生的气体全部缓缓通过下图装置。

采集了如下数据:

a反应前玻璃管与样品的质量

b反应后玻璃管中固体的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