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世界当代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05237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世界当代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世界当代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世界当代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世界当代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世界当代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世界当代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世界当代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世界当代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世界当代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世界当代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论述题2个

1、美国总统的内政外交政策

1、杜鲁门的内政外交

(1)内政:

公平施政

二战后杜鲁门政府为解决战后一系列国内问题的重要举措。

1949年1月5日,杜鲁门在提交国会年度咨文中,正式提出“公平施政”的政策纲领,其核心是通过立法保障美国普通公众的经济权力。

主要措施:

1946年通过《就业法》;扩大社会保险范围,提高最低工资限额;建造廉价公共住宅;要求制定保障民权的法律;扩大联邦政府对教育的援助;保护和开发自然资源。

公平施政巩固和扩大了"新政成果";提高了普通民众的经济待遇和政治地位;对美国由战时经济转向和平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

(2)外交:

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

杜鲁门主义: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发表冷战宣言。

内容:

①、杜鲁门宣称,在当今的世界历史上,几乎每个国家都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之间进行选择,一种是自由制度,一种是极权制度。

②、杜鲁门宣称,在世界任何地方,凡是以直接或间接侵略把极权主义制度强加给自由国家的人民,都将危害世界的和平,同时也会危害美国的安全。

因此,美国将帮助自由人民维护他们的制度和国家的完整。

③、具体到希腊、土耳其问题,杜鲁门要求国会拨款4亿美元向这两个国家的民主政府提供援助,并且要选派美国的文职和军事人员前往那里执行任务,以抵制“共产主义的威胁”。

影响:

杜鲁门主义远不止是援助希、土的一项具体的政策声明。

它是美苏战略同盟正式破裂,冷战全面展开的重要标志。

在美国对外政策史上,“杜鲁门主义”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美国正式进入全球扩张的阶段。

整个50、60年代一直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主旨,指导其实践。

马歇尔计划:

1947年,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说,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正式推动马歇尔计划。

内容:

①、欧洲正面临经济崩溃,必须获得额外援助,否则会“面临性质非常严重的经济、社会与政治恶化”。

②、美国援助欧洲的目的在于“恢复有效的经济,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确立起来”。

③、欧洲必须首先提出倡仪。

④、该计划必须是联合性质。

影响:

1)挽救了西欧经济并奠定其走向繁荣的基础。

2)促进了西欧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3)美国自身从中获得巨大实际利益。

4)巩固了欧洲资本主义制度同时削弱了共产党的影响。

5)在加深欧洲的分裂方面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49年8月24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正式成立。

这是美国所组织的最大一个军事同盟,是它的冷战政策的主要支柱。

北约的建立加强了美国对西欧国家的控制,并在欧洲大陆组成了一个遏制苏联和东欧的弧形包围圈。

2、艾森豪威尔的内政外交

内政:

现代共和党主义

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执政时期推行的社会经济政策。

1953年1月,艾森豪威尔政府在内政上走的是一条被称为“现代共和党主义”的中间道路。

它表现为主要社会经济政策上的二重性:

自由放任和政府干预互相渗透。

一方面承袭20年代在共和党内居于统治地位的联邦政府不干预经济问题的某些传统思想,主张坚决压缩公共开支、缩小联邦政府的活动规模;一方面又认可甚至扩大罗斯福新政以来民主党政府所实行的某些社会经济政策。

现代共和党主义是传统共和党主义和罗斯福新政的折中,是在国家干预经济问题上进行的这种调和。

(艾森豪威尔的中间道路,实际上是一种实用主义政策,它突出表现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在20世纪50年代,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已经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即使是20年来一直处于反对党地位的共和党人,在执政后也不可能完全反其道而行之。

另外,艾森豪威尔的中间道路也表明了美国两大资产阶级政党在国家干预社会经济问题上的距离已经日益缩小。

3、肯尼迪的内政外交政策

(1)内政:

新边疆政策

1960年美国总统肯尼迪提出的改革政策。

新边疆政策是美国试图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实力,解决60年代美国社会所面临的问题。

新边疆政策包括一系列社会经济改革方案,如减税,增加失业津贴和社会保险金,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消除种族歧视,抑制经济衰退,发展空间技术等。

肯尼迪的新边疆政策取得了某些成就,特别是在通过减税以刺激消费和企业投资方面。

外交:

和平战略

美国肯尼迪时期所推行的外交战略。

具体内容:

第一,同苏联对抗又对话,一面同苏联继续展开激烈的军备竞赛,大规模扩充核力量,并针对苏联、中国,在军事上提出“两个半战争”的战略,在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时与苏联进行激烈的较量。

一面又同苏联签订了部分核试验和防止核扩散条约,鼓吹缓和。

在缓和的幌子下,对苏联东欧国家进行广泛的渗透,促其演变。

第二,在亚、非、拉地区,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既搞附有条件的援助,又在古巴进行武装颠覆,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

4、约翰逊的内政外交

(1)内政:

伟大社会

美国前总统约翰逊提出的一系列社会福利政策的统称。

1964年5月22日约翰逊在密西根大学发表演说,宣称当前有条件使美国走向“一个伟大社会”。

约翰逊政府时期,国会通过了435项法案,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立法成就。

(1)调整税收所得税的幅度。

(2)扩大政府对教育和医疗卫生领域的干预。

(3)改善和发展城镇居民住宅,保护环境。

(4)提出一系列反贫困计划。

(5)保障黑人民权,缓和日益尖锐的种族矛盾。

约翰逊任内,基本实现了“伟大社会”的主要目标。

(2)外交:

5、尼克松的内政外交

(1)内政:

新联邦主义

美国总统尼克松提出的改革美国联邦制度的政策。

1969年8月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提出被称之为“新联邦主义”的内政措施,逐渐放弃前民主党政府扩大联邦政府机构和权力的政策。

“新联邦主义”以“还权于州”、“还权于民”为口号,旨在扭转自罗斯福以来权力从州和地方政府流联邦政府,加强州和地方政府在解决各种经济和社会问题中的作用,进而克服由于不断扩大联邦政府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干预而造成的积弊。

“新联邦主义”是尼克松对美国内政方针的重大改变。

(2)外交:

尼克松主义

根据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尼克松开始对美国的全球战略部署作出一系列重大调整。

1969年7月25日,尼克松在关岛对随行记者发表非正式谈话,表示他正在制定一项崭新的亚洲政策。

11月3日,尼克松对全国发表广播电视讲话,正式公布了美国今后对亚洲政策调整的三项原则:

1)美国将格守所有的条约义务;2)如果某个核大国威胁到某个美国盟友的自由,美国将提供保护;3)在其他场合,美国希望直接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起本国防务的主要责任。

“尼克松主义”的三根支柱是“伙伴关系、谈判和实力地位”。

6、卡特的内政外交

外交:

卡特主义

1980年1月,卡特总统在向国会发表的国情咨文中表示:

任何外来力量企图控制波斯湾地区的尝试,将被视为对美国重大利益的侵犯,美国将采取一切必要手段,包括动用军事力量加以回击。

这就是后来所称的“卡特主义”。

7、里根的内政外交

(1)外交:

“新遏制战略”、“里根主义”

“新遏制战略”的主要内容包括:

1)在军备竞赛方面,美国不再满足于恢复并维持均势,而是奉行全面加强军事实力的政策。

2)在经济关系方面,美国不再像过去那样用“联系战略”来诱导苏联发生演变,而是着眼于以军备竞赛和经济制裁把苏联拖垮。

3)在政治方面,里根政府不再满足于把苏联圈在它现有的势力范围之内,而是要突破铁幕,和平演变东欧国家。

“里根主义”:

1986年3月美国总统里根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的针对第三世界的施政方针。

主要内容是与苏联争夺第三世界:

美国应准备阻止和反击苏联在第三世界对美国利益的威胁,遏制它的扩张主义;鼓励第三世界亲美右翼政府的活动,加强对其他第三世界国家和抗苏武装的经济、军事援助,稳定局势。

里根主义对美国的外交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2)战略防御:

星球大战计划

1983年3月美国总统里根提出的战略防御计划。

美国希望通过该计划维持其核优势;同时,也想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通过太空武器竞争,把苏联的经济拖垮。

8、布什的内政外交

外交:

超越遏制战略、“世界新秩序”构想

超越遏制战略:

主要内容:

1)使苏联在国际合作中发生演变;2)建立一个开放、统一和自由的欧洲;3)美国必须在经济、外交和军事上保持强大。

基本特点:

1)在目标上:

遏制苏联扩张——和平演变苏联;2)在手段上:

军事——多管齐下;3)在斗争多展开的空间上:

外围遏制——全面遏制。

“世界新秩序"构想:

老布什的“世界新秩序”构想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在世界新秩序中,美国的领导地位不容被人取代。

21世纪仍将是美国的世纪。

2)要与同盟国建立伙伴关系,以便公平地分担责任与义务。

3)新世界秩序必须以美国的价值观和理想为基础。

也就是说,世界各国都要实行资本主义民主和市场经济。

2、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1、法德和解与欧洲煤钢联营

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法德煤钢联营计划”。

1951年4月,法、德、意、比、荷、卢六国签署了煤钢联营协定,实现了法德初步的和解。

2、欧共体正式成立

1957年3月25日,六国首脑签订了《罗马条约》。

1958年1月1日该条约生效,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成立。

1963年签订《法德友好条约》,标志法德百年恩怨和解。

1968年欧共体建立关税同盟。

3、欧共体扩大及统一市场的形成

70、80年代欧共体分别向北向南扩大

英国组织“七国自由贸易区”,以期与欧共体抗衡。

从发展趋势来看,齐国自由贸易区处于不利地位。

1961年8月英国正式向欧共体提出申请,要求加入欧共体。

1973年最终加入。

 

1979年,欧共体创设了欧洲货币体系,产生了欧洲货币单位。

1986年2月,通过《单一欧洲法》

建立单一欧洲,没有国界的一切资源自由流通的欧洲统一市场。

1985年“申根协定”,相互之间开边境,不再对公民进行检查,1995年按理想状态实施。

3、德国统一的进程P书420

4、苏联的农业政策的改革P书375

5、分析为什么在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解体以及苏联解体的影响

6、苏南关系的演变P书111-113

 

名词解释

1、卡廷事件

卡廷事件,又称卡廷惨案、卡廷森林大屠杀。

1940年春……;1943年……;直至1990年……;2010年4月……。

2、雅尔塔公式

在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美英向苏联让步,在否决权问题上通过了“雅尔塔公式”,即安理会理事国关于程序问题的决议只需简单多数票通过即可;关于实质性问题的决议,理事会的多数票中必须包括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同意票方为有效。

当常任理事国是争端的当事国,如果决议是采取和平手段解决争端,或是安理会为审议争端而进行调查时,不得行使否决权;如作出决定,考虑采取出兵、断交等手段时,可以行使否决权。

这就是所谓的“大国一致原则”。

3、布雷顿森林体系

这是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

1944年7月1日至22日,来自美、苏、中、法等44个国家的730名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州布雷顿森林的华盛顿大旅社举行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

会议最终通过三个重要文件:

《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的最后决议书》及其附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决定成立两个国际金融组织,总称“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以美元与黄金挂钩和固定的汇率制度,美元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国际清算的支付手段和主要储备货币,结束了混乱的国际金融秩序,为国际贸易的扩大和世界经济增长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4、凯南遏制战略

1946年凯南为美国对苏联采取强硬政策而提出的理论。

1946年2月美国驻代办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回一份长达8000字的电报,提出一整套“遏制”苏联的理论和政策。

凯南所说的“遏制”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

(1)保持西方社会内部的健康与活力。

(2)鼓励和利用苏联同其盟友之间的矛盾。

(3)促使苏联内部的和平变革。

凯南“遏制战略”的最终目标是使苏联的内政、外交按西方的意愿发生变化。

美国政府对“遏制”理论极为重视,使其成为对苏联政策的指导方针。

5、铁幕演说

1946年3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富尔顿发表的题目为《和平砥柱》的演说。

宣称“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对苏联的扩张,不能采取“绥靖政策”;主张英美结成同盟,英语民族联合起来,制止苏联的“侵略”。

6、布鲁塞尔条约组织P资261

7、范登堡决议

1948年6月,美国参议院通过了关于美国对外政策“新方向”的范登堡决议”。

它规定,在持续有效的自助和互援的基础上,以及在涉及美国国家安全的情况下,美国可以“通过宪法程序,参加这些区域性和其他集体协定”。

这就为美国和平时期同西欧国家缔结军事同盟铺平了道路。

8、北大西洋公约组织P资261

9、《巴黎协定》

1954年10月下旬,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签订《巴黎协定》。

主要内容是:

①规定美、英、法3国终止对联邦德国占领,但以“保卫自由世界”的名义继续驻军联邦德国;②联邦德国恢复主权,作为主权国家参加《布鲁塞尔条约》和《北大西洋公约》,并开始重建军队;③删去《布鲁塞尔条约》中有关防止联邦德国侵略政策复活等词句,布鲁塞尔条约组织改称西欧联盟,军事上纳入《北大西洋公约》防务体系。

10、诺维科夫报告

报告名称叫做《战后美国的对外政策》。

报告明确指出:

美国的对外政策就是要谋求世界霸权,美国的所有力量都在为这一对外政策服务。

美国已经制定出了广泛的扩张计划,并且正在实施这一计划。

报告认为,目前美国的对苏政策是一种遏制政策,美国不再与苏联合作。

美国将在中间地带以及东欧与苏联展开对抗。

报告最后认定,美国正在考虑针对苏联的“第三次世界大战”。

11、共产党情报局

1947年9月,共产党情报局成立,总部设在贝尔格莱德。

其主要任务是组织经验的交换,并在必要时,在互相协议的基础上,配合各党的活动。

1956年4月,宣布解散。

它在反击美国冷战政策方面起了一定作用,但苏联通过情报局加强对东欧的控制和影响,甚至一度把内部斗争放在了首位,成为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压制各国的工具。

12、经济互助委员会P资262

13、华沙条约组织P资262

14、《日内瓦协议》

1954年4月26日,为谋求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开幕。

7月21日,与会国终于达成协议,签订关于在印支三国停止敌对行动的协议,即《日内瓦协议》主要内容是:

①、结束在印度支那三国的敌对行动;②、与会各国保证尊重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的主权、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不干涉其内政;③、停战后印度支那三国不得参加任何军事集团,并禁止任何外国在其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④、设立由印度、波兰、加拿大三国代表组成国际委员会,负责监督协定的实施。

15、科技革命

科技革命包括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过程。

科学革命是技术革命的理论基础,它是指人类在对自然界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过程中产生的飞跃和突破。

技术革命是指在材料、生产工具和生产工艺方面的重大变革。

产业革命是由技术革命引起的,是指国民经济的实际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变革,致使经济、社会等方面出现了崭新的面貌。

16、公平施政

二战后杜鲁门政府为解决战后一系列国内问题的重要举措。

1949年1月5日,杜鲁门在提交国会年度咨文中,正式提出“公平施政”的政策纲领,其核心是通过立法保障美国普通公众的经济权力。

主要措施:

1946年通过《就业法》;扩大社会保险范围,提高最低工资限额;建造廉价公共住宅;要求制定保障民权的法律;扩大联邦政府对教育的援助;保护和开发自然资源。

公平施政巩固和扩大了"新政成果";提高了普通民众的经济待遇和政治地位;对美国由战时经济转向和平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

17、现代共和党主义

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执政时期推行的社会经济政策。

1953年1月,艾森豪威尔政府在内政上走的是一条被称为“现代共和党主义”的中间道路。

它表现为主要社会经济政策上的二重性:

自由放任和政府干预互相渗透。

一方面承袭20年代在共和党内居于统治地位的联邦政府不干预经济问题的某些传统思想,主张坚决压缩公共开支、缩小联邦政府的活动规模;一方面又认可甚至扩大罗斯福新政以来民主党政府所实行的某些社会经济政策。

现代共和党主义是传统共和党主义和罗斯福新政的折中,是在国家干预经济问题上进行的这种调和。

18、新边疆政策

1960年美国总统肯尼迪提出的改革政策。

新边疆政策是美国试图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实力,解决60年代美国社会所面临的问题。

新边疆政策包括一系列社会经济改革方案,如减税,增加失业津贴和社会保险金,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消除种族歧视,抑制经济衰退,发展空间技术等。

肯尼迪的新边疆政策取得了某些成就,特别是在通过减税以刺激消费和企业投资方面。

19、伟大社会

美国前总统约翰逊提出的一系列社会福利政策的统称。

1964年5月22日约翰逊在密西根大学发表演说,宣称当前有条件使美国走向“一个伟大社会”。

约翰逊政府时期,国会通过了435项法案,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立法成就。

(1)调整税收所得税的幅度。

(2)扩大政府对教育和医疗卫生领域的干预。

(3)改善和发展城镇居民住宅,保护环境。

(4)提出一系列反贫困计划。

(5)保障黑人民权,缓和日益尖锐的种族矛盾。

约翰逊任内,基本实现了“伟大社会”的主要目标。

20、麦卡锡主义

麦卡锡主义是1950—1954年美国威斯康星州共和党参议员约瑟夫•麦卡锡在国内煽起的一股极端反共反民主的政治潮流。

麦卡锡主义使美国陷入了一个公平、民主和正义几乎绝迹的时代,这就是所谓的麦卡锡时代。

21、水门事件P资267

(水门事件突出表现了美国行政部门与立法部门之间的紧张关系。

在二战结束后,为了遏制苏联的扩张,美国历届总统通过各种方式大大增加了总统的权力,形成了一种“帝王般的总统”。

这引起了美国国会的强烈不满。

因此尼克松的被迫辞职,实际上是反映了美国国会抑制总统权力扩张的强烈要求。

尼克松辞职以后,美国国会利用这个机会进一步削弱了总统的权力。

所以说,水门事件及尼克松辞职也是三权分立的美国政治制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内部调整。

22、《旧金山合约》P资258

23、日本安全保障条约(1952年)

日本对美国的依附地位主要体现在:

1)安全条约只规定了美军驻扎日本的权利,但却没有明确规定美国必须防卫日本的义务。

2)安全条约规定,为了“维护远东的和平与安全”,美国不需要与日本协商,就可以单方面使用驻日美军。

这一条很容易使日本自动卷入战争。

3)安全条约规定,当日本发生“暴动和骚乱”时,美军有权帮助日本进行镇压。

这一点也是有损于日本尊严的。

4)安全条约还规定,日本不经美国的同意不得将基地提供给第三国。

日本认为这一条与作为独立国家的日本是不相称的。

24、日美共同合作与安全保障条约(1960年)

1)明确了新安全条约与联合国宪章的关系。

新安全条约规定:

“缔约国保证按照联合宪章的规定”,解决国际争端。

2)明确了美国有义务援助日本的防卫。

但是,在美国承担援助日本防卫的同时,日本并没有承担对美国的防卫义务。

3)明确规定了驻日美军装备和武器的变更,以及使用日本的设施和区域,都必须与日本政府事先协议。

4)删除了旧安全条约中的有关镇压内乱的条款,并添加了许多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广泛合作的内容。

5)明确规定了条约的有效期限。

新安全条约规定:

在该条约生效十年以后,缔约国的任何一方都可以把它废除掉。

25、三环外交P资268

26、贝叶演说

1946年戴高乐发表了“贝叶演说”,他在演说中阐述了法国政体的基本原则:

(1)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互相独立,行政权不应来自立法机关;

(2)实行两院制;(3)总统有实权;(4)总统授权组织政府;(5)全民公决。

27、埃维昂协议P资264

28、艾哈德改革

德国经济改革的主要倡导者和决策者是艾哈德博士。

艾哈德结合德国实际,发展了新自由主义学派的理论,采用“社会市场经济”理论来推动经济改革与发展。

艾哈德推行社会市场经济机制的政策目标是,实现最大限度的全面经济发展,建立正常运转的货币秩序,保证价格稳定,实现社会安全、社会公平与社会进步。

改革首先从整顿货币体系入手。

至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较1952年提高了6倍,经济实力局西方国家第二位。

29、凯恩斯主义

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该书对国家干预经济的实践进行了理论总结,形成了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主张政府对经济的积极干预,突出了政府赤字支出对总需求的扩张作用,认为在总需求不足,即经济陷入产出水平远远低于潜在产出水平的状况下,如果政府增加其购买量,总需求就会增加。

30、货币主义

货币主义是1960年代形成的一经济学流派,以挑战凯恩斯主义的面貌出现。

其领袖人物为米尔顿·弗里德曼。

他在1976年10月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货币主义的核心命题是:

经济活动中,货币最重要。

其政策主张是:

货币发行增长率要保持一个不变的速度,让经济中的个体对通货膨胀有完全的预期,这种货币机制被称为弗里德曼规则。

除此,不要对经济活动有任何干预。

31、供给学派

供给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经济学流派。

该学派强调经济的供给方面,认为需求会自动适应供给的变化,因而得名。

该学派认为,生产的增长决定于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

个人和企业提供生产要素和从事经营活动是为了谋取报酬,对报酬的刺激会影响人的经济行为。

自由市场会自动调节生产要素的供给和利用,应当消除阻碍市场调节的因素。

面对滞胀危机,该学派提出减税、紧缩货币供给、减少政府干预、削减政府支出等政策。

32、民主社会主义

二战后,民主社会主义成为西方社会党、共党、社会民主党的思想理论指导。

1)指导思想的多元化;2)走改良主义的道路;3)主张改变工人阶级政党的性质;4)主张政治多元化;5)主张经济多元化。

后来,东欧剧变对民主社会主义产生很大的影响。

33、职能社会主义(瑞典)

资本主义本身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但也可利用其优越处。

剥夺资本家对生产资料的使用权,保留其所有权。

按社会全体的需要来投资,尽量避免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最大限度利用资本主义积极性,创造出最大财富,将财富最大程度的分配给个人。

*34、列宁格勒案件

1949年秋,苏联保安机关在斯大林指示下突然逮捕了一批高级干部,其中包括沃兹涅辛斯基等苏联重要领导人。

因这些人大多在列宁格勒担任过领导工作,所以被称作“列宁格勒案件”。

这些人之所以被捕,都是因为思想问题。

沃兹涅辛斯基时任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和国家计委主席,他针对经济建设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提出了改革经济管理体制和产业结构的建议,主张重视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要求扩大地方和企业的权利。

这引起了斯大林的不满。

35、《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1952年,斯大林发表了他的最后一部理论著作《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在这部著作中,斯大林以不容商榷的、下定义式的语句对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生产的特殊性、计划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支配地位和资本主义总危机等问题作了论断,从而构建了以“斯大林模式”为范本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并下令以此作为编写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基础。

36、加速发展战略(戈尔巴乔夫)

1)明确了企业的地位。

把企业正式定位为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者,这就使得企业从原来那种国家行政机关的附属品和国家计划的单纯执行者,变为自主决策、自主经营、根据社会需要进行生产的商品生产者。

2)规定企业的经营机制要向完全经济核算、自负盈亏和自筹资金的经营机制过渡。

3)规定国家对经济的管理要从行政领导方法向经济领导方法过渡。

4)规定计划体制要从原来那种过分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管理体制向民主化体制和调动个人积极性的体制过渡。

37、八.一九事件P资276

*38、《蒙巴顿方案》P资262

1947年6月3日在德里和伦敦同时公布了总督蒙巴顿命名的移交政权法案。

7月18日正式通过该法案,宣布自1947年8月15日起在印度境内成立两个独立的自治领:

印度和巴基斯坦。

《蒙巴顿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