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研究实施方案课题完整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04283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研究实施方案课题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研究实施方案课题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研究实施方案课题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研究实施方案课题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研究实施方案课题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研究实施方案课题完整版.docx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研究实施方案课题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研究实施方案课题完整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研究实施方案课题完整版.docx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研究实施方案课题完整版

HENsystemofficeroom【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研究实施方案课题

凤翔县2014年县级立项

课题,编号:

FXXT-2014-109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研究》

实 施 方 案

课题负责人:

王大维

单     位:

凤翔县凤翔中学

 日    期:

2014年12月

实验周期:

2014年立项2015年结题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研究》

实 施 方 案

提纲

一、课题的提出

二、实验目标和任务

三、实验研究的内容

四、实验方法

五、实验步骤

六、实验具体措施

七、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八、预期研究成果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研究》

实 施 方 案

凤翔中学王大维

课题的提出

德育作为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教育事业,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一直是我国教育的主旋律。

可以说,德育对中国思想道德建设的贡献有目共睹,德育工作者的努力值得我们赞赏。

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的起步比较晚,目前正处于初期的实验和推广阶段,许多教育工作者正在接受或通过多种途径来认识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和自身的心理素质,但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目前仍有部分教育工作者或大部分的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这势必造成教育中的缺失或负面影响。

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我深感德育的重要性,也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如何把二者有效的在教育实践中整合起来,成为摆在我们德育工作者面前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

二、实验目标和任务

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

建国后曾作为主要学科在大专院校开设。

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了无情打击。

八十年代才在我国教育领域逐步发展。

一九九四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就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条新的举措,纳入到德育工作领域,希望能进一步改善德育工作的现状,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九九九年六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00二年八月,教育部下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目标、教育方法与途径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提供了理论指导。

二00四年五月,《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通知》出台,把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提上了教育的重要议事日程。

二0一二年十二月,教育部修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进一步科学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发展和全面普及。

以上文件和政策的出台对促进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理论保障。

一方面,中小学生的品德发展年龄特征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相互补充和相互渗透,使得在学校的育人活动中,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德育工作体系成为可能,二者相得益彰,实现育人的共同目的。

只有二者达到真正实践行动上的整合,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共同构建和谐校园的德育工作格局。

三、实验研究的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根本目标都是以培养人格完善的全面发展的人为宗旨。

但在具体目标上,德育是教育者按照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影响,促进学生在政治态度、思想倾向、道德品质、法律意识与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健康发展,逐渐适应社会要求的育人过程。

而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受教育者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促使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助人过程。

德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高尚道德的公民,有明确的价值导向。

而心理健康教育从发展性、预防性、矫正性三方面促进学生心理发展,培养适应社会环境的人。

二者在教育内容上存在着交叉关系,但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相互独立的部分,不能互相代替。

心理健康教育以其独特的教育内容有力地扩展和延伸了当前德育工作的目标和内容,发挥着重要的补充和奠基作用,它使德育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增强了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避免了教育学生过程中德育工作高高在上、可望而不可及的现象,而心理健康教育更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由于受教师自身素质和家长自身教育能力的制约,而产生的“师源性伤害”和“亲源性伤害”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心灵施暴”的最终结果培养出了看似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内在的心灵扭曲、心理障碍或心理问题的学生比比皆是,只是这种现象在表面不易发现罢了。

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和蔼和推广,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和家长自身的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又创造了一个和谐发展的公平竞争环境,克服了德育工作单干的局面,提高了个人的价值感和成就感,这在客观上有利于促进教育者把握受教育者的心理需求与思想脉搏。

只有二者实现有机结合,使德育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同时也注重满足个人心理需要,德育的功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要求关注每一个学生,把学生看作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具有强大发展潜力的人,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成为教师关注的对象,而关注的核心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学生发展,激励学生成长。

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都是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人的潜能既易被全面开发,又易被全面淹没。

然而这种潜能被开发出来后,既可能造福于社会,又可能祸害社会,关键取决于人格的力量。

由此可以说,人格教育的确比才能教育更具有优先性和根本性。

要保证世界的繁荣昌盛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首先为这种发展造就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

传统德育中,教育者习惯于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缺乏对学生的尊重。

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使教育者懂得:

学生是人,有自己的人格尊严,任何有损于人格尊严的教育都会伤害学生的心理。

认识到这一点,教育者就不会斥责学生“你很差”、“你简直是个大笨蛋”、“你无可救药”。

传统德育常把学生出现的问题视为思想政治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使教育者懂得:

学生是孩子,孩子有孩子的身心特点,孩子在成长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这大多都是心理问题。

确立这样的观点,教育者就不会把学生的违纪行为简单地归法为品行差;把性格内向不善于交往说成“不能和同学搞好团结”;把两个异性学生接触过多斥为“这么小年纪不学好”;把学生一般的偷拿同学学习用品说成“你将来可能会……”等等。

总的说来,传统德育的过程不可避免地会使教育者带上“心灵施暴”的教育方式,给学生的心灵乃至全面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在传统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在学生面前是绝对的权威,学生必须完全听从于教师的思想和意志,必须绝对的服从。

教师教育的依据是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的要求,归宿是学生对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的内化,对于不同性格和行为表现的学生,标准要求基本是一致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占主要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地适应教师所提供的价值体系、行为模式,符合就给予公开性肯定,不符合就给予公开性否定、批评或惩罚,体现了原则性、方向性、主导性和统一性的要求。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教育的依据是个体心理功能的正常化。

为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必须强调对学生个别差异的关注和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强调对学生个人隐私权的尊重和对以不同价值观念为基础的解决问题方法的充分理解和宽容,体现了发展性、主体性、尊重性和保密性的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方式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精神,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是对传统德育教育的有益补充和进一步完善。

在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德育通过为学生提供各种道德、伦理与法律观念的模范人物或事件来供大家模仿学习,潜移默化地强化学生对德育内容的理解和内化。

通常采用谈话、说服、劝导、榜样示范、批评表扬、舆论影响、环境陶冶等,大都是体现社会规范,促进个体内化的手段和方法,侧重外部灌输和行为塑造,体现了外来力量对学生个人的压力和导向。

心理健康教育则以尊重为基础,以同感为前提,通常采用倾听、询问、会谈、质疑、暗示、角色扮演、心理测验、行为训练、行为纠正等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渲泄自身的压力,活跃个人的情感境地,侧重于个体内部的自我调节,最终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体现了新时期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发展要求,把学生放在发展主体的中心地位,是对传统德育方式和方法的进一步拓展和更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四、实验方法

采用“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学校、班主任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方面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现状,形成阶段性调查报告,分析汇总二者结合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找准对策,明确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

采取调查与分析借鉴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行动研究,体现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系统研究法。

以教育哲学、系统论、协同论等现代科学方法论为指导,突出培养目标,整体构建运作体系,综合协调各方面的力量,构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运作体系。

行动研究法。

以唐村中学德育行动和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为研究对象,依据“德润宝鸡·书香陈仓”六大德育行动整体目标,按照“计划→实践→反思→实践→总结”的程序,开展应用性研究。

个案研究法。

通过对个案进行分析、评价、改进,促进德育工作不断改进,从而实现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深度整合。

研究技术路线:

通过理论学习→课题实施(行动研究)→阶段总结(理论)→实践(更高一级的行动研究)→总结(得出结论、成果推广)

五、实验步骤

研究周期:

2015年9月——2016年6月

1、第一阶段:

组织准备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1月)

组建课题组,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主持人和课题组成员;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准备研究资料,培训课题管理及研究人员;申报立项,开题论证。

课题准备阶段,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对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等进行全面、深入的论证。

2、第二阶段:

研究探索阶段(2015年11月——2016年5月)

课题组制定课题实施方案,进行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探索,逐步建立提高教师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能力体系,搞好个案研究,探索实验规律,全面提高德育教育的整体水平。

并于2016年3月初步形成课题组研究成果和阶段性总结,课题组评选优秀论文、优秀研究人员。

3、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2016年5月——2016年6月)

课题组主要成员根据课题提供的研究报告,进行科学分析,统计处理,总结经验,进一步理清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提升;同时,将研究成果再进行汇总、整理,最终达到整个课题的研究目标。

撰写研究报告,结题。

六、实验具体措施

1、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共同构建和谐校园的德育工作格局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整合,绝不能以牺牲二者任何一个学科的特点为代价,而应以科学的系统论为指导,既保持二者学科的独特性,又体现出二者在素质教育中的互补性。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通过让学生情境体验、角色扮演、谈话沟通、心理换位、行为训练等合作的、民主的协助过程来开展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起到疏导学生情绪,排除心理问题,增强助人自助能力,理解社会规范的作用,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教师以一种更宽松、更接纳和理解的态度来认识和看待学生及学生的行为,不仅注意到行为本身,更注重去发现并合理满足这些行为背后的那些基本的心理需要。

同时,学生也愿意在尊重平等的对话讨论中敞开心扉,减少了德育工作的阻力。

再次,心理健康教育为新时期德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为学校的整体教育,坚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学校德育工作体系的指导思想,不仅符合我国国情,而且有助于德育的有效实施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价值导向。

一方面,中小学生的品德发展年龄特征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相互补充和相互渗透,使得在学校的育人活动中,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德育工作体系成为可能,二者相得益彰,实现育人的共同目的。

只有二者达到真正实践行动上的整合,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共同构建和谐校园的德育工作格局。

2、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学习,是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基础

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教师自身的人生观、人格修养和心理素质各有特点,面对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可能会出现不相适应的现象。

德育的方式方法已经在教师的思想和行动上形成了一定的模式,但这并不代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和自身心理素质的状况。

据2013年上半年中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某省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的抽样调查检测显示:

有%的教师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其中%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高于学生的比例。

我们不难想象教师对学生的“情绪污染”、“心灵施暴”和“人格歧视”,对学生的一生造成了多么深刻的负面影响。

面对教师心理素质的现状,我们不得不把加强教师自身的培训和提高放在重要的记事日程上来。

一方面,学校要积极开展校内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召开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交流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成果。

另一方面,学校要积极地为全体教师创造外出学习的机会和条件,吸收借鉴他人成功的教学经验和成果,自觉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加以应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目前,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职人员很少,兼职人员较多,这种状况削弱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力量,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除了加强内部培养,使现任教师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和水平,还要注意引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人才,把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结合起来,缓解目前国内心理健康教育师资贫乏的现状。

当前,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和提高,特别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学习,相当一部分教师由于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知识和能力,“育人”仅仅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还是空白;由于教师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知识和能力,对学生产生师源性心理伤害,而自己还意识不到。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但由于教师知识、能力的局限性,反而使教育阻碍了部分学生的发展。

近几年以来青少年犯罪或社会隐性犯罪趋势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期望,作为执行教育方针的教师的责任更加重大,坚守教育这一块阵地,学校这一方热土,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青少年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成为全体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所以,教师素质的提高对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有力保证

德育同心理健康教育有着相同的目标,都是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可以说一个学生的成长不仅关系他个人的一生,而是关系整个社会总体水平的提高。

这一点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尤为重要,它显示我们的教育培养的人的性质和方向。

所以,加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教育行政部门必须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纲要》的精神,迅速出台适合本地区现状的实施方案和办法,加强对本地区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和指导,使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逐步得到普及和发展,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使它同德育的整合形成一种有力的外部环境。

学校领导要严格贯彻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各种文件,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和德育的同等地位,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渗透,培训师资,安排专人加强管理,建立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公平合理的评价机制,激发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校要在校内不断开展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各种研讨活动,吸收借鉴整合的成功经验,对二者的整合起到有力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在政策的指导与人力的支持上为二者的整合提供各种保障,使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有力的促进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4、加强实践活动的训练和体验,是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力途径

一个人的人格魅力的程度最主要的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中。

学生的人格魅力的形成关键在于正确的方法引导,这包括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

空洞的说教和片面的压制与服从已不适应新时期德育工作的要求,纯粹心理知识的宣讲也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

只有把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体现在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学生喜闻乐见和易于接受的形式上来,二者的整合才能找准目标和方向。

“我能行”展示园地、心理剧表演、征文活动、才艺大比拼、运动会、演讲比赛等都可以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

在活动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可以通过体验和感知内化为学生稳定的人格力量,这种人格力量经过点点滴滴的训练和体验一般在学生成长或成人以后不会轻易改变。

所以,要想达到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完美整合,最切合学生实际的教育方式就是把学生带入一种能使学生体验和感受的境地,在活动中品德得到锻炼,心灵得到升华,从而达到培育健全人格的目的。

七、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课题组认真梳理本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现状,本着实实在在做课题,扎扎实实促教学的目的,把二者整合的问题彻底解决,促进德育教育技能的提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争取做法得到推广和运用。

转变办学理念,推进人本发展。

先进的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灵魂。

本学期学校要积极转变办学思想,深入思考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发展观、质量观和政绩观,大力倡导先进的教育理念,让先进的理念植根校园,用先进的理念指导和推动教育实践。

要认真梳理办学思路,用符合时代要求、切合学校实际的办学理念,引领学校发展,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改变过去只注重学生课堂学习成绩,对体音美学科教学和“两节一会”等活动不重视的片面做法,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培养具有世界眼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符合时代要求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注重德育创新,打造活动亮点。

德育重在育人,启发人的思想,提高精神境界。

学校计划一方面要在六大德育行动的活动方式、活动载体和实践平台上积极创新,找准与学生情感的共鸣点,运用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便于参与的平台,开辟乐于参与的渠道,扎实开展体音美学科教学和“两节一会”等活动,通过理念创新、手段创新,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亲和力。

另一方面,学校德育工作要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核心任务,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学校管理之中,教育学生牢记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良好习惯,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

同时要进一步加强以日常行为规范和基本文明礼仪为主要内容的养成教育,在孩子们的心灵里播撒健康、文明的种子。

学习眉县青化中学校长张鹏程《奋斗改变学校课改让青中与众不同》的现场会讲话,突出重点,理解内涵。

学习《凤翔县教育体育局“学青化·促内涵·提质量”大学习、大讨论、大提升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夯实责任。

积极开展学习眉县青化中学学生行为习惯活动,组织学生观看《奋斗改变学校梦想让青中与众不同》专题片,互相比较,升华境界,激发学生学习自信心和进取精神。

大家不再因偏僻而落寞、不再因后进而自卑,“置于死地而后生”,激发出强大的前进动能。

学习在“青中梦”的引领下,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都确立了奋斗方向和阶段性目标,并以誓言、承诺、公示、日记等方式记载下来,时时铭记,天天激励,以小进步换来大成功,在成就自我的同时成就事业、成就价值。

学校要主动加强家校联系,以“大家访”、“教学开放日”等活动为载体,完善家校互动的制度机制,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大环境,形成育人合力,共同托起孩子的明天。

弘扬精神力量,凸现文化特色。

本学期学校要采取多种途径狠抓文化创新工作,强化育人氛围,完善部室文化,制作宣传版面,凸显文化特色。

一要建立班级奋斗口号,天天喊,天天练,提高师生精气神。

二要建立班级学习目标,人人定方向,个个有作为,月月能提高。

三要新建六个橱窗,宣传学校办学方略、远景目标、校徽校歌和师生活动。

四要建设墙壁文化,每个楼分层设置传统文化、文学知识、凤翔民俗、名人故事,教室外设置班级名片,包括班级新名称、集体照、奋斗目标、班级誓言和班主任寄语,墙壁过道建设文化墙,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五要建设部室文化,引导师生共同参与活动,提高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经过不断积淀,既要注重文化环境的塑造,形成浓厚的育人氛围,又要注重精神的培育和凝聚,构筑师生共有的精神家园;既要挖掘提炼传统文化的丰富沉淀,又要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既要注重制度文化的健全和完善,又要注重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着力打造因地制宜,切合实际,凸现特色的校园文化。

课题组秉承勇于担当、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一定扎实开展研究工作,梳理提炼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研究过程,积累相关档案资料,按时向县教研室申请结题。

课题组将按照县教研室关于课题管理的相关文件要求,细致整理各种资料,坚决杜绝生搬硬套或获取其他方面的不切合学校实际的东西,真正做课题,转化课题成果,提高教师教学艺术和水平。

八、预期研究成果

主要阶段性成果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阶段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负责人

1

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研究

调查报告

文本

李维

2

2015年12月至2016年4月

实验教师反思集

文本

张红艳

3

2015年12月至2016年5月

论文集

文本

李宏军

4

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

中期实验研究报告

实验总结

李宏军

5

2016年5月至2016年6月

总结研究经验,撰写结题报告

实验报告

李维

最终研究成果

序号

完成时间

最终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负责人

1

2015年6月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调查报告

文本

李维

2

2015年6月

论文集、实验教师反思集

文本

李宏军张红艳

3

2015年6月

中期实验研究报告

结题报告

文本

李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